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在吸取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语文充满着活力,蕴涵着丰富的生命资源,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展现着生命的跃动,倾注着对生命的感受,透射着生命关怀的光辉。

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比较常见的:1.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阅读课被定位于工具课,我们只看到了语言的工具功能,忽略了语言内含的情感,一味地进行语言技术训练,针对阅读来讲就是增加阅读量,忽视充满美感的诵读,提倡速读、跳读,仅仅为了寻找一个答案而去阅读,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恨不能让学生一口吃个胖子,使最具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阅读课,变成了对美的肢解,对知识的解构,纯技术性的机械操作,学生无需激动、无需感悟,只需在教师的规划下死记硬背就行了。

2.强调自主性,放任自流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管教与灌输,而是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但是,很多老师矫枉过正,“不是嫌我讲得多吗,那我不讲了”,于是出现了一些可笑又可悲的情景: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3.强调合作学习,忽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与写作,因此,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注重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个人具体教学过程,谈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潭池水,教师则是“活水之源”。

在课堂上,当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应让他们集中起来;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能让他们回归宁静;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能给他们以及时的启迪:当学生失去信心时,教师能给他们以希望与勇气。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使你的课堂活起来。

2、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成功之本。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把一节课上好,不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去充分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而教师只是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独立思考,久而久之,成功已离你不远。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主人1、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轻松的氛围,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彻底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2、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它的内容却集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于一身。

从教学内容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

而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要多阅读经过历史选择和祖辈筛选的文化精华,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作用语文课程标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这就对阅读的内容、范围、字数等做了具体规定。

对此,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问题已引发了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爱读。

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多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掌握好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与人格教育的结合和统一。

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品味。

其次,要让学生以读为乐,当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收获,他们并会受到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要让学生独自去品尝,去领悟阅读的乐趣。

2.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阅读的独立性。

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都不可能替代的,我们作为教师只能从阅读内容、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充分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认识的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化。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者:朱延英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3期摘要: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阅读教学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

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

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摘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

当然,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

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

一、资料类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找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

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

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

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

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

二、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去做阅读教学中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处理。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

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

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

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

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

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

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

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本文对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于这个事物,才能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

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也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

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

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自然是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改革形势下,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比较集中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了这一课题,并在走向语文阅读教学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以创造自由,让学生异想天开,从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如我在《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说,从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来看,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小说就是要表现封建科举制度对以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的毒害,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四体不勤,自命清高,思想保守,像这样的人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就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这时,我抓住时机及时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充分的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

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1、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和基础。

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认识。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而要保证理解的质量,就必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善于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应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推敲。

2、提高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

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概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用材料中原有的词句或自己的话,针对题目规定的角度,以简单明确的文字表达某一部分的意思。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达到解决。

这说明,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放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4、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升华。

阅读的实质是感受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从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摆在我们每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就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引起的思索及相应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策略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

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实际问题是: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主要表现在:课内: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

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

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是抽取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的灵魂的被动接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阅读教学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

课外:学生一方面缺乏可供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缺乏阅读必要的指导。

现在我们大家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合大家的实际,我们可以知道,除了教学理念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实际上的问题,就是关于评价的问题。

通过反思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大多数时间都在为了应付考试,认认真真的教教材,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而不是用教材教,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策略呢?笔者个人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课内: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真正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阅读量上的严重不足,片面强调知识内容教学。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认识新目的新步骤一、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课文分析与讲解过于繁琐。

教师过于偏重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阅读过少,造成了阅读积累缺乏。

(2)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机械、僵化。

学一篇文章,总是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解析这一篇文章内容);教学结论(这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思想,写作特点等等)。

教学中,完全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容器,僵化学生的思维,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仍然没有沉浸文本中进行自身的阅读。

(3)阅读教学强调考点知识练习。

教师按照考试模式来训练学生,贪多求全,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色彩,学习文本失掉了文章本身的情、意、理。

(4)教师自我阅读量过少。

教学中讲的是教参内容,搞“拿来主义”,讲授他人现成的结论,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新认识:1、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堂上以教师的阅读取代学生的阅读,是以往语文教学的通病,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无益,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阅读依赖心理。

2、阅读教学应重视积累,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要多读。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重视积累应积极扩大课外阅读的数量。

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而且要读科技、历史、社会的等各方面的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而且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要读中国现代的作品,而且要读中国古代的作品。

总之,要多方面阅读,加强语感培养,从而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摘要: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通过转变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激活生活资源和学生的情感资源。

然后借助语文阅读教学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效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文本中品读感悟,发展个性,培养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角色定位激活资源三维目标个性化阅读品读感悟当前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

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1、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会产生的智慧火花。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

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其对策有:(1)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3)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个性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真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

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一、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语文课是要读书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其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制定了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目标。

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语文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

大多数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依据自身优先占有的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把有关课文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文章结构、主题思想、词句分析、写作特点等内容和结论照搬到课堂上,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给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既定答案的途径,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沿着这条途径找到答案。

学生无需探究、无需思考,甚至无需提出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

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从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实施,势在必行。

一、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阅读教学我在具体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初步探索出了以“猜读导学、自读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新”为基本特征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文,读出自我,获得独特的感受,表现独特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不超过10分钟的适时点拨。

1.猜读导学。

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自我“猜读”。

通过这样的自我阅读实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拉开阅读教学的序幕。

猜读内容包括:①体裁;②题目的作用;③内容;④主题等。

2.自读质疑。

此环节教师不做任何暗示,不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独特的个体生命触摸课文,形成原始体验。

“自读质疑”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进行初步的自我阅读信息提炼,把了解到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便与其他同学交流,进行资源共享;二是学生自读课文,在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思考问题,一定会产生疑问,把自主阅读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同学讨论,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得到解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这两年从事新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方法;电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字,词,句,重要语段的教学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

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

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

如遇见课堂上因讨论问题而出现吵杂的局面时,你可以说:”别大吵大闹,像什么样子呢”或说:”请大家先安静,我们课后再继续讨论好吗”虽然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都希望学生安静,但是它们在学生心中产生的效果却是不同的,前者虽可使学生安静,却破坏了大多数正在讨论的学生的良好心绪,而后者既产生了同样安静的效果,又保持了学生继续讨论问题的兴趣。

同样的话,因语气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

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提问时,几个同学的答案都一样,于是我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同学们听后,脸上都露出会意的微笑。

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我就笑着说:”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可惜没用麦克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还积极倡导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选择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课外优质阅读书籍。

在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教师是鼓励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从而学生就有一个初步的课外阅读意识。

而课外阅读意识的形成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而在思想上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让学生学会跟着教师的指导意见看课外书,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对学生往后的阅读是极为有利的。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阅读依据许多有关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生在心理上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思想情绪处在波动较大的阶段,同时初中也是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生理上,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而且男生和女生的性别特征将会更加明显。

基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情况,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课外阅读的习惯和方法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此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发展,能为学生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阅读书籍、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等做好铺垫。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外面世界的新事物是积极接受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阅读,关键,效率,方法,指导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是打好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阅读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讲究阅读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呢?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体验,总结出几点,供大家分享。

1阅读是一种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自已的生活经验、认知条件和个性气质。

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积级参与。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效进行文本多元化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有效策略,引领学生在多元化解读过程中开启智慧,张扬个性,形成语文能力。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68-0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书香校园”构建活动的蓬勃兴起,一种关于阅读教育的全新理念和实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这种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阅读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全阅读”。

1.全阅读的文化解读全阅读是一种以”阅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来实现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全科、全员、全程式的学校教育方式。

全阅读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是对传统学校阅读教学的发展和突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解读:1.1从工具论到目的论的超越。

阅读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传统的学校阅读教学强调的是阅读的工具性质。

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消除愚昧、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有力武器,渗透着功利色彩的阅读观,正是这种阅读工具论的集中反映。

阅读不仅仅是工具,本身就是目的,”通过阅读,为了阅读”,两者相互融合,这更是全阅读的观点。

1.2从单学科到全学科的拓展。

传统的学校教学把阅读作为语言学科(语文、外语)甚至是语文学科的专利,片面认为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语言学科甚至是语文学科的特定任务。

当然,阅读首先是语言学科的教学任务,因为语言学科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语言(或一般语言、如母语、外语)阅读能力的工作,如果这一点都不能顺利进行,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全阅读认为,阅读不仅是语言学科的事,非语言类学科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工作。

人类的语言除了基础语言外,还有特定的学科语言,如数学语言、科学语言(物理、化学、生物等)、美术语言、音乐语言……对于以特定的学科性语言编写的读物,学生要阅读懂其语言规则并深入把握其中的文化意蕴,只有通过学科性阅读并在这种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方能最终达成。

2.培养阅读的兴趣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高震东校长说:”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岂有此理!读书有什么兴趣?”他那是为了强调责任感才这么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

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

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

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

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健全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习惯本身就是阅读能力的外化。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阅读培养
“教”——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

从认识的一般规律看,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层面,“整体感知、把握主流”,实际上是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感知”并达到“整体感知”。

读以下文字,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体感知:第一次读一篇难读的文章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了解的内容,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

照这个方法继续下去,把全书读完。

如果你因某些障碍而停止,如果你就此卡住,你便会迷失方向。

大多数情况下,你死粘在里面不见得就能解开谜底。

当第二次再读时你就有机会了解它,当你再读时,你就体会出了它的情感。

一、在一气呵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在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学生往往产生烦燥不安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
以至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关于阅读的训练问题——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表现。

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却无所察觉而津津乐道于答案的分析或忙于赶进度,那么,这样的训练又有什么收效呢??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

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句都可以“跳过去”一气读完,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在这种“速读”中,无需正音正字,只需带着l至2个问题去读。

问题的提出要是便于了解全文内容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提出的问题“态势要高,操作要易”,所谓“态势要高”就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有驾驭全文性;所谓“操作要易”,就是指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思考解答。

例如《战火纷飞中的白求恩》学生读后,教师可以提如“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说说这几件事是共同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记叙的?”?这样问题的提出可以启发学生直接感知全文内容。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也要变着发儿让学生读,如“以读导读”,以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读;“以境诱读”,以语言描述、画面展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音乐渲染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以问促读”,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以评促读”,通过互相评读促进读的效果。

总之,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在揣摩题目中感知内容、了解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统帅。

所以拿到一篇文章不妨先揣摩揣摩题目,看题目是中心,还是线索;是主要人物,还是主体事物等等。

经过揣摩题目,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这里先举一个议论文的例子。

如《从三到万》教师可以提出“从三到万”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意思是否相同?题目是否可以用“从少到多”或“从小到大”来替代?这样让学生揣摩思考,有助于学生了解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因为“从三到万”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这三个概念的意思虽大同小异,不管是哪一个概念,都有“亦或从小到大,亦或从少到多,都需要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之意。

但是,作为题目来看,“从三到万”又不能用其它两个概念来替代,因为“从三到万”这个概念与本文中的“从三到万”故事典故——这一例证法相关联。

揣摩到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会明白“从三到万”是个论题,而关于论题的见解或主张——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是需要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的。

——这即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又如,阅读《难忘的体罚》这一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揣摩时,可以提出:同学们想想看,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老师的体罚是怎样的呢?既是体罚,为什么又是难忘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自然能答出:老师的体罚有时温和、有时亲切;有时严格、有时粗暴,也有时是假装等。

然而,语文阅读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作品、禁锢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得到的审美评价想象,使语文阅读变成纯粹的技术课,变为
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练课。

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几多无奈,几多尴尬。

认识不到,是我们的无知;认识到而回避,则是我们的无能。

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手段提高语言水平,点燃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置于新的背景,强化语文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