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王静爱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
第二节 水土流失
CHENLI
第二节 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不稳定的地质地貌,不稳定的季风降水和较低的森林覆盖度 阶梯状地势和多山的地貌,通过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 等对水土流失产生作用。 土壤与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厚层黄土沉积物、紫色页岩风化物和花岗 岩风化物,及其发育的黑垆土、娄土、紫色土、红壤等。在地表植被遭到 破坏的情况下,土壤抗侵蚀特性很差,极易受外营力的侵蚀而被搬 运。 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 暴雨,常造成流水侵蚀和洪水灾害。
CHENLI
土地退化类型组合呈现南北差异: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北方以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为主要类型组合 南方以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污染和潜育化为主要类型组合
CHENLI
(三)危害严重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
近50年来, 因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毁掉耕地7×104 hm2以上 造成草地退化约100×104 km2 每年50×108 t泥沙流失 年均损失粮食30×108 kg
土地 环境
土地退化特征
水土流失
基本状况
环
境 沙漠化
成因与过程
区 域
问
生 态
题 草地退化
影响与危害
安 全
盐渍化
CHENLI
第六章 中国的土地退化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第二节 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沙漠化 第四节 草地退化 第五节 土地盐渍化
CHENLI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一、对土地退化的理解
土地退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9.湖北省与山西省
? 答:区位,湖北九省通衢,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省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和黄河中
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位,全国最大的产煤地,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自然环境,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众多,无冰期,流域面积广。山西,河流稀少,含沙量大,冰期长。人文环境:湖北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农业占比重大,人口众多,米食为主。山西经济依托煤炭资源,农业比重小,人口众多,一面食为主。
2. 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
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
3. 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
5. 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6. 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
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区域地理 第五章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共30张PPT)
要点整合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类型 半球 位置
海陆 位置
纬度 位置
地理位置 特点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 西岸,海陆兼备
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南北距离约5 500千 米;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没有 寒带,气候差异大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海陆兼备,沿海多良港;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 邻国多,发展边贸
行政中心 武汉 长沙 南昌 合肥 杭州 南京 上海
(5)南部沿海7省区:闽粤桂琼港澳台
名称 广东省 福建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 粤 闽 桂 琼 台 港 澳
行政中心 广州 福州 南宁 海口 台北 香港 澳门
(6)西南5省市区:云贵川渝藏
名称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市
①两大地震带;②东 南沿海多台风;③西 北干旱;④季风不稳, 水旱频发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 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 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 不足,气温低,容易产 生低温冻害
地理位置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 度
位 置
从西向东跨60 多度,东西距离 约5 200千米, 跨5个时区
要点整合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东北三省:黑吉辽
名称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简称 黑 吉 辽
行政中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2)北部边疆:内蒙古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 内蒙古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中国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国家。
由于其庞大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中国地理包括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这篇文章将对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复杂,地形多样。
中国的地形地貌主要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西昆仑山等;山地分布在东、西、南部地区,有秦岭、大巴山和南岭等;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东北平原等;平原则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有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丘陵则分布在中部地区,有黄土高原和辽河平原等。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
中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旱,气候温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昆仑山等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少。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锰矿、稀土矿等。
中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西南和东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渤海、东海、南海及西南地区;锰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贵州地区;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
经济地理中国的经济地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中国的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和黄淮海平原等地区;工业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化学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服务业主要以金融、商贸、交通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
总结中国地理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等方面都很丰富。
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对中国地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相信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地理会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答:。
中国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
中国北部荒漠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常年干燥少雨,经常被高气压控制②地势低洼,大陆性强,增温快③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进入。
美国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2.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3.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5.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6.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
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8.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答: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系黑龙江、嫩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冲击而成,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 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 东方大国
? 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
(二)经纬度位置 中纬度大国
? 98%的疆土位于20 ~50 N之间, 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好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中心的三大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区(EEA)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形成三足鼎立
(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
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1
?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 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
?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1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①人口自然构成:性别结构不均衡,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②人口社会构成: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③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就业人口增长较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2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特征:①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②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③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多分布于高原和山地④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3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①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②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和高原人口稀疏③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旱地区人口少④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4中国地理特征:①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丘陵;东西差异,南北差异)②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受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③人类活动对自认环境影响深刻5 中国地势特征及其意义:㈠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㈡地势的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江大河的走向,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度流急,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③陡坡山地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④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6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气温:①冬寒冷夏暖热②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③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降水: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7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西南地区以林地的变化为主要特征,西北干旱与绿洲农业区,传统绿洲边缘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同时绿洲内部的原有耕地因土地退化而撂荒。
①黄淮海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主要是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②东北山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林地和草地的开垦为显著特点,东北平原以旱地、水田相互转换为主③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区及秦岭山区草地开垦、退耕还林还草及撂荒现象并存④东南、华南山地丘陵区林地面积明显扩大⑤华中湖泊密集地区还湖明显,华中丘陵区毁林与造林并存⑥四川盆地周边山地、贵州及云南西部山区林地减少,云南中部地区以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要特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
美国: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
□三、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
(2)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发(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
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一、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特点1、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二、中国地势及其地理意义1、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理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三、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但季风的年际变率很大,易出现旱、涝自然灾害。
(2)从气候区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400mm 等降水线以东地区;从地势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第三阶梯。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中国地理教程复重点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
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
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
此外,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内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
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中国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表现为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中国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季风环流的特点:季风环流具有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1)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所以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2)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在看课本时候,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还应看其他相关书籍。
………………(7)中国地理方面,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时,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8)《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2011年8道题目中,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其他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尤其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1年,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可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归纳其中的要点,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从基础开始,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但并不是脱离课本,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考试范围:华大官方没有关于考试范围的具体说明,但人文地理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地理教程
一、土地利用概念: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所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
土地利用的区域分异规律是组成景观格局的重要基础。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耕地:12.84%林地:24.79%牧草:27.57%居民工矿及交通运输用地:2.89%未利用地:27.54%(二)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差异,中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耕地:中国耕地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内东南地区,这一区域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45%。
其中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8.6%。
1.从气候区上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温暖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400mm等降水线以东地区2.从地势上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第三阶梯上,在第二阶梯上只有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绿洲分布比较集中;3.从行政区上看:黑龙江、四川、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耕地面积较大。
林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区与南方山地丘陵区。
1.从气候带看:林地大部分分布在中温带、寒温带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
2.从地势上看: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
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1.从气候看:草地分布于中西部地区的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2.从地势上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等周围地区。
另有少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0m,以下的丘陵、山地。
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干旱半干旱区少、湿润半湿润区少,西北部集中、东南部分散3.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电与耕地的分布趋势-致。
中国城市格局的分布特征包括:一是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以250 N-40°N之间最为集中; 二是分布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三是分布集中于海拔高度小于500 m的丘陵、平原地区。
因此,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东北松辽平原、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是我国城市分布的集中区。
中国地理第二章第2章(1节)
大盆地组成,其间也有许多高大山地
中国。地构理教造程为电子中教幅案 度第升二章降中交国替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二)地势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
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 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 陆的联系。
名的亚洲大河发 源地。大地貌特 征为山原,巨大 的高原、盆地与 近东西走向或西 北—东南走向的 山脉相间。
大陆架位 于沿海丘陵 山地的外侧 ,实际上是 大陆向海洋 平缓扩展的 部分,水深
不超过200 m
,宽度一般
为400~600
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
km。
巫山-雪峰山。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
三角形,以深大断裂与相邻单元分界;中、上石炭统至二叠系为含煤建 造。印之运动后,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形成了鄂尔多斯中生 代陆相沉积盆地;燕山运动,在燕辽、山东、内蒙古等地有大规模的中
、酸性火山喷发和花岗岩 的侵入,地台盖层发生强 烈的褶皱、断裂;新生代 以断块升降运动为主,形 成著名的汾渭、河套等断 陷盆地,以及巨大的华北 -渤海陆缘盆地。在地形 上的表现以块状山地和盆 地、平原为主。
(一)地势特征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宽广的平原与丘陵,由海拔不及200 m的东北平
青藏高原,是 长江、黄河等著
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江南广大地 区海拔普遍不超过500 m的丘陵所构成。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
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
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
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
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课件第二章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课件第二章简介本次教案课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和行政区划,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多样性。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位于北纬18°20’到53°33’,东经73°33’到135°05’之间。
它与13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亚洲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亚洲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2. 中国的地理边界中国的地理边界总长度约达2.14万公里。
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接,东北部与朝鲜半岛相邻,东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岛屿相接,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相邻,西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接。
3.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的高山、平原和河流,可以看到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其中喜马拉雅山脉、长江和黄河是中国地形的重要代表。
4.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由于中国辽阔的地域范围和地形变化,气候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冷温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这种多样的气候条件对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设立的,主要包括省级行政区、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有23个省级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国土,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合作。
结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国家的发展和特点。
同时,对中国的行政区划的了解也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帮助。
中国地理教程课件
钾盐、铂族金属、金刚石、铬铁矿等资源一直严重短缺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质量相差悬殊 1. 土地资源
易耕土地资源比重低
林地总体质量较好
一等有林地占65%左右
森林资源质量较差,体现在森林资源的用材林比重大、中幼龄林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
(一)分布不均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差
光能资源:西高东低(内部呈南高北低)、年内季节变化显著
热量资源:东部南高北低,西部随纬度、海拔升高而降低 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土地资源: 耕地资源集中在北方、东中部地区; 林地资源集中在东北、西南和南方山地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区
(五)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由于对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当,引发了一系列 生态环境问题
北方地区因沙漠化诱发的沙尘暴强度加大
河流断流日趋严重,入海水量少且污染严重,导致海洋赤潮 等生态问题
15%~20%的动植物种受到威胁,物种多样性丧失
海洋赤潮 沙尘暴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物种多样性丧失——稀少的中华对角羚
钨、锑、稀土及一些建材非金属矿质量较好,规模大、品位高。 但相当多的矿种质量不佳,中小型矿、贫矿、难选矿和综合矿多,开 采难度大
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含硫量低,易于加工,但不宜 输送与炼制;铁矿贫矿占95%以上;铜矿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0%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3.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1)东部靠最大大洋,西部靠最大大陆,使季 风性明显,雨源丰富
(2)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沟通东西交往,裂点 处水力资源丰富
(3)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中国气候的地 域差异,造成西北区的干旱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包括陆相红色岩系、碳酸盐岩、第四纪黄土 和沙漠
二.岩浆岩和变质岩大面积出露
以花岗侵入岩分布最广
三.喷出岩
2.干燥度及其分布 r <1.00: 湿润区 1.00~1.49:半湿润区 1.50~4.00:半干旱区 r >4.00: 干旱区
3.相对湿度
(1)相对湿度是反映气候中水分资源的标量
(2)全国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40~80%之间
(3)冬季北方的相对湿度比年平均状况有所 增高
(4)夏季全国相对湿度普遍提高,东部地区 增大尤为明显
(2)四季划分 A.划分依据: 用侯平均气温100c和220c 作为标准
B.各地四季分配 a.特征: 各季节长短不一 *寒温带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寒来暑往,四季分明 *南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b.极端季节类型 *四季皆冬: 藏北高原 *四季皆夏: 南海诸岛 *四季如春: 云南中部和贵州西南部
第五节 气候资源
一.热量资源
1.除寒温带、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寒山区外,多 数区域的热量都适宜于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 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 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本章前言
一个国家的地理格局与过程,及其 所形成的地理特征,首先取决于其地理 区位。地理区位直接影响生存环境的质 量、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丰度和区域开发 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便捷程度。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位
自然资 源种类 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资源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 水能资源 森林蓄积量
资源总量
960×104 km2 1.3×108 hm2 1.7×108 hm2 4.0×108 hm2 2.4×1012 m3
逻辑框架
人地关系特征
地
中
理 特
地理过程特征
国
征
疆 域
地理格局特征
与 国 土
地 理 区
世界中的地位 地球中的位置
地 理 意 义
位
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 第二节 中国的地理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陆地最集中的1/4半 球,受陆地影响最强 烈的地区
东方大国 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
差异(流体右偏、四 季变化相反)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二)经纬度位置
中纬度大国
73o22'E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3o51'N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
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南邻热带印度洋 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关键词
北半球 (north hemisphere ) 亚欧大陆 (Asian-European continent ) 中纬度 (mid-latitude ) 季风国家 (monsoon country) 人口大国 (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005)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二)世界自然资源大国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中国陆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4%, 居世界第四位。
国家
陆地面积/104 km2 与中国面积比较/倍 占世界陆地面积/ %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 沙特阿拉伯 印度尼西亚 法国 日本 英国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环太平洋经济圈——亚太
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中心的三大经济集团: 欧洲经济区(EEA)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形成三足鼎立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5 200 km
53o31'N 135o03'E
98%的疆土位于20~50°N之间,
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5 500 km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
(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1 707.5 997.1 962.9 960.0 854.7 774.1 328.7 225.0 190.5 55.2 37.8 24.3
1.779 1.039 1.003 1.000 0.890 0.806 0.342 0.234 0.198 0.058 0.039 0.025
11.42 6.67 6.44 6.42 5.72 5.18 2.20 1.51 1.27 0.37 0.25 0.16
3.4×1011 t 6.76×108 kW 112.7×108 m3
在世界上的 排位 4 4 5 2 6 3 3 1
占世界自然资源
总量的比例/%
6.4 6.8 3.4 9 5.6 14.6 11 16.7
人均占有量
0.74 hm2 0.10 hm2 0.13 hm2 0.31 hm2 1 846.00 m3
(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 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 鹿特丹。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 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 鹿特丹。
中国处于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 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四、中国在世界的பைடு நூலகம்理排位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一)世界人口大国
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 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 4左右。
12世纪初,人口超过1亿 19世纪初,人口约4亿 1949年,大陆人口达5.4亿 1995年,突破12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 为12.95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 个公民出生 2004年,世界人口6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