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宽严相济看醉酒驾驶-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从酒驾现象看刑事立法的宽严相济【文献综述】

从酒驾现象看刑事立法的宽严相济【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法学从酒驾现象看刑事立法的宽严相济(一)国内研究状况及研究成果近几年的酒驾问题是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了交通秩序的安全。

我国对酒驾轻刑化,导致现有酒驾的法律规定无法抑制其事件每年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国内各界对酒驾的讨论是非常激烈的。

目前有关酒驾行为的定罪、量刑、行为性质上提出了很多观点和建议。

但对我国酒驾刑罚的量刑太轻几乎都是一致的。

酒驾问题是刑法宽严不当一面,后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这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这政策的研究和探讨的论著很多。

这些论著从宽严相济的内涵、精神、价值、适用等作了不同方式的阐述。

对新时代下的新的刑事政策如何贯彻的问题,不少学者及相关人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文献介绍如下:方雪莲在《从危险驾驶行为看交通肇事罪的重构》一文中的第一个观点是认为我国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低,范围窄,提出了对酒驾等存在极大危险性的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当归入刑法的规制中,作为量刑加重情节。

第二个观点是认为我国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轻刑化,过多适用缓刑。

对于交通肇事罪应重刑化。

田玲丽和韩少达在《交通肇事犯罪的现状与立法完善》一文中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律对交通肇事的规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严格适用缓刑、加重量刑、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五大建议。

叶冰在《交通肇事罪相关问题分析》一文中首先讨论了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界限,其次与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了区分。

最后对其分析,探讨立法不足,提出酒驾犯罪化、单独设立肇事逃逸罪对策。

黄京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一文中阐述的是宽严相济的实现方式是非犯罪化、轻刑化、非监禁化的观点,以及刑事立法、司法中宽严相济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马克昌在《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一文中阐述宽严相济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关系与区别,宽严相济的侧重点在于宽区别于惩办与宽大形结合的政策。

对醉酒驾驶行为的若干思考

对醉酒驾驶行为的若干思考

网络出版时间:2011-9-5 13:52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5.1211.f.20110905.1352.007.html对醉酒驾驶行为的若干思考宇茹 李博浪(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近几年来,醉酒驾驶所造成的事故频发,醉酒驾驶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交通道路安全,而且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醉酒驾驶所酿成的苦果也是令人痛心的。

由于缺少刑罚处罚的依据,肇事者往往只受到行政处罚,群众要求严惩酒后驾驶的呼声日益高涨。

因此醉酒驾驶行为入刑,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打击醉酒驾驶的力度,也体现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决心。

关键词:醉酒驾驶;入罪;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8由于我国的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事故的发案率也随之增多,在众多交通事故中,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人身、财产发生重大损害的案件也逐渐增多,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定性为犯罪行为,并规定了具体的刑罚,这说明醉酒驾驶行为入罪化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立法的肯定。

笔者从醉酒驾驶行为的危害性入手,论证其入罪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防范醉酒驾驶的有关措施。

一、醉酒驾驶行为的危害性2008年12月14日 ,四川省成都市孙伟铭无证驾驶,醉酒后仍驾驶,与其他车辆追尾后,为逃避责任继续驾车超速行使,先后与四辆车辆相撞,最后造成4死1重伤的严重后果,最终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

孙伟铭也成为国内第一位酒后驾驶而获最高刑者。

众所周知,酒精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对中枢神经造成影响,驾驶人饮酒后,自然对车辆的驾驭能力降低,表现出注意力、判断力不集中,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提高。

醉酒驾驶不仅对驾驶人自己有危害,同样对其他的行人和车辆也构成严重的威胁,有的学者将醉酒驾驶行为比喻为“车道上滚动的炸弹”[1]。

当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05%时,其肇事率为一般人的2倍。

刑法,犯罪,论酒驾定罪量刑的宽严相济重点

刑法,犯罪,论酒驾定罪量刑的宽严相济重点

刑法,犯罪,论酒驾定罪量刑的宽严相济内容导读: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已经明确醉酒驾驶予以刑事处罚。

在现实生活中醉酒驾驶的每个案例具体情况却不尽相同,在定罪判刑时法官应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就成了理由,但以总体来说我们应该贯彻落实传统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本文就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解释入手,阐述其作用,并运用实际案例与之相结合,总结出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考虑的三个方面。

论述其应适用宽严相济政策之必要性及其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关键词:宽严相济;定罪量刑;刑法适用;醉酒驾驶刑法修正案(八)的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在刑法的第一百三十三条的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将酒驾以原来的行政处罚变成了刑事处罚。

我们在看待这个条文的时候不能单纯的以字面意思去理解,必须依法理性地认识醉驾的入罪标准理由。

以法律看,我国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是有关犯罪认定标准的一般规定。

如果可以避开特别条文而适用一般条文,说一句极端的话,刑法分则便没有有着的必要,只要适用总则犯罪的定义就行了!为了加重处罚规避最相符合的刑法条款而适用一般性条款,不仅违反《刑法》第3条的规定,而且也有违宪法保护人权的法律精神。

[1]所以在理解和把握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条件时,都必须受这个总则条款规定的制约和指导。

在对酒驾的定罪量刑上我们应该采取传统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下面我将分为四个方面来论述酒驾定罪应当适用宽严相济。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作用关于宽严相济的科学含义,目前还未见到统一规范的定义。

但陈兴良教授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文中[2],也只是对“宽”、“严”和“济”这三个关键字作了科学的界定。

宽严相济之“宽”,即刑罚的轻缓,可以分为该轻而轻和该重而轻两种情形: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和过失犯、失足青少年,就应当处以较宽轻之刑,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该重而轻是指所犯罪行较重,但行为人具有坦白、自首或者立功等法定或酌定情节的,法律上予以宽宥,在本应判处较重之刑的情况下判处较轻之刑。

醉驾最高法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醉驾最高法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consider things from every angl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醉驾最高法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导读:最高院对醉驾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司法解释,主要内容是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醉酒驾车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统一法律适用,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并且要求各个地方法院都能够在本司法解释中做出合理公正的醉驾判决。

一、醉驾最高法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且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年9月8日公布的两起醉酒驾车犯罪案件中,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都是在严重醉酒状态下驾车肇事,连续冲撞,造成重大伤亡。

其中,黎景全驾车肇事后,不顾伤者及劝阻他的众多村民的安危,继续驾车行驶,致2人死亡,二人轻伤;孙伟铭长期无证驾驶,多次违反交通法规,在醉酒驾车与其他车辆追尾后,为逃逸继续骂车越限速行驶,先后与4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在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继续驾车冲撞行驶,其主观上对他人伤亡的危害结果明显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具体决定对被告人的刑罚时,要综合考虑此类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犯罪情节。

危害后果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

一般情况下,醉酒驾车构成本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与以制造事端为目的而恶意驾车撞人并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决定刑罚时,电应当有所区别。

关于醉驾的讨论发言稿范文

关于醉驾的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醉驾。

醉驾,顾名思义,是指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也触犯了我国刑法,是法律所不容的。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醉驾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以万计,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悲剧。

醉驾不仅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终身痛苦。

此外,醉驾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医疗、交通、法律等方面的负担加重。

其次,我国政府对醉驾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醉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警示广大驾驶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然而,尽管我国政府对醉驾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一些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驶。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部分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醉驾的危害性和法律责任。

2. 部分驾驶员认为酒后驾车风险较低,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3. 部分驾驶员受到社会风气影响,认为酒后驾车是一种“时尚”。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醉驾治理: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醉驾的危害性,让每一位驾驶员都明白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2. 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处醉驾行为。

公安、交警等部门要加大巡逻检查力度,对酒后驾驶行为零容忍,确保法律得以严格执行。

3. 建立健全醉驾联合惩戒机制。

将醉驾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限制其在信贷、出行等方面的权益,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醉驾的良好氛围。

4. 加强醉酒后代驾服务,为驾驶员提供便利。

鼓励酒后代驾服务,让驾驶员在饮酒后能够安全回家。

浅谈醉酒驾驶

浅谈醉酒驾驶

浅谈醉酒驾驶第一篇:浅谈醉酒驾驶浅谈醉酒驾驶Nobody could have failed to notice the fact that drunken driving has been a grave problem with which we are confronted.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accounting for /behind this phenomenon.Firstly, recen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As a result, cars gained ever-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have found their way into our everyday life.Secondly, people participate in more activities or banquets than ever before, where they will drink liquor/strong wine.Then, they may get drunk but continue to drive.没人会注意到这一事实,醉酒驾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这一现象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近十年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车史无前例的增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据很大的地位。

其次,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参加的活动或宴会都更多了,在那里他们会喝酒/烈酒。

然后,他们可能喝醉了,还继续开车。

【关键词】醉酒驾车危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

申论范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禁止酒后驾车

申论范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禁止酒后驾车

申论范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禁止酒后驾车是可忍,孰不可忍?可酒后驾车引发的系列惨案已经超出人们的容忍度。

再是冷静的人们,也难以容忍那一个接一个的血淋的惨剧场面,所以,当孙伟铭酒后驾车在成都街上造成4死1伤的严重交通事故后,很多人都赞成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孙伟铭死刑。

酒后驾车频频酿成交通事故,既有驾驶员法制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处罚力度较小的原因。

酒后驾车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车祸大国,酒后驾车“醉”不可赦。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拥有量已占世界2%,但同时,车祸死亡人数占了世界的20%,相比而言,汽车少而车祸多。

酒后驾车作为车祸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禁止酒后驾车。

当前,我们一定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宣传动员。

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劝导教育等方式,教育广司机和乘客注意交通安全,自觉抵制酒后驾车。

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对酒后驾车的,依法从严处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

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

查处酒后驾车,不能抓形式,走过场,必须落到实处。

交警大队、巡特警大队要联合上路,严格执法。

四是要加强执法力度。

酒后驾车,本是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对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情节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五是要长期坚持不懈。

查处酒后驾车,既要开展专项整治,更要长期坚持,不然类似现象还会反弹,前期取得的效果就会削弱,今后治理的难度就会加大。

“行车万里,安全第一;酒后驾车,害人害己。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查处酒后驾车的重要意义,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举措。

从宽严相济看醉酒驾驶

从宽严相济看醉酒驾驶

从宽严相济看醉酒驾驶[摘要]宽严相济从我国的刑事司法政策发展为我国基本刑事政策后,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等各方面发挥了其政策导向作用。

文章结合现今社会热点问题醉酒驾驶,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角度出发对醉酒驾驶行为在立法、司法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我国刑事政策的角度来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作些解析。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醉酒驾驶;入罪标准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涵义从字面上理解,“宽严相济”就是对待刑事犯罪分别从“宽”和“严”两种观念和路径进行把握。

“宽”和“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共同指导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最终达到惩罚与预防犯罪,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

首先,“宽”就是宽松、放宽的意思。

具体到刑事政策语境下就是要发挥刑法的谦抑性和刑事政策的宽和性,对于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不做犯罪处理或作轻罪处理;对于初犯、偶犯、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自首立功等具有法定酌定情节以及人身危险性小的罪犯应当予以宽宥,处以相对轻缓的刑罚。

总之,宽严相济的宽就是要做到轻其所轻,该重则轻,实现非犯罪化、非司法化以及非监禁化。

其次,“严”就是严密、严厉的意思。

“严”不仅指刑罚的严厉性,还指的是刑事法网的严密化和科学化。

一方面对于严重刑事犯罪应该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做到有罪必究,有罪必罚;另一方面要求立法者能够科学立法,刑法作为规制行为的最后和最严厉手段其触角不能无限制扩张,防止刑法万能主义和“泛道德化”倾向。

此外在刑法的配置上也应合理,正如美国学者戈尔丁所说:“刑罚超过必要限度就是对犯罪人的残酷;刑罚达不到必要限度则是对未受到保护的公众的残酷,也是对已遭受的痛苦的浪费。

”最后,“济”就是互补、协调的意思。

对待刑事犯罪,宽和严需要共同运行,相互补充,做到以宽济严,以严济宽。

对于某些实施了严重刑事犯罪的犯罪分子如果存在坦白从宽情节的也必须予以适当的宽恕处理;同理,对于轻微刑事犯罪有从重情节的也必须考虑严的方面,避免一重到底或者一轻到底。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阈下酒驾问题的思考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阈下酒驾问题的思考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阈下酒驾问题的思考作者:唐迪阳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05期摘要:法治现代化一直是我们追逐的目标,酒驾入刑至今已经10余载,仍然存在优化空间。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线上调研、数据整理分析等方法,尝试匹配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精神与“酒驾”处置的一致性,发现处置酒驾的裁量空间,依然有可优化之处。

酒驾的处置应根据实际情况酌定处理,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充分落实相关精神,优化配置司法资源,节约执法、司法成本,缓解司法、执法压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使执法、司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法治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关键词:刑事政策;酒驾;优化处置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5.0630引言酒驾入刑至今,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得到了有效提高,“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从普法用语到守法意识完成了革命性的转变,喝酒开车属于违法行为,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常态。

纵观全球法律对待酒驾的规定,国外对待酒驾的态度较为严肃,在美国酒驾严重的情况会判1年监禁,在日本酒驾严重的情况会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瑞典重者需要监禁2年,在新加坡累犯最长10年的监禁,在加拿大酒后开车造成人身死亡的会被监禁14年。

以上来看酒驾入刑并非我国的独创,本文以我国刑事政策的视角审视“酒驾行为”,希望能够优化酒驾的处置方式,促进刑事政策在酒驾入刑方面的落地,推动法治发展。

以案例为基础,其他方法为辅,探讨酒驾在处置过程中的困境,以刑事政策的视角对酒驾进行审视,探讨优化处置酒驾的方式方法。

1酒后驾驶机动车如何界定处理,是否存在优化空间1.1饮酒驾驶的处理酒驾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在相关普法工作如此频繁的同时依旧有人知法犯法,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

侥幸心理、放松警惕都是酒驾违法行为的起点,多数公民酒驾的原因是主观认为一定不会被警察抓到,因此实施酒驾行为。

醉驾车辆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醉驾车辆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一、总体原则醉驾车辆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治国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确保量刑公正;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根据犯罪事实、情节、危害程度等,合理确定刑罚;3. 宽严相济原则:对犯罪情节较轻的,从宽处理;对犯罪情节较重的,从重处理;4.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对认罪认罚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

二、醉驾量刑标准1. 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3.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4.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醉驾不适用缓刑的情形1. 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2. 组织追逐竞驶以及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麻醉药物、精神药品的;3.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4. 未取得驾驶证的;5. 超员超速的;6.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四、罚金标准罚金应根据醉驾行为、实际损害后果等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罚金缴纳能力。

五、其他规定1. 交通运输部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规定,保障快件安全,禁止抛扔、踩踏快件,并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

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订版,明确了电子发票的基本管理规定,增加了发票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并细化了发票违法行为的认定情形。

3.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指南》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大纲》。

4. 财政部修改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

5. 国家标准《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将于3月1日起实施。

宽严相济与“醉驾”治理

宽严相济与“醉驾”治理

23所以设定“道路”这一基本的罪状要素,就是为了保护公共(交通领域)安全法益。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正)第119条第1款的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这是理解“道路”之空白罪状的行政法依据。

《纪要》对“道路”作出两个层面的限制:一是不包括居民小区、学校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等不允许机动车自由通行的通道及专用停车场。

二是对于醉酒在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众通行的场所挪动车位的,或者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门口后接替驾驶进入居民小区的,或者驾驶出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后即交由他人驾驶的,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第一种情形旨在将明显属于封闭的“内部道路”予以排除,第二种情形对“道路上”的“驾驶行为”作了限定理解。

这两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操作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道路的“公开性(公共性)”之理解,这充分说明增设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意义与社会价值。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近年来,各地在执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危险驾驶罪的法律适用标准出现不同的声音。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醉驾”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浙高法〔2019〕151号,以下简称《纪要》)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如何依法有效治理“醉驾”提出了新的思路,也有助于对该罪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目前,“醉驾”案件数量高位运行不止。

在新时代,应当坚持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精神,依法科学高效治理“醉驾”问题。

一、公共安全法益与“醉驾”的刑事违法性判断按照《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是“醉驾”涉嫌构成犯罪的时空场域,也是其刑事违法性的发生时空场所。

最高院关于醉驾司法解释是什么

最高院关于醉驾司法解释是什么

give more than you planned to.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最高院关于醉驾司法解释是什么最高院醉驾司法解释内容如下:一、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醉酒驾车犯罪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三、统一法律适用,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

从年开始,我国的醉驾就开始正式的列入刑事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驾有着详细的司法解释,我国交警部门在查处醉驾的时候,也有着严格的判定标准。

如果发现醉驾都会依法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普通公民也一定要详细的了解一下关于醉驾的司法解释。

下面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最高院关于醉驾司法解释是什么?最高院关于醉驾司法解释是什么?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前款规定的“道路”“机动车”,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五)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六)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七)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八)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3、醉酒驾驶机动车,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妨害公务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

5、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时,对查获经过、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和抽取血样过程应当制作记录;有条件的,应当拍照、录音或者录像;有证人的,应当收集证人证言。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通知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自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以来,我市法院陆续审结了一批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了依法审理醉酒后危险驾驶案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市高院从我市已审结的案件中选择部分案例供各院在审理中参考,平衡量刑,罚当其罪。

现就相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对被告人裁量刑罚时注意罪刑相适应。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该行为给他人的人身、财产及公共交通安全所带来的危险程度。

因此,量刑时要考虑醉驾者的醉酒程度,醉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醉驾行为是否造成了实际的危害后果,被告人是否因酒驾或者醉驾受过行政处罚,被告人是否有自首、赔偿等情节,根据被告人醉驾行为危险性的大小区别处罚,罚当其罪。

二、正确适用强制措施。

危险驾驶罪的最高刑期为拘役六个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符合逮捕的条件。

从我市的情况看,公安机关一般都对被告人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

如果在法院审理期间刑事拘留期限届满,或者在被告人一审宣判后提出上诉进入二审期间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各院要依法对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保证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审判程序的合法性。

对宣判后判决已生效的案件要及时送交执行。

三、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一项罪名。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就该罪作出司法解释或者发布指导案例。

为了我市法院的量刑平衡,市高院选择了我市判决已生效的部分危险驾驶案例,供各院在审理时予以参考(见附件)。

酒驾醉驾讨论发言材料50字左右

酒驾醉驾讨论发言材料50字左右

酒驾醉驾讨论发言材料50字左右酒驾和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不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会对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关于酒驾和醉驾的讨论发言材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注意。

发言一:酒驾和醉驾是一种对人生财产安全的严重侵害,不仅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同时全面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酒驾和醉驾现象的发生。

发言二:对于酒驾和醉驾这种违法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批评和指责,更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打击。

我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拒绝酒后驾车,同时要积极发扬互助精神,遇到酒驾和醉驾的人员要及时报警举报,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

发言三:酒驾和醉驾是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应该依法从严处理。

除了对违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我们还应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形成对酒驾和醉驾的社会共识。

此外,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道路巡查,加大对酒驾和醉驾的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让酒驾和醉驾分子无处可逃。

发言四:酒驾和醉驾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对于肇事驾驶人应该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鼓励大家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减少酒后驾车的机会。

同时,也要呼吁酒吧、餐厅等场所加强服务管理,不给醉驾提供便利条件。

发言五:对于酒驾和醉驾这种违法行为,我们应该落实"零容忍"的原则,严查重罚。

此外,要加强对饮酒文化的引导,倡导健康理性的饮酒观念,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和法律意识。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以上是关于酒驾和醉驾的讨论发言材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

最新酒驾醉驾讨论发言

最新酒驾醉驾讨论发言

最新酒驾醉驾讨论发言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严峻且关乎每个人生命安全的话题——酒驾醉驾。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酒驾醉驾绝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问题。

它是马路上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悲剧。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酒驾醉驾更是其中的“头号杀手”。

为什么酒驾醉驾如此危险?这要从酒精对人体的影响说起。

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就好比蒙着眼睛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喝了酒的司机,坐在驾驶座上,眼前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对周围车辆和行人的距离判断出现偏差。

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他的大脑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刹车、转向都变得迟缓。

后果是什么?可能是车辆的碰撞,可能是无辜行人的伤亡,可能是多个家庭的破碎。

让我们再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据统计,每年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是一个个家庭的痛苦和绝望。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会明知故犯,选择酒驾醉驾呢?有些人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喝得不多,还能保持清醒;有些人则是对法律的漠视,对生命的不尊重。

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

要想有效遏制酒驾醉驾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酒驾醉驾行为。

不能让违法者有丝毫的可乘之机,一旦发现,必须严惩不贷。

同时,要加强日常的巡逻和检查,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让司机们时刻保持警惕。

其次,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传播酒驾醉驾的危害,让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学校、社区、单位等也应该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让交通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

【专业文档】醉酒驾驶.doc

【专业文档】醉酒驾驶.doc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这意味醉酒驾车不但入罪,而且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处罚醉驾”,是一个人人痛恨却又屡禁不止的行为。

公安部曾统一部署全国开始严厉查处酒驾,但是仍然有不少人“顶风作案”。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交通高危行为缺乏事先预防机制给人们留下了“侥幸”的心理空间。

不管是醉酒驾车刚起动就被制止,还是在道路上跑了很长时间并造成交通拥堵,都要马上定罪拘役,并处罚金,这样规定有一定的情绪化倾向。

仅是拘役实际中的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且行政成本较大。

根据现行的标准,驾车者血液酒精浓度在每百毫升20毫克至80毫克属酒后驾驶,浓度超过每百毫升80毫克就算醉酒驾驶。

丛斌委员认为,从科学角度界定“醉酒”很难。

不同的人对酒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克也不一定有事,有的人可能只有20毫克却意识不清。

郎胜委员也指出,醉酒程度各国都有不同标准。

酒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100毫升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在20到80毫克之间,就属于酒后驾驶;而达到80毫克以上的就已经属于醉酒驾驶,构成犯罪了。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遇到醉驾伤人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时,这两种罪名如何认定?王静宏:这两种罪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方面。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故意犯罪。

如果要认定后者,就需要有大量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

说醉驾入刑后,会催生不少“醉驾跑跑族”,发现有交警查酒驾就弃车逃跑,等酒醒了再回来接受处理,逃避刑事处罚。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要重点应对的。

而有专业人士认为,“醉驾”很多时候是过于自信的“间接故意”,并非过失犯罪。

该罪是否规定得过于严厉?善良的人们总是迷信刑罚。

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拿下关中,遂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差不多算是人类历史上最简洁的一部成文法了,它向社会给出的信息非常明确,没有任何含混和纠缠的地方。

醉酒驾驶以案说法发言材料

醉酒驾驶以案说法发言材料

醉酒驾驶以案说法发言材料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醉酒驾驶以案说法。

醉酒驾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我的发言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醉酒驾驶的危害性、司法机关对该行为的惩罚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理这一问题。

首先,醉酒驾驶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酒后驾驶严重影响司机的驾驶技能和判断力,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酒精会对司机的反应速度、视觉和听觉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而且,醉酒驾驶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中的伤亡人数大幅增加,给车辆、道路和其他行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醉酒驾驶不仅对个人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稳定和交通安全。

其次,司法机关对醉酒驾驶的行为予以了严厉的惩罚。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醉酒驾驶被定为刑事犯罪的案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酒驾被查处,肇事者将可能面临罚款、吊销驾驶证、刑事指控和刑事处罚等严重后果。

这些惩罚力度的增加,不只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权益,更是为了警示未来潜在的肇事者,提醒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

最后,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如何预防和治理醉酒驾驶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法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酒驾危害的认识。

其次,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查机制,严格查处酒驾行为,将其纳入行政管理和刑事追责范围。

同时,餐饮场所、酒店等相关单位也应增加对顾客的预防教育和宣传,拒绝为醉酒者提供酒精饮品。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当从小就向孩子灌输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他们不要沉溺于酒精文化并远离酒驾行为。

总而言之,醉酒驾驶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它的危害性不仅对个人生命安全产生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司法机关、单位和家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防和治理醉酒驾驶的目标,为社会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酒驾醉驾的警示教育资料心得体会

酒驾醉驾的警示教育资料心得体会

好习惯。

二是要严守规定,杜绝侥幸心理。

从违法成本来说,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最新修改,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1至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

这就意味着醉酒驾驶将不再是违法,而是一种犯罪行为,醉驾被查者的身份也由普通违法者变成犯罪嫌疑人。

从共同的违法成本看,醉驾当事人不光失去自由,还将损失金钱,更留有犯罪记录。

对于一名公职人员来说,根据单位的有关规定,其性质和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

今后, 我会以醉酒驾驶案件为反面典型,引以为戒,强化警示教育,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坚持“警钟长鸣。

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牢固树立“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纪底线不可触碰”的理念。

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派品行,保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

三是要强化责任,严防问题发生。

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确保中央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落实,推动工作延伸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基层,同时也要配合做好所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特别是日常教育和日常提醒工作,使干部在思想上警醒、行动上接受监督,做到早警醒、早纠正、早处置,坚决防止失控、漏管等情况的发生。

四是要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看清违规吃喝的本质,始终做到公私分明、严格自律,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清单制度,明确“吃”与“不吃”的范围,划清“为”与“不为”的边界,坚决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碰纪律规矩“红线”。

时刻自觉把整治违规吃喝、酒驾醉驾纪律要求铭刻于心,存戒惧、知敬畏、守底线,严格遵纪守法, 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凝聚起良好干事工作氛围。

在进行酒驾醉驾警示教育的过程中,我也结合自身作了反省。

我自认为对自己驾驶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也能时时处处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但由于一直没有肇过事,慢慢对自己放松要求,开始麻痹大意起来,而且没有将酒后驾驶从思想上真正的重视起来,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要是继续这么大意发展下去,那么后果将是我无法想象的,想想家人更是由衷的后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宽严相济看醉酒驾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涵义
从字面上理解,“宽严相济”就是对待刑事犯罪分别从
“宽”和“严”两种观念和路径进行把握。

“宽”和“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共同指导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最终达到惩罚与预防犯罪,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

首先,“宽”就是宽松、放宽的意思。

具体到刑事政策语境
下就是要发挥刑法的谦抑性和刑事政策的宽和性,对于社会危害
性不大、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不做犯罪处理或作轻罪处理;对于初犯、偶犯、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自首立功等具有法定酌定
情节以及人身危险性小的罪犯应当予以宽宥,处以相对轻缓的刑罚。

总之,宽严相济的宽就是要做到轻其所轻,该重则轻,实现非犯罪化、非司法化以及非监禁化。

其次,“严”就是严密、严厉的意思。

“严”不仅指刑罚的严厉性,还指的是刑事法网的严密化和科学化。

一方面对于严重刑事犯罪应该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做到有罪必究,有罪必罚;
另一方面要求立法者能够科学立法,刑法作为规制行为的最后和最严厉手段其触角不能无限制扩张,防止刑法万能主义和“泛道德化”倾向。

此外在刑法的配置上也应合理,正如美国学者戈尔
丁所说:“刑罚超过必要限度就是对犯罪人的残酷;刑罚达不到
必要限度则是对未受到保护的公众的残酷,也是对已遭受的痛苦的浪费。


最后,“济”就是互补、协调的意思。

对待刑事犯罪,宽和严需要共同运行,相互补充,做到以宽济严,以严济宽。

对于某些实施了严重刑事犯罪的犯罪分子如果存在坦白从宽情节的也必须予以适当的宽恕处理;同理,对于轻微刑事犯罪有从重情节的也必须考虑严的方面,避免一重到底或者一轻到底。

综上,宽严相济的涵义可以概括为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严并济。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行的整个过程,是刑事工作必须遵守的总方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在刑事领域的理性回应。

二、宽严相济背景下的醉酒驾驶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充分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这一立法主线。

该修正案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至此,醉驾行为正式入刑,无论是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对醉酒驾驶行为的处理都应该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

一)立法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
1.醉驾入刑乃宽严相济中“严”的体现
如前文所述,宽严相济的“严”包涵刑事法网严密性的意
思,而醉驾入刑正是该内涵的体现。

刑事法网的构建就是确定哪些是需要刑法来规制的犯罪行为,这本身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但为了避免价值判断的随意性,需要为罪与非罪提供一个客观标准,以实现保护自由与维护秩序的双重价值。

对此,贝卡利亚就指出:“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一种本质属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已成为通说,我国刑法第13 条也规定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

可见,社会危害性是认定犯罪的标准,是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代步的重要工具,驾车走亲访友、商贸洽谈成为普遍的现象。

根据我国国家
XX局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
车保有量达到9,086 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增长
25.3%。

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 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
车3,443 万辆,增长32.2%。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日本,
相当于美国的1/4 。

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

汽车数量的增多,导致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增长,造成了公民人身财产的意外损失。

根据公安部交通XX局,XX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 起,同比上升35.9%。

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 起,造成65225人
死亡、254075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 亿元。

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俗语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

在这种酒文化的氛围下经常出现过度劝酒,饮酒过量的现象,这种深受酒文化影响的传统与“汽车时代”这一大形势相结合,使得醉酒驾车的行为时有发生,醉酒驾车的潜在危险在很大程度被释放出来。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
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生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有风险相伴。

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社会就到来了”,德国也早就把现在的社会界定为危险社会。

醉酒驾车虽然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害,属于抽象的危险犯,但是在汽车时代和酒文化背景下,醉酒驾车本身就具有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的可能性,一旦遭受实际的损害将造成不特定的人员伤亡以及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

为了预防实际损害的发生,刑法需要提前介入,醉酒驾驶“针对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等到严重实害结果发生时,刑法才介入,显然已为时太晚”。

将危险驾驶行为提前设定在危险行为发生时即给予定罪处罚以强化刑法的惩罚功能,才能实现刑法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功能。

综上分析,醉酒驾车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足以达到刑法规制的程度,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反映了刑法保护的触角已经延伸至行政法领域,体现了刑事法网的严密性,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