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离不开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离不开语文

老河口一中左小山邮编441800

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总有一位老师会让他或她终生难忘。说道难忘的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这位老师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怎样改变了学生对人生的认识。我一直认为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象每一位教师一样播撒智慧的种子,一方面承担着其他科目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完美完成的一项任务,即净化学生的心灵,引领自己的学生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一直在探索,学生渴望与一位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朝夕相伴?怎样与学生建立健康的语文课堂?最终是我的学生给了我答案。2011年元旦我收到一个学生的贺卡,这个学生在当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贺卡上的几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会镌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贺卡上这样写道:“一个人在漫漫求学之路上只要碰到一个好老师就能受益终生。您,就是一位使我受益终生的人。左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您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素质。您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人’的含义。”

在教学中除了带领学生对课本的深度学习之外,我坚持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给学生带来一抹亮丽的人文色彩,让语文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精神。这种语文课堂在今天看来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的社会功利功能,而忽视了培育人应有的素质。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一系列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的新教材相继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强大冲击。在新形势下,许多旧有的语文教学标准被重新审视定义,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思路已在不断出现。在新课标中,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材中,则体现为情感专题教学的编排体系。显而易见,新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强化。我相信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高中生的价值观念通常具体表现为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利与害的判断,这些对他们现在以及将来是否遵守社会规范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有决定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往往有着直接的体现。

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够承担起净化学生心灵的角色,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的精神。在此我谈谈自己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做法:把课前三分钟演讲引入语文课的教学。

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语文课前三分钟,如果能充分开发利用,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能使语文课堂绽放出光彩。“课前演讲”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我让学生演讲的形式很简单,其实就是规定话题发表看法或者讲具有启迪心智的小故事。比如讲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我设计“性格决定命运”,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设计“生要有所息”,讲《论语》时我设计“用孔孟之道来治理国家是否可行”……。在我的教学后记中也经常会把学生讲的印象特别深刻的小故事整理记录,比如有位学生曾经在语文课前讲了一个故事,名字是《断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故事如下: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

的箭。儿子想,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这位学生讲完故事之后,深情地告诉全班学生: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这句话是对我的课堂前三钟演讲最好的注解。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深切的关注;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深切的关注;甚至还有更高的期望,能够让他们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我相信,没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能坚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人性的熏陶,那么在以后无论他们在人生漫长的经历中遇到怎样的艰难坎坷,都能从容面对和处理,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