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心理分析之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心理成长分析
《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心理成
长分析
1900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
从一开始,1900就表现出对音乐的高度热爱,所以他决定要学习钢琴,但是却因为穷而无法负担昂贵的学费,他只能暗自练习,通过偷听别人的钢琴课来学习。
在有限的资源下,他通过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钢琴师。
1900在成长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学会了自立自强,在想要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他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持到最后。
此外,1900也学会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放弃,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受外界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且学会了接受失败,以及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于更好地面对困难。
1900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他学会了怎样从失败中获得力量,学会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规则、社会压力、财务拮据等所压制。
他也学会了去珍惜所有美好的回忆,最终,1900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以自己的钢琴技艺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向世界展示了他的才华,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师。
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影片中的钢琴音乐为观照
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影片中的钢琴音乐为观照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林瑛摘要:电影《海上钢琴师》由托纳多雷执导、莫里科内配乐,电影将音乐与剧情相结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的故事。
这是一部以钢琴音乐为主要线索的电影,作曲家利用钢琴音乐塑造了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位孤独天才的漂泊人生,电影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皆与钢琴音乐息息相关。
本文拟讨论电影主人公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三种音乐形象:漂泊孤寂的灵魂、清新脱俗的风姿以及情长萦心的身影,一方面探究钢琴音乐在影片中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一方面对三种音乐形象的审美意蕴与价值展开讨论,以期为人们更好的诠释影视钢琴音乐、理解音乐形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形象塑造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揭示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感、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影片《海上钢琴师》以倒叙的手法开始,讲述了男主人公“1900”别样的一生。
影片中钢琴音乐贯穿全剧,起到了揭示主题思想、推动剧情发展、烘托气氛等作用。
一、漂泊孤寂的灵魂“漂泊”亦作“漂薄”“飘泊”,随流飘荡而停泊,比喻行止无定。
“孤寂”则为孤单寂寞。
于濆《旅馆秋思》诗:“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
”①“漂泊孤寂”是指一个人随流漂泊,无依无靠,内心没有着落。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1900”的灵魂便是漂泊孤寂的,他从小就被父母抛弃,而养父也在他8岁那年不幸丧命,没有父母、没有身份、没有国籍,从出生就在船上生活,从来没有到达过陆地,一生都在海面上漂流。
因此,主人公“1900”看似活泼开朗,但他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他的世界无法被世人所理解,甚至是“1900”这个奇怪的名字都显得他那么的孤独寂寞。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钢琴音乐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形象。
一是随波摇曳的节奏,在钢琴曲《Magic Waltz》中,通过对连续三连音与附点节奏相结合的使用,形象地描绘出轮船随风飘荡,在海面上不断摇晃的场面。
海上钢琴师主题心理元素及收获
海上钢琴师主题心理元素及收获01 “妈妈”离开了他,钢琴拥抱了他主人公的名字叫“1900”,他虽然被亲妈遗弃在邮轮的钢琴上,上天却给他安排了一个善良的男人做妈妈,他的“妈妈”是船上的锅炉工,叫丹尼。
善良的丹尼给1900喂奶、教他识字、用摇篮哄他睡觉。
并言传身教,遇到外来的敌意时,大声说出“去他妈的”。
影片中有两个场景都能在1900的身上看到丹尼的影子。
一个是,还是孩子的他脏着身子弹钢琴,引来许多贵族和船长。
船长对他说:“你这样是不合规矩的。
”8岁的1900转头看向船长说:“去他妈的规矩”。
另一个是,他弹钢琴有了一定名声之后,爵士乐发明者来向他挑战,结果失败了。
黯然离开时,1900站在船上看着他,并说了一句:“去他妈的爵士乐”。
一个粗旷的男人给了幼小的1900温柔的母爱,他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过得很快乐。
在船上,在丹尼身边,他什么也不怕。
没想到,丹尼因为工作意外身亡了,邮轮上除了丹尼没有人愿意充当妈妈的角色悉心照料1900,因为大家都是穷苦人,自己都顾不过来。
尽管大家可以让1900不至于饿死,但一个孩子从此断了“母爱的养料”,没了深刻的情感依托,他的心灵永远停在了8岁。
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在参加丹尼的葬礼时,他悲伤不已,突然听到从头等舱传来的钢琴声,1900被深深吸引了。
虽然“丹尼妈妈”已经去世了,但他必须要继续生存,而钢琴不仅能帮他表达情感,也帮他获得了在头等舱演奏的工作,生存下来。
1900顺利地从一元世界走向了二元世界,在从二元世界走向三元世界的途中却出了意外,还没等到自己变得强大去突破二元世界,“母爱”就消失了。
但他还是孩子,需要母亲,他的母亲从一个人,变成了钢琴。
对一个人发出爱,就会得到爱的回应,这种回应能变成力量内化到心中。
对钢琴发出爱,只能变成悦耳的琴音,暂时表达自己的意,安抚别人的心,能得到赞赏,自己会感到愉悦。
但这赞赏不是爱,只是别人得到好处后礼貌的答谢而已,可能会给人暂时的动力。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的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的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带给观众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画面,更是通过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一些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和人生哲学。
在观影后,我深受启发,有了一些心理学的观点和感悟。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托多罗索兄弟饰演的钢琴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案例。
从小,他就在童年的困境中成长,且无人可信赖。
他擅长钢琴,却无法从失去家人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这使得他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
在舞台上,他的音乐才华卓越,但在个人生活中,却面临着孤独和寂寞。
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抑郁症”来解释。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提这种疾病常常与童年经历有关,尤其是父母的离世、亲密关系的丧失等。
在电影中,提通过演奏钢琴来忘记自己的痛苦并获得满足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另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是“涂尔干效应”的体现。
在影片中,有一场提与照顾船员的一名厨师发生冲突的场景。
这名厨师因为自己的钢琴才华被提给夺走,于是毫无逻辑地为自己的琴打孔,毁了它。
涂尔干效应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失败行为的不合理解释或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厨师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他并没有理智地认识到,提之所以比他更成功是因为提在音乐方面具有更高的天赋和努力。
这个心理现象在生活中常常发生,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会很容易找到外部原因,而不是正视自身的不足。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心理防御机制”这一心理学原理。
这主要表现在电影中的两个人物:提和船东。
提通过音乐来逃避他的内心痛苦,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从而摆脱真实的痛苦现实。
而船东则是通过控制和操纵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以抵消他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这些都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典型案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心理压力和焦虑的困扰而采取的策略。
人们通过这些机制自我欺骗,否认现实状况和真相,从而逃避现实或减轻心理负担。
2018年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根据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而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在影片中,如果说1900是个来自伊甸园(弗吉尼亚号)的始终保持着纯洁心灵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麦克斯则是一个来自世俗(现代都市)的,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世俗名利价值观,然而内心神性又没有完全泯灭的炼狱型形象,他的形象经历了由“约拿单”到“保罗”的变迁,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对1900的功能意义也由“世俗拯救”功能向“认同传道”功能转变。
约拿单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的儿子,和大卫关系很好亲如兄弟,但是由于扫罗违背了上帝的戒律所以上帝离开了扫罗,并使魔鬼迷乱他的心智,使他痛苦。
上帝离弃扫罗后,选择了与大卫同在,要撒母耳祭祀膏大卫为王,于是扫罗就千方百计的要除掉大卫以保全王位,但约拿单视大卫如亲兄弟,所以暗中帮助大卫逃跑,据《撒母耳记上》记载:约拿单告诉大卫说:“我父扫罗想要杀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个僻静地方藏身”《( 旧约-撒母耳记上19:2》)在这里, 约拿单和大卫的关系, 本质上就是影片中麦克斯与1900的关系。
影片中,1900第一次看见麦克斯,但没有与他正面相遇,是在弗吉尼亚号的甲板上,1900看见并听见麦克斯在陆地上吹小号,乐声优美,一曲终了,1900情不自禁的鼓掌。
影片在这里也就暗示了1900之所以和麦克斯成了莫逆之交,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交流平台,那就是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
1900自不必说音乐就是他的心灵,而麦克斯在影片开头的自白中也说道,他24岁上船,人生只关心一件事:吹喇叭。
海上钢琴师 影视分析
《海上钢琴师》电影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
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场景选择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
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
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
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
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
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
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
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
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空间调度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海上钢琴师(1900)》主人公心理赏析(影评)——《李毅心理角》百度文库版第四集
《海上钢琴师(1900)》主人公心理赏析(影评)——《李毅心理角》百度文库版第四集看完《海上钢琴师》,我脑子中回荡着如下几个词:被遗弃、孤独、安全感、依恋。
那就权当是此文的关键词,顺着它们一一道来吧:1、被遗弃首先说说Danny Boodman T.D. Lemon 1900的名字由来吧,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Danny Boodman是收养小男孩的黑人的名字,T.D. Lemon是小男孩被遗弃的时候放在了一个盒子里,盒子上写的T.D. Lemon,而实际上,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那盒子就是一个装柠檬的盒子(这在之后小孩子念报纸的时候也被提到了),可见,被遗弃的时候,他的父母是多么匆忙,多么不珍惜。
而1900是孩子的出生年(也是被遗弃的时间,当然也是被收养的时间)。
这中间有什么和心理学有关呢?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孩子从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是有感知觉的,能与母亲有一种连接,而这种连接也会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客体关系”。
同时,在儿童期就有被遗弃的经验,这对孩子的“客体关系”影响极大,直接影响着之后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也就是说,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婴儿是能感受到的。
虽然,非常幸运的,被一个好心的黑人工人收养,并悉心照顾(在他能力范围内),并教育他。
这对孩子的“依恋关系”的形成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也让他感觉到了,这世界还是有点安全的。
但,不幸很快又降临了,黑人工人因工伤去世了,当时“1900”才8岁,对于孩子来说,无法理解“死亡”这个概念,所以,在内心中又会遇到“被抛弃”的感觉,而这感觉看似是很熟悉的。
再拉到后面一些,“1900”很习惯在船上,而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在船上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常经历“被抛弃”,因为乘客来了一定就会走,其中有一个镜头,是“1900”正在弹琴弹到兴头上,突然一个人喊了一句“America”,立刻所有人抛下他,拿着行李下船了。
这看似痛苦的“被抛弃”,为何会让“1900”如此不能割舍呢(之后不舍得下船)?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可能会想到“强迫性重复”,在动力学里面认为,人之所以会“强迫地”“重复”之前收到的“伤害模式”,是因为,他们想在再一次受伤的过程中,修复之前的伤害。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心灵救赎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心灵救赎电影《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一部作品,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
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友谊和人性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与钢琴家多雷米在海上的邂逅,影片展现了心灵的救赎与成长。
本文将从情节、角色以及主题等方面探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心灵救赎。
首先,电影情节引人入胜。
影片以两个平行的故事线展开,一条是现代的故事,一条是回忆的故事。
主人公阿米尔在现代回忆起他与多雷米的往事,回忆起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相遇与别离。
通过这样的叙事手法,影片展现了阿米尔内心的挣扎和复杂的情感。
同时,影片还通过描绘多雷米在海上弹奏钢琴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梦幻的氛围,使观众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鲜明。
阿米尔是一个在战争中受伤的前钢琴家,他因为对自己过去的背叛感到内疚和自责。
而多雷米则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他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试图用音乐来感化他人。
两个角色在海上的相遇,让阿米尔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并找到心灵的救赎。
通过多雷米的音乐和友谊,阿米尔逐渐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并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再次,电影的主题深刻而感人。
《海上钢琴师》通过描绘阿米尔的心路历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
影片通过音乐这一媒介,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探索。
同时,影片也提出了对战争、对人性黑暗面的思考,呼吁人们保持对和平与友谊的珍视。
通过阿米尔和多雷米之间的友谊和音乐的力量,影片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救赎与希望。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通过精彩的情节、鲜明的角色形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心灵的救赎与成长。
影片通过音乐这一媒介,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对美好回忆的渴望。
通过阿米尔与多雷米的故事,影片呼唤人们对和平与友谊的珍视,并提出了对战争和人性黑暗面的思考。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救赎与希望。
电影作品分析:海上钢琴师
触动着那抹心灵深处————————《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赛佩·托纳托雷。
电影原片名《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意大利文)。
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
每次看《海上钢琴师》,心都为之震撼一次,为1900的那句“我宁肯放弃自己的生命”,为1990眼睛中的坚定,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一次次的看,一遍遍的听“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回忆那句话,有一种情感充满着我的喉咙,喉咙是痛的,因为这种情感真真正正的存在过,我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它。
1900的生命来自弗吉尼亚号,也终于弗吉尼亚,没有尽头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生命只有一次,选择放弃生命的他,带着他的音符,带着他的琴键,还有他的微笑离开了,而他的音乐永远的属于他,不会离开。
他只是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1990,海上的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故事概述:1900年的第一天,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纽约港靠岸,黑压压的人群涌下船,人们被梦想鼓动着,总会有一个人第一眼看到American,看到自由女神,他呆立在哪里,心潮澎湃,然后转身向船上所有的人喊道American,于是人们开始欢呼,摘下帽子,挥舞他们,也许,这就是梦想使然吧。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对《海上钢琴师》主人公的心理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的一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他的社交圈很小,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他却成为了一个天才钢琴师。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孤独的人有如此的才能?对此,我想从个性、沟通和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倾向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既然个性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那么从先天素质来看,主人公1900之所以会有了不得的音乐才能很可能是遗传了他父母的天赋,让他具有了如此气质。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抑郁质”的人。
从他的音乐表现力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敏锐、想象丰富、情绪体验丰富的人,以至于他的音乐都是随机创作的而不遵循任何规则。
在生活中,他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而且有些优柔寡断,虽然他从来没有来到陆地上,但是他却曾经也想走下船去,不过最终还是由于软弱胆小,害怕面对广阔的世界而放弃了自己的那种打算。
从后天环境的影响方面来看:1900从小生活的环境与养父的教育方式,让他形成了一种孤僻、放任、胆小的性格。
之所以说他孤僻和放任,是因为他的社交范围很小,几乎没有朋友,而且内心是很隐蔽的,所有他的情绪都是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的。
胆小这方面,他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面对规矩他可以很大胆、很放肆,而且随心所欲地弹自己喜欢的钢琴。
但是,在选择面对整个社会,他却显得很害怕很软弱。
其实这一点很大程度是由于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小时候其养父经常告诉他陆地上有鲨鱼,这让他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恐惧感,而且养父在其很小时就去世了,这让他没有被保护的意识而失去安全感。
在影片中,我们会注意到,他的音乐天赋是在他养父过世后才展现出来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养父的葬礼上时,他听到了优美的音乐。
那段音乐在他最脆弱的时候,让他感觉很舒服,给他了一种安全感。
《海上钢琴师》:蒙太奇分析
《海上钢琴师》:蒙太奇分析⼼理蒙太奇:影⽚通过麦克斯在⼀个乐器店⾥向店⽼板讲诉1900的故事,镜头随着康恩的回忆切换到1900的⽣活。
表现出康⼼理蒙太奇恩对这个朋友的怀念与不舍。
平⾏蒙太奇平⾏蒙太奇:整部影⽚,随着麦克斯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的麦克斯寻找1900的下落⽽交叉展开,分别叙述,最后统⼀于⼀个故事之中,原意都只为叙述1900的⼀⽣。
巧妙地运⽤平⾏蒙太奇的⼿段,制造⼀种现实与回忆交错,引起观众好奇:1900的⼀⽣到底是怎样的?他最后到底有没有离开船?他最后⼜去了哪⾥?这两条线索互相衬托,互相补充,让整个影⽚充满了神秘感。
颠倒式蒙太奇:影⽚的开始是麦克斯拿着⾃⼰的⼩号到乐器店卖,⽆意中听到了1900演奏的钢琴曲。
于是开始在店⽼板叙述颠倒式蒙太奇⼀个故事,⾃⼰也开始陷⼊深深的回忆之中。
影⽚先让观众站在现实的⾓度从麦克斯⼝中知道1900这个世⼈不知晓的不存在的钢琴家。
接着镜头转换到1900的过去,期间,麦克斯的画外⾳在回忆的适当时候响起:⼤海是他的家,他从来没有到过陆地……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上的场景交错相接形式也给影⽚营造了⼀种神秘的⽓氛。
复现式蒙太奇:1900坐在船上透过船上⼩⼩的窗⼝看向外⾯的镜头重复出现,⽽每⼀次1900的眼神总是让⼈感到纯粹却⼜复复现式蒙太奇杂,令⼈⽆法解读他眼中的⼼思。
似乎是要利⽤这样的⼿段表现1900的忧郁,⼀种对船以外的世界的忧郁。
1900忘乎所以地弹奏快节奏的欢乐钢琴曲的场景多次重复出现。
那快速跳跃在钢琴上的⼿指,还有那闭上双眼陶醉在⾳乐之中的忘乎所以与⽆欲⽆求,都深化了1900的⼈物个性。
他痴迷⾳乐,但有⽆欲⽆求、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仅仅只是对⾳乐的纯粹喜爱。
重复出现这样的场景,也为1900最终没有⾛上陆地做出了⼀定的解释,也深化了主题。
对⽐式蒙太奇:在1900与爵⼠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进⾏⽐赛的时候,最后⼀场弹奏中,1900在钢琴家上的汗流浃背、对⽐式蒙太奇酣畅淋漓的弹奏与场上所有⼈静⽌的动作与表情的对⽐,热烈与安静的对⽐,让1900的钢琴曲演奏得精彩绝伦表达了出来。
浪漫荒诞的悲剧人生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艺术形象分析
第06期浪漫荒诞的悲剧人生——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艺术形象分析贺哲野 万 丽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
法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在作品《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荒诞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弗吉尼亚号上一位传奇人物——1900的悲剧人生。
电影里的1900拥有天才般的钢琴技艺,一双飞舞在黑白键之间的双手,谱写出一首首看似无章法却又能紧扣人们心弦的优美旋律,其身上永远散发着一股无拘无束恣意洒脱的浪漫气息。
然而,正是这样的气质与心境,将他永久地留在了与陆地生活隔离的大海之中。
他的存在,也许于那个年代并非真实,但导演在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使其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存在主义悲剧性与荒诞性特征。
一、 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梦想家1900的故事以弗吉利亚号轮船为空间载体,在汪洋大海中满载无数欧洲移民驶向美国新大陆,其本身就是美国梦的一种象征。
作为20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结束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就鼓励移民,从1864年通过移民法到190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达到1300多万人,这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技术力量与劳动力。
因此,在20世纪之初——1900年,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电影才会多次灵活运用“America”这个声音重复式蒙太奇来塑造弗吉利亚轮船上无数欧洲移民们狂热的美国梦,强调人们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城市的向往与憧憬,并从故事的时空构建上确定梦想的主题思想。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的1900,从小就在这样的梦想之船上观察梦想世纪中的每一位旅行者。
他没有离开过轮船却能从每一位过客身上感受到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他未曾登上过陆地却能从陆地上来的人身上嗅出乡村与森林的气息。
他能用钢琴演绎每一个阶层的梦想与情感,能用音乐表达每一个人的内心与欲望。
影片就是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现1900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艺术感受力,这股力量源自于他纯粹简单的音乐信仰,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传奇色彩。
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800字5篇_海上钢琴师教师观后
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800字5篇_海上钢琴师教师观后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他唯一的一张胶片唱曲是因为一个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灵感都来自于人类,他不会让他的音乐离他而去,本来想送给那个女生,但是最终没有成功,然后他把胶片掰坏……最终,他下定决心为那女孩子下船的时候,看到陆地上高耸的建筑时,断然断了上岸的念头,从此不再想着下船,当然并不是高耸的建筑让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无尽头,不知什么是城市的尽头,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尽头。
有人说,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态,为什么就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觉得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只不过他没有留恋并为之存在而已。
最后的结局是他死于那艘船上……我并不因此而遗憾或伤心。
我了解1900孩子般的纯洁和简单。
完美的爱情就像纯粹的自由,永远只存在于想象。
只是如你我这般平凡的人找不到像1900那样寄托他想象的载体,找不到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和灵魂如此安然而自由地栖息的港湾,于是无法永远守护着梦想中的那座空中花园,于是不得不在红尘俗世中为各种各样的负累所牵绊。
想到1900的洒脱和自由,想到他的看似放弃一切,其实却在心中全部拥有,想到他的看似无根其实那么充实而丰富的生命,真觉得那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幸福。
1900的经历离我们的确遥不可及,而他所追求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得到。
那是一种平静,一种自由,一种安宁。
自由和快乐,也可以不来自于与世隔绝的环境,而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而这在花花世界中源自内心的宁静,才会真正成为无法逃开现实的我们生命最大的动力,成为我们精神最温暖的家园,成为我们心灵最安全的栖身之处。
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如果我们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1900,用我们内心的安宁,用我们内心的快乐,用我们内心的从容,play our love,play our hope,and play our whole life!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赏析---对《海上钢琴师》主人公的心理分析吴永昭中文摘要:1900的一生都没离开船,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让我们走近这部电影、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1900、心理学剧情简介: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
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
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
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他的一生都没离开船,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让我们走近这部电影、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1900外表温和,但有时又喜欢挑战常规。
1900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头等舱的钢琴上,对音乐有特殊的天赋、情感。
他小时候还是一个乖巧活泼、富有天真的孩子,直到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这可能是他一直很抑郁的一个原因,因为他失去了唯一的一个依赖。
),幼小的他无意间鬼使神差的来到一等舱舞厅,无师自通的弹起了钢琴,吸引了无数惊讶好奇的旅客们,被他感动,一个满脸煤灰,却能弹出天籁声音的男孩。
他的天赋可能来自他的父母---把他遗弃在钢琴上的人!。
船长惊讶之余,走上前,说:“1900,按规定你不该在这里弹琴!”小小年纪的1900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也许这正是他开始走进音乐,找到自己所爱的宣言。
麦克斯初登上佛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摇摆。
麦克斯饱受晕船之苦,东倒西歪,吐得一塌糊涂。
这时,1900出现了,两人坐在钢琴前,放开脚闸,弹起了钢琴。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电影叙事结构介绍影视艺术诞生不久,叙事性就开始被引入影视。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在电影叙事学的诸多研究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蒙太奇分切与组合的自由多变让银屏时空设计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电影的叙事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为戏剧式结构,即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因此有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遵循的是开端、发展、结局的纵向路径,其结构按故事的时空进展安排情节。
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其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作家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遵循贯穿的情节,必然捉襟见肘、施展不开。
因此不能不想方设法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去寻找新的办法来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关系。
”新办法导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结构的安排上。
套层时空结构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显影,这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安排的结构方式。
“电影的叙事时空与电影的表达密切相关。
选择一种叙事时空,就选择了一种电影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即携带了电影的某些风格特征。
”套层时空结构并不排斥故事和情节,它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
一般都含有几个叙述层面,让不同时空的故事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二:《海上钢琴师》的叙述分层分析叙述分层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概念,学者赵毅衡提出一部叙述作品中,可能不止一个叙述者,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分层存在的,这种现象,称为叙述分层。
比较复杂的叙事是分层次的,几个叙述层次之间有高低之分。
在托纳多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三个明显的叙事层次。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赏析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赏析《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和人生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赏析,更能挖掘出许多深刻的内涵。
影片中的主角 1900,从一出生就被遗弃在一艘往返于欧美两地的豪华游轮弗吉尼亚号上。
对于他来说,这艘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独特的心理特征。
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1900 在婴幼儿时期没有与固定的抚养者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这导致他在成年后,对于与外界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存在恐惧和回避。
船成为了他的安全基地,他对船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因为这里是他熟悉的、可控的环境。
1900 在音乐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从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来分析,他对音乐的热爱并非出于外在的奖励或认可,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
音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和探索内心世界的方式。
他在弹奏钢琴时,完全沉浸其中,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
这种状态反映了他在追求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通过音乐来实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1900面临是否要下船的抉择时,他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令人动容。
从认知失调理论来看,他一方面渴望去陆地上体验新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对未知的陆地世界充满恐惧和担忧。
他害怕陆地的无限广阔会让他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这种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认知失调的状态,最终他选择留在船上,以维持内心的平衡。
1900的社交关系也十分独特。
他在船上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他能够通过观察人们的表情和动作,读懂他们的内心,并用音乐给予回应。
然而,他却从未真正融入到人群中,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由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常的社交经验和榜样,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影片中1900多次拒绝下船的情节,也可以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
他的人格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内倾性。
他习惯于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寻找安慰和满足,对于外界的变化和挑战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赏析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
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 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
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
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
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
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
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 多年来的船上生活?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到1900,却最终也无法说服他下船。
《海上钢琴师》人物心理分析
《海上钢琴师》人物心理分析矛盾的19001900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孤独、神秘,他向往爱情,对外面的世界跃跃欲试。
但他又是怯弱、自闭,他害怕未知的东西,害怕自己无法操纵的世界。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带着他走出来,他无法面对真正的想法,只能选择逃避。
这样一个人,最后选择了与6.5万吨炸药一起待在船上也是必然的选择了。
不同于鲁宾孙,1900的悲恸在于他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陆地上的美好。
所以他对繁华世界的追求与向往都被淡化了,在一个只有成年人的世界,8岁以前的一切认知全在于养父的只言片字,还好他慧根早生。
谈到1900的人格分析:1900敏感而犀利,这与他是一个早熟的孩子有关。
这是一个没有太多童年的孩子,童年的他是没有同龄人陪伴的。
从他懂事起,他享受到的就是成年人的待遇,因此他不会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有一种来自本我的欲望。
他可以很好的解读其他人的内心,他能从细节感受到全部,他善于推理和判断,但他内心单纯,并不鄙夷所看到的种种欲望。
这种不鄙夷建立在他只注重自我的前提下。
1900把握不准社会认同,这与他生活在一个想对封闭的空间有关。
他和黑人钢琴师在船上比赛初表现出来的单纯的欣赏和赞叹,但最后却又如此的疯狂,他并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做什么,自己到底追求渴望的是什么,这场钢琴决斗,是从好奇到欣赏到共鸣到不屑到好斗到颓靡到兴奋。
他害羞却又开朗,他会与第一次见面的吹小号的胖子,一同坐在钢琴前,指尖洋溢着洒脱;可是面对心爱的姑娘,却又连一张自己的杰作也送不出手。
他积极却又消极,船头到船尾的简短空间,他呆了最起码45年,一步也没有迈出,他是积极的,因为他一步也没有迈出,却还是那么快乐,可他又是那么的消极,因为他一步也没有迈出,他连try的勇气都没有。
1900快乐却又害怕,他心境单纯,有着很多很简单的快乐,所以在船上他可以过得很开心,但他的开心都是不明显的,因此当他结识了康恩这个朋友洒脱不羁的朋友时是那么的开心。
一出生就被遗弃,疼爱自己的养父也在年幼的时候意外身亡,8岁以前都只能躲在阴暗的船舱,没有朋友,没有阳光,没有认同感,这是他内心不安的本源。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赏析的目的是加深对重点影片的记忆和理解,并不完全是拿来模仿的范文,而是作为发散思维的起点。
还是常说的,总结关键词,思考影片表达,回味艺术手法,结合自己心得,总结归纳,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一篇有想法、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的艺考应试影评。
小编整理了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精选5篇,欢迎参考本文内容。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电影叙事结构介绍影视艺术诞生不久,叙事性就开始被引入影视。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在电影叙事学的诸多研究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蒙太奇分切与组合的自由多变让银屏时空设计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电影的叙事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为戏剧式结构,即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因此有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遵循的是开端、发展、结局的纵向路径,其结构按故事的时空进展安排情节。
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其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作家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遵循贯穿的情节,必然捉襟见肘、施展不开。
因此不能不想方设法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去寻找新的办法来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关系。
”新办法导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结构的安排上。
套层时空结构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显影,这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安排的结构方式。
“电影的叙事时空与电影的表达密切相关。
选择一种叙事时空,就选择了一种电影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即携带了电影的某些风格特征。
”套层时空结构并不排斥故事和情节,它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
一般都含有几个叙述层面,让不同时空的故事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对教育的启示 •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
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
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人对婴儿早期的独立教育 •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及对
业余爱好的支持程度
• (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
理和选择
• 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
顺从自己的意愿
少,所以有一种“相对被剥夺”的感觉 。
强迫症
•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
(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 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神经症。
•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
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 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 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 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 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 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 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 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 强迫症。
实现”,罗杰斯宣扬“成为自己” 。
• 但是,中国文化中,常常将“为自己而活”
视为自私 。“好我”将“坏我”彻底击败 的时候,便是同归于尽之时。
优秀学生的“嗜考”强迫症
• 他们与同龄人似乎格格不入,没有朋友、
没有爱好,学习和考试是他们的最爱,考 试是他们获取自信的源泉。曾几何时,中 小学校园有了这么一群“嗜考族”。“我 们班有一个男生,非常奇怪,经常在班上 大声问老师:‘什么时候考试啊,好久都 没考试了,我们都盼望着呢!’这时,同 学们都会很厌恶地瞪他一眼。”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 男尊女卑、父母之命 • 以床为例 • 中国床 • 西式床
• (2)让孩子学会独立 •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 独立.avi
• (3)让孩子自然发展 •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 中国家长:期望过高只重学习(恨铁不成钢的误导)
强迫症表现
• 隔几分钟总“忍不住”看一下手机,生怕
漏掉了短信或电话;
• 出门后老是怀疑煤气没关,走到小区门口
了还是“忍不住”折回家检查;
• 明明已经很困了,第二天上午还有任务,
却还是不肯上床睡觉,美剧看完一集总 “忍不住”再看一集……
强迫症案例
• 金融企业家魏东抑郁强
迫自杀。
• 一个远见卓识而又重情
• 后来,余光的产生也是如此。如果,那次他的余光注意到
同位的笔的时候,他不去管它,不去想消除这种关注,而 是继续看书,注意力被分散一点就分散一点吧,该看书还 是看书,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吧,也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 的话,那么他最终的余光强迫也不会形成了。
解决方法
• 只要有欲望就会有焦虑,
欲望和焦虑永远都是同时 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 我们必须认清并接纳这一 事实。如果想要消除焦虑 就必须要消除欲望,而欲 望是不可消除的,只要我 们活着就会有欲望,那么 该如何对待焦虑呢?唯一 的办法就是带着焦虑去实 现欲望。不要想着先消除 焦虑再实现欲望,这是永 远不可能的
症状表现
• (1)“生理性”的,表现为对情感欠缺反
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 不会关心人,不喜与人打交道,即使与自 己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法与之建立真实的、 更深刻的情感依赖。这种生理冷漠的人天 生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
• (2)极端虐待狂式的,以折磨和杀人为主
要行为,对自己的行为无羞耻感无道德感, 表现为明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幼猴作为实验参与者,并同时制作了 两种不同类型的人造母猴。他们制作 的第一只人造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 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软布把它裹 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 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称之为 木制母猴。接着,他们又组装外形与 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但由铁丝制成的铁 丝母猴,这只铁丝母猴也安装能喂奶 的奶瓶,且也能提供热量,唯一不同 的就是铁丝母猴没有木质母猴那样柔 软的身体。
浪漫而伤感的海上传奇
——《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的心理分析
影片简介
• 影片名称:《海上钢琴师》 • 制片国家:意大利 • 导 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 主要演员:蒂姆·罗斯、普鲁
特·泰勒·文斯、梅兰妮·蒂埃里
• 上映时间:1998年 • 片 长:125分钟 • 获奖情况:1999年“金球奖”
最佳电影配乐
围不足)
• 影片中1900因为焦虑无法上岸,生活中的
自己在面临改变时的态度和焦虑
• 自身思想、外部环境、客观现实 • 1900的选择.rm
二、身份感的缺失
• 1、社会成员的身份认
同
• 身份认同的阶段:幼
儿时期家庭身份认同 (主要是家庭成员); 青少年期周围人的认 同(包括老师同学朋 友);成年人的社会 认同(主要是社会成 员)。而1900各个阶 段的认同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缺失。
• 从遗书中,可以看出魏东的强迫迹象。例如,错
别字他会认真涂掉,写完后又做过检查 。此外, 遗书中没有连体字,甚至每一笔每一画都分得清 清楚楚。
• 魏东的朋友说:
魏东先生是个一生追求完美的人,他在他事业 最鼎盛时期选择离开人世而不是在他最困难的时 候离开,正是因为他高度的责任心,他没有丢下 一个烂摊子让人家收拾,而是将一个治理结构完 整的集团公司留了下来。他知道即使没有了他的 存在,集团公司的各项业务也会健康正常的运作 下去。就在自杀前的几分钟他还镇定自若的询问 公司的情况,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重义的好男人,国内金 融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年仅41岁,拥有70亿 身家,一手创办了投资 集团“涌金系”和国金 证券……然而,这样一 个男人却选择了自杀。
• “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严重……近期外部环境又
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 维,如影随行,几乎时时刻刻的困扰着我,伴随 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 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而且长此以往会拖累 我的爱人……因此我决心把大家都解脱出来。”
• 这一段回复便体现了魏东的身上的“勤快”
与“抑郁”的对立。
强迫症病因
• 主要源于完美性格和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 逻辑:懒散是不好的,必须与之对抗。但
是,勤快是和抑郁在对抗,这并不能减少 抑郁,反而会令抑郁加重。于是,勤快抵 达顶峰之日,便可能是彻底崩溃之时。
文化的影响
•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提倡“自我
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 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 子相通。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一组由铁丝 母猴喂养,两组都通过奶瓶来提供奶。 哈罗记下了出生后的前5个月中,幼 猴与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 结果令人惊讶!
情感冷漠症
• 定义: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焦虑成因
• 当焦虑产生后,他的努力方向就错了,他开始拼命的想要
消除焦虑,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强迫。
• 当他的注意力被电风扇的声音分散后,如果他不拼命的想
去消除这种关注,而是继续听课,注意力被分散一点就分 散一点吧,该听课还是听课,能听多少就算多少吧,也就 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那么他也就不会强迫了。
• 正因为有想好好生活下去的欲望,
所以才会有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 如果没有了想活下去的欲望,也
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 因为有想成功的欲望,所以才会
有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 有了对成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 对失败的恐惧。
• 因为有想得到尊重和好评的欲望,
才会有对在人前表现不好的焦虑。
• 如果没有了对尊重和好评的欲望,
• 3、随船生死的原因 • 他的流浪身份给了他弹
琴的灵感和天赋(船上 的各色人等),只有音 乐才是他终身的伴侣
• “世界就在那,美好的生
活就几步而已。为什么不 试一下?为什么就是不下 去?”
•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
么……陆地上的人浪费太 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 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害 怕冬天的将至,这就是为 什么你永不厌倦,永远追 寻着的原因。”
• 陆地上的人只忙着低头追
寻,却忘记了自己追寻的 真正目的和动力。这是世 人的可悲 .
轻度强迫的8种征兆
• 1.戴耳机的时候必须看清了左右才戴; • 2.定闹钟5分钟一次,但还是不肯起; • 3.怀疑门没锁; • 4.看到别人没把黑板擦干净就觉得别扭; • 5.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敢查; • 6.发呆时一次次右击刷新页面; • 7.调音量一定要调到自己顺眼的数字; • 8.喜欢咬吸管,纸杯。 • 强迫症的表现.avi
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 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 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 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 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 情。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 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 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 感动。
(高考的优势和弊端)
• (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 西方家长: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 • 中国家长:更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
• (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 (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探索
•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 (创新成本高、创新氛
• 3、选择性焦虑 • 为什么小时候玩的很开心,
长大后却百无聊赖
•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某种程
度上,物质越丰富精神越 空虚
• (1)双趋冲突 • (2)双避冲突 • (3)趋避冲突 • (4)双重趋避冲突 • 《黑冰》中的经典对白,
犯罪率的高低和人们的道 德水平不一定呈正比
• 哈罗与助手用最接近人类的恒河猴的
• 2、认同失败后的心
理调整
• 青少年的心理调整—
—提早成熟,进入社 会认同阶段
• 成年人的心理调整—
—心理已经进入成熟 阶段,需要进一步转 变心理状况
• 一个女孩的跳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