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
学校社区互动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社区,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
2. 提高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增强学校教育的社区认同感。
3.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 推动学校社区互动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制度内容1. 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组织架构(1)成立学校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社区互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设立学校社区互动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联络和落实。
2. 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内容(1)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2)举办社区教育活动,邀请学校教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开展学校社区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增进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友谊。
(5)建立学校社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信息,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3. 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学校社区互动工作有序开展。
(2)加大经费投入,为学校社区互动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校社区互动的师生和社区居民给予表彰和奖励。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校社区互动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制度实施1. 学校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社区互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学校社区互动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联络和落实,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3. 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要积极配合学校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工作,共同推进学校社区互动工作。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社会联系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建立健全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2.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制度内容1. 家庭联系制度(1)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生在校情况。
(2)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学校设立家长咨询热线,方便家长咨询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问题。
2. 社区联系制度(1)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学校邀请社区志愿者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3)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3. 企事业单位联系制度(1)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等支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学校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4. 社会团体联系制度(1)学校与社会团体合作,举办各类竞赛、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学校邀请社会团体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3)学校与社会团体共同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四、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社会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工作。
2. 各部门、各班级根据本制度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3. 学校定期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制度保障1. 学校加大对制度实施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 学校加强对制度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学校_社区_家长联系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区、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2. 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3. 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制度内容1. 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班级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解答家长疑问,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家长会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领导讲话,介绍学校发展状况、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2)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表现等;(3)学科教师介绍学科教学情况,解答家长疑问;(4)家长代表发言,分享教育心得;(5)互动环节,家长与教师、学校领导交流。
2. 家长开放日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教学、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
家长开放日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堂教学观摩,家长实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2)学校活动展示,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3)家校互动环节,家长与教师、学生交流;(4)家长满意度调查,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3. 家长委员会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家长委员会应包括以下职责:(1)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2)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3)协助学校开展家长培训、亲子活动等;(4)组织家长代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
4. 家校沟通平台学校应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与教师、学校领导沟通交流。
家校沟通平台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布学校通知、活动信息;(2)教师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情况;(3)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共同探讨教育问题;(4)学校领导解答家长疑问,回应家长关切。
5. 社区共建活动学校应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社区跟学校联系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
2. 促进社区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3. 增强社区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提高社区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
4. 增进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友谊,构建和谐社区与学校关系。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社区与学校联系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和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社区与学校联系工作。
2. 设立社区与学校联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沟通协调、信息收集、活动策划等。
四、联系方式1. 定期召开社区与学校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研究解决社区与学校之间的重大问题。
2. 建立社区与学校联系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3. 设立社区与学校联系热线电话,方便双方随时沟通。
五、工作内容1. 信息交流- 学校定期向社区通报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成果、校园文化建设等情况。
- 社区及时向学校反馈社区教育需求、学生成长环境、社区资源等情况。
2. 资源共享- 社区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机会等资源。
- 学校为社区提供科普讲座、文化艺术展示、教育咨询等资源。
3. 活动开展- 社区与学校共同举办庆祝节日、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
-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 邀请社区志愿者参与家长会,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
六、考核与监督1. 学校定期对社区与学校联系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社区对学校联系工作给予监督,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建立社区与学校联系工作考核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与学校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学校社会联席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特制定学校社会联席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增进相互了解,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 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支持,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3. 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合作。
4.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制度内容1. 联席会议制度(1)成立学校社会联席会议,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班级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
(2)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研究学校与社会相关事项,解决实际问题。
(3)联席会议议题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成长成才、校园安全稳定、家校合作等。
2. 社会参与制度(1)学校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资源。
(2)学校鼓励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3)学校积极与社会企业、公益组织等合作,开展校际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
3. 家校合作制度(1)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
(2)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社会服务制度(1)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服务。
(2)学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四、制度保障1. 学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学校社会联席制度的组织实施。
2. 学校定期对联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学校对在联席制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学校加强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通过学校社会联席制度的实施,我校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家长社区联系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 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4.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制度内容1. 家长会制度(1)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汇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2)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由班主任主持,邀请任课教师和家长参加,共同探讨学生教育问题。
2. 家长开放日制度(1)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环境。
(2)家长开放日当天,学校安排部分课程,让家长观摩,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家长接待日制度(1)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由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家长接待日每月至少一次,时间为工作日下午,具体时间由学校另行通知。
4. 家长志愿者制度(1)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成为家长志愿者。
(2)家长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
5. 家校沟通平台(1)学校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包括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及时发布学校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校动态。
(2)家长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向学校反映问题,学校将及时回复和处理。
6. 社区共建制度(1)学校与社区建立共建关系,共同举办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普讲座等。
(2)学校定期邀请社区人士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社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四、制度执行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家校社区联系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
2.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 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学校_社区共同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共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保障社区安全和秩序,促进学校与社区共同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构建学校与社区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2.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3. 维护社区安全稳定;4. 促进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管理范围1. 学校内部管理;2. 学校周边社区管理;3. 学校与社区合作项目。
四、管理职责1. 学校管理职责:(1)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秩序;(2)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4)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提高学校在社区的影响力。
2. 社区管理职责:(1)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维护社区安全稳定;(2)协助学校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3)关注学校师生需求,为学校提供便利;(4)积极参与学校与社区合作项目。
五、管理措施1. 建立学校与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学校与社区存在的问题;2. 建立学校与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高沟通效率;3. 开展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如环保、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等;4. 定期开展学校与社区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5. 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如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
六、责任追究1. 学校与社区管理人员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相关部门追究责任;2. 学校与社区合作项目未按约定执行,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承担相应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与社区共同制定,经双方同意后实施;2. 本制度如与本制度不一致,以本制度为准;3. 本制度由学校与社区共同负责解释。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我们相信学校与社区能够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为师生和社区居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与社区合作制度:共建、共育、共享
学校与社区合作制度:共建、共育、共享学校与社区合作制度一、合作目标与规划1.1 本制度旨在明确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宗旨、原则和目标,制定合作规划,促进双方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1.2 合作目标: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1.3 合作规划:制定年度合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合作项目、资源投入、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2.1 成立学校与社区合作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合作项目。
2.2 学校与社区合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包括协调沟通、资源整合、信息反馈等。
2.3 学校方面需指定专门的合作负责人,负责与社区方面进行对接,落实合作项目。
2.4 社区方面需指定专门的合作负责人,负责与学校方面进行对接,落实合作项目。
三、合作活动与项目3.1 学校与社区合作委员会应定期组织多样化的合作活动与项目,包括但不限于:3.1.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3.1.2 文化交流:举办学校与社区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
3.1.3 学术研讨: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议,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3.1.4 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等课程。
四、资源共享与利用4.1 学校与社区应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场地、设备、技术、人才等。
4.2 学校与社区应共同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互利共赢。
4.3 建立资源使用规范,明确责任主体、使用权限和费用分摊等事宜。
五、信息沟通与反馈5.1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准确。
5.2 学校与社区应定期召开信息沟通会议,通报合作进展情况,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方案。
5.3 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学校与社区成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合作制度的不断完善。
学校社区共建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2. 增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学生成长。
3. 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三、制度内容1. 学校与社区共建组织架构(1)成立学校社区共建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社区主任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成立学校社区共建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建工作。
2. 共建活动内容(1)资源共享:学校向社区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供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向学校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支持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2)共建项目: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文艺演出、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
(3)安全共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共同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4)志愿服务:组织教师、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共建活动实施(1)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应按照年度计划进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共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应注重实效,确保活动质量,防止形式主义。
(3)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应广泛宣传,扩大共建工作的影响力。
4. 共建活动评估(1)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四、制度保障1. 学校与社区共建工作经费由双方共同承担,确保共建活动顺利开展。
2. 学校与社区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共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 学校与社区共建工作小组成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社区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社区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
《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为实现我校与社区的有效互动,促进学校与社区的相互沟通,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共建,积极探索互动的有效机制,特制定以下校外德育基地工作计划:一、学校向社区提供教育资源制度1、每学期初,学校负责召集社区代表,召开会议一次,讨论并商议拟定本学期共建计划。
2、每学期末,学校向社区汇报一学期工作情况、成绩与存在困难。
3、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开学典礼、运动会等),学校尽可能邀请社区领导参加,并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
4、社区领导、代表享有评价学校、干部和教师权,并有义务提供整改建议。
5、学校和社区之间应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强联系和沟通。
二、社区向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制度1、学生进社区,社区积极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教育场地,并有相关保护措施。
2、支持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为学校联系校本、地方课程实践指导人员。
3、社区领导主动关心学校,给予支持,共同教育下一代。
三、几点要求:1、每学年学校根据共建协议书的要求,对学校与社区互动工作作好自评,由社区进行考核。
(学校集中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每学年社区根据共建协议书的要求,对社区互动工作作好自评,由学校进行考核。
3、每学年由上级领导部门在悉心听取社会、社区各方面对学校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
第二篇:学校与党政联系制度学校与党政联系制度为了使党政了解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安全、卫生、改革等方面情况,更好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知情出力,特拟定本制度。
一、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安全、卫生、改革等工作的重要会议,由行政办负责通知党政部门负责人参加,如有会议材料应事先发给他们阅读了解。
二、学校召开的有关中层干部会及一些重要会议,如教学、科研工作会议等邀请党政部门派人参加。
三、学校的党代会、教代会、家长会等有关重要会议,应邀请党政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党政部门负责人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由学校行政办和党政部门协调。
学校现社区联系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社会、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社区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我校特制定本社区联系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增强社区居民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机制(1)成立学校社区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各项工作。
(2)定期召开学校社区联系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重大问题。
(3)建立学校社区联系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丰富社区联系活动(1)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居民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开展社区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4)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 深化校地合作(1)与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等机会。
(2)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邀请社区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4)开展社区共建项目,如社区绿化、文明交通等,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4. 加强社区宣传(1)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社区联系活动。
(2)邀请社区居民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学校的关注度。
(3)加强与社区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扩大学校在社区的影响力。
四、制度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社区联系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经费投入,为社区联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联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结语学校现社区联系制度的实施,旨在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的融合发展。
学校联系社区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同时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整体文化素质。
4.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形成。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1)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与社区代表座谈会,了解社区需求,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学校,了解学校教育成果。
2. 共享教育资源(1)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设施,供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2)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3)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学校邀请社区企事业单位参与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 举办家长学校(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社区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1)学校与社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新闻、社区活动等信息。
(2)学校与社区共同维护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安全。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联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3. 学校定期对社区联系工作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 学校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及时改进。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于社区互动制度
一、前言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以下学校与社区互动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增强学校与社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2.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3. 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素质。
三、制度内容1. 定期召开学校与社区联席会议学校与社区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学校教育、社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有关事宜。
会议内容包括:(1)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介绍;(2)社区教育资源介绍;(3)学校与社区合作项目讨论;(4)社区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建立教师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教师应定期与社区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具体措施如下:(1)教师每学期至少走访一次学生家庭,了解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等;(2)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3)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3.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服务社区。
具体活动包括:(1)义务植树、环境清洁;(2)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3)社区文化宣传、文明劝导等。
4. 开展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学校与社区共同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具体活动包括:(1)文艺汇演、书画展览;(2)科普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讲座;(3)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
5. 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学校与社区合作,共同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具体措施如下:(1)收集社区图书、报刊、影视作品等资源;(2)邀请社区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讲座;(3)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文化设施,拓宽学生视野。
四、保障措施1.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与社区互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校与社区互动活动的开展。
3. 学校对积极参与学校与社区互动活动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本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中学社区联系制度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
二、宗旨与目标1. 宣传教育:通过与社区联系,向社区居民普及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2. 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教育资源给社区使用,社区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服务社区:学校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服务和帮助。
三、社区联系内容1. 定期举办座谈会:学校与社区的代表定期进行座谈,就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2. 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展公益活动,如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可以为社区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在学校空闲时间开放给社区居民使用。
4. 擦亮邻里关系:通过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学校、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步骤1. 确定联系人:学校与社区各指定一名联系人,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宜。
2. 制定合作计划:双方根据需求和资源情况,共同制定一份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
3. 实施合作项目:按照合作计划的安排,双方积极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和项目。
4. 定期评估:双方定期评估合作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举措,确保合作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五、资源保障1. 学校资源: 学校将为社区提供教学资源、学科辅导等支持,确保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
2. 社区支持: 社区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在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空间和设施。
六、保密措施1. 信息保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对方相关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外泄。
2. 合法合规:双方合作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作的合法合规性。
七、联系方式1. 学校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2. 社区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八、总结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双赢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文(2篇)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文1、每学期初,学校负责召集村、社区代表,召开会议一次,讨论并商议拟定本学期共建划。
2、每学期末,学校向社区汇报一学期工作情况、成绩与存在困难。
3、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表彰大会、运动会等),学校应邀请社区领导参加,并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
4、社区领导、代表享有评价学校、干部和教师权,并有义务提供整改建议。
5、社区应支持学校开展的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确保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开设。
6、学校和社区均应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工作,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7、学校和社区之间应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强联系和沟通。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社区管理和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学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学社区联系制度是指中学为学生提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旨在建立和谐、安全、有序、文明的中学社区。
第三条中学社区联系制度适用于中学全体学生,包括住校生和非住校生。
第二章社区联系的目标和原则第四条中学社区联系的目标是:1. 建立和谐的校园社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2. 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种服务和支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的成熟和自主发展。
第五条中学社区联系的原则是:1. 学校与学生共同负责的原则,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中学社区建设和管理;2. 公平公正的原则,社区联系的规定和措施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3. 鼓励参与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服务;4. 尊重和保护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权益,并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人身安全;5. 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中学社区联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社区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第六条中学社区联系的内容包括:1. 学生组织管理: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和意识;2. 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3. 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和支持机制,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4.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实践能力;5. 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6. 其他需要的服务和支持。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模版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营造和谐友善、互助共进的校园社区环境,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学校园范围内的所有学生、家长、教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共建和谐社区。
第二章学生社区联系制度第四条学生社区联系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一种联系方式。
第五条学生社区联系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班级联络员、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
第六条每个班级应当选出一位班级联络员,负责与其他班级联络员保持联系,并将信息传达给班级内的学生。
第七条学生与班级联络员之间有以下权利和义务:1. 权利:及时获取其他班级的活动信息,参与社区活动,并参与决策。
2. 义务:及时向班级联络员反馈本班的相关事宜,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第八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他人,友善相待,建立良好的社区联系关系。
第九条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增进与其他班级的交流。
第十条学生发现其他班级存在问题或需要帮助时,应当及时向班级联络员反映,由联络员协调解决。
第三章家长社区联系制度第十一条家长社区联系是指家长与学校、教师、其他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联系。
第十二条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参与社区联系活动,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十三条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学校发生的重要活动。
第十四条家长发现学生在校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与班主任、教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提高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教职工社区联系制度第十六条教职工社区联系是指教职工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种联系方式。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组织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教师教研小组等学科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职工活动,提高教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社区联系制度(精选9篇)
学校社区联系制度学校社区联系制度(精选9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社区联系制度(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社区联系制度1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学校、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学校、社区德育网络,邀请有关社区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对学生的相关教育活动。
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根据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三、加强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学生学法、敬老、助困等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操行。
四、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
五、实行“开放日”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放日,向社区、家长开放,并邀请社区人士走进校园,了解、评议学校工作。
六、每学期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邀请有关社区人士参加,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以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保证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社区联系制度2为了更好地争取家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教育功能,特制定教师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
一、学校制订《教师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任教学生要普遍交谈一次以上。
家访时要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同时向家长客观地通报、分析学生在校情况,和家长一起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每次家访或谈话要有记录,以备检查。
二、学校设立《学校与家庭联系本》。
学生每天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要求登记好。
三、实施“教学开放日”活动。
拓宽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渠道,使学校教育得到社会及家长的支持,形形色色人关心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对行为习惯不好、严重违纪、学习态度差等特殊学生,教师除利用“学校与家庭联系本”联系外,应视学生的表现情况,采取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文(三篇)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原则为了保障中学社区成员的权益、促进社区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倡导文明守法、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中学社区内所有成员的行为和交流。
第三条定义中学社区:指中学学校内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组成的互相关联、生活在一起的社会集体。
成员:指中学社区内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
第二章会议第四条会议类型中学社区将定期召开各类会议,包括但不限于:教职员工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会议等。
第五条会议目的会议旨在加强中学社区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并解决社区内的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第六条会议程序1.会议需提前至少3天通知各成员,并告知时间、地点以及会议议程。
2.会议需按照议程依次进行,中途不得随意更改议程。
3.会议记录需由专人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及决议。
第三章沟通与交流第七条沟通渠道中学社区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1.面对面交流;2.书面交流,包括互相传递纸质信件或电子邮件;3.社区内部论坛或微信群等网络渠道;4.通过中学社区办公室进行沟通。
第八条沟通方式1.各成员应保持礼貌,尊重对方,避免使用侮辱、威胁、恶意揣测等不当言辞。
2.面对面沟通时,应积极倾听对方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3.书面沟通时,应语言得体、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冷嘲热讽的语言。
4.在社区内部论坛或微信群等网络渠道进行沟通时,应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得传播违法信息或损害社区形象的言辞。
第四章社区治安管理第九条安全意识中学社区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社区内的治安稳定。
第十条安全管理1.严禁携带和使用危险物品,如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
2.严禁进行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等不文明行为。
3.严禁私自跳窗逃学、离校或超出规定时间外出。
第十一条物品管理1.成员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和社区财产,不得故意损坏或滥用。
2.禁止携带盗窃、偷窃他人物品。
2024年中学社区联系制度
2024年中学社区联系制度引言:社区联系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实施,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区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的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2024年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一、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和社会公益活动。
2. 学校将定期邀请社会相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学校将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加强教育。
二、促进学生与社区的互动1. 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如社区文艺演出、社区体育比赛等,促进学生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
2. 学校将与社区居委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和社区学校联谊活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3. 学校将倡导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区做贡献,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三、建设和谐的学校社区环境1. 学校将积极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改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社区公民素质。
2. 学校将完善学生社团和社区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校在社区中的影响力。
3. 学校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1. 学校将与社区相关机构建立互联互通的联系机制,定期召开校区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交流问题和需求。
2. 学校将积极协调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区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提高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 学校将邀请社区相关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
五、推动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 学校将定期开展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评估和调研工作,收集学生、教师和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
中学社区联系制度1. 概述中学社区联系制度是指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和社区的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社区联系制度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
2. 学校与社区的合作项目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开展各类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社区实践活动、创新实验课程、职业指导和实习就业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发展需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同时,社区也能够从学校中汲取新鲜的思维和创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革。
3. 学校与社区的信息交流渠道为了保持学校与社区的良好联系,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社区进行信息沟通,如发布学校公告、组织家长会议和社区座谈会等。
同时,社区也可以通过社区通告栏、社区微信群等方式向学校反馈社区的需求和问题。
这样的信息交流机制有助于及时解决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4. 学校与社区的资源共享学校与社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促进双方的合作与共赢。
学校可以向社区提供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如举办公益讲座、提供教师培训等。
而社区也可以向学校提供社会资源,如场地租借、实践基地等。
通过资源共享,学校和社区能够互补优势,共同推动中学教育和社区的发展。
5. 学校与社区的问题协商与解决学校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社区可以建立问题协商与解决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组建联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保持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稳定关系。
6. 学校与社区的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在中学社区联系制度中,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社区调研和情况摸底,及时了解社区的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风险。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制定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并及时调整和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发挥社区育人功能,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使社区进一步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岳西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岳西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书记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员: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
二、工作职责:
社区各单位部门由学校相关各负责部门分别联系,各主管领导负责管理。
德育基地由团委和政教处联系,社区实践基地由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联系。
交通、消防等法律部门由办公室、政教处联系,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由政教处和年级组管理。
三、工作要求:
每期与社区联系二次,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开展活动,重大节日必须开展相应的活动,所有社区活动记录,各方反映问题,处理意见都要登记和存档。
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以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校、社区居民的安全为原则,学校和社区就资源开放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协商,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并共同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1、社区与学校的职责
(1)社区的职责:社区居委会是学校教育资源开放的牵头协调部门;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向学校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落实专人协助学校对教育资源开放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保证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对申请使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并发给《会员卡》;组织社区志愿者协助和配合学校做好资源共享工作;教育社区居民爱护资源设施,注意运动安全,遵守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与学校的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2)学校的职责:对开放的场馆实行专人负责;完善门卫值班制度,严格实行出入人员登记制度;资源共享的有关设施要有明显的标志和使用规则;资源共享的有关设施不得以出租、转租、转让以及其他方式变相开展经营活动;资源共享的有关设施的安全和卫生等条件必须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2、在学校教育资源开放范围内,具体开放项目、开放时间以及开放区域,视学校实际和社区居民需求,经学校和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商量研究后确定。
除室外运动场地及其设施、图书阅览室外,其它教育资源应在街道或社区居民委会、社区教育学校组织下有计划地团体使用。
街道或社区应当鼓励居民组织兴趣小组、读书小组、体育俱乐部等形式进校参加活动。
3、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应当实行会员卡制度,要求到学校参加活动的居民凭身份证或学生证向居住所在地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登记,并签订《居民进校活动协议书》(未成年人由其法定监护人签名),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负责向符合条件的本区域居民发放会员卡。
社区居民应在开放时间内凭会员卡到学校参加有关活动,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活动规则。
因不遵守管理制度和活动规则,造成人身伤
害的,后果自负;造成学校财产损失的,照价赔偿。
任何人不得在学校从事任何违纪违法活动,否则取消会员资格,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4、为方便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入校活动,街道、居委会要将与学校共同协商后的“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告示”、入校手续及相关权利义务等张贴于公共场所,上墙公布。
各学校要在校门口明显位置悬挂与社区共同协商后的“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告示”,明确各类教育资源的开放形式、开放时间和开放要求。
4、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义务为社区服务,参加社区各项志愿活动。
街道、居委会或学校应聘请部分学有专长的社会人士担任社区兼职辅导员,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5、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要建立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学校、派出所各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管理协调小组,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如管理协调小组工作制度、会员卡办理方法、会员进校活动守则等,还要建立进校登记制度、开放日志册等。
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和群众自我管理的作用,在开放时间内,都要由学校青年教师中“青年志愿者”和社区管理部门组织的“社区志愿者”共同管理。
管理员要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处理有关问题,有重大情况应及时与管理协调小组成员取得联系。
活动结束后,管理员负责做好开放日志册的记录工作。
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学校、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邀请有关社区人士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对学生的相关教育活动。
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根据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三、加强社区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学工、学法、敬老、助困等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操行。
四、学校或班级要将社区教育活动列入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各班级社区活动应不少于三次。
五、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
六、实行“校庆开放日”制度,每年的十月十日定为学校的开放日,将有关工作向社区开放,并邀请社区人士走进校园,了解、评议学校工作。
七、每学期在教师中开展“进社区”调查走访活动,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八、学校、社区要确定联系人,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以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保证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