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法规

合集下载

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

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

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
司法救助是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遭受违法侵害或被告知可能遭受违法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援助、法院代理和其他相关法律救助的一种机制。

司法救助的主要条件和范围如下:
条件:
1. 申请人是合法权益的受害者或可能受害者。

2. 申请人无力承担诉讼费用或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

3. 申请人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

范围:
1. 提供法律援助:包括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件、代理诉讼、陪同申请人或作为证人出庭等。

2. 提供法院代理:由特定的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代理申请人进行诉讼。

3. 提供其他相关法律救助:如申请人被刑事控告时提供无罪辩护、提供保释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司法救助条件和范围可能因国家、地区以及个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情况下,申请人应根据本国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机关的具体规定进行申请。

司法救助工作细则

司法救助工作细则

司法救助工作细则----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内容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根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辅助性救助。

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办案机关已经予以救助的,人民检察院不再救助。

对于通过诉讼能够获得赔偿、补偿的,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二)公正救助。

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时救助。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四)属地救助。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救助。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主动了解当事人受不法侵害造成损失的情况及生活困难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告知其可以提出救助申请;(二)根据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需要,提供案件有关情况及案件材料;(三)将本院作出的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随案卷移送其他办案机关。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受理、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二)提出国家司法救助审查意见并报请审批;(三)发放救助金;(四)国家司法救助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编制和上报本院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年度预算;(二)向财政部门申请核拨国家司法救助金;(三)监督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使用;(四)协同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发放救助金。

法律知识:什么情况下司法救助是必要的

法律知识:什么情况下司法救助是必要的

法律知识:什么情况下司法救助是必要的司法救助是指法院依法向当事人提供一定的协助和支持,以保障其权利和维护司法公正的一种手段。

司法救助的实施是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各个环节。

司法救助是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司法救助可以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在许多司法案件中,当事人常常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或者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救助的实施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协助,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利益。

例如,当一方当事人无法出示证据证明自己的权利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证据保全申请,保留证据,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司法救助可以促进司法公正司法救助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实践的公平和客观。

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地位,需要法院通过司法救助的手段来协调当事人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司法公正。

例如,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在法院的帮助下,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案件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三、司法救助可以促进司法实践的效率司法救助的实施可以对整个司法实践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司法救助时,法院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采取灵活、高效的手段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法院可以通过执行实施、调解等方式,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提高司法实践的效率。

四、司法救助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司法救助的实施可以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重要影响。

在许多案件中,当事人的权利纠纷往往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这些纠纷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很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而通过司法救助,法院可以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来协调彼此存在的利益和分歧,防止关系恶化,避免社会矛盾扩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综上所述,司法救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司法机制和工作,其对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保障司法公正,促进司法实践效率,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国家司法救助法细则

国家司法救助法细则

国家司法救助法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司法救助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司法救助,是指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其摆脱生活困境的制度。

第二章救助原则第三条辅助性救助原则: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当事人现有赔偿制度的一种补充,不得替代主要赔偿来源。

第四条公正救助原则:国家司法救助的实施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救助资金用于真正需要救助的当事人。

第五条及时救助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救助申请,应当尽快审查并作出决定,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到位。

第六条属地救助原则:救助申请应当向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由当地法院负责审查和执行。

第三章救助对象与条件第七条救助对象:(一)因遭受犯罪侵害导致重伤、严重残疾或死亡,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生活困难的;(二)因民事侵权行为造成重伤、严重残疾或死亡,赔偿义务人无力赔偿或赔偿数额明显偏低,生活困难的;(三)其他符合救助条件的情形。

第八条救助条件:(一)当事人提出申请;(二)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三)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规定的救助对象;(四)救助资金充足。

第四章救助方式与标准第九条救助方式:(一)一次性经济救助;(二)定期救助;(三)其他必要的救助方式。

第十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根据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赔偿情况、救助资金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确保救助金额合理适度。

第五章救助申请与审查第十一条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救助申请,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启动救助程序。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救助申请后7日内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进入实质审查程序;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六章救助决定与执行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实质审查后15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救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四条决定给予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救助资金发放到当事人指定的账户。

湖南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

湖南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

湖南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南省司法救助是指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对因家庭贫困、生病、遭遇意外等特殊情况下无力行使诉讼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援助、代理、代为履行法律义务和其他法律援助服务的一项法律制度。

湖南省司法救助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效率,构建和谐社会。

一、湖南司法救助的条件和范围1.条件:(1)家庭贫困:指无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较差的困难群体,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生病、伤残或生活困难:指因疾病、伤残、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无法自行承担诉讼费用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面临困境:以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援助有利于实现公正裁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条件。

2.范围:(1)刑事司法救助:包括被告人、私诉人、被害人等在刑事诉讼中需提供资金和法律援助的各类当事人。

(2)民事司法救助:包括当事人在涉及生命健康、财产、人身自由等重大事项上无力自行承担法律费用的各类当事人。

(3)行政司法救助:包括受行政行为侵犯权利、被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等需要法律援助的各类当事人。

二、湖南司法救助的实施机构和程序1.实施机构:湖南省司法厅负责具体管理实施司法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为司法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

2.程序:(1)申请:当事人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司法救助,并提交相应的材料和证据。

(2)审核:司法行政机关接到申请后,进行审核,核实当事人的困难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司法救助条件。

(3)决定:经审核确认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司法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司法救助决定,明确救助范围和救助方式。

(4)执行: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决定的内容和要求,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代理、代为履行法律义务等服务,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湖南司法救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救助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缓解其经济困难,增强其诉讼平等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司法救助规定

司法救助规定

司法救助规定司法救助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司法支持与帮助。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了司法救助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

首先,司法救助适用范围广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中,如果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公证费用、鉴定费用、送达费用等,可向法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请。

司法救助力所能及地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正常行使诉讼权益。

其次,司法救助具体规定有积极倾斜的必要。

规定了当事人具备一定条件时可以享受减免或分期缴纳诉讼费用的救助措施。

即使不能提供全部的费用减免,法院也应将当事人经济困难程度予以考虑,并尽量减轻其负担。

此外,在办理诉讼过程中,法院还可以为无业的当事人提供暂缓付款的救助办法,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参与诉讼。

再次,司法救助还包括了暂缓执行和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对于被执行财产有异议,或者存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暂缓执行。

暂缓执行可以使当事人得到一定的缓冲期,以便他们进行合理安排和筹划。

此外,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时需要保全案件中涉及的财产,防止被侵占、损毁或者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确保争议财产的安全。

最后,司法救助的实施必须加强监督与保障。

司法救助不仅仅是一项制度,更是一种公平正义的体现。

法院在实施司法救助时,应该对当事人的财产和经济情况进行认真核实,以确保救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此外,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救助工作的监督,确保其实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

综上所述,司法救助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司法救助范围广泛,具体规定积极倾斜,包括减免诉讼费用、暂缓执行和财产保全等措施。

然而,司法救助的实施也需要加强监督与保障,确保其公正性和合理性。

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司法救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救助条件

司法救助条件

司法救助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法律保护,需要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是指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司法救助的主要方式包括法律援助、诉讼代理、诉讼资助等。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获得司法救助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司法救助的条件。

一、经济困难司法救助的第一个条件是经济困难。

这是因为很多人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无法支付律师费、诉讼费等费用,导致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因此,司法救助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经济困难。

具体来说,经济困难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

2、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但是在扣除生活必需支出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倍。

3、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倍,但是因为特殊原因导致无法支付诉讼费用的。

二、法律援助的对象司法救助的第二个条件是法律援助的对象。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对象包括:1、经济困难的自然人。

2、经济困难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3、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支付诉讼费用的当事人。

4、其他需要法律援助的人。

三、诉讼代理的条件司法救助的第三个条件是诉讼代理的条件。

诉讼代理是指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代理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年满18周岁。

2、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3、没有犯罪记录。

4、没有因为违法违纪被开除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等职务。

5、具备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诉讼资助的条件司法救助的第四个条件是诉讼资助的条件。

诉讼资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的诉讼费用补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法》的规定,诉讼资助的条件包括:1、当事人经济困难。

2、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资助范围。

司法救助工作制度

司法救助工作制度

司法救助工作制度一、引言司法救助工作制度是我国司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司法救助工作制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司法救助的概念、意义、现状及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司法救助的概念与意义(一)司法救助的概念司法救助,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对经济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诉讼权利得以行使的一种制度。

司法救助包括诉讼费用缓、减、免缴纳、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金等。

(二)司法救助的意义1. 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司法救助制度有助于解决当事人经济困难,使他们在诉讼中能够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救助制度有助于消除当事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司法审判更加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维护社会稳定:司法救助制度有助于解决当事人生活困境,减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 推进法治建设:司法救助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满意度,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三、我国司法救助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1. 司法救助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救助范围和力度逐步扩大。

2. 司法救助资金逐步增加: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司法救助资金逐年增长,为更多困难当事人提供帮助。

3. 司法救助工作体系日益健全:各级人民法院、司法部门等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

(二)问题1. 司法救助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缺乏一部统一、完整的司法救助法律,司法救助工作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 司法救助资金来源单一:司法救助资金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救助需求。

3. 司法救助工作透明度不足:部分地区的司法救助工作存在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司法救助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4. 司法救助对象范围有限:目前,司法救助对象主要限于刑事案件被害人、民事侵权被侵权人等,而其他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尚未纳入救助范围。

司法局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局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局司法救助制度篇一:司法救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为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彰显人民司法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建立切实有效的司法救助僵工作机制,保障司法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依照本办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

第二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一)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二)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四)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五)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减交诉讼费用;(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二)属于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的;(三)社会福利机构和救助管理站;(四)确实需要减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准予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

第四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缓交诉讼费用:(一)追索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二)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四)确实需要缓交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因生活困难或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免交、减交诉讼费用的,还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六条当事人提出司法救助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由立案庭庭长负责审查,并报法院院长审批。

第七条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经审查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

司法救助程序

司法救助程序

司法救助程序司法救助程序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一种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旨在为那些无力行使或者没有适当行使自己法律权益的人提供帮助,以实现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正义。

司法救助程序的设立,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的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司法救助的定义司法救助是指司法机关通过提供法律援助或其他形式的帮助,解决公民在法律领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它包括为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法律帮助和咨询、资助以及其他形式的救助措施等。

二、司法救助的原则1. 平等原则:司法救助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平等对待所有申请人,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待遇。

2. 公正原则:司法救助应当确保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公正保护,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 便利原则:司法救助应当提供简便、高效的服务,合理减轻申请人的负担,确保其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4. 高效原则:司法救助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处理,并及时告知申请人结果,确保救助程序的高效进行。

三、司法救助的适用范围司法救助适用于以下情况:1. 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申请人;2. 行动不便无法出庭应诉的申请人;3. 法律知识匮乏无法合理行使权益的申请人;4. 面临危险威胁生命安全的申请人;5. 其他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

四、司法救助的具体流程1. 申请阶段:申请人向司法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查阶段:司法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以及符合救助条件。

3. 救助决定阶段:司法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给予救助,并告知申请人相关决定。

4. 救助实施阶段:司法机关根据决定,为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救助措施,并确保申请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五、司法救助的意义和作用司法救助是一项维护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它能够帮助那些经济困难、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有效维护自己权益的人争取到应有的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司法救助程序的设立,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社会的和谐稳定。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一、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1.1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概念司法救助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经济条件较差或独自生活的农村妇女、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制度。

司法救助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让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公正的司法机构的保护,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和支持。

1.2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意义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弱势群体往往由于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的限制无法获得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现状2.1 司法救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司法救助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规定较为模糊,缺乏有效的实施办法和监督机制,导致司法救助工作缺乏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2.1.2 资金不足目前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司法救助工作无法充分开展,很多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援助和支持。

2.1.3 服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司法救助管理制度覆盖范围较窄,主要面向贫困、孤独、残障等特殊群体,对于一些其他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2.2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司法救助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改革建议:2.2.1 完善司法救助管理制度加强对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司法救助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2.2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政府对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资金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吸引社会捐赠等多方力量参与,保障司法救助工作的资金来源。

2.2.3扩大服务范围扩大司法救助管理制度的服务范围,为更多需要法律援助和支持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救助制度一、制度概述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一套救济机制。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救助,帮助当事人解决涉诉问题。

二、司法救助的范围1.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无力支付诉讼费用或者聘请辩护人费用的自然人、组织提供的一种免费或者减收费用、协助解决涉诉问题的服务。

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各类案件。

2. 诉讼保全诉讼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可能会采取行动或者不作为导致其权利受到损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

3. 其他救济措施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救济措施。

如调解、仲裁等。

三、司法救助的实施机构1. 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

主要包括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基金会等。

2.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主要实施机构之一。

在诉讼保全方面,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

3. 调解、仲裁机构在其他救济措施方面,调解、仲裁机构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事人可以通过向调解、仲裁机构申请,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四、司法救助的申请条件和程序1. 法律援助申请条件(1)经济困难:申请人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者符合其他经济困难认定标准。

(2)案件性质:涉及刑事案件、重大民事案件或者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

2. 诉讼保全申请条件(1)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可能受到侵害: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可能会采取行动或者不作为导致其权利受到损害。

(2)提供担保:在申请诉讼保全时,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

3. 其他救济措施申请条件根据不同的救济措施,其申请条件也有所不同。

一般需要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并按照程序进行申请。

五、司法救助制度的保障措施1. 财政拨款国家每年都会对法律援助机构进行财政拨款,以保障其正常运转。

国家司法救助细则

国家司法救助细则

国家司法救助细则一、救助条件与范围救助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因刑事案件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生活困难的;因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且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律途径难以获得赔偿,生活困难的;其他因司法活动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形。

救助范围:救助应覆盖人身伤害的医疗费用、生活费用、教育费用、财产损失等。

二、救助原则公正救助:救助的决策和实施应公正无私,不受任何不当影响。

及时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救助申请,应尽快审核并给予救助。

适度救助:救助标准应与申请人的实际需要及地方经济状况相适应。

三、救助申请与审核申请程序:申请人应向相关司法机关或政府部门提交救助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审核程序:接到申请后,有关机关应及时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否给予救助的决定。

四、救助标准与方式救助标准:根据申请人的实际需要、地方经济状况和司法救助资金的可用情况,制定具体的救助标准。

救助方式:救助可以是现金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多种形式。

五、救助资金管理资金来源:救助资金应由政府预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

资金管理:救助资金应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六、救助实施与监督救助实施:救助决定作出后,有关机关应尽快实施救助。

救助监督:救助的实施应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透明。

七、救助责任与追究救助责任: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救助工作中应依法履行职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责任追究:对违反救助规定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八、救助工作考核考核内容:救助工作的考核应包括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决定、实施等各个环节。

考核方式:通过定期自查、专项检查、社会评价等方式,对救助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相关机关负责解释。

司法救助条件

司法救助条件

司法救助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法律的依赖日益加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

这时候,司法救助就成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

司法救助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法院等司法机关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合法的救济和保护。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司法救助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司法救助的条件。

一、具备申请资格首先,申请司法救助的人必须具备申请资格。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备申请资格的人包括:(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人;(三)有利害关系的人;(四)有代理权的人。

其中,有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人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提起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人。

比如,合同纠纷中的合同当事人就具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和义务。

有利害关系的人是指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因被申请人的行为或者事实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影响的人。

比如,劳动合同纠纷中的雇员就具有利害关系。

有代理权的人是指依法可以代表他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人,如律师、亲属等。

二、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其次,申请司法救助的案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包括:(一)民事纠纷案件;(二)执行案件;(三)其他需要司法救助的案件。

其中,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因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民事关系引起的争议;执行案件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等;其他需要司法救助的案件包括申请保全、申请公示催告等。

三、已经尽力解决问题最后,申请司法救助的人必须已经尽力解决问题。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司法救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有在其他方法都已经尝试过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那么,如何证明已经尽力解决问题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一)已经尝试过和解;(二)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者仲裁;(三)已经采取其他的和平解决方式。

司法救助条例实施细则

司法救助条例实施细则

一、实施原则司法救助条例实施细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辅助性救助: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办案机关已经予以救助的,人民检察院不再救助。

对于通过诉讼能够获得赔偿、补偿的,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2. 公正救助: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3. 及时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4. 属地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救助。

二、救助对象和范围《救助细则》明确规定了检察院应当予以救助的七类具体情形,主要包括:1.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或者其赡养、扶养、抚养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2.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因遭受犯罪侵害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3. 因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行为致使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4. 其他因犯罪侵害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

三、救助方式和标准司法救助的方式主要包括:1. 资金救助:根据当事人实际需要,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救助。

2. 物资救助: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如衣物、食品等。

3. 医疗救助:协助当事人获得医疗救治。

4. 就业救助: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

救助标准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四、救助程序1. 当事人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向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

2. 审查核实: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核实。

3. 决定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人民检察院作出救助决定。

4. 实施救助:按照救助决定,为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救助。

五、资金保障和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司法救助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救助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执行救助机制,有效利用司法救助基金,规范执行救助金发放工作,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我院执行工作及执行案件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社会执行救助机制是指申请执行人因人身、财产等受到侵害,生活极其困难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且有需要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而被执行人又确无履行能力,经提出书面申请,由人民法院审核批准,向其发放一定数额救助金的制度。

二、本院依法设立司法救助基金,救助金的来源构成如下:(一)政府拨付的启动资金;(二)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的资金;(三)各级民政部门的专项救济款;(四)社会各界捐助资金;(五)救助金孳息及孳息物。

司法救助基金发放后的差额,由县财政、本院按前款确定的比例及时补足。

司法救助基金接受社会募捐。

司法救助基金存放于我院银行专用帐户。

司法救助基金专款专用,禁止侵占、挪用。

四、本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执行救助金:(一)道路交通、工伤、医疗事故或其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申请执行人,生活极其困难,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二)追索赡养、扶养、抚育费或抚恤金案件的申请执行人,生活极其困难,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三)申请执行人为刑事案件受害人及受害人的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生活极其困难,而被执行人已被执行刑罚且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四)申请执行人为孤寡老人、孤儿、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特困户,生活极其困难,而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五)应提供执行救助的其他情形。

五、执行人员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应查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穷尽执行措施。

六、前条规定的“查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期限内必须通过下列调查以确认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一)根据被执行人申报的财产,进行调查核实。

(二)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向其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工作单位调查其家庭和财产状况;向其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房管部门或土管部门调查其房地产登记情况;向车辆管理部门调查其车辆登记情况。

司法救助的范围和内容

司法救助的范围和内容

司法救助的范围和内容
司法救助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并提供法律援助
给那些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群体。

司法救助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覆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司法救助的范围包括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

这意味着无论是涉及刑法领域的犯罪案件,还是涉及民法、行政法领域的争议,以及对国家机关行为的索赔,都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其次,司法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两个方面。

法律援助是
指由国家或者法律援助机构向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包括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

法律救济则是指通过司法救助程序,对被侵犯合法权益的当事人进行司法救济,包括撤销违法行政行为、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

在具体的案件中,司法救助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当
事人可以获得法律援助和救济,确保其在辩护权、律师代理、取证和辩论等方面得到平等的待遇。

在民事案件中,司法救助可以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确保公平的诉讼环境。

在行政案件中,司法救助可以评估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

在国家赔偿案件中,司法救助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追究国家机关的责任。

总之,司法救助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并
提供法律援助和救济给那些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群体。

通过司法救助,我们可以实现社会公正和法治的目标,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正义。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全文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全文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全文关于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全文2016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通过,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根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辅助性救助。

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办案机关已经予以救助的,人民检察院不再救助。

对于通过诉讼能够获得赔偿、补偿的,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二)公正救助。

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时救助。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四)属地救助。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救助。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主动了解当事人受不法侵害造成损失的情况及生活困难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告知其可以提出救助申请;(二)根据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需要,提供案件有关情况及案件材料;(三)将本院作出的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随案卷移送其他办案机关。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受理、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二)提出国家司法救助审查意见并报请审批;(三)发放救助金;(四)国家司法救助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一)编制和上报本院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年度预算;(二)向财政部门申请核拨国家司法救助金;(三)监督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使用;(四)协同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发放救助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司法救助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第一条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 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第四条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

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第六条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可视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减交、免交诉讼费用。

决定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

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免交诉讼费用。

第七条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报庭长审批;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

第八条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法律文书中列明。

第九条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拒不补交的,以妨害诉讼行为论处。

第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来源:(司法救助法规/s/371158.html)心怀法治.相关法律知识∙办准生证体检需要钱吗 /s/665212.html ∙水清木华园业主拒交高额滞纳金/s/665211.html∙户口本丢了一页还能用吗/s/665210.html∙买了机票临时身份证丢了怎么办理/s/665209.html∙离婚后无房户口怎么办 /s/665208.html ∙上海户籍改革最新政策有哪些/s/665207.html∙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有哪些/s/665206.html∙劳动仲裁二审需多久 /s/665205.html ∙更改户主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s/665204.html∙劳动仲裁不立案只调解吗/s/665203.html∙劳动仲裁代理费可以让公司支付吗/s/665202.html∙2018小孩上户口需要什么证件/s/665201.html∙外地买房落户口要什么手续/s/665200.html∙未婚单亲妈妈怎么给孩子上户口/s/665199.html∙劳动仲裁调解协议格式模板/s/665198.html∙身份证失磁换领程序 /s/665197.html ∙户口没在农村拆迁不能赔偿房子吗/s/665196.html∙农村户口迁入城市户口要求怎么办理/s/665195.html∙办理港澳通行证可以不用户口本吗/s/665194.html∙身份证迁移户口需要重新办理吗/s/665193.html∙买车办贷款需要户口本吗/s/665192.html∙传播淫秽物品罪与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立案标准(2018年)的区别 /s/665191.html∙办准生证影响落户吗 /s/665190.html ∙集体户口如何办理结婚证/s/665189.html∙出生证明办理多长时间后可以上户口/s/665188.html∙劳动仲裁调解不成后怎么办/s/665187.html∙现在国家还办独身子女证吗/s/665186.html∙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各地普遍取消户口性质区分 /s/665185.html∙只有身份证可以离婚吗 /s/665184.html ∙户口如何修改姓名 /s/665183.html∙北京将修订调整"史上最严"产业禁限目录/s/665182.html∙用假的房产证去办户口本犯法吗/s/665181.html∙报考高考户口本丢了怎么办/s/665180.html∙农村办低保的条件 /s/665179.html∙2018年单亲妈妈如何给宝宝上户口/s/665178.html∙出生证明上的名字和户口本名字不一样怎么办/s/665177.html∙老年人拿养老金还可以申请低保吗/s/665176.html∙仲裁有哪些特点 /s/665175.html∙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请求保护/s/665174.html∙农村户口迁出后家里的自建房还是自己的吗/s/665173.html∙犯罪嫌疑人信息采集工作总结范本/s/665172.html∙拆迁出嫁女户口还在本村如何安排/s/665171.html∙没户口簿可以离婚吗 /s/665170.html ∙北京农转非户口赔偿是怎么样的/s/665169.html∙如何办理结婚户口迁移手续/s/665168.html∙劳动仲裁申请立案逾期怎么处理/s/665167.html∙离婚后户口薄没改办护照有影响吗/s/665166.html∙卖房是不是一定要迁户口/s/665165.html∙劳动关系成立条件有哪些/s/665164.html∙农村户口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18年)/s/665163.html∙网上订火车票退票扣多少钱,怎么退火车票/s/665162.html∙一个人怎么办户口本 /s/665161.html ∙深圳迁户口程序是什么样子的/s/665160.html∙2018年农村低保标准(2018年)/s/665159.html∙工伤十级公司没订劳动合同要求赔偿,劳动仲裁立案后要多长时间开庭 /s/665158.html∙异地身份证网上挂失程序/s/665157.html∙弃婴2018年怎么上户口/s/665156.html∙夫妻一方身份证丢失怎么卖房子/s/665155.html∙2018北京户口怎么弄 /s/665154.html ∙2018年将持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s/665153.html∙夫妻离异,户口迁出手续是什么样子的/s/665152.html∙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多少天判定/s/665151.html∙离婚后迁户口的条件和手续有哪些/s/665150.html∙人力资源能不能托管户口/s/665149.html∙未婚生子户口怎么办 /s/665148.html ∙能落户口的公寓可以划学区房吗/s/665147.html∙2018年两会(立法法)修订的亮点/s/665146.html∙户口是否可以委托代理人,还是必须本人亲自/s/665145.html∙公安部:出入境证件可省内就近办理,免费照相/s/665144.html∙户口本与房产证名字不符怎么办/s/665143.html∙父母离婚孩子户口怎么办/s/665142.html∙独立户口需要什么条件 /s/665141.html ∙房屋买卖合同必要的条款/s/665140.html∙工信部:VPN政策不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通信自由/s/665139.html∙劳动仲裁预付费用是多少/s/665138.html∙户口迁到用人单位集体户利弊/s/665137.html∙初婚独女嫁再婚男可生几个孩子/s/665136.html∙身份证到期换证程序 /s/665135.html ∙深圳集体户口开户籍证明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s/665134.html∙随父改成随母的户口材料及程序2018最新/s/665133.html∙如何办理离退休老人投靠子女在京入非农业户口/s/665132.html∙在仲裁前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吗/s/665131.html∙户口本年龄错了怎么改 /s/665130.html ∙身份证必须和户口的地址一致吗/s/665129.html∙离婚后新生儿上户口怎么办理/s/665128.html∙2018黑户落户政策哪些人将受益/s/665127.html∙集体户口怎么给孩子上户口/s/665126.html∙先火化还是先注销户口 /s/665125.html ∙2018军人转业安置政策/s/665124.html∙劳动仲裁笔迹鉴定对方不去怎么处理/s/665123.html∙户籍证明哪里开 /s/665122.html∙双户口注销新政策是什么样子的/s/665121.html∙取暖费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s/665120.html∙有关低保申请条件及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低保户每月领取多少钱等问 /s/665119.html ∙私生子可以上户口吗 /s/665118.html ∙城镇户口是否为贫困户 /s/665117.html ∙更换身份证需要户口本吗/s/665116.html∙劳动仲裁怎么申请,向谁申请/s/665115.html∙离职多长时间后不能再申请劳动仲裁/s/665114.html∙劳动关系与加工承揽关系的区别是什么/s/66511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