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口才艺术对教学语言的启示
易中天电视讲座的语言魅力探析.
易中天电视讲座的语言魅力探析[ 09-02-17 15:52:00 ] 作者:张忠海编辑:studa0714[摘要] 电视讲座语言要根据传播学、心理学、演讲学的基本原则进行组织,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在易先生的电视讲座语言艺术中,时尚、幽默以及蕴涵哲理的“嘉言錦句”不仅集中反映讲授者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反映了讲授者的演绎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座的效果。
所以,充满魅力的电视讲座语言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 易中天;电视讲座;语言魅力Abstract:Professor YI Zhong-tian from Xiamen University,sets us a good example that TV lectures should be done according toprinciples of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psychology and speech. In linguistic art of his TV lectures,modern,humorous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manefest not only his expertise but deductive capability,which to a great extent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V lectures. Therefore,it is a key element to fascinate the audience in TV lectures blessed with linguistic attraction.Key words:YI Zhong-tian;TV lectures;linguistic attraction易中天先生通过电视传播,改变了他的纯学者与学术的身份,一夜之间成为“学术超男”、“电视明星”,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从语体角度看《百家讲坛》主讲人的个性化语言魅力--以易中天为例
青 年时 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O U T H T I M E S
・文化 艺 术 ・
从语体角度看 《 百家讲坛 》主讲人的个性化语言魅力
— —
以易 中天 为 例
叶芬芳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0
南 昌工学 院民族教育学 院 摘
要 :易中天在 社会上形成 的一 系列广 泛影响 ,被称 为 “ 易中天现 象”。 为什 么他 能取得如 此成功?这和他本 身的
而且敢 于出显招 ,走钢丝 ( 天生奇才 ) 一 惯用语 ; ( 2)乱 世英雄 起 四方 ,有枪 就是 草头 王 ( 能臣之路 )一 惯用语 ;
( 3 ) 俗话说 ,兵熊熊 一个 ,将 熊熊一窝 ( 袁绍 ),主帅 是 这 个水平 ,这场 战争是肯定 打不赢 的 ( 胜败 有凭 ) — 谚语 ; ( 4 ) 他知道 ,一个篱 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 三个 帮 ,要成 就 番事 业 ,就必 须有人帮忙一 谚语 ; ( 5)大顺至尊 ,大略 至公 ,大得至义 ,有此 三大 ,将军您一定是所 向披靡 ,战无 不胜 ,即使有人 出来 跟你 作对 ,那也只能是螳臂 当车一 自寻 体风格。 在《 百家讲坛 》的讲 台上 , 易 中天形成 了 自己 个 性化的 灭亡 ( 深谋远虑 )一歇后语 ; ( 6)郭 图这 个人他很 清楚袁 绍是急功近利 , 好 大喜功 ,自以为是 ,刚愎 自用 的 ( 胜败有 语体风格特点 。 凭 )一 成语 ; ( 7)他们或 者明哲保身 ,畏首畏尾 ,或者醉 ( 一 )口语为主 ,通俗易懂 ,幽默 得 过且 过 ,或者心怀鬼胎 ,浑水摸鱼 ,或者争权夺 任何 语体 都有 书面语 和 口语这 两种 形式 。 口语 指 的是 生梦死 , 利 ,自相残杀 ( 奸雄之谜 )一成语 。 口头上的语言 , 口语句式结构 比较简单 、松散 ,多用 短句 。 易中天走上 《 百家讲坛 》的讲 台 ,选取大众感兴趣 的历史 话 惯 用语 和谚语 的主要特征 是简 明生 动 ,口语 色彩浓 , 题 ,以现代 通俗 易懂 的语 言形 式 ,将老 百姓 “ 熟悉 而又 陌 通俗 易懂 ;谚 语包 含 了丰富 的知识 性 ,遍 及人们 的 日常生 生”的历史故事 以通俗化 的 口语形式讲 出来 ,在 还原 历史真 活和生产领域 的各个 部分 ,能给人们 以教育 ,启示和指导 的 相 的同时 ,也 幽默风趣 ,吸引 了大批 的听众 。例如 : ( 1 ) 作用 ;成语 蕴含 的信息丰富 ,能起到很好地概括 和总结 的作 曹操生活上确实很 随便 ,吃不讲究 ,穿不讲究 ,长期在外行 用 。这些词语 都是百姓喜 闻乐道 的形式 ,不仅能有效地传达 军打仗 ,对 于女 人估计也 不能讲 究 ( 能 臣之路 ); ( 2)曹 信息 ,而且 也在无形 中拉近 了与 听众 的距离 ,显得亲切 ,可 操是奸诈 ,这也是 不可否认 的,但是他也有 坦诚 的一面 ,甚 感 。 易中天言语词汇丰富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引用社会 常 至有可 爱 的一 面 ( 真假 曹操 ); ( 3)也有人 提 出说 ,那是 因为诸葛亮不好 找 ,住得很隐秘 。这个也是 不通 的 。他又不 用语 。社会 常用语是泛指在社会上为大 多数人所 接受 ,在人 是我 们武侠 小说 里 写 的那 种躲 避仇 家追 杀 的大侠 ,隐姓 埋 们 日常生 活中使 用频率较高 的词语 。这些词语更 多地是 为社 名 ,躲 在一个旮 旯里 ,你 找他不 着 ( 三顾 茅庐 ); ( 4)等 会上 的年轻 人所 使用 ,出现频繁 ,代表一种 时尚和流行 风 , ( 下转第3 3 页) 到曹操过河相见 ,大家悲喜交加 ,涕泪纵横 。曹操却哈哈大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2007年2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北师大教授于丹以学者的身份与另外8位来自企业界、经济学界和影视界的精英一起荣获“2006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大奖。
以下是两位入选的理由:2006年,他的人气“如日中天”,他成为中国学界独树一帜的个人品牌。
借助央视《百家讲坛》,他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课方式赢得无数拥趸;他给严肃的历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他打通从古到今的正向经络,赋予品牌亲和力和时代性。
她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6年,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妙趣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她的《于丹〈论语〉心得》9个小时签售12600本!突破了中国的图书签售纪录。
《百家讲坛》不是谁去讲都能火的,易中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全国旋起了品三国的热潮。
学者、历史故事破天荒地成为时尚题材,连一向惯于追逐娱乐偶像的年轻人也对易大师仰慕三分。
讲过《论语》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到了于丹,才成为“现象”,广泛影响到各个阶层,受到大众的热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厌恶文言课堂的年轻学子被于丹教授吸引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他们在荧屏内,与观众之间没有互动,没有合作与交流,没有称谁是主体、谁是主导,况且,他们所采用的是为多数教师所唾弃的“填鸭式一言堂”讲课法,为何观众却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感慨万千呢?我们上的语文课要是也能如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好啊!我认为,把易中天、于丹现象和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结合起来思考很有价值。
启示一: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快乐的空气易中天把自己的说史风格分成三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保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达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
因此在网上会有易中天的“语录”,如:“清军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口才课的反思和感悟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陪伴着我们大半年的演讲口才课程也接近尾声。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演讲口才这方面,一直都是我想要提高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自己以后要从事人民调解方面的工作来说,演讲口才能力的提高更加显得必要,为自己将来就业和工作打下基础。
开学之初,听说有口才演讲这门课程,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演讲口才不太可能在一周仅仅两个学时的课程安排下有所提高,更何况下学期也将不再开设这门课程,至少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俗话又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但是俗话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
但是俗话也说了“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这与“以子之矛击子之盾”岂不是如出一辙,口才老师让我开口讲话,还有老师让我敏于事而慎于言,顿时,我的大脑被搞得天昏地暗。
见到过因为口才而获得荣誉走向成功的人,也见到过由于说话而惹祸上身的人。
自己也曾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却更加渴望的是一种平静祥和的日子。
当时就给自己定的学期任务是要学会闭嘴。
当我的内心想法和演讲口才不期而遇,我的灵魂在挣扎。
后来,我渐渐的发现,口才演讲课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XXX 老师很有特点,不像其他老师所一直崇尚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你一直把课堂上的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让我们作为课堂的主人,对于我们的进步和成绩你一直给与鼓励。
对于我们出现的不足你又及时给与纠正和引导,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演讲与口才训练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曾经代表班级参加诗歌朗诵、主持人大赛等活动,获得不少的荣誉。
进入高中,又在过分的学习疲劳中进入大学,过分低调的这段时间让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勇气站在台上面对大家讲话了,有的时候迫不得已站在台上,也会出现面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在语言的组织方面也会发生一些问题,常常说不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自己的情绪也把握得有点吃力,要取得让人较满意的表现还是有些困难。
对话易中天观后感
对话易中天观后感最近有幸观看了一场与易中天先生的对话,这场对话犹如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让我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易中天先生,这位在学术和文化领域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大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在对话中,易中天先生展现出了极其渊博的学识。
他对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解和见解,让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谈论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解析经典的文学作品,他都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将复杂的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
这种深厚的知识底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积累而成,而是源于他多年来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他的思维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易中天先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
他不局限于传统的观点和结论,而是鼓励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质疑。
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事件时,他会引导大家思考事件背后的多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而不仅仅是接受既定的事实。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明白了,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不能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易中天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是独具魅力。
他的言辞简洁明了,却又生动有趣,没有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深刻的道理传达给观众。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在解释一个哲学观点时,他会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举例,让我们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此外,易中天先生在对话中还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关注社会现实,对当下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为我们不能忘却历史和传统,要从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时,他也呼吁大家要有批判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场与易中天先生的对话,让我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渴望。
它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随处可得,但真正有价值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儿童口才课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家长,我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口才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我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报了儿童口才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口才课有了深刻的感悟,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口才课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在儿童口才课上,孩子们通过演讲、朗诵、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克服了胆怯、紧张的心理,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
通过不断的锻炼,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口才课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锻炼口才课不仅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如即兴演讲、辩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快速组织语言、梳理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能力将为他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三、口才课对孩子人际关系的改善良好的口才能力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儿童口才课上,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倾听、尊重他人,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这种能力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口才课对孩子文化素养的提升儿童口才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故事、寓言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长见识,丰富内心世界。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品味作品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这种文化素养的提升将使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
五、口才课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启示通过儿童口才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口才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启示: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易中天的语言魅力
易中天的语言魅力文/ 南在南乡易中天的节目大受欢迎,他的书成为畅销,人气之高令人惊叹。
易中天成功了,这个成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易中天教授的语言魅力,语言魅力彰显了他的个人魅力。
在易中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语言巨大的力量。
现代社会,即便是专家学者也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就够了,还需要利用自己的“嘴”来说出你的研究你的发现,让口才来完善来宣传,来达到更大的影响。
当然,默默无闻没什么不好,而个性张扬更没有什么不好。
语言学是一门宽泛的学科,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推动语言学前进的传统的动力是语言的教学和运用,但是仅仅靠老师的生教硬搬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水平,在一些基础语言学的层面上,自己多揣摩,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把语言多样化,语言的魅力才更加具有感染力,传播力。
语言学在新的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语言学可以竞相争鸣,活跃起来,不尚新异,不拘一家,推动语言向前发展。
现在很多学术著作都是刻板呆滞,艰涩难懂,完全把一般读者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值得改善的方式,怎么把自己的研究理论更广地传达给大家,看懂易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易中天教授的探索和尝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新的思考。
至少,易中天教授在语言的更新上是成功的,读者从他与众不同的语言叙述上就得到了亲近,没有距离,把难懂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通俗化,自然就好懂多了有趣多了,喜欢他的人自然就会很多。
易中天教授的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城市语言的魅力一个城市有着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特殊的市民风情、习俗,在语言上也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易中天对城市语言很有研究,然后让城市说话。
这样的语言无疑是具有“味道”的。
在易中天的《读城记》一书里,这样的城市语言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欣赏性。
城市有城市的符号,城市有城市的语言,城市有城市的个性。
易中天“读城”读得同样有个性有魅力。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读城的。
以武汉这个城市为例子,易中天这样解读。
易中天演说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易中天演说对历史教学的启示易中天红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妙语趣说”。
在享受他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方式以新启示。
首先我们传授知识的对象基本相同,是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其次,“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目的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之处,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韵美可诵排比句,语言简洁明快化易中天概括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依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扬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说关羽骄傲地错误认为东吴的统帅一代不如一代:“周瑜‘短命鬼’,鲁肃‘和事佬’,吕蒙‘病秧子’,陆逊‘书呆子’。
”用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短语、排比句进行归纳,让人耳目一新,十分容易地记在心里。
我们亦可依据授课的内容,尝试着编写诗歌或顺口溜,以帮助学生理清和把握讲授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如红军长征路线及艰难,总结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评价,“秦始皇:并天下,置郡县。
文小篆,方空钱,度量衡,全国通。
开灵渠,修长城。
焚诗书,坑儒生。
汉武帝:开疆拓土,发展经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再如民族大融合的特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南北互使,南北互市;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二、俗语歌词齐上阵,历史经典鲜活化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易中天认为:“这种说法实在风险太大,让人觉得这个事情简直就是‘传奇’,只怕真是‘千年等一回’。
……再说了,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么?”鲜活的现代语言使人神经放松,就像正餐之后的小点心或绿茶。
在《品三国·必争之地》中,“事实上刘表的愿望,就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俗语的引用,如同炒菜中放了味精一样,滋味自然非同一般。
“易中天现象”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启示
“易中天现象”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启示2005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三国,他靠着“妙说”历史,“通俗”说史的方式,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得原本很平常的一段历史,经由他口而变得活灵活现。
由此引发了中国国民读史的热潮,也使易中天从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学者,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变成了万人追捧的偶像,以至学术界和社会都流传着:“嫁人就嫁易中天”,由此引发了“易中天现象”。
即使媒体学术界对“易中天现象”,褒贬不一。
但有一点却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易老师讲的历史“易懂”、“好玩”、“有趣”、“亲民”。
也许易中天算不上是什么学术精英,但他起码是个出色的历史知识的普及者,履行着和中学历史教师同样的职责。
而其普及历史文化的手段,非常新颖特别,也非常有效。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易中天现象”中吸收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变得和“百家讲坛”一样受欢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阵地。
以下就是我透过“易中天现象”,得到的几点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启示:课堂的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迎合学生的需求。
有网友在谈到“易中天现象”的红火时,用了这样的表述:“易中天的走红其实折射出了大众对于专业性知识和高品味文化的需求,是对深宅大院里所谓高深学问走向社会的期盼”。
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易中天成功在于他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而易中天自己也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学术萝卜。
萝卜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是怎么吃都行。
我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味,大众口味。
”那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有没有迎合学生的需求,是不是人性化的课堂呢?就当前的现状来说,恐怕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在中国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就被“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着:“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原因是什么,主要人物有谁,有什么意义”。
所以学生们对历史总有点“敬而远之”,甚至逃之夭夭。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易中天口才艺术对教学语言的启示
《 石 潭 记 》 味 欣 赏 小 趣
咚 , 越动人 ; 清
感 :
情 趣 , 当 今 出现 或 存 在 的 事 物 移 “ 就 是 藩 篱 、 笆 , 思 就 是 说 你 把 藩 篱 意
在 的 事 物 移 至 当 今 。‘ B- 的 修 辞 所 以 这 些 王 侯 都 被 称 为 ‘ 王 ’ ”  ̄ 3’ , 藩 。 生 动 有 趣 , 人 以 深 刻 的 印 象 。 ’ 个 “ ” 显 得 出 奇 生 动 , 样 的 解 给 藩 字 这
“ 水 声 , 呜 佩 环 ” 水 声 叮 至 以 往 的 时 代 , 或 把 以 往 时 代 存 们 要 像 篱 笆 一 样 在 周 围 保 卫 中 央 , 闻 如 , 抑 —F见 小 潭 ” “ ” 有 清 凉 之 效 果 是 ‘ 示 情 态 的 可 笑 , 语 言 多 么 的 形 象 生 动 , 根 溯 源 , 一 ,尤 显 使 追 让
生 是 怎 么 做 的 。 在 《 代 风 云 人 汉
“ 时 是 将 发 生 于 不 同 时 代 的 物 — — 冤 死 的 晁 错 》 讲 到 “ 国 ” 移 中 藩
事 物 扯 在 一 起 , 明 显 特 殊 的 语 言 制 度 , 先 生 是 这 样 解 释 “ ” : 以 易 藩 的
诸 葛 亮 的理 想 却 是 要 做 ‘ 席 执 行 又 听 起 来 有 点 像 ‘ ’ 实 在 汉 代 首 NO 其
‘ 在 是 灭 董 卓 的 最 好 时 机 — — 董 言 ’ 是 这 么 来 的。 ” 过 现 实 生 活 现 就 通
“ 潭 上 , 神 寒 骨 ” 不 仅 是 官 ’ 又 例 如 “ 操 对 各 路 诸 侯 说 : 的 时 候 ,是 ’ ‘ 认 ’ 是 ‘ ’ ‘ 坐 凄 , 。” 曹 ‘ 、承 就 诺 ,诺 “ 境 过 清 ” 环 境 是 太 清 静 卓 已经 把 洛 阳 烧 掉 了 , 劫 持 了 皇 中很 熟 悉 的 语 言 现 象 ,引 出 一 个 词 其 , 还
易中天口才艺术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启示
易中天口才艺术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启示作者:李小军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年第12期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在收看易中天的一系列节目的过程中,为易先生的口才艺术所深深折服。
为什么易先生能“化腐朽为神奇”让那么多观众重新走进经典,听得津津有味,而我们的语文课却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呢?笔者认为,易先生的口才艺术是让经典重新焕发魅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此,深入挖掘易中天的口才艺术,会对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至少是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穿越时空的“移时”手法: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解释经典“移时”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发生于不同时代的事物扯在一起,以明显特殊的语言情趣,把当今出现或存在的事物移至以往的时代,抑或把以往时代存在的事物移至当今”。
“移时”的修辞效果是“显示情态的可笑,使语言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移时”手法的恰当运用在易中天的演讲中比比皆是,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听众从而轻松愉快地就走进了经典,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例如,在《品三国——三顾茅庐》中讲诸葛亮身在隆中,却心系天下,志在千里,易先生是这样说的:“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诸葛亮的理想却是要做‘首席执行官’。
”又例如“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际恐怖组织”是现在生活中最流行的词,易先生把它引进到久远的三国时期,让听众耳目一新,一下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听众在一笑之中对演讲内容留下了更深刻印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也经常会遇到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内容产生兴趣的问题,运用“移时”手法,让时空转换,让岁月倒流,让表述新奇,让说法幽默,不失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方法。
连接古今的词语解释:追根溯源,把现代话语与古语联系起来解释字词,是每位语文老师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并且是一件十分枯燥无味,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仍是不理解,记不住。
易中天带给我们的启示
易中天带给我们的启示大庆市三十五中学肖传佳启示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并灵活驾驭的能力。
一部《三国》通过易中天教授的品读之后,能够在坚持历史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的历史讲得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把深刻的古文与道理,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把它表述出来,没有一番对教材的加工能力和过硬的知识基础是办不到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应该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在保留教材精华的基础之上将教材以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形式,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打一个比方:教师就如同一个酿酒师,主要的原料是不变的,但是酿酒的工序是可以改变的,酿酒的技艺高超与否决定了这酒是苦涩难耐还是芳香四溢,也就决定了能有多少人会喜欢这位酿酒师的酒。
对于英语教师也是如此,同样的内容,到底怎样讲才能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应该思考。
现在有一种提法就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是这个道理。
启示二: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要说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特别是13~25岁的年轻人那样喜欢易中天教授,那是因为他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他有新的教学观念,抓住了学生们的心,了解他们的口味和需求。
他不做作,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不靠抽象难懂的语言来炫耀自己的学识,他知道当今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所以在他的讲课过程中便有了这样的话语:“诺,相当于现在的OK。
”“关羽迟早要被民间推崇为爱神。
”“孙策就是孙帅哥,周瑜就是周帅哥。
帅哥总是招美女爱的,而帅哥也是喜欢美女的……”他尽量不用专业的术语和语言,而是用时代感较强的词语塑造了刘备、曹操等鲜活的人物。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这种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之充满时代气息的能力。
“充分关注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诸如个性,情感,人格动机,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启示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教学中要有方法。
易中天教授“正说”是以历史事实为根据;“趣说”坚持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强调表述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加入了一些搞笑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讲兴趣,甚至为了让听者懂得古人的礼节,他现场演示。
谈谈学习“口才与艺术”的感受与体会
谈谈学习“口才与艺术”的感受与体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口才”这个词汇,尤其是在参加演讲比赛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多数提到“口才”时都会把它与“艺术”联系在一起,形成“口才与艺术”这个话题。
那么,什么是口才?需要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获得良好的口才呢?对此,我觉得掌握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于口才的认识需要还原它的形式和实质。
口才并不是简单的讲话能力,而是更多的表现在对话、阐述和演讲中积累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通过语言、行动、态度等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传达出去;同时,良好的口才还需要建立在知识和道德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发言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良好的口才需要我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设立清晰的思路、富有逻辑的结构和合理的口头表达,其中更重要的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情感表达。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增加知识储备和阅历,以此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表达纯熟度和自信心。
再者,优秀的口才核心功夫也是实践演练。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实践,其磨练口才还容易出现“半咸不淡”的情况。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机会演练自己的口才技巧,比如可以加入演讲社团、参加辩论比赛、在论坛上发言等,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后台设置和技巧回溯,提高口才技能的磨练度。
最后,则是口才与艺术的关系。
口才如艺术,需要表达者在一定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达到对情绪的把握和对思想的表达,这也是口才艺术的品质。
同样的一个观点,如果用语和情感的选择不同,则可以达到极不同的效果。
比如,丁俊晖顶鼎球场时发的短信在语言方面与普通语言无异,但透露出的情感却让人动容。
良好的口才需要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我们的情感,从而使思想更深刻、更有感染力,达到影响他人的力度。
总之,口才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自身品德素养与知识水平的累积,以及后期沉浸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练。
同时,它又是一种需要用心创作和沉淀的艺术,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发现口才之美和艺术之美。
口才艺术培养心得感悟总结四篇
口才艺术培养心得感悟总结四篇口才艺术培养心得感悟总结一我很快乐有时机成为演讲与口才协会的干事,也很快乐参加口协的演讲辩论培训和主持人培训。
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如今感觉自己懂得的关于口才的知识更多了,相信在培训中我会快乐地成长。
先说说演讲辩论培训吧,因为我报的是演讲,所以就能把了一篇去说了一下,说完后,杰梅师姐的一番话让我震撼,也让我知道原来我只懂得演讲的一点点技巧,实在是太无知了。
从前我曾听说过演讲是一种艺术,但是怎样的艺术我就没有研究,直到这次培训后我才有些懂了。
演讲需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需要通过自己的故事和一些细节来打动观众,需要用真实的感情与观众达成共识,写需要尽量用上各种修辞手法,开头需要响亮吸引人,结尾要朴实但又感召力,呼吁观众行动起来以到达演讲的目的。
要学会演讲,就要多看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多读多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坚持训练,才能真正学好演讲。
至于辩论,它相对演讲来说会比拟灵敏多变,所以不仅需要明晰的头脑,还要有机智,特别是面对辩友的提问要巧妙地答复,这样才不会掉入别人的陷阱。
演讲和辩论都要求人们要有较多的语言综合才能。
主持人培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我从杰梅师姐的点评中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缺乏,对于优点我会发扬,对于缺乏我就要改良。
只有这样我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我相信。
口协是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有很多时机让我去尝试,去表现,去进步。
参加培训是一件乐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会在培训中继续成长,只要努力,我相信就会有奇迹。
我成长,我快乐。
口才艺术培养心得感悟总结二通过《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的培训,我有了很多收获。
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
但如今我明白其实并不是,不能仅从外表去理解演讲与口才的意义,口才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才能的表现。
生活和工作中,口才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口才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口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口才训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才训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口才训练的意义口才训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清晰明了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公开场合自如地表达意见和看法,增强沟通能力。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口才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 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口才训练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口才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情感交流。
4. 促进学科交叉。
口才训练不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1.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口才训练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口才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
2. 创设情境进行实践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老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口才训练,比如模拟辩论、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训练。
3. 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
口才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口头表达、朗读、演讲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进行训练,提高口才技能。
4. 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实践。
口才训练需要大量的实践,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实践,如课堂发言、班会发言、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口才。
5. 注重反馈和指导。
在口才训练中,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口才训练。
6. 融入新媒体和科技手段。
在口才训练中可以融入新媒体和科技手段,比如录音、录像等,让学生能够及时回顾自己的表现,找到不足之处并改进。
口才的艺术读后感
口才的艺术读后感高建丽暑假里,学校为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知识水平,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我选了戴尔﹒卡耐基的《口才的艺术》。
卡耐基一直是我心目中所崇拜的国际级演讲大师。
读了他的《口才的艺术》后,真是获益匪浅。
当今社会,社交频繁,应酬不断,怎样才能做到才思敏捷、妙语惊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事。
本书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语言与人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何运用口才在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想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场合说错话,有时甚至自己说错了还不自知。
在工作中,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与同事相处,甚至如何与学生相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社交中,如何谈判,如何恭维,如何安慰,如何道歉,如何拒绝别人,都要自己有一个度,能够让对方接受,这样才能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本书中,都有涉及到。
书中说,有些时候,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可以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
赞美别人时,缺乏热情的空洞的称赞,不仅不能使对方高兴,甚至可能因为你的敷衍而引起不满和反感。
“小李这人不错”,任谁都能看出,这这是在敷衍,如果能说“小李这人很好,谁请他帮忙都愿意,我们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
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说话要投其所好,比如,一个同事买了一件衣服,尽管知道行情,两百元就能够买下,但如果我们在评价说“这衣服真不错,估计得四五百元吧?”我想这个同事心理肯定会美滋滋的,相处也会更愉快些,这就需要我们说话要有技巧了,这些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学到的。
同样,我们还可以将书中的艺术运用到工作和教学中来。
比如,有的学生很爱捣乱,很会起哄,善于带动全班同学作乱,屡教不改,我很头痛.但是同时他也由优点,很有号召力,他会带动同学打扫卫生,会劝架,同时也很聪明,我们就要抓住这些优点和他进行谈话,应该进行“先扬后抑”的原则,首先表扬他很有领导能力很聪明,接着跟他说假如能把他的领导能力和聪明才智运用在纪律和学习上,不管品德还是学业,我想他肯定会有所进步的。
“易中天现象”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启示
“易中天现象”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启示2005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三国,他靠着“妙说”历史,“通俗”说史的方式,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得原本很平常的一段历史,经由他口而变得活灵活现。
由此引发了中国国民读史的热潮,也使易中天从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学者,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变成了万人追捧的偶像,以至学术界和社会都流传着:“嫁人就嫁易中天”,由此引发了“易中天现象”。
即使媒体学术界对“易中天现象”,褒贬不一。
但有一点却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易老师讲的历史“易懂”、“好玩”、“有趣”、“亲民”。
也许易中天算不上是什么学术精英,但他起码是个出色的历史知识的普及者,履行着和中学历史教师同样的职责。
而其普及历史文化的手段,非常新颖特别,也非常有效。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易中天现象”中吸收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变得和“百家讲坛”一样受欢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阵地。
以下就是我透过“易中天现象”,得到的几点对中学历史课堂的启示:课堂的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迎合学生的需求。
有网友在谈到“易中天现象”的红火时,用了这样的表述:“易中天的走红其实折射出了大众对于专业性知识和高品味文化的需求,是对深宅大院里所谓高深学问走向社会的期盼”。
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易中天成功在于他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而易中天自己也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学术萝卜。
萝卜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是怎么吃都行。
我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味,大众口味。
”那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有没有迎合学生的需求,是不是人性化的课堂呢?就当前的现状来说,恐怕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在中国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就被“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着:“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原因是什么,主要人物有谁,有什么意义”。
所以学生们对历史总有点“敬而远之”,甚至逃之夭夭。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的礼仪就叫‘冠礼’;女孩子不 者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是 音语调,有时模仿一下作品中人物
戴冠,而是插一根簪子,就叫‘笄 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完全可以借鉴 形象的音容笑貌,发挥好教师的
礼’。”由“总角”、 “丫头”再引出“冠 到语文教学当中来。
“表演才能”,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应
礼”、 “笄礼”,而且在讲“总角”、 “丫
到皇帝我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 描述: “项羽把刘邦的父亲五花大 熊一窝,主帅一错再错,战争就一
你的台陛之下— — —陛下;见到太子 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 败涂地。”多么恰当的引用,又多么
和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 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 生动形象,信手拈来,俗语为我所
看你的宫殿之下— — —殿下;见到宰 刘邦怎么说呢,呵呵,项老弟,别忘 用,体现出易先生超群的口才和学
诸葛亮的理想却是要做‘首席执行 又听起来有点像‘NO’,其实在汉代
“坐潭上,凄神寒骨”,不仅是 官’。”又例如“曹操对各路诸侯说: 的时候‘ ,是’‘ 、承认’就是‘诺’‘ ,诺
寒气刺骨,还有坐在石上的清冷; ‘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 ——董 言’就是这么来的。”通过现实生活
“其境过清”,环境是太清静 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 中很熟悉的语言现象,引出一个词
至是一词一景,景物幽美清新;
容产生兴趣的问题,运用“移时”手 做‘符’,这两片对上了就叫‘符合’
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文笔 法,让时空转换,让岁月倒流,让表 — ——我们现在‘符合’这个词就是
精到,用语清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述新奇,让说法幽默,不失为一种 从这儿来的。”从古而今,今古衔
《小石潭记》秀美的文笔中,有 “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方法。
岁,女孩子长到十五岁,就不能再 前好像真的浮现出那个性情反复 在平时的教学中去适当引用,活跃
是总角、丫头了。这个时候就要把 无常的项霸王的形象,而且又感到 课堂气氛,增进课堂生动性。有时
头发往中间梳,盘起来,给他戴上 特别滑稽。这样的讲法虽然是对历 候语文教师的角色有点像演员,所
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棍,这个男 史的一种“戏说”和调侃,但对于听 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地变化语
的: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 众的想象力得到尽情的张扬,而且
除了歌词,易中天还多次运用
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 在不自然中就走入了演讲者所营 一些俗语来解释历史问题。例如,
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 造的世界,从而获得共鸣。易中天 他讲到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结局
因为你的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见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中有这样的 时,说: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
“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 生是这样说的: “一个‘每自比于管 帝》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本来应该
洁,清澈透明;
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 按我们的说法说‘是’的地方,他们
小溪水声清脆,水色清亮, “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 — — 都说‘诺’。‘诺’相当于现在的 OK,
灭可见”,消失在远方;
“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声叮 至以往的时代,抑或把以往时代存 们要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
咚,清越动人;
在的事物移至当今。 ‘移时’的修辞 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
“下见小潭”, “尤”有清凉之 效果是‘显示情态的可笑,使语言 多么的形象生动,追根溯源,让一
感;
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个“藩”字显得出奇生动,这样的解
38
2008.11/B
本版主持/佩 兰
教 艺 遵路识真
三、满口绚丽的语言形象:抽 起来如同故事一般,但古文学常识 候,易中天说: “有王皇后的支持,
象词语的形象化解释
就蕴含在这生动的描述中了,真是 李治和武则天很快都如愿以偿。武
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是语文 绝妙极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 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
来的艺术性,已经远远超越了“智 分枯燥无味,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 意义从枯燥的说教中脱离出来,寻
能练习,助学助读”的高度。
的工作,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仍是 求一种形象化、生活化、故事化的
(湖 北 荆 州 市 教 学 研 究 室 ; 不理解,记不住。如何才能让学生 解释方法,不失为改革语文教学方
434100 http//) 对教师的解释过耳不忘,并且产生 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了这几个词的共同点,然后用重复 哥哥留碗肉汤喝。”听众可以形象 累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的情境表达,不但讲清了这几个词 地想象,而且能通过想象勾勒出一
六、模拟语音语调:用变化的
的本意和使用范围,而且通过形象 些生动的图像,在脑海中再现那个 语音语调突出现场感
化的表述,让我们听到每个词的时 历史场面,即便是小孩听了,也能
易中天先生模拟了曹操的笑,
孩子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的 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 一下子把演讲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形状像什么呢?像一个树桠,所以 他都不给人,小气”。两个镜头形成 尽管这不是还原现实,但带点表演
小女孩叫‘丫头’。男孩子长到二十 鲜明的对比,这样一讲,我们的眼 性质的这种演讲方式也值得我们
讲“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
候眼前都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理解,也能对历史产生兴趣。
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
色彩明晰,很难忘记。
还有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 哈大笑,哈哈哈哈……”这段时,易
再比如在讲到“笄礼”时,他又 物》中“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 中天如此揣摩: “我要想成能臣我
是这样进行延伸和开拓的: “…… 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 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
接,把词语由于时间变化所产生的 Nhomakorabea多少美点尽收于我们的眼底!
二、连接古今的词语解释:追根 隔膜很自然地化解了,我们理解就
这样的学习活动,有一点“妙 溯源,把现代话语与古语联系起来 更透彻,记忆也就更深刻了。
手偶得”的味道,但一定是苦心经
解释字词,是每位语文教师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
营的结果。它在教学设计中表现出 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并且是一件十 以这样讲,但是,把词语的来源和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移时”手法的恰当运用在易中天 释听众怎么还会忘记?
拂”,景物多么的清秀;
的演讲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品三
又 例 如 , 在 《汉 代 风 云 人
鱼儿“往来翕忽”,嬉戏在清澄 国— — —三顾茅庐》中讲诸葛亮身在 物— ——袁盎与士》 中有这样一段
的水中;
隆中,却心系天下,志在千里,易先 话: “我们现在看电视剧 《汉武大
多用四字短句,节奏和谐,读 生把它引进到久远的三国时期,使 刻成老虎或者其他形状的东西,从
音清朗;
听众在一笑之中对演讲内容留下 当中起一剖两半,带兵的人拿一
全文就像一幅青绿山水之画, 了深刻印象。
半,做决策的人又拿一半,要调兵
画面清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也经 的时候就拿着这一半去到军中,把
一处一景,一笔一景,有时甚 常会遇到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内 那一半过来对一下,这个东西就叫
教学当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策 果能够掌握好这样的演讲艺术,何 后宫这艘豪华游艇。”这句套用流
略。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这样一种 愁学生听不好,记不住呢?
行歌曲 《涛声依旧》“这一张旧船
策略,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明
四、现场感强烈的画面语言: 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的古人今
显呢?比如,语文教师如何讲文言 讲授中多用画面镜头的方式
了,太清幽了,这让作者更感到心 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 “诺言”的由来,生动有趣。
境的清凄。
了。’”
又 例 如 ,在《汉 代 风 云 人 物
文章段落小巧,布局匀称,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 “恐怖组 — ——韩信功过之谜》中涉及到“符
面清丽;
织”是现在生活中流行的词,易先 合”这个词的由来: “兵符是一个雕
五、巧用俗语俚语歌词:使解 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头”时特别抓住了两者原始的意义, 释风趣生动,语言充满张力
(湖 南 邵 东 县 第 一 中 学 ;
像“兽角”、 “树桠”,很形象,让人听
在《品人录》中讲武则天的时 422800)
2008.11/B
39
话,产生了奇妙的搞笑效果,而且
常识,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记忆
用语言呈现镜头,再现一种场 在历史上,武则天本身的形象就不
更深刻?易中天讲到“陛下”、 “殿 面和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描述化为 好,是个狠毒的女人,在这里调侃
下”、 “阁下”、 “足下”时,是这样讲 想象中的电影镜头,不但可以让听 她,也没有什么不妥。
4.同学们发言、交流。
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解释经典 生是怎么做的。在 《汉代风云人
5.教师归结,形成下面的欣赏
“移时是将发生于不同时代的 物— ——冤死的晁错》中讲到“藩国”
短文。
事物扯在一起,以明显特殊的语言 制度,易先生是这样解释“藩”的:
《小石潭记》趣味欣赏
情趣,把当今出现或存在的事物移 “藩就是藩篱、篱笆,意思就是说你
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 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 识。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自如地把俗
的楼阁之下— ——阁下;见到尊贵的 个什么约定呢?约为兄弟,咱俩既 语俚语歌词引进课堂,不但能增加
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 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 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你的脚下— ——足下。”易先生抓住 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 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积
教 艺 名师讲台
本版主持/佩 兰
清幽 清冷 清寒 清寂
清净 清凄 清晰
清静 清丽 清楚
清朗 清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