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小传》教案(人教必修4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张衡传 李贺小传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高一语文张衡传李贺小传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张衡传》《李贺小传》二. 教学目标《张衡传》1. 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掌握辨识词义的方法。
3.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李贺小传》1. 了解李贺、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
2. 掌握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本文精心选材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张衡传》1.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了解张衡的品格、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
2.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叙事条理,详略得当语言质朴简练。
《李贺小传》1.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本文精心选材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 知识分析《张衡传》(一)了解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二)解题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三)理清结构(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林让正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7年第07期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教师课前的科学设计和课堂的精心指导。
《李贺小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
本文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一、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扫除文字障碍,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遇上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由小组提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3、体现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表达和发展的空间,这样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过程与方法:学习李贺诗歌创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在新时代树立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过程(一)朗读洛夫诗作《与李贺共饮》片段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现)“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义和敲日的叮当声/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这是台湾诗人洛夫笔下的李贺。
他15岁左右便崭露头角,27岁就告别人世。
李贺短短的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拥有非凡的才气,生在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辉煌的时代,后起的他却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在大唐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让我们随李商隐一起走近这位奇异的“鬼才”吧![设计意图]以诗歌导入,介绍李贺生平。
PPT教学课件李贺小传
•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
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原子失电 子能力
强→弱
金属离子得电 子能力
弱→强
主要冶 电解法 热还原 热分 物理
• 灵犀一点:
• ①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金属在自然 界中的存在状态和金属的活泼性。
生理想。
• 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
•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 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 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 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 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 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 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 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 长。
• 【即时巩固1】 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炼铁时,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中还原 出来
• B.活泼金属Na只能用电解法冶炼制取
• C.汞的冶炼只能用热分解法
• D.铝的冶炼用还原剂法
• (2)下列金属中,既可以用热分解法,又可 以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 A.Fe
B.Cu C.Al D.Ag
为精练
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 其“大”体现在: • 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 • 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的特点
• 全篇以一“奇”字贯之 • 整体上是围绕李贺之奇对材料进行
取舍和剪裁的
外貌特征之奇 诗歌创作之奇 临终之奇 感叹“才而奇”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李贺小传》 新人教版必修4
李贺小传【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二、整体感知1.解题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
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
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3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欣赏完盛唐李杜两大诗人的名作后,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独树一帜的中唐诗人――李贺。
二、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
十八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二十一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考试。
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机会,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
年仅二十七岁,就病卒于家中。
(见学案)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
李贺诗词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诡谲(奇崛奇诡诡异)冷艳(凄艳)。
因其诗风的独特,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李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释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箜篌,一种乐器,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西域传来,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李贺 课文教案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度一这两句善用彩词,“黑云”一词形容敌军来势汹汹,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的战斗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情形。
两相对照,色彩鲜明。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的战斗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情形;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2、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炼字角度:“压”字生动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修辞角度(语言特点):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规模。
“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出战斗持续时间之长和场面之悲壮。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叙事写景。
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同时也会让我们想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从修辞(用典)角度赏析。
引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②从抒情方式角度赏析。
直抒胸臆,表达了戍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6、总结《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贺小传
李贺小传【背景材料】一、李贺与李商隐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
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
有《李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为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
从年辈上看,李贺晚生于孟郊39年,比韩愈也小22岁,但他成名甚早,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王定保《唐摭言》)。
18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诗歌去拜谒韩愈,韩愈只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即大为惊赏,邀与相见(张固《幽闲鼓吹》)。
然而,诗歌的成就并没能改变李贺不幸的命运。
作为宗室后裔,他自视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称呼自己,希望致身通显,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享受;但因其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他的这种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
他自幼体质羸弱,长得“细瘦”,而且是“通眉”“巨鼻”“长指爪”,可他却每每以“壮士”自称,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他有理想,有抱负,但这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
他早熟、敏感,但这早熟敏感却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
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人生的短暂倏忽,引起李贺的无比惊惧,而怀才不遇的苦痛,又时时冲击着他多病的身心。
《秋来》这样写道: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2019《李贺小传》备课资料精品教育.doc
《李贺小传》备课资料一、李贺与李商隐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
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
有《李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为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
从年辈上看,李贺晚生于孟郊39年,比韩愈也小22岁,但他成名甚早,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王定保《唐摭言》)。
18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诗歌去拜谒韩愈,韩愈只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即大为惊赏,邀与相见(张固《幽闲鼓吹》)。
然而,诗歌的成就并没能改变李贺不幸的命运。
作为宗室后裔,他自视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称呼自己,希望致身通显,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享受;但因其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他的这种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
他自幼体质羸弱,长得“细瘦”,而且是“通眉”“巨鼻”“长指爪”,可他却每每以“壮士”自称,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他有理想,有抱负,但这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
他早熟、敏感,但这早熟敏感却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
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人生的短暂倏忽,引起李贺的无比惊惧,而怀才不遇的苦痛,又时时冲击着他多病的身心。
《秋来》这样写道: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李贺小传学案带答案 七环节 高一 选修
《李贺小传》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掌握文中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3.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二、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杜牧与他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温庭筠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变幻莫测、迷离模糊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2、展示字词使婢bì绯衣fēi 嚖管huì赤虬qiú排摈bìn歘xū高邈miǎo 黍shǔ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1、为什么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明确: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2、第二段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明确: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写李贺的交游情况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3、李贺外貌特征之奇表现在何处?明确:细瘦通眉长指爪4、诗歌创作之奇表现在何处?明确:为情造文:写真情及时捕捉灵感:写所见所感坚持及时修改整理苦吟疾书,处置作品随意四、当堂训练解释划线字词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语长吉之事尤备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恒从小奚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文言知识现象内容。
六、补充作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省:阅览。
B.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记:记录。
C.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探取:摸取。
人教版必修四:《李贺小传》教案
李贺小传【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二、整体感知1.解题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
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
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李贺小传》ppt课件讲课教案
吉鬼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太白以意为主,
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南宋]张戒 《2岁020/寒7/21堂诗话》)
解题:小传
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 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 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 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
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反问句)
2020/7/21
你一定行的!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 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
火孛火孛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 长吉竟死。
2020/7/21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 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 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 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 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 诗的规范为意。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
2020/7/21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 长吉全都不认识 ,忽然下床来磕头 火孛火孛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贺小传(1)
李贺小传【背景材料】一、李贺与李商隐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
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
有《李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为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
从年辈上看,李贺晚生于孟郊39年,比韩愈也小22岁,但他成名甚早,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王定保《唐摭言》)。
18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诗歌去拜谒韩愈,韩愈只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即大为惊赏,邀与相见(张固《幽闲鼓吹》)。
然而,诗歌的成就并没能改变李贺不幸的命运。
作为宗室后裔,他自视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称呼自己,希望致身通显,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享受;但因其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他的这种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
他自幼体质羸弱,长得“细瘦”,而且是“通眉”“巨鼻”“长指爪”,可他却每每以“壮士”自称,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他有理想,有抱负,但这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
他早熟、敏感,但这早熟敏感却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
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人生的短暂倏忽,引起李贺的无比惊惧,而怀才不遇的苦痛,又时时冲击着他多病的身心。
《秋来》这样写道: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李贺小传》优秀教学设计
《李贺小传》优秀教学设计《李贺小传》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重点实词、虚词。
2、李商隐写作此文的真实意图。
3、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李商隐写作此文的真实意图。
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李商隐写作此文的真实意图。
四、教学方法:朗读、提问、探究五、学生活动设计:1、反复诵读2、思考问题3、拓展探究六、教学步骤:(一)、导语:(李贺的不幸与传奇人生)李贺(790——816),字长吉,出生于没落的唐宗室后裔之家,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
早年因文章而出名,当时许多人都以与李贺见过面为荣。
据说,李贺因羞辱了通过明经及第的元稹,而遭到了元稹的报复。
再李贺要参加进士科考试时,元稹进言说:“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理应避讳,怎么能够参加进士考试呢?”致使李贺不能走科举做官之路,从此踏上了不幸之路,于27岁不幸逝世。
27岁不幸逝世的李贺是不幸的,但他身上却又有着诸多的传奇色彩,“奇”在何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了解一下他的传奇色彩。
(二)、整体感知:1、李商隐简介:(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老师简要补充、总结)2、请四名学生分段朗读文章,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问题: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写了李贺之奇?明确:①外貌之奇细瘦、长指爪、通眉(突出其清奇)②创作之奇不以程限为意(为情造文)及时捕捉灵感及时修改整理能用心、苦吟③临终之奇天帝征召3、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问题。
问题:全文总共四段,作者花费了三段的文字来写李贺之奇,那么第四段到底又写了了些什么呢?明确:通过作者对李贺一生的感慨,要寄托自己的感情。
通过议论感慨如此具有才情,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却遭到世人的`排斥,却无人重视,既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又借此表达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
补:李商隐简介4、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问题:文章在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在高中学习的阶段中,又学习了哪些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①外貌描写、典型事例、侧面描写②描写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行为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描写金岳霖: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典型事例(漫画式笔法)描写祥林嫂: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典型事例(画眼睛式的描写)(三)小结:学习了这些写人的手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平时写作过程中将其运用,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下课后每人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2021年高中语文《李贺小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李贺小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二、整体感知1.解题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
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
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小传》教案(人教必修4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二、整体感知1.解题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
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
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
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
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
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
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
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
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
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
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2.【提问】怎样认识小传这种文体?【明确】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
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
另外还有一种小传,是指在汇集刻印诗文总集之时,附于书的前后或分列于作者姓名之下的略述作者字号、籍贯、生平、著作等情况的简要文字,如清代钱谦益所编《列朝诗集》中的“小传”。
小传通常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不详述人物生平而只撷取轶事片段等特点。
3.【提问】李贺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写作?【明确】贺诗歌创作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反对得题为诗、思量牵合者;二是善于及时捕捉灵感,“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提出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的捕捉灵感的方法是一致的;三是坚持适时整理;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之语与段首写李贺“能苦吟疾书”相对应。
李贺的诗歌创作方法和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来说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在捕捉灵感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当然不必像李贺那样“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但也应该像他那样注重对灵感的及时捕捉。
李贺作诗重在情真、“为情造文”的写作原则,为文用心的写作态度以及坚持及时整理的写作习惯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三、参考译文京兆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非常详尽完备地描写了李贺的“奇”,李贺的事迹由此广为流传。
李贺的嫁人王家的姐姐描述李贺的事迹更加完备。
长吉身材瘦削,两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够苦吟疾书。
最开始他是被韩愈所知道了解。
李贺所交游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交往密切。
每天早上出去与众人交游。
李贺从不曾有了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写诗,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
他总是带着奴仆,骑着驴,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所制的袋子,一旦有所感悟,便把它写下来,放到袋子里。
到了傍晚回家,太夫人让奴婢把袋子里的诗稿倒出来,见李贺所写的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亮灯,吃完饭,李贺让奴婢把书稿拿出,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书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放人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和吊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的,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有时候来看看,将诗稿拿走或抄写带走。
长吉常常独自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不时有写成的诗作,随意丢弃处置,所以沈子明家里所保存下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而已。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有角龙,手里拿着一块板,板上写着远古的篆体字和石鼓文,那人说要召长吉。
长吉全部不认识,忽然下床叩头说:“我母亲年迈而且有病在身,我不愿意去啊。
”红衣人笑道:“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
天上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
”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
没过多久,长吉气绝身亡。
他平常所住的居室的窗户里,烟气袅袅,往上空升腾,也听到有轻微的管乐器的声音。
太夫人急忙叫人停止哭泣,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这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
嫁人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看见的确实就是这样啊。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苑圃、宫室、楼阁等建筑、器物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以天空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物文采超过世上的人啊,为什么唯独要特别顾恋于长吉而让他短寿呢?唉,难道又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奇才,不仅地上的人世很少见,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在世上二十七年,所任的职位不过奉礼太常而已,当时的人也大多排挤诽谤他,难道像他这样的奇才,只有天帝看重他,而世人反而不重视吗?又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省:阅览。
B.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记:记录。
C.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探取:摸取。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造作:编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少之,长吉气绝/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B.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D.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夫子何哂由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贺“苦吟”和“才而奇”的一组是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②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③未尝得题然后为诗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⑤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⑥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⑤⑥D.①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
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
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
D.本文围绕“奇”字展开。
先写李贺形貌之奇,再写他作诗方式之奇,接着写他临终之奇,最后就“才而奇”却不容于世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得的惋惜和同情。
【参考答案】1.B(记,名词,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这里活用为动词,写记)2.D(疑问副词,为什么。
A.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指示代词,这,此;B.表并列/表修饰;C.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已然或发现。
)3.B(②④表现“苦吟”,③表现“才而奇”,⑥借绯衣人之口侧面表现“才而奇”;①尚未涉及“苦吟”和“才而奇”,⑤是绯衣人所持版上所书,与李贺无关。
)4 .B(“思量牵合、规定程限”是“他人”的作诗方法,李贺与之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