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1、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

2、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答:了解中国文化的基干,必须涉及先秦区域文化的发展。其为: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经融汇,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

3、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答: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4、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答: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因此,产生乡土意识。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为苞、姚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为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为戴震的影响所致。

5、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答:⑴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的交流。⑵东部有泰沂山地,有利于人们的文化创造。⑶该地区历来就是发达的农业区,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创造与发。⑷该地区在很长时期内人口稠密。

6、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答:①自有人群以来就相互交流;②甲骨文中有“四方”的明确记载;③西周时代“天下”观念就已十分清晰;④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础,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7、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答:林木乱砍乱伐的原因是统治者大兴土木。森林资源的损失,意味着黄河水土流失的加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被砍伐,牧场被开垦,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答:中国是稻作农业的故乡,然而稻作农业却起源于长江中下游,而不是原始籼稻资源更加丰富的岭南地区。为什么?专家指出,(1)这是因为岭南籼稻生长四季不缺,那里的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的必要。倒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稻的生长是有季节的,人们必须储备粮食才能过冬,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2)这说明,自然条件优越到“不劳而获”的地步,不利于文化的创造。当然,自然条件太恶劣也不利于文化的创造。(3)西方有史学家曾提出自然的“挑战”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四、论述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答:区域文化构成的因素:①自然环境:人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这是自然文化决定地域人群文化的第一层次;越是人类生活的早起,该层次内容所起的作用就越大。②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③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人群形成竞争关系。④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3、试论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答:⑴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共同的活动。⑵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⑶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1、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①农业;②制陶;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答:①战争。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②高级宗教确立。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3、简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答:①原始农业出现;②陶器的制造;③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④村落的出现及氏族的形成。4、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答:①中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理想。②中国人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法则。③先秦文化作用于后世文化。④稳定的价值观念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4、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答:⑴其现实功能是“敬授民时”⑵其关系农业大事,是皇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⑶其得以聚族是因为该宗教中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5、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答: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是承认了异族人的生存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统治之分封,实

则形成了周王与诸侯共制天下的局

面。第三,分封制是一种激发历史创

造力的制度。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大融合。答:南朝:中原人群

的南迁以及对南方的的开发过程也正

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北方:十六

国时代许多北方政权的建立者,都深

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北魏与其说是汉

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不能将北方

的民族融合简单的视为汉化,融合在

相当程度上也是胡化,隋唐立国思想

的很多方面,须要从其制定者的北方

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够得到准确的

理解。2、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

功能。答: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正

是上升为国家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

两千多年。⑵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

生影响的是文学方面,“诗三百”的影

响。两汉形成了诗词大国的风范。⑶

经学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就是受“尧

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实则

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视《周礼》,

而脱离现实的结果。3试述秦汉王朝政

治的新格局。答(1)郡县制的建立。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

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

复。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

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惟一的政治

制度,最终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

格局由此正式形成。(2)中央集权制。

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最高

权力者称皇帝,表示他的地位与上天

同尊。皇帝之下是所谓的三公,即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3)官员选拔

的文化标准。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

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

官员人才的制度。三、1、简述造纸术

发明及传播的历史。答:①造纸术的

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②蔡

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

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

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

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

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答:

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

饰略有差异;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

了性别的差异;③体形标志,人体高

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

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3、简

述家族共同体主要的文化功能①血缘

凝聚力。家族内部的每一个家庭按照

父系的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外

姓移入者为了求得同情和依靠,多与

原社会内部的大姓认干亲,寻求社会

关系网络的保护。②地缘凝聚力。家

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特定地

域,共同的土地资源是他们分享生命

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家庭的同一

条血脉。4、.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

管理方式。答:①祖师崇拜,各行各

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②师徒传承,

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

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拜师、出师

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③行业禁

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

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

5、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⑴交通设备的习俗传承。⑵交通

工具的习俗传承。⑶交通行旅行业的

习俗传承。6、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

富观念的文化价值。答:①它促成了

程式的出现;②它发展了市民文化;

③它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

城市的信息;同时也把地方或民族文

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它地方。7、

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答:第一,

农业岁时历法即根据农耕生产而制定

的历法。第二,它是我国南北农业区

所共同发明,共同遵守的。第三,我

国官时和民时都受到他的影响。统治

阶级把它当做是礼制规范,向天下推

行。第四,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

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你了农业社会的

发展。四、1、论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

义。答:居住方式:居住方式的选择

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居民住房主

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

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

居住建筑格局:多位前院后屋或前园

后屋的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

产。居室外格局:院墙、院门、庭院;

居室内格局:睡处、神位、照明、取

暖和贮藏、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

方。居住建筑仪式:选址仪式、上梁

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仪式、

祭灶仪式、搬迁仪式。2、试述我国历

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

产知识。答:①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提整地出、浇水、种植、施肥、收获

和准备在耕一盘棋的思想。之处关键

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

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②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的看

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

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

雇工,勤俭持家等。③“荒政”思想。

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

识,在中央国策中应该包括“备荒””

救荒”的内容。④人力胜天说。即调

整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

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

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3、试析中

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答:中国古代

建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

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这是中国古代

建筑的一大特点。在这些人文思观念

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突出等级,

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

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

序观。在同一个建筑组合中建筑物之

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正偏,内外之别。

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尊卑,

故宫即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

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

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室内外的装修,

装修方面。4、试述中医药学的腹脏、

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答:中医药学的腹脏、经脉、针灸等

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有:一、腑脏

学说1、这一学说的核心是“脏象之

说”,即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

形象和功能却表现于外。腑脏在中医

学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解剖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个传统文化概念。它的

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2、在这

一体系中,把五行观念与人体器官相

配属,分列为五官、五色、五味、五

音和七情,然后将它们的内性外象联

系在一起考察,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器

官与内脏之间的某种联系和根据临床

经验进行辨证施治。它在祖国医学几

千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实证效果。二、

经脉学说1、经脉学说惟见于中国的传

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世界其他国家

的古代医学。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另

一支柱。这一学说把人的生理系统看

做是一个如环无端的循环圈,其中有

人体器官的配属关系,人体与外界的

天人配合关系,人体中的气结、聚、

散与筋肉的关系等,并将其付诸临床

应用。2、这一学说对于中医学的长期

临床实践,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它强调人体的外表、肌肉与内脏

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强调生理健康与

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

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

的整体观念和事物联系发展的观念是

相一致的。三、针灸学说针灸是针刺

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

说直接应用的结果。1、按照针灸学说,

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

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

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

盾关系。这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2、许

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分为两

大体系,即以神农——草药为脉络的

药物学治疗体系,和以黄帝、伏羲—

—针砭为脉络的针灸学治疗体系,便

是从医学史和文化史两方面加以综合

得出的。针灸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文

化的一种创造,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

各地。1、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啊?答:①皇帝

总揽天下大权;②拥有庞大的官僚办

事机构;③严密的人身控制。2、.简述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答:①在科举制

度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制

度,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

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②它在世界

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

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为基础。3、中国传统礼俗规约

的特点是?答:⑴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⑵传统礼俗的调和性。⑶传统礼俗的

规范性。4、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文化特色。答:①以儒家伦理学说作

为立法的指导思想;②家族本位的伦

理法占有重要地位;③皇权至上,法

自君出;④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

异罚。5、简述我国宗法制度的特点。

答: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利用

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又运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

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人们

社会关系的发展。简述“家天下”的政

权模式。答: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

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王朝的更迭往

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1)秦

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

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

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

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

位。(2)(《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

世灭亡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刘姓的汉

家天下,布衣刘邦一旦成为帝王,就

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

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3)在皇位

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

承制的宗法原则。历史上虽然不乏非

嫡传子孙继承皇位的事例,但他们没

有越出血亲的宗法范围,他们只是对

嫡长子继承制的补充。(4)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齐家

与治国并称,人们能够将齐家术转换

为治国策,说明家国一体的互通性质。

四、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

会的影响。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

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

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②秦汉以来,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

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

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③

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

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

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专制

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

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

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

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

沉闷与单调。2、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

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答:①以

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

的伦理关系;②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

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③以

规劝惩罚的礼俗规条。3、试述中国古

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答:其文化

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

儒家理论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二,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

位。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第

四,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4、

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答:地位: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

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

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开创性的

意义。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

影响,现在西方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

古代文官制度为蓝本。作用:⑴科举

制度将儒家思想全面推广到社会的各

个层面,成为国家的精神内核。⑵科

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造

就了大批的文化人才。5、试述中国古

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答:其文化特

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⑴以儒家的

伦理学说作为指导思想,⑵家族本为

的伦理法占有重要的地位。⑶皇权至

上,法自君出。⑷强调等级特权,同

罪异罚。三、1、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

维的特征。答:重整体;②重体悟;

③以经验为基础;④直观思维。2、简

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答:①

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

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

行类比。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

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

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

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3、简述五帝

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答:该历史时

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①超自然神;

②天神地衹;③祖先神:④商朝力量

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4、

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答:①宋

明理学将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融入自

己的义理之学中,表明这种义理学的

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因而带着

明显的宗教功能。②理学家们强调与

实行“半日读书,半日坐禅”,“主静,

居敬”,“戒惧、慎独”,也是有宗教意

识、功能的。6、简述中华民

族的理想人格。答:中华民族的理想

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

包括两个理想两个理想人格的追求,

即圣和贤。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

子”一词表示。7、简述古代关于天人

关系的几种观点。答:⑴“天人合一”

起源于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

面的观点。⑵“天人交胜“由唐代的

刘禹锡提出。⑶”天人之分“由战国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8、简述中国

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答:早在远古

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神崇拜、动物

崇拜、鬼魂崇拜、上帝崇拜、祖先崇

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而在中国古代

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影响较

大的有上帝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

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9、简述“天

人合一”的含义。答:“天人合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

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是天地生成

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

德的主要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10、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答:(1)

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中国画不要求

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2)以

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

书、印密切配合。四、论试题1、答:

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

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

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

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

出来。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

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

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

族的重要事务;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

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

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

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

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

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

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

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而丧葬

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

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

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论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

及基本特点。答:①中国古代“知行

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道

德实践。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

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

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

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3、试

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

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答:中国古

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

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

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

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教

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第二是

“亲民”,“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是达

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

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

标。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

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

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

用。4、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答:在中国哲学中,天

人合一的观念占有主导的地位,给予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长远而广泛的影

响。择其主要而言之,这种影响有三

个方面:①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

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②造成

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③

造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

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

现人格、品德的完善。“天人合一”的

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

面的影响,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

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过分强调社会和谐与统一;缺乏进取

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脱离实

际;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限制了实

证科学的发展。5、试述商代文化的宗

教特征。⑴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

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

而这些发现,殷商宗教生活有关。事

例:殷人生活几乎无事不占卜,巫师

在商朝政治生活中占有崇高地位等。)

⑵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

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

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

事例:殷人一年中总是不间断的祭祀

祖先神。三、1、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

象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

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②是对语言交

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

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

谚文: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

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

一个方块。3、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

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答:建国以

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

作。一是针对方言歧义不变交流的情

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的

繁难的问题,对文字进行简化运动,

并不断针对语言文字中的新问题进行

及时的规范工作。4、简述科举取士制

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答:

中国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学中

重文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

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

的普及,却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治。5、

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答:对汉字

的认识是与中华民族的盛衰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

有: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对汉字的

多维思考。6、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

项主要内容?答: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汉字教学和识字教学。传统的语言教

学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7、简述

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答:

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

名”问题,使中国对“名”“实”的思

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

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而是始

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

践作用。8、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

地位。答: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类型

相比,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1)按

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

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

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

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

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

与词的语法关系。(2)汉语是有声调

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

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调

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3)从音义

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

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因为多词

同音,所以单凭语音会发生理解的歧

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单凭听到

的语音无法领会语义。9、新中国建立

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

取了哪些措施?答:新中国建立后,政

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各少

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

合法权利,并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

措施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比如:(1)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

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

革文字;(2)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3)在

民族地区的学校,凡有本民族通用语

言文字的地方,大都实行双语教学;

(4)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

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建立民

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5)大力

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这些尊重和

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

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仍是

今后民族语文工作的方向。四、1、试

述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答:

①汉语使用地区的扩大和共同语的存

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各民族的相

互交流融合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②汉字表意

文字的特点,使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

顺利交流,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和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都起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三、1、简述禅宗的传播。答: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

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后来

南宗成为禅宗正宗。中晚唐时期禅宗

开始流传城外。2、简述中华民族传统

美德的作用。答:这些美德不仅为过

去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

量;也会为未来中华民族的腾飞发挥

重要的作用。3、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答: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简述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

西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答:①向中

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

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

乐、美术等。②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5、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答:

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

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

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四、1、

试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答:①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

综合创新”的道路。②“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这

一文化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

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③一部中国

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

化的实践,已经雄辩证明,综合创新

之路,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之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