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_(课件)

合集下载

名著阅读《家》巴金38页PPT

名著阅读《家》巴金38页PPT

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 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 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 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 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 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 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 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名著阅读《家》巴金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觉慧花园定情
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的觉慧在 花园散心,无意中遇到了前来替太太折梅 花的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 要娶她。鸣凤感激地笑了,她明白他的真 心也明白他们之间的隔膜,她不敢要求太 多,只想一辈子当丫头,伺候觉慧。觉慧 被打动了,两人静静对望,直到听到觉民 的口哨声才匆匆分开。
精彩情节
觉慧请愿挨骂
军人打了学生,学生们准备到 督军署请愿。觉慧听说后气愤难当, 跟着张惠如来到学校加入请愿队伍。 觉慧还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 合会。觉慧回家之后遭到高老太爷 的斥责,不许出门。
觉慧办报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 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 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不久,《黎明周报》因 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 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 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封建《家》的承受者
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与 的痛苦,如觉新、瑞钰、钱梅芬等。
封建《家》的反抗者

巴金《家》课件

巴金《家》课件

• 最后一段话是对敬爱的读者讲的,对他们我只 要说:“我爱你们。”是的,我永远忘不了他 们。 不需要千言万语,让我们紧紧握一次手无言 地告别吧。

—巴金“最后的话”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 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甘,中 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 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 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 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妻子萧珊 。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 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 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 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 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内容解读】高家四世同堂,人丁兴旺,煞是热闹, 其背后,一是表明了高家等级森严,不仅座次有严格 的尊贱之分,众人更要看老太爷的脸色行事;二是暗 示了在高家,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只有在行酒的快 乐中暂时淡忘了束缚和压制,才感到幸福,他们是没 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的;更主要的是将馆内的热闹 与门外讨饭孩子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景,深 深刺痛了觉慧,他不敢正视这一幕人间辛酸事,觉得 这是对自己所信奉的“人道主义”的讥讽。面对残酷 的现实,觉慧一时不知道路在何方,心中充斥着理想 不能实现的悲哀。尽管如此,它依旧展现了觉慧的平 民人道主义情怀。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 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 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 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 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 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 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 的甚至是多卷本 “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 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名著导读--《家》ppt

名著导读--《家》ppt

高老太爷发现 最疼爱的小儿子克 定骗妻子的钱去租 小公馆养姨太太, 并打高公馆旗号在 外欠下大笔债务, 老四克安也在“金 陵高寓”大嫖戏子, 在此打击下一病身 亡,重病中高家上 演捉鬼闹剧。
家中大办丧事,闹着瓜分田产,即将生 产的觉新的妻子珏被高老太爷的小妾陈姨太 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觉 新不敢反对,最终珏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三、艺术特色
1、结构很有特色。 采用单纯明快讲故事的结 构方式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 条不紊地分别展开矛盾冲突,使 故事波澜起伏。
2、 《家》是一部具有很浓郁的主观 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 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 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 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 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许多生活细节 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淑华
李瑞珏
觉新
觉民
觉慧
周氏
高老太爷 海儿
高克文
1、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 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2、觉新是长 子长孙,早 熟而性格软 弱,受过新 思想的熏陶 却不敢顶撞 长辈,他年 轻时与梅表 妹相爱,但 却接受了父 母的安排另 娶了珏[jué]。
鲁迅称为 “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 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时期,他继 续写了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 小说、游记、童话等。强烈的 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 艺术风格。他的文笔热情奔
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 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 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称为 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bò。

巴金《家》课文简介PPT课件

巴金《家》课文简介PPT课件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
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 “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几天后就
生产了,她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难产死了。觉 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 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 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 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 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 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 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 听到这个消息。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 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 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 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 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太爷很 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让觉新把他囚禁在 家里,为了觉新,觉慧只能留在家里,不久 后,他又出去了。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 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 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 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 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 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 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 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 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 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 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 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巴金《家》PPT课件

巴金《家》PPT课件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家》的人物形象
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 族 小 说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老舍的《四世同堂》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陈忠实的《白鹿原》
01
02
03
04
05
阿来的《尘埃落定》
06

家 巴金ppt课件

家 巴金ppt课件

《家》的创作过程与灵感来源
个人经历与情感
巴金在家庭生活中亲身经历了封 建家庭的衰败和家族内部的矛盾 ,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家》的
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
社会观察与思考
巴金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观 察到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对这 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将这 些思考融入到《家》的创作中。
文学借鉴与创新
巴金在创作《家》的过程中,借 鉴了国内外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和技巧,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历和情感体验,进行了创新性的
安排,最终导致悲剧命运。
觉民
追求自由恋爱,勇敢反抗家庭安排 。他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不畏强 权,敢于挑战封建礼教。
觉慧
勇敢地离家出走,投身革命事业。 他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是小说 中最具进步思想的年轻人。
04
《家》的艺术特色
《家》的文学风格
现实主义
巴金在《家》中运用现实主义文 学风格,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封建家庭的腐朽和年轻人的觉醒 。
作家同行评价
许多作家同行也对《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家》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 刻社会意义的文化遗产。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对中国现代文 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结语
《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社会变革的启示
巴金的《家》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 和衰败,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不断更 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对现代社会 仍有借鉴意义,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个 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提醒家长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高中语文必修2巴金《家》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2巴金《家》课件
言文化魅力。
风土人情的描绘
巴金在《家》中通过对四川地区 风土人情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 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增
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民俗文化的展现
作品中还展现了四川地区的民俗 文化,如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作品
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PART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巴金(1904年-2005年),原名 李尧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
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深刻的人文关怀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而著称。
巴金的代表作品包括《家》、《 春》、《秋》等,这些作品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家》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家》是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 为背景。
女性命运关注及呼声传递
女性悲剧命运的呈现
01
通过梅、瑞珏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作品展示了封建家庭制度下
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女性觉醒与抗争的呼声
02
作品通过琴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传递了女性觉醒和抗争的呼声
,呼吁女性争取自由、平等和尊严。
女性解放道路的探讨
03
作品探讨了女性解放的道路和可能性,提出了女性应该通过自
我觉醒、自我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社会责任感呼唤与担当
对社会的深刻揭示
作品通过对封建家庭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落后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作品呼吁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 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THANKS

巴金著名长篇小说《家》作者PPT课件

巴金著名长篇小说《家》作者PPT课件
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 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之间的婚姻 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 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 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 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 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 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启迪与号 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03
主要人物
版权声明
主要人物
觉 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代表。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觉民的 弟弟。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坚决 反对“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蔑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 民逃婚,大胆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版权声明
作品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 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觉民 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 觉慧也有着自己的心上人——鸣 凤。
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 家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 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 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 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
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 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
版权声明
作品简介
• 觉新让觉慧带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回信劝他不要再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觉新流 泪了,他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去为觉民讲情遭到祖父的一顿臭骂。
• 他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再去找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觉慧嘲讽他懦弱无用。觉新 生气至极,又听到了梅去世的消息,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打击。
濒临死亡的高老太爷变得和善亲切起来。他让觉慧找回觉民,也不再提和冯家的 婚事,觉民、觉慧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老太爷对孙子们说了几句话,就去世了。 第二天,高家兄弟们就为财产分割的事情吵了起来。

高中语文《家》(巴金) ppt课件

高中语文《家》(巴金)  ppt课件

内容概括
时间: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 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主要人物及情节:四世同堂
(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命运为线索。)
一、高老太爷、陈姨太 二、克明、克安、克定 三、觉新、瑞珏(梅芬)、觉民、琴、觉慧(鸣凤) 四、海臣
ppt课件
5
《家》故事梗概
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
却是相同的
•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 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
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 彻底叛逆的道路。
• C、《家》中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 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
ppt课件
13
• 三弟—觉慧
• 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有理想追求但又单纯 幼稚,可说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 满好奇,对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 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还 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 女孩鸣凤之死(投湖自尽),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 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 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 。觉慧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 ,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充 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 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 自己的梦想。
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
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巴金家赏析ppt课件

巴金家赏析ppt课件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
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
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
黄树辉、余一等。“巴金”这一笔名
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
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
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
“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
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青春的呐喊
1
● 作者巴金 ●《家》故事梗概 ●《家》的创作背景 ●《家》中人物分析 ●《家》中矛盾分析 ●《家》的艺术特色 ●《家》的思想及文

巴金《家》_(课件)

巴金《家》_(课件)

《家》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 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 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 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 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 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 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 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 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 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 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 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 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 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 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 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 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家》矛盾分析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 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 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 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 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 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 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 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 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 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 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 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 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 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 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 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 建制度的不合理。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 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 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 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 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 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 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 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

巴金《家》ppt课件

巴金《家》ppt课件

从小说《家》和戏剧《家》两书的情节结 构比较来看,从巴金的小说《家》到曹禺的 《家》,我们可以感觉到,书中所表现的重心 明显发生了转移,从小说《家》中以觉慧的 反抗为中心转向了以觉新、瑞珏、梅小姐 三个人物的关系为主要的发展线索,在曹禺 的剧本《家》中,曹禺对他(她)们爱情生活 的关注与描写的重点,已经主要不是悲剧性 内容的揭示,而是努力开掘与发觉内涵的生 命力量与美。
在曹禺的话剧中我们看到了觉新怎样在婚 礼中独自躲在梅林之中思念梅、给病中的 梅写信、因思念梅而不由自主地跑出洞房 等等细节。这种与婚礼相矛盾的一系列冲 突既突出了觉新的痛苦,又成为吸引观众(或 读者)的悬念,更营造了一种青春被毁灭、理 想被摧残的悲剧气氛。同时在觉新与婚礼 这个大的冲突中,包孕着有助于构成或补充 这个大冲突的许多小波澜如各房之间对待 婚礼的不同态度,
从巴金的《家》到曹禺的《家》
“它具有了独立的生命。”(王正) “它不仅去掉了小说中的某些东西,
而且还改变了它的某些东西,发展 了它的某些东西。”
曹禺《家》情节:
第一幕:觉新的婚礼; 第二幕:兵变前后; 第三幕:老太爷的寿诞和寿终; 第四幕:瑞珏之死
话剧改编
关于《家》的话剧改编,要体现出它原有的精 神实质,就须对它原有的内容进行戏剧化改造。 一要营造浓烈的戏剧冲突,这是因为戏剧由于 舞台演出时空的限制,不能像小说那样全面地、 多角度地描述事件。为了在有限的时空中取 得相似于小说的表达效果,只能用相对少而更 典型的事件、矛盾来揭示深刻的内涵。二要 使剧中人物的言语动作充分个性化,因为戏剧 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而 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以通过文字来叙述事件、 刻画人物。
与曹禺的话剧相比,吴天的《家》中的戏剧 冲突要松散缓慢得多。也试以其剧作第一

13 《家》课件PPT精品文档19页

13 《家》课件PPT精品文档19页
鸣凤的死是她与冯乐山们阶级矛盾的进一 步激化。
3、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环,聪明 可爱,比较早熟,从小痛苦的经历使 她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懂得什么 是压迫,知道下层人前途的无望。性 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 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 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 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总结(文章主旨):
文章借鸣凤觉慧自由恋爱受摧 残的故事,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 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 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 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 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所 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 从而宣告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

•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 ,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 ,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 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 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一般都依靠人物台词来 表达。因此,当人们谈到戏剧文学的语言时,往
往之死指人物语言——台词。
作者其人
曹禺(1910—2019),中国现 代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出生于 封建官僚家庭。主要作品有 《雷雨》《日出》《北京人》 《原野》等。《雷雨》成为中
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速读课文,思考:
• 1、根据人物的上下场和情节的发展, 分析出课文结构,复述故事梗概。 明确: •前半部分:描绘鸣凤与觉慧沉浸爱 河的甜美。 •后半部分:写鸣凤为爱而死的凄惨。
•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组选段尝试 进行表演。
要求:在表演时尽量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感情用不同的语调表现出来。体会鸣凤 是怎样以死相抗,控诉和反抗黑暗的封 建家长制,维护爱与梦的完美的。

《家》 巴金。。ppt

《家》  巴金。。ppt

课后练习
简答
对《家》中的觉新 进行人物分析。
谢谢观看
B11090225 李田
青春的呐喊— 巴金 《家》
一、《家》故事梗概 二、《家》创作背景 三、《家》人物分析 四、《家》艺术成就 五、《家》思想表现 六、《家》文学影响
一、《家》故事梗概
二、《家》创作背景
1、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 2、“五四”新思想的影响 3、长兄李尧枚的自杀
三、家的人物分慧
3、语言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 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 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 人的情感力量。
五、《家》思想表现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 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 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 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四、《家》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 2、艺术结构 3、语言魅力
1、人物塑造
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 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 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 性格。
2、艺术结构
借鉴《红楼梦》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 以及觉新与瑞玨、梅芬之间的纠葛为情节发展主 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始终能围 绕基本线索展开描述,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 澜起伏,跌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构思的能力。 塑造人物,各自有其特征,内心世界刻画比 较突出。 为了发散苦闷,激愤情绪,作者用热情澎湃 诗的笔调。
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六、《家》文学影响
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在 以后的十几年里出版了33版,销售数十万册。该 书1949年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仅北京一地 就印行了15次。它还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为电影, 并多次改编成话剧、戏剧、电视剧、舞剧等,风 行了半个多世纪。 《家》对中国封建专制家庭罪恶的强烈控诉 与反抗,曾经引起无数青年的共鸣,激励他们走 出封建牢笼,参加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 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 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 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
作为封建大家长的高老太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 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希望自己的权威,自己 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却越来越不 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 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的债务,这势 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鸣凤
鸣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之一。 她自从被一个面貌凶恶的中 年妇女领进高公馆,就开始 了她那备受欺凌的折磨的苦 难生活。
这个外表柔顺的少女, 内心却有着反抗的精神,她 敢于对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 冯乐山表示最大的憎恶,并 敢于第一个公然违抗礼法森 严的高府最高统治者高老太 爷的旨意,以投湖自尽来维 护自己的爱情及对万恶制度 的悲愤抗议。
❖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 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 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 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 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 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 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 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 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 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 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 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青春的呐喊
——巴金《家》
作者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 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 派。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 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 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 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 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家》的创作背景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 ● “五四”新思想的影 响 ●长兄李尧枚自杀
多产作家巴金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
克鲁泡特 金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
克等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
高公馆是个封建大家族,几代人,几屋人同住在 一个屋檐下。大家尔虞我诈,觉慧认为这已不是一 个家了。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 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 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 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 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 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 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 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
瑞钰和钱梅芬
她们是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被迫 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比较幸运,遇 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 幸的结局。梅悒郁,瑞珏贤慧,但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 种残酷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们逆来顺受的结果 便是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家》矛盾分析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 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 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
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 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 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 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 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 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 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 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 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 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 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 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 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 建制度的不合理。
反叛者
在《家》里,有一 群怀有新思想,并且对 封建礼教深恶痛绝的年 轻人。他们渴望新生活, 渴望脱离“家”,渴望 争取到自己的幸福。虽 然在这群人中,有人懦 弱,有人犹豫,有人勇 敢,但他们仍然都是封 建家族里的反叛者,像 觉新三兄弟、琴等。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
主页
《家》里的封建统治者
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 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 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
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 物,如克安、克定等。
封建大家长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 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 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权威,谁也不能反对。为 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 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 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 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 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 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 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 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 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 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 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 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
《家》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 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 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 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 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 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 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 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 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 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 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 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 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 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 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 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 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