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数字对联范文
奇妙的对联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7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它的量词 为“副”,不能用“首”或“条”称呼。一副 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无字数规定,但要求要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就是词句的对偶。它的要求是字数 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是指平声 和仄声。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 尾字为平声。以此判断上下联。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23
叠字联
•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网丝园联
•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联
在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现。
24
顶 针 联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15
平仄相对 哪联是正确的?
仄起 平收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 声四声,古汉语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 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声现代汉语中平为阴平、阳平,仄为上声、 去声。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10
对联的起源
神 荼
2015/9/28
张贴桃符: 秦汉以前,民 间每逢过年就 有悬挂桃符的 古老风俗。
奇妙的对联
郁 垒
11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趣味数字对联
个 年.
口成章 ,见考官只是这一要求 , 自
圆
维普资讯
SH u x U E
X u 学 学 习 E x I I 数
●《 脑筋 惫转 弯> 箐搴 : l 是盲人 . sl ay 她在 用盲 人点 字法 看书 。
以防 陌生人 外逃 。
4布 朗先生 立刻报 了警。侦探杰 里不 一套 儿兢 到达 了现 场。谊 男子说 自己进 来是为 了 .
窃取 邮票。
5布 朗夫妇赶 唏检 查 槊邮 册. . 的确 , 那六牧 世界 罕见 的邮 票不见 了。 6“ 票现在 在什 幺地 方?” .邮 杰里 问 。“ 我是 采偷 邮 亲的 . 不幸 的是 已经有 人捷 足先登 但
一
此上下联隐去“ ( 和“ 一”衣) 十” ( , 思精巧 , 食)构 修辞方法奇妙 。 且
又合情合理 , 毫不 牵 强 附会 , 在 实
副对 联 :
二 三 四 五
六七八 九 郑板桥 见后便 对蔡州 官说 :请 “
让人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叫好!
据 说清初 诗人吴伟 业 少年 时乘
稍等一 会 , 马上就 来 . 我 ” 一会 儿 , 船 去 太 仓 应 试 , 郑 因路 上 耽 误 , 了 晚 板 桥手 拿几 件 衣 服 ,拎着 几 斤 肉 ,
你应试的愿望 ,下联对得好,我就 对出下联. 了一会 ,华老 自对下 过
录 取你 ! 吴伟 业 一听 竟有 如 此好 联 : 章勾股 弦 . ” 九
事 ,稍加思索对道 :十年寒窗 , “ 进
众人 听后 , 为之 叫好 .九 章 ” “ 是
关于郑板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对联的成语
关于郑板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对联的成语关于郑板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对联的成语缺衣少食正好是这副对联的横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猜一个成语), 古人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什么成语缺衣少食...................写几幅对联比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孝、悌、忠、信、礼、义、廉( ***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是否是对联是对联横批:缺衣少食对联谜语: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是缺衣少食。
是出自郑板桥吗?不是一年春节,郑板桥陪一位州官外出,走到南门街,看一户人家贴著这样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就知道这家缺衣少食没东西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个成语缺衣少食【拼音】quē yī shǎo shí【出处】明·李贽《焚书·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释义】非常贫穷,衣食不足。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也作宾语。
【相关典故】反义词:丰衣足食近义词:捉襟见肘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衣)少十(食)“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代表了什么成语缺衣少食(缺一少十)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算不算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一副谐音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字谐音缺衣)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字谐音少食)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全联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对联故事: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
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相关的对联上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俱在)横批:南北孝悌忠信被称为君子“四行”,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合为中国传统君子的八大美德。
郑板桥的一副寿联
郑板桥的一副寿联作者:来源:《老友》2005年第09期郑板桥老先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博学多才,使读书人崇敬不已。
“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的名言可谓家喻户晓。
然而这位“怪”先生为自己六十寿辰撰写的一副寿联,知之者不会很多。
这副联很长,共104个字,笔者新近偶然获之,拜读之余,竟觉是一份养生修性杰作。
在此抄录于后,供我们老年一族闲暇时赏阅,可能有所受益和启示。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堂心旧纸,和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
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板桥任知县时,以岁饥为民请赈,忤上官意罢官,归里不再出仕,久居扬州,以诗书画为业,一生清贫。
他就是按自己的信条,生活怡然自乐,淡泊名利而活到73岁(公元1693—1765年),在那个有病无处治的封建时代,能活过“古稀”之年,实乃高寿。
陈佑保残局1.炮四平三炮6退4如改走卒7平8,兵三进一,士5进6,炮二进六,士4进5,兵三平四,红胜。
2.炮二进五马2退4如改走卒7平8,炮三平一,马2退4,炮一进三,马4进3,帅五平四,士5进6,士五进四,士6退5,兵三平四,士5进6,炮二进一,红胜。
3.炮三退四将5平64.炮三退一炮6进25.炮三平四将6平56.炮二退一象5进37.炮四平一炮6平98.兵三进一马4退59.炮二进二卒3平410.士五进四象3退511.炮一平四马5退612.炮四进六(红胜)。
数字诗歌
数字诗歌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清代陈沆: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题秋江独钓图》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也擅做数字诗,尤其偏爱“一”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抹黄叶一僧归。
连用十个“一”字不嫌累赘,且意境悠远。
无独有偶的是还有一首清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纪晓岚)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作者,郑板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宋代理学家邵康一、数字入诗例说1.“一至十”入诗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有一首题名为《山村》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此诗一直被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诗,如今,读者可以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找到它。
此诗妙在依次在诗中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
虽然全诗总共才20个字,所用数字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不愧为一首幼儿数数(shǔshù)、识字等启蒙教育的佳作。
古今残联妙对续编:(19)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古今残联妙对续编:(19)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据传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做县令时,一天有位教书先生和他的雇主跑来告状,说他教了一年学,主人讲明工钱是八吊钱,现在却赖账,请县令评理。
郑板桥思索一下说:“我先试一试你的才华。
”于是,他手指灯笼出了个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那位教书先生稍一沉思,答出了下联:“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由此推断这先生确实有才学,便判罚被告付给先生学俸,并在县衙留用了老先生。
县令的出句实在精典,几百年来一直被学者纳入联书习对,但一般很难对工。
下面例几对供爱好者欣赏。
清·郑板桥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清·老先生对句: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江边渔翁对句:七层塔,八方角,风风雨雨,守候春夏秋冬。
花非花雾非雾:一张嘴,两排牙,唠唠叨叨,吃尽酸甜苦辣。
百度联友对句:七彩虹,半边天,艳艳丽丽,醉倒天地人神。
百度联友对句:一条龙,九州天,浩浩荡荡,穿越唐宋元明。
郑板桥出句言灯,书生觉得对一物,寓示老先生勤劳授业更妙妥。
故拟对如下:清·郑板桥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云外书生对句:一盘表,两个针,兢兢业业,指点春夏秋冬。
(不刻意寓人可用三个针。
钟表怀表进口初期量词一般用“盘'。
手表出现后用"只”,普及后多用“块”做量词。
对句中“指点”二字可转品,指点指挥应时事宜)(另:钟表,怀表,是公元1584年传入清朝的。
郑板桥时代(1693-1786年)应该知道,大户人家或许拥有)。
云外书生续编古今残联妙句,意在关注民族文化,拓展汉语言文字艺术兴趣,给现代和以后的楹联爱好者一点启迪,知识学无止境,智慧源于创新。
望有缘看到此文的网友们热心雅正,不吝留墨,于此愿合著千秋经典。
—————云外书生编著。
奇妙的对联9
下面有几副对联,想想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1、时序更新千门喜 春阳除旧万户欢 2、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3、江河大地存忠骨 哀泪悲歌悼英灵 4、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6、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7、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名胜联 文学联 谐讽联 集句联 喜庆联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 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 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 免予处罚。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 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 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 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 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 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 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 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 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 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对联故事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 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 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 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对联故事14、“扬州八怪”之郑板桥
对联故事14、“扬州八怪”之郑板桥14、“扬州八怪”之郑板桥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是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他作了很多对联,且对联都和“扬州八怪”的名头紧密相连。
.(一)虚心竹傲骨梅郑板桥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对联吧。
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并且当即就写。
联曰: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副联语,可以说是郑板桥的自画像。
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
而在官场上不逢迎拍马,不随波逐流,关心民众,刚正不阿,高风亮节。
因此被罢了官。
(二)宁挨骂不爱夸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
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
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三)三秋树二月花郑板桥之所以能达到诗、书、画三绝的境界,是他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
他挂在画室的对联,是他对艺术追求的高度概括。
联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在艺术上主张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人多许。
譬如,画兰竹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
作者巧用成语“删繁就简”,概括了个别规律,用“领异标新”概括了一般规律,言简意赅。
用“三秋树”、“二月花”两个比喻加以形象化,用诗的意境和画的美感表现出来,不但予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意趣盎然,见解精妙,很有魅力。
(四)豁达处世坦然对事郑燮六十岁寿诞时,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寿联,曰: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奇妙的对联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 联又添一字: •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近或相关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 •
反对:顾名思义,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父成仇子成仇父子成仇洪承畴
请回答:
做 人 此联用于 间 什么行业? 顶 上 功 理发 夫
操 天 下 头 等 大 事
有人为卖豆芽的人写了一副对联, 对联之意希望豆芽越长越长,卖豆芽 的人看了很满意。你看该怎么念?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影 随 玉 兔 万 家 春
风 拂 杨 柳 千 山 绿
请回答:
请在空白 处填上一 动物的名 称?
风 拂 翠 柳 万 户 春
虎 啸 青 山 千 里 秀
请回答:
请在空白处 填上合适的 数字?
九 州 巨 变 壮 奇 观
一 代 风 流 抒 壮 志
猜一猜下面的对联写的 是佛教里的哪个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
对联第五个基本特点是:【 】
6、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 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上联:
学习射击
对联第六个基本特点是:【 】
齐背一遍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 。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字不重复,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对联故事54、数字联
对联故事54、数字联54、数字联(一)一定要进苏东坡和他的几个同窗好友,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一路上游山玩水,往九江赴考。
考试的那一天,他们走进第一道门(候考的地方)看到没人,其它考生都进了第二道门(考场)。
他们知道迟到了,便急匆匆往里面走。
看守二门的监考官拦住说:“你们是谁?考试开始了,你们迟到啦”。
苏东坡立即向前施礼,说:“我是四川来的苏轼,请开恩放我们进考场”。
看门人是个重才爱才的人,他听说来人又是苏东坡,立生好感。
且当时进考场,还在许可时间内。
看门人有意试试,看看苏东坡“江南才子”的名头是真是假。
故意说:“苏东坡是江南才子,你说你是苏东坡,谁知是真是假?我出一个上联,你对出来了,就放你们进去。
如何?”苏东坡见看门人有意行方便,目的是要考考他,便立即回答:“学生确是苏东坡,请先生赐教。
”看门人即出上联:-叶扁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略加思索,笑了笑,吟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进过七六五个考场, 四返三复至二门,一定要进!看门人心中默认,果然名不虚传。
点点头说:“请进!”(二)缺衣少食没东西郑板桥当知县的地方,有一个很有才气的穷秀才,家徒四壁。
郑板桥想与之交往,却每每被秀才婉言拒绝。
这年腊月二十八日,郑板桥与书童路过秀才家门,正好与秀才碰上,想进去聊聊。
秀才又藉口有急事要办,但答应年三十在家恭候。
郑板桥如期赴约,秀才家却是铁将军把门。
但只见门口贴了一副墨迹未干的怪怪的对联,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郑板桥仔细看了一会对联,说:“原来如此。
”回衙门后立即派书童买了米、鱼、肉和衣裤,还拿了些钱去送给秀才。
书童问:“老爷,你去拜访他,他却躲着不见你,还写一副怪怪的对联,你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送去?”郑板桥说:“他躲我,是家里太穷,没有什么招待我。
他的对联写得很巧,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说没有东西。
全联和横批的寓意是:缺衣少食没东西。
数字诗歌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清代陈沆: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题秋江独钓图》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也擅做数字诗,尤其偏爱“一”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此诗一直被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诗,如今,读者可以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找到它。此诗妙在依次在诗中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虽然全诗总共才20个字,所用数字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不愧为一首幼儿数数(shǔ shù)、识字等启蒙教育的佳作。
2.“一”字诗
在数字入诗的佳作中,有一组诗更是特别,其间反复使用数字“一”,读来别有趣味。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生卒年月不详)写过一首“一”字诗,诗道: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僧人晚归图。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连用十个一字,却无累赘之感。文句清爽,朗朗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并将人物心态写得活灵活现。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693~1765,郑燮,字克柔)有一首题名为《咏雪》的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关于此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虽诗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此诗用“一到十乃至无数”,真切地描绘出雪花飘飞的情景。而末尾一句,画龙点睛,令人神往。板桥先生还有一首题名为《咏竹》的诗: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数字的魅力在此呈现。又传,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偶见一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幅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郑板桥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等。众吏问何故,郑板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少十即少食;横批南北即是没东西呀。数字的妙用何其有趣!
郑板桥数字对联
郑板桥数字对联郑板桥数字对联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人称板桥先生,创作过的数字对联也十分有趣。
郑板桥数字对联篇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
郑板桥则主张要以创造性的思维,自辟新路,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格调就像二月之花,一朵鲜花的盛开,便可以引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郑板桥数字对联篇二郑板桥巧识穷户联。
有次,郑板桥外出巡游,途中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看完对联,眉头一皱,掉头就回去了,随行官员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一会儿,郑板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手拿着几件衣服,一手提着一块肉,肩上还背着一袋粮食。
他急忙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只见一家老小困在床上,无衣御寒;灶里泠火秋烟,缺食无粮。
郑板桥说:都快过春节了,这几件衣服、几斤肉,还有一袋子粮食,你们留下过个年。
以后,有什么难事再来找我。
那家人一楞,认出他是热心接济穷人的郑板桥。
于是,一家老小趴下就磕头谢恩。
出门后,随行官员越想越纳闷,郑板桥不是神仙,怎么算到这家无粮无衣过年呢?郑板桥笑了笑,回答说:人家大门对联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你看,这对联上有二三四五,下有六七八九,唯独缺一少十,那不就是缺衣少食吗?众人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郑板桥博学多才。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相传郑板桥当县官时,有位教书老先生,来衙门告状说:自己教了一年学,原讲好酬金是八吊钱,最后主人变卦不给了。
郑板桥说:莫不是你误人子弟,否则为什么不给你钱呢?他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为题,出了上联:四面灯,单层纸,煇煇煌煌照遍东西南北;老先生思索片刻,就对出下联:一年学,几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老先生有才,便把他留用了。
郑板桥题联蜈蚣湖。
有一回,郑板桥上沙湾庄走亲戚。
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拾趣韵味⽆穷数字诗以画⽵⽽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数字⼊诗,他的数字诗《咏⽵》可谓别出⼼裁:⼀⼆三枝⽵竿,四五六⽚⽵叶;⾃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诗中只⽤了简简单单的⼏个数字,却写尽了⽵⼦的风姿神韵。
有⼀次郑板桥到扬州,与好友柳先⽣⼀起到“⼩玲珑⼭馆”参加⼀个诗会,会上作《咏雪》诗云:⼀⽚两⽚三四⽚,五六七⼋九⼗⽚,千⽚万⽚⽆数⽚,飞⼊梅花看不见。
诗中嵌⼊⼗⼆个数字,获得满堂喝彩。
数字⼊诗,使诗的节奏更加明快,语调更为清新,令⼈百读⽽有余⾹。
如果在⼀⾸诗中嵌⼊较多的数字,⽽且⽤到好处,那就更称得上奇了。
如⼈们最为熟悉的⼀⾸⼉童启蒙诗:⼀去⼆三⾥,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九⼗枝花。
全诗共⼆⼗个字,竟嵌⼊⼗个数字,⼜⽤得⾃然⽽不堆砌,⼈们称赞不已。
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被召⼊宫后,陶醉于豪华的官宦⽣活,对远在家乡的结发妻⼦卓⽂君慢慢淡忘,起初还有书信来往,后来连信也很少写了,在最后的⼀封信中,却只写了“⼀⼆三四五六七⼋九⼗百千万”等⼀些数字给妻⼦。
⽂君见信后先是落泪,后悟出在司马相如眼⾥,往时的夫妻恩爱早已像数字⼀般枯燥⽆味了。
伤⼼之余,她给司马相如回了⼀封信:⼀别之后,两地相思。
只道是三四⽉,⼜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弹,⼋⾏书⽆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万般⽆奈把郎怨。
万⾔千语说不完,百⽆聊赖⼗倚栏。
重九登⾼看孤雁,⼋⽉中秋⽉圆⼈不圆。
七⽉半烧⾹烛问苍天,六⽉伏天⼈⼈摇扇我⼼寒。
五⽉⽯榴红胜⽕,偏遇阵阵冷⾬浇花端;四⽉枇杷未黄,我欲对镜⼼意乱。
忽匆匆,三⽉桃花随⽔转;飘零零,⼆⽉风筝线⼉断。
噫!郎呀郎,盼只盼,下⼀世你为⼥来我为男。
这是⼀⾸咏叹别离之情的数字诗,回答了司马相如信中的⼀堆数字,读来令⼈柔肠⼨断。
南朝时,鲍照诗云:⼀⾝事关西,家族满⼭东。
⼆年从车驾,斋祭⽢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会集新丰。
六乐陈⼴坐,祖帐揭春风。
半副对联
半副对联
有个大盐商,请郑板桥写副对联。
遇到这种富豪,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出价要1000两银子。
盐商一再讨价还价,郑板桥答应降价一半,并说:我写字是要先付钱的。
盐商送来500两银子,郑板桥收好,铺开纸,写下:
饱暖豪富讲风雅
说声: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说:你不也只给了一半钱吗?盐商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两银子,这样,郑板桥才写出下联:饥寒画人爱银钱
盐商指着下联说:你怎么郑板桥哈哈一笑:你说我怎么这么没出息,是不是?你们有银子,才想高雅,我们没钱,当然得爱财如命呀!。
数字诗联及其它
数字诗联及其它《天童山中月夜独坐》易顺鼎(清)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仅仅四个“一”字,山中月夜独坐的一幅水墨画已跃然眼前。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祯(清)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划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无题》何佩玉(清)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荒叶一僧归。
清代女诗人的这首数字诗用了十个“一”字,描绘出一幅深秋僧人夜归的山林晚景图。
《蒙学诗》邵雍(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这首诗通俗平易,音韵和谐,巧妙地运用了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可谓经典。
《明月夜静图》吴承恩(明)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山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取自《西游记》三十六回,十个数字由大到小排列,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可谓匠心独具。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清)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
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
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这首诗将数量词不按顺序嵌入诗里,是数字诗的一种变格。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元)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全曲客中夜雨,百感交集,情真意哀,无限相思,作者多用数字,语言清新,抓住雨夜特点,描绘出一幅深秋夜雨图。
元曲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吴西逸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地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这首带过曲构思和写法皆甚为独特。
连用二十二个“一”字,含义各异,层次分明地反映了对如梦人生的慨叹。
楹联中的郑板桥
楹联中的郑板桥楹联中的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这是友人李啸村送给郑板桥的一副对联,精当地概括了板桥的艺术人生和官场生涯,深得板桥的青睐。
板桥先生仕途跌宕,一生漂泊,酷嗜山水,最爱吟哦,不仅诗、书、画、文、印皆为世人称道,便是随手写下的一些楹联,一经推敲,同样令人击节赞叹,回味不绝。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板桥题于郑家大堂屋即板桥故居的一副著名对联。
板桥故居非常窄仄,但窄得有情调,有品位,小小天井,青砖院落,有兰有荷有石笋,清风拂面,幽篁轻摇,落于纸窗,分明就是一幅墨竹。
正如板桥《题画》所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这副楹联既是写实,也表明了板桥的生活态度。
常读这副对联,对那些贪慕奢华排场、不知节制淡泊的人,会有好处的。
板桥先生不仅居室简陋,生活也一直俭朴,但他知足常乐,道是“白菜青盐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至今镌在板桥故居的厨房门口。
作为堂堂七品县令,吃的不过是贫寒人家的粗劣饭食,饮的也是最平常不过的菊花茶,但板桥的高贵人格自会从清淡茶香中流溢出来,余韵悠长。
还有一些茶联,是板桥读书作画之余,心有所悟趁兴写下的,同样让人余香满口,如“花香蕉露重,茶熟竹烟轻”“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雷纹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烹茶活火还温水,洗砚余波好灌花”“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这些书卷气息浓郁又别具高雅的联句,最好啜一杯香茗,细细思量,当会平添一抹茶香,更增一份闲情逸致。
而板桥在诗文书画之间的那种小小情趣,也真的让人向往之至,在对联中同样有所记录:“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醉题蕉叶成诗稿,闲折花枝当酒筹”“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那种与清香植物相伴,与秋江明月为友的怡然自得,虽不免有些清高与孤寂,但其中的傲然、率真与凝聚心间的高洁之气,却让人无理由不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数字对联范文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人称板桥先生,创作过的数字对联也十分有趣。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
郑板桥则主张要以创造性的思维,自辟新路,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格调就像二月之花,一朵鲜花的盛开,便可以引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郑板桥巧识穷户联。
有次,郑板桥外出巡游,途中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看完对联,眉头一皱,掉头就回去了,随行官员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一会儿,郑板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手拿着几件衣服,一手提着一块肉,肩上还背着一袋粮食。
他急忙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只见一家老小困在床上,无衣御寒;灶里泠火秋烟,缺食无粮。
郑板桥说:都快过春节了,这几件衣服、几斤肉,还有一袋子粮食,你们留下过个年。
以后,有什么难事再来找我。
那家人一楞,认出他是热心接济穷人的郑板桥。
于是,一家老小趴下就磕头谢恩。
出门后,随行官员越想越纳闷,郑板桥不是神仙,怎么算到这家无粮无衣过年呢?
郑板桥笑了笑,回答说:人家大门对联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
你看,这对联上有二三四五,下有六七八九,唯独缺一少十,那不就是缺衣少食吗?
众人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郑板桥博学多才。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相传郑板桥当县官时,有位教书老先生,来衙门告状说:自己教了一年学,原讲好酬金是八吊钱,最后主人变卦不给了。
郑板桥说:莫不是你误人子弟,否则为什么不给你钱呢?他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为题,出了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煇煇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思索片刻,就对出下联:
一年学,几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老先生有才,便把他留用了。
郑板桥题联蜈蚣湖。
有一回,郑板桥上沙湾庄走亲戚。
有人请他题联留念。
他绕着沙湾庄兜了一圈,来到庄子西山,观赏蜈蚣湖,只见湖面 * ,一轮明月倒映水中,景色宜人。
回庄子后,郑板桥提笔写出一副对联:
一粒沙子万斛珠;
半湾湖水千江月。
这副对联把庄名沙湾和蜈蚣湖秀丽风光都写进去了,当地人看了非常高兴。
郑板桥教训大盐商。
传说有一天,两江总督唐亦贤来扬州游玩,当地八大盐商争相捧场,摆酒接风。
大盐商姚有财,曾得到唐亦贤给的盐票,自此发家,更是感恩不尽。
唐亦贤到扬州后,想弄一副郑板桥写的对联。
姚有财连忙定制特大上好宣纸,央人去求郑板桥写寻联。
谁知郑板桥听说此事,一口回绝了。
姚有财见无法向总督大人交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于是,又央人去求郑板桥,说是愿意出重金酬谢。
郑板桥便说:两千两银子一副!
姚有财虽心疼钱,又不愿意得罪总督大人,再三哀求,只答应给一千两。
郑板桥也不吭气,挥笔写出上联;乡里鼓儿乡里打。
写完上联,郑板桥搁下笔走人,并说;你只能出一千两,我也只能写一半,公平合理,谁也不吃亏。
姚有财只好叫人再送来一千两银子。
郑板桥见姚有财认输了,这才写出下联:当方土地当方买。
郑板桥写这么鄙俗的对联,是对大官员、大盐商附庸风雅的讽刺。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