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辩证法提纲1

辩证法提纲1

辩证法一)两大观点之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4、因果关系 5.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二)两大观点之二- -发展的观点1. 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5、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三)一大核心--矛盾的观点1. 矛盾的普遍性2. 矛盾的特殊性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4.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53.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四)三大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2.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3、否定之否定规律--------复习主线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对事物进行辩证的否定--------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以及事物之间诸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3、联系的多样性(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一、辩证法唯物论的基本概念
1. 辩证法唯物论的定义是什么?
2. 辩证法唯物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3. 辩证法唯物论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二、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原理
1. 辩证法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2. 量变和质变在辩证法唯物论中有何意义?
3.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原理在辩证法唯物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三、辩证法唯物论的社会历史观
1. 辩证法唯物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哪些?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四、辩证法唯物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 辩证法唯物论如何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活动?
2. 在经济建设中,如何运用辩证法唯物论思想?
3. 在政治斗争中,如何运用辩证法唯物论思想?
五、辩证法唯物论的现实意义
1. 辩证法唯物论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2. 辩证法唯物论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3. 辩证法唯物论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六、结语
辩证法唯物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辩证法唯物论,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教案提纲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教案提纲

第一讲唯物主义和辨证发展规律(提纲)教学内容:(七个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性•意识及其能动作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含义:字面意义、牛津字典的解释、教科书的解释、我的看法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黑格尔、爱因斯坦、毛泽东、冯友兰的说法3、哲学的基本问题图表哲学基本问题是探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前提。

基于对思维和存在问题的回答,哲学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分。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外在事物是观念的集合)注:习题找学生回答。

二、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的含义(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性——物质性的认识1、物质的定义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具有可知性。

2、物质范畴的意义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三)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1、运动的含义它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同具体的运动不同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具体举例)3、静止(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静止的两种表现形式A、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B、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比如人,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状态的话,那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将不是一个人)(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分析问题(找学生回答)分析“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答案,说明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分析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找同学回答“刻舟求剑”的哲学原理。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的含义和特性(2)空间的含义和特性(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4)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补充材料:大脑两半球有各自独立的功能。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精品文档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唯物辩证法:1、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1)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2、本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对立性。

(两方面的辩证关系)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点论。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观:(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a.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b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实质: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是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期阻碍作用。

唯物辩证法大学教案

唯物辩证法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矛盾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 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收集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二、讲授新课1.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矛盾分析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 联系分析法:从联系的角度分析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发展分析法: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如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案例。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核心观点?2. 引导学生思考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发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首先,唯物论的实质就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虚构的附加,那么,它就必须依赖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从这些发现中汲取材料.其次,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唯物论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大纲.doc

唯物辩证法大纲.doc

唯物辩证法大纲.doc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

哲学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

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

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

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可打印修改)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可打印修改)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总述唯物辩证法部分主要讲述了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这三大观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地联系。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概念。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2)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总之,联系、发展、矛盾三者是统一的。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部分联系的观点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图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普遍联系地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事物都是由整体和部分构成的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二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讲授提纲

辩证唯物主义讲授提纲

辩证唯物主义讲授提纲

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唯物论: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精神活动只是物
质活动的表现形式;
2.辩证法:物质世界是辩证的,存在的同时也在发展,是一个复杂的
发展过程;
3.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不是神的安排,而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创
造的;
4.实践唯物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唯实践可以确定真理,发展和转变真理是实践的过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1.唯物发展观: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性,具体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矛盾;
2.辩证法观:辩证法观包括把握事物发展的法则,以及在实践中如何
运用辩证法;
3.历史的观点:历史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具有自身的进程;
4.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改变,是实现价值观和目标
的唯一途径。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意义
1.认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以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以实践验证认识论”;
2.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是自己历史发展的主体;
3.思想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注重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超越性的精神主义;
4.社会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变革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提纲

唯物辩证法提纲

唯物辩证法提纲[前言]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存在着质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③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④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3.联系具有普遍性①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外部联系)②联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提纲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提纲
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





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
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
②相互影响。
(具体内容略)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原理
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反对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我的大学生活教学提纲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我的大学生活教学提纲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我的大学生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课程中,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永恒发展性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

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很多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

仔细回想,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绝大多数人都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更有甚者成为温室的花朵,脆弱易折。

如今的大学校园虽说是一个小型社会,但与真正的社会相比却是千差万别。

我们就像被困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踏入真正的社会,想要好好享有自由时,很有可能一步不慎,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学习和掌握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每个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且让我以自己为例,从唯物辩证法来探讨我的大学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

我们进入大学,不可能像古代的陶渊明那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我们会遇到来自各地的舍友,他们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跟我们密切相关的人,我们有可能是普通合住人,有可能是成为闺蜜或者好兄弟,但也有可能只是点头之交。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普遍)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要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不能肆意抹杀、破坏事物的固有联系。

3.人们可以(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应全面地认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联系。

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⑴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①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带着教案思考唯物辩证法

带着教案思考唯物辩证法

带着教案思考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基础理论,它指导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

古人所说的相信天命,坚持中庸之道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解释为唯物辩证法观点下的行为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唯物辩证法也应该成为教育者的一种基础理论,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思想。

本文将会从如何应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教学展开讨论。

了解并认同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

唯物辩证法的运用范围是很广泛的,全面的了解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并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用性,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一个哲学概括,它所面对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广阔领域,可以指导人们的思维、行为和实际工作。

教育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从而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案和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教育教学中设计教案是非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但需要指出的是,教案作为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需要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贯穿其中。

这样才能使得教案真正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从而真正起到今天有意义的教育效果。

教案需要具备高度的思辨力。

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中强调全面的思考和客观的认识问题,因此教育人员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全面思考所面对的情况。

他们需要提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同时也需要对复杂和困难的教学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从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继续不断通过教学反思来完善教案,对教育的在个别孩子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测定,此外,他们还应该使用最新和最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以达到在特定时期的最佳解决方法。

这就对教育者具备精准分析能力、较强的信息搜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物辩证法更加需要做到“寓教于乐”。

在学习过程中,教学者需要确立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地了解、深化、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吸收能力和提高自我管理的技能。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第一章唯心論與唯物論本章討論下列各問題:一、哲學中的兩軍對戰;二、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區別;三、唯心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四、唯物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

一、哲學中的兩軍對戰全部哲學史,都是唯心論和唯物論這兩個互相對抗的哲學派別的鬥爭和發展的歷史。

一切的哲學思潮和派別都是這兩個基本派別的變相。

各種哲學學說,都是隸屬於一定社會階級的人們所創造的,這些人們的意識,又是歷史地被一定的社會生活所決定。

所有的哲學學說,表現著一定社會階級的需要,反映著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準和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階段。

哲學的命運,看哲學滿足社會階級的需要之程度如何而定。

唯心論和唯物論的社會根源,存在於階級的矛盾的社會結構中,最初唯心論之發生是原始野蠻人類迷妄無知的產物。

此後生產力發展,促使科學知識也隨之發展,唯心論應該衰退,唯物論理應起而代之。

然而從古至今,唯心論不但不曾衰退,反而發展起來,同唯物論競長爭高,互不相下,原因就在於社會有階級的劃分。

一方面壓迫階級為著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發展與鞏固其唯心論學說,一方面被壓迫階級同樣為著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發展與鞏固其唯物論學說。

唯心論和唯物論學說都是作為階級鬥爭的工具而存在,在階級沒有消滅以前,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對戰是不會消滅的。

唯心論在自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代表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起著反動的作用。

唯物論則是革命階級的宇宙觀,它在階級社會內,從反動哲學的唯心論之不斷的戰爭中生長與發展起來。

由此.哲學中唯心論與唯物論的鬥爭,始終反映著反動階級與革命階級在利害上的鬥爭。

哲學中的某一傾向,不管哲學者自身意識到與否,結局總是被他們所屬階級的政治方向所左右的。

哲學上的任何傾向,總是直接間接助長著他們所屬階級的根本的政冶利害。

在這意義下,哲學中的一定傾向的貫徹,便是他們所屬階級的政策之特殊形態。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法唯物論的特徵,在於要明確地理解一切社會意識(哲學也在內)的階級性,公然聲明它那無產階級的性質的向有產階級的唯心論哲學作堅決的鬥爭,並且把自己的特殊任務,從屬於推翻資本主義組織、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與建設社會主義的一般任務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创造出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近代哲学界的经典之作。

吸收两者精华的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作为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精华,一直以来对它的解释运用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在新时期的中国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启示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同样福和祸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充分反映了联系的多样性的客观特征。

当塞上之人的好马刚丢的时候,其邻居“人人皆吊之”,其父却淡淡的说道:“此何遽不为福乎?”不久,丢失的马又带回来了一匹好马,此时邻里纷纷来贺,其父又重复了先前的话,后来的事情的确正如其父预期的那样。

为何塞上之人的父亲能够预料如此之准,而邻里却没预料到?因为其父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他认识到福祸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而非偶然联系,是一种间接联系而非直接联系。

通常当二者之一出现时,
不能直接显现另一个的存在,一般人容易被这个假象所迷惑,只有坚持了联系观的人才能看透其本质联系,做出正确的态度,不会像其邻居一样因一时的失去而感到沮丧,一时的得到而庆幸,不知其前景为何,这样的人能够得到人们的真心尊敬和敬佩。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启示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他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发展变化的。

每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前进和上升的态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在丢马、得马、儿子摔伤等事件陆续发生后,其父都没有大喜大悲,而是淡定的说出“此何遽不为福/祸乎”来回应邻里的羡慕和同情,尤其是在儿子摔瘸之后仍能乐观的说出“此何遽不为福乎”令邻里煞为费解,最后唯有他们父子相保,邻里莫不钦佩。

其父始终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坚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不以暂时的失去而悲,不以暂时的获得而乐,高瞻远瞩终获邻里之尊敬。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启示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
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反映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福和祸作为矛盾双方,它们之间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斗争性。

一方面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福就不存在祸,没有祸就谈不上福;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表现为背道而驰。

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斗争性层面,没有认识到隐藏于斗争性背后的同一性。

当灾祸出现时注意力只注意到灾祸上,没有意识到福和祸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转机随时都会出现。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启示四: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丢马与多得一匹马是一组矛盾,摔伤与免受兵役也是一组矛盾,矛盾贯穿于故事发展的始终。

在丢马和儿子摔伤后其父没有像邻里那样从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而从利弊共存的角度分析。

当好的一方面出现时,他考虑到弊端的所在;当令人不悦的事情发生时,他考虑其积极意义所在。

运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指导我们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对前景做出正确地预测,既不对前景过于乐观,也不过于悲观,从而达到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过唯物辩证法的分析,人们对它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它的指
导意义在新时期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