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古代科技画廊--春行墨舞
敦煌壁画欣赏
一 崇高与优雅
在敦煌艺术中,最能体现优雅美学风格的是伎乐飞天、反弹琵琶、菩萨。如果说“伎乐飞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成为华夏艺术的乐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体现,那么“反弹琵琶”乐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则提供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美神,她们共处一窟,传达出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从而表现了“天籁”与“人籁”的互通效应。在“反弹琵琶”因其优雅动人的音乐舞蹈艺术所唤起的视觉美感外,还与画面的主体——人体美紧密相关。如果说,“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的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到了中唐则以“反弹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现了女性之美的艳影: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几躯裸体飞天而露出了赤足和丰乳肥臀,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总之,有性而无性的发展演变无疑本真的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
和谐,是中华审美文化之魂的经典表现,亦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典型特征,敦煌艺术作为融多门艺术类型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最为直观的美学理念即追求一种“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敦煌壁画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等,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在此达到了审美的统一。最终,它为中华艺术和人类文化建立了和谐美的典范。
三阳刚与阴柔
敦煌乐舞文化也体现出阴柔与阳刚的美学风格,其既有中原风格的温婉妩媚(东),又有西域龟兹乐舞的万种风情(西),更兼西凉乐舞的婀娜多姿(本地),三者在相互借鉴的条件下共同创造出敦煌舞蹈的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舞蹈风格。同时早期造窟历史的美学特点总体上也以“阴阳相济”为特征,既体现了北凉、北魏的浑朴与厚重,又凸显出西魏、北周的秀逸与圆融;既达到了贯通中西的思想内容,又突出了自身的主体特色,从而由娱佛开始逐步迈出了娱神、娱己和娱人的雍容步履。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敦煌壁画“飞天”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敦煌壁画“飞天”中国古代人物画,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敦煌壁画“飞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瑰宝。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概述在中国古代,人物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绘画的技艺,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入探讨。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人物画形成了细腻、写实的风格,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敦煌壁画“飞天”的背景与意义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汇聚了东西方文化。
敦煌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一种特殊形象,代表着自由、和平与美好。
它是人类对于飞翔的憧憬,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三、“飞天”的艺术特点1.形象特征:“飞天”形象通常为美丽的女性,身着飘逸的衣裙,有的手持乐器,有的轻盈飞翔。
她们的面容宁静祥和,身姿优雅轻盈,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视觉享受。
2.色彩与线条:在“飞天”的形象塑造上,艺术家们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
他们以矿物颜料为媒介,以毛笔为工具,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再通过平涂、晕染等技法赋予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3.文化内涵:“飞天”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她融合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飞天”的象征意义“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标志性形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她代表了人类对自由、和平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传承的象征。
她带给观者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五、“飞天”在当代的价值虽然“飞天”源自古代,但其精神内涵仍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飞天”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人们在物质追求之外,更应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
此外,“飞天”也代表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平台。
关于敦煌壁画的介绍
关于敦煌壁画的介绍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敦煌壁画距今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们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数量众多,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内容包含了佛教、道教、儒家、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和文化。
敦煌壁画形成于东晋时期(公元4世纪),兴盛于唐朝(公元7至9世纪)。
它们是在莫高窟这一狭长的山谷内的洞窟壁上绘制的,洞窟巨大,共有735个,壁画多达4.5万平方米,其中以9到14窟最为著名。
这些壁画以其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的题材广泛,包括佛教经典、佛教故事、仙境图、生活场景、人物画等。
其中,佛教题材的壁画最为多样和精美,佛像在壁画中经常被描绘。
仙境图则以仙山、禅院、修道者为主题,展现了人们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
此外,还有大量的市井生活场景和人物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形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独特,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壁画中采用了线条勾勒、色彩填充、渐变阴影等多种技术手法。
线条勾勒细腻而生动,通过不同粗细的线条描绘人物、动物和建筑物的轮廓和细节。
色彩填充则以鲜明、饱满的色彩表现壁画中的各种元素。
渐变阴影的运用使得壁画更显立体感和逼真感。
敦煌壁画所使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和植物纤维颜料。
矿物质颜料的使用使得壁画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和持久性。
植物纤维颜料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得壁画色彩饱满且不易褪色。
这些颜料的使用为敦煌壁画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敦煌壁画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资料。
壁画中的图像和题材广泛,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例如,壁画中描绘了希腊神话、波斯人、印度人等外来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敦煌壁画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修复问题。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瑰宝之敦煌壁画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瑰宝之敦煌壁画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瑰宝之敦煌壁画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
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里面有经卷、帛画、刺绣、铜像6万多件,可惜一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值得收藏慢慢看,莫高窟最美飞天赏析
初唐-献花飞天 第329窟 飞天在鲜花彩云间向下俯冲,在飞翔中向佛献花,姿态优美动人
盛唐-持花蕾飞天 第121窟 这身飞天双手高举花蕾,乘彩云向上奋力飞翔
盛唐-献花飞天 第121窟 这身飞天右手托花盘、左手持花蕾,乘彩云向上飘举飞翔
值得收藏慢慢看,莫高窟最美飞天赏析
敦煌莫高窟,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汉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 斯兰文明的交汇处。敦煌虽然现在是个县级市,但不得不说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上留 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莫高窟必须提到飞天,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 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 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可以说是中 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有4500余身。莫高窟画飞天最多的洞 窟是北周时期的290窟,全窟共画飞天156身。最早的飞天,即第249窟西魏时代的飞天,就是 富有阳刚之气的男飞天,其双臂、双腿奋力大张,跳向空中,身披的长巾高高扬起表现了舞姿 的雄健。 中国几乎没有裸体画,但敦煌早期有裸体飞天。后来飞天逐渐地演变为女性,变为中国女性, 又变为中国的漂亮的、轻盈的、舞蹈的女性。 敦煌飞天是中国人物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是动 人的艺术形象。她使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在严肃中有了活泼,在静止中有了 运动,在无声中有了音乐。
盛唐-供养飞天 第148窟 这身飞天双臂高举,左手托莲花,右手握飘带,随两侧彩云卷曲状飞行
探析中国传统壁画艺术风貌——以敦煌飞天三个代表性时期为例
41第34卷第8期 2021年04月Vol.34 No.8April 2021艺术科技1…中国壁画的历史沿革文化的形成和人类自然的客观性有密切的联系[1]。
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蜉蝣小物还是山河巨蟒,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人文风情有极大的相关性[2]。
壁画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那时石器工具得到了空前的精炼。
到了先秦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一系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促进了壁画的发展[3]。
进入隋唐时期,壁画题材范畴变得越来越宽泛,场面更加宏伟,色彩更加绮丽。
宋代之后,就全国而言,壁画逐渐式微,但在山西等地,壁画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4]。
元朝的掌权者对宗教采用操纵庇护的政策,喇嘛教得到尊重,玄门亦有煊赫的地位,寺观规模不断扩大,壁画以可观的速度发展,且在敦煌一带尚有不少遗存。
中国的壁画艺术发展到明清,虽无法与唐宋时期的盛况比拟,但是掌权者仍注重并利用宗教艺术来维持其封建剥削制度,兴修寺观,佛经刻印层出不穷。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扩大国际视野是传统壁画在当代发展的新方向[6]。
2…敦煌飞天壁画三个代表性时期的特点2.1…十六国这一时期的壁画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动态和身体姿态,展现出人体之美。
壁画的想象力和夸张性更强,而图像的动态变化较小。
在服饰方面,俗人多是接近现实中原汉装,神仙多是保留异域风情的服饰。
色彩明艳动人,极富立体感。
早期的敦煌壁画中,多勾勒出纤细强劲的线条和注重晕染,以赭红为主,用散花图案方式装饰衬底、敦煌壁画的早期绘制就是运用了晕染法的技法,使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壁画出现了色彩层次分明、人物形象立体、效果柔和、色彩运用鲜艳明亮的绘画艺术风格。
绘画步骤分明技术趋于成熟。
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的独特价值和影响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两个瑰宝。
它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后世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敦煌壁画是指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这些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在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建于公元4世纪,共有741个洞窟,延绵1000多米。
整个莫高窟的壁画大多数都创作于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历时1200多年,主要表现了佛教故事和生活场景。
敦煌壁画以其细致、逼真、富有情感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它不仅在艺术技法上达到了极致,还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
敦煌壁画揭示了佛教在唐朝的传播和变化,并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壁画对于西方学者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敦煌壁画相似,龙门石窟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距离洛阳市区15公里,是北魏时期的一处佛教石窟。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内含丰富,其中的壁画雕刻和造像代表了北魏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也为后世中国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龙门石窟有多达234个洞窟,包含各种石刻与壁画,这些像素雅和图案密集的作品,记录了精美而逼真的佛教和国家历史。
龙门石窟以其鲜明的浮雕和嵌刻技法,塑造出了众多佛像、金刚、天王、菩萨等形象,其中包含了很多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信息,通过这些石窟,我们不仅可以窥视到北魏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也可以理解佛教的传播和演变。
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的信息,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历史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敦煌壁画与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历史背景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通过这两种艺术之美和精髓得到启示和滋养,产生新的艺术意识和创作力量,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敦煌艺术博大精深,其壁画艺术亦自成体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融汇了古今技法,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敦煌还为我们保留了长达千年的审美文化活化石,其间有一种穿透人心、跨越时空的典型符号,那就是“飞天”。
飞天;传入;艺术美一、“飞天”的由来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张大千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敦煌做过一段壁画临摹的工作,这段经历对其后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能给我们以极大启示,那就是:敦煌壁画渊源有自,且直接继承了六朝古风,与草书一样,“笔法飞跃秀劲”,虽有印度影响,却更具有华夏文化传统的神韵,因此才会出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动”之美。
飞天作为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象,以她们轻快的动态,流利的舞姿,吸引着广大的观众。
然而尽管飞天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多,可在佛经中并没有对飞天的纪录,甚至佛经中根本没有出现“飞天”一词。
通俗的看法认为:“飞天”是一种俗称,而不知佛教名词。
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网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闷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网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阔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回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阚婆一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阿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阔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内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和雕塑,其中飞天壁画是莫高窟中的重要艺术珍品之一。
飞天壁画以其形意音韵之美,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飞天壁画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常见题材,它们描绘了一些身披彩云、手持乐器的飘飞天人。
这些壁画以其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和超凡的飘逸感成为了莫高窟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壁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文化的积淀,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造诣和雄浑深远的内涵。
形意音韵之美是飞天壁画最为抢眼的特点。
壁画中的飞天人形态柔美,动态流畅,线条优雅,栩栩如生。
其神态娴静优美,身姿曼妙。
在整个壁画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被雕琢得十分精巧,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非凡才华和匠心独运。
飞天壁画中所表现的音韵之美更是令人陶醉。
无论是手持乐器的动作还是身披彩云的姿态,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领略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音乐舞蹈之美。
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本身,更融入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与意境之中。
飞天壁画所表现的飞扬感和高洁态度,无疑是古代艺术家们对人性高尚境界的追求。
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飞天壁画更是蕴含了对于虚空、灵性的呼唤和向往,表现出了对于超越尘世俗世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内涵上的高远境界,正是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的重要来源。
除了形意音韵之美外,飞天壁画还以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图像的丰富性而著称。
在莫高窟的不同洞窟中,有着大量的飞天壁画作品,它们不仅在造型和线条上各具特色,而且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也各具特点。
这些壁画既有单独的飞天人形像,也有多位飞天人共同构成的图像。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飞天壁画所展现的形意音韵之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表现在其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上,更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艺术创造的伟大。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图案主要集中在窟顶、龛楣和墙壁的下部。
最主要的是窟顶部分的图案 。
窟顶部分的图案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倒斗形窟顶中部的藻井与平顶 部分的平棋图案。
2.人字披椽档间的花鸟图案。
3.窟顶四面斜坡上的神 话故事图案。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断崖口,俗称千佛洞, 上下五层,长1600多米。
莫高窟是敦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始凿 于前秦建元二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
现保存从十六国、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 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
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 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 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这是敦煌最美的唐代供养人画,且最前的都督 夫人比真人还大。
原画已残破,这是名画家段 文杰的临摹作品,且带有研究復原性质。
都督 夫人、夫人女儿、奴婢的服饰打扮各各合身, 主人面饰花鈿,具见唐代风韵。
此图是出自盛唐的经变画,绘製时使用正确的透视,细部 和装饰十分精细和準确,是研究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最佳 图像之一。
敦煌的雕塑
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
这七、 八百年的佛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
云冈、龙门、天龙山的石窟,尤以近来才被人 注意的四川大足造像和甘肃麦积山造像。
在西 陲敦煌洞窟里,竟替我们保留了那千年艺术的 灿烂遗影。
浅谈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
浅谈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作者:张芷芃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被誉为“沙漠美术馆”的佛教艺术宝库,就是本文将介绍的中国的四大古窟之一——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于公元前366年,其后经过时间和风沙的洗礼历时千年却历久弥新。
莫高窟集雕塑、建筑、壁画于一身,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也是最具表现力的非壁画莫属,敦煌壁画描绘的是古人对神的幻想,以寄托那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朴素善良的美好愿望,所以看似“仙气十足”的敦煌壁画其实也跟所有的艺术一样源于生活、源于传统。
但好景不长,繪制壁画所用的颜料持久度不高加上沙漠气候环境问题,敦煌壁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风化、褪色、位移等许多问题萦绕在它身边挥之不去。
本文将以敦煌壁画为论述对象,结合其艺术特点谈一谈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挑战1.敦煌壁画的前世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除了珠宝、象牙等珍禽异兽贡品、商品的交流,佛教也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土。
那时的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成为了佛教发展的温床,河西的军政中心也在这时发生了位移,由原来的酒泉移到了敦煌,这些都刺激了佛教的发展,也让敦煌成为了佛教圣地,这也是为什么这恢弘的巨制壁画会出现在敦煌的原因之一。
加之中原当时对佛教进行的多次打击中敦煌都幸免于难,着更加深了敦煌与佛教的联系,终于在公元前366年僧人乐僔路径此地,传闻他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这便有了现在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中的雕塑、壁画等。
唐宋时期敦煌壁画的新建空前繁荣,武则天在位时洞窟就以达到千余个之多,这也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兴盛,到了回鹘时期则是达到了顶峰,我们现在看到的较为完整或清晰的画像几乎都为这时所绘。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敦煌壁画的发展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北宋后对于壁画的新建极少几乎只有修复工作还在继续,元朝后随着丝绸之路的没落,敦煌壁画往日辉煌的锋芒似乎也被遮住,这个曾经辉煌、锋芒万丈的佛教圣地慢慢的退出了世人的视野,但就在它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才被重新重视,但元气大伤的莫高窟已经失去了光彩,加上年久失修的壁画似乎已经成为永久的遗憾。
敦煌莫高窟的九色鹿壁画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的九色鹿壁画的介绍敦煌莫高窟,那可是咱中国文化里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啊。
而其中的九色鹿壁画,就像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的一道光芒。
走进莫高窟,站在九色鹿壁画前,你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吸住了。
那画面上的九色鹿,毛色那叫一个绚烂,就好像是把彩虹的颜色都披在了身上。
它身姿矫健,站在那片神秘的山林之中,眼睛明亮得就像星星掉进了水里。
你瞧啊,那鹿身上的颜色,可不是随随便便涂上去的,每一种颜色都像是有生命一样,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仿佛是一群小精灵在鹿的身上跳舞呢。
这壁画讲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九色鹿那是善良的化身啊。
有一天,一个人掉进了水里,九色鹿听到呼救声,就像一阵风似的飞奔过去,把那个人从水里救了出来。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小虫子掉进了水坑里,你肯定也会伸手去救它,九色鹿的善良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
可谁能想到呢,被救的那个人啊,却因为贪图钱财,把九色鹿的下落告诉了国王。
这多让人寒心啊,就像你好心帮助了一个人,结果那个人却反过来害你,你说气不气人?再看这壁画的线条,那真叫一个流畅。
就像山间的小溪流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墙壁上。
画匠的手艺简直绝了,每一笔都像是带着感情画出来的。
你看九色鹿的鹿角,线条弯弯绕绕,精致得就像仙女头上的发簪。
那些线条组合在一起,把九色鹿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的,它的那种灵动,就好像下一秒就要从墙上跳下来跑到你面前一样。
从这壁画里,你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信仰和对美好的向往。
那时候的人们啊,一定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九色鹿一样善良,也希望身边都是像九色鹿这样的好人。
这壁画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现在看这壁画,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古人来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这九色鹿壁画啊,不仅是一幅画,它还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在莫高窟的墙上静静地待了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就像一个坚强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
它看着朝代的更替,看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神秘和美丽。
千年敦煌壁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_谢恬
千年敦煌壁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_谢恬文博考古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南枕祁连,襟带端。
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
汉代起敦煌就是辖六县之郡。
东汉大家“敦,大地应劭称:了中国古代画家的创造精神、丰富的想象同力和熟练的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时,敦煌壁画反映了中外文化交融的辉煌成就,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
敦煌接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不同的文化面貌,开放、兼容、民族、创造是敦煌的精神,这些也是敦煌壁画艺术至今仍备受世人瞩目的根本原因。
敦煌壁画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主要方面和最为丰富的内千余年,是由多种艺术流派和多种艺术手法交融的艺术奇葩,经过众多的古代敦煌艺术家融合创造,而形成的敦煌壁画艺术其传神写照、线描造的总体艺术手法特征。
型、赋彩设色、构图方式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对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仍然产生着影响。
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
敦煌的发现及对于敦煌美术的研究改变了中国传统美术史观,让中国的艺术家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根。
2. 敦煌壁画是颜料宝库。
敦煌壁画能保持千年不脱色,其颜料是用什么工艺和物质而制成的?多年来众说纷纭。
敦煌研究院通过对敦煌壁画所使用的30多种颜料进行科学分析后近日提出,中国在1600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制作技能和相关的化学工艺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因此,敦煌壁画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
它保存了北朝至元代等十余个朝代千百年间的大量彩绘艺术颜料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借助敦煌石窟的不同年代研究壁画颜料,不仅可以证实中国是最早将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云母且表明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
3. 敦煌壁画是音乐舞蹈宝库。
我国有学的记录方法,不能很好地流传下来。
在这一点上,敦煌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宝库。
仅在经变伎乐里,就保存了约200个舞蹈形象。
祖国之瑰宝——敦煌壁画
祖国之瑰宝——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
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敦煌壁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敦煌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这里贯穿东西,在这种背景下,敦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壁画艺术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敦煌壁画是一幅幅立于天空之巅的彩绘壁画,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科学发展等各个方面表现的真实反映,它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绚烂多彩、五彩缤纷的古代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形式丰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它被誉为中国壁画艺术的顶尖之作。
莫高窟壁画是我国传统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壁画以其广泛的历史背景和各种题材为特色,包括佛教、道教、儒教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加之艺术性和象征性的描绘,使得这些壁画具有着难以言表的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吸收了中亚的壁画艺术,这也是中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交融之处。
莫高窟的壁画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佛教艺术是敦煌壁画的一大特色,因为在敦煌的历史时期,佛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迅速地传播到中国内地,也成为了敦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敦煌的壁画艺术,也成为了全国各地佛塔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和载体。
敦煌壁画还反映出了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文化成就,例如敦煌五松堆中史前人类的生存、敦煌93窟中的矿物厂、地质图以及天文学图,都为日后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证明。
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传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敦煌壁画的保存环境需要得到保护与改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加强对敦煌壁画的传承与研究,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水平,涵养人们爱好文化的心灵与情感。
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基本介绍
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基本介绍在古代佛教没传来之时,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为了刻像毁山裂石,而在中国的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
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
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中国之美敦煌壁画飞天神女
中国之美敦煌壁画飞天神女谈到敦煌,不能不提飞天。
飞天,虽然不是敦煌独有的艺术形象,但却是敦煌最美的艺术形象。
婀娜多姿的飞天已经成为敦煌壁画中典型的形象。
飞天是佛教传说中的天人,常常在佛说法时飞舞在空中,奏出美妙的音乐,洒下美丽的鲜花。
飞天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中音乐舞蹈之神。
意译为天歌神、天乐神,由于她周身散发香气,所以又叫香音神。
敦煌最早的飞天,即第249窟西魏时代的飞天,就是富有阳刚之气的男飞天,其双臂、双腿奋力大张,跳向空中,身披的长巾高高扬起表现了舞姿的雄健。
中国几乎没有裸体画,但敦煌早期有裸体飞天。
后来飞天逐渐地演变为女性,变为中国女性,又变为中国的漂亮的、轻盈的、舞蹈的女性。
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为漂亮的女性,但是第303窟隋代的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已经是漂亮的女性。
她的头饰及长裙飘拂上扬,似乎是刚从天宫徐徐下降而来。
臂部上翘,双腿屈膝,与唐代舞俑“S”形、“三道弯”的舞姿非常相似。
敦煌飞天是中国人物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是动人的艺术形象。
她使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在严肃中有了活泼,在静止中有了运动,在无声中有了音乐。
初唐吹笛飞天第329窟飞天吹奏横笛,曲身向下飞翔。
吹笙伎乐飞天第329窟飞天吹奏芦笙,在莲花、彩云中遨游。
弹箜篌伎乐飞天第329窟飞天一手持箜篌,另一手紧握飘带乘流云向上自由飞翔。
弹琵琶伎乐飞天第329窟飞天怀抱琵琶,在莲花、彩云中娱佛。
击鼓伎乐飞天第329窟飞天项挂腰鼓,双手做击鼓状,曲身向下乘彩云飞翔。
伎乐飞天第329窟飞天在鲜花彩云中自由飞翔,手击扁鼓,虔心娱佛。
伎乐飞天(左)第329窟这组佛传故事画中的伎乐供养飞天,上下图合为一幅画面,共有飞天八身,动态各异,排列成行,在鲜花彩云中,为“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献花、散花、奏乐,使娱佛、供养、护法融为一体。
献花飞天第321窟飞天在徐徐下降飞翔中献花,迦陵频伽奏乐助兴,天花在流云中漂浮,更显灵动活泼献花飞天第329窟飞天在鲜花彩云间向下俯冲,在飞翔中向佛献花,姿态优美动人。
手绘国宝文物和介绍
手绘国宝文物和介绍近年来,手绘国宝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备受关注。
通过手绘,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国宝文物的美丽,还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几件手绘国宝文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让我们来看一看《清明上河图》。
这幅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卷轴长达5.28米,描绘了北宋时期的城市景象和民众生活。
通过精细的手绘技法,画面中的建筑、人物、船只等细节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幅作品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中。
这些壁画绘制于唐代至元代,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
手绘的敦煌壁画能够还原原作的色彩和细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通过手绘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敦煌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
除了绘画作品,还有一些雕塑作品也是手绘国宝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兵马俑》就是一件非常著名的手绘国宝文物。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代时期的陪葬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中。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手绘,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兵马俑的细节,感受到秦代的壮丽和庄重。
除了以上介绍的文物,还有许多其他手绘国宝文物值得一提。
比如《黄帝内经》是一本古老的医学经典,手绘的黄帝内经可以更好地展现其中的经络穴位和疾病治疗方法。
再比如《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艺品,手绘的青铜器可以还原其古朴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
手绘国宝文物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国宝的途径。
通过手绘,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宝的美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同时,手绘国宝文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宝贵的文物,让它们得以传承和保存。
手绘国宝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国宝的美丽,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古代科技画廊--春行墨舞
敦煌壁画——古代科技画廊作为一种绘画的历史,敦煌壁画反映了我国近千年间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敦煌壁画可以称为古代科技的画廊,许多内容反映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价值。
敦煌壁画至少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科技内容。
80多幅
“农作图”反映了北朝至元代近千年的农业生
产情况,描绘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十多种生产活动,20多种生产工具。
如盛唐445窟的曲辕犁;五代454窟的播种三脚耧等。
100多个洞窟中都有练功与运动、卫生保健、诊疗疾病等十分丰富、珍贵的古代医学活动,其中唐代壁画中的揩齿、刷牙图是我国最古的口腔卫生方面的绘画。
壁画中还有不少日天、月天与诸星等天文图像,特别是莫高窟61窟、肃北五个庙石窟第1窟中的“二十八宿”和
“黄道十二宫”,是天文学方面的珍贵资料,榆林窟第35窟“炽盛光佛”中的天象图在国内外同类题材中是一种独创。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何丙郁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最早把榆林窟西夏第3窟
“千手观音经变”中的酿酒装置,考证为烧酒蒸
馏器,李约瑟博士对这幅画中冶炼炉上鼓风用的木风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日本脚踏木风箱的先导。
历代壁画中绘出千姿百态的金,银、铜、铁、琉璃、玻璃、水晶、陶瓷等器皿,不仅反映了古代化学工艺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中西科技交流的实况;敦煌石窟堪称我国中古时期的颜料标本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11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
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应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
根据国内外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颜料的分析可知,敦煌石窟艺术中所用的颜料就有30多种。
其中绝大多数是天然矿物,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一些颜料在绘画中是很早使用的,并且为史料所不载。
例如青金石、密陀僧、绛矾(经过冶炼的铁红)、云母粉、金粉、雌黄、雄黄、石膏等,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巨大成就北魏至元代壁画中不同形制的提系
杆秤和天平是考察衡量器的极好材料。
壁画中数以万计的建筑画面是一部从北朝到西夏800年间的形象建筑史。
画面中的纺车、织机和历代壁画中的丝绸、棉、麻、毛织品图案,不仅显示出了古代纺织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丝绸之路”丝绸贸易的繁荣。
壁画中各种用途的车和造型多样的船,说明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交通运输工具的盛况,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制造车船的先进技术。
壁画中大量军事装备方面的资料,古代兵器就有数十种。
李约瑟博士在巴黎吉美博物馆藏的敦煌绢画“降魔变”中发现的“火枪”,为探寻古代管形射击火器的发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