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原则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第 1页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 作正确、动作轻巧,熟悉伤口愈合规律,安排换药顺序,先无菌伤口,后 污染伤口,再是感染伤口,最后是特殊感染伤口。
第 2页
【目的】 1.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利于肉芽生长。 3.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 4.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第 3页
【评估】 1.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温度,是否清洁。 3.伤口位置、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渗出液体的性质等。
第 4页
【操作步骤】
第 5页
1.用物准备 (1)无菌换药包:内含治疗巾、换药碗(盘)2个、血பைடு நூலகம்钳1把、镊子1 把、无菌盐水棉球、75%乙醇棉球、纱布若干。 (2)其他:胶布、绷带、汽油或松节油、棉签若干。 (3)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第 9页
谢谢大家!
第 10 页
第 7页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伤口换药的重要性。 (2)介绍伤口换药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自我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 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及渗出液体的性质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介绍伤口换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第 8页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2.医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的具体情况,动作要轻柔。 3.用血管钳接触伤口,用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 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 外向内擦拭。 5.换药顺序为先清洁伤口,再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应洗手。 6.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床边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伤口换药的基本原则
伤口换药的基本原则
伤口换药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持伤口清洁:在换药前需彻底清洗双手,并使用清洁剂清
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去除污物和细菌。
2.用适当的解剖技术处理伤口:解剖技术包括剪除死皮组织和
去除伤口边缘的凹陷边缘,使伤口边缘整齐,并有利于愈合。
3.选择合适的敷料:根据伤口的类型和状态,选择合适的敷料
来促进伤口愈合。
例如,选择无菌纱布、透明敷料、抗菌敷料等。
4.控制出血:如有出血,需用碘酒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止血。
5.保持湿润环境:保持伤口湿润有助于促进愈合,可以选择湿
敷法来保持湿润环境。
6.避免过度治疗: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不要频繁更换敷料,以
免干扰伤口的自愈能力。
只有在敷料出现渗液、敷料不牢固或发生敷料污染等情况下,才需要进行换药。
7.定期观察:定期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总之,伤口换药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伤口清洁、用适当的敷料、
控制出血、保持湿润环境、避免过度治疗,并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外科伤口换药原则
外科伤口换药原则一、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在换药过程中,必须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在更换敷料时,应先拆除原有的敷料,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或酒精等消毒剂清洁伤口。
在清洁伤口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对伤口造成刺激和损伤,同时应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以防止感染。
二、妥善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在更换敷料时,应妥善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在覆盖敷料时,应确保敷料完全覆盖伤口,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以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度的压力和摩擦。
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紧绷或粗糙的敷料,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和损伤。
三、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在换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如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更换敷料、使用抗生素等。
同时,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的组织情况,如出现组织坏死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四、给予适当的敷料,促进伤口愈合。
在换药过程中,应根据伤口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敷料以促进伤口愈合。
如对于干燥的伤口,可以选择吸水性好的棉纱布作为敷料;对于渗出物较多的伤口,可以选择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泡沫敷料等。
同时,应注意更换敷料的频率和时间,以避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五、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在换药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操作前,应注意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
同时,应注意更换敷料时避免触碰伤口周围的皮肤和其他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六、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风险。
在换药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风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应注意观察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 O P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2.观察伤口.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6.操作者处理.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四、注意事项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3.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4.换药时应注意清除伤口内的异物、线头、死骨、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换药术
3.清理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充分引流
4.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 1.一般创面可直接用无菌纱布覆盖,接触 伤口的敷料光洁面朝下,覆盖范围应超 出伤口3-5cm,一般伤口覆盖敷料8-12层
• 2.肉芽创面,可用凡士林或网眼纱布先覆 盖。
• 3.胶布固定
2层
4层
8层
• 胶布方向垂直身体长轴 • 一般用三条胶布粘贴,
长度一般为敷料宽度的 2-2.5倍。
4.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内层根据肉芽情况 选用创面引流敷料
外层无菌敷料覆盖 并妥善固定
• 肉芽生长好,呈粉红色、颗粒均匀、分 泌物少、触之易出血
• 常用凡士林纱布
• 一般伤口少量分泌物 • 常用盐水或依沙吖啶纱布
• 创面苍白水肿、色暗有苔、肉芽萎缩 • 可用优琐湿敷
四.换药操作步骤
• 揭除沾染敷料 • 消毒 • 清理伤口 •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 换药后处理
1.揭除沾染敷料
• 外层敷料 手
• 内层
镊子
• 最里层 湿润后揭下
1.揭除沾染敷料
• 内层敷料用镊子轻轻取除 • 敷料粘贴于创面,可用盐水湿润后揭下
2.消毒
•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 无菌敷料。
三、换药前准备
4.物品准备:器械、敷料、冲洗和消毒液、固定用 品等
• 器械:无菌治疗碗2个,镊子2把,弯盘,剪刀 • 冲洗和消毒液:酒精、盐水、碘伏棉球,优锁,
双氧水,雷夫奴尔,庆大霉素, • 敷料:纱布,凡士林纱布,棉垫 • 固定用品:胶布
一次性换药包
酒精
药品的准备
•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 75%的酒精用于灭菌 消毒;50%的酒精用 于防褥疮;20%— 50%的酒精擦浴用于 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换药室消毒隔离与换药原则
换药室消毒隔离与换药原则1.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2.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3.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
4.每次换药前严格手卫生(可以常规快速手消),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5.每次换药后严格手卫生,如果为清洁伤口,可以常规手消毒,如果为污染伤口,则先洗手,再手消,如果为特殊感染伤口,换药前需戴手套,换药后:A摘下手套,B手消,C常规洗手,D再手消。
6.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24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7.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
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也可以使用灭菌的干罐,灭菌干罐在干燥、清洁环境中使用有效期为一周,一经打开,使用时限为4小时。
8.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两次。
换药时污染敷料必须投入污桶。
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注明时间及“特殊感染”字样,并由专人按规定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9.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
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
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300个/m3。
换药医护同参与,5项原则4个技巧
文/ 张凤霞(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换药即更换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
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
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技术操作。
主要包括
查看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
及覆盖敷料等程序。
这个过程可以观察伤
口的生长情况,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清洁
伤口、清除异物、坏死组织、分泌物和过
剩的肉芽组织等,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附
加损伤与感染;同时促进伤口组织生长,
保护新生的肉芽组织和上皮,为促进伤口。
外科换药原则
外科换药原则
外科换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无菌原则:在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止伤口感染。
2.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换药时需要清除伤口表面的失活坏死组织,以促进伤口愈合。
3.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换药时需要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加快伤口的愈合。
4. 促进伤口愈合:换药时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敷料,以促进伤口愈合。
除了以上原则,外科换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换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创面感染和坏死组织溶脱的情况而定,以不引起创面分泌物蓄积,又不干扰组织修复为原则。
2. 如果考虑伤口有感染可能,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酌情延迟拆线。
3. 对于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一次。
4. 对于严重感染或置管引流的伤口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总之,外科换药的原则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清除失活坏死组织,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和伤口愈合。
同时需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药间隔时间和使用的药物及敷料。
换药与拆线——精选推荐
换药与拆线一、换药换药是指对创口进行敷料更换的方法。
伤口包括清洁伤口(无菌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
清洁伤口换药即更换伤口敷料,维持伤口无菌。
污染伤口换药就是去除伤口污染物,防止伤口继发感染。
感染伤口换药即清除伤口炎性物,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一)换药的基本原则:1、换药室应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2、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为无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
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3、换药的时间视伤口情况而定,外科无菌伤口可于术后第2或第3天换药一次,除敷料潮湿或脱落外,直至拆线前无需换药。
术后第一次换药时应有手术者参加;对分泌物多,感染较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的次数,每日可换药1~2次,必要时也可随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和减轻皮肤糜烂为原则。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换药者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清洁洗手。
为多个病人换药,应先处理无菌伤口,然后处理感染伤口,恶性肿瘤的伤口和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如厌氧菌感染的伤口)应放在最后换药,对于有高度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处理的原则。
5、病员应选择适当体位,避免病人直接观察伤口的操作,必要时给平卧位,伤口要充分暴露,换药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6、用物准备: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碘汀棉球、乙醇棉球、盐水棉球、纱布等。
有齿镊和无齿镊各1把。
按创口需要加用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二)换药步骤1、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长轴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敷料与创面粘连紧时用生理盐水浸润,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再轻轻提起敷料四周或已分离的一边,夹生理盐水棉球轻压敷料粘着的创面,慢慢取出敷料,如有毛发粘着可减去或用汽油浸润后揭去。
外科基本换药
外科根本换药根本原则:无菌原则换药目的1、观察伤口情祝,作相应处理;2、保持创面清洁,去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通畅;3、保持和防止伤曰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通过以上三点到达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换药指征1、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去除者;2、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4、疑有或己经出现的伤扣感染、出血、裂开者。
根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
硬件条件1、换药室环境一般应设两间换药室:一间为无菌换药室,用于无菌伤口的换药;另一间为清洁换药室,用于感染伤口的换药及术前准备、检查和设计。
要有良好的卫生设施,已便于地面的冲刷和墙壁的清洁。
换药室的面积合理以便于医务人员操作。
要求自然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配备单头无影灯、安装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细菌和病毒密度、减少感染时机。
2、换药室管理换药室严格消毒。
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
严格达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标上标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穿插感染。
护士应对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都有责任监视和制止。
病人家属和外换药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
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侮次换药前后须用肥皂彻底洗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套的原则。
3、设备及器具〔1〕多功能换药床,器械柜,换药车,活动闷椅,大小敷料镶,无菌大方盘和小方盘,洒精灯,不锈钢镊子罐,酒精、新洁尔灭、碘伏、纱布、干棉球、盐水棉球罐;无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换药碗、注射器等。
我院主要配备常用消毒液酒精〔护佳〕,碘伏以及艾力克。
〔2〕根本器械:眼科剪、组织剪、敷料剪、钢丝剪、持物钳、血管钳、刀柄、持针器、石膏剪、锯、阴道窥器、压舌板、针、线、口镜等。
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换药:换药的频率和时机应根据伤口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一般来说,伤口渗液多、有异味或污染时需及时换药。
2. 保持伤口清洁:在换药前,应先用洁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以去除污垢和污染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使用无菌操作:换药时,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器具,以防止交叉感染。
4. 选择适当的药品:根据伤口性质和发展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和药物,如肺龙胺软膏、碘伏、纱布等。
药品应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消炎杀菌等作用。
5. 避免剧烈摩擦和拉扯:在换药时要尽量避免剧烈地摩擦伤口,以免伤及新生组织或引发出血。
6. 定期观察和评估:换药后,应定期观察伤口的变化,如愈合情况、疼痛感、渗液量等,并及时评估伤口的治愈进程。
7. 营养保障:适当的营养摄入对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换药期间,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和营养摄入,以促进机体对伤口的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则只是基本的指导,实际换药还需要根
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换药各种目的原则
换药各种目的原则换药是指将原来使用的药物替换成另一种药物,其目的可以有多种。
首先,换药的一个目的是因为原来的药物对患者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当患者使用一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药物并没有改善病情或者产生了不良反应,就需要考虑换药。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其中一种降压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或者引起了其他的副作用,这时就需要将这种药物替换成另一种更适合患者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换药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患者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的病情或者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新情况重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患者的病情可能恶化,需要更强效的药物来控制疾病的进展;或者患者的病情改善,原先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过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换一种更适合的药物。
此外,换药的目的还可以是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规定和药物使用要求来正确使用药物的程度。
如果患者对原来的药物不满意,可能会不太愿意坚持使用,这时可以考虑换一种新的药物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需要频繁的使用,或者需要多次每天使用,对于一些不便于做到这些要求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换一种使用频率更低的药物,以提高依从性。
最后,换药的目的还可以是因为新药的问世。
医学科学不断进步,新的药物不断问世,这些药物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小的副作用或者更方便的用药方式。
当新的药物问世后,医生可以根据新药的特点来考虑是否对患者进行换药。
这样就能够及时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带给患者,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换药的目的可以有多种,包括药物效果不佳、患者情况发生变化、提高依从性和利用新药的优势等。
医生在进行换药时,需要仔细权衡各种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换药,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替换原有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病区换药工作制度汇编
病区换药工作制度汇编一、目的为了规范病区换药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区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病区换药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三、换药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按时更换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 做好换药记录,便于追踪和监测患者用药情况。
四、换药工作流程1. 准备工作:换药前,护士应认真检查换药包,确保物品齐全、无过期、无破损。
同时,准备换药所需的其他物品,如无菌手套、棉签、纱布、消毒液等。
2.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换药部位。
3. 环境准备: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关闭门窗,减少人员流动。
换药时,使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4. 换药操作:护士戴好口罩、帽子,洗手,穿隔离服。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先用消毒液清洁皮肤,再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拭去伤口分泌物,最后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
5. 换药后处理:换药完毕,清理换药现场,洗手,记录换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及患者病情变化。
向患者解释换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6. 特殊伤口处理:对于特殊伤口,如感染、化脓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请医生会诊。
五、换药工作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做好换药记录,便于医生查看和评估患者用药效果。
4. 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5.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提高患者舒适度。
六、换药工作质量控制1. 定期检查换药包,确保物品质量。
2. 定期培训护士,提高换药操作技能。
3. 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如换药比赛、交流经验等,提高换药工作质量。
4.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
不同伤口换药应遵循的原则
不同伤口换药应遵循的原则
换药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清洁原则:在换药前首先要保持双手的清洁,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
行清洁,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无菌棉球进行轻轻擦拭,避免伤口周围的细菌感染。
2. 去除污物原则:在换药时要将旧的敷料小心地取除,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伤口上的污物和残留敷料。
3. 干燥原则:伤口在恢复的过程中应保持干燥,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延缓伤口的愈合。
换
药时应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
4. 疼痛控制原则:换药时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疼痛刺激,对于敏感的伤口或深度较大的伤口,
可以给予疼痛药物的适当应用。
5. 调整换药频率原则:根据伤口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调整换药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伤口较小、干燥、无渗液的可适当延长换药间隔,而伤口较大、湿润、渗液多的则应加快换药频率。
6. 注意感染防控原则:对于易感染的伤口,应特别注意感染的防控。
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或消毒
剂来预防伤口的感染,同时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则仅供参考,具体的换药原则应根据伤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
建议而定。
对于某些特殊伤口或个别患者,可能需要遵循其他更具体的换药原则。
在进行换药时,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操作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外科换药的原则和步骤
外科换药的原则和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外科换药那点事儿。
一、换药原则。
1. 无菌原则。
这可是重中之重哦。
换药的时候就像进入了一个无菌的小世界,咱们得保证所有接触伤口的东西都是无菌的。
像换药的镊子啊,纱布啊,都得是经过严格消毒的。
要是不小心把细菌带到伤口里,那伤口就可能发炎、化脓,就像小怪兽入侵了一样,可麻烦啦。
2. 换药时间。
这个也很有讲究呢。
不是想啥时候换就啥时候换的。
一般清洁伤口可以2 - 3天换一次药。
要是污染的伤口,可能就得换得勤快点啦,有时候一天就得换一次。
这就好比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浇水频率一样,伤口不同,换药的时间间隔也不同。
3. 避免交叉感染。
给不同的患者换药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换完一个患者的药,镊子、剪刀这些工具一定要好好消毒,不能把这个患者的病菌带到另一个患者身上。
这就像咱们不能把自己的小感冒传给小伙伴一样。
二、换药步骤。
1. 准备工作。
先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像换药碗、镊子、纱布、碘伏或者酒精这些。
就像做饭前把食材和调料都准备齐全一样。
然后找个干净、光线好的地方,让患者舒舒服服地躺着或者坐着。
2. 去除旧敷料。
轻轻地揭开伤口上的旧纱布。
要是纱布粘在伤口上了,可不能硬扯哦,那得多疼呀。
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然后再慢慢揭开,就像温柔地叫醒一个小宝贝一样。
3. 观察伤口。
这时候要仔细看看伤口的情况啦。
看看有没有红肿、渗液、化脓这些。
如果伤口长得不错,就像小嫩芽茁壮成长一样,那心里就踏实多啦。
要是伤口不太好,也别慌,咱们还有办法呢。
4. 消毒伤口。
用碘伏或者酒精棉球从伤口的中心向外轻轻擦拭。
这个动作要轻柔又仔细,就像给伤口做一个温柔的清洁SPA。
消毒的范围要比伤口大一点,把周围可能存在细菌的地方都消灭掉。
5. 覆盖新敷料。
最后呢,把干净的纱布盖在伤口上,用胶布固定好。
不过胶布可不能贴得太紧,不然患者会不舒服的。
就像给伤口穿上一件合适的小衣服,既保暖又舒服。
好啦,宝子们,外科换药大概就是这样啦。
精神科药物换药原则
精神科药物换药原则
精神科药物的换药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稳
定和治疗效果的持续。
换药的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换药指征,换药的指征包括但不限于原药物疗效不佳、
耐受性差、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等。
在确定换药指征时,需要综合考
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
2. 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在确定需要换药后,需要选择合适的
替代药物。
这需要考虑到新药物的药理特点、剂量、给药途径、药
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保新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并
且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逐渐减少原药物剂量,在开始新药物治疗之前,通常需要逐
渐减少原药物的剂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反跳现象或戒断症状。
这需要根据原药物的药理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逐渐减量的
方案。
4. 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开始新药物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
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这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的
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等,以及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精神科药物的换药原则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进行药物换药时,需要谨慎选择替代药物,逐渐减少原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药物的换药过程。
换药室消毒隔离与换药原则
换药室消毒隔离与换药原则1.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2.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3.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
4.每次换药前严格手卫生(可以常规快速手消),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5.每次换药后严格手卫生,如果为清洁伤口,可以常规手消毒,如果为污染伤口,则先洗手,再手消,如果为特殊感染伤口,换药前需戴手套,换药后:A摘下手套,B手消,C常规洗手,D再手消。
6.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24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7.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
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也可以使用灭菌的干罐,灭菌干罐在干燥、清洁环境中使用有效期为一周,一经打开,使用时限为4小时。
8.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两次。
换药时污染敷料必须投入污桶。
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注明时间及“特殊感染”字样,并由专人按规定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9.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
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
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300个/m3。
换药管理制度
换药管理制度一、引言为确保企业内部的换药工作规范、安全、高效进行,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换药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的换药工作。
三、管理标准1. 换药原则1.1 换药应遵循“严谨、谨慎”的原则,确保换药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1.2 换药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部接触药品或患者的伤口。
1.3 换药前应准备齐全换药所需的药品和工具,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换药工作。
2. 个人卫生要求2.1 换药人员应经过相关考核合格,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了解基本的卫生学知识,确保工作质量。
2.2 换药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参加相关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换药操作流程。
2.3 换药前应洗净双手,佩戴一次性手套,规范佩戴工作服和工帽。
2.4 换药过程中,发现手套有破损、脱落或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手套。
2.5 任何有感冒、发热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换药人员,不得从事换药工作。
3. 目视检查3.1 换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 换药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相应措施。
3.3 所使用的药品应与处方一致,如更换药品或更改剂量,需经患者或医生同意。
4. 换药记录4.1 换药人员在进行换药工作时,应详细记录换药时间、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患者姓名、患者病历号等信息。
4.2 换药记录应填写准确,清晰,无涂改,如有差错应及时更正并注明原因。
4.3 换药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随时查阅。
5. 废弃物处理5.1 换药后产生的废弃物,如手套、输液袋、药品包装等,应按照有关规定分类投放。
5.2 废弃物应收集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5.3 严禁私自丢弃废弃物,应按照企业规定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置。
四、考核标准1.换药操作考核1.1 换药人员应定期参加换药操作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个人卫生要求、换药操作流程、目视检查等。
医生换药日常管理制度
医生换药日常管理制度一、前言医生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而医生在治疗中使用药物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对于医生换药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对医疗质量的保证,更是对医生自身工作的规范和约束。
二、医生换药的定义医生换药是指医生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或更换原有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在换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因素,从而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医生换药的原则1. 依据医学证据医生在换药的过程中应该依据科学的医学证据,选择适宜的药物。
对于常见疾病应该遵循国家或地方颁布的相关治疗指南,对于罕见病症或特殊情况应该参考专家意见,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个性化治疗医生在换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反应,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用药史等因素,确保治疗方案的个性化。
3. 安全性优先医生在换药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应该避免使用有严重副作用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四、医生换药的程序1. 收集患者资料医生在换药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通过收集患者资料,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为换药提供依据。
2. 评估患者病情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持续时间、病因和诊断等,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换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史,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医生需要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频次和疗程等。
治疗方案应该个性化,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
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伤口基本形态缝合伤口——习惯将手术后缝合的伤口称为缝合伤口或闭合性伤口。
缝合伤口已不具备典型的伤口形态特征。
凹陷性伤口——组织明显裂开或自深层组织缺损的伤口称为凹陷性伤口,凹陷性伤口具有典型的伤口形态特征。
–创面——临床上习惯将损伤表浅的伤口.如皮肤擦伤、烧伤.称为创面–溃疡——长期不愈的皮肤凹陷性缺损创面称为溃疡–窦道——有些损伤达深部组织.伤口长期不愈.形成一细长管道.其内常有许多纤维疤痕组织增生.一端开口于皮肤表面,另一端为深在的盲端.临床习惯上称之为窦道–瘘管——其一端开口于皮肤表面.另一端与体腔或脏器相通.习惯上将这类伤口称为瘘管换药前准备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
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
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换药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
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
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
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
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
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换药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
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换药频率:原则上辅料湿透即应换药1.一般伤口:首次24h内,以后每2-3天/次;2.特殊伤口:乳房术后,3-5天/次;3.植皮术后:7-9天/次;4.消化道瘘:2-3天/次;5.夏天,每天换,敷酒精纱;换药的适应症:术后3~4天检查伤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估计术后有伤口出血、渗血可能,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循环障碍(胀痛.浮肿、颜色青紫)等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1. 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病人无特殊不良反应,敷料不必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直到拆线。
如敷料污染或移位,应及时更换。
2. 无菌伤口病人主述局部疼痛、发热、刺痒等,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a. 缝线反应:由于手术创伤,组织生理反应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术后2—3天针眼及缝线下发红,不是感染,局部消毒后,继续包扎观察。
b. 针眼脓疱:针眼部红肿有硬结或脓疱。
可拆除缝线,扩大引流,配合局部抗菌素或红外线照射 c. 伤口化脓感染:病人有全身反应,伤口可见缝线嵌入肿胀的皮肤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处理:配合全身抗菌素应用,双氧水、洗必泰局部冲洗,局部引流,脓液送培养+药敏1. 颜面、躯干手术24小时后第一次更换敷料,查看伤口有无渗血、血肿。
如发现血肿要及时清除。
2. 重睑、痣切除、鞍鼻手术后,伤口暴露,术后24小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3. 磨削创面由于术后前三天渗出较多,应连续三天每日一次更换外层敷料。
4. 肉芽创面植皮后,在术后第三天更换敷料,注意内层敷料打开时,务必保持皮片不移动。
5. 感染伤口每日换药一次,分泌物多时每日两次。
认识误区–换药次数愈多愈好–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以为这样创面才能保持清洁,伤口愈合也就更快)• 辩证的认识–换药可改善伤口愈合的条件,有利于伤口愈合–每次换药,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肉芽组织上的毛细血管,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即便是轻微的擦拭也是如此• 企图通过勤换药.“彻底”冲洗伤口而达到伤口“无菌”是不可能的,相反会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良刺激常用的消毒剂:70%酒精2%碘酊0.1%的新洁尔灭0.001%~0.02%的呋喃西林碘伏碘酒是高效消毒剂,消毒效果好,但对皮肤刺激性大,更不能用在粘膜上,不适宜开放性伤口的消毒。
用时需用酒精脱碘。
原理:游离状态的碘和酒精的混合物。
其消毒作用的原理是游离状态的碘原子的超强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
优点: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缺点: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不宜应用;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
碘伏(IODOPHOR,含量0.5%)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灭菌增效剂经独特工艺络合而成的一种高效、广谱、无毒、稳定性好的新型消毒剂。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
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应用于粘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会发生皮肤烧伤。
碘伏对有害细菌及繁殖体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对创伤具有洗消、止血、加快粘膜再生之功能,无刺激、易脱碘.,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用时不需用酒精脱碘。
缺点: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由于碘伏里面不含酒精成分,没有脱脂作用,故临床使用时发现碘伏往往浮在毛孔的表面,和皮肤的贴合程度较差。
用酒精先行脱脂,再用碘伏涂抹,能加强碘伏对皮肤的贴合和对毛孔的渗透,增强碘伏的消毒效果。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或者说粘膜消毒应忌用酒精),一般选用碘伏。
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影响杀菌效果。
常用的药物:凡士林纱布---抗炎作用稍弱,但促进肉芽生长。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碘伏---深浅皆可,性质湿润优琐---防腐高渗葡萄糖+胰岛素+(促生长因子)---糖尿病患者的难愈创口。
双氧水(3%):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用于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
局部湿热敷。
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新洁而灭或双氧水或甲硝唑---冲洗覆盖都可用,抗厌氧抗生素粉剂(头孢等)---根据药敏实验云南白药(胶囊)---祖国医学蜂蜜,白砂糖---偏方SD-ag,SD-zn---收敛黑药膏拔疥疮---中药配方神经血管肌腱外露---忌用刺激性药物紫草油纱条---去腐声肌凡士林纱条-可作为其他药物的载体,油性(可隔开手指脚趾,隔开血痂,防相邻创面粘和至一起)碘酒+庆大霉素---可用于褥疮红霉素软膏等---表皮破损涂抹,无须包扎生理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