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提供了人类30%~40%的需求,这些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大约4500个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五”期间经过“同种异名”归并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群)20个、牦牛5个、骆驼4个、绵羊79个、山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鸡3个。
首批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
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
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_概述及解释说明
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牦牛是我国珍稀的古老家畜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和独特的生态适应能力。
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是确保这一珍稀物种得以延续和利用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对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挑战、策略和方法以及结论等部分。
首先将介绍牦牛种质资源的定义和特点,接着分析其保护的必要性,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然后,我们将评述目前已取得的保护成果,并指出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进一步,将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该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以及促进公众参与与意识提升。
最后,在总结全文内容并重申其重要性之后,我们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牦牛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意义的论述,增强公众对于牦牛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关注,并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该文章的撰写与传播,我们期望能够达到呼吁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 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2.1 牦牛种质资源的定义和特点牦牛是一种珍稀而独特的哺乳动物,具有适应恶劣环境、耐寒能力强以及抗病能力强等显著特点。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牦牛种质资源包括了不同品种和类型的个体群体(如藏系、青海系等)及其相关遗传信息。
这些资源是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中极为宝贵且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2.2 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过度扰动下,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其中也包括了牦牛。
因此,保护牦牛种质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首先,保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畜牧业品种之一,保护好牦牛种质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并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牦牛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20 0 7年 第 4 3卷 第 2 4期
M r t e pcv 产 业 透 顽 ak r ete・ eP s i
项 重 要 基 础 性 工 作 。为 了 摸 清 我 国畜 禽 遗 传 资 源
24 O O
2O 00 1 I O 6 O
家 底 ,0世 纪 7 代 后 期 到 8 2 0年 0年代 中期 , 业 部 农
创 新 。为 了实 现 畜牧 业 持续 、 稳定 、 效 的发 展 , 高 满
1 我 国畜 禽 遗传 资 源 保 护 的成 果
我 国政 府 历来 重 视 保 护 畜禽 遗 传 资 源 , 此 做 为 了大 量 工 作 , 得 显 著 成 效 , 开 发 利 用 畜 禽 资 源 取 为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 础 。 19 开 始 , 从 9 5年 国家 启 动 了畜 禽 种 质 资源 保 护 项 目 ,国家 财政 每 年 拨 专 项 经 费 用 于全 国畜 禽 遗 传 资源 保 护 事 业 。根 据 “ 点 、 重 濒 危 、 定性状” 特 的保 护 原 则 和 急 需 保 护 品 种 资 源 的 分 布情 况 ,重 点 围绕 农 业 部 公 布 的 国家 级 畜 禽 遗 传 资 源保 护名 录 开 展保 护 ,同 时 适 当兼 顾 一 些 濒
源 ,畜 禽 品 种数 量 约 占全 球 已知 畜 禽 种类 的 16 /,
对 资源 保 护 工作 的重 视 , 20 从 0 1年开 始 , 于 畜 禽 用 遗 传 资 源保 护 工 作 的 中央 财 政 经 费 显 著 增 加 ( 见 图 1 , 止 到 20 )截 0 6年 底 , 业 部 实 施 了 47个 保 农 0
维普资讯
产 业 蘑 觑 ・ a ePr et M r te pc e k s i v
中国牦牛线粒体DNA多态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中国牦牛线粒体DNA多态性及遗传分化研究本试验测定了中国5个牦牛品种34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全序列,长度为891bp~895bp,有55个变异位点,24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度和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1.315%、0.9697。
变异位点有转换、颠换、插入/缺失四种类型,其中转换的频率明显高于颠换。
D-loop全序列每个位点突变率并不相同,在131~500bp、701~751bp间存在突变热点,为D-loop的两个高变区。
牦牛D-loop碱基G+C(39%)含量小于A+T 含量(61%),表现出碱基的偏倚性。
牦牛各品种核苷酸分歧度Dxy为0.480%~2.106%,净遗传距离Da为-0.094%~0.809%,麦洼牦牛与其它牦牛群体的Dxy、Da值较高,牦牛单倍型间的平均距离为0.014。
麦洼牦牛和天祝牦牛、犏牛之间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差异。
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间基因流较大(Nm=3.40~1.58),麦洼牦牛和天祝牦牛、犏牛之间基因交流(Nm=0.46~0.52)的程度相当小,遗传漂变是它们之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整个来说,我国牦牛多态性丰富,遗传分化明显。
本试验的牦牛序列经Tajima′s D中性检验不显著(P>0.10),符合中性突变。
根据牦牛各品种线粒体D-loop的一致序列构建的NJ树,九龙牦牛和犏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因而聚在一支上,而麦洼牦牛和其它4个牦牛品种(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用本试验中的牦牛单倍型和GenBank中序列结合起来构建的单倍型NJ树,所有序列分成4大支,即聚类簇Ⅰ、Ⅱ、Ⅲ、Ⅳ,本次研究的牦牛序列全部分散在聚类簇Ⅰ。
从NJ树中可以看出牦牛和野牛亲缘关系较近,而和普通牛、瘤牛关系较远。
根据聚类簇Ⅰ中牦牛的24种单倍型间的碱基差异构建的网络关系图可以看出,牦牛的单倍型明显分为两支,和单倍型的NJ树得出一致的结论,表明我国牦牛可能存在两个驯化地点。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分析
围和 背 线 处 的短 毛 多 为灰 白 色 或 乳 白 色 。外 貌 具 有 明显 的野
牦牛特征。
我 国 牦 牛 遗 传 资 源 比 较 丰 富 , 由 于 不 同 的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 品种 形 成 历 史 、生 态适 应 性 、外 貌 特 征 、生 产 性 能 形 成
“ 通 牦 牛 ” 是 利 用 我 国 独 有 的本 土 动 物 遗 传 资 源 培 育 大 的第 一 个 国家 级 牦 牛 新 品种 。 “ 通 牦 牛 ”是 在青 藏 高 原 生 大 态 条 件 下 ,在 原 群 体 中人 为 的 导 人 野 牦 牛 遗 传 基 因 ,有 计 划
万头) 、云南 ( 头 ) 等六 省 区 的高 寒 草 原 区 。 国外 的牦 牛 6万
主要 分 布 于蒙 古 人 民 共 和 国约 有 8 万 头 ,另 外 有 近 3 1 0万 头 分 布 于 尼 泊 尔 、 印度阿 富 汗 、塔 吉 克斯 坦 、高 加 索 ,近 年 来 美 国 的 阿拉 斯 加 和 加 拿 大
牦 牛 和 西 藏 高 山 牦 牛 被 列 在 《 国 牛 品 种 志 》 中 。不 同生 态 中
类 型 牦 牛 品 种 基 本 上 是 根 据 生 栖 地 的 地 域 分 布 和 外 型特 征 划 分 的 .没 有 说 明 品 种 的遗 传 差 异 及 培 育 该 品 种 过 程 中环 境 条
由 于 特殊 生 态 环境 和极 强 的 自然 选 择 ,使 牦 牛 形 成 了抗 逆 性
强 、 耐寒 怕热 、极 强 的 采 食 能 力 、 晚熟 繁 殖 力 低 的 生 态 生 理
长 ,尾 短 ,尾 毛 长 而 蓬 松 。公 牦 牛 头 粗 重 ,呈 长方 型 ,颈 短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09•【文号】农办牧〔2016〕43号•【施行日期】2016.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农办牧〔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医兽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11月9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
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畜种地方品种(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个)省级保护品种(个)其他品种(个)猪90423216牛94214726羊101275222家禽175499729其他85203233合计545159260126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国畜禽业中种2019.11作者简介:后永贵(1962.8-),男,中专,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后永贵(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畜牧工作站747300)摘要:甘南牦牛是我国一种非常典型的自然品种,其形成过程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地区牧民的人工选育,是我国牦牛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笔者结合甘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关畜牧业知识,对甘南牦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关键词: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监测和提出疫病预防控制对策的重要措施,对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济南市布病的发生现状具有实际意义。
强化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切实掌握基层养殖者一线资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剔除、早净化。
3.3科学认识布病的发生形式,做好社会科普目前,职业人群的感染比例依然较大,社会对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重视程度及防控意识依然淡薄,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多渠道科普人畜共患病常识,努力形成全社会的科学防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的生物安全意识。
3.4重视基层兽医工作者防控水平和处置能力的提升建议增大对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投入,包括经费、防疫技能培训等,在提升基层兽医工作者和一线养殖者自身防护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基层的防控技术、疫情处置和诊断等能力。
我国是牦牛的主产国之一,牦牛生产比例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
同时牦牛也是青藏高原中唯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长的优势牛种,其具备的特定遗传资源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
从特性来看,甘南牦牛的抗逆性较强,能完美适应高海拔和强大的太阳辐射,同时还能适应生长期非常短的牧草和高寒少氧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青藏高原非常珍贵的物种资源和重要的基因宝库。
1甘南牦牛的种质资源保护措施1.1在养殖范围内进行详细的种质资源调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应秉承持续深入的原则,深入到甘南牦牛产区内部,利用调查问卷、现场调研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甘南地区牦牛的分布状况和资源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青海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海拔 3630
至 5200 米的高原区域ꎮ 久治牦牛则在青海省果洛
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五乡一镇全部区域均有分
布ꎮ 祁连牦牛主产区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
内平均海拔在 35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区ꎮ
相比于其它几种牦牛主要依据分布区域划分ꎬ
表3
品种提纯复壮与选种选育工作ꎮ ( 见表 3 与图 2)
青海牦牛培育资源名
核心区域
资源名称
久治县
久治牦牛
甘德县
岗龙牦牛
海晏县
长毛牦牛
天峻县、祁连县
祁连牦牛
互助县
白牦牛
2 青海牦牛遗传资源特性
牦牛适合于高原放牧ꎬ耐粗饲、耐高寒ꎬ合群性
好ꎮ 在对高海拔、低气压、缺氧的高山草原环境适应
性很强的同时ꎬ还具有很好的肉用、役用、毛用、奶用
净肉 率 为 36 22% ꎮ 高 原 型 成 年 牦 牛 屠 宰 率 为
52% 、净肉率 41 5% ꎮ 而在产奶性能上ꎬ青海牦牛
初产母牛 平 均 日 挤 奶 量 为 0 67kg、 平 均 乳 脂 率 为
与治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南藏族自治州
泽库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格尔木市唐
5 2 做好牧户牲畜生产环节疾病防治宣传工作ꎬ加
不合理ꎬ该病也存在劣性遗传基因导致ꎬ所以加强牲
[1] 杨会民 « 犊牛脐疝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及治疗
66
2021 年第 51 卷第 3 期( 总第 273 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图 2 青海牦牛培育资源代表性图片
( 上 接 第 6 页 ) Embryos [ J ] . PloS oneꎬ 2015ꎬ 10 ( 6 ) :
开发高寒牧区牦牛资源的建议与对策
2 存 在 问题
2 . 1 品种 退 化 , 个 体 生产 性 能 低
题, 枯草期长达 7 ~8个月 , 多数 牦牛 常年处 于 营养不 足的亏空状 态 , 冬 春季 节则 更加 严 重 , 加 至 盲 目追 求
牦牛数量 , 导 致牧草严重 缺乏 , 牦 牛营养 不 良, 直 接 影 响 着 牦 牛 生 产 性 能 的发 挥 。 2 . 4 投入不够 , 后 劲 不 足
源, 发展 具有 天祝 特色 的 肉牛 生 产 , 对 高寒 牧 区肉牛
产业 的开发利用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致使 近亲繁殖现象 比较普遍 。近年来 , 虽然 我县开 展 了野 血牦牛 和 1 / 2野血牦牛 杂交改 良技术 , 但受各 种
因素 的制约 , 推广 力度不大 , 普 及面 不广 , 所 以未从 根 本上 解决牦 牛品种退化 的问题 。
2 . 2 . 1 管 理粗 放 牦 牛 以传 统 的常 年 野外 放 牧 为 主, 较 少采用补 饲育 肥 措施 , 只有 在 冬春 季 节 牛群 乏 弱时才 给予适 当补饲 , 以减 少牛群 的掉 膘死亡 , 致使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0 4 [ 作 者 简 介] 严 玉 国 ( 1 9 7 8 一) , 男, 甘肃天祝人 , 本科 , 兽医师, 主 要 从事 畜 牧 兽 医技 术 推 广服 务 工作 。
态中。
2 . 2 . 2 重 奶轻 犊 由于 过度 不 合理 的挤奶状
态, 致 使犊牛生长 发育缓慢 , 母 牛过度 消耗 , 冬 春死亡
率逐 年上升 。
1 . 3  ̄ C, 无绝对 无 霜期 。 自然 环境 恶 劣 , 属典 型 的 高寒 牧 区。牦牛是天祝县 的优势畜种 , 是 当地 牧 民群 众 的
牦牛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学研究
牦牛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学研究牦牛是一种原产于青藏高原的典型高原动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真实大王”,其进化历程和遗传学研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牦牛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高原动物适应极端环境的进化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对于理解物种适应性进化和保护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牦牛的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3000万年前的中新世,其祖先可能是从低海拔区域迁移到高原地区。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牦牛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极端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形态特征。
例如,牦牛具有较大的心肺功能、高氧携带能力以及耐寒耐饥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其能够在缺氧、低温和食物稀缺的高原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牦牛的进化过程中,基因在适应性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表明,牦牛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高原适应有关的关键基因。
例如,EGLN1基因与血红蛋白水平和心肺功能有关,THBS1基因与血液凝固功能和氧携带能力有关,这些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牦牛适应高原环境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在牦牛的遗传学研究中,基因测序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牦牛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高原适应相关的基因突变。
例如,HIF2A基因在牦牛中发生了多种功能突变,这些突变使得牦牛在低氧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产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提高氧携带能力。
此外,研究还发现牦牛中与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相关的基因MYH7B和EPAS1等的突变,这些突变有助于提高牦牛高原适应性。
除了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也在牦牛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而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
通过比较牦牛和低海拔物种的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表观遗传修饰因子的差异。
例如,HIF1A和HIF2A等调控因子在牦牛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这与牦牛在低氧环境中产生抗缺氧反应的能力密切相关。
牦牛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高原动物适应机制的窗口。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基本规律,还为研究其他高海拔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
在各牦牛品种间 ,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的大小、形 态极其相似 ,而 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均
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取决于染色体的遗传变 有较大的差异 (表 2) ,表现出多态现象。 研究发现 ,
异。 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为数目变异 (整倍体、非整 倍体 )和结构变异 (缺失、易位、倒位、重复 )。 具体的 研 究方 法 主要 包 括 普通 核 型、 显 带 核型 和 精 母细 胞
中图分类号: S823. 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动物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本质的体现。 它主要指动物及其 野生近缘种的种间和种内遗传变异的总和 ,是人类祖 先经过几千年艰苦劳动留下的宝贵财富 ,亦是开发利 用遗传资源的物质基础。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 利用是维持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动物 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联合 和 28对 染 色 体 的 联 合 各 占 50% , 在 Ag NO Rs的频率上 ,不同品种、个体、 细胞间均有一定 的变异 ,显示出多态性 (表 3)。
浅谈牦牛杂种优势利用问题
ZI L I O "M je a.L i UO C… ZHE G Cu 5 N 衄 u 衄
僵 u c ∞ l ee 船址 . i  ̄ h龇 r ∞a R s ̄h I e Sh e
发展成为一整套 配方式” 的配套杂交体 系。 目前 , 世界上绝太多 数商品畜禽是杂种。国内商品猪肉 8%一 0 0 9 %是杂种猪 , 肉用仔 鸡 几乎全是杂种 , 肉牛、 内羊、 产蛋鸡也广泛采用杂种。
然而 , 目前 牦 牛业 生 产 中杂 种 优 势 利 用 不广 泛 。 于牦 牛与 由 普 通 牛种 间杂 交 的 杂 种 后代 雄性 不 孕 ,致 使 育成 牦 牛新 品 种 难 度 大 , 今 , 仅 限 于 对 牦 牛 实行 经 济 杂 交 。 至 还 科学 研 究 和 生 产实 践 表 明 , 牛不 同类 型 间 、 野 牦 牛 间 、 牦 家 普 通 牛种 同 牦 牛 问杂 交 , 可 获 得 杂 种优 势 , 是 提 高牦 牛 个 体 均 它
生 产性能 , 促进牦牛业商 品化 、 产业化生产持续发展 的一项重要
技 术 在 坚 持 牦 牛 本 品 种 选 育 的基 础 上 ,用 牦 牛 群 中 13 12 /—/ 的适 龄 母 牦 牛 进 行 杂交 改 良 ,是 夸 后 较 长 时 闯 内提 高 牦 牛 业 经
济效益 , 快牛 群周转 , 加 发展商 品生产的有教措施之一。 目前 , 牦牛杂种优势利用有 下几种选径 : 第一种途径 : 将藏黄公 牛( 称土种 黄公 牛) 又 引人高寒 牧区 与牦牛进行 自然支配 , 产犏牛。 生 这是广大牧民传统的牦牛杂种
瞥理粗放 , 畜群周转慢 , 产品( 商品) 率及经济效益不高。一头母
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然而 , 由于受分布地 区自 然环境条件以及无系统生产性能和系谱记录等 因素影响 , 牦牛育种一直未达到显著
改良品质、 提高生产性能 的目的, 牦牛品种至今仍属于生产性能较低 的原始 品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和发达 国 家对畜牧业生产作出的科学评估 , 品种的贡献率是 3 % 一 5 , 5 6 % 平均为 4 %. 5 而据预测 ,l 2 世纪全球畜牧业生产 中 9 %的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 0 因此 ,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从 0 0 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了分予水平 , 朝着
牦 牛分 子 育种 的理 论 与 实践
钟 金城 陈智 华 马 志杰 1。 。 。 . 张琴
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有 以下 优点 : 可 以大量 回收供体 的配子 和胚 胎 , ① 便
于迅速 挽救 频临灭 绝 、 量有 限 的品种 ( 群 ) ②冷 数 类 ; 冻保存 的年 限较 长 , 目前 认为 在 2 0年 以上 , 大 的 0 极
l 西藏 牦 牛 遗 传 资 源 的保 护
西 藏牦 牛 是 青 藏 高 原 最 为 宝 贵 的 传资 源 , 护 , 用 西 遗 保 利
中图 分 类 号 : 8 3 2 ¥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9 1 一 2 1 ) 6 0 5 — 3 1 0 - 1 1 ( 0 0 0 — 0 90
牦 牛 是 生 活 在 海 拔 30 0 m 以上 , 高寒 、 0 对 缺
达娃 央拉 顿 珠 平措 巴贵 索 朗达 , , ,
( . 藏 自治 区农 牧 科 学 院畜 牧 兽 医 研 究 所 , 藏 拉 萨 8 0 0 ; . 南 民族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1西 西 50 9 2 西 四川 成 都 6 0 4 ) 1 0 1
摘 要 : 牦牛是 我 国丰富 多样 的畜种 资源 中重要 的 畜种之 一 , 在遗传 上是 一个 极为 宝贵 的基 因库 。本 文 阐述 了西藏牦 牛遗传 资 源的保种 方 法和 利 用途 径 , 助 于 西藏 畜牧 业 的可 持 续 有
一
延 长 了时代 间隔 , 需考 虑活体 保 种面 临 的如漂 变 、 不 留种和 近交 系数 等 问题 ; 冷 冻 保 种 主 要考 虑 冷 源 ③
( 氮) 液 的维持 情况 , 不受地 域 和生 态环境 的限制 , 保 险 系数 大 , 经济 负担小 馏 。  ̄]
,
是育种 工作 的原始 材 料 , 旦 丧 失 , 不 可 能 再 一 是
中国牦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牦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牦牛作为中国特有的畜牧动物,是青藏高原的珍稀资源,也是中国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牦牛作为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生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青藏高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牦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牦牛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牦牛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青藏高原地区成立了专门的牦牛养殖基地,为当地牧民提供技术培训、创业支持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牦牛科研的投入,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良,进一步提升了牦牛的品质和产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牦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产量稳步增长。
不仅养殖数量增加,品种也得到了丰富。
从传统的黑牦牛、白牦牛到近年来引进的红牦牛、青藏牛等新品种,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中国牦牛的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优质食品的需求增加,牦牛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优质的牦牛肉和牛奶被视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备受市场青睐。
未来,中国牦牛养殖业将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中国牦牛养殖业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国还将进一步打开牦牛产品的出口市场,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这将带动中国牦牛养殖业的发展,提高牦牛产品的出口量和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牦牛养殖的科技含量。
通过遗传改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率和生产能力。
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养殖过程,改善牦牛的生长环境,提高产品的品质。
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对牦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端恶劣,牦牛作为耐寒、耐高原缺氧的动物,对于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青藏高原的牦牛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结起来,中国牦牛的发展现状良好,未来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科研投入为牦牛养殖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胎 达 2 年 之久 。拉萨 市 当雄 0余 县 冻精 站 , 是世 界第 一座 牦 牛冻 精 站 , 生 产 冻 精 的 同 时 , 保 在 也 存 了牦 牛遗传 资源 。 西藏牦 牛胚 胎 移 植 在 20 0 6年 获 得 成 功 , 而
西 藏牦 牛现 有 40多万 头 , 9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家 、 野
以 上 , 高 寒 、 氧 、 草 期 和 对 缺 枯 冰 封 期 长 达 半 年 的生 态 环 境 具
益 受到 人们 的普 遍 关注 。目前 , 。 题 ;三 是 冷 冻 保 种 主 要 考 虑 冷 ; 就牦 牛 遗传 资 源 的 保 护 有 以下
源 的保 护。
1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保 种 技 术 - 3
胎 , 于迅速挽救频临灭绝 、 便 数 量 有 限 的 品 种 ( 群 ) 二 是 冷 类 : 冻 保 存 的 年 限 较 长 , 目前 认 为 在 2 0年 以上 ,极 大 的 延 长 了 0
保 种 时 间 ,不 需 考 虑 活 体 保 种
一
牦 牛冻精 保 存研 究成功 。 方法 该 将 需要 保种 的牦 牛 品种 ( 类群 )
一
为高 原 地 区 不 可 替 代 的特 有 的
畜 种 资 源 为 当 地 人 民提 供 肉 、
乳 、 、 、 等 生 活 和 生 产 资 役 毛 皮
定 数 量 的公 牦 牛精 液 在 一 9 16
占我 国牦 牛总数 的 3 %左 右 , 8 主
要 有 帕里牦 牛 、 嘉黎 牦 牛和 斯布 牦 牛三 大优 良类群 。
1 西 藏 牦 牛 遗 传 资 源 的 保 护
规划保 存 。
1 . 冻精 冻胚 保 种技 术 2 冷 冻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
耗牛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牛种,是惟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畜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
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不可替代的生产生活资料,可提供奶、肉、毛、绒、皮革、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是耗牛的主产国,占世界总数1400万头的92%,分布于青海(470万头),西藏(415万头),四川(397.1万头),甘肃(112万头),新疆(25万头),云南(5 万头)。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耗牛较多的国家,有耗牛70.95万头,占世界耗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耗牛分布。
耗牛分布区域辽阔,由于主产地的地理生态条件、草地类型、饲牧水平、选育程度、社会经济结构等不同,致使耗牛在体态结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利用方向等方面有所差异。
形成中国耗牛的11个优良类群和一个培育品种大通耗牛、青海高原耗牛、环湖耗牛、长毛耗牛、甘肃天祝白耗牛、西藏亚东耗牛、西藏斯布耗牛、西藏高山耗牛、新疆巴州耗牛、四川九龙耗牛、麦洼耗牛、云南中旬耗牛。
耗牛对高寒草原高度的适应性,具有肉、乳、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
1耗牛产品的特点耗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辐射强、气压低,耗牛在此生态条件下能正常生产和繁衍。
并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
与其他培育品种不同的生产性能和特点,在高寒草原终年放牧无补饲,生产和繁殖具有季节性。
产肉性能:耗牛体重220〜350kg ,屠宰率50%,肉蛋白质21%〜22%,脂肪2%〜3%。
耗牛肉暗红色,肌肉纤维粗。
耗牛肉质鲜美,具有高蛋白(比黄牛高58.7% ),低脂肪(比黄牛低69.8% ),低热量(比黄牛低19.7% ),多氨基酸(比黄牛多2种)的特点。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追溯了牦牛这种珍稀物种的起源,揭示了如今在寒冷的青藏高原繁衍生息数量最多的中国牦牛的品种及其类群和它们的产奶性能与品质,以及它们的生产性能基因组研究和产奶的季节动态变化,为保护和建设好神奇、纯净的雪域高原草地和牦牛奶产业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拓宽了空间。
关键词:牦牛;奶业;开发;研究牦牛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牦牛曾经与猛犸象,剑齿虎同期生存。
第四纪全球大冰川蔓延时,野牦牛的祖先曾分布在我国华北、内蒙古及欧亚北部一带。
世界气候变暖后,野牦牛的后裔开始在寒冷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 000~5 000m)栖息。
现在,牦牛与企鹅、北极熊被认为是世界上仅存的三种源种动物。
其中牦牛资源是唯一可以进行产业开发,可供人类使用的珍稀物种。
牦牛是适应高海拔寒冷山区唯一乳、肉兼用种。
它能利用其他家畜不能利用的植物资源(草地资源),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为人类提供乳、肉、皮毛等畜产品。
1中国的牦牛品种与类群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95%以上的牦牛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
全世界共有牦牛约1 600多万头,其中1 500多万头分布在中国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地区。
目前,中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新疆及云南6省、区,牦牛头数分别为497.13万头、470万头、420.12万头、125.92万头、19.25万头和4.53万头。
中国牦牛品种有:青藏高原型牦牛、横断高山峡谷型牦牛、羌唐型牦牛、白牦牛、长毛牦牛等。
有以下十个优良类群,即:四川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甘肃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型牦牛和环湖牦牛,西藏亚东牦牛,嘉黎牦牛和斯布牦牛,新疆巴州牦牛,云南中甸牦牛[1]。
2牦牛奶产量的季节动态牦牛奶的产量,受自然生态条件和放牧管理等条件的制约,各品种的统计资料不尽相同,牦牛(成年母牛)在放牧条件下,泌乳期150d的总泌乳量一般为250kg(最高为487kg),平均日泌乳量为1.40~2.25kg(最高为3.10kg),夏秋季7~9月,青草丰富,营养价值全,产奶量高;冬季10月~翌年4月,牧草枯黄到停止生长,奶量逐渐减少;春季5~6月,气温转暖,但牧草刚刚萌生转绿,产奶量开始回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钟金城
(西南民族学院牧医系)
摘要 讨论了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资源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法分类号 S823
牦牛(Bos g runniens)是生活在海拔3000m 以上,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牛种之一.它能充分利用高山草场资源,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空气稀薄、草地贫瘠的情况下能生活自如,繁衍后代,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等产品,是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1 中国牦牛的数量和分布
中国东至岷山,西起帕米尔,南自喜马拉雅山南坡,北抵阿尔泰山麓海拔3000~4500m 的高原、高山、亚高山的寒冷半湿润气候区域,都有耗牛分布,数量达1327.59万头(1990),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5.2%.集中分布于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此外,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有少量分布(表1).
表1 中国牦牛的数量和分布
省(自治区、市)
数量(万头)分 布青海
479.69全省西藏
395.40全区四川
336.30西部高原及高山区甘肃
90.00南部草地及祁连山区新疆
22.00天山中部云南
5.00西北部高山区内蒙古
0.20贺兰山区
合计1327.592 中国牦牛的品种资源
牦牛虽然是较原始的牛种,但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其形态结构、毛色、生产性能、遗传特征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异.在中国,牦牛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资源也很丰富.据
收稿日期:1997-03-03钟金城,西南民族学院牧医系(成都 610041),副教授,男,33岁
第23卷第4期 Jo ur na l o f Southw est Na tio nalities Co lleg e N atura l Science Editio n Nov .1997
蔡立等研究报道,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和横断高山型两个类型,共10个地方品种.其中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有四川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青海高原牦牛、西藏高山牦牛、甘肃天祝白牦牛.另外,各地尚有一批优良类群,如云南中甸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巴州牦牛、西藏亚东牦牛等,有的已列入各省或自治区的畜禽品种志.它们中有的体格高大、毛色纯正,产肉、产毛性能均好,有的产乳量高,乳的品质优良.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山草场,具有极好的耐寒性和良好的采食能力,为其它任何畜种所不及,并对家畜育种和遗传学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3 中国牦牛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牦牛可向人类提供乳、肉、毛、皮、役力等生活、生产必须品.近年来中国对牦牛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数量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不亚于国内外同一类地区的其它畜种.1993年,牦牛肉产量为18.5×107kg ,占全国牛肉总量的7.96%,产奶量为477.93×107kg ,产毛(绒)量为929.3×104kg ,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外.但对牦牛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的来说,一方面是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具有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3.1 牦牛数量发展过快,加重了草畜矛盾 牦牛饲养管理责任到户后,数量发展过快,使原来就存在的草畜矛盾进一步加剧,牦牛业生产水平日益下降.据调查,多数牦牛产区天然草场实际载畜量已超过理论载畜量的20%以上,其中纯牧区超载达30%以上,严重的地方甚至高达40%,使草地不断退化.缺草特别是冬春季缺草,使牦牛生产性能明显降低.据测算,平均每头牛的产肉量只有60年代的80%左右,冬季掉膘占体重的25%,掉膘损失的肉量相当于同期产肉量的3~6倍.遇低温雪灾,造成大批牦牛冻饿死亡.这严重地阻碍了牦牛生产的持续发展.
3.2 管理粗放,牦牛品质退化 牦牛归牧民个人所有后,群体缩小,老幼公母混群,失去了草地畜牧业必须科学地实行专业化分群放牧管理的可能性,又不注意种用牦牛的选种选配,使畜群近亲繁殖,近交系数增加,生活力下降,品质退化.
3.3 畜种配置和畜群结构不合理 由于牦牛对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绵羊、山羊强,加之牧民生产对牦牛的依赖性更大,发展牦牛业更能满足自给自足的欲望.80年代初,牲畜折价私养后,绵羊、山羊数减少,牦牛数量增加.如四川省阿坝州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中,牦牛增加了55.9万头,增长68.9%,绵羊减少46.8万只,减少37.6%.这使畜种配置严重失调,不利于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产.
牦牛产区的多数牧民受牲畜越多越富有的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养长命畜现象较为普遍,致使适龄繁殖母牦牛比例偏低,相应地增加了老弱等非生产牦牛的比例.这既增加了草场资源的浪费,又增大了冬季掉膘和冬春季的死亡率.
3.4 牧民商品意识淡漠,牦牛产品商品率低 牦牛生产性能全面,但产量均较低,各种产品又是牧民的主要生活资料,加之牧民的商品意识淡漠,因而牦牛产品多半是自用,供出售的不多,商品率低.即使出售部分产品也是多未加工,或仅作初加工的原料,产值不高.
4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
4.1 立草为业,以草定畜 牧草是牦牛业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草地退化,产草429第4期 钟金城: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430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3卷
量下降,草畜矛盾突出,牦牛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日趋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应因地制宜地立草为业,加强草地建设,以草定畜.首先应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按人口和牲畜数量,把草地承包到户,推行草地有偿使用,改变草地使用无偿、放牧无界、建设无责的“大锅饭”制度;二是推行草地季节性牦牛业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冷、暖季节草地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防止草地的超载退化;三是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一般为天然草地的5~9倍,且牧草质量好,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发展人工草地,以保证牧牛冬春补饲牧草.
4.2 加强牦牛的选种选配,提高畜群品质 牦牛虽然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但由于牦牛品种都未经过系统的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多数性状还不够一致,加之近亲繁殖、饲养粗放等原因,品质退化较严重.因此,应在牦牛品种产区,划定品种选育基地,建好各种类型的牦牛养殖场,组建选育群和核心群,按照育种方案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和培育,开展品系繁育,不断提高品种的质量.
4.3 合理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通过杂交改良可以丰富和扩大牦牛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生活力和生产性能.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牦牛品种间、家野牦牛间、牦牛同普通牛间杂交均可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可显著地提高乳、肉等生产性能,尤其是牦牛同普通牛间的杂交,其杂种的产乳量、产肉量可比牦牛高1倍以上.蔡立教授提出的“一代奶用,二代肉用”的杂交繁育体系,综合了三个亲本品种的优良基因,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杂种优势,同时用母犏牛繁殖后代,可充分利用母犏牛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又可绕过公犏牛不育的问题而使杂交继续进行,且方法简单,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推广这一杂交体系.
4.4 调整畜群结构,增加适龄母牦牛的比例 适龄母牦牛是提高牦牛群生产力的基础,它在牛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着仔畜的获得和牛群周转.也决定着奶、肉的产量.目前牦牛群中适龄母牦牛的比例仅有30%~40%,且一半是干奶牛,实际产奶的仅占牛群总数的15%~20%,相当一部分母牛空怀不产奶,白白浪费饲料.如对牦牛群结构进行调整,淘汰老、弱、久配不孕和有生殖器官疾病的母牦牛,使适龄母牦牛比例达到50%,繁殖率为80%时,产奶牛的比例可达40%,比目前提高一倍以上,且可获得较多的仔畜.这就是说适龄母牦牛比例的提高,相应地减少了非生产牦牛的比例,在不增加牦牛头数和饲草消耗的前提下,可提高乳、肉等产品产量.
4.5 提高牦牛产品的商品率,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发展牦牛业经济的必由之路.要采用各种适合牦牛产区特点的形式,向广大干部和牧民进行商品经济的宣传和教育,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牦牛饲养基地和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点带面,引导牧民用商品经济的观念从事牦牛业生产.在具体操作中,坚持改革、开放,搞好牦牛生产的同时,首先要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大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对现有的牦牛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和重点建设一批新加工企业,提高牦牛产品的价值;其二积极疏通牦牛产品的流通渠道,建立和培育活畜和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商品率,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蔡立编著.中国牦牛.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 文淑义主编.青藏高原东部藏族地区畜牧业资源开发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钟金城编著.牦牛遗传与育种.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Zhang Rong chang.Yak Production in China.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 s,1994.8~15
Genetic Resources of Yak and Its Utilization
Zhong Jincheng
(Southw est Na tio nalities College)
Abstract Genetic reso urces of China-y ak,its utilization a nd existing problems a re dis-cussed .Additio nally ,technical pro blems are pointed out in fur ther dev elopm ent a nd utiliza-tion.
Keywords China-yak,genetic resources,dev elopment a nd utiliza tion 431
第4期 钟金城:中国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