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某中学七年级(1)班为例,分析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

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平时表现,将该班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尖子生,共10人)、B层次(中等生,共20人)、C层次(学困生,共20人)。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分层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分层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具体表现为: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表现为: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为:加强基础知识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学方法分层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具体表现为: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具体表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

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收集和展示六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的优秀设计案例。

六年级是学生数学研究的重要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优秀的设计案例,供参考和借鉴。

2. 案例一: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2.1 案例描述本案例设计的分层作业主要是针对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进行面积计算的练和应用题目的设计,既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形面积计算规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研究目标- 掌握矩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3 设计步骤2.3.1 第一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矩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其面积。

例如,给定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学生需要计算其面积。

2.3.2 第二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三角形的底边和高,计算其面积。

例如,给定一个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学生需要计算其面积。

2.3.3 第三层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例如,给定一个长方形花坛的尺寸,学生需要计算需要多少土壤才能填满花坛。

2.4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检查学生计算面积的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反思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表现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3. 案例二:时间与刻度的转换3.1 案例描述本案例设计的分层作业主要是针对时间与刻度的转换。

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钟表读数和时间转换的方法,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时间问题的能力。

3.2 研究目标- 掌握钟表读数和时间转换的方法。

- 运用时间转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3 设计步骤3.3.1 第一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钟表读数,写出对应的时间。

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

二、分层教学实施过程1. 分层教学设计(1)分析学生情况首先,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任课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2)确定分层标准根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层)、B层(中等层)、C层(后进层)。

A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B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好,但学习积极性不高;C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困难。

(3)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A层: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B层: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C层:掌握基本概念,提高学习信心。

2. 分层教学实施(1)课堂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A层: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B层: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层:关注基础知识,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课后分层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进行课后分层辅导。

A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题能力;B层: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C层: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信心。

3. 分层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分层教学后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

三、分层教学效果分析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且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3.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分层分类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高、中、低。

高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中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中等,需要更多的巩固和练习;低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需要更多的基础训练和帮助。

2.教学内容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如解析几何等;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巩固练习,如刷题训练等;低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后补习和个别辅导,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强化。

3.教学策略选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辅导和补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的评价;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堂测验和小组合作作业的评价;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后复习和个体训练的评价。

四、教学效果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高层次的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解题思路更加灵活;中层次的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数学水平得到提高,信心增强;低层次的学生通过个体辅导和补习,数学基础得到了补充和巩固。

五、案例启示1.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2.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关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4.教学评价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案例【案例主题:】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背景:】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的应用教学时,处理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例题:课本p123证明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他们可能出现的情况。

【活动过程】师:谁能总结一下判定两个角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闫家衔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前面,度量,而刚才第一条,第二条的叠合法。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那你准备应该怎么做呢?生:嗯,(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自己度量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闫家衔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说理,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菱形的证明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这些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闫家衔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他的方法恰好是我前几天才预习过的,所以一下子……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理念反思】: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分层教学案例范文

分层教学案例范文

分层教学案例范文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

下面是一个关于分层教学的案例:案例背景:小学的一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发现班级里有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较好,且已掌握了较高的计算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较为困难,计算能力也较弱。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决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概念:加法和减法;2.掌握数字的计算方法;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1.整体引导(10分钟):教师以“口算游戏”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然后给学生出示一道加法或减法的题目,并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检测他们对数字计算的理解程度。

2.分组活动(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字计算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高水平组的学生由教师负责指导,低水平组的学生由教师助教或学生领队负责指导。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每个小组再分成2-3个小队,每个小队由2-3名学生组成。

3.小组活动(30分钟):高水平组的学生将进行有挑战性的小组活动,如口算比赛或计算题竞赛。

教师在给出活动任务后,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合作解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

低水平组的学生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操作数字计数游戏或使用具体物品来进行数学计算。

教师助教或学生领队引导学生们探索数字计算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数字概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4.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在评价方面,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观察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圆)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圆)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摘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

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巩固练习中中等生要求书面写出步骤并进行展示;对于优等生在快结束本节课时抛出变式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交流思路。

这三个层次都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关键词:相切;环节说明;分层体现;一、案例背景介绍(一)教学环境在我们着手进行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始后,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研究方法,组内各种分层招数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此我代表课题组上了一节分层教学的展示课,以供同仁观摩点评,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分层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作贡献。

(二)学生情况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庄镇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小学地域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的基础还相当薄弱。

因此这种情况特别适合分层教学。

(三)教材情况本课是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课时:直线和圆相切的情况。

学生已经有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的认识,本节课研究直线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相切,将相切从位置到数量的逻辑自然过渡,进而引出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重点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难点是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理解。

二、案例内容设计及说明环节一:复习引入通过回顾旧知再次加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全班集体朗读中体会d与r的关系,并顺势将位置关系量化这一问题显化,同时自然引出特殊情况――相切环节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数学概念在朗读中更能逐渐理解其本质,因此不光语文需要朗读,数学也要朗读。

而且针对我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这样来设计复习方式更能调动我班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也是这个环节分层的体现。

环节二:新知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上来深入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来理解一条直线何时变成圆的切线。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完整版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完整版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案例甘肃省金塔县解放路小学闫玉梅邮编 735300 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这是分层教学存在的内涵。

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是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这是分层教学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这是分层教学的效果。

分层教学是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但教学的分层会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程度的不同,学生学习欲望的不同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应该灵活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密度小,应为学生提供充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适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深度,分层引导,让我们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收获。

下面就以小学五年级一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分享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过程及反思。

一、《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学生分层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并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分组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辅导、作业批改和信息反馈,同时也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编写三个层次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而b层学生则回答适中的问题。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三、作业分层为了适应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题、拓展性题和综合性题。

c层学生应该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应该能够完成书上全部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还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作业,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统一作业时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研究兴趣,指导研究方法,批改部分作业,并进行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基础;对b层学生,应该增加综合性题,鼓励拔尖;而对a层学生,则可以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可以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的阶段研究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应该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应该做,b层学生则可以选做选做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并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3篇)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旨在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原则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整体性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各层次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3. 动态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分层教学方案,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4. 实用性原则:分层教学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三、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1. 分析学情,确定分层(1)了解学生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分析学生成绩:结合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优势和劣势,为分层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分层:根据学生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

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1)A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B层: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C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 设计分层教学内容(1)A层:开展拓展性学习,如数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B层: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开展针对性辅导,提高解题能力。

(3)C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取分层教学方法(1)A层: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B层: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教学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3)C层:采用个性化辅导、情感支持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

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一、注重差异,尊重差异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每个孩子在研究上都是有差异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研究阶段,学生的研究差异还不够明显,所以平时我们的作业是分为两个等级:基础题和提高题。

基础题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提高题也让每个同学去尝试,但要求不同。

如何通过分层作业,让孩子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激发研究的兴趣,我对作业的内容、形式作了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案例1]教学进位加法后,教师出示:9+2,9+3,9+4,9+5,9+6这一组算式。

1、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将这组算式作为一组巩固练来完成。

2、发现:有不少学生从中发现了规律——和的个位比加数少“1”,这个“1”是用来将9凑成10的,这一层次的要求发展了全班80%学生的思维。

3、尝试:学生发现规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出示“□+□=14”,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从而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实施因材施教。

[案例2]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出示课本70页第5题,“有10张1角,10张2角,10张5角的人民币,怎样付8角钱?”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三种不同要求:1、会正确说出至少一种付8角钱的方法。

2、会正确说出最少三种付8角钱的方法。

3、能利用按顺序思考的方法,把所有可能付钱的方法一一列举,并找出你认为最方便的一种方法。

这三种不同要求,更多地给孩子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一层比一层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求新求趣的欲望,特别是对第三层的要求,包含了数学中列举的思想,为之后的精英教育打下基础。

二、每周增加一课时的开放题训练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比较少,而课时量比较充足,所以开学初我们就把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每周四课时上,定每周五为开放题日,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孩子。

周五的开放题一般为5题,对于不同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有些只需要掌握其中的1~2题,有些孩子都要求掌握。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教师往往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例数学分层教学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学生信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所初中,学生人数约为200人。

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中约有30人,成绩稳定在A 级以上;B层次中约有100人,成绩在B级左右;C层次中约有70人,成绩在C级以下。

2.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己的潜力。

3.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分层教学。

A层次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教师主要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为主。

教师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提出一些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的一些拓展活动,例如参加一些数学竞赛等。

B层次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教师主要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定理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会选取一些适当难度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C层次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水平较低,教师主要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主。

教师采用直接教示法,步步为营地讲解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巩固和消化。

教师还会利用一些教学媒体和教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教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A层次的学生:教师会采用定期的测试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

B层次的学生:教师会采用平时成绩、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会与学生进行面谈,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

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

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成果(3篇)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我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分层教学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1. 分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2)根据摸底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B层(中等)、C层(后进)。

(3)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1)A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引入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B层教学: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布置适量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C层教学:以辅导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教师通过耐心讲解、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层教学评价(1)定期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师根据分层测试结果,调整分层教学策略。

(3)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三、分层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C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层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关注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提高了课堂氛围。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寿县迎河中学刘克【案例主题:】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 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 48 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 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大船 5人 3 元小船 3人 2 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 (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 (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 生(一下子来劲了): 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 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 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 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 只,则所付租金要16× 2=32 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 (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 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刚才×××同学真的不 2 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那些事儿!
咱就说,在一个班级里,那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可不就跟那高矮不一的树木似的嘛。

有的同学数学素养那叫一个高,接受新知识就跟喝水一样容易;可有的同学呢,学着就费劲啦!这时候分层教学可不就派上大用场啦,就好比给不同尺码脚的人配上合适的鞋子。

比如说有一次,咱在课堂上教一元一次方程。

那些数学厉害的同学,一点就通啦,那解题速度刷刷的。

咱就让他们试着去解决更难一点的拓展题。

可还有一些同学,对方程还似懂非懂的呢,咱就得慢慢来,多举几个例子,一点点给他们讲清楚。

这就是分层呀!
咱再看另一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把数学好的和稍微弱一点的同学分在一组,嘿,那效果可太棒啦!好的同学能给稍弱的同学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呢,自己也能加深理解。

这不是一举两得嘛!这不就像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往前走嘛!
还有啊,作业也得分层布置呀!不能都一样。

给数学好的来点有挑战性的,让他们能不断突破自己;给那些基础弱一点的呢,就重点巩固基础知识,慢慢爬坡。

分层教学真的是太有必要啦!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有进步,有提升!真的能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呢!咱就应该多多推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这就是我的观点,分层教学,牛!。

分层教学的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分层教学的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给出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的分层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1~100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2)学习认识数线上的正数和负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能够理解和应用单位换算和时间概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1)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关注学生情感发展,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在学习中发现自身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数线上的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和应用。

(3)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4)单位换算和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1)正数和负数的计算。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复杂应用。

(3)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策略1. 以“重在训练、深入理解、拓展应用”为基本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策略。

3. 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探究和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四、具体实施方法1.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包括教材、模型、游戏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体差异,分层组织教学,实施针对性教学。

(1)基础层次:主要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点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

(2)提高层次:注重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拓展层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实践中的数学知识,发挥数学的现实价值。

3.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如讲解、演示、练习、互动和评价等,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用字母表示数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作为教学案例,更好理解和掌握分层教学,一.教学目标1. 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2.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三.教学难点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四.教学用具课件统计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CCTV,KFC,M, WC,你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2、生活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样既方便又简洁,在我们的数学中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字母在生活中的简明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1. 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子共有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2.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这首儿歌怎么唱也唱不完,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n只青蛙n张嘴(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次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联系生活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或“A-几”。

(1)出示年龄表格: 学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1 1+202 2+203 3+20… …..a a+20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学生的年龄不断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变提问思考:如果学生的年龄是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a可以是哪些数呢?(2) 小练习:1. 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_______岁2. 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_______岁3. 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上有______人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

幼儿园数学分层展示教案

幼儿园数学分层展示教案

幼儿园数学分层展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数学分层展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数数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分层展示教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知与数数技能的训练。

2. 各种形状的认知与分类能力的培养。

3. 大小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磁贴或板书。

2. 各种形状的实物样本或图片。

3. 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果汁盒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幼儿数数游戏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用磁贴或板书将数字排列出来。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熟悉数字的顺序,并掌握数数的基本技能。

活动二:形状分类展示1. 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样本或图片,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将形状分为不同的分组,如角的个数、边的长短等。

3. 让幼儿观察形状的特征,并将它们分组展示出来。

活动三:大小比较和排序1. 准备不同大小的物品,如积木、果汁盒等。

2. 让幼儿根据物品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将它们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 引导幼儿思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如高低、长短等。

活动四:小组合作游戏1. 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数游戏、形状分类展示或大小比较排序的内容进行展示。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解释展示内容。

3.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做出评价。

评估与反思: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数数的准确性、形状分类的正确性和大小比较排序的能力。

在展示环节,教师评估幼儿的解释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程度。

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扩展活动:1. 给幼儿提供更多数字、形状和大小比较排序的活动,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练习。

2. 制作数学游戏或拼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幼儿参加数学竞赛或问题解决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篇一:数学分层教学案例】(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4,在 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 abc中,如果∠a=∠b,那么。

3.方法总结(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接着找中等生计算 abc各内角的度数;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

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找学优生回答)(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学优生完成:1.如图13,已知ad bc,bd平分∠abc, 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 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

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反思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

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

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

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

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

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篇二: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列方程解决问题(四)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形如 ax+bx=c)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直接写出结果: 1.8a+0.5a= 105x+13x= c-0.3c= 8x-0.25x= 0.6x-0.13x= b+0.75b= 提问:你在写出结果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填空:(1)、五年级科学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 倍,设女生有 x 人,则男生有()人;设男生有 x 人,则女生有()人。

提问:比较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选择哪个量设为 x,另一个量容易表示?(2)、学校音乐兴趣小组有女同学 x 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 2.5 倍,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学习新知作铺垫。

3、引入新课:教师:当像上面这些式子出现在方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旋转的地球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上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要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

教师:从图片中,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那么,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出示: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 2.4 倍。

)你想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有多大吗?(出示: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

)教师讲解什么是地球的表面积,提问:地球的表面积包含了哪些?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么?(学生自主完成,汇报)板书: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并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为之后的教学作铺垫。

教师:你能用线段图简明的表示出已知条件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陆地:—共 5.1 海洋:————————————陆地的 2.4 倍设计意图:通过线段图让学生更加明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好的解题思路。

2、分析与解答(1)陆地与海洋的面积都不知道,我们遇到了两个未知数,应该怎么办呢?怎么设未知数?(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间,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2)交流各种设未知数的方法,教师重点讲解并板书下面这种解法:设陆地面积为 x 亿平方米,另一个未知数海洋的面积怎样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根据学生回答,在线段图上标注: x 陆地:—共 5.1海洋:———————————— 2.4x (3)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4)交流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交流过程中着重让学生讲清:①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②合并 x 与2.4x 的根据;③解得 x 的值后,怎样求另一个未知数。

(5)思考、交流不同方法设未知数所对应的方程怎么列,并试着独立解方程。

设计意图:充分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展学生思路。

3、检验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有几种检验的方法?a、代入方程检验;b、看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c、看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不是 2.4。

4、解决变式地球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 2.1 亿平方千米。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学生小组讨论,必要时给出相应的线段图:陆地:—共 5.1 海洋:————————————多2.1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板书:解:设陆地面积为 x 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x+2.1)亿平方千米。

x+x+2.1=5.1 2x+2.1=5.1 2x=3 x=1.5 1.5+2.1=3.6(亿平方千米)检验:3.6+1.5=5.1,3.6-1.5=2.1 答:陆地面积 1.5 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 3.6 亿平方千米。

如果学生有其他方法,交流并作评价。

设计意图:规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道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解一类题。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 78 页做一做。

练习十七第 6、7、8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检验,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出示): 1、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 47 人,其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9 人,五年级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825 路公共汽车原来有 50 名乘客,到濒开里站后下了一部分后,又上来了 7 人,现在比原来少了 23 人。

在 a 站下车多少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总结升华,结束新课: 1、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前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遇到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学生自主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寻找等量关系;(2)、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3)、解方程;(4)、检验、作答。

2、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

而在本节课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充分交流,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

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