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函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2)、了解函数模型的意义.2.法制教育目标:(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九条.二.重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学导式五.探究过程:例1、(2011山东威海月考)一个人喝了少量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到0.3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25%的速度减少,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某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09mg/mL,那么,一个喝了少量酒后的驾驶员,至少经过_______小时才能开车。

(精确到1小时)解:设至少经过x小时才能开车。

由题意得0.3(1-25%)x≤0.09所以0.75x≤0.3,x≥log75.00.3≈5答:至少5个小时后才能开车。

为了减少酒驾带来的安全隐患,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例2、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2)、计算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解:(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00×1.2%=100×(1+1.2%).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100×(1+1.2%)×1.2%=100×(1+1.2%)3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2+100×(1+1.2%)2×1.2%=100×(1+1.2%)…所以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y=100×(1+1.2%)(2)、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100×(1+1.2%)≈112.7(万)10x32(3)、设x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即100×(1+1.2%)≥120 所以x≥log012.11.2≈15.3≈15(年)答:略.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学与法制的关联。

难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案例分析。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1.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1.5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法制教育的主题。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分享相关案例。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数学与法律的关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分享实际案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2.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2.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享实际案例。

分析: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数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司法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司法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分享实际案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司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

3.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3.5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教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

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你的启蒙老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写下了怎样的回忆,是为了表达什么?二、自学本文:1、思考:(1)“我”为什么难忘启蒙老师?(2)本文哪几段是写回忆往事?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3)这些事情表现了启蒙老师的哪些品质?(4)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A、“宽严之间”指什么?(老师对各门课的要求很严,但对日语课特别宽松)B、从“宽严之间”领悟到什么道理?(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2、讲解:(1)1942年,沦陷时期(2)学校所处的位置。

3、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变。

4、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

三、联系自己,谈谈启蒙老师的几件事情。

1、请同学们谈谈。

要求:有条理、有中心、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2、把这些写下来,并认真修改3、教师巡视指导4、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欣赏。

作业设计: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好吗?板书设计:17、难忘的启蒙组织抗日演讲爱国之心沦陷时期启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抵制日语课严谨治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法律问题4. 数学与司法公正5. 数学在法律证明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分析具体案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直观展示数学与法制的关系。

2. 案例资料:收集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介绍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述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

3. 分析案例呈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数学与法制关系的认识,以及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

6. 布置作业六、教学内容1. 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2. 概率论在法律预测中的应用3. 统计学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作用4. 几何学在法律空间判断中的应用5. 数论在密码学中的法律意义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概率论在法律预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方法。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几何学在法律空间判断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何学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4文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4文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4文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课件2.教学视频3.数学教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法制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数学内容,并提出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数学知识讲解与法制教育结合1.教师讲解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法制教育,如讲解数学公式和法则时,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案例1:小明在商店购买商品,商家多找了他10元钱,小明应该怎么办?案例2:小华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应该如何处理?第三课时:课堂讨论与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教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1:设计一份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海报。

实践2:编写一段法制教育小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制观念。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向家长宣传法制教育,让家长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知识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纪守法。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

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制问题3. 数学在法律案例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在法制领域的应用,如几何证据、概率计算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与法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制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教材。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素材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法律案例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案例展示:展示具体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案例中的作用。

3. 数学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几何、概率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

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过程:一、引入。

观察图片后,谈话引入。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某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问: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学生再次熟悉题目后,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2)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学与生活(1)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第二章:数学与法律(1)了解数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证据在法律诉讼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与法律关系的思考;(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讲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领域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逻辑思维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2. 案例素材:收集与数学和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演示;3.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如证据的计算、概率的估算等。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就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数学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2)生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1250÷25÷5生乙:1250÷25÷5=50÷5=1250÷(25×5)=10(元) =1250÷125=10(元)(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

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有几道题你想做吗?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xx÷125÷8 1280÷16÷8生汇报。

生甲:20xx÷125÷8生乙:1280÷16÷8=20xx-(125×8)=1280÷(16×8)=20xx-1000 =1280÷128=2 =10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法制建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法制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概念介绍;2. 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实例;3.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4. 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与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应用的相关案例;2. 教学素材:准备与法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法制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选举中的统计问题、法律案例中的数学计算等。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如几何知识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法律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2.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融入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2)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点;(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讲解:(1)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4. 案例分析:(1)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难点;(2)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7.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结合法制教育,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学与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1.2 教学内容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法律问题。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律纠纷。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1.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律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第二章:数学与证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证据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2.2 教学内容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纠纷。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2.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第三章:数学与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3.2 教学内容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3.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教案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西乡中学钟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科学记数法》
斗古中学卓政富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的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相关法律制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三、教学难点
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一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的一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公布的资料上查到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00000000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
学生l: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计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做了努力的思考,想必都有所发现。

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好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

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a: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l3亿。

学生b: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l09。

学生:l.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1300000000000
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教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
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4.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696000000、3000010000。

(2)某校学生有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200元/月,则这些住
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集体订正)
5.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例:(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

(2)山东省的面积约为l.5xlO5平方千米。

(3)人体中约有2.5×l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

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学生: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

学生: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
(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①调查本校图书室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②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
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2)美国在20世纪的四次战争,所花费的钱数(单位:美元,1美元=8.27元人民币)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为6.I3×l01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4.48×1011美元;朝鲜战争为6.7×l010美元;越南战争为1.67×1010美元。

某市有1200万人口,年人均收入约为3万元,这么多人多少年的工资收
入相当于美国20世纪四次战争的花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6.小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起来给大家总结一下?7.布置作业
课本47页习题1.5中的第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