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泉州海洋环境现状公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武滨海旅游区
2011 年,国家、省、市、县海洋部门在泉州市近岸海域组织开展了 多项海洋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海洋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主要海湾环境 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监测、海水浴场环境监测、海洋垃 圾监测、海水入侵监测和重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等。 我市环保部门也结合工作职责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 综合各项监测结果表明: 泉州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全年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为 77.8%;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分级控制要求比例为 80.0%;近岸海域 清洁和较清洁海域面积比例为 74.6%,污染海域面积比例为 25.4%,主要 分布在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海域 沉积物质量较 2010 年有所改善,大部分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
25.3°N
图 例
第 一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二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三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劣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惠 安 县 湄 洲 湾 泉 港 区
石 狮 市
24.7°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10
表2
海湾 湄洲湾 泉州湾 深沪湾 大港湾 安海湾 总种数 (种) 171 137 136 79 40
2011 年泉州市主要海湾浮游植物调查结果
平均细胞密度 (个/升) 2.21×105 7.46×105 3.87×104 4.04×104 1.64×106 生物多样性指数 3.04 2.38 3.00 2.86 1.74 优势种(类群) 柔弱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辐射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尖刺菱形藻 距端根管藻
5
湄洲湾 大港湾 泉州湾
较清洁海域。 较清洁海域。 富营养化严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超过海水水质
第四类标准,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晋江口、后渚港区等内湾及中部海域。 深沪湾 大部分海域为较清洁海域,海湾西南侧海域无机氮含量超
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围头湾 安海湾 较清洁海域。 严重污染海域,湾内大部分海域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
13.3% 3.8% 44.3% 8.3%
严重污染海域 中度污染海域 轻度污染海域 较清洁海域 清洁海域
30.3%
图 2 近岸海域水体质量状况
近岸海域:指我国邻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尚未公布邻海基线的海域及内海,指负 10 米 等深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 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 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 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 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 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 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2
质量标准。海洋贝类质量较 2010 年有所下降,部分站位重金属残留量超 过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所有贝类体内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 性贝毒。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种类丰富,浮游植物主要组成为硅藻, 浮游动物主要组成为桡足类,底栖生物主要组成为多毛类。 全市重点入海排污口排污情况和邻近海域环境质量均较 2010 年有 所改善,实施监测的 11 个重点入海排污口中有 7 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 环境质量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纳入重点监管的 11 个涉海工程项目能 有效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其邻近海域各监测指标值均符合所在海域海洋 功能区水质要求。青山湾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西沙湾海水浴场粪大 肠菌群超标。 全年发生溢油事故 2 起,未发现赤潮。泉港区海水入侵程度较 2010 年有所加重,界山镇沿岸局部地区受到海水严重入侵。
金 门 县
24.4°N 11பைடு நூலகம்.4°E
118.7°E
119.0° E
119.3°E
图 4 主要海湾海水无机氮含量
图 5 泉州近岸海域无机氮分布图
活性磷酸盐 大港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 准,湄洲湾和深沪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7
安海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泉州湾海域 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泉州湾 和安海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升高,其他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 含量变化不大。
石油类
注:明显升高或明显降低:2011 年数据比 2010 年高或低,且不在同一评价等级中;升高或降低: 2011 年数据比 2010 年高或低,且在同一评价等级中;持平:2011 年数据与 2010 年变化不大。
9
2.3 海洋贝类质量
2011 年,对湄洲湾 13 个养殖区、大港湾 2 个养殖区、泉州湾 3 个养 殖区、深沪湾 3 个养殖区和围头湾 4 个养殖区的牡蛎、缢蛏、菲律宾蛤 仔、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开展了监测。检测指标包括:铜、铅、镉、多 氯联苯、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按照《海洋 生物质量》 (GB 18421-2001)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贝类体 内铜、铅和镉残留量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少数站位贝类体内铜残 留量超过第二类标准;所有贝类体内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 按照《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073-2006)进行 评价,结果表明: 除部分站位贝类体内铜残留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 均符合规定。
I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市性统计数字,均未包括金门县
3
图1
2011 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图
4
2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2.1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2011 年,泉州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 清洁海域标准的面积比例为 44.3%,较清洁海域比例为 30.3%,轻度污 染海域比例为 8.3%,中度污染海域比例为 3.8%,严重污染海域比例为 13.3%。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污染 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25.3° N
图 例
清 洁 海 域 较 清 洁 海 域 轻 度 污 染 海 域 中 度 污 染 海 域 严 重 污 染 海 域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惠 安 县 湄 洲 湾 泉 港 区
石 狮 市 24.7° 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金 门 县 24.4°N 118.4°E
118.7°E
119.0° E
119.3° E
图 3 泉州近岸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6
溶解氧 各主要海湾海水溶解氧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与 2010 年持 平。 化学需氧量 各主要海湾海水化学需氧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与 2010 年持 平。 无机氮 湄洲湾和大港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深 沪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泉州湾和 安海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 大港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明显降低;湄洲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有所 降低;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变化不大;安海湾 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明显升高。
2.4 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 2011 年 5 月和 8 月,在泉州近岸海域布设 32 个站位,开展浮游生物 监测。 鉴定到浮游植物 282 种,主要组成为硅藻,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 4.56×105个/升,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为 2.55。湄洲湾、泉州湾和深沪湾 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安海湾和泉州湾平均细胞密度较高。 鉴定到浮游动物(含浮游幼虫)280 种(类) ,主要组成为桡足类, 平均密度为 848.0 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 230.4 毫克/立方米,平均生 物多样性指数为 2.46。深沪湾和泉州湾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多,安海湾平 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较高。 与 2010 年相比, 浮游生物的优势种有所变化, 除湄洲湾外,其他海湾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有所升高。 总体表明,海域浮游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
24.4°N 118.4° E
118.6°E
118.8°E
119.0° E
119.2° E
图 6 主要海湾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
图 7 泉州近岸海域活性磷酸盐分布图
重金属(含砷) 各主要海湾海水铜、镉、汞和砷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或第二 类标准,与 2010 年基本持平。 石油类 各主要海湾海水石油类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石油类含量有所升高。
海洋沉积物采样监测 表1
海域 湄洲湾 大港湾 泉州湾 深沪湾 围头湾 安海湾 有机碳 说明
积物质量状况变化不大。
2011 年与 2010 年主要海湾沉积物质量比较
硫化物 明显升高 明显降低 持平 铜 铅 —— 镉 汞 升 降 高 低 砷
2011 年 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О一二年五月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福建省海洋 环境保护条例》和泉州市人民政府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 责,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 2011 年度全市海洋环境调 查、监测和监视工作。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综合评价海洋环境 质量,编制了《2011 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现予以发 布。 希望通过公报的发布,有助于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进一 步了解我市海洋环境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保护意识, 更加关心和爱护蓝色国土,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海上泉州”。
25.3° N
图 例
第 一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二 (三 )类 海 水 水 质
泉 港 区 湄 洲 湾 惠 安 县
第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劣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石 狮 市
24.7° 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金 门 县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局长 泉州
2012 年 5 月
1
1 概
述
2011 年,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 执行市人大《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崇 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的决议》为主线,按照海陆统筹、综合治 理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 全面实施崇武至秀涂 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海漂垃圾 治理、入海小流域治理和海 湾环境生态修复,严厉打击 海洋环境违法行为,海洋污 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取得了明 显成效。市海洋与渔业局被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授予 “2011 年度东海区海洋环境 保护先进单位”称号。
围头湾 81 4.74×104 2.30 旋链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注:2011 年 5 月和 8 月,湄洲湾监测站位 11 个;深沪湾监测站位 7 个;泉州湾监测站位 6 个; 大港湾和围头湾监测站位各 3 个;安海湾监测站位 2 个。
8
2.2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11 年,对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铜、铅、 镉、汞、砷、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粪大肠菌群、六六六、滴滴涕 和多氯联苯。结果表明: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大部分监测指 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第一类标准。除安 海湾沉积物石油类和铜含量超 过第一类标准外, 其他海域沉积 物监测指标含量均符合第一类 标准。与 2010 年相比,湄洲湾 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 安海湾沉 积物质量有所下降, 其他海域沉
2011 年,国家、省、市、县海洋部门在泉州市近岸海域组织开展了 多项海洋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海洋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主要海湾环境 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监测、海水浴场环境监测、海洋垃 圾监测、海水入侵监测和重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等。 我市环保部门也结合工作职责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 综合各项监测结果表明: 泉州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全年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为 77.8%;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分级控制要求比例为 80.0%;近岸海域 清洁和较清洁海域面积比例为 74.6%,污染海域面积比例为 25.4%,主要 分布在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海域 沉积物质量较 2010 年有所改善,大部分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
25.3°N
图 例
第 一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二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三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劣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惠 安 县 湄 洲 湾 泉 港 区
石 狮 市
24.7°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10
表2
海湾 湄洲湾 泉州湾 深沪湾 大港湾 安海湾 总种数 (种) 171 137 136 79 40
2011 年泉州市主要海湾浮游植物调查结果
平均细胞密度 (个/升) 2.21×105 7.46×105 3.87×104 4.04×104 1.64×106 生物多样性指数 3.04 2.38 3.00 2.86 1.74 优势种(类群) 柔弱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辐射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尖刺菱形藻 距端根管藻
5
湄洲湾 大港湾 泉州湾
较清洁海域。 较清洁海域。 富营养化严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超过海水水质
第四类标准,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晋江口、后渚港区等内湾及中部海域。 深沪湾 大部分海域为较清洁海域,海湾西南侧海域无机氮含量超
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围头湾 安海湾 较清洁海域。 严重污染海域,湾内大部分海域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
13.3% 3.8% 44.3% 8.3%
严重污染海域 中度污染海域 轻度污染海域 较清洁海域 清洁海域
30.3%
图 2 近岸海域水体质量状况
近岸海域:指我国邻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尚未公布邻海基线的海域及内海,指负 10 米 等深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 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 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 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 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 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 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2
质量标准。海洋贝类质量较 2010 年有所下降,部分站位重金属残留量超 过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所有贝类体内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 性贝毒。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种类丰富,浮游植物主要组成为硅藻, 浮游动物主要组成为桡足类,底栖生物主要组成为多毛类。 全市重点入海排污口排污情况和邻近海域环境质量均较 2010 年有 所改善,实施监测的 11 个重点入海排污口中有 7 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 环境质量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纳入重点监管的 11 个涉海工程项目能 有效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其邻近海域各监测指标值均符合所在海域海洋 功能区水质要求。青山湾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西沙湾海水浴场粪大 肠菌群超标。 全年发生溢油事故 2 起,未发现赤潮。泉港区海水入侵程度较 2010 年有所加重,界山镇沿岸局部地区受到海水严重入侵。
金 门 县
24.4°N 11பைடு நூலகம்.4°E
118.7°E
119.0° E
119.3°E
图 4 主要海湾海水无机氮含量
图 5 泉州近岸海域无机氮分布图
活性磷酸盐 大港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 准,湄洲湾和深沪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7
安海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泉州湾海域 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泉州湾 和安海湾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升高,其他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 含量变化不大。
石油类
注:明显升高或明显降低:2011 年数据比 2010 年高或低,且不在同一评价等级中;升高或降低: 2011 年数据比 2010 年高或低,且在同一评价等级中;持平:2011 年数据与 2010 年变化不大。
9
2.3 海洋贝类质量
2011 年,对湄洲湾 13 个养殖区、大港湾 2 个养殖区、泉州湾 3 个养 殖区、深沪湾 3 个养殖区和围头湾 4 个养殖区的牡蛎、缢蛏、菲律宾蛤 仔、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开展了监测。检测指标包括:铜、铅、镉、多 氯联苯、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按照《海洋 生物质量》 (GB 18421-2001)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贝类体 内铜、铅和镉残留量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少数站位贝类体内铜残 留量超过第二类标准;所有贝类体内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 按照《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073-2006)进行 评价,结果表明: 除部分站位贝类体内铜残留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 均符合规定。
I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市性统计数字,均未包括金门县
3
图1
2011 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图
4
2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2.1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2011 年,泉州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 清洁海域标准的面积比例为 44.3%,较清洁海域比例为 30.3%,轻度污 染海域比例为 8.3%,中度污染海域比例为 3.8%,严重污染海域比例为 13.3%。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污染 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25.3° N
图 例
清 洁 海 域 较 清 洁 海 域 轻 度 污 染 海 域 中 度 污 染 海 域 严 重 污 染 海 域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惠 安 县 湄 洲 湾 泉 港 区
石 狮 市 24.7° 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金 门 县 24.4°N 118.4°E
118.7°E
119.0° E
119.3° E
图 3 泉州近岸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6
溶解氧 各主要海湾海水溶解氧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与 2010 年持 平。 化学需氧量 各主要海湾海水化学需氧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与 2010 年持 平。 无机氮 湄洲湾和大港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深 沪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泉州湾和 安海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 大港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明显降低;湄洲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有所 降低;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变化不大;安海湾 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明显升高。
2.4 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 2011 年 5 月和 8 月,在泉州近岸海域布设 32 个站位,开展浮游生物 监测。 鉴定到浮游植物 282 种,主要组成为硅藻,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 4.56×105个/升,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为 2.55。湄洲湾、泉州湾和深沪湾 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安海湾和泉州湾平均细胞密度较高。 鉴定到浮游动物(含浮游幼虫)280 种(类) ,主要组成为桡足类, 平均密度为 848.0 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 230.4 毫克/立方米,平均生 物多样性指数为 2.46。深沪湾和泉州湾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多,安海湾平 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较高。 与 2010 年相比, 浮游生物的优势种有所变化, 除湄洲湾外,其他海湾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有所升高。 总体表明,海域浮游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
24.4°N 118.4° E
118.6°E
118.8°E
119.0° E
119.2° E
图 6 主要海湾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
图 7 泉州近岸海域活性磷酸盐分布图
重金属(含砷) 各主要海湾海水铜、镉、汞和砷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或第二 类标准,与 2010 年基本持平。 石油类 各主要海湾海水石油类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与 2010 年相比,石油类含量有所升高。
海洋沉积物采样监测 表1
海域 湄洲湾 大港湾 泉州湾 深沪湾 围头湾 安海湾 有机碳 说明
积物质量状况变化不大。
2011 年与 2010 年主要海湾沉积物质量比较
硫化物 明显升高 明显降低 持平 铜 铅 —— 镉 汞 升 降 高 低 砷
2011 年 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О一二年五月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福建省海洋 环境保护条例》和泉州市人民政府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 责,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 2011 年度全市海洋环境调 查、监测和监视工作。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综合评价海洋环境 质量,编制了《2011 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现予以发 布。 希望通过公报的发布,有助于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进一 步了解我市海洋环境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保护意识, 更加关心和爱护蓝色国土,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海上泉州”。
25.3° N
图 例
第 一 类 海 水 水 质
第 二 (三 )类 海 水 水 质
泉 港 区 湄 洲 湾 惠 安 县
第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劣 四 类 海 水 水 质
25.0°N
泉 州 市 丰 泽 区 泉 州 湾 晋 江 市
大 港 湾
石 狮 市
24.7° N
安 海 湾 深 沪 湾 围 头 湾
金 门 县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局长 泉州
2012 年 5 月
1
1 概
述
2011 年,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 执行市人大《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崇 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的决议》为主线,按照海陆统筹、综合治 理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 全面实施崇武至秀涂 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海漂垃圾 治理、入海小流域治理和海 湾环境生态修复,严厉打击 海洋环境违法行为,海洋污 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取得了明 显成效。市海洋与渔业局被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授予 “2011 年度东海区海洋环境 保护先进单位”称号。
围头湾 81 4.74×104 2.30 旋链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注:2011 年 5 月和 8 月,湄洲湾监测站位 11 个;深沪湾监测站位 7 个;泉州湾监测站位 6 个; 大港湾和围头湾监测站位各 3 个;安海湾监测站位 2 个。
8
2.2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11 年,对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铜、铅、 镉、汞、砷、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粪大肠菌群、六六六、滴滴涕 和多氯联苯。结果表明: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大部分监测指 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第一类标准。除安 海湾沉积物石油类和铜含量超 过第一类标准外, 其他海域沉积 物监测指标含量均符合第一类 标准。与 2010 年相比,湄洲湾 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 安海湾沉 积物质量有所下降, 其他海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