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1.2重点海域海水质量状况春季,12个重点监测海域中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93.36%;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6.64%。
夏季,12个重点监测海域中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98.79%;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1.21%。
海口湾海域春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夏季,监测到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92.23%,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7.77%(以上监测海域未含海口湾排污口邻近海域)。
文昌清澜湾海域春季,监测到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99.40%,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0.60%。
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琼海博鳌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万宁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陵水湾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三亚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乐东莺歌海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东方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昌江昌化江口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洋浦湾海域春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二类海水海域,超过第一类标准的要素是溶解氧。
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临高后水湾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澄迈马村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2011年~2015年,海南岛重点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优良,第三类、第四类及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一类海水海域的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常见污染要素含量比较近年来海南岛各重点海域最常见的污染要素是无机氮。
2015年文昌清澜湾、琼海博鳌、东方、昌江昌化江口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含量比2014年有所增加,其它海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011年~2015年,海南岛重点海域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18年度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1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О一二年六月综述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2011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心,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着力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第一部分全省环境状况一、水环境(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废水排放量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3947.6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665.64万吨,占19.6%;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235.37万吨,占80.2%;集中式治理设施排放量为46.68万吨,占0.1%。
与2010年比较,全省废水排放总量减少7.5%,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15.3%,生活污水排放量减少11.9%。
全省2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年处理污水量为25581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2%,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全省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0.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2万吨,比2010年增加32.7%;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96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13万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69万吨。
氨氮全省废水污染物氨氮排放量为22755.23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为919.86吨,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2781.71吨,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97.91吨,农业氨氮排放量为8955.75吨。
(二)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状况2011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优良,89.7%的监测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海南省水体污染
循环经济取得累累硕果
近年来,昌江县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相继取 得突出成效,受到省人大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一是实施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项目, 其中昌江华盛水泥有限公司按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多吨,减少了 大量的粉尘、SO2、CO2排放量,并利用余热发电装置对水泥窑粉尘的沉降作用, 减排并回收利用大量的水泥熟料,使单位能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司与瑞典 签订合约,成功实施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为海南推进生态省建设树立了榜 样。二是昌江糖业有限公司投资213万元进行冷却水循环利用,2006~2007年榨 季生产情况良好,可节约新鲜用水86.5%,极大地减少了污水排放。三是金林橡 胶加工分公司通过推行油改气技术,使用管道天然气,以及把污水处理过程产生 的沼气进行利用,使每吨干胶消耗能源成本从127元下降到60元。四是提高矿产 资源综合利用率,国投海南水泥有限公司2003年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矿 山开采进行技术改造,购置大斗溶液压挖掘机等先进设备,解决了低品位灰岩的 铲装搭配问题,低品位灰岩使用量逐年增加,2006年使用量达到40万吨以上, 矿石回采率达到100%,实现废石零排放。五是完成叉河水泥厂废气治理,投入 180万元,较好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昌江污染
海南昌鑫钴业“三废”污染致昌江水田不能 种—海南新闻,废渣:昌鑫钴业的废渣有浸 出渣、铁矾渣、钙镁渣等,主要是浸出渣。 每年产出的浸出渣3.5万吨,含有金属钴铜镍 等有色金属以及砷,其中砷含量为0.23%,长 期堆放,渣中的有害物质渗到土壤和水体里, 从厂内到厂外,严重污染周边的环境;其常年 卖给周边的水泥厂作生产水泥添料,砷在高 温煅烧时将会氧化变成氧化砷排入环境(大
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 环境质量状况
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i of Hainan T/picai Ocean University 第28卷第2期2021年4月Voi. 28 No. 2Apo.2021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任茂兴,徐阁,王德鸿(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口 570311)摘要:通过研究2020年3个季节的表层海水数据,分析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和季节变 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008 19 -0. 397 mg - L",平均值0.053 2 mg - L 1。
硝酸盐是溶解无机 氮的主要构成部分,达60%以上。
夏季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浓度最低,秋季最高,春季略低于秋季。
受到人类活动和水 团的影响,溶解无机氮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
陆源输入和上升流是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无机氮;海南岛;近岸海域;分布特征;季节变化中图分类号:P73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3122(2021)02 -0045 -05DOI :10. 13307/j. issn. 2096 -3122.2021.02.070引言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但随着海洋经济的 开发,旅游产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近岸海水养殖功能区的养殖废水入海,使得海南 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 o 海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是指硝酸 盐、亚硝酸盐和氨氮3种营养盐类,是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盐之一,与海洋初级生产力密切 相关[2]。
溶解无机氮也是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监测指标,是构成海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是引起赤 潮、绿潮爆发的原因之一⑻。
叶绿素a 是存在于浮游植物中一种色素,是估算海洋生产力和生物量的重要 指标,同时也是赤潮监测的重要指标。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试题答案及解析1.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是()A.铝B.铁C.氧D.硅【答案】A【解析】要记住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名称。
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丰富的是氧元素,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有关的信息,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答案】B【解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解答。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或者是质子数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及元素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到能力。
3.某硫的氧化物中,硫与氧的质量比为1∶1,则该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6B.-2C.+2D.+4【答案】D【解析】要计算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首先要确定硫、氧两元素所组成氧化物的化学式;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需要确定分子中的S原子和O原子个数;利用元素质量比,可确定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硫元素的化合价。
设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2OX,则硫氧元素质量比为64:16X=1:1,解得X=4,化简得SO2,从而求得S的化合价为+4,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点评:本题是化学式的推断与化合价的计算相结合的综合题,由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化学式的推断是计算化合价的基础和关键。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的最根本不同点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意义。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10.23•【字号】•【施行日期】2023.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海南东方悦达科技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及有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位于东方市东方临港产业园,属于新建项目。
建设1条3万吨/年减水剂生产线、1条2万吨/年泵送剂生产线和1条3.58万吨/年水泥添加剂(包括助磨剂2.5万吨/年、脱硫剂0.3万吨/年、生料助磨剂0.3万吨/年、节煤剂0.3万吨/年、除铬剂0.18万吨/年)生产线,共计8.58万吨/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外加剂及AM反应车间、仓库、储罐、综合办公楼及配套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
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8万元。
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本批复要求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可以满足国家、我省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因此,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应严格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要求。
二、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
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评价区域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二类标准。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 o r m C l g , ia nvr t, io 7 2 8 hn ) T ui o ee Ha nU ie i Haku5 0 2 ,C ia s l n sy
Ab ta t T i a e e n dteC N 印 t f o rs wae n i n n n etu im tre vrn n nHan nP o ic sr c : h sp p rd f e O C tu im tre vr me ta dt rs wae n io me t la rvn e t h o o h o i
第3 6卷第 6期
21 0 1年 6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CI S ENCE AND ANAGE Ⅱ£ hI NT
V0 6 Nn L3 6
பைடு நூலகம்
Jn 0 1 u e2 1
文章 编 号 :64- 19 2 1 )6-03 o 17 63 (0 1 0 13一 6
wae u py i i e n u a o s a d u b n s c o fter e al a s e e e vrn e tlfn t n c tr n,ato g trs p l n ct sa d r rltwn n r a e t n o h v r C l s t f dt n i m na u c o r e o lh u h i is i s ii h o i i i
a du d rru dw t a e eal ila do l w s pe xedtes n ad mogtekytuim w t rt t npo n n ego n a r s n rl hgl ny ew g y n e m f a l ece t d r.A n e r a r o c o r- s h a h o s e p ei
2015年海南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29•【字号】•【施行日期】2016.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2015年海南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一、综述2015年,海南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恰卜恰镇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5%,达到省对州年度考核目标;黄河干支流水质保持在优良以上,国控唐乃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州重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要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指标之内;年内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二、水环境(一)水环境质量状况1、黄河流域黄河(海南段)干流及支流共设9个监测断面,其中国家控制考核断面1个(唐乃亥),省级控制考核断面8个(倒淌河、黑马河、西河渠、黄河大桥、曲什安、茫拉河上、下游、巴曲河),2015年黄河(海南段)9个监测断面水质总体优良,根据2015年黄河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黄河干流国控唐乃亥断面为Ⅰ类水质,水质达标率100%,其余8个省级控制断面为Ⅲ类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划的标准。
黄河干流(海南段)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达标。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15年,海南州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个,均为地表水水源地。
其中1个为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和县恰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其余4个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依据全年监测结果分析,5个水源地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良好。
3、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5年,全州废水排放总量为688.89万吨,比2014年下降21.3%。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4.24万吨,占排放总量的21%;城镇生活源以及集中式治理设施544.65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9%。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192-2015代替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海南岛近岸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建议
色自贸港的主要动力,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
要基础,而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建设中发挥至关
重要的作用,海水环境质量又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评价标准,
只有加强海水环境等质量监测保护能力,才能促进保护与开发同
步发展,实现服务海南自贸港繁荣发展。在此对建设海南自贸港 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海水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评价进行分析并提出 相应监测保障能力措施提升建议,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可 持续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安全屏障。
其优势资源在于海洋,海洋是海南省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影响,依海富省、依海强省、人海和谐对绿色健康海洋生态环境的
依赖性非常大,海南岛近岸海水质量现状在海南自贸港的扬帆起航中将起到突出的保障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海南本岛周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现状的监测结果评价和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梳理和分析,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海洋环境监测保障机制,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成为海南自
海洋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在于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 保障支撑能力,促进为海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产业优化发 展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 海南省高度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进度,重点海域环境 污染整治措施稳定实施,加大管辖海域保护建设管理力度,不断 增强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海洋综合管治能力, 全民海洋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海南省涉海主管部门通过一系列海 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等围绕服务海洋经济长期稳 定发展的重要资源载体的重点工程,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的职责,对所辖的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监管、监测等四大类型的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海水环境质量、海洋自然保护区、入海污染 源等多项任务,加强近岸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入海排污口、 近岸海水水质数据共享,科学合理设置监测项目,形成充分的经 济、社会和生态最大效益目标。2013 年审议通过的《海南经济特 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率先从法律制度层面改变“混治” 局面,为海岸带的整治保护找准问题的实施整改办法及推进海南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2015年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2013年~2015年三亚湾海域海洋垃圾数量2015年南海巨浪日数分布表2015年南海各月巨浪日数统计图2015年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受“彩虹”影响海口湾潮水上涌龙湾港南侧海岸段儋州近岸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4.4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2015年,我省继续开展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监测,并发布水质指数、海面状况指数和专项休闲活动指数等环境监测和休闲活动条件状况信息。
2015年,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指数为5.0,全年水质极佳;海面状况指数为4.7,海面状况极佳、优良、较差的比例分别为90.5%、1.8%、7.7%,影响海面状况的因素主要是降雨导致的天气不佳。
年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4.6,非常适宜开展海底观光、海滨观光和沙滩娱乐等多种休闲(观光)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监测时段中,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年平均防晒指数为3.4,进行户外活动需注意防护。
2011年~2015年,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较小,水质状况和海面状况保持为极佳。
4.5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2015年,我省对海口、马村、三亚、洋浦和清澜5个海洋倾倒区开展监测,其中进行倾倒活动的海洋倾倒区3个,为海口、洋浦和三亚海洋倾倒区。
2015年总倾倒量为138.2万立方米,倾倒物质均为清洁疏浚物,全年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7份,批准倾倒量约340万立方米。
结果表明,各倾倒区海域水深变化情况均未超出倾倒区选划或增量论证预测的变化范围,满足倾倒使用要求。
各倾倒区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标准,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大部分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较2014年有所增加,仅个别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略有下降。
总体上,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和邻近海域海上活动造成明显影响,倾倒区功能发挥基本正常。
2011年~2015年,监测倾倒区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水深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均基本保持稳定。
全国十五质量报告书获奖名单
“十五”期间全国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名单序号获奖报告书名称主要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员一等奖(15名)1广东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群、杨华、伍世丰、易雯、张金阳、曾武涛、张远东、翟原、刘漩、杨剑军、江明2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焦飞、黄原、丁卫东、赵颖、陈静、赵乾杰、张兰真、安国安、王建英、王玲玲、杨先锋3辽宁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毕彤、鞠复华、徐光、宗兆伟、张峥、李艳红、卢雁、张青新、胡月红、胥学鹏、邵亮4江苏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张咏、沈红军、黄卫、董圆媛、黄华、黎刚、郝英群、张祥志、牛志春、汪锡辰、李继影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新疆自治区环境保护局高利军、武新、康宏、朱海涌、杨春、郭宇宏、安海燕、申旭辉、许月英、狄韶斌、阿比提6大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王焕顺、周势俊、王平、包娜仁、万显烈、李丹、沈学崴、徐辉、施巍、王志、丁勤栋7青岛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李仁金、王静、崔文连、亓靓、石来元、王艳玲、邱云殿、宋传真、董君、胡跃城、李大伟8成都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红、陈正明、杨枬、张新亭、刘小兵、刘强、张琰、丁里、张晶、史常立、杜德扬9石家庄市2001年~2005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张灵芝、李冬、任振科、兰雅莉、刘志建、许赤兵、王秋琴、孙志强、李亚卿、赵东宇、王建国10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刘子靖、杨伟光、刘振忠、李红鹰、王越、白羽军、刘文哲、栾英、李丹林、腾世长、高荣威11沈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丁洪彦、郑双林、赵宏德、林宏、王佳楠、杨彬、徐景阳、张涤非、李相力、冯晓宇、张卓群12宁波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胡文翔、朱坚、李应群、俞杰、罗益华、徐静、杨明光、励珍、潘双叶、朱红文、孙骏13广东省深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洪渊、王裕东、刘春燕、麦有全、陈爱忠、罗华铭、赖葆松、熊向陨、林天佳、谭清良、黄恒14昆明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杨常亮、杨树平、陈燕、王红梅、丁宏翔、黄晓、冯晖、柘元蒙、赵世民、李发荣、何苗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白新、李刚、高云、朱光哲、顾涛、金淑聪、邵明、沈晓明、邓萍、靳银燕、刘丽宏二等奖(25名)12001~2005济南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王兆军、田勇、王方华、张华玲、徐敏、吕波、吴虹、王泽俊、苏佰礼2广东省汕头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汕头市环境保护局、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邝键、王一刚、周汉葵、方冬香、林冰、胡泽莉、宋于侬、林森峰、杨素霞3广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董天明、陈灿、刘叶新、林耀光、陈桂浓、陈向红、廖义军、张大勇、梁桂雄4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孙建、夏德祥、陈国海、郑晓红、张锦平、魏海萍、胡雄星、王悦、朱曾望5安徽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黄建树、刘伟、吴威、肖中新、王凤、季冕、张玉英、韩福敏、周先传6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张丹宁、王合生、陈建江、周宁晖、张哲海、金鑫、袁洁、周灵辉、郑亮7四川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杨明、刘仲秋、张秋劲、黄胜红、邹军、魏菱、卢彦、全利、周淼8四川省宜宾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宜宾市环境监测站王建平、杜长江、彭国萍、颜华、俸强、黄刚、罗天志、杨淼9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曹兆吉、杨红、李卫东、李燕、刘亚琼、柳辉、朗勇设、张卫红、金辉10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徐谦、荆红卫、王文盛、孙瑞雯、刘嘉林、郭婧、金蕾、华蕾、乔淑芳11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秦保平、袁倩、孙韧、陈向党、曹喆、房玉梅、徐立敏、张震、张金艳12大庆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张保森、冯志国、齐刚、梁健、张凤琳、赵春梅、李颖、孙健、包军13烟台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叶孟杰、徐明家、曲仁乐、张云丽、刘弘、刘爱东、赵桄磊、赵晓燕、李妍14安徽省铜陵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铜陵市环境保护局章俊、胡来明、董道明、梅建鸣、汤德能、周凤、郭忠、朱习文、孙晓健15安徽省安庆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安庆市环境保护局张继建、刘兵、董必文、徐开宇、潘静、章宜洁、魏迎宪、程虹、郝国顺16安徽省马鞍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局讠张东明、圣国、朱晓庆、余国忠、汪立河、惠海庆、李洪、刁孟超、王静17湖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 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姚玉鑫、刘慧、鲁斌礼、金新华、叶荣方、郑俊、杨晓红、周李、常艳春18三门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三门峡市环境监测站鲁雪生、李红萍、王琳、张静、潘本锋、李莉娜、郭苏平、杨金星、高玮19兰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年~2005年度) 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王庆梅、李磊、汪新、荣明选、胥晓云、马和梅、张存洁、任正武、刘继红20安徽省芜湖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芜湖市环境保护局张书贵、林勇、黄震、毛菊英、胡珊珊、徐明、李善强、王俊、张晓芳21厦门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厦门市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筹建处黄全佳、张学敏、关琰珠、詹源、黄歆宇、王坚、陈小江、陈志鸿、曹超22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许榕生、金致凡、余兵、黄梅芳、林晶、翁笑艳、余华、黄田平、徐翠莲232001~2005年洛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洛阳市环境监测站赵璧、骆良孟、张凡、白纯、王万祥、李琳、段国禄、张予川、崔冠亚24西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郭延明、陈佳影、秋容萍、刘宏斌、刘樱紫、张清、宋涛、王睿、方翌25甘肃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何仲德、姜泳波、罗钟梅、常毅、张正煜、康颖琦、李晓红、白书明、王婷三等奖(42名)1重庆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年~2005年)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陈刚才、张大元、刘兰玉、何子军、陈德容、王飞、刘姣姣2承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 承德市环境监测站赵乐、贾立军、崔超、郭立水、于胜利、张华、战力3杭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唐访良、楼基浩、张国勋、何曦、叶旭红、李佳、余波4福建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年~2005年)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宋建中、赵卫红、王钦健、林峰、郑洪萍、白亮、杨冬雪52001年~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李永蓓、黄惠来、覃焕荣、伍征宇、蒋红斌、黎泳珊6泸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泸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黄图强、梁文德、刘孝琴、王孝林、毛茂南、李锐、张朔7环境质量报告书新疆·克拉玛依市(二○○一~二○○五年度) 克拉玛依市环境保护局孙凡、张宝忠、李立人、井金水、师雅丽、张红丽、胡静8河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唐晓青、谷嵩、张丰、张玮、党瑞华、李淑秀、冯建设9黑龙江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曲茉莉、姜波、陈晓彬、周爱申、陈芳、唐乃超、张爱华10山东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王桂勋、许杨、毛欣、万黎、刘菁、贾曼、曹惠明112001~2005安徽省合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合肥市环境保护局李菁、白颖、王成贵、魏建俐、何前锋、刘丽、丁虹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南宁市环境监察支队、南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陈家宝、何莉、肖琦、韦秀丽、庞晓明、磨英飞、李秋波13齐齐哈尔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宋力敏、刘哲人、韩丽媛、黄湘琪、卢映东、周宴敏、阎海龙14佳木斯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王国庆、张淑萍、姜春龙、孙姝、吴晓龙、唐建华、战晓君15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洪维民、吴福全、张超、薛媛媛、徐恒省、张宜权、史永松16江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曹永琳、万志勇、伍恒贇、蔡芹、王琳、江艳、胡悦之17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北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汪荣礼、李世彬、朱亚胜、韩波、杨波、包利先、岑起君18湖南省长沙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沙市环境保护局、长沙市环境监察支队张晓范、彭珂、董晓刚、杨宇红、肖劲宇、范腊梅、聂健19湖南省株洲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刘运年、陈秋荣、邓继福、杨毅刚、宋建武、张溥亮、喻真英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新疆石河子市环境保护局张高勇、隆鑫磊、刘艳、李桦、施燕娥、王雅芳、卞玮21山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盛若虹、李雅忠、杨炯、马一方、刘晓梅、沙雪梅22威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威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刁洪成、江建华、王丽霞、于秀彦、杜爱君、孙建芹、唐本丽23南通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陆荣、吴建兰、陈敏、中卫民、李刚、陈昊、印旭蓓24湖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胡麓华、许晶、李惠全、张虹、范美容、马宁、金杰坤25北京市海淀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北京市海淀区环境保护局苏德琴、邢立凯、叶福康、吴敏、陈晓春、李世奇26常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常德市环境监测站、湖南省常德市环境保护局郑青玲、张鸽、周应旺、龚晖军、万道林、赵晋弘、李捷27济源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济源市环境监测站王亚洲、吕利光、成永霞、卢一富、李利霞、范存峰、琚会艳28嘉定区“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上海市嘉定区环境保护局范荣、陈志豪、徐岚、周建德、赵永德、金志明、徐士忠29内蒙古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李铁锁、冯沈迎、岳彩英、李明娜、赵杉杉、仝青、孙静萍30包头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包头市环境保护局樊庆云、赵宏德、王宏、高晓玲、李萍、金向红、刘桂芳31赤峰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赵丽囡、丁子军、刘文虎、李向东、陈宏宇、王娇绒、孙晨秋32二○○一~二○○五年度浙江省环境质量报告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张福健、何晓云、陈渊、黄欢、俞洁、王蕾、何松琴33江西省九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九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陈新军、邹敏、罗敏、唐振华、淦峰、张方、熊纬34安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安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王兵、杨玉军、徐瑞红、李书君、张芳、李世华、侯风英35金昌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金昌市环境监测站赵雅芳、王瑞霞、马飞、殷华、李志梅、呈玉兰、李田玲36贵阳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 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韩抗帝、叶晓云、高师昀、胡怀忠、詹苏、赵和平、景峰372001~200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杨海莲、王凌、黄春、刘统亮、陈表娟、谢善何、邢巧38湖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辐射管理站宋国强、张莺、黄晓华、黄霞、杜光智、施敏芳、李晓霞39长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 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春市环境保护局、吉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赵静、苏红时、刘辉、丁大玮、李晶、曲丹、赵利民40青海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二○○一~二○○五年度)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青海省辐射环境管理站罗淑英、刘成梅、郭建芳、郭竟世、史海珠、王晓琳、郭晓娟41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宫正宇、黄琼中、巴桑次仁、巫鹏飞、赵翠红、袁德惠、王文贡42浙江省暨舟山渔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何松琴、黄备、孙毅、胡颢琰、潘静芬、张立、柴小平。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
废水治理设施数/套
7 000 6 000 5 0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0 0 广浙江山河四江福河湖山安湖云广辽陕重上贵内天黑新吉甘北宁海青西 龙 蒙 东江苏东北川西建南南西徽北南西宁西庆海州古津江疆林肃京夏南海藏
图 1-3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数量
1
40 000 30 000
汇总工业企业数/家
20 000 10 000 0 非 金 属 矿 物 制 品 业 化 学 原 料 和 制 品 业 农 副 食 品 加 工 业 金 属 制 品 业 纺 织 业 电 力 热 力 生 产 业 煤 炭 开 采 和 洗 选 业 造 纸 和 纸 制 品 业 黑 色 金 属 矿 采 选 业 有 色 金 属 冶 炼 业 食 品 制 造 业 酒 、 饮 料 精 制 茶 业 黑 色 金 属 冶 炼 业 医 药 制 造 业 通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有 色 金 属 矿 采 选 业 其 他 行 业
表 2-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年份 排放源 排放量 废水/亿吨 2011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2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3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2014 2015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废水/亿吨 合计 659.2 2 499.9 260.4 684.8 2 423.7 253.6 695.4 2 352.7 245.7 716.2 2 294.6 238.5 735.3 工业源 230.9 354.8 28.1 221.6 338.5 26.4 209.8 319.5 24.6 205.3 311.3 23.2 199.5 农业源 — 1 186.1 82.7 — 1 153.8 80.6 — 1 125.8 77.9 — 1 102.4 75.5 — 城镇生活源 427.9 938.8 147.7 462.7 912.8 144.6 485.1 889.8 141.4 510.3 864.4 138.1 535.2 集中式 0.4 20.1 2.0 0.5 18.7 1.9 0.5 17.7 1.8 0.6 16.5 1.7 0.6
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第二次修正)
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第二次修正)【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9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30【实施日期】2018.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0年2月18日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5月20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7年1月10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2年7月1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7月21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八件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建设生态省,促进本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湿地、沙滩、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在生产和其他建设中,应当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损害控制到最小限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省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鼓励和支持清洁生产、资源再利用等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环境保护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监测报告要求
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监测报告要求第一篇: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监测报告要求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监测报告要求一、监测程序1、制订验收监测实施方案承担验收监测任务的监测单位在接受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的书面委托后,应根据本办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勘查,制订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2、实施监测验收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进行,并纪录监测时的生产工况、生产规模和其他有关参数。
3、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样品需在入河排污口排水处采集,涉及到水功能区或敏感目标以及有关审批的前置条件的,相应的应采集河道内的样品。
采集和测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进行。
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后,监测单位应填写验收监测表。
4、提交验收监测报告监测单位完成验收监测时,应当编制验收监测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后交建设单位。
二、监测因子入河排污口行政许可决定书中确定需要监测的因子。
三、监测布点与监测频次1、监测布点与监测频次应能反映入河排污口真实排污情况,监测布点还应符合有关标准与规定。
2、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
四、监测的质量保证1、监测单位在验收监测中所用的采样器和其他监测仪器,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2、监测因子的分析测试,应采用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相应监测方法。
未列入上述标准的监测因子,其分析测试应参照有关标准中规定的监测方法或相应的等效方法。
五、评价标准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入河排污口行政许可决定书中提出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功能区水质须符合水功能区水质评价要求。
六、监测报告的编写1、验收监测实施方案验收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名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排污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处的采样点位,污水排入的水功能区的采样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评价标准,监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名称,监测经费,实施进度,提交成果和监测人员及其他有关内容。
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琼州学院2008届环境化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学院:理工学院专业:化学年级: 08化本(1)班学生姓名:黄榕谢盛才学号: 05 24指导老师:苏利兴日期: 2011-6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黄榕谢盛才(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本文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境实际出发,结合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从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概述了海南省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南;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0 引言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至今仍完整保持着热带海岛的自然风貌,其热带雨林、季雨林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在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国际生态学家评价,海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生物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海南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1]。
目前,海南省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
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2]。
至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更注重环境问题,以下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大气、海洋环境进行现状分析。
1 海南环境现状海南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问题.1.1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1.1。
1 森林遭受破坏 ,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到2003年仅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综述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立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力推动“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狠抓“六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污染减排,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优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水环境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8568.19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分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Ⅱ类59.8%Ⅲ类34.4%Ⅳ类4.6%Ⅴ类1.2%别为6322.77万吨、32205.95万吨、39.47万吨,所占比例分别为16.4%、83.5%、0.1%。
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0.2%。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79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0.88万吨、9.92万吨、7.84万吨、0.1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10万吨,比上年减少8.7%,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05万吨、0.84万吨、1.20万吨、0.01万吨。
水环境质量河流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监测的32条主要河流87个断面中,94.2%的监测断面氨氮排放比例农业源40.0%生活源57.1%工业源2.3%集中式治理设施0.6%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例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劣于Ⅲ类水质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的局部河段,主要受农业及农村面源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与2014年相比,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2015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南渡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万泉河支流营盘溪红岛畜牧场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干流和其余支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昌化江支流南圣河冲山镇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干流和其余支流监测河段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中小河流监测的18条河流42个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8.1%,Ⅳ类标准的断面占9.5%,Ⅴ类标准的断面占2.4%。
九曲江、龙首河、龙尾河、太阳河、陵水河、保亭水、藤桥河、宁远河、望楼河、珠碧江、北门江、文澜江和湖库水质类别评价Ⅱ类50.0%Ⅲ类33.3%Ⅳ类16.7%演州河水质优良,劣于Ⅲ类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东部文昌河、文教河和东山河,南部三亚河,以及西部罗带河的局部河段。
城市河段开展监测的14条河流16个城市河段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7.6%,Ⅳ类标准的断面占6.2%,Ⅴ类标准的断面占6.2%。
劣于Ⅲ类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文昌河和三亚河的城市河段。
入海河段开展监测的20条主要入海河段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0.0%,Ⅳ类标准的断面占20.0%。
Ⅳ类水质主要分布在文教河、文昌河、东山河和罗带河的入海河段。
湖库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主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监测的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等18座主要大中型湖库中,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石碌水库等15座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占监测湖库总数的83.3%;湖山水库、石门水库和高坡岭水库水质仅符合Ⅳ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一类76.4%二类16.4%三类1.8%劣四类5.4%近岸海域水质类别评价 数。
湖山水库和探贡水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库呈中营养状态。
与2014年相比,全省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2015年海南省主要湖库水质状况✧ 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的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优良。
监测的29个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年取水总量为57974.22万吨,取水量达标率为100%,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与2014年相比,水质总体达标率由99.4%上升为100%。
临高多莲饮用水源地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影响减轻,水质达标率由83.0%上升为100%,其它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
海南岛近岸海域80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占92.8%,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为一类;97.1%的功能区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
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监测点水质为三类,万宁小海和三亚河入海口近岸海域监测点水质为劣四类,主要受养殖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
与2014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海口秀英港水质好转,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万宁小海和三亚河入海口海域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假日海滩、东寨港、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棠湾、盈滨半岛、东郊椰林、博鳌湾、石梅湾、香水湾、棋子湾等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水质监测指标均保持一、二类海水标准,其中一类海水占85.0%,均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区或娱乐区的海水水质要求。
海口假日海滩、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等国家重点滨海浴场水质优良,均适宜游泳。
与2014年相比,全省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优于水环境管理目标要求。
与2014年相比,全省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西沙群岛近岸海域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监测的永兴岛、赵述岛、七连屿、东岛和甘泉岛等主要岛屿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为一类。
与2014年相比,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地下水质量状况2015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地下水水位全省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下降状态。
从区域分布看,海口市区金盘和白沙门、石山镇、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等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上升状态;海口市白驹大道、龙桥镇,琼海市官塘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下降状态;其他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状态。
从含水层分布看,海口市潜水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下降状态;海口市承压水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下降状态,少部分地区呈上升状态。
海口市第2层承压水降落漏斗面积(陆地部分)为743 km2,比2014年增加17 km2。
地下水水质全省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
海口地区大部分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Ⅲ类标准,与2014年相比,石山镇、长流镇的潜水水质有所好转。
三亚市凤凰山庄热矿水、琼海市官塘热矿水、万宁市兴隆矿泉水及热矿水、儋州市蓝洋农场热矿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大气环境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5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33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4%。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万吨,比上年减少3.0%,其中工业源、城镇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3.1万吨、0.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8.9万吨,比上年减少6.3%,其中,工业源、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6.0万吨、2.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0万吨,比上年减少13.0%,其中,工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6万吨、0.1万吨、0.3万吨。
2015年海南省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例40%60%80%100%排放比例工业源机动车城镇生活源例优73.5%良24.4%轻度污染2.0%中度污染0.1%环境空气质量城市(镇)环境空气全省总体状况2015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优级天数比例为73.5%、良级天数比例为24.4%),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0%,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1%。
全省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臭氧(O3)、一氧化碳(CO)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分别为118微克/立方米、1.1毫克/立方米。
SO2、NO2、PM10、CO浓度符合一级标准,PM2.5、CO浓度符合二级标准。
与2014年相比,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优良天数比例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无明显变化。
市县状况2015年,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均开展SO2、NO2、PM10、PM2.5、O3、CO六项指标监测。
屯昌县有效监测天数不足,无法评价年度空气质量状况,其他17个市县空气质量均符合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95.5%~99.7%,首要污染物为O3、PM2.5和PM10。
乐东、陵水、琼海、三亚、定安、澄迈、白沙、文昌、儋州、琼中、五指山等11个市县出现1~12天的轻度污染,万宁、东方、临高、昌江、保亭、海口6个市县出现5~15天的轻度污染和1~2天的中度污染,超标污染物主要为O3、PM2.5。
2015年海南省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我省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2015年,我省对海口和三亚等重点城市大气颗粒物进行了污染物来源解析。
其中,海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扬尘、工业生产、海盐粒子、燃煤和其他(油烟、生物质燃烧等),分担率分别为27.0%、25.5%、13.7%、7.3%、0.8%和25.7%。
三亚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生物质源、工艺工程源和固定燃烧源,分担率分别为74.1%、14.2%、5.4%、5.2%和1.1%。
全省大气污染源排放中,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占比超过50%,是省内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
外来污染输入贡献比例均值为41%,外来污染物的输入对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2015年,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七仙岭、铜鼓岭、吊罗山、呀诺达、亚龙湾8个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年均浓度分别为5049个/cm3、4625个/cm3、5933个/cm3、5975个/cm3、3759个/cm3、5990个/cm3、5735个/cm3、5285个/cm3,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1500个/cm3标准,对人体健康极有利。
与2014年相比,各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
2015年海南省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大气降水2015年,全省18个市县均开展城市(镇)大气降水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