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和意见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自然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自然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作者:刘木莲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12年第05期【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迈进,大规模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和相对滞后的景区开发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使得进一步完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中的自然环境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在对海南热带雨林景区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和原因。
提出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必须转变开发观念和开发方式,走生态旅游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从开发源头控制生态影响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景区建设。
【关键词】热带雨林景区景区开发自然环境一、引言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着力培育十大旅游产品,推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塑造与海南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相匹配的旅游品牌形象,逐步形成海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以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作为重点内容,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公园在十大旅游产品之列,热带原始雨林生态游也作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热带雨林景区开发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自然环境,必然会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热带雨林景区开发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处理好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加上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生性、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其保护更为迫切。
二、海南热带雨林景区概况调查1、海南热带雨林景区的特点热带雨林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美学价值。
Schimper将热带雨林定义为:“常绿喜湿,高逾30m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及草本的附生植物。
”胡玉佳进一步指出“雨林不仅适用于雨量分布均匀、没有季节性的热带气候的森林,也适用于热带地区有某种程度干旱的季节性的和一定海拔高度的常绿林”。
海岛保护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海南岛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海岛保护法律,如《海南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海岛保护法律与开发项目的冲突不断,引发了一系列纠纷。
二、案情简介2015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海南岛某沿海地区开发一个大型旅游度假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
然而,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当地环保部门以该项目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由,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房地产开发公司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已按照要求提交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此外,公司还承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然而,环保部门仍然以项目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为由,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服,遂向当地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双方就海岛保护法律与开发项目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三、争议焦点1. 海岛保护法律与开发项目的冲突房地产开发公司认为,海岛保护法律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鼓励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已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不应受到限制。
环保部门则认为,海岛保护法律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任何开发项目都必须以不影响生态环境为前提。
该项目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必须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标准房地产开发公司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编制,符合要求。
而环保部门则认为,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重新进行评价。
四、案件审理1. 审理过程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首先审查了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认为报告内容基本符合国家规定。
然而,法院也注意到报告中存在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如项目用地范围、建筑密度等。
浅谈海南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
浅谈海南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周彦伶【摘要】红树林是天然防护堤,同时为近海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海南红树林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只顾眼前效益,过度开发,影响了红树林正常生长和天然更新,个别物种濒临灭绝。
海南红树林保护,需总体规划,要按国际标准合理开发红树林。
%Mangrove forest is the natural protection embankment, which provides a good living environ- ment to the coastal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ituation of Hainan' s mangrove forest is far from optimistic. The lack of knowledge and the pursuit of immediate benefits with excessive development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mangrove forest. Some species are decreasing nearly to extinction. Therefore, Hainan' s mangrove forest protection needs overall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interna- tional standards.【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13)004【总页数】4页(P155-158)【关键词】海南红树林;保护区现状;开发与保护【作者】周彦伶【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最北达浙江南部。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_金羽
一、前言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受人类干扰最大的生态系统。
由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过渡性和脆弱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敏感。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赤潮污染、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洪涝灾害、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生态退化问题,已威胁到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海岸带生态系统,并且在珊瑚礁、红树林、海洋生物、海洋水质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一个岛屿省份。
自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海南岛海岸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位于海南岛海岸带上的海南省沿海12个市县的人口总和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它既是海南省人口比较集中区域,又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然而,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天然森林的开发,使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削弱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变化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利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分析海南省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及其原因,探索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海岸带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特征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528km,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提供的遥感解译数据,2005年海南岛环岛海岸带面积为8743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25.7%;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海岸带面积的52.2%,其次为耕地占30.7%。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有天然林、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潟湖、农田湿地等生态类型,这些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是海南省生态系统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森林海南岛海岸带分布的天然林、海防林和红树林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保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金羽1、2欧阳志云1林顺坤2王效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2.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海口570203)摘要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为案例,分析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出海岸带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海岸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海南省琼海市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建议
海南省琼海市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建议吴恒【摘要】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海南省琼海市存在地下水资源短缺、地质灾害、海岸带变迁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本文详细论述了琼海市这些日益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各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建议,为该地区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it was shown that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groundwater, geological disaster, coastal zone vicissitude had occurr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Qionghai, Hainan province. The paper discussed these increasingly obvious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detail by detail, analyzed their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 advice, thus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ge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reclamation, urban regul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城市;琼海市【作者】吴恒【作者单位】海南省地质综合勘察院,海南海口 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引言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1],有些城市出现了地下水资源短缺、地质灾害、垃圾堆放水土污染、不良土体、近海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2-6],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影响。
海南岛潟湖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0年6月热带农业工程第44卷第3期Jun. 2020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〇1.44,N〇.3海南岛潟湖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吴瑞®(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海口 571126)摘要阐述了海南岛潟湖的分布和类型、环境问题现状和环境治理现状,并根据海南潟湖退化原因及其特点,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潟湖;环境现状;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X835Current Status and 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Lagoon Environment in Hainan IslandWU Rui(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26)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types,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atus of lagoon in Hainan Isla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goon degradation in Hainan Island.Keywords lagoon ; environmental status ; countermeasures1海南岛潟湖概况潟湖是由沿岸沙嘴、沙坝或滨外坝等围拦海 湾、河口或其它浅海水域而形成的半封闭或封闭 性地貌体,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
潟湖湿 地具有极高的生态、资源、环境、科研、休闲旅 游价值,是高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海南发展』 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几点建议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海南赖于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更可说是海南人的饭碗,切实搞好海南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这里本人提几点建议。
2.1 首先作好海南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及规划工作。
海南岛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影响,海南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切实了解及把握海南生态环境的特性、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作好保护工作,必须组织有关各专业人士对海南的生态环境作定期、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便作好环保的长期及短期规划工作,防止环境受到破坏,对已暴露出的环境破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补救,以免事态的扩大及尽早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2.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要靠全体海南人民共同去维护。
这首先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全民环保意识,让全民懂得环保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自觉的去不破坏环境,并能够主动去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及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
要搞好环保宣传教育,要做到下列几点:2.2.1 编制好环保宣教教材首先要在作好海南生态环境及其保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好具有一定普遍性又尖对海南省情及现状的读本、VCD等各种图文并茂的教材及尖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各种宣教小册子。
2.2.2 作好学生的环保教育学生是最广泛的一支力量,并且学生的好奇心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都非常强,也充满着热情,作好学生的环保教育,让其回去向家长及周边的人进行宣传教育,有助于较快的普及环保知识,另外,学校现有的教育体制是最健全、最有成效的,借助于它可事半功倍。
学生还是我们的未来,培养好每一位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其掌握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能为海南未来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有利于海南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2.3 作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教育领导干部是行政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只有作好其的环保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行动上真正支持环保工作及环保事业,把好建设项目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关口及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领导干部懂得环保基本知识也才不会作出影响环境的决策。
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被人为因素过度影响而划定典型的生态系统或珍稀动植物集中区,依靠适当的封闭、半封闭措施来限制人类活动[1]。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部分,称之为“三层”管理制[2]。
核心区主要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性和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保护区域,区内禁止人类活动和非必要的科研活动,杜绝对核心区的一切人工改造。
核心区外围是缓冲区,此区可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模糊景观中的硬性边界。
实验区允许行人和车辆进出,可适当进行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在内的由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自然保护区[3-4],我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维持及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是以保护丰富的生态资源、各类自然遗产、具有典型代表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遗传资源为基本目标[5]。
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特殊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改善和丰富生物多样性[6-7]、平衡该区域内的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8]。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纵横交错的山脉水系、独有的气候环境,共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资源,也拥有我国最多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9],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重要性及现有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结果可为后期更好地制定自然保护区政策及相关管理提供参考。
1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1.1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整体情况分析尖峰岭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海南省筹建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区管理体系。
海南环境调研报告
海南环境调研报告海南位于南海之滨,素有“琼岛”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南的环境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对海南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经过测量和分析,发现海南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没有明显的污染源。
尤其是在海南的乡村地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交通排放和人口密集导致的。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整体空气质量的稳定。
其次,我们对海南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水质一直被认为是顶级的。
我们在海南的几个海滩进行了水质采样和检测,结果显示,海南的海水质量良好。
然而,随着海洋旅游业的兴起,一些海滩开始面临过度开发和人为污染的问题。
为了保护海南的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海滩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影响,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此外,我们调查了海南的垃圾处理情况。
我们发现,海南的城市和旅游景区的垃圾处理设施较为完善,能够及时处理垃圾。
然而,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设施和管理的限制,垃圾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垃圾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活垃圾和农残的处理上。
为了改善乡村地区的垃圾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残监测和处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对海南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
海南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等独特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以保持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一些自然保护区存在管理不到位、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我们建议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海南的环境状况整体良好,但仍面临空气质量下降、水质受污染、垃圾处理不完善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等挑战。
海南岛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 :防 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已经成为全球性的 问题 ,海南岛是外 来有 害生物入侵 危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之
一
。
阐述海 南岛外来有 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及 防范 害生物入侵长
效 机 制 的 建议 。
关 键词 : 海南岛; 外来有 害生物 ; 防范; 长效机制
长 效机 制 。
的危 害 日益严重 。20 年 6月海 南 岛发生椰 心 叶 甲 02
疫情 以来 , 短短 五年 多时间 , 情 就 已从 海 口、 疫 三亚 发展 到全 省 l 个市 县 , 情发生 初期 受害 植株 只有 8 疫 3 多株 , 万 但截 止 20 年 7月 , 害植 株 已达 3 9 5 07 受 2 .
形 成 的生态 系统 非常脆 弱 ,因此 外来有 害生 物入 侵
2 3 植 物检疫 法 规体 系不健全 . 目前 全 国其 他 省 ( ) 区 、市基 本上 颁布 实施 了植
物检疫的地方性法规 , 海南 目 前颁布的《 海南省植物
检疫实施办法》 其内容仅涉及农业部门, , 不利于检
疫工 作 、 别是 内检工 作 的开展 。 物检 疫是 防范 外 特 植
40多家单 位 在 岛上 从 事 南 繁育 种 工作 ,要 带 入 并 0 培育大量 农业 新 品种 ,在 带入 新 品种 的同时 也可 能 带来 有害 的外来 生 物 。
谈谈海南岛开发的水资源问题
关 于 水 资源 在未 来海 岛发 展 中 可能 出现 的 问 题 儿 乎 末 见 有 说 及
它 的 开发 和 利 用 情 况
。
书实 上
的发 展
,
水 足一 项 极 为
,
重 要 的 自然 资 源
,
不 仅 直 接 关 系 到 工 农业 生
,
公 二 J
而且 直 接 关 东
到 整 个 海 岛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 那么 呢?
.
.
5 万干
。
口前 已 建 成 的水 电 站 装
此外
,
沿 海潮 汐水 能 资源有 6
5万 千 甩
二
、
社会 经 济系 统 的 突 变给我 们 常来 了 哪 些 负担 ?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关 于 加 快海南 岛开 发建 设 的 指 示 顶 示 石 在不 久 的 将 来
,
,
海 南 岛 的 让会
经济 系 统 将会 有突 变形 式 的 变 化
,
、
但是
,
也 出现 了 一 些 值 得 注 意 的问 题
例如
,
水 利工 程不
“
、
水 资源 利 用 率低
, ,
……
,
等等
,
。
今 后 加速 开发
在 理 论 决 策上 就 要 承 担
,
风险
”
和负
首先
对 于 海 南 岛这样 一 个我 国 最 大的热 带 岛屿 和 全 国 纬 度最 低 的地 区 要加 速开 发 和 发 展
,
,
最 长的
,
8 年 而且 测 站 的 布 设 也 是 相 当 少 的 实 测 降雨 系 列 年数 为 3 0 年 最 长 的 实 测 径 流 系 列 年数 为 2 1 个 评 价 水 资 源 时 选 用 的水 文 站 不 过 是 3
海南岛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海南岛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纬度因素是影响海南岛气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低纬度地区,这使得海南岛的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适合热带植物的生长。
同时,海南岛的纬度也决定了其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和季节变化,影响了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分布和特点。
其次,地形因素也对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海南岛的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多种地形。
地形的高低起伏和不同方向上的差异使得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就有所不同。
此外,海陆因素也对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海南岛位于海洋之中,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很大,海洋具有调节温度、湿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的作用。
同时,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也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海南岛气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城市化等都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气候变化。
综上所述,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海南岛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分布和特点。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在海南岛这块美丽的热带岛屿上,水土保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海南岛的水土保持问题十分严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海南水土保持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行的方案,旨在改善海南岛的生态环境。
一、现状及问题1.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海南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导致土地开发程度加深,绿地面积减少。
2. 强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由于海南岛属于热带气候,夏季时常遭遇暴雨,加之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裸露,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 植被状况欠佳:海南岛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植被类型单一,这使得土壤易于冲刷,并且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层。
二、方案提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方案,下面是几个可行的方案:1. 植被恢复计划:加大植被恢复力度,尤其是岛屿内陆的丘陵地区和河流两岸,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等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
2. 构建水土保持工程:在河流上游修建堤坝、拦河坝等水土保持设施,阻止泥沙的冲刷和流失。
在山坡上开展梯田建设和植被覆盖工作,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水土保持的行动中来。
4. 加强防洪排涝工作:加大对海南岛各地的排涝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防洪能力,减少暴雨对土地的冲刷影响。
三、方案实施1. 设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成立一个专门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方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进行。
2. 资金投入: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向海南岛的水土保持工作投入资金,用于工程建设、植被恢复、宣传教育等各方面。
3. 法规制定: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土地开发、建设活动,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形成有力的法律保障。
4. 合作共享经验: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学习其成功的水土保持经验,借鉴适合海南岛的方法,共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
保护海南碧水蓝天倡议书300字
保护海南碧水蓝天倡议书【序号一】保护海南碧水蓝天倡议书最近,我们的家园——美丽的海南岛,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海南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碧水蓝天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急需采取行动,共同呼吁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保护海南碧水蓝天的行动中来。
【序号二】作为海南的居民,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园。
我们深知,只有拥有清澈的海水和蓝天白云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海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海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序号三】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保护海南环境的重要性。
政府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环境监管,严惩环境污染行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和游客也要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共同守护海南碧水蓝天。
【总结与回顾】在保护海南碧水蓝天的行动中,政府、企业、游客和居民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让海南的碧水蓝天更加持久地映在世人的眼前。
【个人观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我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海南环境的行动中,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保护海南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海南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美丽,碧水蓝天也能够长久地伴随着我们。
【序号四】保护海南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海南岛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碧水蓝天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保护海南碧水蓝天的行动,让我们的美丽家园更加美丽。
对海南生态产生影响的各种原因
对海南生态产生影响的各种原因摘要:目前海南生态所遭受到的破坏及其原因,本文重在叙述各种使得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和解决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对策。
关键词:重金属;水资源;污泥海南岛地处热带,经济作物、瓜果蔬菜、风景植物等都是品种极多。
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海南省内的各类作物的生长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原本购买蔬果时的放心无忧被近来的细心挑剔所代替;以前丰富足余的水资源被现在点点滴滴小心珍惜所取代;曾经嬉戏游乐的沙滩地带如今也不时的飘过几点令人不忍心久看的无辜生命···如今的海岛生态已经被我们的很多不经意给逼走了。
一、生态被破坏的原因:1、重金属污染:(1)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遭受破坏,肥力受到影响,种子萌芽率降低甚至不能萌发,植物根系活性下降、生长受阻,植株果蔬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得不到满足,果蔬的品质、产量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这也是海南果蔬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2)重金属污染对植株生长发育直接产生毒害作用:重金属含量浓度较大时,引起植株生理代谢紊乱,如叶绿素、糖和蛋白质合成受阻、养分失调,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下降、碳水化合物代谢失调等,经研究发现用重金属铅处理黄瓜,在铅胁迫下结果表明受重金属污染的黄瓜,幼苗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能力下降,内源生长素浓度下降,影响黄瓜幼苗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一些重金属(如Cd)还可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影响部分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导致果蔬中营养元素和成分的改变。
更有报道称: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生长的果蔬与其他作物相比,有时候有毒物质含量可达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的3~6倍,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各类果蔬的品质以及果蔬的生产。
2、水资源方面:(1)水库设施不完备,病险水库数量多本岛雨量充沛的,但因季节变化特别大和河流短小等原因,大量的淡水资源在丰水季节无效地流入了大海,而淡水季节则水资源不足,因而导致非资源性缺水。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3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3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摘要:海南属热带地区,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然而,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过度采捕海洋生物等都导致了海南热带海洋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
海洋生态系统对整个生物圈起稳定、协调和动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只有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势在必行~关键字:海南生态意义措施一、海南热带海洋资源的现状1、海南海洋生态系统简介海南属热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表现出极高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海南对生物多样性贡献巨大,具有物种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的先天优势,海南拥有各类海洋生物3000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1500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贝类有400多种,藻类有100多种。
浅海重要鱼类有40多种;有大量珊瑚,还有海龟、玳瑁、贝类、虾蟹、海藻等,构成热带海洋生态系统。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
我省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它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
如:金枪鱼、鲨鱼等。
海南有海龟种类3-4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海洋贝类在我省分布约有400多种,目前海南省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东风螺和企鹅珍珠贝等,珍稀种类有大珠母贝、鹦鹉螺等。
其它海洋生物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
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驰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甲壳类的梭子蟹、青蟹、龙虾、对虾、鲎等。
这些都是我省的主要海产。
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中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
海南岛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海南岛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海南岛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位于北纬18°10′29″至20°10′31″、东经108°36′28″至111°04′46″之间,独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脆弱性问题。
首先,海南岛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气候带的交汇处,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南岛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温度上升、降雨变少等影响了岛上的生态环境。
这导致了海南岛上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其次,海南岛作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游客涌入海南岛,对其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使其脆弱性加大。
另外,海南岛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海南岛长期依赖对外输入的生态资源,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这种依赖性使得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外部经济出现问题,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海南岛的人口密度较高,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增加了海南岛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难度。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和经济发展,海南岛上的土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综上所述,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主要表现在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较大、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人口密度较高等方面。
为了改善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
海南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_王介勇
29 2
山 地 学 报
25卷
图 1 主要评价因子生态适宜性分析 Fig.1 Theecologicalsuitabilityanalysisofmainsinglefactor
制用作工业用地 , 并假定已建成的居民点 、交通 、水
利设施及独立工矿等建设用地将来不再向工业用地
转化 , 即已有建设用地不再适宜用作新的工业用地 。
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海南岛是海南省域的主体部分 , 由山地 、丘陵 、
台地 、平原等组成的环形圈层状区域自然结构 , 山地 多平地少 , 山地面积占 72%。 在经济区位上 , 海南 省地处香港 、澳门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为核心 的华南经济圈内 , 又是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的南端 , 华 南 、西南大陆与南海周边关键的结合处 , 靠近世界环 球航线 , 有利于借助发达地区经济辐射 。 随着经济 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 , 海南省的区位 优势和地缘优势更加凸现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 济特区 , 自 1988年建省以来 GDP平均增长速度为
0~ 5 >20 普通耕地 >0.441 >200 >15 >300
注 :I1 表示海拔 (m), I2 表示坡度 , I3 表 示距旅游与自然保护地距离 (km), I4 表示土地利用 与覆被状况 ;I5 交通便 捷程度 , I6 土地利用效率 (万元 / hm2), I7 土地开发程度 (%), I8 人口密度 (人 / km2)。
因子分级 0
200 ~ 400 10 ~ 15 5 ~ 10 林地
0.265 ~ 0.353 50 ~ 100 5 ~ 10 100 ~ 200
1 100 ~ 200
5 ~ 10 10 ~ 20 园地 、草地 0.353 ~ 0.441 100 ~ 200 10 ~ 15 200 ~ 300
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琼州学院2008届环境化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学院:理工学院专业:化学年级: 08化本(1)班学生姓名:黄榕谢盛才学号: 05 24指导老师:苏利兴日期: 2011-6浅谈海南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黄榕谢盛才(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本文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境实际出发,结合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从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概述了海南省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南;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0 引言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至今仍完整保持着热带海岛的自然风貌,其热带雨林、季雨林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在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国际生态学家评价,海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生物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海南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1]。
目前,海南省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
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2]。
至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更注重环境问题,以下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大气、海洋环境进行现状分析。
1 海南环境现状海南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问题.1.1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1.1。
1 森林遭受破坏 ,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到2003年仅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岛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和意见一、海南岛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1.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日渐衰退①森林资源面积锐减。
据1956年《广东省海南岛热带亚热带资源勘察资料汇集》,全岛有森林1,29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5.75%。
至1979年底,天然林只剩下497万亩,近两年以25—30万亩/年的速度递减,到1981年上半年,已减到432万亩,复盖率为8.5%。
其分布范围大大缩小,低海拔丘陵台地次生林已几乎消失。
现存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坝王岭、尖峰岭二、海南岛东南海岸带,具有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该地区开发的根本与切入点。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东南海岸带地区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该地区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生态宣传教育,以重点项目为契机加快生态经济建设,按生态功能区优化生态经济结构,以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海南在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经济,把好土地供应“闸门”——1月15日,虽是隆冬严寒时节,但在海南省人大会堂召开的“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动员大会”,却让850万海南人民感受到了早来的融融春意。
以蓝色海水、洁白沙滩、明媚阳光、大片热带雨林和四季盛开鲜花名闻天下的海南岛,在新年来临之际迎来了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又一个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4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消息一经发布,再次将中国南端这个风光旖旎的热带海岛推到了世人眼前。
2010年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局之年,海南省高度重视,目前各项工作已陆续展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开发步伐的启动,将会引发并推动新一轮投资开发热潮,而这有可能对海南有限的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容量问题带来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为了确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规范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上、破坏资源环境、形成房地产泡沫,省委、省政府决定,在2010年3月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审批之前,全省暂停商业性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多留一些土地资源给子孙后代。
保护好生态环境,让有限的资源环境发挥最大效益。
省委书记向世界做出“绿色承诺”,环保、健康、低碳将成主要标志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标志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海南省也因此迎来了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建设国际旅游岛,突出了海南省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气候优势,被视为开启海南可持续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1月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于北京举行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通过中外媒体,向世界做出了“绿色承诺”。
卫留成这样定位海南岛的旅游发展:海南省不但有漂亮的海滩,而且有60%的森林覆盖率,有上千万亩的原始热带雨林;有130万左右的黎族、苗族和回族同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所以,海南省在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精品线路时,不但要考虑到山海相连,突出本地的民族特色,同时还要把遍布全岛的温泉和比较有特色的高尔夫旅游等作为亮点。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或者说主要内容。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海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住了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
在海南省,不存在因为保护生态牺牲GDP增长而影响干部考核的问题。
”卫留成这样阐述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在近日召开的“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谈到国际旅游岛建设时明确表示,海南要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海南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和优势,正在积极探索建成国家低碳经济实验区,在未来,环保、健康、低碳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标志。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长远发展最大的本钱,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省将更加注重生态和环保。
卫留成指出,生态就是发展的本钱和优势,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新型工业、新型制造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谋划产业布局,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也表示,要举全省之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生态环保问题,应在保护与开发并举上综合发力,努力在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上有所作为;要加快发展绿色安全优质农业,加快建设核电,发展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新型材料,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推动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治旅游大环境是当务之急和基础性工程“如果海南不能有效解决好旅游大环境的突出问题,就过不了建设国际旅游岛最低的门槛。
综合整治旅游大环境,是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当务之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便迅速在全省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高潮。
在1月8日举行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罗保铭向全省发出了旅游环境整治令。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展示一个地区形象的最直接窗口,也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最直观反映。
罗保铭指出,旅游环境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游客的旅游安全。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青睐海南,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清醒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是海南必须直面的硬任务,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
据了解,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整治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三大重点。
海南省把今年定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年,整治时间将贯穿2010年全年。
国际旅游岛与“国际”接轨,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此,海南在2009年7月开始的“向‘脏乱差’开战的城乡卫生环境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城乡环境整治,推动城、镇、村三级环境卫生保洁体系的建立。
海南省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肖若海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和任务,要加大惩治力度,实行属地管理,建立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认真做好建设总体规划,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在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透露,省发改委将同有关部门,在1月底前编制完成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做好海南省旅游主题公园、森林生态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的科学规划体系。
据林回福透露,海南省将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推动国家出台支持海南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支持海南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际旅游岛总体建设规划,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林回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是海南省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
据悉,海南省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抓紧规划招商建设大型主题公园、大型综合娱乐购物设施、休闲体育运动基地、三亚邮轮母港和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游、海上游、房车游、露营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旅游吸引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把节能减排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提升国际旅游岛品质重要突破口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大幕的拉开,海南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热。
如何为国际旅游岛提供保障和服务,是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部门面临的课题。
1月9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近百名领导干部云集南丽湖,就如何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展研讨。
据悉,自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实施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基础。
与会者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更需要优良的环境景观资源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作支撑。
因此,需要用环评管理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保障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
与会有关领导表示,建设国际旅游岛,应把节能减排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改善民生和提升国际旅游岛品位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要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物排放,完成生态补偿立法工作,解决饮用水源不安全问题,推进农村与农业环境整治工作。
海南省生态办有关负责人说,为顺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以生态文明为先导,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阶段目标要求,重点加强海南中部山区和海岸带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王业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国土环境资源管理部门将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严把项目环评关,有效发挥环保“过滤器”作用,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落户海南。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环境政策机构、环境政策研究室,发挥好职能作用,构建生态环境优化岛。
旅游岛建设要把好土地供应“闸门”,防止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重现承载着山海景观、宜居环境、生态物种等旅游资源的土地,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保障。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严之尧坦率地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幕的拉开,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均面临着严峻挑战。
面对新一轮的投资热,作为管理者更要保持冷静,理性思考,不能乱了方寸。
”以适应海南省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宗旨的《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近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
严之尧对记者说,这一规划的修编适应了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管理的要求,目的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有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格防止圈地和贱卖土地,统筹和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各类用地需求。
这是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管理者们的共识。
海南省将把好土地供应“闸门”,科学利用土地宏观调控功能,规范土地利用方式,严格土地用途管制,避免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经济”在海南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