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05T13:58:42.2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合峰

[导读]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李合峰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人民医院 154200)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药物性皮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病程2个月~8年;患者的诊断过程均符合标准。患者出现鲜红色斑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高热、畏寒、全身不适等症状。

1.2方法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2.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做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1]。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憋、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濒危感、血压下降、神志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1.2.2抢救与治疗

1.2.2.1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1.2.2.2可用0.1%肾上腺素0.5~l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脉注射;

1.2.2.3可先用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静脉滴注;

1.2.2.4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1.2.3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油剂、39%硼酸溶液或0.1 %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1.2.4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2.4.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1.2.4.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在细菌学检查结果报告之前,可选用抗球菌及杆菌的药物,尤应注意绿脓杆菌的感染;待细菌学检查结果报告后,再根据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1.2.4.3加强支持疗法:由于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常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注意蛋白质的摄人量,必要时输新鲜血及血浆或清蛋白以维持体内的胶体渗透压,可有效减少渗出。

1.2.4.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保障。①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应注意保暖,加强病室的消毒隔离,每日更换无菌被单;②对红肿伴有渗出的皮损,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③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糜烂面,以暴露干燥和创面湿敷相交替为宜,可暴露于温度适宜且干燥的专用灯箱,适当湿敷;④注意防止褥疮发生。

2.结果

在经过治疗以后,30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疗效较差。

3.讨论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注射、内服、吸入、外用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重者可伴有系统累及。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但不同种类的药物引起药疹的危险性是不同的[2]。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发病机制,前者涉及I型~Ⅳ型变态反应,与患者的遗传素质有关。近年来,中草药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生素以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为多见,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引起的药疹较多;痢特灵引起的药疹临床上也较常见;此外易引起药疹的还有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解热镇痛类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3]。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甲丙氨酯(眠尔通)、卡马西平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

参考文献

[1] 漆军,李恒进.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893-894

[2] 弓娟琴,林麟,郝飞,陈艳.等.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