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研究

合集下载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1.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板块构成的,它们以不断推动、碰撞、分散、融合等方式相互作用。

这种板块构造的作用使得地球表面上的地质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变化也受到板块构造作用的影响。

2. 海底地形的发展过程是与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相互关联的。

例如,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板块构造的活动所导致的。

其中,地壳的扩张使得海底产生了裂谷、海山等特殊地形,而板块的聚合则使得海底地形变得更加崎岖。

3. 海底地形的特点也反映了板块构造的不同时期的演化程度,例如裂谷的发展通常反映了板块之间的分离,而海山的发展则反映了板块之间的聚合。

这些特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演化史。

二、海山1. 海山是指在海洋中耸立的各种峰状高地,通常是在陆地构造中形成的。

海山的大小、高度以及形态各异,有的海山呈圆锥形,有的则呈现出平顶,还有些则呈现出类似于火山的喷发构造。

2. 海山分布广泛,通常位于地球上的大洋之中。

在地球表面上,有些海山彼此之间相隔较远,而有些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海底山脉。

海山的分布也反映了地球上板块构造的复杂性,表明了地球上的地质作用十分活跃。

3. 海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熔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球内部的熔岩会通过地壳间隙的喷发而形成海山。

而地球的板块运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海山的形成,例如地壳的扩张使得许多海山形成了裂缝,而海洋板块的聚合则使得许多海山形成了褶皱。

三、海沟1. 海沟是指在海底槽陷带的两侧存在着叠加海山地貌的海底地形。

通常情况下,海沟是在地球上的大洋之中形成的凹陷带。

海沟的深度和长度不一,有的海沟深达数千米,有的则只有几百米。

2. 海沟是地球上的大洋地质中的一种典型特征,它的形成与海洋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沟的形成通常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构造作用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当两个板块侧面的叠加超厚,结果就会形成一条深长的槽陷,这就是海沟。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PPT教学课件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PPT教学课件
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语, 意味着时间之漫长,也表明修 墓编史进程之缓慢。与上一段 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 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 神为过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 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 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 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 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
两大岛弧链
第一岛弧链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课后探讨: 两大岛链的存在对我国海洋区位的响?
南大洋
范围与面积 水深和界线 洋流和冰山 生物和生态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一、世界大洋
面积分布
思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随纬度变化有哪些特征?
水半球
以(180经线、南纬38度)极点
陆半球
以(0经线、北纬38度)极点
注意:
无论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南北 半球),海洋的面积都比陆地面积 大,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思考: 什么是洋? 洋有哪些 特征?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我们能够在距离地球38万千 米的月面漫步,但却不能在 只有1万米深的海底离开深潜 器行走。
海洋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在 等待我们的探索。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
毛泽东: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陆地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哪些?
高原、山地、丘陵、 平原、盆地
那我们的海底呢,那会是什么 样的呢?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2.引导学生了解海底地形形成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并通过动画演示其形成过程。
3.教师运用实例,解释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海底油气资源开发、海底隧道建设等。
4.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节奏,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心中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海底地形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其成因,如“海底地形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海底地形会发生变化?”“人类如何保护海底地形?”等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海底地形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总结讨论过程中的收获。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其成因。
2.学生自我归纳,整理心中的知识点,加深对海底地形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地形图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
2.通过播放海底地形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底地形的成因。
3.创设生活情境,如海洋资源开发、海底隧道建设等,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海洋博物馆、海底世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海底地形的魅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和分享。

东海海底地貌特征研究

东海海底地貌特征研究

东海海底地貌特征研究张洪沙;陈庆;孙家淞【摘要】The main seafloor landform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a wide continental shelf (shal ow water) in the west and a narrow trough (deep water) to the east, and the sea is divided into eight sections based on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a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survey to defin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forms, sediments, hydrodynamic forces, mineral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geohazards in each s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rbidites of the Okinawa trough formed in the basin-like depression at the 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Seafloor landform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control ed not only by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but also by hydrodynamic forces and sedimentation. Continental shelf landforms are mainly control ed (at different periods) by hydrodynamic forces and sedimentation, while the eastern trough area is mainly control ed by tectonic movements. These results wil be of use in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rin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for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marine geology.% 东海海底地貌主要由西部宽阔的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狭长的海槽深水区组成,根据地貌特征共划分为8个分区。

北海—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海—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陈宏言(1989-),男,福建漳州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助理工程师。

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北部湾近岸海区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海洋地质调查又是重中之重。

北海—涠洲岛浅海区的地形地貌形成与该区海岸带基岩的性质及松散物质组成有关。

对该区沿岸地貌形态、山势走向、河网系统、岛屿与港湾排列等综合分析,认为构造奠定了海岸的基本轮廓,而冰后期海侵使海岸发生冲淤变化,泥沙经运移,形成各种地貌类型[1-2]。

对海底地形地貌的探测主要采用RTK 导航系统、单波束测深仪和侧扫声呐等3种仪器共同完成。

RTK 导航系统主要起到导航定位的作用。

单波束测深仪通过大量单点数据得出整个面的水深数据,再依靠范围内交叉测线的布置覆盖整个区域。

在地形测量中单波束测深仪和RTK 导航系统的组合能有效地完成近岸海底地形的测量。

侧扫声呐对海底的扫描可以有效地识别海底地貌特征。

因此,将单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和导航定位系统共同组合即可有效地探测海底地形地貌。

为了探究北海市近岸海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笔者采用HD-380双频数字测深仪和侧扫声呐4200-MP 对北海—涠洲岛测线海底进行地形地貌扫描(往返共测量2次),期间结合底质取样、搜集资料进行验证。

海底地形地貌探测过程中在银滩码头(坐标:X2 367 993.147 9,Y463 353.679 7)建立了单站水位验证点,该点的高程为4.14m。

1 海底地形地貌特征1.1 海底地形特征海底地形的探测由单波束测深仪和RTK 导航系统共同完成,水深数据处理为实际测量的水深值减去测量时的潮高,高程校正主要利用单站校正,校正后的水深数据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为水深基准面。

北海—涠洲岛测线(C01A-C01B)位于广西北部湾北海市至涠洲岛海区,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此次测量实测的水深范围为6.4~24.32m。

该测线上海底地形大部分较平坦,水深总体趋势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在接近涠洲岛处水深急剧变小(水下岸坡)。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 块界线是( A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③ 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Leabharlann 10497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D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例: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板块与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例:太平洋西部的岛弧—亚洲 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 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陆上——海岸山脉
(例: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 西海岸的安第斯山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4、海: 大洋靠近或深入大陆的部分水域
位置
特征
举例
陆间海 位于大陆之 面积深度较大 地中海、 间 加勒比海 内海 伸入大陆内 面积小,水文特 渤海、红 部 征受大陆影响强 海、波罗 烈 的海、黑 海 边缘海 位于大陆边 面积大,水流交 东海、日 换通畅 缘以半岛、 本海、南 海 岛屿或群岛 与大洋分隔
(1)写出板块名称: ① 亚欧板块 , ② ③ 非洲板块 , 美洲板块


③ ②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C )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7.P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C.海盆
B.海沟 D.大陆架
()
8.图中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解析:从深度和等深线分布上可知 P 点附近为海沟。从经纬 度上可知,图中群岛为菲律宾群岛,它位于亚欧板块上。
答案:7.B 8.A
2. 大陆坡 大陆坡的 岛弧 海沟 的坡度 宽度
位置
A缓
欧洲西部大陆架

无无
向洋盆过渡
B陡
南美洲西部大陆

无有
架向洋盆过渡
亚洲东部大陆架
C 较陡

有有
向洋盆过渡
探究点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在探究中学通]
1.世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海底 地形
顶部在
水深 0 /m 以上
200 200~ 海平面 6 000 3 000~ 以内 4 000 以上 以上 6 000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阅读海底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G 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2)海底地形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解析:该题以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主要海 底地形及其分布规律。第(1)题,根据距离大陆的远近,A~G 依次代表海沟、大陆坡、岛弧、洋中脊、洋盆、大陆坡、大陆 架。第(2)题,各种海底地形可以大致按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 心排序。
12.下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示 海 域 为 ________________ 海 , 甲 处 海 底 地 形 为 ____________,乙处海底地形为____________。 (2)该海域特有的生物海岸有__________、________。在海岸带 开发利用中易发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曹超;蔡锋;郑勇玲;吴承强;卢惠泉;鲍晶晶;许艳【摘要】基于国家海洋局“908”专项的最新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近岸海底地形继承了陆地地形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海底地形坡降为0.2%‰~1.6%‰,平均坡降约0.8%‰,等深线基本平行于海岸展布,河口区呈舌状向海展布.海底地形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呈两窿两坳的南、北分带特征,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和复杂水动力条件下塑造出沉降盆地型、挤压隆起型、沉积改造型和过渡型等4种类型.沉降盆地型和挤压隆起型地形起伏小,沉积物以细粒为主,水流方向单一,易发育海湾堆积平原和水下堆积岸坡等堆积型地貌,同属构造成因的地形;沉积改造型地形起伏较大,沉积物以粗粒为主,多在陆源补给丰富的河口和潮流辐聚区发育大型潮流沙脊,全新统沉积层巨厚,受潮流、径流、海流的后期改造作用明显;过渡型地形陡缓不均,沉积物颗粒不均匀混合,近岸发育阶地状陡坎,远岸发育陆架平原等侵蚀-堆积型地貌,为断陷地块不完全发育和多期次海侵共同作用的结果.【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5)002【总页数】12页(P483-494)【关键词】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剖面类型;影响因素【作者】曹超;蔡锋;郑勇玲;吴承强;卢惠泉;鲍晶晶;许艳【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5中国边缘海传统上被认为是被动大陆边缘海,但由于其位于西北太平洋,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向陆一侧,既有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体系,又有古特提斯洋残留特征,同时又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期断陷沉降盆地[1−3],并非典型被动大陆边缘。

海底地形和成因学案

海底地形和成因学案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地奥秘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3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同纬度地区,海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赤道附近B.60ºN 附近C.60ºS 附近D.南极附近3.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4.四大洋中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5.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与下图中A 、B 、C 、D 四个海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墨西哥湾、南海、孟加拉湾、北海B.加勒比海、南海、阿拉伯海、北海C.加勒比海、日本海、波斯湾、波罗的海D.墨西哥湾、日本海、阿拉伯海、波罗的海读右图,回答7~8题。

7.若右下图为“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则 海 陆 北纬 南纬A B C D第 2 页 共 5 页A.b 处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裂谷B.a 、e 两处中,e 处海底石油资源较丰富C.c 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海底山脉D.e 处岩石年龄比c 处老8.据右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 ~c 为大陆架,d 为海沟B.b ~d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C.c 处往往成为板块的生长边界D.d 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B.a 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C.e 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c ~d 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右下图是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10~11题。

海底扩张说[优质内容]

海底扩张说[优质内容]
两个相邻地磁场正、反向时间之比与正、反 向条带宽度之比与沉积物正、反向磁异常厚 度之比都是一致的。
上述现象均属海底扩张形成。成因动画
高级培训
35
三.大洋发展的阶段
--威尔逊旋回
1. 威尔逊旋回(海洋开合过程)
从大陆分裂开始,经过大洋形成、 收缩、关闭、消失,是一个连续演 变的过程。
高级培训
37
2.威尔逊旋回分六个阶段
⑴在地质历史 中,地磁场南、 北极发生周期性 反转。
高级培训
26
地磁场倒转、正向、反向
地质历史中地磁极的南、北极在不 断交替,称为地磁场倒转。地磁南 北极方向与现在一致时称正向,有 的时期为反向。磁异常发现
高级培训
27
⑵ 地 磁 场 转 向 年 代 表
高级培训
29
⑶ 海底中脊两侧磁异常带呈对称分布
4.海底扩张最主要的动力是地幔物质 的对流。
高级培训
11
二.海底扩张学说证据-
--深海钻探成果
1、海底地形
2、海底沉积物的侧向变化和 海底年龄
3、转换断层
4、海底磁异常深海铅探成果
高级培训
12
1.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不平坦,大致分为大陆边缘、大 洋盆地和洋脊三个区域。
洋脊轴部最高,向两侧逐渐变低, 海沟及大陆坡底部最低。原因是 新洋壳从洋脊向两侧扩张变冷, 岩石圈密度变大下沉的结果。
(1). 萌芽阶段:岩石圈受拉力变薄。如东 非裂谷. 图片
(2). 幼年阶段:海洋初成,海湾式的狭窄 盆地。如红海、亚丁湾. 图片
(3). 成熟阶段:广阔的大洋,其中部为洋 脊,两侧稳定大陆边缘。 如大西洋图片.
高级培训
38
4. 收缩阶段:沿稳定大陆边缘与洋底交接 带,岩石圈发生断裂,洋壳俯冲形成岛孤海沟或山孤-海沟。 如太平洋.图片

1.1__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1.1__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1)大陆架
(2)大陆坡
(3)大陆隆
(4)海沟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二、巩固练习
1.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B.地中海C.深海沟D.喜马拉雅山
2.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海沟、岛弧B.海岭、海岸山脉C.裂谷、海洋D.海岭、岛弧
3.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
4.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板块A是B是
(2)图中海底地形C是D是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或。
(5)E处是板块的边界。
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板块,②板块⑤板块,⑥板块
二、巩固练习
1.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关于图中所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其成因正确的是
A.①为深海沟,这是板块张裂处
B.②为大陆坡,其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C.③为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处
D.④为海盆,其上的岛屿是大陆断裂而形成的
2.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架组成的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是板块,印度半岛位于板块上。
(3)下列岛屿位于板块张裂处的是
A.新西兰北岛B.冰岛C.新几内亚岛D.爪哇岛
(4)在板块②和⑤之间形成的海底地形是,在板块③和⑥之间形成的地形是和。
(5)现在大西洋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亚洲东侧岛弧链的成因是。
笔记
C.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D.海洋是蓝的

第二章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章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考试要求】考纲解读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知识梳理】一、海底地形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

2.从位置、形状、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海沟和岛弧:海沟指发育在大洋盆地边缘、两坡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

海沟常常伴生在岛弧的外缘,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

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又称海岭。

3.读图1-1-9:明确海岭、海沟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初,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

但在和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0世纪中期,和的发展,为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1. 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处,最老的在处,并在两侧呈对称分布。

2. 海底扩张的过程:炽热的熔岩不断地从轴部的带涌升,当熔岩冷却后,便形成新,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中央裂谷带对应于地幔对流的区,宽广的对应于对流的水平运动区,海沟则对应于对流的区。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程琳燕,李 磊,高毅凡,张 威,龚广传,杨志鹏,王 潘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bottom cyclic steps in the Lingshui Sag of Qiongdongnan BasinCHENG Linyan, LI Lei, GAO Yifan, ZHANG Wei, GONG Guangchuan, YANG Zhipeng, and WANG Pan在线阅读 View online: https:///10.16562/ki.0256-1492.2021041902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Article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北康盆地基底卷入断层特征及其对南海南部构造演化的启示Features of the basement-involved faults in the Beikang Basi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4): 116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信息程琳燕,李磊,高毅凡,等.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1): 37-44.CHENG Linyan ,LI Lei ,GAO Yifan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bottom cyclic steps in the Lingshui Sag of Qiongdongnan Basin[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22,42(1):37-44.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程琳燕1,2,李磊1,2,高毅凡1,2,张威1,2,龚广传1,2,杨志鹏1,2,王潘1,2,3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2.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3.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涿州 072750摘要:海底周期阶坎底形一直是海洋地质关注的热点。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二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二

板块 构造 学说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说出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3、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
思考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六大板块的名称: 2、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 密度大,位置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 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 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 1 )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其对 应的边界类型。 D消亡边界
F生长边界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面图, 读图回答。
(2)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A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 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抬升)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B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D 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
板块构造学说
( ★ ★目前公认学说)
理论观点: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 海岭和海沟 _________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 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 板块。 地壳活动带,多火山、地震 。 ②板块边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1 大陆漂移学说 2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研究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研究
潮流
潮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可以在河口、海湾等区域形成潮流沙脊、潮流三角洲等海底地形 。
生物作用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生物礁
珊瑚礁、贝壳堤等生物礁体可以形成独特的海底地形,同时生物 礁体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生物沉积
生物遗骸和排泄物可以沉积在海底,形成生物软泥等沉积物,进一 步塑造海底地形。
生物挖掘
03
研究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 形成与演化过程,为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多学科提供重要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开展海底地形研究,通过多波 束测深、侧扫声呐等技术手段,获取了大量高精度海底地形数据。近年来,我 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底地形调查与研究,揭示了多种类型 的海底地形及其成因机制。
地震、火山活动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的能量可以造成海底地形的瞬时变化,如海底滑坡、断裂等。
火山活动
海底火山喷发可以形成火山岛、海山等海底地形,同时火山活动还伴随着岩浆流动和冷却凝固过程,进一步塑造 海底地形。
海洋环流与潮流对海底地形的塑造
海洋环流
大规模的海洋环流可以搬运和沉积大量的泥沙和岩石碎屑,形成沙洲、浅滩等海底地形 。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 因研究
汇报人:XX
目录
• 引言 • 海底地形类型 • 海底地形成因分析 • 典型区域海底地形案例分析 • 海底地形与海洋资源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1%,海底地形是地球表面地形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海底地形对海洋环流、生物多样性、海底资源分布等有 重要影响。

xin1.1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xin1.1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③ ②
(4)赤道穿过 5 个板块,秘鲁寒流流经 南极洲板块 板块上。 的海域在

③ ②
(5)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 亚欧板块 板 块和 印度洋板块 板块之间,是 消亡 型板 块边界。
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D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 面图,读图回答。
( 1 )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其对 应的边界类型。 D消亡边界 F生长边界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 面图,读图回答。
(2)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A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 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抬升)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 要水道。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是西 亚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岛弧与海沟常常相伴而生。 太平洋中脊贯穿不在太平洋中间 大洋中脊贯穿世界四大洋 ,是彼此互相联 ,而偏于 大洋的东侧.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形分布, 结的一个整体。 大西洋中脊呈“S”形。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 ~ 6000米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PPT课件 1(5份) 鲁教版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PPT课件 1(5份) 鲁教版
探究活动1:阅读“陆半球示意图”以及四大洋与世界主要海 的划分,说出海与洋特点以及海的分类。
太 平 北冰洋 洋
读图思考: 1. 陆半球与水半球的划 分与极点位置? 2.海与洋的区别? 3. 海的分类?

陆半球中心

印 度
北美 洲
大 西





洲洲洋来自美一、世界大洋
探究活动1:阅读“陆半球示意图”以及四大洋与世界主要海 的划分,说出海与洋特点以及海的分类。
洋中脊
典型例题
图为“世界海底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
图为“世界海底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海底地形是____________,②处位于板块的 _________边界。(2分)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③处海域面积将不断 _________(扩大或缩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分) (3)④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___ 。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 是__________资源。(2分)
探究活动3:读课本相关内容与下面三幅图理解海底扩张学说 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并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课堂评估
海底地形分布与特点
类型 大陆架 分 布
知识点总结
特 点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大陆架向外延伸,大洋 底的周围
大陆坡的前缘 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 地带,岛弧的外缘 构成大洋底的主体 常分布在大洋的中心部 位
14
典型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与洋 盆的过渡 地带,分布 于大陆坡 的前缘 -
岛弧外 缘,一 般是大 海沟与洋中 陆坡与 洋盆的 分界线 - 4 000 m~ 6 000 m 深度大,地 - 中轴为裂 谷, 裂谷两 侧群峰对 峙, 内壁陡 峻 脊之间 大洋中心
弧形分布
深度大
壳活动相对 稳定,地形 较为平坦
试题研究
真题 2 读“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示意图”, 完成(1)~ (4)题。
图示
海底 地形
大陆 架
大 陆 坡 岛弧
海 洋 沟 盆
洋 中 脊
地幔物 大陆板块 板块俯冲 成 因 受挤压, 带动洋底 - - 上拱隆起 下倾、陷 形成 落形成 质的对 流向两 海底不 断扩张 形成 板块构造说
洋壳在 地幔物 质对流 顶托作 用下形 成
侧推开, 上升的
海底扩张说
从低潮线起 向海洋方向 位置 延伸 至坡度显 著增大的 地方为止 水深 200 m 以内 深度浅, 坡度 特点 缓,光照、营 养物质和海 洋生物丰富 坡度大 200 m~ 4 000 m 大陆架 向外延 伸的部 分
课外作业
• A.【选修2——海洋地理】(原创) • 读海底地形分布图,回答:
(1)图中表示洋中脊的是 A.① A.① (3)图中②是 A.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B.② B.② C.③ C.③ D.④ (2)图中洋底地层年龄最老的是 D.④
( ( (
) ) )
B.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的 C.地幔物质的对流将新洋壳不断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 张形成的 D.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答案 (1)A (2)D (3)C
(4)A
课堂检测
2.读“某区域等深线图”,回答问题。
(1)海域西北部的海岸最常见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并说出其主要利用方式。 (2)序号①~④所示海域中,海洋生物繁盛的是__________, 为什么? (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地形③是 ________________,它具 有怎样的地形特点? (4)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地形④是如何形成的? (5)根据海底扩张学说,比较①和②海底岩层的年龄大小。
解析
第(1)题,结合海域西北部海岸特征判断海岸类型及
开发利用方式。第 (2)题,靠近大陆的浅海大陆架海域利于 渔场发育。第 (3)题,③地形为海沟,是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到大陆板块以下形成的。第 (4)题,④处为洋盆,是地幔物 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逐渐向外扩张而成。第 (5)题, 距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
• • • •
课题 讲授者 地点 时间
海底地形 黄志敬 高三8班 2011年11月13日第三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课程标准: • ●观察海底地表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 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 成和分布规律。 • 考试内容: • 1海底扩张的主要观点 •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阅读课文:海底地形的分布和形成
• 复习指导 • 1.能据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 2.能据图说出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 3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 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问题探究一
• 1、海底地形有哪几种类型?会据海底地形分 布图判断吗? • 2、海底地形有何分布规律?怎么描述?与年 龄大小有何相关性?为什么? • 3、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描述 大陆架和大陆坡的位置与特征?大陆架与何种 海洋资源分布有关?为什么? • 4、如何描述岛弧与海沟的位置与特征?如何 说明其成因?各大洋都有岛弧与海沟?海沟与 板块边界类型有何对应关系?
江苏,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
(1)大陆坡 坡度较陡
问题探究二
• 5、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描述洋盆、 洋中脊的地形特点?为什么?洋中脊与板块边 界类型有何对应关系? • 6、洋中脊在三大洋中分布位置与形状一样吗? 说说你的看法? • 7、洋盆、洋中脊怎么形成?用何种观点解释? 洋中脊多在海底吗?试举例? • 8、请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不同发育阶段的海洋, 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 9、你认为从洋中脊中轴向大洋边缘沉积物的 厚度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与海底地形年龄大小 有何对应关系?
(4)图中③处岛屿是 A.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的
(
)
B.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的 C.地幔物质的对流将新洋壳不断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 张形成的 D.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解析
此题组考查海底地形分布及成因。第 (1)题,大洋中
脊是新洋壳的诞生处, 其附近地层年龄较小, 故图中①处是 大洋中脊。第 (2)题,③不在洋壳上,可排除; ①②④中, ④离大洋中脊最远,应是地层年龄最大的。第 (3)题,②是 洋盆,是海底扩张的结果。第 (4)题,③是亚欧大陆东部的 岛屿, 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大陆板块上拱形 成的。
想一想
• 2、观察图2.22南美秘鲁、智利沿岸和东亚 日本沿岸的地形,你有何发现与疑问?与 同学讨论交流?
•1、两图中岛弧、海沟、海岸山脉怎 么形成? •1、海底地形组合一样?有何不同? 为什么?
课堂总结
考点二 海底地形的分布及形成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 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想一想
• 1、观察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 的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海底地形剖面图, 通过比较,你有何发现与疑问?交流?
举例
• 1、说说三地与A、B、C剖面图各有何对应 关系? • 2、 A、B、C三图的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海 底地形分布规律一样?有何不同?为什么? • 3、各大洋大陆架与大陆坡的深浅、坡度、 宽窄一样?为什么?
答案 (1)基岩海岸 港口建设、滨海旅游。 (2)① 靠近大陆,可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沉积物和营养盐; 坡度较缓,深度较浅,阳光可透射至海底,饵料丰富,因此 海洋生物繁盛。 (3)海沟 狭长而深凹。 (4)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 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 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5)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