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早期介入治疗对于偏瘫患者将来功能恢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即可早期介入:(一)良肢位的设计:所谓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偏瘫患者典型的痉挛模式表现为:头向患侧屈曲、面向健侧、肩关节内收、内旋;肩胛骨后挚、下沉;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豢屈、尺偏、手指屈曲、下肢内收,内旋、髋膝关节伸展。足下重、内翻。早期注意偏瘫患者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和减轻上述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此阶段,治疗师应取得家属配合,并教会他们如何帮助患者翻身及保持各种正确的体位。例如:为防止上肢内收、内旋、挛缩和手浮肿,应将患侧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手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二)体位变换,为了预防褥疮,应每隔2h进行一次体位变换。由于偏瘫患者有一侧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感觉也无完全丧失,除处于昏迷状态、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外,一般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掌握变换体位的间隔时间。临床上采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半仰卧位和侧卧位等。(三)当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预防关节的挛缩。一般情况下应与治疗师到病房床边进行训练。(四)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利用起立床或可调节角度的病床,从倾斜45度;5min开始,每日增加倾斜10~15度,延长站立5~10min,两项交替延长,直至坐位训练,以便早期离开病床。
当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出现自主运动,有一定功能时,应鼓励患者在正确的姿势和模式下完成相应的动作,即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即强化训练。其神经生理学原理为: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弱——强),正当的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到远的顺序发展;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期通过姿势反射得到加强;早期的动作是在屈、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向前发展的;正常运动与姿势取决于协同作用,与拮抗肌的相互平衡影响;2、动作的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但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有跳跃和重叠。而且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发展肌力和耐力。
患者因病致残后,一般出现五个心理变化期,即Kruegey分期:1、震惊期:对残疾尚无心理准备,表现为情感上的麻木或震惊,一般经历数小时或数天;2、否定期:否认自己的残疾,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一厢情愿曲解病情,不愿了解病情的预后;3、抑郁期:表现为心情压抑,产生无用感、无助感,对所有的人或事物都失去兴趣,悲观绝望,不愿与他人主动接触;4、对抗独立期: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去做,偏要依赖他人;对康复训练持不积极态度;5、适应期:承认自己终生残疾的事实,并积极采取措施去适应残疾,寻找方法减轻痛苦以适应残疾的生活;由于患者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家属在一起,因此作为陪护人员,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的心情应及时给予开导,劝说。当患者接受训练而效果不显著时,就应积极与患者、治疗师沟通找出问题所在。
应鼓励患者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而不应该有报怨和不满出现,否则容易损伤患者的自尊心。在训练过程中经常给予鼓励,对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 神经促通技术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一、概述
1、定义
神经促通技术又叫神经促进技术,促通技术,易化技术(facilition technique),是指为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反应的形成,抑制和避免异常运动模式而采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其基本要素包括两方面:①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姿势反射、平衡控制能力形成;②抑制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
2、适应症: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
3、机理: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1) 中枢性瘫痪恢复的形态学基础。
①皮层切除实验证明大脑皮层存在一定同侧支配。
②古、旧皮层具有双侧支配性,一年较粗糙的功能可由古旧皮层在完成。
③突触发芽可能重新建立受累神经细胞功能的突触联系。
(2) 中枢性瘫痪恢复的神经生理学依据
①功能转移或重新组织,促通训练可使正常不承担某种功能的胞细胞承担起这种功能。
②次要通路的开通式脱抑制。
③脑细胞的可塑性(抑制性或激活性),决定了偏瘫康复的程度。
④条件反射。
二、偏瘫康复的关键问题
偏瘫的本质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其恢复过程一般经历驰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共六个阶段。所以:在偏瘫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姿势反射、平衡控制能力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较好恢复的关键。
这种对瘫认为的飞跃,不仅清楚地阐明了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本质的区别,而且为康复医学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出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训练方法,使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了解神经促进技术
促进技术
是指根据人体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即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病人遂渐学会如何以正常方式去完成日常动作的一类康复治疗手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Brunnstrom 方法
是由美籍瑞典治疗师Aigne Brunnstrom 提出的一种主要适用于偏瘫病人康复的方法。他认为病人在偏瘫后所出现的基本肢体协同动作,原始姿势反射及共同运动的出现,在运动发育早期是正常存在的,在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过程中,也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因此,Brunnstrom 在治疗上主张在运动功肱恢复的最初阶段,强调患侧肢体的可动性,即要诱导病不利用和控制这些异常的运动模式以获得一些运动反应,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恢复阶段的递增,共同运动的动作能够较随意和自由地进行后,再训练病人摆脱共同运动模式,遂渐完成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