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学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章:长方体的特征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物体(如牙膏盒、课本等)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1.3 长方体的面: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理解相对面的概念。
1.4 长方体的棱: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12条棱,理解相对棱的概念。
1.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特征的练习题。
第二章:长方体的表面积2.1 导入: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
2.3 表面积公式的应用:学生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例。
2.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练习题。
第三章:长方体的体积3.1 导入: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体积。
3.3 体积公式的应用: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实例。
3.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练习题。
第四章: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4.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实例分析:学生分析实例中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生活实例中长方体的计算题目。
5.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3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更多应用。
第六章: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6.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可切割性和可组合性。
6.3 切割与组合的实践:学生动手进行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实践。
6.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切割与组合的长方体题目。
第七章: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7.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展开性和折叠性。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学生能够描绘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能够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体积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后,询问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活动1:认识长方体(10分钟)1.展示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讲述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等。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特征,如一张纸的大小和厚度就可以构成一个长方体等。
活动2:表面展开图(10分钟)1.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解释表面展开图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展开图的面积,来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3:认识体积(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展示水杯、饭盒等实物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对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活动4:巩固训练(15分钟)1.让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体的体积。
教学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自己找到一个实物,如书包、水杯等,测算出其体积,并写下测算过程和结果。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导语】⼏何知识具有很⾼的抽象性,⽽本课⼜是学⽣初次较深⼊研究⽴体⼏何图形,准备了以下教案,供⼤家参考!篇⼀ 学习内容: 长⽅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标: 1.初步认识⽴体图形、认识长⽅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 ⼀些长⽅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谈话引⼊,回忆以前学过哪些⼏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图形) 2.投影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定的空间,它们都是⽴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体图形中有⼀种物体是长⽅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体? 3.举例:在⽇常⽣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体的物体?长⽅体⼜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认识长⽅体的⾯、棱、顶点。
(1)请学⽣拿出⾃⼰准备的长⽅体学具,摸⼀摸,说⼀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体有平平的⾯) 板书:⾯ (2)再请学⽣摸⼀摸长⽅体相邻两个⾯相交的地⽅有什么?讲述:把两个⾯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有什么?(⼀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在长⽅体教具上指出⾯、棱、顶点。
学⽣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体的特征。
(1)⾯的认识。
①请学⽣拿出长⽅体学具,按照⼀定的顺序数⼀数,长⽅体⼀共有⼏个⾯?(6个⾯)有⼏组相对的⾯?(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观察长⽅体的6个⾯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都是长⽅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是正⽅形。
教师分别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几何学问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本课又是同学初次较深化讨论立体几何图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情景,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量。
3、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
重点难点:同学能够娴熟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同学观看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老师让同学观看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老师提问同学: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老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同学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学同桌之间沟通争论。
老师提问同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同学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同学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熟悉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教会同学熟悉长方体。
2、教会同学用纸壳动手做长方体。
3、使同学熟悉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整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
(师板书:面)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 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 强调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 布置与长方体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程反馈(5分钟)
-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观察、探索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够:
- 在探讨长方体的长、宽、高时,通过实际测量教具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尺寸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一个三维图形的结构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长方体特征的应用:学生在理解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后,可能会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
- 板书标题:《长方体的认识》
- 板书内容:
1. 长方体定义
- 六个矩形面
- 相对面完全相同
2. 长方体特征
- 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长、宽、高关系
3. 长方体应用
- 日常生活实例
- 表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积计算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长方体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 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定义,理解了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具有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特点。
- 学生能够描述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这些尺寸。
- 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盒子大小或水池容量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方体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书本、纸箱的表面积或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模型,并测量其长、宽、高来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它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这些计算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数量关系。
2.长方体的表面积: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3.长方体的体积:掌握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4.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长方体盒子的包装纸面积、长方体水池的容积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内容1.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如书本、笔盒等,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特点,并让学生简单描述长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2. 探究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摸索一块长方体的建模,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点,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等,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定义。
3. 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柜子等,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观点。
4. 学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20分钟)a.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引导学生回忆体积的定义。
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2.针对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体积 = 长× 宽 × 高,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b.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1.引导学生回忆表面积的定义。
表面积是物体外部各个面的总面积。
2.针对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表面积= 2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 ,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水缸的纵、横、高分别为3米、2米、1.5米,问该水缸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让学生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计算并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出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
3. 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长方体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图片、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的书桌,它是什么形状的?对,它是长方体。
长方体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平时用的课本、电视、冰箱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特征。
2. 自主探究请大家打开学生用书,翻到57页,独立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的第1题。
完成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3. 小组合作我们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长方体模型。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观察一下,然后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的特征。
4. 成果展示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他们观察到的长方体的特征。
6. 练习巩固请大家完成学生用书57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特征:1. 6个面2. 12条棱3. 8个顶点4.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5.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七、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题。
答案:1. 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
但在课堂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课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更多的长方体物体,来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拓展延伸:请大家课后尝试寻找更多的长方体物体,并用彩笔描绘出它们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在这里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长方体。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模型、纸张、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从书中取出一张白纸,师问:如果这张纸的厚度忽略的话,它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图形?师: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反馈: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平面图形。
如果老师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在一起,(出示数学书),它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呢?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立体图形,那么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找一找。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长方体,如果没有了长方体,我们的生活就不在美丽。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认识它呢?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一、认识透视立体图师:老师也从生活中找来了床垫和魔方图,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图形呢?师:床垫和魔方图,你们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师:是哪三个面吗?师:想把想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画在我们的本子上呢?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
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师:到底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多少秘密需要我们发觉呢?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物体,用你的手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师揭示: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师边指边说:这是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
师:还有吗?师: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拿出你们的正方体盒子,我们也来看看它也有面、棱和顶点吗?三、探究面、棱、顶点的的特征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四人一小组,数一数有几个顶点、面、棱。
(注意数的顺序)。
2.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量一量棱的长度。
3.将自己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观察的顺序。
师拿出正方体,说:有哪个小组的学生愿意说说你们发现长方体的秘密了吗?谁能具体说一说?反馈:长方体有8个顶点。
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图形分类1上图中是平面图形是上图中是立体图形是动手操作初步感知6分钟1.课件出示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引发学生思考:你能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吗?2.操作演示,认识面、棱、顶点。
(1)面:把土豆切一刀,切口处的平面叫作面。
棱: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又增加了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顶点:继续切,切出的第三个平面与前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有三条棱相交于同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组织学生继续切下去,得到一个长方体。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并交流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特点。
2.(1)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从而了解面、棱、顶点的具体意义。
(2)继续操作,切出长方体,同桌之间相互指认面、棱、顶点,体会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手中的学具认识长方体,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2.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 )。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顶点。
(4)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自主探究15分钟 1.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1)指导学生数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学具,初步发现在同一个长方体内,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哪些面的大小相等,并提出猜想。
(3)组织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4)组织讨论后汇报。
2.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1)课件演示长方体演变成正方体的过程,组织学生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2)组织学生填写教材11页的表格,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3)讨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3.组织学生把长方体摆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摆法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你的小组成员介绍它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会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立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
2. 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有12条边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4. 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5.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箱子,长2米,宽1米,高0.5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法:讲解法、自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学法:操作法、自主发现法教学准备:相同的长方体两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感受魅力。
出示长方体形状的盒子,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里有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到底有哪些魅力,让人们如此青睐它,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影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发现特征。
1、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摸摸长方体,有什么感觉?摸上去平平的,叫做长方体的面;摸上去感觉直直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摸上去感觉尖尖的,有点扎手的,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研究一个立体图形就从它的面、棱、顶点这几方面入手。
2、认识长方体面的特点。
请同学们先研究长方体的面。
生自由研究后指名汇报发现的特点以及用到的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从面的数量、大小、形状这几方面研究了长方体面的特点。
3、认识长方体棱的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研究面的经验,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
生自由研究后指名汇报并板书。
4、认识长方体顶点的特点。
三、展开想象,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长方体的立体图,引导学生想象原来长方体的大小。
去掉其余的棱,只留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让学生据此寻找每个面应该是哪个长方形。
2、改变长方体的高,使高和宽相等。
引导学生想象哪个长方形可以做现在这个长方体的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长方体,并能正确利用长方体的特点和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知道长方体的应用,了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认识和特点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1.引入(1)利用图示或实物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长方体。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点。
2.概念讲解(1)定义: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
(2)特点:①有上下两个相等的底面和四个侧面。
②所有顶点都在三个垂直的平面内。
③所有侧面都是矩形。
(3)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三个互相垂直的边。
(4)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示方法。
3. 认识表面积(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一遍一遍数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表面积时必须考虑所有面。
(2)让学生理解表面积是所有面积之和,练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4. 认识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找到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定义。
(3)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5)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5. 应用实例(1)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练习(1)基本练习:利用单元格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然后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七、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并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它们。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2~13页第2、3、4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
北师大版五下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二长方体(一)”中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就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内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它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和“试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要素。
即面、棱与顶点;第二个问题是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特征;第三个问题是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即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二、学情分析在本课中,教材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三、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发展学生空间概念,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内化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学生与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在于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指出长方体与正方体。
2举例,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下册《长方体认识》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课设计设计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是马上学习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及累积研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起到重要的作用。
针对上述内容,本课时的教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色:1.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停累积感性经验。
经历察看的过程,累积感性经验。
学生在察看物体的基础上,借助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面、棱、极点,理解它的直观图,这样既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育了学生的空间观点。
2.教给学生研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鼓舞学生自主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是将学生的独立思虑、睁开想象、自主研究、沟通议论、剖析判断等活动贯串于讲堂教课的全过程,使学生不停获取和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样规格的长方形和正第1页方形纸板教课过程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1)⊙创建情境,设疑导入课件出示下边各图:发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教师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各样实物。
发问:这些物体是平面图形吗?(不是)师:这些物体都据有必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叫作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设计企图:经过复习平面图形,察看、辨识实物,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分类,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着手实践,研究新知(一)研究长方体的特色。
1.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到前方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
师:除了讲桌上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第2页(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各样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师:(指讲桌上的物体)为何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长方体有哪些特色呢?下边我们就一同来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课件出示: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
师:(课件出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生1: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2: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二、自主探究师: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生1: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2: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课件出示)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生:是平平的。
师:(课件出示)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生: 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完整版)北师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
(师板书:面)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11~13页)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师: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师:(出示纸盒)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
生:不能。
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哪些是长方体。
教师引入课题,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利用学生准备的学具来认识长方体。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面。
(板书:面)
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作棱。
(板书:棱)
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点。
师:相交的这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棱可分为几组?怎样分?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用课件演示或用长方体指出: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分3组,相对的4条棱为1组。
顶点:8个。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特征。
师:课件展示动画图像将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师:看一看,新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长、宽、高相等了,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
师:请同学们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生交流,请学生回答。
生: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都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试一试,用面来围成长方体。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利用教材第12页“试一试”中的面来组成一个长方体吧。
生:按要求做。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一样,我就先找出3组完全一样的面,这8张卡片中只有②③不能组成对面,所以不能用,然后用剩下的6个面组合成长方体。
师:把选好的卡片组合成一个长方体,并把卡片的序号标注在组成的长方体上,并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以组为单位标注,展示标注结果。
师: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
生1: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面相等;正方体所有的棱都相等,所有的面都相等。
生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面相等。
2.正方体所有的棱都相等,所有的面都相等。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
2.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A类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正方体所有的面(),()条棱都()。
2.正方体是()长方体。
(考查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
B类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4cm,高是3cm。
这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多少厘米?
(考查知识点:长方体棱长的特征及实际运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6128相等都相等12相等
2.特殊的
B类:
3.(5+4+3)×4=48(cm)
教材第12页练一练
1.略
2.(1)长方形,长36cm,宽28cm,这个盒子的下面与上面形状、大小相同。
左侧是长方形,长28cm、宽10cm,这个盒子的右侧与左侧形状、大小都相同。
(2)前面和后面 3.422225333
4.选择长为4cm、6cm和8cm的小棒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5.323240402020
6.(30+20+20)×4=280(cm)
7、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