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在者与本质

合集下载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目的论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目的论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和目的论是其核心概念之一。

这些概念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作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存在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认为存在是绝对的,存在即合理,是唯一真实的。

在存在的理念中,黑格尔主张存在是普遍的,不存在绝对的非存在。

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实在,更包含了自发的运动和发展。

存在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黑格尔通过存在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存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本质论本质论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本质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原。

这些本质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存在,而是通过不断发展和运动而展现出来的。

在黑格尔哲学中,本质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所揭示出来的。

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与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展现出来的。

本质论揭示了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为深入理解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概念论概念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

概念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逐步揭示出来的。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概念是通过对存在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思维产品,而是通过与存在的不断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

概念论揭示了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进一步揭示了存在和概念的辩证关系,为理解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目的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目的论是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目的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目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展现的。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一、概述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一直致力于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实存。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历程中,西方形而上学对实存哲学路线的探索尤为深入。

本文旨在探讨西方形而上学中实存哲学路线的本质与实存,通过追溯其历史发展,分析其主要特点,以揭示实存哲学在西方形而上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实存哲学路线的核心在于对存在本质的追问和对实存状态的探究。

这一路线强调存在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

它关注个体和实体的存在方式,以及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形而上学中,实存哲学路线经历了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再到现代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存在的本质在于理念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存在的实在性,认为存在是具体的、现实的,并提出了实体论,将存在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和类型。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继承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实存哲学路线,将存在与上帝、灵魂等概念联系起来。

到了现代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实存哲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重构,提出了主体性、精神性等新的存在概念。

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中实存哲学路线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路线在哲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推动了哲学对存在本质和实存状态的深入探究,还为后世的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启示。

对实存哲学路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介绍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西方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史。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形而上学”这一概念开始,形而上学便致力于探索存在的本质和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现代以及当代几个阶段。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等开始用理性和逻辑来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观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观

托马斯阿奎那所处的时代, 正值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面引入西 方。亚氏哲学的严谨逻辑和科学 精神令西方学界视野开放,而托 马斯以其卓异的睿思,在理论上 对新哲学做出具有深刻远见的反 应,即对教义和哲学做出新的大 综合,构建了全新的神学体系。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神 学与哲学的思想核心不可避免的会 发生碰撞,产生火花。 他很少被迫屈从来自教会权威 方面的反哲学的倾向。作为一个基 督徒,他直接采用哲学,因为当时 哲学己是所有神学学者必须具备的 知识。
关于其“上帝存在证明”的简评
在学理上,且不说休漠的怀疑和康德的超验理 论都对因果关系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就是后来的 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就足以把第一和第五条全部分 开。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托马斯求全责备,因为当 时的科学水平,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足以让 人们的认识达到抛开寻求上帝的程度。托马斯还 是基督教的教父,他不可能跳出他所在的环境。 一个历史学者往往犯用自己时代的眼光来观察历 史的错误,我们应该警惕自身,时刻提醒自己: 那就是现实,那就是实在。
阿奎那的神学观
阿奎那认为神学是一种科学,以文 字记载的经籍和教会传统作为学术的基 本资料。而这些基本资料则是来自于上 帝在漫长历史中给予人类的启示。 信仰和理性虽然是不同的、但却是 互相关联的,这两者是研究神学资料的 主要工具。阿奎那相信这两者是研究神 学所不可或缺的,更确实的说,若要了 解有关上帝的知识,信仰和理性的交叉 点是必须的。
但是,事物的范畴是人给予 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本体 都是在说它的本性,本性就是指 事物固有的自己的作用,我们所 说的事物的本质就是“本性”, 只有具有了这个本性,一事物才 有可能被称为是该事物。
但是我们对本性,是不能用描述的语 言的,描述是在给予它限定,对于是本 性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这”就是 “这”,不可名状。 托马斯所引入的一对概念说明了我们 怎么言说本质和存在的:对于存在者, 我们给予它的是“属名之名”,也就是 给予它一个描述,不管它是范畴之中的, 还是有限定的;而对本质,我们既然不 能完全认清它的所有内涵,我们谈起它 的时候,对它的称谓只是“命名之名”。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的梳理与探析摘要:存在问题自古希腊时期起就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

本文追溯存在论的起源,直至古希腊哲学存在问题的最高峰——亚里士多德时期,进而比较托马斯阿奎那与亚里士多德及其后诸位哲学家在存在论学说上的异同,来具体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者与本质概念的意义。

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文中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性质,追问了存在者与本质、本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本文通过对此具体文本的解读,试图厘清托马斯阿奎那“存在先于本质”的论证思路,认知其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超越前人的理论意义,与对于后世引发深远影响的对存在者、本质、存在、实体等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和理解所产生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存在者;存在;本质;本体论正文:近年来,中世纪哲学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虽然略显缓慢,不过随着国人对中世纪哲学越来越重视,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的涌现。

但是一方面,部分学者们反传统和反宗教的情绪与情结还是根深蒂固,造成了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些许偏见和误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的贬低与质疑。

不过另一方面,现在也不断的有学者重新阅读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原典,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其思想中既深刻又广博的思辨智慧在启示传统真理与理性的形而上学论证两方面的卓有成效的结合,从而为经院哲学成为中世纪知识界的主导哲学作出了独到的思想贡献。

其中,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尤为精妙,彻底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论证严密充分,体现了一种哲学为自身辩护的思辨力量,正如在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中记述的,吉尔松将之称为,“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在引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前,有必要先理清一下关于存在问题的源流。

一、托马斯阿奎那之前的存在论学说“存在”一词是西方哲学的思考重点,它与“是”、“本质”(或本性)等概念构成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三大基本概念。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作者:袁晓天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10期摘要: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哲学思想上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不仅吸收了古希腊哲学的论题,在理论构建上更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形成了以存在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

在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论阐释上,他不同于之前受柏拉图主义影响较大的哲学家,相反的,强调“存在”在认识论和存在者之构成上的优先地位,对之后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存在,本质,存在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形成了经院哲学最典型的上帝主体性学说,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这也影响到了他对于“本质”、“存在”等概念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和阐释。

虽然在托马斯之前也已经有过哲学家对于“存在”做了细致的分析,但托马斯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于之前的哲学家,他不同意波爱修等人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解,相反的,对“存在”和“本质”做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解释。

一、存在者与本质在《论存在者与本质》开篇,阿奎那首先对“存在者”和“本质”两个词的普遍意义做出理解,因为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来看,存在、存在者、和本质这三个概念不能够完全撇开其他的概念去谈,是相互有密切关联的,而在阿奎那看来本质的概念当是出自于存在者。

他先指出“存在者”有两种可理解的方式:其一是“它可以区分为十个范畴”;其二是“它则可以意指命题的真实性”。

前一种理解属于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后一种则是逻辑层面的解释。

“本质”既是由“存在者”而来,那么它应当是出于第一种理解方式,即它是从形而上学的维度得来的。

第一种理解方式将存在者可以区分为多个范畴,那么本质就是“自然事物所共有的东西”,也就是阿奎那认为的本质是和种、属相关的,存在者之所以在一种内、在一属内,皆是因为其本质而如此的。

在这里,对一事物的抽象和对抽象的再抽象是使我们看清一个本质的关键。

海德格尔存在论

海德格尔存在论

海德格尔存在论一、引言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存在论是其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以人类存在为中心,强调人类作为一个存在者的本质和意义。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二、存在与时间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事物,因为人类不仅仅是物质实体,还有一个内在的主体性。

这种主体性使得人类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

2. 时间与存在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存在的核心。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

我们无法摆脱时间对我们生命经验和行动的影响。

3. 存在与历史海德格尔强调了历史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而是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必须依赖于过去。

三、被遗忘者之存有1. 被遗忘者之存有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被遗忘者之存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指的是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或不关注的存在,比如说死亡、孤独和无意义。

2. 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人类存在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存在是脆弱且暂时的,并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四、技术与现代性1. 技术对于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他也指出了技术对于人类存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物品和系统,并且削弱了我们与自然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

2. 现代性对于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混乱、不确定和矛盾的时期。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说道德、政治和环境问题。

他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并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生活。

五、结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我们必须在时间和历史中理解自己,并反思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于我们生命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

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

摘要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体系中,其本质学说是在对古希腊本质学说进一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说无论在其哲学体系还是自然神学体系中都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内容。

本文主要以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为依托,从内容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示托马斯·阿奎那的本质学说。

在内容上,本文通过对“实体”、“偶性”、“存在”、“本质”以及“种相”、“属相”、“属差”等概念地深入分析,从而展现本质在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两个层面的构成;在方法论上,本文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以及辩证的方法,从而展现本质在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两个层面的矛盾统一关系。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学说逻辑学形而上学AbstractIn Thomas Aquinas's system of philosophy,the theory of essence is modified on the basis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the theory of essence is innovative whether for his philosophy or his natural theology.Based on Thomas Aquinas's On Being and Esse nc e, the article mainly wants to analyze Thomas Aquinas's theory of essence through the two aspects of content and methodology.From the content point of view,through analyzing "ousia","accidents","existence","essence"and the phase of"genus","species", "deference",the article will show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essence.In the methodology,through the compelling logic and dialectical method,the article will show the dimensions of the contradictory between the essence of logic and metaphysics.Keywords:Thomas Aquinas,the theory of essence,logic,metaphysic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从ousia到essence:本质概念的历史演进1.1从ousia到essence:本质概念的基本意涵 (3)1.2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本质学说的思想发展 (7)1.3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质概念的双重特性 (9)2本质在实体和偶性中的存在2.1本质在复合实体中的存在 (13)2.2本质在单纯实体中的存在 (17)2.3本质在偶性中的存在 (22)3本质与种相、属相和属差的关系3.1种相、属相和属差概念基本解析 (25)3.2本质与种相、属相和属差关系 (32)4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学说的历史影响 (39)结语 (42)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引言在教父哲学时代,基督教思想家们基本是在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展开各项研究,他们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信”到“知”的信仰教育模式。

《论存在者与本质》〔意〕托马斯阿奎那著读后感

《论存在者与本质》〔意〕托马斯阿奎那著读后感

《论存在者与本质》〔意〕托马斯阿奎那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论存在者与本质》〔意〕托马斯阿奎那著读后感《论存在者与本质》是意大利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一部重要著作,通过对存在者与本质的关系的深入探讨,展示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和独特,对存在和本质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阿奎那在书中提出了存在者与本质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存在者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存在者与本质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存在者是通过本质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有着重要的启示。

阿奎那进一步阐述了存在者与本质的关系,指出存在者是通过本质而存在的,但存在者不仅仅是本质的体现,还包含了本质之外的其他因素。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阿奎那的哲学思想的启发。

他的思想让我意识到,存在和本质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只有深入探讨存在者与本质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此外,阿奎那在书中还探讨了上帝的存在问题。

他认为,上帝是一种完全的存在,是所有存在者的根源。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人们可以获得精神的救赎和永恒的生命。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宗教信仰和上帝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范文:《论存在者与本质》〔意〕托马斯阿奎那著读后感从跨学科的角度来阅读托马斯·阿奎那的《论存在者与本质》,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涉及神学、物理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作品。

阿奎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从而引导读者对存在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

在书中,阿奎那首先定义了存在者与本质的关系。

他认为,存在者是指那些具体而个别的事物,它们是通过本质而得以存在的。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构成事物的基础。

这一观点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将存在的探讨从简单的现象层面提升到了更深层次的本质层面。

西方哲学:本质与实存

西方哲学:本质与实存

西方哲学:本质与实存本文建议把人们通常译为“生存”或“存在”的拉丁文existentia 改译为“实存”。

理由大致有如下几项:其一,在汉语中“生存”多半是指人的,至少是指动物、活物的,是一个与“死亡”相对的概念,通常我们不至于说“石头生存”、“大海生存”等等;而西文中的existentia却是泛指的,可用来指示生命体,也可用来指示非生命体,甚至也可用来指示上帝——虽然在现代“实存主义”(通常被译为“存在主义”)哲学中,它确实往往是特指人的存在的。

其二,“存在”这个译名,依照翻译工作中约定俗成的相对原则,我们认为还是留给Sein、Being为好,尽管这个Sein、Being怎么译成中文,至今也还是一道聚讼纷坛的难题。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与作为“共相”、“一般”、“普遍”的“本质”(essentia)相比较,existentla 一词强调的是个别性、实际性、此在性(在场性)、实现和展开(即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energeia,“实现”),故把它译为“实存”应该是适恰的。

与此相应,我们把Existenzphilosophie译为“实存哲学”,而并不作“生存哲学”,更不作“存在哲学”(关于“存在”的哲学乃是Ontologia,即“存在学”,或旧译“本体论”),把Existentialismus译为“实存主义”,而不作“生存主义”,更不作“存在主义”(关于“存在”从未形成过什么“主义”)。

同样地,前期海德格尔和萨特尔的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或者“生存先于本质”,以我们的主张,就要改译为“实存先于本质”了。

我们知道,雅斯贝尔斯把自己的哲学径直命名为“实存哲学”,而并不愿意接受“实存主义”(Existentialismus)这个称号,称后者乃是前者的坟墓;萨特尔首创了“实存主义”这个名目;海德格尔既不承认自己属于“实存哲学”,又不免有点讨厌“实存主义”这个名称。

但所有这些歧异均不影响我们这里关于“实存哲学”的讨论。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存在论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对实在性、存在性以及存在的本质等方面的探讨。

以下是对存在论本质、论概念的概述和一些举例说明。

存在论本质:- 本质论:存在论关注的问题是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即事物的存在条件、属性和特征是什么。

本质可以理解为事物存在的根本特性,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定义要素。

- 实在性论:存在论关注的问题是事物是否具有独立的实在性,即事物是否存在于外部世界、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和观念而存在。

实在性论可以分为哲学上的实在论和现实主义观点。

存在论概念:- 存在性:指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存在状况,即是否存在或存在的程度。

- 存在方式:指事物存在的形式和方式,如实体存在、潜在存在、虚拟存在等。

- 存在条件:指一个事物存在的必备条件或约束条件,即事物存在所依赖的条件。

举例说明:1. 本质论:对于人类来说,其本质特征可能包括理性、意识、自由等。

人类的存在条件可能包括具有生命、有机体结构等。

2. 实在性论:现实主义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独立存在,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

例如,一块石头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依然存在,不受我们的观念影响。

3. 存在性:一个物种的存在性可以根据其数量、分布范围和生存能力来评估,例如某种动物在野外的种群数量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处于濒危状态。

4. 存在方式:潜在存在指的是事物尚未实际存在,但具备一定的可能性。

例如,一个刚刚投入市场的新产品的存在方式可以理解为潜在存在。

5. 存在条件:生物的存在条件包括水、空气、食物等。

例如,无法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存在的鱼类。

这些是对存在论本质、论概念的一些概述和举例说明,实际上存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在不同的哲学学派和观点下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

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

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随着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存在及其本质的探究也在不断不断加深,托马斯阿奎那的《论存在者与本质》就是一个重要的探究本质的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阿奎那系统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与本质相关的概念,如“质料”、“形式”、“实体”等。

本文将从阿奎那对于本质的探究入手,进一步探讨本质的含义、作用以及举出5个例子进行论证,认为阿奎那的本质学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

一、本质的含义本质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概念,其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哲学价值,它是一切事物不可或缺的部分。

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探讨的本质,既包括事物所具有的成分,也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如,“人的本质是理性”,“石头的本质是坚硬”等等。

本质是稳定的东西,是关于一个事物最基本的描述。

无论这个事物表现出来的如何,它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二、本质的作用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提出的本质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一个事物到底是什么,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属性。

比如我们进一步思考刚才提到的“人的本质是理性”,那么我们就会意识到人这个物种在区别于其他物种时,所要提出的关键特征是理性、是智慧的,进而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作为聪明的动物的属性,需求等等。

本质还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比如把动物和植物区分开来时,我们需要寻找两种物种之间的本质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各自的特征。

三、本质的证明1、水的本质是透明的。

我们看到水的时候几乎都是透明的,其实人类历史中有很多文物记录了这一点。

比如我们看到的飞流直下的云栈瀑布,就是因为悬崖下的山水非常透明,才能使得瀑布显得如此壮观。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照亮没有杂质的水来进一步证实水的本质。

2、石头的本质是坚硬。

石头作为一种天然材料,以其坚硬这个特征为首要特征。

其存在的本质与固定了的原子结构有关,从而保证了其坚硬的特质。

3、空气的本质是透明的。

虽然我们看到气体往往会认为是透明的,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常常透明的。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在现代哲学史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在存在论上,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奠基人。

存在主义是一种重视人类个体存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现实,而存在的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存在是一种既个体化又关联化的概念。

他认为,“存在”是人类个体内在的、强烈的、永恒的荣誉,是人类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于这种存在,存在者是核心。

他将人类的存在分为两个要素,即“存在”和“存在状态”。

存在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存在状态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通过对存在状态的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海德格尔的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世界”。

他认为,世界是人类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状态的表现。

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观念世界。

世界与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是存在状态的一个缩影。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世界不是一个依附于人类存在的外部世界,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存在状态受到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世界。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即“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人的存在状态可以通过时间体现出来。

时间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不是一种客观的、线性的时间,而是被视为一种“时间性”,是一种超越世俗时间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时间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因为只有通过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存在状态的转变和发展。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本质”。

他认为,本质是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存在状态的实质和特征。

本质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而是在存在状态中体现出来的。

通过对本质的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疏离”。

他认为,疏离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分离状态。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海德格尔一生都在不断进行哲学探索。

其目标不是建立某种固定的哲学体系,而是寻找揭示存在的道路。

他逝世前不久总结其著述时意味深长地说它们是“道路——而非著作”。

意谓都是处于途中的探索,而非定型的理论。

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新的哲学道路的提出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

他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也不同意实证主义倾向哲学家全盘拒斥本体论。

他肯定哲学所应探索的只能是存在,因而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

他的主要目标是批判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用现象学方法建立新的存在哲学。

他前期经常谈论的基础本体论正是这种存在哲学的典型形态。

对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认识论转向出现后的近代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一种普遍潮流。

它的出现意味着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深刻危机。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危机不是局部性的危机,而是根本性的思维方式的危机。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犯有一个根本性错误:在没有了解存在者究竟怎样“存在”以前就肯定了其存在,将其当做毋需加以追问的事实。

尽管哲学家们对什么是真实的存在的具体回答(如各种物质或精神之物)各不相同,但在把它们作为某种具有规定性的、对象化了的存在者(存在物)上则大体一致。

它们为什么和怎样存在呢?为什么说它们存在而非无呢?他们都略而未论。

这样他们就以对存在者的研究混淆和代替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

其实二者根本不同,不能相互混淆和置换。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那种东西,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自身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它是使存在者显示其为存在者的本源性的东西,因而与一切存在者相比具有优先地位。

一切存在者必需存在才能成为现实的、确定的存在者。

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

但存在本身并不是存在者(无论是作为自我或对象),也不是一切存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不是对一切存在者的概括,因而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他的存在论观点。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进行解析,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对哲学的影响。

一、存在论的背景与概念1.1 存在论的背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在传统哲学中,存在往往被视为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观念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他试图通过重新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超越传统哲学的限制。

1.2 存在论的概念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存在被理解为“存在者存在”。

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与世界相互关联的根本特征。

存在不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二、存在论的核心思想2.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者存在”。

存在者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人类。

存在者通过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与世界相互关联,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

2.2 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在于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可能性的过程。

通过与世界的相互关联和对自身的反思,人类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2.3 存在的困境海德格尔指出,人类的存在常常陷入困境。

这是因为人类往往被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束缚所限制,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困境,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对存在的思考,找到超越困境的出路。

三、存在论对哲学的影响3.1 超越传统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对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在观念。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3.2 引发对存在问题的关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引发了对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

他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存在的思考和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

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举例说明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是哲学上的三个重要概念。

存在论探讨的是事物的存在与否,本质论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概念论则讨论事物的概念与定义。

在本文中,我将以举例的方式说明这三个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存在论:存在即合理存在论认为,存在即合理。

它关注的是事物的存在与否,探究事物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和合理。

笛卡尔是存在论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认为思维活动是他存在的证据。

只要有思考的能力,我们就能肯定自己的存在。

举个例子来说明存在论的概念。

假设我们被告知有一只看不见的猫在房间里,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和推定来相信它的存在。

我们可以根据猫的声音、猫的足迹或者其他间接证据来推断出它的存在。

存在论在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存在意义,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多角度思考,不能仅仅依赖于感知直觉。

2. 本质论:探寻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论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原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本质论的代表,他将事物的本质分为形式和物质两个层面,认为形式是确定事物本质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明本质论的概念。

以“人”的本质为例,我们可以说人的本质是理性和社交性。

人是唯一具备理性和社交性的动物,这两个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行为。

这种本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本质论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并在实际运用中提炼事物的本质特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 概念论:探讨事物的概念和定义概念论研究事物的概念和定义,即通过概念来描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它借助概念来系统化地认识和描述事物,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举个例子来说明概念论的概念。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作者:李亚楠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4期摘要:托马斯·阿奎那在改造古希腊哲学中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从本质在逻辑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层面的构成,展现了本质学说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利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试图以本质学说为出发点,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这一观念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学说;人的本质托马斯·阿奎那在异教思想纷纷涌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新的研究方向——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概念应用到神学领域。

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他重新分析和阐释了“本质”这一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并把对“本质”理论的研究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沿着对“本质”的研究之路,他将人的本质全面而深刻的雕琢在了神学的圣殿里。

在传统神学遭受攻击的年代,神学与人的本质的结合,为基督教哲学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一、本质在实体中的存在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的第一章,托马斯·阿奎那就指出“本质这个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一种方式产生出来的,……存在者这个词是绝对地和首先用来言说实体的,是随后并且是在次要的意义上用来言说偶性的”。

这样,在托马斯·阿奎那看来,本质在实体和偶性中的存在方式就是不同的。

按照本质学说的认识路线,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应该先从最基层的复合实体开始,从经验世界出发,探讨复合实体中本质的存在问题,然后逐步认识精神实体和上帝。

他主要通过否定与肯定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本质在复合实体中的构成模式。

首先,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本质既不是质料也不是形式。

针对“本质不是质料”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三段式的方式进行证明。

如:大前提“质料作为一种潜在的现实,而本质在首要意义上言说实体”,小前提“本质被认为是质料”,结论“实体也是潜在的”。

根据三段式的推理,这一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样,作为潜在性的质料就被他否定了。

论存在者与本质

论存在者与本质

宗教哲学"专栏""""""""""#论存在者与本质!意"\"阿奎那#文$段德智#译!提$要!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关键词!存在$本质$存在者$第一存在中图分类号!%>&0"7’$$$$$$文献标识码!)引$言按照哲学家"在(天地篇*#第’卷中的说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既然一如阿维森纳在其(形而上学*的开场白中所说"存在者%与本质是理智的原初概念"&则为避免由于对它们的无知而滋生错误"并探究有关难点"我们首先就应当阐明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它们各自是怎样显现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又是怎样相关于!" # $% &本文主要依据’6@T年罗马出版的X-+;1;-拉丁版本以及’67@年巴黎出版的!-5.1Q3;4+;;-5编辑的拉丁版本译出"同时参照了’6T?年多伦多出版的).J3;4Q3E.-.编辑的英文版本"和’66@年!3E823/388出版的^+M-.5\"Q188-.编辑的英文版本%译文中各章的标题即是参照’6T?年多伦多出版的).J3;4Q3E.-.编辑的英文版本添加上去的%译者在翻译该文的过程中"曾就教过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系的高凌霞教授%指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原文为Y3-81-5Q E;41"大陆学者通常译作(论天*"似欠妥%亚里士多德&(天地篇*"N">"7@’M?B’0%阿维洛伊在(k论灵魂l注*"N N N"评注(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参阅圣托马斯&(论天地*"第6讲"P(.雷奥尼内编"N N N"第0?页%原文为,-;/-%许多人译作,存在-或,在-"似欠妥%阿维森纳&(形而上学*"N"T!维尼斯"’>&?年$"@7.M页以下%圣托马斯在(真理论*"N"’中"曾经对原初概念的意义作出过解释"断言理智首先认识到的是存在者%关于作为理智的原初的和自然的对象的存在"请参阅(神学大全*N">"7.N"?>"0.N"?@"0"答’.N B N N"6("7.(反异教大全*"N N"?0"P0’.(k形而上学l注*" N"第7讲"P(T.(k形而上学l注*"N F"第T讲"P T&>%也请参阅X"Q"雷吉斯&(语源学*!纽约"’6>6年$"第7?(B7?6页%属相’种相与种差这样一些逻辑概念’的%既然我们应当由复合事物领悟单纯事物的知识"由经验的事物认识先验的事物"则我们在学习时从比较容易的东西起步就是恰当的了%因此之故"我们将从解说存在者的含义起步"然后进展到解说本质的含义%(第一章$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词的普遍意义应该看到"一如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卷中所说"对存在者本身可以用两种方式加以解说&按照一种方式它可以区分为’&个范畴.按照另一种方式它则可以意指命题的真实性%)这样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按照第二种方式"任何事物"凡是能够对之形成一个肯定命题的"就可以被称作存在者"即使那命题并没有肯定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亦复如此%这样一来"缺乏!*.19351+;-/$和否定!;-W351+;-/$也就可以算作存在者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肯定是与否定相对立的-以及,盲是存在于眼中的-%但是"按照第一种方式"则没有什么能够说成是存在者"除非能够指出有什么事物实际上存在%这$$’$概念一词原文为,N;5-;51+;-/-%拉丁词1;5-;51+是经院哲学家用作阿拉伯语中表示概念的词的译文%参阅)"Q"郭依空&(伊本+西纳!阿维森纳$语言哲学汇编*"!巴黎"’60?年$"第7>0页"第(T6节%在圣托马斯看来"逻辑概念并不是原初的概念"而是派生的概念%原初概念或第一概念是关于实在的概念"第二概念则是由理智反思它自身或它理解的方式时形成的%它们不是关于实在的概念"而是关于概念的概念%关于概念"请参阅^"斯密特&(圣托马斯+阿奎那的逻辑域*!海牙"’6TT年$.2"V"希莫南&(圣托马斯+阿奎那著作中的,意向性-概念*"(科学哲学与神学评论*"’6!’60&年$"第((>B(T0页.)"黑文&(论圣托马斯哲学中的意向性概念!N;5-;K 51+;;-8$*!巴黎"’6(7年$"第(@B>0页.D"欧文斯&(基督宗教形而上学原理*!米尔沃克"’6T0年$"第70@B 7(’页%后来"奥卡姆的词项逻辑中所讲的,第一概念-和,第二概念-之分与此有某种关系%不过该词在许多场合下被译作,意念-"也没有什么不妥%)"莫勒在阐释托马斯+阿奎那的,意念学说-时"曾将,形而上学概念-称作,第一意念-"将作为,概念的概念-的,逻辑概念-称作,第二意念-%参阅(圣托马斯+阿奎那&k论存在者与本质l*")"莫勒译"中世纪宗教研究所"’6T?年"第’7B’0页%$$($圣托马斯沿袭亚里士多德的学习规则&从容易理解的东西开始进展到比较困难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我们必须从一般概念开始"把它们分解成特殊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说&,对我们是明白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毋宁是模糊的团块"它们的元素和原则是后来通过分析为我们认识到的%-!(物理学*"N"’"’?(377B7($%虽然元素和原则就本性而言是先于它们构成其部分的复合物的"但是"它们却是在复合物之后被认识到的%参阅亚里士多德&(分析后篇*"N"’B 7"@’3B@7M(.(形而上学*"F N N"0"’&76M’B@%也请参阅圣托马斯&(k形而上学l注*"F N N"第7讲"P’0&&B ’0&>%存在者!-;/$能够被分析成两项原则&本质与存在!-//-$%因此"它是一个复合概念.本质是它的构成因素之一"它的概念只有在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存在者的意义之后才能抽象出来%存在者’存在和本质这些形而上学术语在拉丁语中都起源于其意义为,我是-的,/EJ-%请参阅(圣托马斯+阿奎那&k论存在者与本质l*"第’0B’(页.C"吉尔松&,关于是这个词的注释-"(中世纪研究*"’6(T年第?期"第’>&B’>?页.吉尔松&,论奥维涅的威廉的存在概念-"(中世纪学说和文献历史档案*"’>!’T(6年$"第>>B6’页.吉尔松&(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 !X"_"舒克译"纽约"’6>T年$"第76页.U"%"费兰&,圣托马斯的存在主义-"费兰&(论文选集*!多伦多"’6T@年$"第?’页.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667年"第770B77(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F"@"’&’@377B0>%所谓存在者之被分作’&类"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个范畴"它们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与遭受%据此"一个存在者就是任何一个处于实体范畴或九个偶性之一的范畴之中的事物.例如,人-或,白色-性质即是一个存在者%存在者本身!-;/ *-./-$就区别于存在者与偶性的结合!-;/*-.3<<14-;5/$"如,白人-"或,音乐人-%按照第二种意义"存在者本身是一个主词与一个谓词在一个命题中的结合%,1/-这个系词是存在者的这种样式的符号"它显然只存在于形成该命题的心灵之中%系词,1/-意指该命题是真的%因此"存在者的这种样式意指一个命题之为真%参阅圣托马斯&(形而上学注*"F"第6讲.(形而上学注*"H"第0讲"P’6?7.(托马斯+阿奎那论文集*"N N"0.N H"0%$$:$!.19351+;-/从逻辑学的角度"亦可译作,性质丧失-或,负性质-%样一来"盲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就不再能够说成是存在者了%*+-因此"本质这个词就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二种方式产生出来的%因为按照这种方式"一些事物虽然被称作存在者"但是却并不具有本质"这在,缺乏-的情况下很清楚%毋宁说"本质这个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一种方式产生出来的%因此"评注家*+.在同一处*+/解释说&,只有按照第一种方式解说的存在者才可以说是事物的本质%-*+0而且"既然如上所述"*+1按照这种方式所言说的存在者可以区分为’&个范畴"则所谓本质就应当意指那些为自然事物所共有的东西"各种不同的存在者就是据此归属到各种不同的属相和种相之下的"如人性乃人的本质"如此等等%由此看来"既然事物藉以被确定为它自身的属相和种相的东西即是表明这件事物是其所是的定义所意指的东西"则哲学家们因此也就用,实质-这个词取代本质一词%*+2哲学家常常称之为一件事物藉以成为该物的东西"*+3即那种使一件事物成为其所是的东西%*+-*+.*+/ *+0 *+1 *+2*+3这并不意味着"诸如盲一类的恶"是不真实的"是不能在实在中发现的"而仅仅存在于心灵中"像威廉+巴雷特在他的(非理性的人*!纽约"抛锚丛书"’6T7年$第7??页中对这一段所解释的%对此"也请参阅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667年"第0&>B0&T页%巴雷特写道&,中世纪把所有否定的实存!包括匮乏$都看作概念的存在%关于匮乏"圣托马斯曾举出过一个例子"这就是盲%盲不是一个实在的实存.虽然眼是实在的"而且白内障或另外一个可能长得覆盖住眼球而引起眼瞎的实体也是实在的.但是"我们若要说这盲本身’这看不见是一种实存"就只有在-这眼看不见,这个命题是真的意义上"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在谈论一个盲人时断言这种情况是什么场合才行%-圣托马斯说&恶是在事物中被发现的"就像它们应当具有的一种善的缺乏那样%作为一种善的匮乏或不在"恶并不是具有本质或存在!-//-$的一件事物或一个存在者%然而"当我们想到它时"我们就设想它好像是一个存在者"从而在我们的思想中赋予它一个存在者的身份%参阅圣托马斯&(神学大全*"N"(?"7.(反异教大全*"N N N"@" ?"6.(论恶*"N"’.(k神学纲要l注*"N"第(T章"问题’"款7"答’.曼德纳特编"N"第’&>(页%所谓缺乏远非缺少存在的含义.按照圣托马斯的观点"地狱本身就是恩典和福见上帝的缺乏%参阅(k神学纲要l注*"N N N"第77章"问题7"款’"解答7.穆斯编"N N N"第T@&页%指中世纪西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伊本+鲁西德!N M;^E/A4"’’7T B’’6?年$"拉丁名字为阿维洛伊!)9-..+-$%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卷"第@章%阿维洛伊&(k形而上学l注*"F"第’(章">>93>T以下%参阅第’章第’节%,实质-这个词的原文为ZE144153/"对应英文为ZE14415S"其基本含义为事物的逻辑实质或本性%该术语最早是由阿维森纳的拉丁译著引进哲学中"用来表示亚里士多德在第二实体!一件事物之所是$与第一实体!个体事物本身$之间所作的区别%因此"ZE144153/这个词通常用作形式’本性和本质的同义语%但是为区别"我们权且将它译作实质"以突出其内蕴的事物的逻辑实质这样一层含义%在阿维森纳这里"ZE144153/这个词大体相当于希腊语中事物的,必然存在的东西-这样一个意思%就此而言"阿维森纳这里的ZE144153/与波爱修的/EM/1/53;513相当"所表示的都是种相和属相这样一类性质的实在性"且与个体事物本身或具有偶性的实体!/EM/153;513$相对照%后来"巴克莱也曾讨论到,关于实质’实体或存在的肯定的抽象观念-%不过"巴克莱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对抽象观念持消极态度"极力倡导所谓,具体思维-%,一件事物藉以成为该物的东西-的原文为,G E+4ZE14-.35-//--"是对亚里士多德有关词组的字面翻译%这是一件事物之,所是-!5A-1,A35;-//0+=35A1;W$&是对,它本质地和必然地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从逻辑的观点看"它是一种完全的特定的定义.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它是该事物的形式的可理解的完满性"是与其不可理解的质料相对立的%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术语"英文中并没有充分对应的翻译%b"V"罗斯建议译作,b A353 5A1;W,3/5+M--!,一件事物借以成为该物的东西-$.D"欧文斯将它译作,,A35B N/B%-1;W-"其中大写的N/表达的是形式的无时间限制的存在%参阅罗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牛津"’67(年$"N"第’7@页.欧文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学说*第7版"!多伦多"’6T0年$"第’?&B’??页%参阅圣托马斯&(k形而上学l注*"F N N"第>讲%本质也被称作形式!=+.J3$"*+4因为如阿维森纳在(形而上学*第7卷中所说"每一件事物的真实性*+5都是藉形式表示出来的%*6,如果按照波爱修在其著作(论两性*中所指出的本性的四种意义中的第一种"则本质又可以称作本性%*6-因为按照这种意义"所谓本性即是我们所宣称的一切以无论什么方式能够为理智所领悟的东西%*6.因为没有什么事物能够不藉定义和本质而成为可理解的%所以"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卷中说"每个实体都是一种本性%*6/但是"本性*60这个词在这种意义下似乎意指一件事物藉以规定其特殊活动的本质"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脱离其特殊的活动而孤立存在的%实质这个词确实是源于为定义所意指的东西%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作本质"*61却是因为这存在者只有藉着它并且在它之中才具有存在的%*62*+4 *+5*6, *6-*6. *6/*60 *61 *62形式"在眼下这个语境中"意指的是一件事物的整个本性或本质%它并不是实体的形式"实体的形式与质料一起"构成了物质实体%形式的这两个意义分别被称作,整体的形式-!=+.J35+51E/$和,部分的形式-!=+.J3*3.K 51/$%前者是整个本质"在物质实体的情况下"包括实体的形式和质料两者"例如"人性就是这样%后者构成本质的一个部分"与质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件物质或事物的完全的本质%例如"一个生物的灵魂就是这样%参阅本论文第7章第’7节%Y-.515E4+"中世纪翻译家用这个拉丁词所表达的阿拉伯词具有完满性或完全限定性的意义%一方面"它意指一件事物的客观真理"另一方面"它又意指关于它的精确而清楚的知识%参阅)"Q"郭依空&(伊本+西纳!阿维森纳$关于本质与存在的区分*"!巴黎"’60@年$"第0(页"注@%阿维森纳&(形而上学*"N N"7"@T.3以下%参阅N"T"@7.3以下.N N N">"?&.M以下%波爱修&(论位格与两性*"N.!X T("’0(’%Y%参阅本节下面关于,本性-的注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F"("’&’(M0>%本性的原文为,;35E.3-%从语源上讲"拉丁词;35E.3"其含义为,出生-%圣托马斯说";35E.3这个词首先意指生物的出生"其次是出生的内在活动原则"再次是变化或运动的任何内在原则%因此"质料和形式的内在原则被称作,本性-%最后"一件事物的特殊的由它的定义表达出来的本质"之所以被称作本性"乃是因为它是生育的目标%参阅圣托马斯&(神学大全*"N N N"7"’%意为,本质-的拉丁词-//-;513源于不定式-//-"其意为,去存在-!5+M-$%这样"本质的这样一个辞源便使它同存在者发生了关联%按照圣托马斯的观点"本质与本性或实质是一回事"但是却被设想为存在者的潜在性% ,我把其现实性是存在者的东西称作本质%-!(k神学纲要l注*"N"第70章"问题’"款’.曼德纳特编"N"第>>>页%$藉抽象设想的本质与现实存在的事物"如人"是同源的%精确设想的本质则是该事物形式的原则"如人性%关于存在于设想本质的这样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参阅D"欧文斯&(基督宗教形而上学原理*!米尔沃克"’6T0年$"第’07B’00页%参阅圣托马斯&(反异教大全*"N"7’"P>%本句的原文为,*-.-3J-51;-3-;/A3M-5-//--%其中-;/被译为,存在者-"而-//-则被译为,存在-%关于,-;/-与,-//--的译法"请参照)"Y"佩吉斯&(圣托马斯+阿奎那&论天主教信仰的真理!k反异教大全l$*"第’卷"纽约"’6>>年"第>&页.吉尔松&(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第76页.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667年"第770B77(页%这并不意味着是本质将存在赋予了实体"而是意味着实体是在本质之中并藉着本质而获得了存在%参阅吉尔松& (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纽约"’6>T年$"第((?页"第0&节%存在者!-;/$是那种存在或具有存在!-//-$的东西%参阅圣托马斯&(k形而上学l注*H N N"第’讲" P7(’6%存在则是那种使一件事物成为一个存在者的现实性%存在是一种存在活动!3<5E/-//-;41$%一件事物的存在是它的最高的完满性%因为倘若没有它"这件事物就将什么也不是%它是,所有现实性的现实性"所有完满性的完满性%-!(论上帝的力量*"F N N"7"答6$%作为存在的存在活动是,那种在每一件事物中最内在的东西"是所有事物中最深层的内容%因为对于在一件事物中所发现的一切来说"它是形式的%-!(神学大全*N"?"’$%参阅吉尔松& (基督宗教哲学原理*!纽约"’6T&年$"第’’0B’’(’’’?B’’6’’@?’’?6B’6’页"(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纽约"’6>T年$"第76B(>页.费兰&(论文选集*!多伦多"’6T@年$"第(’B6(页.欧文斯&(基督宗教形而上学原理*"第T&B T7页%$$但是"因为存在者这个词是绝对地和首先用来言说实体的"*63是随后并且是在次要的意义上用来言说偶性的"故而本质也就内在地和真实地存在于实体之中"而只是以一定的方式并且是在从属的意义上才存在于偶性之中的%再者"虽然有些实体是单纯的"有些实体是复合的"*64但本质却存在于两者之中%不过"由于单纯的实体是以更加高贵的方式具有存在的"本质也就以更为真实’更为高贵的方式存在于它们之中%因为单纯实体是复合实体的原因"至少就第一单纯实体即上帝而言是如此%然而"由于这些实体的本质对我们更其隐蔽而不易辨认"故而我们应当从复合实体的本质入手"一如从比较容易的事情起步"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当一些%第二章作为在复合实体中所发现的本质在复合实体中"有形式和质料的标记"例如人身上就有灵魂和身体%既然如此"我们便不能够说单单形式和质料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称作复合实体的本质%单单一件事物的质料之不能构成复合实体的本质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因为事物是藉着它的本质而成为可认知的"也是藉着它的本质被安排在它的种相或者属相之下的%而质料却构成不了认识的原则.一件事物之归属于它的属相或种相"也不是由它的质料决定的"而毋宁说是由某种现实的东西决定的%*65单单形式也不能够说成是复合实体的本质"即便有人极力主张这样%*7,由此看来"一件事物的本质显然就是该事物的定义所意指的东西%*7-但是"自然实体的定义不仅蕴含有形式"而且还蕴含有质料.否则"自然实体的定义与数学定义就会毫无二致%*7.也不能说质料之安置在自然实体的定义中就像把某种东西附加到它的本质之上"或者说就像某一存在者处于它的本质之外%这种定义方式只适合于偶性.而偶性所具有的本质是不完满的%因为在它们的定义中是包含有它们的主词!/EMj-<5EJ$的"而主辞是处于它们的属相之外的%由此可见"本质显然是蕴含有质料和形式的%*63*64 *65*7,*7-*7.实体是,一件具有存在却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的事物-.是,那种具有它所属的实质却不存在于另一个之中的东西-!(反异教大全*"N"7>"P’&$%实体是一种能够通过它自身而存在的东西或本质"与偶性不同"后者只能存在于作为主体的实体之中%严格说来"它只能是那种存在或具有存在的东西%既然上帝是存在本身而不具有存在"则他严格说来就不是一个实体%!(反异教大全*"N"7>$%关于实体"自存体!/EM/1/5-;<-$"位格与本质的区别"请参阅(k神学纲要l注*"N"第70章"问题’"款’.曼德纳特编"第>>0B>>@页%也请参阅吉尔松&(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宗教哲学*"第0&B0T页%关于单纯的或非物质的实体与由质料和形式复合而成的实体之间的区别"请参阅圣托马斯&(论脱离质料的实体*%圣托马斯追随亚里士多德"在其(k形而上学l注*"F N N中"曾论及感性实体"在卷H N中曾论及非物质实体%在这种语境下"所谓质料意指的是原初质料"它与实体形式相结合"一起构成感性实体%就其自身而言"它并不现成地就是某种事物"也并不现成地就是可认识的%它是接受形式的纯粹可能性%另一方面"形式是质料的现实性"使质料现实地成为某种东西"并现实地规定它属于某一个属相或某一个种相%参阅圣托马斯&(k形而上学l 注*"F N N"第7讲"P’7?>.(k形而上学l注*"F N N N"第’讲"P’T?@%圣托马斯将这种意见归因于阿维洛伊以及他的一些信徒"而他自己却采用了阿维森纳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参阅(k形而上学l注*"F N N"第6讲"P’(T@%关于这一点"请参阅莫勒&,圣托马斯哲学中的形式与本质-"(中世纪研究*"’0!’6>’年$"第’T>B’@T页%参阅本文第’章第0节%在关于数学实存的定义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理解的但是却感觉不到的质料%关于可理解的质料的概念"请参阅(神学大全*"N"?>"’"答0.(波爱修k论三位一体l注*"F"0.%"德克尔编"第’?(页第’@B’?行’第’?T 页第’&行.(k形而上学l注*"F N N"第’&讲"P’>&?.(k形而上学l注*"F N N N"第>讲"P’@T&%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说&本质意指介乎质料与形式之间的那种关系"或是一种附加到它们之上的东西%因为这样一来"本质就势必成了事物的偶性和外在于事物的东西"而事物也就不是藉它的本质而被认知的"而这一切却恰恰是适合于本质的%因为形式乃质料的现实"质料是藉着形式才成为现实的存在者和一定种类的事物的%因此"那附随产生的事物!ZE+4/E*-.349-;15$并不能够孤立地赋予质料以现实的存在"而毋宁是赋予其具有这样那样形式的现实的存在"就像偶性那样%例如"当白使一件事物现实地白了的时候"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当获得这样的形式之后"我们并不能够简单地说一事物产生出来了"而只能够说它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个方面产生出来了%这样"唯一的可能性便在于&所谓本质"在复合实体的情况下"无非意指由质料与形式复合而成的东西%这一结论与波爱修在(范畴篇*的评注中的说法是一致的%在其中"波爱修指出&本质!+E/13$意指一复合而成的事物!<+J*+/153.EJ$%*7/因为希腊语中的+E/13与我们所说的-//-;513是同义的"一如波爱修本人在(论两种本性*一书中所说的那样%*70阿维森纳甚至说过&复合实体的实质不外乎形式与质料的合成本身%*71评注家在评注(形而上学*第@卷时也曾经指出&,可产生的事物的种相所具有的本性在于一个处于中项的事物"也就是说"是那种由质料与形式合成的东西%-*72再者"这也是合乎理性的%因为复合实体的存在既不单单是形式"也不单单是质料"而毋宁说是它们两者的合体%所谓本质也就是事物藉以被说成存在的东西%*73因此"一件事物藉以被称作存在者的本质"便既不应当单单是形式"也不应当单单是质料"而应当是它们两者"尽管只有形式才适合构成这样一类存在的原因%同样"在由多项原则构成的别的类型的事物中"我们也看到这类事物并不只是由这些原则中的这项或那项命名的"而毋宁是取自这两者的%例如"就味觉而言"这一点就很清楚%甜味是由温暖的动物身体尝到湿的东西而引起的"尽管热气在这种情况下是甜味的原因"但是"一件事物之称为甜的"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的温度"而是由于它的味道"而它的味道整合了热气与湿性%*74然而"既然个体化的原则!1;41914E351+;1/*.1;<1*1EJ$为质料"似乎就可以说&自身同时蕴含有质料和形式的本质就只能是特殊的"而不可能是普遍的%由此也就可以得出结论说&要是所谓本质即是由定义指明的东西"则共相!E;19-./3813$不可能下任何定义%所以"我们应当明白&并非以任何方式理解的质料都能够构成个体化原则"只有特指质*7/*70 *71 *72 *73*74波爱修&(选集*"N",论实体-.!X T("’?()%这个陈述在波爱修的著作中并没有发现%参阅罗兰B戈色林&(圣托马斯+阿奎那的k论存在者与本质l*!巴黎"’6(?年$"第?页"第’节%波爱修&(论两种本性*"0.!X T("’0((Y V%阿维森纳&(形而上学*"F">"6&.3以下%阿维洛伊&(k形而上学l注*"F N N"第7@章"?093(’以下%一件事物之所以被说成是符合它的本质"乃是因为它是在本质中并藉着本质接受它的存在的%本质形式地限定或限制存在或存在活动%参阅欧文斯&(基督宗教形而上学原理*!米尔沃克"’6T0年$"第’(@B’(?页%参阅圣托马斯&(k神学纲要l注*第’卷"4"70"Z"’"3"’.曼德纳特编"N"第>>>页%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味觉理论%参阅亚里士多德&(论感觉*"("((&M0&B((73’@.圣托马斯&(论感觉与感性*"第’&讲.(托马斯+阿奎那全集*!纽约"’6(6年$"7&"第’@’页%。

哲学重点概念

哲学重点概念

一【哲学中「存在」等概念的含义】1、「存在」汉语翻译哲学用词时,使用的「存在」一词,being或to be,源于希腊文λóγο最早由赫拉克利特使用,即logos「逻各斯」一词(这个观点出自人大张志伟教授的意见),后来巴门尼德明确确定的σν(希腊文,译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同「存在」,如巴门尼德「残篇」2第三行所讨论的对象译文汉译为「存在者是存在,不存在者不是非存在」)εστιν一词即「存在」]英文to be。

所以在古希腊λóγο、σν、εστιν三个词的词义是一致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未使用逻格斯这个概念,但是希腊哲学中潜藏的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却和逻格斯概念是潜在相通的。

这个词专门用来指现代所谓的「逻辑」并与原始的「存在」意彻底分离成两个哲学内容,是在中世纪稍后的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后边还会从Ontology一词的构成说明可以旁证。

2、「本质」「实体」「实质」「本质」与「实体」、「实质」,拉丁文及英文的substance和essence,其中substance 一词,中文译文即「实体」、「本质」、「本体」,essence一词多数时候都被译为「本质」。

这个词实际上是对古希腊文ousia「ουσια」的两种不同翻译或替代词,ousia则由ousa 衍生而来,ousa和on「σν」同是eimi(不定式einai)的分词形式,只是不同性,estin「εστιν」是eimi「英文to be」的第三人称的现在时动词。

实际上ουσια与εστιν并没有区别。

鉴于亚里士多德的ousia来自ousa而与einai/eimi/on同源同义,拉丁文将该词(ousia)译为essentia,英文译为essence,中文译为本质。

但是,中古时代的哲学家波埃修斯(Boethius,480-524)在译注亚氏的『范畴篇』时,将亚氏的ousia译为拉丁文substantia。

对托马斯论存在者与本质的解读与思考

对托马斯论存在者与本质的解读与思考

对托马斯论存在者与本质的解读与思考《论存在者与本质》是托马斯?阿奎那的早期著作之一,大约写于1256年3月之后的一段时间。

对于托马斯的这部著作,当代著名的中世纪学者阿莫勒(1915-2008)给予极高的评价,曾称其为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部“经典”(a classic)。

[①]经典者,楷模或典范作品之谓也。

这部著作篇幅很小,翻译成汉字也就区区几万字。

如此一部哲学小品竟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哲学地位和哲学声誉实在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件,其中必定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玩味的奥妙。

一、对传统逻辑主义思维范式的颠覆:实存概念VS逻辑概念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曾经对人类的自由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悖论式的表述: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②]这句被译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至理名言的真义在于:人是在不断摆脱枷锁的过程中获得和享有自由的。

看来,形而上学的命运也是如此。

形而上学本来在哲学中是应当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但是,它却无时不在遭受奴役或受到支配的处境之中,从而它也只有在不断地摆脱奴役和枷锁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或享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西方形而上学差不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逻辑主义的奴役或支配。

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形而上学的主导问题是“存在是怎么一回事(Wie stebt es um das Sein)?”或“追问存在的问题(die Frage nach dem Sein)”、“追问存在的本质问题(die Frage nach dem Wesen des Sein)”。

[③]然而,从西方哲学史来看,人们在追问“存在的问题”时却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致思路线,既可以采取逻辑主义或抽象主义的路线,也可以采取实存主义或具体主义的路线。

遗憾的是,西方哲学在其产生及其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其主流而言,所采取的正是一条逻辑主义或抽象主义的路线。

海德格“存有概念初探

海德格“存有概念初探

海德格“存有概念初探一、引论海德格存有论(Ontologie)的在于:到底什么是“存在者的存有”(SeindeSeienden)?换句话说,到底什么是使整个“存在者”(daSeiende)本身成为“存在者”本身?就是“存在者”之所以然者——即“存有”(Sein)的问题。

我们谈“存有”概念前,先要明白“存在者”是什么。

“存在者”是人类的活动界里面可遇到,想到的所有物。

海德格自己规定“存在者”的概念时,先考虑“人的关心”——人的“实存”(E某itenz)与“存在者”之关系。

他认为“人”也是一个“存在者”;但却是很特殊的“存在者”。

对“实存”、即“存有”而言,“人”与一般存在者之间有彼此不可逾越的隔阂。

做为“人”的存在者具有“存有性”(Seinigkeit),而一般存在者则缺乏“存有性”。

海氏根据这个构想,进而把存在者分为三个类别:“手前存在者”(daVorhandene),“及手存在者”(daZuhandene)以及“人间存在者”(damenchlicheSeiende)。

(一)“手前存在者”:指未经“人手”、即在“人的使用关心”以前的所有存在物,例如界的一块石头,一棵树等。

此类的存在者,都还没进于人类的生活环境(Umwelt)里面,而自己自然而然存在,因而无法问自己关于“存在原理”的问题,故相当于传统形上学之“物性存在”(Dinglichein)。

(二)“及手存在者”:已经接触“人手”,而为“人的关心”所决定的生活环境(Umwelt)里的所有存在物,例如一张桌子,一辆车子等。

此指人类活动界中负有“人的关心”的用具。

因此,这类存在者也不问自己的存在原理。

(三)“人间存在者”:此指“现有”(Da-ein)。

“现有是在(除了‘人间存在者’以外)别的存在者下不发生的存在者”【1】。

“‘现有’所实存的”(Daeine某itiert)【2】。

因此,“现有”与一般存在者(“手前存在者”和“及手存在者”)是不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按照哲学家[1]在《天地篇》[2]第1卷中的说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3]因此,既然一如阿维森纳在其《形而上学》的开场白中所说,存在者[4]与本质是理智的原初概念,[5]则为避免由于对它们的无知而滋生错误,并探究有关难点,我们首先就应当阐明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它们各自是怎样显现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又是怎样相关于属相、种相与种差这样一些逻辑概念[6]的。

既然我们应当由复合事物领悟单纯事物的知识,由经验的事物认识先验的事物,则我们在学习时从比较容易的东西起步就是恰当的了。

因此之故,我们将从解说存在者(entis)的含义起步,然后进展到解说本质的含义。

[7]第一章“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词的普遍意义应该看到,一如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5卷中所说,对存在者(ens)本身可以用两种方式加以解说:按照一种方式它可以区分为十个范畴;按照另一种方式它则可以意指命题的真实性。

[8]这样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按照第二种方式,任何事物,凡是能够对之形成一个肯定命题的,就可以被称作存在者,即使那命题并没有肯定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亦复如此。

这样一来,缺乏(privationes)和否定(negationes)也就可以算作存在者了。

[9]因此,我们可以说“肯定是与否定相对立的”以及“盲是存在于眼中的”。

但是,按照第一种方式,则没有什么能够说成是存在者,除非能够指出有什么事物实际上存在。

这样一来,盲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就不再能够说成是存在者了。

[10]因此,本质这个词就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二种方式产生出来的。

因为按照这种方式,一些事物虽然被称作存在者,但是却并不具有本质,这在缺乏的情况下很清楚。

毋宁说,本质这个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一种方式产生出来的。

因此,评注家[11]在同一处[12]解释说:“只有按照第一种方式解说的存在者才可以说是事物的本质。

”[13]而且,既然如上所述,[14]按照这种方式所言说的存在者可以区分为十个范畴,则所谓本质就应当意指那些为自然事物所共有的东西,各种不同的存在者就是据此归属到各种不同的属相和种相之下的,如人性乃人的本质,如此等等。

由此看来,既然事物藉以被确定为它自身的属相和种相的东西即是表明这件事物是其所是的定义所意指的东西,则哲学家们因此也就用“实质”这个词取代本质一词。

[15]哲学家常常称之为一件事物藉以成为该物的东西,[16]即那种使一件事物成为其所是的东西。

本质也被称作形式(forma),[17]因为如阿维森纳在《形而上学》第2卷中所说,每一件事物的真实性[18]都是藉形式表示出来的。

[19]如果按照波爱修在其著作《论两性》中所指出的本性的四种意义中的第一种,则本质又可以称作本性。

[20]因为按照这种意义,所谓本性即是我们所宣称的一切以无论什么方式能够为理智所领悟的东西。

1[①]因为没有什么事物能够不藉定义和本质而成为可理解的。

所以,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5卷中说,每个实体都是一种本性。

[21]但是,本性[22]这个词在这种意义下似乎意指一件事物藉以规定其特殊活动的本质,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脱离其特殊的活动而孤立存在的。

实质这个词确实是源于为定义所意指的东西。

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作本质,[23]却是因为这存在者只有藉着它并且在它之中才具有存在的。

[24]但是,因为存在者这个词是绝对地和首先用来言说实体的,[25]是随后并且是在次要的意义上用来言说偶性的,故而本质也就内在地和真实地存在于实体之中,而只是以一定的方式并且是在从属的意义上才存在于偶性之中的。

再者,虽然有些实体是单纯的,有些实体是复合的,[26]但本质却存在于两者之中。

不过,由于单纯的实体是以更加高贵的方式具有存在的,本质也就以更为真实、更为高贵的方式存在于它们之中。

因为单纯实体是复合实体的原因,至少就第一单纯实体即上帝而言是如此。

然而,由于这些实体的本质对我们更其隐蔽而不易辨认,故而我们应当从复合实体的本质入手,一如从比较容易的事情起步,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当一些。

第二章作为在复合实体中所发现的本质在复合实体中,有形式和质料的标记,例如人身上就有灵魂和身体。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能够说单单形式和质料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称作复合实体的本质。

单单一件事物的质料之不能构成复合实体的本质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因为事物是藉着它的本质而成为可认知的,也是藉着它的本质被安排在它的种相或者属相之下的。

而质料却构成不了认识的原则;一件事物之归属于它的属相或种相,也不是由它的质料决定的,而毋宁说是由某种现实的东西决定的。

[27]单单形式也不能够说成是复合实体的本质,即便有人极力主张这样。

[28]由此看来,一件事物的本质显然就是该事物的定义所意指的东西。

[29]但是,自然实体的定义不仅蕴含有形式,而且还蕴含有质料;否则,自然实体的定义与数学定义就会毫无二致。

[30]也不能说质料之安置在自然实体的定义中就像把某种东西附加到它的本质之上,或者说就像某一存在者处于它的本质之外。

这种定义方式只适合于偶性;而偶性所具有的本质是不完满的。

因为在它们的定义中是包含有它们的主辞(subjectum)的,而主辞是处于它们的属相之外的。

由此可见,本质显然是蕴含有质料和形式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说:本质意指介乎质料与形式之间的那种关系,或是一种附加到它们之上的东西。

因为如是,则本质就势必成了事物的偶性和外在于事物的东西,而事物也就不是藉它的本质而被认知的,而这一切却恰恰是适合于本质的。

因为形式乃质料的现实,质料是藉着形式才成为现实的存在者和一定种类的事物的。

因此,那附随产生的事物(quod superadvenit)并不能够孤立地赋予质料以现实的存在,而毋宁是赋予其具有这样那样形式的现实的存在,就像偶性那样。

例如,当白使一件事物现实地白了的时候,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当获得这样的形式之后,我们并不能够简单地说一事物产生出来了,而只能够说它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个方面产生出来了。

这样,唯一的可能性便在于:所谓本质,在复合实体的情况下,无非意指由质料与形式复合而成的东西。

这一结论与波爱修在《范畴篇》的评注中的说法倒是一致的。

在其中,波爱修指出:本质(ousia)意指一复合而成的事物(compositarum)。

[31]因为希腊语中的ousia与我们所说的essentia是同义的,一如波爱修本人在《论两种本性》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32]阿维森纳甚至说过:复合实体的实质不外乎形式与质料的合成本身。

[33]评注家在评注《形而上学》第7卷时也曾经指出:“可产生的事物的种相所具有的本性在于一个处于中项的事物,也就是说,是那种由质料与形式合成的东西。

”[34]再者,这也是合乎理性的。

因为复合实体的存在既不单单是形式,也不单单是质料,而毋宁说是它们两者的合体。

所谓本质也就是事物藉以被说成存在的东西。

[35]因此,一件事物藉以被称作存在者的本质,便既不应当单单是形式,也不应当单单是质料,而应当是它们两者,尽管只有形式才适合构成这样一类存在的原因。

同样,在由多项原则构成的别的类型的事物中,我们也看到这类事物并不只是由这些原则中的这项原则或那项原则命名的,而毋宁是取自这两者的。

例如,就味觉而言,这一点就很清楚。

尽管甜味是由溶解含水分的事物(humidum)的动物的发热的活动造成的;尽管热气在这种情况下是甜味的原因,但是,一件事物之称为甜的,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的温度,而是由于它的味道,而它的味道是整合了热气与含水分的东西的。

[36]然而,既然个体化的原则(individuationis principium)为质料,则似乎就可以因此说:自身同时蕴含有质料和形式的本质就只能是特殊的,而不可能是普遍的。

由此也就可以得出结论说:要是所谓本质即是由定义指明的东西,则对普遍的共相(universalia)便不可能下任何定义。

所以,我们应当明白:并非以任何方式理解的质料都能够构成个体化原则,只有特指质料(materia signata)才行。

[37]而我所谓特指质料是指那种被认为有限定维度的质料。

[38]不过,这种质料并不是被安置在人之为人的定义中,而是被安置在苏格拉底的定义中,如果苏格拉底有定义的话,事情就是如此。

然而,被安置在人的定义中的是一种泛指质料。

因为在人的定义里所安置的,并不是这根骨头和这块肌肉,而只是绝对的骨和肉,而这种绝对的骨和肉正是人的泛指质料。

[39]由此看来,很显然,人的本质与苏格拉底的本质,除去特指与非特指外,便没有什么不同。

故而,评注家在《<形而上学>注》的第7卷中说:“苏格拉底无非是作为他的实质的动物性和理性而已。

”[40]同样,属相的本质与种相的本质也只是依照特指与非特指而有所分别,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指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为相关于种相的个体的指定是藉有维度的质料实现出来的,而相关于属相的种相的指定则是藉一种源于该事物的形式的限定性的种差(differentiam constitutivam)实现出来的。

然而,这种存在于相关于属相的种相中的这样一种限定或指定,并不是由存在于种相的本质中而根本不存在于属相的本质中的某种东西造成的。

正相反,凡是存在于种相中的,只要是未被限定的,也就都存在于属相中。

要是动物不是人之所是的全部,而只是他的一个部分,则动物就不可能用来述说人。

因为任何一个为整体所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不可能用来述说它的整体的。

如果审视一下作为动物之一部分的物体何以有别于作为动物这个属相的物体,我们就会明白事情何以会是这样。

因为物体在作为动物的属相的意义上,是不可能成为动物的作为其整体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因此,物体这个词是可以容许有多个意义的。

[41]物体就其存在于实体的属相中而言,凡被说成是物体的,就都具有能够在其中被指明有三个维度这样一种本性(naturam)。

这三个被指明的维度本身其实也就是存在于量的属相中的物体。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具有一种完满性的事物还有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完满性。

这在人身上是很明显的。

因为他具有感觉本性,又可以进一步具有理智的本性。

同样,在具有在其中可以指明的三维性这样一种形式的完满性之外,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完满性,如生命或诸如此类的东西。

所以,物体这个词意指的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所具有的是这样一种形式:它只允许其中蕴含有三维的限定性而不接纳任何别的限定性,[42]换言之,由这种形式并不能生发出任何更进一步的完满性;如果有别的东西附加上去的话,那就逸出了这样理解的物体的意涵了。

这样看来,物体就将是动物的不可或缺的质料的部分了,因为灵魂因此就将超出物体这个词所意指的范围,并且其本身就将附加到这物体(身体)上去,而这物体(身体)则是由这两者即灵魂和物体(身体)复合而成的,就像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