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与人性的本质联系

合集下载

“语言决定论”源流及其哲理思考

“语言决定论”源流及其哲理思考

“语言决定论”源流及其哲理思考“语言决定论”是一种备受的语言哲学观点,它认为语言决定了思维和文化的本质。

本文将详细探讨“语言决定论”的起源、发展背景及其所蕴含的哲理,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演变,并阐述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

“语言决定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柏拉图(Plato)的思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真实的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的,而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则来源于语言。

这种观点为后世的“语言决定论”提供了思想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决定论”逐渐形成了现代形态。

“语言决定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塑造了人类思维和文化。

该观点基于一个假设,即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语言,人们理解和表达思维、情感和意愿。

语言不仅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限定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文化表达。

对于“语言决定论”的合理性和深刻性,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语言决定论”揭示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为理解人类认知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也有学者质疑这一观点的绝对性,指出存在诸多反例,如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概念可能存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决定论”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源流演变各异。

在古希腊哲学中,语言被视为思想的直接表达,反映了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世界。

在中世纪,圣经学派强调语言的符号意义,认为语言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

随着19世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决定论”开始在现代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语言决定论”的绝对性受到质疑,但其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

从个人角度出发,“语言决定论”提醒我们注意语言的使用和选择。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从社会角度考虑,“语言决定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塑造了各自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世界观,因此,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
孟子讲仁义,把仁义概念建立在对人的心理分析之上。为了强调仁义,所以深自树立,高自标榜,以求激励人心,要求人在后天行事中保持其本心,是俗语所说的“唱红脸”。表面上讲性善,实际上重在后天行事。荀子讲仁义,但荀子生当战国末年,当时的情况已是人人争于利欲,君子与小人同恶,固不宜倡言心性之善,于是只有深明其恶,以求人能反躬自救,要求人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厉行改造,有佛家世纪之末救世出苦海之意,是俗语所说的“唱白脸”。孟荀二人性善论与性恶论态度虽然相反,但“仁”的主张一致,强调后天实践一致,并且性善论或性恶论的独断的逻辑论证方法也是一致的。
今天,我们走进课文:“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请大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共同来学习辩论词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方法。
知识点/任务/环节一:
背景知识
教师活动和意图
学生活动
了解辩题并补充孟子和荀子的简介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孟子与荀子同为先秦儒家大师。荀孟的不同不在于儒家“仁”的思想的差异,也不在于儒家逻辑论证方法的差异。孔孟荀三人所以能并列为早期儒家大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孟荀三人在思想和方法论上的一致。
(2)反方一辩又是如何赢得此次辩论比赛的?是如何攻辩及立论的?
明确:反方辩手则是先破后立。攻辩阶段,首先指出对方的引用是“断章取义”,可谓“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其次,抓住对方论据事实为“后天”的漏洞,从辩题的“本”上加以反驳,颇有“釜底抽薪”之功。而列举“现实的世界,就在你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的事实,既反驳了对方的“本善”之说,又为己方“本恶”张本,可谓神来之笔。立论阶段,首先以“自然属性”、“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天性”几个关键词阐明了“本”和“恶”的内涵,逻辑上明显比对方清晰;其次又以“曹操”、“路易十五”的名言和一个英国男孩“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的事实,强有力地支撑自己的论点;最后用“社会属性”、“扬善避恶”等词语,说明了对方未能说明白的善对于恶的控制及消解关系,将论战推回对方。分点逐条的层层推进,已经使对方难以招架,而结语“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则以更为强劲的逻辑力量,支撑自己,反驳对方,可谓是“画龙点睛”之句。

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特点分析

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特点分析

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特点分析本文对新闻语言人性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在新闻评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实现新闻语言人性化的途径。

标签:人性化;读者;情感;形象化;途径新闻评论要想实现其价值,必须首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必须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新闻评论语言的人性化特点在这一大背景下愈加成熟明显。

新闻评论语言的人性化就是要剥掉新闻评论自身的官腔官调,以平等的姿态,平视的视角,人性化的理念来重新建立与读者的互信关系,要具有人文情怀,要会关怀人、温暖人、激励人,要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

评论的思想内涵再深刻,如果只是一篇语言枯燥,乏味的文章也不会有人看。

这就要求评论的语言必须人性化。

必须是被广大各阶层受众所能接受的。

所以不论评论的内容怎样,其形式必须要尽量被人喜闻乐见,这也决定了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的重要性。

一、情感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1]新闻评论贵在“有感而发”。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把心中想说的话写成文字时会觉得特别好写,文笔流畅且一次成型,而要违背自己的心意,写不出来硬写就会觉得很艰涩,难以下笔。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总会在他的言词中流露出来,一般可以通过言辞了解说话写作的人。

跟读者坦诚相见,才能换来读者的信任。

真挚的语言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心灵之间的距离,而虚假做作的语言会让读者厌烦产生隔阂。

因此,新闻评论语言中的情感必须是真实不做作的,与读者坦诚相待才能实现新闻评论的引发读者热情,强化说理力量,陶冶读者情操的作用。

语言从作为一种客观交流工具的卑微地位提升到主体交往的社会实践水平上来,从而也就揭示出一切语言符号的本质是交流,不是独语,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和对话:不再是你“说”我“听”,而是“对话”。

由此可看出,写在纸上的文字不是自说自画,必须是与受众的一种交流,是互动的,新闻评论的语言也是如此。

[2]二、语气语气也是新闻评论语言人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读懂人性的本质

如何读懂人性的本质

如何读懂人性的本质人性是一种困难而深奥的话题,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所遇到的人们的行为和态度,无论是我们的亲近还是陌生人,都展示出了人性的各种不同面貌。

然而,如何去洞悉和读懂这种深奥的本质,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观察他人要想洞察人性的本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他人。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其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人的影响。

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都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所塑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透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和掌握其心理特征。

当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发现某个人脾气暴躁、善变或极端自私时,我们可以尝试去找到他所处的背景和环境,寻找到他的行为和态度背后的原因。

例如,他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等,都可能会对他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二、研究心理学要深入了解人性的本质,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模式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性的种种复杂面貌。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人类情感、行为和思维的本质。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情感的种类、情感的效应和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理解和协调不同人之间的情感,从而建立起更加健康和行之有效的人际关系。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如何通过感知、记忆和思考来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沟通和交流,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自身反思人性的本质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人性的本质,我们也需要开启自我认知和反思的道路。

自我反思是一项关键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提出改进自己的具体措施。

王蒙《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语言对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是人与非人之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当然我们首先倡导的学说是劳动创造了人,但是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语言和劳动一起创造了人,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反过来又创造了人。

人性化离不开语言。

所以,我仍然假定,发达的语言,尤其是文字是人与非人,与其他动物,更不用说是植物和矿物的一个重大的区别。

语言的功能第一,语言的人性化。

之前我曾说,有三个词我老是烦它,一个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我觉得也太俗了。

你说你情况越来越好就是好就完了,说进步就是进步,提升就是提升了,富裕了就是富裕了,你干吗还芝麻开花节节高呀芝麻开花节节高能高到什么程度,这个我不喜欢;另外一个词就是我们的一个固定说法,形容房屋很多,叫鳞次栉比。

我说你形容房子多无论如何不能用鱼鳞来形容,用鱼鳞来形容我有一种生理上的不舒服的感觉;第三个我不喜欢的词就是天麻麻亮,天亮了就是亮了,没亮就是没亮,就是用书面语来说是拂晓也行,用破晓也可以,为什么要麻,而且一连麻两次呢我就说老实话,说东方显出了鱼肚白,这个鱼肚白我也不喜欢,因为它让我想到的是死鱼。

这些都没有什么道理,都不是语言学,我只是说语言里面包含着一些很人性的东西。

我喜欢什么样的词语呢我随便给你们举几个例子,我特别喜欢“你好”,而且我认为这是受了苏联的影响,它完全是受俄语的影响。

甚至于俄语里面有更好的表示,它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列宁同志。

”哎呀,我觉得这个词好;我喜欢“再见”,我喜欢说“我想你”,我觉得说“我想你”甚至比说“我爱你”还好,我还喜欢“我们都老了”,这话特别有感情,说这话的人一定是老相识,很可能是老情人,见到一个老情人你说什么呢“啊,我们都老了!”我觉得这个特别的人性化。

我还喜欢一个一个书面的说法,一个小说里的、话剧里的语言,这样说有点酸,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语言的陷阱。

一个本来很好的语言呢,场合不对它说出来就显得有点酸。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

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论

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论

西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极力贬低人,认为人没有独立的本性,人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就是人的本质,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体会“神意”或“天意”
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人的本 质问题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人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解释人的本 质和人性
再从性的角度来看,人与动物都有性本能,都需要发生两性关系,繁衍后代。但动物的求偶 、生育,完全是出自本能,且一点也不隐蔽;而人满足性欲的要求必须通过合法婚姻来实现, 生儿育女,更是完全摆脱了动物性而充满了社会内容,受到了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制约。
可见,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不尽相同的,人的自然属性是受人的本质制约和决 定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 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决定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也就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在于人的自 然属性,而是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的社会属性。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
〈二〉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
思想道德修养
1、人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和人作为生物体的存在方式,反映了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所谓 自然属性,就是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等等。例如,灵活的四肢,发达 的头脑,饿了要吃食物,冷了要穿衣服,遇到危险要躲避或反抗,性成熟了要寻求配偶,诸如 此类,都是人的自然属性。
杨雄 善恶混杂
认为人性既有善质亦有恶质
一、人性和人的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认为理性的原则构成了人的真正 本质,人要随遇而安,摒弃物质享受;柏拉图则认为人分为理性的、意志的、情感的 三等,具有理性的哲学家管理国家,富于意志力量的军人保卫国家,只具有感情的农 民和手工业者,服务于国家;亚里士多德又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性本质之一:人性本身固有的弱点就是贪婪、恐惧、追求控制欲、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目光短浅、懒惰、冲动、无节制等等弱点,交易者是个天生的失败者。

人性本质之二:人性的固有弱点,可以经过训练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弱化、隐藏这些弱点,让他们变得不重要,不至于影响交易,成功的交易者都是训练有素、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人。

但他们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人性的弱点。

如果彻底克服了,他们就不是人了。

人性本质之三:一个坏习惯往往是一个舒服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而一个好习惯往往是一个不太舒服的习惯,需要刻意的锻炼才能养成;好的东西容易被破坏,好的习惯随时间、背景、境遇的改变,也呈现出耗散结构;比如小学生做早操一板一眼,很认真,到了中学生,就开始有点变形、偷懒了,再到了大学生更是敷衍了事。

由于市场和人性的本质,推导出市场与交易员力量对比的悬殊性。

悬殊之一:市场的资本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资金及其有限,就好比和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巨大打架,退出的方式只有两种,放弃或者被消灭。

交易者只能在局部、暂时、某个层面上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悬殊之二:市场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时间、精力和运气都是有限的,交易是一种运动,运动就有颠峰期,过了颠峰期,自然就走下坡路,无人例外。

如果在过了颠峰之后,不限制交易头寸规模或者干脆功成身退,那么只有被市场消灭。

悬殊之三:交易者无法一次性成功,但可以一次性失败。

由于人性的贪婪和盲目自我膨胀,当取得一次巨大胜利之后,并不认为这是市场恩赐,而归结于自己的天才,于是无论赚了多少钱非但不会罢手,还是变本加厉。

而一次满仓加上对市场偏见,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赢无法快,输可以是瞬间。

悬殊之四:市场的本质是随机性,也就意味着,市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适合亏钱的,而只有少数时间是适合赚钱的。

但交易人员希望大部分时间交易,而小部分时间休息。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苏新春刊《学术研究》1994年第3期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申小龙在《中国文化语言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一书中对“语言的人文性”,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一、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性特点的”,“二、语言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一种样式”,“三、语言制约着人类的思维与文化心理”。

“语言不单单是一种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或用于人际交流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世界观和本体论的性质。

……语言不仅关于思维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媒介,而且它也是思维进程本身的一部份。

这说明,语言并非只是消极地表达或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它仍是世界的层次化、组织化、结构化与有序化的呈现。

没有这种呈现,世界关于人就不存在。

”第19页)并以为语言的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对“汉语的人文性”,他也作了明确的说明。

它“是指汉语与西方语言相较较,在分析和明白得上更多地依托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环境,而较少形式上的规定。

这种人文性具体地表此刻汉语的弹性实体、流块建构和神摄方式上。

”(第163页)在《汉语人文精神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一书的跋文中写道:“汉语人文性这一命题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涵义:一、本世纪初诞生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在其特定的文化心态之下造成了汉语精神和汉语文传统的文化断裂。

二、汉语印欧系语言相较,具有独特的人文性。

西方语言理论及其方式大体上不适合汉语的文化性征。

汉语的人文精神与汉语学的科学主义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症结所在。

三、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而不单单是符号系统或工具。

四、科学的汉语研究应实现本民族语文传统的制造性转化。

科学的汉语规律应具有民族文化的深层通约性。

五、中国文化语言学中国现代语言学在质态上由描述型向人文型的历史转折。

它预示着中国语言学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宏伟前景。

”显然,他在那个地址所指的“汉语人文性”涵义已经从语言性质这一对象转而扩大为对这一性质的语言所进行的全数研究活动,及这一研究活动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了,而溢出了那个地址所要谈的关于语言属性的范围。

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一,人的本质首先是人和动物的区别问题。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语言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

资产阶级人性论往往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生物属性,认为人是有生命、要吃喝的自然实体,这就不能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全部社会关系决定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

特别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特殊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而没有什么共同的人性。

资产阶级人性论往往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共性,如宣扬人的共同本质是思想、理性等等,宣扬超阶级的“人性论”,以掩盖阶级对立,欺骗广大群众,为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辩护。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宣扬永恒不变的人性,把人的本质设想为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宣扬“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实际上是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的。

因此,资产阶级宣扬抽象“人性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主要有:�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性为中心和科学人性理论。

�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三种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人的这三种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现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

�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形态和特征。

人的精神属性是指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的精神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因而可以把人性或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④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

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离开人的自然属性,人也就不成为人了,更谈不上其社会属性。

道德经中老子对人性本质的原文与解析

道德经中老子对人性本质的原文与解析

道德经中老子对人性本质的原文与解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老子所著,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老子对人性本质的论述是该经典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道德经的原文出发,解析老子对人性本质的理解。

一、原文解析道德经的第一章中,老子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一句被认为是道德经的核心之一,也是对人性本质的阐述。

首先,老子提到“道”,他将其视为宇宙万物之根源、终极真理,即超越一切有形之物的永恒存在。

在他看来,道难以被言语所描述,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因此“名可名非常名”,无法用言语概括真正的道。

其次,老子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母体。

在这个观点中,人性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也源自于道。

二、老子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基于以上原文的解析,可以看出老子对人性本质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性的本质是道。

根据道德经中的论述,人性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一脉相承,都源自于道。

老子认为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员,具备着与宇宙相通的特质。

因此,人的本质可以被视为道的一部分。

2. 人性的本质是无名的。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道是无名之物。

按照老子的观点,人性的本质也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这意味着,人性的本质是超越感官认知和语言表达的,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难以被外界准确捕捉和理解。

3. 人性的本质是母体。

老子谈到“有名万物之母”,意味着人性的本质具有孕育、滋养万物的能力。

这个解释可以理解为,人性具备着创造力、包容性和亲和力,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并与之产生联系。

三、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老子对人性本质的论述,对我们当代人的思考和反思有一定的启示:首先,人性的本质是超越物质和社会观念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将人性局限于外在表现和社会角色,忽略了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

我们应该学会回归内心,寻找并理解自己的本质。

其次,人性的本质是共通的。

哲学论述人性的本质是如何的

哲学论述人性的本质是如何的

哲学论述人性的本质是如何的人类一直在追问关于人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到现代的人文、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都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角度探讨人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本质是灵魂,我们的身体只是人生的容器,在灵魂离开身体后,灵魂会进入一个更高的世界。

在他的国家理论中,他将人性分为三部分:理性、意志和欲望。

理性部分是人类最纯粹、最有尊严的部分,它拥有最高的智慧和分析能力,能够让人类看到真理;意志部分则是人性的普遍部分,它会控制或指导人类的行动和决策;欲望部分是人性中最原始也最低级别的部分,它包括我们的欲望、冲动和愉悦。

柏拉图相信,人类通过自律和驯服欲望,可以将灵魂提升到更高层次。

亚里士多德从自然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的本质是种类。

人类是动物的一种,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有语言和思考能力,能够理性地思考和行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在于追求幸福,而这种幸福不同于感性的快乐,而是通过理性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的,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基于人类的本性和目的的。

尼采则持有悲观主义的观点,他相信人类的本质是力量和慾望的释放。

他强调人类的欲望和冲动,认为人类最真实的自我是通过艺术、文化和个性特质等方面的表达才得以体现。

尼采的这种观点反对了传统哲学中强调自我控制和定责任的观点。

现代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则通过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人性的本质。

从社会学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本性是社会的凝聚力。

社会是由人类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在社交活动中涉足。

社会使得人类相互依存、合作和组织,从而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和秩序。

心理学领域,则强调了人类的本质是同理和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人类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快乐。

快乐是由积极情感、意义和存在三部分组成。

它不是单一、感觉基础的快乐,而是更高层次的快乐,它与同理心、品德和公民责任等有关。

总结一下,人性的本质是一个由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综合构造的复杂问题,它既关乎我们的思想、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特质,也关乎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品德和行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首页学校概况电大动态教学教务电子学报教学平台网上图书电子公务继续教育ENGLISH 2011年3月13日12:51《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0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探讨魏瑞盈马雪(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摘要: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三个方面:人的劳动即人的类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个体本质(现实本质)以及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又是将人的类本质与人的个体本质联结起来的桥梁。

关键词:人的本质;类本质;个体本质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10)09-0109-02一、“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

马克思接着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

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 ①人的“类生活”和“类特性”的提出,进一步表明马克思是把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与自然界其它生物做了类间区别的。

这里说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所谓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指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活动,是主体按照自身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对于客体属性和规律性认识而进行的物质活动。

这种物质活动,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也就是劳动。

劳动导致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使人突破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限定,创造了一个属人的新世界。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据,它的直接目的是进行物质生产,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就是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推动力。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王琳琳摘要: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之上,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所言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

海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不再关注人的生存问题,而是关注存在真理和存在本身问题,从存在的真理来思考人的本质问题。

他重构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探索存在之真理,关注存在绽出之生存。

人道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之中。

关键词:人道主义人的本质存在人性思出现于20世纪初期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致力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现代人生存的真理。

一战二战后的紊乱现状以及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给群众造成了精神和肉体的压迫,这种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论很大程度上被大众认可。

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萨特过分地强调了人的自由本质从而滑向了主体论的人本主义,而忽略了时间空间、社会历史作为人生存的基本结构机制对人自由的限制,也即海德格尔“此在”论中的“此”。

故此,针对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相关论述,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予以解答和批判,他从存在之中更关注人的历史性生存,重新定位人的本质,使人道主义获得了一种新定义。

人道主义,最早要追溯到罗马时期。

人性和人道的概念首先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得到了思考。

这种人道主义是为了区别于野蛮人而采用的象征古希腊文明的人道主义。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宇宙如何生成,把对人的研究包含在对宇宙的研究之中。

[1] 当时的哲学家们认为,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物,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不是由神创造的。

虽然在现在看来,认为人的本原是某种物质有些幼稚,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认为人是神灵的产物。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高于一切,经验不是观念的来源”[2]。

柏拉图认为,任何特殊的东西都有与之对应的“一般”,这种“一般”就是理念,理念世界高于和先于现实世界。

人、人性与人的本质

人、人性与人的本质

第三章人、人性与人的本质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对人来讲十分简单、十分普通又十分切近的问题,千百年来的思想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要了解人生,塑造人生,进行人生修养,必须先从认识和了解人开始。

一、人的本质与人性1、人是什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人是什么的问题就进行过探讨。

远古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列子·黄帝》中写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之人。

”这时,人们只能从身高、手足分工、头发牙齿和行走姿势等外在特点上说明人,是十分幼稚的。

春秋战国时代,对“人是什么”的认识发生了飞跃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是围绕着人性善或人性恶展开的。

在西方,从3000多年前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前出现“人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以来,无数哲人开始了对人的奥秘的探索。

最早力图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是苏格拉底,他把人定义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或者说,人是理性动物。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把人描述为“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

当反对者拿来一只拔掉羽毛的公鸡时,柏拉图哑口无言。

柏拉图把人性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智慧的理性;一类是勇敢的意志;一类是低俗的性欲。

具有智慧的理性统治着勇敢的意志和低俗的性欲,因此,与此相适应,在国家里也有三个等级,即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和劳动阶级,“他们应各安本分,各守天职,以使国家和谐一致”。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士多德再进一步说,人是“政治动物”。

然而,他们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仍然把人和动物看作一类,不能把人和动物真正区别开来。

古希腊还有个著名的神话,叫“司芬克斯之谜”,说有一种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是什么?是人。

这个谜语说明人是动物,并且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物,反映了人的一定特点。

在西方宗教那里,神性完全代替了人性。

基督教教义奠基人奥古斯丁、政治家阿奎那、基督教经典《圣经》都认为人没有自身的本质,人的本质来源于上帝的本质,人是上帝意志的产物。

人际关系中的人性本质

人际关系中的人性本质

人际关系中的人性本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工作环境中,我们都需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人性本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性本质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一、人性本质表现在人际互动中的情感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基础的交流方式,这也是人性本然而生的需求。

而在人际关系中,情感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情感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使关系更加稳定。

同时,对于矛盾和冲突的处理,情感也能够起到缓解和调和的作用。

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父母的爱和关心能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而孩子的回应和反馈又能够加深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关注。

同样,在工作环境中,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员工对于领导的信任和尊重能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而上级也需要对下属的贡献给予表扬和奖励,加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情感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模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人性本质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人性本质除了涉及到情感层面,更涉及到了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形式。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性,反映出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同样,人际交往也会对人性本质产生影响,使人们不断地自我调整和提升。

首先,人性本质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而这些又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推进和实现。

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国家的人们由于语言、习俗和信仰等差异,可能会出现障碍和误解。

但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跨越这些难关,拥抱多元化的世界。

其次,人性本质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起稳定、良好的关系是我们的目标,而这也需要对人性本质的充分理解和把握。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洪堡特:《论⼈类语⾔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国语⾔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1767年⽣于波茨坦。

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学和格廷根⼤学,1801—1810年任普鲁⼠宗教和教育⼤⾂,致⼒于教育事业的改⾰。

1809年创建柏林⼤学,即现在的洪堡⼤学.1810—1819年任外交官。

19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个具有⼈⽂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

他⼜是⼀个追求完美⼈性的教育改⾰家,科研与教学相统⼀的新型⼤学的创建⼈,因此常为西⽅教育史家提到。

他有时出现在西⽅美学史、⽂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个代表。

⼈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康德(Immanuel Kant)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从事过“⼈的研究”,⽐较过民族、⽂化的异同。

最后,在语⾔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个伟⼤的语⾔理论家,普通语⾔学的奠基者。

洪堡特对许多语⾔都有⼴泛的认识。

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语等多种语⾔,是⽐较语⾔学创始⼈之⼀。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现象,深⼊考察⼈类语⾔的普遍特性。

在语⾔的本质和功能、语⾔与思维的关系、语⾔的⽂化内涵等多⽅⾯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的⼈物之⼀。

洪堡特第⼀篇有关语⾔学的著作是1820年6⽉29⽇在柏林学会宣读的⼀篇报告《依照语⾔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的⽐较研究》,在这篇⽂章⾥他起草了他所设想的语⾔哲学体系的纲要。

1828年,他发表了《论双数》⼀⽂,这标志着他在语⾔研究上完全转向理论研究的开始。

他⼀⽣中最后也是最⼤的⼀项⼯作是《论⽖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写作,这篇巨著共分三卷,陆续出版已在他去世以后的1836—1840年。

教人说话的书籍

教人说话的书籍

教人说话的书籍说话这似乎是一件人人都会,但好多人都做不好的事情。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教人说话的书籍,希望大家喜欢!教人说话的书籍:1《谈话的力量》[美] 艾伦・加纳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教授谈话技巧的书。

觉得自己没有“会说话”的天赋?不!其实你只是不懂技巧而已。

这本书中,著名的沟通咨询专家为你讲述在沟通和谈话时非常具体、可实践、可立即起效的小技巧和小绝招。

为有社交恐惧症、不会说话癌的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和入门教学。

但正如作者所说,“ 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阅读关于健身的书本身也无法让你的肌肉强健,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

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

”2《关键对话》[美] 科里帕特森加班写了两天的策划案,老板读都没读就泼了一盆冷水;室友每天熬夜打dota,完全没法睡觉;一起点外卖,怎么开口要朋友还钱?...遇到这样你十分尴尬、急躁甚至愤怒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沉默以对、旁敲侧击、尖刻批评、拍案而起?在面对难以解决而又会影响生活的“关键时刻”,你能逻辑清晰、理性、大度地表达你的观点吗?一本能应急的书,培养你无论面对什么样局面,都能自如轻松应答的能力。

3《人性的弱点》[美] 戴尔·卡耐基如果你觉得其它推荐的都太“工具书”了,那不妨来看看这本。

这本书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和赞同、如何通过洞察别人的心里来更好地说服别人等话题。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谈话并不全靠第六感,有很多规则和哲学可循,懂得了这些东西,你的情商就能获得货真价实的提高。

4《高难度谈话》[美] 道格拉斯·斯通《纽约时报》畅销榜排行第一,被誉为“最有用的沟通书籍”。

在面对意想不到的高难度沟通场景的时候,比如夫妻吵架、员工与上司讨论离职或加薪、和最亲密的朋友吵架... 这些人生中既不算谈判也不是销售的尴尬场景,我们应该如何沟通和谈话?和一般的讲如何沟通谈话的书籍不同,这本书鼓励我们最终要抛弃一起所谓的“沟通技巧”,而将能量用于观照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这才是所有美好沟通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

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

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 表明人 的语 言能力是靠遗传
.
有语言活 动 的能力完 全 取决 于人
的言语器 官
,

而 与生 俱来的 不仅是儿 童语言发展中的共性规律证实 了人类
,
神经 语 言学家 又 用
电脑模拟人类 远祖 发音器 官 的发 音能力
.
语言能力的 生 理 基础 研究 双 生子的 心理 学
, ,
功能有关的那些 区 域 比 大脑其他部分成熟得晚 些
.
有句法 的
这表 明这些 区 域是在进化的历 史上 比较晚近 才 为 了 探究人 脑左半球与人 的 语言能力是如何联
类语言和动物通 讯联在一起 的努力是没有希 望 的 动物 通讯 系统或采用 一 组 固定有 限的信号 每 一个
,
形成的 系的
,
经过 反 复修 正
,
.
而且能够暂时 止住 这股波浪
,
们的语言经 验 中进行各种假设


而 仔细注视它 种 注视
.
并 且还 意识到 这
到 内化 了的语法 制是 天 赋 的

乔姆斯 基 明确指 出
,
人 的语言机
而 且语

而靠什 么 样的方法才能使这

这 时 人 就显 示 出 了反
,
而 人 的其它行为 不是 天 赋 的
`

这表明在婴儿会讲话之 前
,
.
大脑 的生理 基础 已
,
因而 人们应该期望

有 了语言的先 天 准备 可以 发现
.
这种准备甚 至 在胎儿身上 也
鸟成为 能在真 正 的意义 上进化 出语言的群体
且 有证据表明 的
、 ,
、 .

把人
.
神经 语言学研究 还证 明
大脑中与语言

人的语言和鸟的语言都是有 目的性 有命题性的 乔姆斯基指出
先 用他们 已有 的结构 去创造新 的 用法 话语

去理解新的
以 致他仿
儿 童用 以 同化 环境的这 种 功能不变式
,
.
佛 能从所有 通过感官获 得 的感觉 洪流 的整个海洋中分离 出一 股 波 浪
,
反 映 了人 脑 的一 种 内部结构 认 知能力
反 映 了 人类 的先 天的
, ,
儿 童 运 用他们与生俱来 的语言 知 识 在 他
除非 它也经 历
.
但 人 类语言建立
,
个象人脑 这样朝高级 思 维 机制 进化的过程
,
然而这

在完全不 同 的原理 上
.
它 是独 一 无二的 在乔姆斯基看来

与动物世 提出解释
种大脑 机 制的质 的变化在 目前看来是不 可 能的 不能使用共同语言 致意见
, ,
界没有什 么 类似之处
,
由于 黑猩猩 缺 乏 足够 的智力 所 以 它们彼 此接触时 对 于 语言符号的涵义不能 取得
人 的语 言 能力中 的语法相 联系
.
例如
.
布 罗 卡 氏区和
度上 的 一 个确定点
如欧洲 的知更鸟用高低音 调的
.
维尔尼 克 氏区和人
变换的速率来表达它防卫 自己 领 土 的意 图 即使动物 通讯系统具有无 限多的潜在信号
,
然而
,
的语言能力中的词 汇 相 联系
象人类
语 言作为人类的 一种 吻 种
.

在心 理语言
国语言学家洪 堡 特进 语言不是某种发明物
可 以 置于 掌 上 的客体
. 。
步指出
学对儿童手势语的研 究中得 到论证 语后 发现
,
研究者在记录
不是某种
了六 个聋孩 ( 其 父母均有 听觉 ) 各 自所 发 明 的 手势
语言是直
,
这些 手势语从 内容到结构都 经 历 了相 同
,
接内 在 于人 体的
概括能力 位移能力 然而 有 的本能
,
.
符号 义引伸能力 符 号组 合能 力
符 号创制能力 符号


,
而是涉及到完全 不 同的 组织原

当我们说 跨国公 司的兴起对人类的 自由构成
” ,

以 上的 实验并 不能否 定语 言是人类的特
一 个新的危险 时
我们并 没有沿语 言维选择一 点
,
首先
,
.
语言能力的基 础是智 力 人运 用
人 的意识和 人 以致于


的 发 展路线
即先是单 词 话语
.
,
然后是双 词话语
.
,
的语言是如 此 不可 分割
`
最 后 才是复杂的句子
这一 过 程 与能学说 话的儿童 不
,
我 们 可 以 参 照动物 的 自然本能 而
和 能学手势语 的聋 哑 儿童 的语言 习 得过程 相 同
把语言看作 理 智 的知 识本能
” . ,

类的发音器官都 经 过 了一 个 专门化 的过程 神经语言学 还 证实
音素
, ,
.
现代
J L童智 力的 发展 时发 现 遗传在儿 童 心 理 发展 上 的 作用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面 〔 〕 : 一 是通 过素质影响智 力的发展 ; 二 是 通 过气质类 型 的因 素影响儿童 的情
.
.
人类语言怎 样从较低智力水平 的 统 中进化而 来这一 问题
“ ” ,
更 原始的通讯系
.
就象解释从基本粒子 之中
不 能发 展语言式的交流系统
即使在人
,
进化 出原 子一 样荒谬和没 有意 义 山
类的强化训练下黑猩猩能掌握一 些 手势语
.
也并不
具有认识 的 目的 其次
.
相反

,
人类 的语 言是和认 识 能力
语言习得的相关系统就越大
人类是 唯一 具有语言专门化功能 的生 物学 基 础
.
这一 点在对双 生 子 的运 算能力测验 的研究 中也同样
的物种
被 证实 了
85
语 言作 为人类 的 一种
.
物 种 特征
,
又 得到
下 能有 一 定程度 的能 力来分析语言输人
,
将其 与头
神经生 理学的证 实
左半球大 于 右半球
.
管是 在如何 困难的环境 里 它
“ ’
儿 童 都有某 种 自然倾 向
.
语言是人的理性的 自然产物 生
十 卞 卜 叨 t. . `. 魂 飞 ó ,
和 能力去发 展 一 种 自成体系的交际系统
,
.
这种带有
从人 的 最 原始 的 自然状 态 中产 并作为 一 种法则决定着思 维

本 能 性 的 倾向和 能力使人们确信语言能力是人类 是人类演化的 一 大成果
.
神 经语言学家在检 查三 个月 龄
,
脑中的语义和语法结构联系起来
.
,
但只 有人 类是用
之前死 亡 的婴儿大脑时发现
,
大部分婴儿的颜平 面
,
听说频道来专 司这种能力的
,
一些 研究 动 物通 讯系
,
而 左 半球 正 是 专司语言功能
统的 比 较 习性学家又 指出 除 人 以 外的哺乳动物看 来缺乏 人那 种模仿声音的能力
.
言机 制只作用 于 语言表达 动 语言只属 于 人类
.
并 不 支 配 人类 的其他活
种清楚 的认识发 生 呢? 个特征
, “
人 必须加 以 抽象 的 一 个特 征

通过
.
动物的交 际信号与人类语 言
“ ’ ,

.
的 复杂性 不可 同 日而语
就是 灵魂的语言

,


,
语 言作为人类 的一 种 物种 特征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 在
《 论语言 的
功能

它是 一 种遗传的 心理 决定 r 儿童 与 环 境 的 相互作 用 皮亚杰 称之 儿童在学 习 语言 的过程中
, ” ` .
起 源 》 一 书中对人的心 智的语言 性作 了生 动 的思 辩 : 当人 的心 智 力 量行使得如此 自如
,
为 功能的 不变式
.

” ,
,
声音 能力
如手势

,
言只 有最表面 的相似 对 于 使用语言维度的动物通
讯 来说
“ ’
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塑料等 例如
、 、
由此 获得 一 定的 语 言

它原则上允许语言维度作连续的变化
.

:
名 词 性符号概括能力
、 .
动词性符号

事实上 人类语言却是分离的
多 或 少 的问题
.
因此
,
这 里不 是 一个
.
的一 种属性
儿 童学语言
,
力量的功能
的发展过程与其身体的发育过程相 一致
一 岁半 至六 岁之 间
. .
大体都在
;
、 . 寸 沪 ì 、 决
显然
,
语言 和人性 的关 系有 与其
,
着生 物学 和发 生 学的基 础 他 灵 长类 动物相 比


儿 童的智力各有高低
,
过 了这 个时期 再学话就有困 但学语 誉的过程基本相
,
特征
,
语言系统 一 样
还 得到
.
,
它的机制和原理却完全 不同 于人类
、 、
语言 用 以 表达无 限多的新 思 想 制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