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2022年教学教材《计算机病毒防治》参考优秀教案12

安装杀毒软件、不随意查看陌生的邮件、不下载不明的软件等。
三、稳固知识
小结本课知识点
四、总结
小结本课
下课
听讲,谈谈看法,说出自己了解的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特征
说一说
你们怎样理解信息?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举例说明
说一说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预防病毒
个人总结,互相评议
整理物品
准备下课
板书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开展计算机病毒也逐渐出现,计算机病毒与人感染病毒完全是两个意思,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人为编写的程序,使计算机感染的?
今天我们就认识计算机病毒。
二、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就认识计算机病毒。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使计算机系统被破坏、改写计算机数据、无法正常运行、性能下降减慢。
课题
1、计算机病毒防治一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过程与方法:知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防治计算机病毒。
重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
难点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
教具
计算机
学具
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打字练习:课前5分钟打字比赛,比谁速度快,打字多。
一、导入新课:计算Fra bibliotek病毒防治计算机病毒的特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安装杀毒软件
教学反思
优点:教师灵活教学内容,如:杀毒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别的内容,一举两得。
缺乏:杀毒慢个别学生注意力较差
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docx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课件。
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明确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布置任务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 5 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充问题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
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
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
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问题 2 :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①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②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
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教案:《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知道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难点:如何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病毒防治教材、PPT课件。
学具:学生电脑、杀毒软件、U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电脑打开一个文件,突然发现电脑出现异常,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计算机病毒导致的。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和危害。
3.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讲解计算机病毒是如何通过网络、U盘等途径传播的,提醒学生注意防范。
4. 教授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教授如何进行病毒查杀、系统修复等操作。
5. 实例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板书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 列举两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 描述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的操作步骤。
答案: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和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破坏。
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通过网络传播、通过U盘等可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浙江摄影版(新)

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2、过程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重在防范,其次才是杀毒。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病毒比较陌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的概念,2.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重在防范,其次才是杀毒。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你知道计算机病毒吗?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知识,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以及发作时的现象,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知道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为保护我们的计算机,做好防范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活动2【讲授】了解计算机病毒请同学们合作学习P8-P10。
活动一:了解计算机病毒1、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计算机病毒,2、学生归纳。
3、教师小结。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
4、议一议,说一说。
活动3【讲授】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活动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哪些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2、组内交流:把自己知道的和其他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活动4【讲授】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活动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了解常见的杀毒软件:瑞星在线杀毒等。
2、案例《徐玉玉之死》1.黑客出卖考生信息2.骗子按剧本分工作案,3.计算机网站漏洞4.黑客攻击5.信息窃取6.信息买卖7.电信诈骗。
活动5【活动】上机操作课堂实践学生上网查找计算机病毒相关信息资料。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四、作业了解有哪些计算机病毒?家里电脑有安装杀毒软件吗?。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学生能够掌握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工具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2、教学难点(1)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正确使用和设置。
(2)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4、演示法演示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攻击导致系统瘫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或指令集合,它能够自我复制并在计算机系统中传播,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如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列举计算机病毒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如数据丢失、系统崩溃、隐私泄露、网络瘫痪等,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如“熊猫烧香”“勒索病毒”等,分析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造成的危害。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3病毒防治》是辽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防范意识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及传播途径。
2.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及传播途径。
2.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经验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3.准备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教程或指南,供学生课后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病毒防治。
2.呈现(10分钟)呈现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操练(10分钟)指导学生下载并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过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经验和方法,讨论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5.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统、不打开陌生邮件附件等。
教学设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
第3课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
②了解计算机病毒是怎样产生的?
③知道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后有什么症状?
④知道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⑤学会如何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
⑥学会当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应如何处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二、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五、现状分析: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的,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
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些定义来加深印象。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2分钟)
一个人咳嗽喷嚏、四肢无力,这是怎么了?一台计算机运行缓慢、信息出错,这又是怎么了?人会生病,计算机会感染病毒。
2.学习新课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3病毒防治》是辽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大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危害及防治方法。
2.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危害。
2.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计算机病毒案例,用于课堂讲解。
2.准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软件,供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病毒例子,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危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病毒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准备好的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操作,体会防治病毒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最新整理小学信息技术《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材解析.docx

最新整理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材解析《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材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复述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特性,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查杀病毒的操作。
难点: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
2.本节课是防治计算机病毒,在未来教师的工作中,我们也将维护学校机房的计算机,你将如何完成这项工作?参考答案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经常要使用计算机的机房,那么维护计算机也是我的分内工作,所以如果我有幸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尽职尽责的完成这项工作。
首先,在环境方面,我将保持机房的卫生情况,检测机房的温度湿度,保证机房的用电安全。
其次,在计算机的使用方面,我将注意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对每一次学习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正确使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再次,在计算机的维护方面,我将以周为单位,对计算机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
总之,我将尽心尽力,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维护学校的财产。
3.小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具有比较大的差异,你将如何在教学中处理这样的问题?参考答案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家长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态度不同,尤其是小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对此我将在我的课程中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
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1)分层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进行详细讲授后,对学生练习的过程进行分层练习。
对掌握相对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较复杂的任务,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保证基本操作的熟练。
(2)小组学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组,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及能力的提升。
4.你将如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的?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可以非常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5.什么是任务驱动法?谈谈任务的设计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执行过程。
参考答案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与认识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家里能上网的,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有可能略知一二,也有学生根本不知道计算机病毒,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大多数学生是没有了解或者了解得比较片面。
所以要通过具体形象的解释,高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课标版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分册第七章的内容。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
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给个人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教材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与危害,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与危害,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分类;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引起学生的疑惑,增加对课堂内容投入度;通过观看微课引起强烈的同理心,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辨别与防范意识,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印象。
紧接着利用微课知识辨析案例,加深对病毒的特征的认识。
通过各种杀毒软件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出病毒的分类。
进一步通过学生讨论分类、讨论防治病毒的办法,得出正确的病毒防治办法。
通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思考的能力;自觉遵守有关道德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范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
本课通过微课、课堂分析、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办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微课形象生动地解释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对病毒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浙江摄影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达方式、防治措施。
2、才干目的:学会应用杀毒软件或在线杀毒的方式查杀计算机病毒。
3、情感目的: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基础上,构成病毒防护看法,同时培育先生正确的版权看法。
2学情剖析先生对病毒比拟生疏。
3重点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达方式及防治方法。
杀毒或防病毒的相关措施4教学进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感受病毒1、情境创设:教员:同窗们你们好明天是钱教员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为了让钱教员看法、了解我们班的同窗,你们的班主任给我看了很多你们班组织活动时分的照片,如今我发给大家我们一同来欣赏下吧。
哎,你们的电脑都怎样了?(生发言:计算机中毒了) 2、提醒结果,引出课题教员提醒这是电脑中毒的表现,演示或许说明翻开后的电脑中毒的严重结果。
活动2【讲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1、病毒的概念教员解说: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顺序,与我们往常运用的顺序不同,它可以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计算机的运用。
教员引见几种罕见的木马病毒2、病毒的危害教员请先生说一说自己对病毒的了解。
上网了解计算机病毒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庞大的事例,并填写表格。
教员可以提示一些详细的病毒称号:CIH,熊猫烧香,我爱你病毒。
(注:病毒选择要有典型性)教员引导归结总结病毒的危害表达在哪些方面。
(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用,甚至窃取计算机内的资料)活动3【讲授】计算机病毒的防冶(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达方式案例剖析:请说说哪些做法能够会使得病毒传达?小明明天在市场上花了5元前,买了张盗版软件,回家后十分快乐就马上往电脑里装软件。
小张明天在机房里看到一个U盘,就用它来把小明的电脑的文件,直接拷到了自己的电脑下去了小白明天上网,也不知道进了什么网站,看到一个小游戏十分幽默,就知道把它小载小来装置起来玩了。
小黑收到了一封生疏人的邮件,它很猎奇就翻开来看看。
六年级 安全教育第21课 电脑病毒要提防 教案

六年级《电脑病毒要提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养成防范电脑病毒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了解防范电脑病毒的方法。
(三)知识经验积累1、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及其特点。
2、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及其特点,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了解防范电脑病毒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体验法五、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遇到过电脑病毒吗?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交流。
小结: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网络信息,制造电脑病毒,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注意网络安全,提防电脑病毒。
(二)分析案例,思考明理1、讲读平安故事。
学生读后思考:什么是电脑病毒?小华的电脑为什么会中了电脑病毒?2、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3、小结:小华没有留意,把带有木马病毒的网址发到班级群里,连带其他同学的电脑都中了病毒。
同学们一定要有防范电脑病毒的网络安全意识,安全上网。
(三)平安指南,巩固要点1、学习平安指南: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及其特点,知道电脑病毒的危害。
学生默读平安指南,读后同桌互相提问回答:什么是电脑病毒?有哪些危害?2、学习平安指南:了解防范电脑病毒的办法。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可举例说明。
(四)诵读歌谣,加深记忆1、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齐读、分组读、拍手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知晓怎样防止电脑病毒。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平安歌谣进行改编。
(五)平安广角,丰富拓展1、平安广角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学生默读平安广角,了解电脑中毒的不同表现,提醒大家要注意网络安全。
2、当学生自己的电脑遇到中毒情况时,知道电脑中毒并能做出正确的处理。
七、演练设计(一)情景体验模拟演练:在爸爸妈妈的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给家里的电脑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防范电脑病毒的方法,旨在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养成。
《防治计算机病毒》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控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2、3教具预备: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运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运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技能。
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扩散,又经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伴同文件一起扩散开来。
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藏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埋伏性。
轻那么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那么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和危害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常常遇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
有时会突然涌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假如发觉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磁盘空间快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转变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原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转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转变,文件内容也可能涌现乱码。
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逝了。
〔5〕常常涌现“死机”现象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指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
假如机器常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外部设备工作异样由于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掌握,假如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涌现一些异样状况,涌现一些用理论或阅历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

第三课病毒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2、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会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2、能及时对杀毒软件、防火墙进行升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二、教材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确实会感觉到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络也有它的弊端,它有不安全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病毒,学生学会网络防护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概念的理解;2、了解杀毒软件、防火墙的作用;四、教学难点1、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2、安装系统的补丁程序。
五、教学准备1、演示用的计算机;2、一个课件六、教学设计(一)导入现场调查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那它是不是“完美无缺”呢?师:如果有不完美的地方,能不能说说是哪些方面?(二)新授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1)让学生通过教材找到病毒的概念,并理解消化一下;(2)教师结合实际经验讲述一些实践中关于病毒的例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2、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1)教师提问,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防火墙、杀毒软件的了解;(2)教师提供安装文件,让学生尝试安装;3、安装补丁程序让学生利用360等工具体验一下安装系统补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指导、辅助的作用。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1、学生阅读书上给出的参考意见;2、上网查询更多的有助于操作计算机的好方法。
七、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诸如病毒、木马、计算机防护等方面的小文章,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学习、探究。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病毒防治|辽师大版

病毒防治一、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通常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
只有通过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实践、摸索,这样往往要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信息技术应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目的不单单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1、任务驱动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任务为主。
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这个原则突出了“在‘任务驱动’中学”的思想。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对被动适应式学习的超越,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
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可以这样描述:它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的建构形成的。
自主性学习的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即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组织、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环境,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变的由为重要.1、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好奇,而自身保护意识又薄弱,急需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获得保护意识和手段。
2、学生经过四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已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但对计算机安全知识,如:病毒处理、不良信息辨别等还没有掌握足够基本知识。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和老师的引导,建立初步的计算机安全保护意识,并掌握必要的安全保护手段。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引言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计算机病毒也随之出现。
计算机病毒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意程序,它们可以破坏、篡改或者加密用户数据,从而给用户带来损失。
因此,防治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每个计算机用户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教案。
一、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计算机病毒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病毒: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们通过改变或者破坏数据和程序来攻击计算机。
2、蠕虫:蠕虫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3、木马:木马是一种潜伏在计算机里的恶意程序,它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并窃取机密信息。
4、间谍软件:间谍软件可以实时监测计算机上的活动,并把这些信息传输给攻击者。
二、提高计算机安全的方法为了避免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大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安装杀毒软件:把杀毒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并且更新病毒库,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病毒的侵害。
2、保持安全性:杜绝使用未知来源的程序,避免访问危险性网站和下载未知文件。
3、备份重要数据:在计算机上备份重要数据,此举能够避免在被病毒攻击时数据的丢失。
4、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计算机,及时查找和清除病毒。
三、教案设计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我们需要学生们掌握一些防控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技巧。
为此,我们将教案分为四个部分:1、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危害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计算机病毒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控技能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防控技能,培养学生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控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3、实际操作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的防控知识后,学生将进入到实际操作的阶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防范计算机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下载一些常见的病毒进行防控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第 14 课防治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
轻则影响机
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和危害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
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
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
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
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
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7)
经常会出现蓝屏,尤其是在按键盘的时候,一按就死机。
以上仅列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病毒表现形式,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现象,这就需要由用户自己判断了。
三、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教师演示计算机防毒软件瑞星XX网络的清除计算机病毒。
四、预防计算机病毒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加强管理,止病毒的入侵。
凡是从外来的软盘往机器中拷信息,都应该先对软盘进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须清除,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不被新的病毒传染。
此外,由于病毒具有潜伏性,可能机器中还隐蔽着某些旧病毒,一旦时机成熟还将发作,所以,要经常对磁盘进行检查,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杀除。
思想重视是基础,采取有效的查毒与消毒方法是技术保证。
检查病毒与消除病毒目前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中加一块防病毒卡,另一种是使用
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基本一样,一般用防病毒软件的用户更多一些。
切记要注意一点,预防与消除病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坚持不懈。
五、小结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