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阿长,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同时又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她渴望一生平安,她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表现人物,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方法,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不陌生,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在七年级上学期学过,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较为喜欢。
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学生可以课前预习解决,这篇文章较上篇,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充分的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以阅读为主,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3.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先抑后扬。
【教学重点】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
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就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起来看课文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以阅读为主,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3.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先抑后扬。
三、字词积累:出示幻灯内容:读准字词,理解词意。
四、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一)问题引领: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点写的是什么?
2.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
3.班内交流,师生归纳:
①“谋杀”我的隐鼠;
②“切切察察”的毛病;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详)
④元旦的古怪仪式;
⑤懂得很多“规矩”;
⑥讲“长毛”的故事;(详)
⑦给我买《山海经》。
(详)
(二)问题引领:
1. 假如你也要聘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依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跳读课文,班内交流。
师:愿意聘请阿长做保姆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不愿意聘请阿长做保姆的请举手(生举手)
3.梳理阿长的缺点
师:好,我们先来采访一下,不愿意聘请阿长做保姆的同学,你来说
一下,你为什么不愿意?
生1:喜欢切切察察。
——多事,粗俗。
生2:拔草、翻石头就说我顽皮。
——爱打小报告。
生3:睡相不好。
——不讲究细节,粗俗。
生4:知道许多规矩,特别是元旦吃福橘。
——封建迷信。
生5:一肚子繁琐道理。
——迷信。
生6: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很迷信、很愚昧。
生7:谋害我的隐鼠。
——粗俗。
生8:没文化。
——不认识《山海经》三个字。
师:怪不得不愿意聘请她呢,有这么多缺点呢?不过还是有同学愿意聘请阿长,请愿意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4.总结阿长的优点
生:阿长给我讲故事,阿长还给我买书,对我很好。
五、重点研读:
(一)问题引领: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交流。
2、师生归纳:
她是一个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无知、有着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热情善良、关心孩子的人。
(二)问题引领: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赏析这些描写,体会其特色。
1、小组探究:选择精彩之处进行赏析。
2、班上交流。
3、教师重点引导点拨的文段: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师: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
生: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师: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个人一组,我们把这个情境演示一下。
先竖起第二个手指头,然后
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说着另一个人的缺点。
(找两个同学来演示)大家注意他们手指头和表情。
师: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
生1:这个“絮”字用得也很准确,写出了阿长说起这些闲话来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生2:竖起第二个手指中“第二个”很准确,我试了试其他的手指,比如大拇指,那就是赞赏某个人,如果用小拇指就是瞧不起某个人,只有是第二手指,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喜欢传闲话人的特点。
生3:说话时,上下摇动,如果是左右摇动,就表示否定某件事,而且必须是指着自己和对手的鼻尖,如果指着对方的额头或者其他部位,都不能表现出“切切察察”的毛病。
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会发觉,文章写得生动,并不在于语言多么华丽,而在于语言运用得准确,而语言运用得准确的前提是要观察得仔细。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生:讨厌。
(教师板书)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师: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
生: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
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
“大”字和前面的“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观,粗俗。
“摆”字我说不太好。
师:你对“大”字分析得很好。
我们把“摆”字换成“睡”字可以吗?这两个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生: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效果不一样。
睡着睡着就“睡”成了一个大字,说明阿长是无意的,而“摆”字就是故意的。
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是故意的。
师:你分析的很好,“摆”字一般是人为的,故意的。
既然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那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生:强烈的不满。
师:对,但“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
(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师: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
生:因为新年早晨起来,我想的是立即下床去玩,早把阿长昨晚嘱咐的话给忘记了,当阿长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时,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所以很惊异。
生:阿长急切地想听到“我”对她说祝福的话,又怕“我”忘记了,一开口说出其他不吉利的话来,所以她即害怕又着急。
师: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惶急。
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
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
师: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
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
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
(学生再读)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
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三)问题引领:想想作者是如何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
师生总结:①善抓细节;
②详略有致;
③欲扬先抑。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四)问题引领:“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找出体现我感情变化的句子。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
①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②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③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④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⑤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文章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五)问题引领: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先生在具体的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深情的读一读。
(六)问题引领:你如何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归纳: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
作者的感情变化贯穿文章始终,可见,课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六、作业: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呢?
2、学以致用:补充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写在随笔本上。
希望在你的随笔中读到精彩的细节描写。
教后记: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高效。
首先把字词教学落实到了实处。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
随着语文教学褪去浮华,慢慢回归本源。
整体感知环节。
我用“假如你需要一个保姆,你会从选择阿长吗”这个为题激活了学生思维。
学生在读与交流中对阿长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
课堂转入了第二环节,也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即针对文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品析语言。
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干净、高效的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语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语言。
无论理解与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品味。
我根据文段不同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这些分析的方法是真实而有效果的,不是虚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随着对人物、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对作者的情感,学生领会逐渐加深,再读与思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同情及自己的愧疚之情。
这是水到渠成的。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读的还是不够充分,课堂最后的归纳及反馈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不陌生,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在七年级上学期学过,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较为喜欢。
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学生可以课前预习解决,这篇文章较上篇,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充分的预习。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阿长,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同时又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她渴望一生平安,她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表现人物,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方法,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
测评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骇: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二、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3)“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教后记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高效。
首先把字词教学落实到了实处。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
随着语文教学褪去浮华,慢慢回归本源。
整体感知环节。
我用“假如你需要一个保姆,你会从选择阿长吗”这个为题激活了学生思维。
学生在读与交流中对阿长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
课堂转入了第二环节,也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即针对文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品析语言。
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干净、高效的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语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语言。
无论理解与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品味。
我根据文段不同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这些分析的方法是真实而有效果的,不是虚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随着对人物、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对作者的情感,学生领会逐渐加深,再读与思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同情及自己的愧疚之情。
这是水到渠成的。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读的还是不够充分,课堂最后的归纳
及反馈环节没来得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