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结构排序超级总结材料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操作方式。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它可以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方便后续的查找和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排序算法的实验比较,探讨它们的性能差异和适用场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对比它们的性能差异,选取合适的排序算法用于不同场景中。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实验环境:Windows 10 操作系统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一组待排序的数据。

为了保证实验的公正性,我们选择了一组包含10000个随机整数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对比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

2. 实验步骤我们选择了常见的五种排序算法进行实验比较,分别是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 冒泡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选择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选择数组中的最小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插入排序:该算法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然后逐个将未排序部分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循环和条件判断来找到插入位置,并通过移动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快速排序:该算法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并对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

- 归并排序:该算法通过将数组递归地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并将子数组进行合并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将子数组合并起来。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总结表格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总结表格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总结表格
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序算法是用于对数据进行排序的一种算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序算法,总结在一张表格中:
算法名称
描述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稳定性
冒泡排序
通过重复地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移到数组的末尾。
O(n²)
O(1)

选择排序
在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在已排序
插入排序
将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中,保持序列的有序性。
O(n²)
O(1)

希尔排序
将数组划分为多个子序列,然后分别对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最后再进行一次插入排序。
O(n²)
O(1)

快速排序
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将数组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都比基准小,另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都比基准大。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O(n log n)
O(1)(如果从数组创建堆时)
是(但是不稳定)
基数排序
通过按位(或数字的其他属性)对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位置来排序数组。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O(nk)(k是数字的位数)
O(n)(如果使用外部存储)

O(n log n) 到 O(n²)(最坏情况下)
O(log n) 到 O(n)(递归调用的开销)
否(但是快速选择是稳定的)
归并排序
将数组划分为两个子数组,分别对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两个已排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递归地进行这个过程。
O(n log n)
O(n)(合并时)

堆排序
将数组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然后不断地将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交换,并重新调整堆结构。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已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的排序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量时的效率和性能表现,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三个算法将在同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集上进行排序,并记录其性能指标,包括排序时间和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三、实验步骤1. 数据的生成在实验开始前,首先生成一组随机数据作为排序的输入。

定义一个具有大数据量的数组,并随机生成一组在指定范围内的整数,用于后续排序算法的比较。

2.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数据序列中逐个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依次交换,从而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序列的末尾。

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数据排序完成。

3.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策略的排序算法,效率较高。

它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成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都小于等于另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

然后对两个子序列分别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4.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使用分治策略将序列拆分成较小的子序列,然后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最后再将子序列合并成有序的输出序列。

归并排序相对于其他算法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和对大数据量的高效处理。

四、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冒泡排序在数据量较小时,冒泡排序表现良好,但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其性能明显下降。

排序时间随数据量的增长呈平方级别增加。

2. 快速排序相比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在大数据量下的表现更佳。

它的排序时间线性增长,且具有较低的内存占用。

3.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在各种数据规模下都有较好的表现。

它的排序时间与数据量呈对数级别增长,且对内存的使用相对较高。

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冒泡排序适用于数据较小的排序任务,但面对大数据量时表现较差,不推荐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

2.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各种数据规模。

快速排序实验总结

快速排序实验总结

快速排序实验总结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方法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元素均小于另一部分的元素,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递归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下面是我在实验中对于快速排序算法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一、算法步骤快速排序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序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所有元素均小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的所有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2.对于小于基准元素的部分和大于等于基准元素的部分,分别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直到两部分都有序。

3.合并两部分,得到完整的排序序列。

二、算法优缺点优点:1.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排序大数据集时表现优秀。

2.快速排序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logn)。

3.快速排序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易于实现和理解。

缺点:1.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此时需要选择一个不好的基准元素,例如重复元素较多的序列。

2.快速排序在处理重复元素较多的序列时,会出现不平衡的分割,导致性能下降。

3.快速排序在递归过程中需要保存大量的递归栈,可能导致栈溢出问题。

三、算法实现细节在实现快速排序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1.选择基准元素的方法:通常采用随机选择基准元素的方法,可以避免最坏情况的出现。

另外,也可以选择第一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中间元素等作为基准元素。

2.分割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割,例如通过双指针法、快速选择算法等。

其中双指针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两个指针分别从序列的两端开始扫描,交换元素直到两个指针相遇。

3.递归深度的控制:为了避免递归过深导致栈溢出问题,可以设置一个递归深度的阈值,当递归深度超过该阈值时,转而使用迭代的方式进行排序。

4.优化技巧:在实现快速排序时,可以使用一些优化技巧来提高性能。

例如使用三数取中法来选择基准元素,可以减少最坏情况的出现概率;在递归过程中使用尾递归优化技术,可以减少递归栈的使用等。

数据结构第9章 排序

数据结构第9章 排序

数据结构第9章排序数据结构第9章排序第9章排名本章主要内容:1、插入类排序算法2、交换类排序算法3、选择类排序算法4、归并类排序算法5、基数类排序算法本章重点难点1、希尔排序2、快速排序3、堆排序4.合并排序9.1基本概念1.关键字可以标识数据元素的数据项。

如果一个数据项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数据元素,那么它被称为主关键字;否则,它被称为次要关键字。

2.排序是把一组无序地数据元素按照关键字值递增(或递减)地重新排列。

如果排序依据的是主关键字,排序的结果将是唯一的。

3.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如果要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多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值相同,且排序后这些数据元素的相对顺序保持不变,则称排序算法稳定,否则称为不稳定。

4.内部排序与外部排序根据在排序过程中待排序的所有数据元素是否全部被放置在内存中,可将排序方法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

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的整个过程中,待排序的所有数据元素全部被放置在内存中;外部排序是指由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个数太多,不能同时放置在内存,而需要将一部分数据元素放在内存中,另一部分放在外围设备上。

整个排序过程需要在内存和外存之间进行多次数据交换才能得到排序结果。

本章仅讨论常用的内部排序方法。

5.排序的基本方法内部排序主要有5种方法:插入、交换、选择、归并和基数。

6.排序算法的效率评估排序算法的效率主要有两点:第一,在一定数据量的情况下,算法执行所消耗的平均时间。

对于排序操作,时间主要用于关键字之间的比较和数据元素的移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有效的排序算法应该是尽可能少的比较和数据元素移动;第二个是执行算法所需的辅助存储空间。

辅助存储空间是指在一定数据量的情况下,除了要排序的数据元素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外,执行算法所需的存储空间。

理想的空间效率是,算法执行期间所需的辅助空间与要排序的数据量无关。

7.待排序记录序列的存储结构待排序记录序列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和和链式存储结构表示。

在本章的讨论中(除基数排序外),我们将待排序的记录序列用顺序存储结构表示,即用一维数组实现。

数据结构完整版范文

数据结构完整版范文

数据结构完整版范文
数据结构是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基本的
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和由基本结构组合而成的复杂数据结
构(树、图、哈希表)。

它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包括数组、指针、链表、树、图等等。

1、数组:数组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是一种线性结构,可以
存储多个数据项。

它是一种顺序存储结构,即数组中数据项的位置和它们
的值有直接关系。

内存中的数组项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连续存储,
不同于线性表的动态分配方式。

数组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可以节省查找
数据的时间。

然而,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由于要移动大量的数据,时间
开销会很大。

2、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对于添加和删除数
据项,只允许在栈顶进行操作。

它有两个主要操作:“压入”和“弹出”,分别对应添加和删除数据项的操作。

它也可用于实现回溯操作,可以跟踪
程序的执行状态。

3、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它允许添加数
据项到队列的尾部,也允许在队列头部删除数据项。

它的优点是可以实现
负载均衡、任务调度等功能。

(完整word版)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完整word版)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第一章概论1。

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2。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来表示:(K, R)结点集K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关系集R是定义在集合K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r∈R)都是K×K上的二元关系3.数据类型a。

基本数据类型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指针类型(pointer)b。

复合数据类型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5。

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6。

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8.渐进算法分析a.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b.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c.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第二章线性表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b。

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d。

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3。

顺序表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Loc(k0)+ i * L(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个存储单元)c. 线性表的优缺点: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缺点:空间难以扩充d.检索:ASL=【Ο(1)】e。

排序工作总结范文

排序工作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高效、准确地处理海量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排序工作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排序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排序算法研究与应用为了提高排序效率,我深入研究了几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通过对算法原理和优缺点的分析,选择适合实际场景的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排序效率。

2. 数据预处理在排序过程中,数据预处理是保证排序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负责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去噪等预处理工作,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3. 排序结果分析与优化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排序算法的优劣。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排序算法进行优化,提高排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排序性能测试为验证排序算法的性能,我编写了测试用例,对排序算法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内存占用等指标,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排序算法。

5. 排序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实际需求,我设计了排序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排序算法选择、结果输出等模块。

在实现过程中,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工作成果1. 排序效率提升通过优化排序算法和预处理工作,使排序效率提高了30%以上,满足了实际业务需求。

2. 排序质量提高通过数据预处理和排序算法优化,提高了排序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错误率。

3. 排序系统稳定可靠设计的排序系统在多种场景下均能稳定运行,满足了实际业务需求。

四、工作反思1. 排序算法选择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能盲目追求算法的复杂度。

2. 数据预处理是保证排序质量的关键环节,需充分重视。

3. 排序系统设计要注重模块化、可扩展性,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五、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排序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排序算法,提高排序系统的性能。

同时,拓展排序应用场景,为更多行业提供高效、准确的排序服务。

数据排序技巧

数据排序技巧

数据排序技巧在现代数字化时代,大量的数据涌现出来,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

数据排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搜索效率和数据处理的速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排序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数据排序的基本方法。

一、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方法。

它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正确,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通过多次的遍历和比较,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不断“冒泡”到最前面(或最后面),从而完成排序。

冒泡排序的步骤如下:1. 遍历数据元素,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顺序不正确,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遍历比较相邻的元素,直到遍历完所有的元素。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要求排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它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排序方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二、快速排序法快速排序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方法。

它使用了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解决。

快速排序的步骤如下:1.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为第一个元素),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小于基准元素,一部分大于基准元素。

2. 递归地对两部分数据进行排序。

3. 合并排序后的两部分数据。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它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排序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数据。

三、归并排序法归并排序法是一种稳定且高效的排序方法。

它采用了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解决,并在合并的过程中完成排序。

归并排序的步骤如下:1. 将数据拆分成若干个小的子序列。

2. 对每个子序列递归地进行排序。

3. 将排好序的子序列进行合并,得到完整的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数据。

四、堆排序法堆排序法是一种利用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的方法。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它满足堆的性质,即对于每个非叶子节点,其值都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它的子节点的值。

数据结构课件总结

数据结构课件总结
第三章 栈、队列的学习要点:
1. 掌握栈和队列这两种抽象数据类型的特点,并能相应的 应用问题中正确选用它们。
2. 熟练掌握栈类型的两种实现方法,即两种存储结构表示时 的基本操作实现算法,特别应注意栈满和栈空的条件以及 它们的描述方法。
3. 熟练掌握循环队列和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算法,特别注 意队满和队空的描述方法。
4. 理解递归算法执行过程中栈的状态变化过程。
第四章 数组和广义表的学习要点:
1. 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 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
2. 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 3. 了解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领会以三元组表示稀
疏矩阵时进行矩阵运算采用的处理方法。 4. 掌握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储表示方法,可将一个非空广
3. 理解教科书中讨论的各种图的算法。
第八章 查找表的学习要点:
1. 熟练掌握顺序表和有序表的查找方法,理解分块查找的方法 和索引存储结构。
2. 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 3. 理解在二叉排序树上删除结点的过程。 3. 掌握二叉平衡树的维护平衡方法。 4. 掌握B-树的概念,理解建树、查找和删除结点的过程。 5. 掌握B+树和键树的概念及其特点,以及在其上查找关键字的
义表分解为表头和表尾两部分。
第五章 串的学习要点:
1. 熟悉串的七种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这些基本 操作来实现串的其它各种操作。
2. 熟练掌握在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串的各种 操作的方法。
3. 了解串操作的应用方法和特点。
第六章 树的学习要点:
1. 熟练掌握树、二叉树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遍历二叉树是二叉树各种操作的基础。不仅要熟练掌握各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稳定性总结——写给自己看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稳定性总结——写给自己看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稳定性总结——写给⾃⼰看⼀、排序分类(1)插⼊类:直接插⼊排序、折半插⼊排序、希尔排序(2)交换类:冒泡排序、快速排序(3)选择类: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属于树形选择排序)(4)归并类:2-路归并排序(5)分配类:基数排序⼆、排序稳定性及其原因(1)稳定排序:直接插⼊排序、折半插⼊排序、冒泡排序、2-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直接插⼊排序:每次将⼀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的⼤⼩插⼊到已经排好序的⼀组记录的适当位置上。

在数组内部前半部为排好序的记录,后半部是未排好序的。

⽐较时从前半部的后向前⽐较,所以不会改变相等记录的相对位置。

折半插⼊排序:将直接插⼊排序关键字⽐较时的查找利⽤“折半查找”来实现,本质并没有改变还是⼀种稳定排序。

冒泡排序:通过两两⽐较相邻记录的关键字,如果发⽣逆序,则进⾏交换。

也不会改变相等记录的相对位置。

2-路归并排序: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个有序表。

每次划分的两个⼦序列前后相邻。

合并时每次⽐较两个有序⼦序列当前较⼩的⼀个关键字,将其放⼊排好序的序列尾部。

因为两⼦序列相邻,合并时也没有改变相等记录的相对位置,所以也是稳定的。

基数排序:对待排序序列进⾏若⼲趟“分配”和“收集”来实现排序。

分配时相等记录被分配在⼀块,没有改变相对位置,是⼀种稳定排序。

(2)不稳定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采⽤分组插⼊的⽅法,将待排序列分割成⼏组,从⽽减少直接插⼊排序的数据量,对每组分别进⾏直接插⼊排序,然后增加数据量,重新分组。

经过⼏次分组排序之后,对全体记录进⾏⼀次直接插⼊排序。

但是希尔对记录的分组,不是简单的“逐段分割”,⽽是将相隔每个“增量”的记录分成⼀组(假如:有1~10⼗个数,以2为增量则分为13579、246810两组)。

这种跳跃式的移动导致该排序⽅法是不稳定的。

快速排序:改进的冒泡排序。

冒泡只⽐较相邻的两个记录,每次交换只能消除⼀个逆序。

快排就是通过交换两个不相邻的记录,达到⼀次消除多个逆序。

(完整版)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概括第一章概论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结构的定义:·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上描述数据,独立于计算机。

·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

·线性结构:多对多关系。

·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

·顺序存储结构:如数组。

·链式存储结构:如链表。

·索引存储结构:·稠密索引:每个结点都有索引项。

·稀疏索引:每组结点都有索引项。

·散列存储结构:如散列表。

·数据运算。

·对数据的操作。

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集合。

·常用的有: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结构类型:由用户借助于描述机制定义,是导出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是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的操作。

相当于在概念层上描述问题。

·优点是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信息隐藏。

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好的算法。

算法取决于数据结构。

算法是一个良定义的计算过程,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并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出。

评价算法的好坏的因素:·算法是正确的;·执行算法的时间;·执行算法的存储空间(主要是辅助存储空间);·算法易于理解、编码、调试。

时间复杂度:是某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渐近时间复杂度: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

评价一个算法的时间性能时,主要标准就是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中语句的频度不仅与问题规模有关,还与输入实例中各元素的取值相关。

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数据结构知识点全面总结—精华版

数据结构知识点全面总结—精华版

第1章绪论内容提要:◆数据结构研究的内容。

针对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研究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

数据结构涵盖的内容:◆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所有能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

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为:Data_Structure=(D, R)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该值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一个数学模型与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它由基本的数据类型构成。

◆算法的定义及五个特征。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是一系列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算法的基本特性: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算法设计要求。

①正确性、②可读性、③健壮性、④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学习重点:◆数据结构的“三要素”:逻辑结构、物理(存储)结构及在这种结构上所定义的操作(运算)。

◆用计算语句频度来估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第二章线性表内容提要:◆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定义,对线性表定义的操作。

线性表的定义:用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表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定义: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的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 其结点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是随意的,即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

通过指针来实现!◆线性表的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中的实现。

数据结构的基本运算:修改、插入、删除、查找、排序1)修改——通过数组的下标便可访问某个特定元素并修改之。

核心语句:V[i]=x;顺序表修改操作的时间效率是O(1)2)插入——在线性表的第i个位置前插入一个元素实现步骤:①将第n至第i 位的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②将要插入的元素写到第i个位置;③表长加1。

十大经典数据结构总结与比较

十大经典数据结构总结与比较

十大经典数据结构总结与比较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它是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使得数据可以高效地被操作和访问。

在计算机算法和程序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对程序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并比较十大经典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堆、散列表、字符串和向量。

1. 数组(Array)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以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相同类型的元素。

数组具有快速访问元素的特点,但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较低。

2. 链表(LinkedList)链表是一种由节点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存储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可以分为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

链表具有高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访问元素的效率相对较低。

3. 栈(Stack)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只能通过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栈的应用包括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

4. 队列(Queue)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在队尾插入元素,在队头删除元素。

队列的应用包括广度优先搜索、缓冲区处理等。

5. 树(Tree)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节点之间具有层级关系。

树的应用包括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

6. 图(Graph)图是一种由节点和边组成的非线性数据结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

图的应用包括网络路由、社交网络分析等。

7. 堆(Heap)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具有最大堆和最小堆两种形式。

堆常用于优先队列和排序算法中。

8. 散列表(Hash Table)散列表是一种根据关键字直接访问数据的数据结构,通过哈希函数将关键字映射为散列地址。

散列表的查询和插入操作具有常数时间复杂度。

9. 字符串(String)字符串是由字符组成的数据结构,常用于存储和处理文本信息。

字符串的操作包括匹配、查找、替换等。

10. 向量(Vector)向量是一种动态数组,与数组类似,但可以自动调整大小。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总结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在数据上进行操作和处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本质,并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一、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指所有元素按照线性顺序排列,每个元素最多只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常见的线性结构有数组、链表、栈和队列。

1. 数组数组是一种线性结构,它由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占用相同大小的内存空间,并按照一定顺序存储在连续的内存单元中。

数组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其中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2. 链表链表也是一种线性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域和一个指针域。

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或者上一个节点。

链表可以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等多种形式。

3. 栈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结构,它只允许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栈可以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4. 队列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结构,它只允许在队尾进行插入操作,在队头进行删除操作。

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队列可以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二、树形结构树形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

常见的树形结构有二叉树、堆、AVL树和红黑树等。

1. 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可以分为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等多种形式。

2. 堆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它满足父节点的值总是大于或小于子节点的值。

堆可以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两种形式。

3. AVL树AVL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它保证任何一个节点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并且左右子树也是一棵AVL树。

4. 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它满足以下性质: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根节点是黑色;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的;任意一条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上不能出现连续的两个红色节点。

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数据结构是一种组织数据的方式,它能够使程序员更有效地操作和管理数据。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抽象和算法。

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是链表、堆栈、队列等数据结构,也可以是基于树的数据结构,如二叉树、AVL树、红黑树和B树等。

二、数据结构的应用数据结构有多种应用,可以应用于存储管理、搜索以及排序等。

存储管理方面,数据结构可以对存储空间进行有效管理;搜索方面,数据结构可以提高搜索效率,比如二叉搜索树、树状数组等;排序方面,一些时间复杂度较低的排序算法比如快速排序、堆排序等均可以借助数据结构实现。

三、数据结构的实现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多种方法实现某种数据结构,比如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借助数组和链表实现,另一种数据结构也可以借助二叉树实现。

数据结构的实现也可以是利用固定的内存来实现,也可以借助动态分配内存的方式实现。

四、常见的数据结构1、线性数据结构:线性数据结构是由一组具有特定结构的数据元素组成的一维排列,像数组、链表、栈、队列等都属于线性数据结构。

2、非线性数据结构:非线性数据结构不是一维排列,而是由多个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和网络结构组成的结构,像图、树等都属于非线性数据结构。

五、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结构的抽象是数据结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抽象出了物理存储单元和相关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描述数据结构本身,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六、数据结构的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是指创建、实现、维护和控制数据结构的一种操作。

它是根据数据抽象和操作抽象设计出来的算法,是数据结构的基础。

常见的数据结构算法有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图算法、字符串匹配算法、索引算法、树算法和图形算法等。

七、数据结构的性能分析数据结构的性能分析是指对某种数据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改善和优化该数据结构。

可以比较不同数据结构之间的性能,以及不同操作之间的性能,从而决定更好的数据结构,提高操作的效率。

总结本文总结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应用、实现方法、常见数据结构、抽象、算法以及性能分析。

数据结构之——八大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之——八大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之——⼋⼤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汇总 冒泡排序⼀般将前⾯作为有序区(初始⽆元素),后⾯作为⽆序区(初始元素都在⽆序区⾥),在遍历过程中把当前⽆序区最⼩的数像泡泡⼀样,让其往上飘,然后在⽆序区继续执⾏此操作,直到⽆序区不再有元素。

这块是对⽼式冒泡排序的⼀种优化,因为当某次冒泡结束后,可能数组已经变得有序,继续进⾏冒泡排序会增加很多⽆⽤的⽐较次数,提⾼时间复杂度。

所以我们增加了⼀个标识变量flag,将其初始化为1,外层循环还是和⽼式的⼀样从0到末尾,内存循环我们改为从最后⾯向前⾯i(外层循环所处的位置)处遍历找最⼩的,如果在内存没有出现交换,说明⽆序区的元素已经变得有序,所以不需要交换,即整个数组已经变得有序。

(感谢@站在远处看童年在评论区的指正)#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void sort(int k[] ,int n){int flag = 1;int temp;for(int i = 0; i < n-1 && flag; i++){flag = 0;for(int j = n-1; j > i; j--){/*下⾯这⾥和i没关系,注意看这块,从下往上travel,两两⽐较,如果不合适就调换,如果上来后⼀次都没调换,说明下⾯已经按顺序拍好了,上⾯也是按顺序排好的,所以完美!*/if(k[j-1] > k[j]){temp = k[j-1];k[j-1] = k[j];k[j] = temp;flag = 1;}}}}int main(){int k[3] = {0,9,6};sort(k,3);for(int i =0; i < 3; i++)printf("%d ",k[i]);}快速排序(Quicksort),基于分治算法思想,是对冒泡排序的⼀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0年提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排序算法:(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3) 冒泡排序 (4) 简单选择排序 (5) 快速排序(6) 堆排序 (7) 归并排序【算法分析】(1)直接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

(2)折半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在一个有序表中进行查找和插入,我们知道这个查找操作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来实现,由此进行的插入排序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所需附加存储空间和直接插入相同,从时间上比较,折半插入排序仅减少了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而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

(3)冒泡排序:比较相邻关键字,若为逆序(非递增),则交换,最终将最大的记录放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此为第一趟冒泡排序;对前n-1记录重复上操作,确定倒数第二个位置记录;……以此类推,直至的到一个递增的表。

(4)简单选择排序: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1<=i<=n)个记录交换之。

(5)快速排序:它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6)堆排序: 使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排列,在堆排序的算法中先建一个“大顶堆”,即先选得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并与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对序列中前n-1记录进行筛选,重新将它调整为一个“大顶堆”,如此反复直至排序结束。

(7)归并排序: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假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则可看成是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称为2-路归并排序。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结构排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并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分析,比较它们在不同规模数据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提供依据。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 3x,开发环境为 PyCharm。

实验中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原理1、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2、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3、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4、快速排序(Quick Sort)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5、归并排序(Merge Sort)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稳定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

四、实验步骤1、算法实现使用 Python 语言分别实现上述五种排序算法。

为每个算法编写独立的函数,函数输入为待排序的列表,输出为排序后的列表。

2、生成测试数据生成不同规模(例如 100、500、1000、5000、10000 个元素)的随机整数列表作为测试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1. 基本思想: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示例】:[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12Procedu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3//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4 Begin5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6 begin7 R[0] := R; J := I - 1;8 While R[0] < R[J] Do //查找R的插入位置//9 begin10 R[J+1] := R[J]; //将大于R的元素后移//11 J := J - 112 end13 R[J + 1] := R[0] ; //插入R //14 end15 End; //InsertSort //复制代码二、选择排序1. 基本思想: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示例】: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97 76]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97]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 97]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76 76 971617Procedure Selec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直接选择排序 //18 Begin19 for I := 1 To N - 1 Do //做N - 1趟选择排序//20 begin21 K := I;22 For J := I + 1 To N Do //在当前无序区R[I..N]中选最小的元素R[K]//23 begin24 If R[J] < R[K] Then K := J25 end;26 If K <> I Then //交换R和R[K] //27 begin Temp := R; R := R[K]; R[K] := Temp; end;28 end29 End; //SelectSort //复制代码三、冒泡排序(BubbleSort)1. 基本思想:两两比较待排序数据元素的大小,发现两个数据元素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数据元素为止。

2. 排序过程: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示例】:49 13 13 13 13 13 13 1338 49 27 27 27 27 27 2765 38 49 38 38 38 38 3897 65 38 49 49 49 49 4976 97 65 49 49 49 49 4913 76 97 65 65 65 65 6527 27 76 97 76 76 76 7649 49 49 76 97 97 97 973031Procedure BubbleSort(Var R : FileType) //从下往上扫描的起泡排序//32Begin33 For I := 1 To N-1 Do //做N-1趟排序//34 begin35 NoSwap := True; //置未排序的标志//36 For J := N - 1 DownTo 1 Do //从底部往上扫描//37 begin38 If R[J+1]< R[J] Then //交换元素//39 begin40 Temp := R[J+1]; R[J+1 := R[J]; R[J] := Temp;41 NoSwap := False42 end;43 end;44 If NoSwap Then Return//本趟排序中未发生交换,则终止算法//45 end46End; //BubbleSort//复制代码四、快速排序(Quick Sort)1. 基本思想:在当前无序区R[1..H]中任取一个数据元素作为比较的"基准"(不妨记为X),用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为左右两个较小的无序区:R[1..I-1]和R[I+1..H],且左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基准X则位于最终排序的位置上,即R[1..I-1]≤X.Key≤R[I+1..H](1≤I≤H),当R[1..I-1]和R[I+1..H]均非空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上述的划分过程,直至所有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已排序为止。

2. 排序过程:【示例】: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第一次交换后[27 38 65 97 76 13 49 49]第二次交换后[27 38 49 97 76 13 65 49]J向左扫描,位置不变,第三次交换后[27 38 13 97 76 49 65 49]I向右扫描,位置不变,第四次交换后[27 38 13 49 76 97 65 49]J向左扫描[27 38 13 49 76 97 65 49](一次划分过程)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一趟排序之后[27 38 13] 49 [76 97 65 49]二趟排序之后[13] 27 [38] 49 [49 65]76 [97]三趟排序之后 13 27 38 49 49 [65]76 97最后的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65 76 97各趟排序之后的状态4748Procedure Parttion(Var R : FileType; L, H : Integer; Var I : Integer);49//对无序区R[1,H]做划分,I给以出本次划分后已被定位的基准元素的位置 // 50Begin51 I := 1; J := H; X := R ;//初始化,X为基准//52 Repeat53 While (R[J] >= X) And (I < J) Do54 begin55 J := J - 1 //从右向左扫描,查找第1个小于 X的元素//56 If I < J Then //已找到R[J] 〈X//57 begin58 R := R[J]; //相当于交换R和R[J]//59 I := I + 160 end;61 While (R <= X) And (I < J) Do62 I := I + 1 //从左向右扫描,查找第1个大于 X的元素///63 end;64 If I < J Then //已找到R > X //65 begin R[J] := R; //相当于交换R和R[J]//66 J := J - 167 end68 Until I = J;69 R := X //基准X已被最终定位//70End; //Parttion //复制代码7172Procedure QuickSort(Var R :FileType; S,T: Integer); //对R[S..T]快速排序//73Begin74 If S < T Then //当R[S..T]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是无需排序//75 begin76 Partion(R, S, T, I); //对R[S..T]做划分//77 QuickSort(R, S, I-1);//递归处理左区间R[S,I-1]//78 QuickSort(R, I+1,T);//递归处理右区间R[I+1..T] //79 end;80End; //QuickSort//复制代码五、堆排序(Heap Sort)1. 基本思想:堆排序是一树形选择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将R[1..N]看成是一颗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来选择最小的元素。

2. 堆的定义: N个元素的序列K1,K2,K3,...,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特性:Ki≤K2i Ki ≤K2i+1(1≤ I≤ [N/2])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

例如序列10,15,56,25,30,70就是一个堆,它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如上图所示。

这种堆中根结点(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最小,我们把它称为小根堆。

反之,若完全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的关键字,则称之为大根堆。

3. 排序过程:堆排序正是利用小根堆(或大根堆)来选取当前无序区中关键字小(或最大)的记录实现排序的。

我们不妨利用大根堆来排序。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当前无序区调整为一个大根堆,选取关键字最大的堆顶记录,将它和无序区中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这样,正好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有序区是在原记录区的尾部形成并逐步向前扩大到整个记录区。

【示例】:对关键字序列42,13,91,23,24,16,05,88建堆8182Procedure Sift(Var R :FileType; I, M : Integer);83//在数组R[I..M]中调用R,使得以它为完全二叉树构成堆。

事先已知其左、右子树(2I+1 <=M时)均是堆//84Begin85 X := R; J := 2*I; //若J <=M, R[J]是R的左孩子//86 While J <= M Do //若当前被调整结点R有左孩子R[J]//87 begin88 If (J < M) And R[J].Key < R[J+1].Key Then89 J := J + 1 //令J指向关键字较大的右孩子//90 //J指向R的左、右孩子中关键字较大者//91 If X.Key < R[J].Key Then //孩子结点关键字较大//92 begin93 R := R[J]; //将R[J]换到双亲位置上//94 I := J ; J := 2*I //继续以R[J]为当前被调整结点往下层调整//95 end;96 Else97 Exit//调整完毕,退出循环//98 end99 R := X;//将最初被调整的结点放入正确位置//100End;//Sift//复制代码101 Procedure Heap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堆排序//102Begin103For I := N Div Downto 1 Do //建立初始堆//104Sift(R, I , N)105For I := N Downto 2 do //进行N-1趟排序//106begin107T := R[1]; R[1] := R; R := T;//将当前堆顶记录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108Sift(R, 1, I-1) //将R[1..I-1]重成堆//109end110End; //HeapSort//复制代码六、几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和选择1. 选取排序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1) 待排序的元素数目n;(2) 元素本身信息量的大小;(3) 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分布情况;(4) 语言工具的条件,辅助空间的大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