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指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一、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要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案例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衡量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介绍,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课件展示板书内容预览教材内容并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看课件:青岛2022的经济增长读图思考:(课件)匹兹堡附近有大型优质煤田。
但为什么匹兹堡在19世纪中叶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和分析,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调查活动: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匹兹堡毛皮生产中心的发展将使匹兹堡的生活方式发生什么变化?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在不断增长的美国东北部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本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看看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地图: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阅读教科书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图。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授(15分钟)教师介绍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发展的背景和基本要素。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已开发的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确定该区域的发展阶段,并总结该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或口头陈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
5. 整合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学生要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了解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求学生以报告形式提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通过课堂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3. 布置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深化他们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资料:思考:以上资料是三门县沿赤乡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哪个阶段工业相对发达?哪个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第二阶段的成熟期工业相对发达,因为这个时期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承转过度:同学们对三门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了大概了解,目前,三门的经济相对于台州的温岭、路桥等地区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
教师适时提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教师点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承转过度作为新一代的三门主人,如何把握三门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三门县沿赤乡“沿海工业城”的发展变化规律,请大家看教材,了解区域发展一般经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展示案例播放三门沿赤乡九十年代的农业、工业和现在的农业、工业等图片,近年来,随着“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步伐加快,三门工业迅速发展。
三门沿海工业城,〔如下图〕位于三门县滨海平原沿赤乡境内,地势平坦,用地相对集中,十分有利于整体性产业的规划与布局。
2004年9月,在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县委积极响应市委提出了“南北协作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凭借土地、交通等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把原三门1.2万亩国有荒废盐田作为台州市南北协作工程示范基地,充分利用资源,目前109家企业已入园,在未来的几年,一个拥有12万人口,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塑料模具等为一体的环保型沿海工业城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将成为三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最后再由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教学流程设计
→ → →
↓
← ← ← ←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难点)
2.工业化阶段。(重点)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重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7页)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2.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1.沙特经济和计划部的一项经济战略计划显示,到2024年沙特的人均年收入将从目前的1.5万美元增长到2.66万美元。这种高收入的区域就是发达地区吗?
项目
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续表
项目
特点
工业化发展
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内部差异
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一课时)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1.指标:①常用指标:、、;②综合性指标:(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类型:地区与地区或地区、地区和地区3.总体发展趋势:--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特征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农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业现代化交通:线路较,分布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对外贸易规模主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特征体就业结构: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状态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工第三产业表现出发展的趋势业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业大规模转移化内部的集聚作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阶内部差异:,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段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区域发展状态:处于的加速发展态势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效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益工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密集型和密集型全面升级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产业综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信息商务网络:发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步展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阶段第二部分课堂重难点攻破发展指标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劳动力分布工业化状态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交通线路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发展状态第三部分课堂、课后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二、综合题10、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A.B两地区储量都很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5、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同。
12(阅读)P8《区域开发方式》(承转)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探究)下面我们一起根据教材美国匹兹堡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案例,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问题1)P9活动问题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回答)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西北部,附近水源充足,煤炭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问题2)19世纪中叶以前,匹兹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有何特征?(回答)匹兹堡当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特点如下:略19世纪中叶后:东北工业区崛起,运河开通、铁路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铁矿,匹兹堡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发展方向。
(问题6)19世纪中叶匹兹堡进入哪个发展阶段?有何特征?(回答)匹兹堡当时进入以工业化阶段。
特点如下:略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回答)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成本增加,效益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
③根本原因:本地产业衰退、产业结构老化、产业层次偏低。
(问题13)P12活动问题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回答)区域衰退阶段,原先优势(地理位置、资源等)将不复存在,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的人地关系。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3)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要求学生学习案例二,分小组讨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讲
授
新
课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展示课件(10)案例三
(11)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课题名称
区域发展阶段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设计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修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目标要求是: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2)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3)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具体就是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总结发言进行点评。
湘教版地理必修3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的第二节,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区域发展阶段。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3、重点难点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地理分析,比较等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了区域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内容分3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
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归纳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情景导入2、知识回顾3、新授课(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总结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1)小组研究讨论2)小组展示3)教师指导总结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4)学生结合课本完善导读单上区域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四个方面比较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4、课堂小结5、课堂检测(抢答题)6、布置作业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一、学习目标二、学习课时:2课时自学导入学习目标一 了解、熟悉本节的地理主干知识【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教材P8—12,完成下列问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① 常用指标 发达地区区域划分 高收入地区 ②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 预期寿命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总体发展趋势: 3.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 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 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A .①④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 4.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④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5.“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教师:点评,指出学习的重点、存在的问题。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二掌握区域发展阶段【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1. 熟悉教材P8~11内容,完成教材P9.P11.P12的三组“活动”题2.讨论并完成下表教师:1. 对知识进行归纳 2.对学生的回答点评【配套练习1】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A.①B.②C.③D.①②③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导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作者:————————————————————————————————日期:《§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5、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教学过程】〖导入〗(问题)谁能说出“金砖五国”?他们应该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回答)巴西(B)、俄罗斯(R)、印度(I)、中国(C)、南非(S),他们属于发展中国家。
(点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授新〗(板书)§1.2区域发展阶段(提问)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是:人文发展指数。
(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2.综合指标(HDI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讲解)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将一个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地区。
(提问)我国四大地区中哪个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你是怎样判断的?地区 2004年人均 GDP (元)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东部中部9480 17 49 34 西部7219 19 45 36东北 (回答)略(阅读)P8《区域开发方式》区高恶可域开发方式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水平性循环持续发展(承转)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阶段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特点。
3.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1.区域发展阶段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区域发展阶段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导入引出区域发展阶段这一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定义和作用(5分钟)教师简要解释什么是区域发展阶段和它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该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3. 分期(2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区域发展的分期,并引导学生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 地域差异(2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问题,并让学生就某一地区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空间结构1. 复习(10分钟)老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对区域发展阶段和地域差异的认识。
2. 空间结构(2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的空间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定位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数据和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定位和标注出各类空间结构,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课时:问题分析1. 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典型的实际案例,分组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缺乏管理的问题(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地区,分析与之相关的缺乏管理问题,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3. 总结(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阶段、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同时明白掌握这些知识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概念讲解、分期介绍、地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的引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和有机的整合,既充分发挥了知识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一、阅读理解知识要点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发达地区1.常用指标区域划分高收入地区2.综合指标预期寿命反映人文发展指数(HDI)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知识要点2 区域开发方式1.两种不同的区域开发方式开发方式特色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和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和,强调以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区域发展水平到对外联系的关系区域对外经济联系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其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十分关注的变化和的发展,区域是相对的,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知识要点3 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区域发展状态二、活动题答案:(一)、P9页活动题。
1、经纬度位置:北纬40°26’ 经度:西经80°00’海陆位置: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
相关位置: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铁路特别是运河的修建,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铁矿,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主导区位因素: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3、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乡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
4、区域发展初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
若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就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形成主导产业。
(二)、P11页活动题。
1、都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①地形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工业用水)充足;农业发达;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及公、铁、海运);开发历史悠久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2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向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讨究,交流。
进行开放式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力求难点突破,并及时练习强化记忆,使学生所学得以巩固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的第二节,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区域发展阶段。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地理分析,比较等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了区域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五、重点难点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师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古巴、丹麦、尼泊尔、英国、瑞士、埃塞俄比亚【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
必修三教案二区域的发展阶段
必修三教案(2)区域的发展阶段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比如人文发展指标(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动力的总和(中国人和外国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户籍人口数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如德国海尔)区域开发方式可分为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和高水平的发展方式。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变化、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1)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也很少,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2)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3)空间结构:①城市化水平低,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②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③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4)发展状态: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5)与生态环境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小,人地关系协调(二)工业化阶段(成长阶段)(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增长,明显不平衡增长趋势(2)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课堂导学】探究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⑵.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⑶.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⑵.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⑶.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⑷.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⑸.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1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结构对外联系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发展状况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活动3〗(教材第11-12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①资源枯竭;②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③环境污染加重。
⑵.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基本消失;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⑶.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限制性因素:①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②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③交通拥堵;④用地紧张;⑤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⑥引进新的技术;⑧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C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C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读下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完成5~6题。
5.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B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6.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D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回答7~8题。
7.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C )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河网密度变大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0.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C )A.a—b—c B.b—c—a C.c—a—b D.b—a—c二、综合题(共50分)11.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材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材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1)萍乡煤炭工业发展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萍乡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萍乡市实现区域高效益发展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市拟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________,简述你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资源枯竭(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经济发展受阻。
(3)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煤炭工业等传统工业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治理工业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政策优惠,改善投资环境等。
(4)C 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参考资料】中国的GDP日本2010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
据统计,中国和日本GDP总量相加,远低于美国的2010年14.66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的人均GDP 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
1978-2007年间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是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
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GDP增速,还低于消费支出增速。
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比例却不断上升。
当前我国行政费用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
中国成为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耗强度是日本5倍,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我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
中国GDP每增长1%占农地30万亩是日本8倍。
但中国是不是在认真创新发展之路,无论中国人自己,还是外界都能感觉得出来。
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就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斯言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