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特征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概述

计划
评价
运行速成原型的工作模型是一个循 环的模型。
1.快速分析 快速确定软件系统 的基本要求,确定原型所要体现的 特征(界面,总体结构,功能,性 能)
2.构造原型 考虑主要特征,快 速构造一个可运行的系统。有三类 原型:用户界面原型,功能原型, 性能原型。
3.运行和评价原型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 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 个螺旋周期可分为4个工 作步骤:
开发可通过使用现成的可复用构件组装
1、第一代软件工完提程成高,效—而率无和传需质统从量的头,软开降件始低构成工造本程,的以目此的达。到称
为构件工程。
2、第二代软件工程 — 对象工程
3、第三代软件工程 — 过程工程
4、第四代软件工程 — 构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学科多, 研究的范围广,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软件工程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第一代软件工程 — 传统的软件工程 2.第二代软件工程 — 对象工程 3.第三代软件工程 — 过程工程 4.第四代软件工程 — 构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第一代软件工程 — 传统的软件工程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为了
2.第二代软件工程 — 克对象服工“程软 件 危 机 ”
结构化设计方法 SD法(Structured Design) 结构化分析方法 SA法(Structured Analysis)
SA,SD,SP 法相互衔接,形成了一整套开发方 法。
原型化方法及其工作模型
什么是原型化方法(Prototyping Method)
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 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软件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特征

软件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特征

软件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特征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质量因素有正确性、性能、可靠性、容错性、易用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等。

开发常用模型有:线性模型、渐增式模型、螺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形式化描述模型等等。

“套用固定的模型不是程序员的聪明之举”。

比如“程序设计”与“测试”之间的关系,习惯上总以为程序设计在先,测试在后,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程序,将测试分为同步测试与总测试更有效。

软件开发中的三种基本策略:“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衷”。

软件复用是将具有一定集成度并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组成单元,称为软构件。

分而治之是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软件的优化是指优化软件的各个质量因素,如提高运行速度,提高对内存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等等。

优化工作的复杂之处是很多目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不能够使所有的目标都得到优化时,就需要“折衷”策略。

软件中的折衷策略是指通过协调各个质量因素,实现整体质量的最优。

软件折衷的重要原则是不能使某一方损失关键的职能,更不可以像“舍鱼而取熊掌”那样抛弃一方。

下面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实现、测试与改错、维护与再生这五个方面逐一阐述。

2.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项目成败与否的第一步,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修补补就越少。

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改正。

软件修改越早代价越少,修改越晚代价越大。

需求分析要关注到每一个最终使用者,避免遗漏使用方的需求。

需求分析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

需求分析需要与使用者进行多次反复沟通,开发者做到真正领会使用者的需求。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盖全,也不可以什么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加以权衡。

可行性分析必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需要分析的工作要点有:1)完成问题整理、收集;2)走访使用部门,进行询问、沟通;3)交流中的心态定位是我们在为编辑、为业务工作;4)我们要为用户考虑。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词语解释题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成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2、白盒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

3、黑盒法: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4、渐增式测试:逐个把未经过测试的模块组装到已经过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

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至程序组装完毕。

5、非渐增式测试: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再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

6、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这是一种使要求说明过程自动化的技术,通过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语言来描述预期的行为“做什么”,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中用规格说明语言来规定任何系统行为。

7、经济可行性:对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8、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建设中各主要技术方面的设计进行说明,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产物,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将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从技术和指导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证。

9、面向对象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

软件工程第三章

软件工程第三章

条目格式如下: 数据流名: 组成: 流量:
3.5 需求分析方法 SIT 来源: 去向: · 文件条目。 文件条目主要说明文件由哪些数据项组成,存储方式和
存取频率等。 条目格式如下: 文件名: 组成: 存储方式: 存储频率:
3.5 需求分析方法 SIT · 数据项条目。 数据项名: 类型: 长度: 取值范围: · 加工条目。 加工条目主要说明加工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其加工
3.2 需求分析任务 SIT
二、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通常采用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
三、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综合上述两项分析的结果可以导出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
型,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 逻辑模型。 四、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根据在分析过程中获得的对系统的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 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和进度,修正以前制定的开 发计划。 五、开发原型系统
3.3.2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从用户角度来描述系统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以便让不具备专业技术方面知识的用户能看懂。这样的需求 描述只描述系统的外部行为,要尽量避免对系统设计特性的 描述。
3.3 软件需求分析类型 SIT
3.3.3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是比用户需求更详细的需求描述,是系统实现 的基本依据,因此,是一个完全的和一致的系统描述,是软 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的起点。
需求描述的结构化是围绕三个主要内容进行的,一是系 统操作对象,二是系统运行的功能,三是系统处理的事件。
3.6 软件需求工程管理 SIT 软件需求管理指的是一个为系统的需求进行启发、组织、
建档的系统方法,一个建立和维护客户和项目团队之间关于 变更系统需求所达成的一致性的过程。
需求模型是指将软件需求的捕获与开发、管理作为一个 工程,以软件需求的捕获与开发、管理为研究对象,抽象化 的工程参考模型,用以指导软件需求的各项实践活动。

软件工程六十题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六十题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六十题1﹑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产品特性:⑴是一种逻辑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⑵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开发研制完成后,通过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

⑶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

⑷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还末完全摆脱手工开发方式,大部分产品是"定做"的⑸开发软件的费用不断增加,致使生产成本相当昂贵。

2﹑软件生产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⑴程序设计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个体劳动,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⑵程序系统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小集团合作生产,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高级语言,开发方法仍依靠个人技巧,但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

⑶软件工程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工程化的生产,使用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来开发软件。

3﹑什么是软件危机?产生原因是什么?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

产生原因:⑴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⑵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⑶软件包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⑷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⑸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

⑹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什么是软件工程?它目标和内容是什么?软件工程就是用科学的知识程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软件工程目标:付出较低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功能;取得较好的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只需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及时交付使用;开发的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工程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开发技术和开发管理两个方面。

开发技术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环境。

开发管理主要研究: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软件心理学。

5﹑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软件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的费用,可靠性,可维护性,软件生产率和软件的重用。

6﹑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哪几个活动?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

《软件工程》课程要点●每章教学课件中的“本章小结”列出了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例题和习题也是课程重点一、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概述1.概念:(1)软件的概念(组成成分、作用);答:计算机软件是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逻辑方法和控制过程(2)软件危机的含义、表现、产生原因(客观、主观)答: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的表现:①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很不准确②已完成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③软件质量差④软件不可维护⑤软件没有开发文档⑥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⑦软件生产率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趋势与软件的特点有关(客观原因):①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缺乏“可见性”,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②软件在使用期间不存在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一旦发现错误,通常意味着修改原来的设计,因此软件难维护③软件规模庞大,程序复杂性增加,需多人分工合作(不能保证每个人完成的工作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高质量的大型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主观原因):①开发无计划②忽视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③轻视软件维护④无过硬评测手段⑤缺乏有力的开发方法和工具⑥不重视开发文档等软件配置(3)软件工程学科包括的内容(三要素)、解决的主要问题答:(1)软件工程定义:1)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2)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3)将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开发技术结合起来,以较经济的手段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维护它2)软件工程方法学的三要素:①方法: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②工具:为方法的高效运用,而提供的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③过程: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4)软件生命周期的含义、组成阶段及各阶段主要任务答: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运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基础习题

软件工程基础习题

软件⼯程基础习题习题11.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流程。

2. 系统分析和定义是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这⼀步应该做哪些⼯作?3. 系统规格说明书主要应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进⾏系统复审?4. 如何理解软件概念?简述软件有哪些分类⽅法?5. 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简述各阶段名称及特点。

6. 查阅⽂献写⼀篇1000字的短⽂,综述软件⼯程的发展。

7. 什么是软件危机?主要有哪些表现?8. 查阅最新⽂献写⼀篇2000字的短⽂,综述软件危机在当今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危害。

9. 什么是软件的⽣命周期?10. 软件⽣存期模型主要有哪些?给出名称及特点。

习题21. 软件计划的任务主要有哪些?2. 在软件计划阶段应该考虑哪三类资源?对软件开发中的每⼀类资源可以⽤哪些特征来描述?什么是时间窗⼝?可再⽤软件资源主要有⼏种?给出名称及简单解释。

3. 软件⽣命周期中各阶段⼈⼒资源如何安排才合理?4. 简述代码⾏技术的基本思想。

5. 指出下列公式中每个量的含义。

∑=-±=ni d a b L 12)6(6. 什么是40-20-40规则?7. 当采⽤敏捷开发过程时,如何进⾏项⽬估算? 8. 如何对Web ⼯程项⽬进⾏估算? 9. 简述任务分解技术的基本思想。

10. Halstead 理论模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给出⽤Halstead 理论模型估算成本的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说出各个量的取值依据。

11. 估计某PASCAL 程序中n1=70,n2=60,N1=14300,N2=400,取S=12,W=20000,估算开发该软件的总成本。

12. 估计⼀个C 语⾔程序系统⼤约⼀万⾏,W 取30000元,估算开发该系统的成本。

13. 开发⼀个Organic 类型的软件,经分析有45000⾏源代码,试⽤基本COCOMO 模型估算所需⼯作量、⽣产率、开发时间及投⼊该项⽬的最佳⼈员数。

14. 利⽤题13得出的⼯作量E ,根据Esterling 模型估算当团队⼈数n 为8时的软件成本,若n 为12时,成本⼜当如何?15. ⽤2年的时间开发⼀个应⽤软件系统,估计代码⾏数为5万⾏,Ck 取10000,试计算所需⼯作量。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1-1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1-1

• 软件用后不磨损
•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程序
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变得不再 相关(例如,需求改变时), 而需要修改
• 但是,没有备件的概念
1.1、软件的定义
硬件和软件故障率曲线
由于副作用造成 故障率的提高 原来的软件已经面目全非了!
故障率

磨损后
生命初期
修改
硬件的故障率曲线 实际曲线
软件故障率的理想曲线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案例
3 . 软件产品的质量靠不住 [案例]:
ARIANE 5 火箭 1996 年6 月,耗资70 亿美元,发射
本章内容
1.1、软件的定义 1.2、软件危机 1.3、软件工程 1.4、软件生存期 1.5、软件过程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Crisis!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 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 度不断增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 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 开发的模式及技术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 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 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开发过程中 就夭折。
时间
1.1、软件的定义
硬件和软件故障率曲线的比较
软件不会用坏(wear out).
软件会退化( deteriorate)!
1.1、软件的定义
软件的特点-7
要求

软件产品不允许误差
软件产品的高质量取决于好的设计( High quality is achieved through) 依赖于人(Depend on people) 需要对产品进行构造(Requi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duct”)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36
(3)软件经常变化 (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开发软件的目的就是支持用户的工作,满足 用户对软件的需求 (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 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 造产品
37
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hardware)相互依存 的另一部分,与硬件合为一体完成系统功能。 软件定义包括如下几点: (1)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 (2)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即相关数 据); (3)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各种图文数据 (即说明文档)。
16
软件=程序+数据+相关文档
软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60年 代中期) 特点:(1)称为程序设计阶段 (2)软件生产以个体化为主 (3)编写程序的工具只有低级语言 (4)软件规模小,几乎没有系统化的 标准可循
11
(5)软件由软件使用者自己开发和编写,适 合个人应用 (6)没有“软件”概念,对于程序有关的文 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发主要围绕硬件 进行 (7)工程规模小,使用工具单一,开发者之 间没有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 称程序系统阶段
7
ENIAC诞生于二战时期,最初是作为辅助炮兵计 算炮弹轨迹的工具,在盟军登陆西欧前一年开始 制造,但直到1945年停火时还没完成。在冷战初 期军方就发现了ENIAC的大量用途,它的17468 根真空管被用来测试氢弹的早期设计的可行性。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执行5000条指令,在当时的情 况下它的运算速度比电动式计算机快1000倍。当 然,现在iPhone 6每秒能响应250亿条指令。

国家开放大学《软件工程》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软件工程》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软件工程》章节自测参考答案模块一软件工程概述一、选择题1.软件与程序的区别是()。

A. 程序价格便宜、软件价格昂贵。

B. 程序是用户自己编写的,而软件是由厂家提供的。

C. 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而软件是由机器语言编写的。

D.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总称,而程序是软件的一部分。

2.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A. 软件产生B. 软件周期C. 软件工程D. 软件危机3.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模型。

A. 线性顺序B. 早期产品C. 顺序迭代D. 线性迭代4.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是()。

A. 缺乏灵活性B. 用户容易参与开发C. 适用可变需求D. 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5.用户要看到软件产品的模样,最早也要到()以后。

A. 验收B. 在单元测试之后C. 程序代码编写完成之后D. 用户需求基本确定6.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瀑布模型和()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模型。

A. 增量模型B. 专家系统C. 喷泉模型D. 变换模型7.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系统。

A. 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 需求确定的C. 管理信息D. 实时8.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型的设计过程。

A. 自底向上B. 自顶向下C. 自外向内D. 自内向外9.下列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属于国际标准的是( )A. IEEEB. GBC. ISOD. DIN10.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基于()的方法。

A. 程序结构B. 数据结构C. 算法D. 数据流二、简答题1.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由于软件具有上述这些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发明一种高效的开发方法,从而导致软件生产效率非常低,交付期一拖再拖,最终交付的软件产品在质量上很难保障。

这种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被定义为“软件危机”。

它的具体表现如下:(1)“已完成”的软件不满足用户的需求。

(2)开发进度不能保障,交付时间一再拖延。

现代软件工程课程描述

现代软件工程课程描述

现代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介绍软件开发过程的课程,它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软件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软件开发过程:这门课程将介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这些阶段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2. 软件设计:这门课程将介绍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面向对象设计、模块化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创建可扩展、可维护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3. 软件测试:这门课程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有效的测试策略,以确保软件的质量。

4. 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项目规划、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团队管理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5. 软件质量保证:这门课程将介绍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质量标准、质量度量和质量改进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实施有效的质量保证策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6. 软件工程工具:这门课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工程工具,如版本控制系统、自动化构建工具、持续集成工具和缺陷跟踪系统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工程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1.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a.软件产品是一种逻辑产品。

b.软件产品的生产主是研制,软件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上,软件开发完成后,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

c.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问题。

d.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还未完全摆脱手工开发方式,而且碰分是"定做"的。

e.软件费用不断增加,成本相当昂贵。

2.软件产品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阶段 A.程序设计时代(1946-1956) B.程序系统时代(1956-1968) C.软件工程时代(1968-今)生产方式个体手工劳动小集团合作生产工程化的生产工具机器语言、汇编高级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开发方法追求编和技巧,追求程序运行效率个人技巧,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硬件特征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有爆炸性增长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及网络化方软件特征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员数量猛增,已意识到软件开发的重要性,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破,大量软件开发的需求已提出,开发人员的素质和工程兵的开发技术不适应规模大、结构复杂的软件开发,产生了尖锐矛盾,导致软件危机的产生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断上升,没有完全摆脱软件危机3.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软件危机:软件发展第二阶段的末期,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

一些复杂的、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提出来了,但,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使问题积累起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而导致了软件危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b.开发的软件不通满足用户要求。

c.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d. 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软件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开发软件的方式、方法、技术和人员引起的:a.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4章-软件概要设计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4章-软件概要设计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4章-软件概要设计4.1 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搞清楚了软件“做什么”的问题,并把这些需求通过规格说明书描述了出来,这也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进入了设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并将设计的结果反映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所以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最初这种表示只是描述了软件的总的体系结构,称为软件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4.1.1 基本任务1. 设计软件系统结构(简称软件结构)为了实现目标系统,最终必须设计出组成这个系统的所有程序和数据库(文件),对于程序,则首先进行结构设计,具体为:(1)采用某种设计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成模块。

(2)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4)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

(5)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

根据以上内容,软件结构的设计是以模块为基础的,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把系统分成层次结构。

设计阶段,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从实现的角度进一步划分为模块,并组成模块的层次结构。

软件结构的设计是概要设计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详细设计与编码的工作软件系统的质量及一些整体特性都在软件结构的设计中决定。

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对于大型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除了控制结构的模块设计外,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1)数据结构的设计逐步细化的方法也适用于数据结构的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已通过数据字典对数据的组成、操作约束、数据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描述,确定了数据的结构特性,在概要设计阶段要加以细化,详细设计阶段则规定具体的实现细节。

在概要设计阶段,宜使用抽象的数据类型。

(2)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指数据存储文件的设计,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设计:①概念设计。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从用户角度进行视图设计,一般用ER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这是一个概念模型。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

软件工程概述考点整理●软件及其本质特性●软件的概念●指令的集合(计算机程序),通过执行这些指令可以满足预期的特征、功能和性能需求;●数据结构,使得程序可以合理利用信息;●软件描述信息,它以硬拷贝和虚拟形式存在,用来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

●软件 = 程序 + 数据 + 文档●软件是逻辑的而非物理的系统元素,因此,软件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软件不会“磨损”。

●软件的失效曲线图●软件的特性●无形性●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上●软件不会被用坏,只能被淘汰●软件生产方式原始●软件成本昂贵●软件的本质特性●复杂性:软件是人类思维和智能的一种延伸,他比任何以往的人类的创造物都要复杂的多●一致性●软件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环境(如硬件、网络以及其他软件)●软件必须遵从人为的惯例并适应已有的技术和系统●软件需要随接口不同而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可变性●人们总是认为软件是容易修改的,但忽略了修改带来的副作用●不断的修改最终导致软件的退化,从而结束其生命周期●不可见性●软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实体,不具有空间的形体特征●开发人员可以直接看到程序代码,但是源代码并不是软件本身●软件以机器代码的形式运行,但是开发人员无法看到源代码是如何运行的●软件的分类●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紧密配合以使计算机各个部分与相关软件及数据协调、高效工作的软件。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性软件●应用软件:在特定领域内开发、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类软件●●按规模划分●微型1人1~4周0.5k●小型1人1~6月1k~2k●中型2~5人1~2年5k~50k●大型5~20人 2~3年50k~100k●甚大型100~1000人4~5年1M(=1000K)●极大型2000~5000人5~10年 1M~10M●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在事件或数据产生时,立即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分时软件: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的软件●按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项目软件:定制软件●产品软件:面向市场●按使用频度划分●一次使用的软件●频繁使用的软件●失效的影响划分●高可靠性软件●一般可靠性软件●软件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程序设计阶段,此时硬件已经通用化,但软件生产却是个体化。

一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八个阶段

一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八个阶段

一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八个阶段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IEEE: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

Fritz Bauer: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软件工程学的内容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含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工程管理学包含软件工程经济学和软件管理学。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著名软件工程专家B.Boehm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并总结了多年来开发软件的经验,于1983年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的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软件工程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B.Boehm指出,遵循前六条基本原理,能够实现软件的工程化生产;按照第七条原理,不仅要积极主动地采纳新的软件技术,而且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

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

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

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

(2)软件工程过程: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

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

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

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

软件工程讲义_第二章

软件工程讲义_第二章

演化过程模型评述[NOG00]
首先,原型开发(和其他更加复杂的演化过程) 由于构建产品需要的周期数目不确定,给项目策 划带来了困难。 其次,演化软件过程没有确定演进的最快速度。 如果演进的速度太快,完全没有间歇时间,项目 肯定会陷入混乱;反之,如果演进速度太慢,则 会影响生产率…… 再次,软件过程应该侧重于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而不是高质量。为了追求高质量而延长开发时间 势必造成产品推迟交付,从而失去进入市场的良 机。

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描述各 种软件过程。模式使得软件工程组织能够 从高层抽象开始,开发层次化的过程描述。 高层抽象描述又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步骤 模式以描述框架活动,然后每一个步骤模 式又进一步逐层细化为更详细的任务模式。 过程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在过程变 体的定义中复用——即软件开发队伍可以 将模式作为过程模式的构建模块,定制特 定的过程模型。

演化过程模型评述

演化模型的初衷是采用迭代或者增量的方式开 发高质量软件。可是,用演化模型也可以做到强 调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发速度。软件开发团队 及其经理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这些严格的项目和 产品参数与客户(软件质量的最终仲裁者)满意 度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专用过程模型
专用过程模型具有传统过程模型的一些特 点,但是,专用过程模型往往应用面较窄, 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软件工程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专用过程也许更确切 地应该称为技术的集合或方法论,是为了 实现某一特定的软件开发目标而制定的。 但它们确实也提出了一种过程。
模式名称:应能清楚地表述该模式在软件过程中的功能。 驱动力:模式使用环境及主要问题, 以明确主要难点 并可能影响解决方案。 类型:定义模式类型。 启动条件:描述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 问题:描述模式将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办法:描述模式的实现。 结束条件:描述模式成功执行之后的结果。 相关模式:以层次或其他图的方式列举与该模式相关的 其他模式。 已知应用实例:介绍该模式的具体实例。

初软件工程正文

初软件工程正文

初软件工程正文引言软件工程是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和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软件工程师负责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以及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种通过系统性、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和实践。

软件工程包括多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并确保软件能够按时交付。

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实践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第一阶段,它主要是确定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与客户进行密切合作,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并将其记录成需求文档。

需求分析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分析能力,以确保准确理解用户需求。

设计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方案。

软件工程师需要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数据结构等。

设计阶段还包括确定开发环境和选择适合的开发工具。

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编码编码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源代码的过程。

软件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并按照设计要求开发功能模块。

编码需要熟悉编程语言和算法,以保证代码的质量和性能。

测试测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

软件工程师需要设计和执行各种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的功能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部署和维护部署和维护是软件工程的最后两个阶段。

部署是将已经开发完毕的软件安装在目标环境中,使用户可以正常使用。

维护是指在软件发布后,及时修复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软件进行持续改进。

良好的部署和维护能够提供持续的用户支持和满意度。

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能编程技能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C++、Python等。

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

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

SE-DES SE-VAV 认 SE-EVO SE-PRO SE-QUA SE-MGT
软件设计 软件验证与确 软件进化 软件过程 软件质量 软件管理
(3) 每个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 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概要说明了各个知识领 域、知识单元、所需的最小建议学时等。知识 体系各领域的详细情况列在表1中。表内各知 识单元后面的括弧内给出了它们各自的核心学 时数。
软件工程强调采用工程化的方式开发软件,软件工程 具有下列工程特征: 1) 通过成本和收益的折衷分析调整软件工程策略。 2) 能对软件工程的质量、成本、工作量、进度等进行 度量并根据经验和实验数据进行估算。 3) 依靠团队,强调团队的效率和纪律性。 4)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 5) 通过专业协会和最佳实践提高个人能力。 6) 重用设计和设计制品。
软件工程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严谨 遵循规范 善于沟通与合作 外语好
知识领域之下又划分成更小的知识单元 (Unit),代表各个知识领域中的不同方向, 用知识领域缩写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后缀表示。 例如,MAA.er表示知识领域SE-MAA中的“需 求获取”知识单元。 知识点(Topic)是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最底层, 代表知识单元中单独的主题模块。
软件工程专业共有10个知识领域,42个知识单元,建 议最小核心学时数为494。 (2)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包括10个知识领域: SE-CMP 计算基础 SE-FND 数学和工程基础 SE-PRF 职业实践 SE-MAA 软件建模与分析
(4) 软件测试 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的重要部分,涉及测试标 准、技术、度量和测试过程。测试的目的是标 识缺陷和问题,改善产品质量。软件测试覆盖 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正确的软件工程质量观是 预防、避免缺陷和问题。测试的重点是建立一 个有限的测试用例集,动态地验证程序是否达 到预期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特征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质量因素有正确性、性能、可靠性、容错性、易用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等。

开发常用模型有:线性模型、渐增式模型、螺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形式化描述模型等等。

“套用固定的模型不是程序员的聪明之举”。

比如“程序设计”与“测试”之间的关系,习惯上总以为程序设计在先,测试在后,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程序,将测试分为同步测试与总测试更有效。

软件开发中的三种基本策略:“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衷”。

软件复用是将具有一定集成度并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组成单元,称为软构件。

分而治之是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软件的优化是指优化软件的各个质量因素,如提高运行速度,提高对内存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等等。

优化工作的复杂之处是很多目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不能够使所有的目标都得到优化时,就需要“折衷”策略。

软件中的折衷策略是指通过协调各个质量因素,实现整体质量的最优。

软件折衷的重要原则是不能使某一方损失关键的职能,更不可以像“舍鱼而取熊掌”那样抛弃一方。

下面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实现、测试与改错、维护与再生这五个方面逐一阐述。

2.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项目成败与否的第一步,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修补补就越少。

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改正。

软件修改越早代价越少,修改越晚代价越大。

需求
分析要关注到每一个最终使用者,避免遗漏使用方的需求。

需求分析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

需求分析需要与使用者进行多次反复沟通,开发者做到真正领会使用者的需求。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盖全,也不可以什么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加以权衡。

可行性分析必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需要分析的工作要点有:1)完成问题整理、收集;2)走访使用部门,进行询问、沟通;3)交流中的心态定位是我们在为编辑、为业务工作;4)我们要为用户考虑。

让用户意识到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他们考虑;5)采用适当的交流语言。

勾画出思路清晰用户易懂的流程图,清晰明了的表格,形象美观的图形,必不可少的文字;6)保留交流的记录和整理汇总的文档;7)技术人员自己要提出用户易用性需求、系统功能需求、系统维护需求;8)响应变更需求,拒绝不合理要求;9)业务建模。

通过UML绘制的模型来完整、适当地对需求进行描述;10)分析绘制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总结出各级操作人员,识别系统中的所有用例和角色;分析各角色和用例之间的联系,使用UML建模工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最后勾画系统的概念层模型,借助UML建模工具描述概念层的类图和活动图。

2.2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完成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把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一套软件系统的健壮性、可扩展性、易开发性等。

系统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

这个阶段要确定系统结构,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决定应用软件的使用寿命。

有了上一阶段需求的把控和需求建模,系统分析阶段就要完成结构设计、模块
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

模块设计的组件单元尽可能小,可让每个程序员承担很少的开发部分,各部分之间不受牵制,强内聚、弱耦合,使单元组件可以随时重新开发,而对整体的开发不造成瓶颈。

该阶段还要设计系统运行平台的架构,部署系统物理平台,制定系统备份恢复机制。

2.3 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选择通用的编程工具,按照需求建模和系统设计中不同模块拆分给不同的技术人员,并实现进度控制。

2.4 测试阶段
该阶段是系统上线前的关键期,是对需求分析和理解的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发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而可能回退到分析设计阶段进行系统重构。

可以按照黑盒测试、正确性测试、容错性测试、性能与效率测试、易用性测试和文档测试这6个方面进行分组测试。

开发过程中进行同步测试。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程序修改。

之后再进行分组测试,如此往复。

最后,进行总测试,直至成品。

2.5 维护再生阶段
开发人员通常会忽略维护与再生这个环节。

对于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来说,这个环节非常关键。

在这个环节中,程序员可以积累很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成为系统性能需求,然后将系统性能需求转入到再生工程中进行升级改造。

再生工程与维护的共同之处是都没有抛弃原有的软件。

如果把维护比作“修修补补”,那么再生工程就算是“痛改前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