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
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概念,知道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共栖现象的定义:共栖现象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现象。
2. 共栖现象的例子:海葵与小丑鱼、牛与牛椋鸟、人与肠道细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共栖现象的概念、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共栖现象的实例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 运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葵与小丑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共栖现象: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讲解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分析实例:分析海葵与小丑鱼、牛与牛椋鸟、人与肠道细菌等共栖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共栖现象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共栖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共栖现象的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共栖现象的视频,增加学生对共栖现象的了解。
3. 实例资料:整理海葵与小丑鱼、牛与牛椋鸟、人与肠道细菌等共栖现象的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和作用。
2. 第2周:分析海葵与小丑鱼、牛与牛椋鸟、人与肠道细菌等共栖现象的实例。
3. 第3周: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共栖现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读课文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公开课教案_9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共栖、褶皱、孵卵、育雏、剔牙、残渣”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共栖现象。
3.学习课文,体会文章的写法。
4.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师有一只天真活泼又傻得可爱的狗狗,但你们以前只听老师说起过,从来没见过她的照片,今天我就把包子带了过来。
当然,老师出来包子以外还带来了许多自然界中其他的小动物,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动物照片)。
2.同学们喜欢哪些有趣的动物,给我们介绍介绍。
(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太有趣了)3.是的,动物世界充满了奇趣,既有想老虎、狮子、大象这样凶猛强大的动物,也有如兔子、松鼠这样可爱弱小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到动物世界去看一看它们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出示课题:《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4.同学们齐读课题,并理解“栖”的读音。
如果要让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一自认段中找出能够表现“共栖”的词语,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语合适。
(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词语,请通过查字典或者教小组成员等方法,解决这些词语的读音。
共栖犀牛虻蛆沼泽残渣褶皱缝隙剔牙孵卵育雏(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想请小朋友们来帮我读一读。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存在共栖现象的动物,并完成下列通关表格。
(2)小组交流:说说谁与谁共栖?谁为谁做了什么?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同学们请看第二、三自然段,哪些句子为我们展现出来动物间有趣的共栖现象,勾画出来,读一读。
A.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B.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
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它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
C.当地人经常可以看到鳄鱼在岸边张开大嘴巴,燕千鸟飞进飞出,鳄鱼丝毫不会伤害它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学生培养尊重生命和多样性的观念,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用于记录和绘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动物在做什么吗?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基本概念。
教师展示几张不同动物共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共栖动物,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共栖现象的意义。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共栖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共栖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共栖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动物共栖现象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一种共栖动物的观察报告,包括它们的特点、共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认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栖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栖关系。
教学难点:1. 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海葵和小丑鱼、犀牛和犀牛鸟、狐狸和兔子等共栖动物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猜这些图片中的动物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共栖现象的概念。
二、学习共栖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了解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栖关系。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共栖动物是如何相互受益的。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共栖动物,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栖关系。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总结共栖动物的特点和共栖现象的作用。
3. 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共栖现象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提出保护自然界中共栖动物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共栖动物,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共栖关系。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
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第1篇: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栖的事情。
本课教学目的及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这一有趣的现象及生物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且内容浅显,因此设计教学时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自学,有困难的同学可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首先抓住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如谁与谁共栖,有那些有趣的现象,共栖的原因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从文中找到*。
当所有的问题解决以后,什么是共栖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鼓励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其它生物共栖的现象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学文后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引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这一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思想以及激发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共栖现象,弄清它们共栖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共栖。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搜集其他生物共栖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栖的事情。
本课教学目的及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这一有趣的现象及生物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且内容浅显,因此设计教学时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自学,有困难的同学可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首先抓住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精选7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篇1《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所对应的单元是四下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什么是共栖现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第三,。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还是以精读课文来对待的。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列举的三组动物共鸣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情景。
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四、教学难点: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学生预习要求。
1、看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以及文中相关动物的图片。
2、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组别谁和谁共栖共栖的原因第一对第二对第三对七、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导入新课,读题激疑:1、解释“共栖”的意思,2、教师整理问题(从题目入手总领文章主要内容)检查预习1、字词:第一组词语:沼泽虻蛆残渣剔牙育雏寝食不安第二组词语:皱褶缝皮肤薄吸血着地照看2、句子: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
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
3、出示课前预习的表格课文都讲了些哪些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它们为什么会共栖在一起?了解文章结构,引出题眼1、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预习,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理解文章中提到的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共栖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文章《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内容。
2.分析文章中展现的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文章中较为复杂的动物共栖现象。
2.通过阅读理解,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进行文字表达。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阅读(40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入动物共栖现象的主题。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
第二课时:细节阅读与思考(4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记录文章中描述的不同动物之间的共生现象。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各种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语言表达与展示(4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读后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并相互交流。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并指导学生改进。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经过以上教学,学生在动物共栖现象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拓展,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部分动物共栖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等词语,并实行积累。
2、了解三种动物的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重难点)3、通过字里行间的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有探索自然中奇妙现象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课题。
2、出示课题。
指导“栖”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新课1、问:什么是共栖?(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听老师读,找找里面哪两个词语就是对“共栖”的解释。
然后理解“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意思。
2、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为什么能成为朋友?)。
学生实行任务。
3、汇报:文章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板书:犀牛犀牛鸟鳄鱼燕千鸟(牙签鸟)百舌鸟金黄鼠4、学习第一组动物(1)课件看犀牛图片,并出示相关句子实行了解。
(2)过渡:它们为什么能成为朋友?请齐读第2自然段。
然后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句子“犀牛的皮肤很厚……寝食不安”(结合图片了解“皱褶缝”,理解“寝食不安”)(4)课件动画出示:犀牛鸟为犀牛啄食昆虫和蛆卵。
(5)问:除了为它啄食昆虫和蛆卵,犀牛鸟还能为它做什么?然后课件出示犀牛鸟为犀牛放哨图片,再出示相关句子,并用“一……就……”造句。
(6)完成填空,然后齐读一遍。
(7)总结。
(课件出示:合作共助、和睦相处)5、自主探究第3、4自然段(1)课件出示任务二(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3、4自然段。
想一想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为什么会成为朋友?请画出相关句子。
)(2)同桌相互交流所勾画的句子。
(3)汇报:凶猛的鳄鱼和弱小的燕千鸟为什么会成为朋友?①指名回答。
②完成填空,然后齐读一遍。
③课件出示(鳄鱼、鳄鱼捕食、鳄鱼与燕千鸟相处的图片及相关句子),并用“不但……而且……”造句。
④课件演示鳄鱼与燕千鸟的对话。
⑤总结。
(课件出示:互惠互利)(4)汇报:百舌鸟和金黄鼠为什么也能成为好朋友?①指名回答。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共栖”等词语;(2)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来获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来获取知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的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生字词;(2)搜集动物共栖现象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动物共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动物共栖现象的信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物共栖现象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动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动物共栖现象中的相互关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动物共栖实例进行分析;(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意见。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共栖现象的意义;(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栖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汇报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动物共栖现象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2、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共栖现象,弄清它们共栖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共栖。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请同学们看视频。
看了视频后你想说什么?2、是呀!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有趣的动物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3、读准“栖”字的读音。
它有两种读音,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鸟在树上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
表示居住或停留的意思时读“qī”,表示不安定的时候读“xī”。
齐读课题1遍。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那课文中写了哪几组动物的共栖现象呢?(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师生交流(出示图片,读准动物名称,师板书)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共栖呢?我们接着来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 小组合作填下表。
(小组商量,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共栖现象来合作学习。
)2、不会读的词查字典。
(在课本上注上拼音),3、不理解的词或好词抄下来。
小组评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交流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上来汇报。
四、学习课文第1小节出示课文第1小节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做共栖?课文第1自然段就很好地解释了“共栖”,(课件出示)自己读读看,谁来为我们读读。
2、更加简洁地说,句子中有两个成语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共栖”的意思(指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3、理解“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
“朝夕与共”说明——时间长,“和睦相处”说明——关系好。
4、小结:不管是在外形上,还是其他方面,这些动物是那么“水火不相容”,但它们却这样不可思议地生活在一起,多么有趣呀!五、知识拓展六、人文教育1. 学习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让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栖现象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共栖现象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动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实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PPT中的动物共栖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共栖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共栖现象吗?请大家谈谈对共栖现象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共栖关系。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共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共栖现象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PPT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共栖现象。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共栖现象的规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共栖现象的特点及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动物共栖现象的画作,并在画作下面简要描述共栖关系。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知识,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3. 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XD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XD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1【教材简介】《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所对应的单元是四下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什么是共栖现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第三,语言运用。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还是以精读课文来对待的。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列举的三组动物共鸣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情景。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教学难点】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学生预习要求】1、看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以及文中相关动物的图片。
2、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组别谁和谁共栖共栖的原因第一对第二对第三对【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导入新课,读题激疑:1、解释“共栖”的意思,2、教师整理问题(从题目入手总领文章主要内容)二、检查预习1、字词:第一组词语:沼泽虻蛆残渣剔牙育雏寝食不安第二组词语:皱褶缝皮肤薄吸血着地照看2、句子: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
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优质课教学设计_5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讲述的两组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2、通过阅读,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3、拓展延伸,实现文本语言到儿童语言的模仿表达。
二、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2、仿照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清晰有序的表达的,并对阅读材料实行语言重组。
三、教学难点仿照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清晰有序的表达的,对阅读材料实行语言重组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正音质疑1、导入: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科普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
这篇文章普及了哪些科学知识呢?通过学习,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2、指导读题:请齐读课题,你认为课题中哪个词语能够读得重一些?(朗读时,重音的位置不同,则说明你想要强调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
)3、正音:栖,字典中栖有两种含义,课题中的栖应该选哪种解释?4、同学们,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叫猜测,猜测: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在这篇文章中介绍哪些内容。
师梳理问题:谁和谁共栖共栖的原因为什么有趣(板书)二、扫清字词师:认准字词,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1、理解:蝇虻蛆(从三个字的偏旁上看,这三个字都属于昆虫类)2、沼泽皱褶寝食不安沼泽:两个字都带了三点水旁,说明了什么?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皱褶:你的皮肤上有皱褶吗?寝食不安:寝的意思是?食的意思是?师: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查字典之外还能够根据偏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实行推测、理解。
三、小组合作,自读课文1、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在文章中是否写到了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
2、请四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默读课文后共同完成手上的这张表格。
(下发学习单)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将课文的内容用关键词+图表的方式实行梳理。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组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四、教学难点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学生预习要求。
1.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查找资料,了解其它动物的共栖现象。
●七、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章,谁来读题,理解“栖”(课件出示:居住、停留的意思)。
理解“共栖”。
2、据题测文。
同学们,读了课题,我的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问题,你们有吗?●二、默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按总分关系分为两大段,用符号隔开。
3、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呢?用横线划出。
板书,让我们叫一叫这些动物的名字吧。
4.用上板书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字词:师: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
第一组词语:沼泽虻蛆残渣剔牙育雏寝食不安第二组词语:皱褶缝皮肤薄吸血着地照看●四、品读句子深入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谁能用这个自然段中的两个词来说解释什么叫“共栖”吗?用小圆圈圈出:朝夕与共和睦相处(板书)2、课文中讲这些动物“水火不相容”,但是现在却成为——生答;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好朋友,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古人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不仅要爱学习,还要会学习。
三、五、聚焦语言,细品,感受语言的生动、富有情趣。
研读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明确研读问题,(犀牛和犀牛鸟为什么能共栖在一起呢?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生动有趣?)2、出示填空:因为(),而(),它们互惠互利,所以它们成了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好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
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附:板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在我国文坛上流传着一个“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说的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事。
家住浙江黄岩的陶宗仪,进士落榜后,回乡边劳动边教书。
他常利用田间劳作休息时间,坐在田埂边上看书。
看一阵书,他放下书本,捧着早已备好的笔砚,走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信手扯下数片树叶,在下面尽情地写着。
原来他就地取材,以树叶当纸,记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和耳闻目睹的重要事情。
待到片片树叶上写满了字的时候,他把它们小心翼翼放在大树下晾着。
收工时,陶宗仪把带字的树叶带回家,将它们存贮在瓦罐中。
贮满了,就把瓦罐埋在屋后的大树根下。
就这样,陶宗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写书,不断积累。
十几年间,竟然积满了数十瓦罐。
到了晚年,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编写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有人说,《南村辍耕录》是一片片树叶“写”成的。
由此,“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得以流传。
陶宗仪那勤学不辍的精神,也受到后人的赞扬。
注:田埂: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
耳闻目睹;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奇怪吗?用树叶也“写”成了一本书。
这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陶宗仪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认真读这个故事,想想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2004-04-24]用树叶“写”成的书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的: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
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能: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洞口、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1.洞口宽像桥洞(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
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
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
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
快来看看吧!3.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1)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2)感情朗读。
(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3)看电脑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
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4)有感情朗读全段。
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
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
再分小组讨论。
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
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看图片加深体会。
过渡: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把句子补充完整。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6)感情朗读。
指读。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
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很丰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19《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猫》带来的生命感悟——《猫》教学设计作者/邵路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宠物吗?喜欢!假如你们心爱的小宠物死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伤心、难过。
是呀,我们都曾被世间那渺小的生命触动过心弦,宗璞看到紫藤萝花,感悟到人和花都会遭遇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小思听到那聒噪了整个夏天的蝉鸣引发了“为了生命的延续要好好活过”的思考。
郑振铎的《猫》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生命震撼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了解他养猫的经历,体会他懊悔的心情。
过渡语: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郑振铎先生。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展示,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请快速地默读课文,圈画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并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中重点写的是第几只猫?第三只猫。
可见,这篇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三只猫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以猫的口吻作自我介绍。
(把学生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介绍一只猫的。
)四、自我介绍1.第一只猫这位同学说的是一只活泼的猫,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我”对这只活泼的猫又是什么态度呢?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态度。
这只猫的结局怎样?猫死了,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个词表达了我的心情?板书:辛酸好,让我们怀着心酸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2.第二只猫这位同学说的是一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地描写了这只猫的有趣和活泼?可是这么有趣、活泼的猫,它的结局似乎也并不怎么好,这只猫最后怎样了?对于这只猫的丢失,“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文中找出来。
板书:怅然、愤恨让我们怀着这份怅然和愤恨齐读这一段。
3.第三只猫这是一只来得可怜、活得可怜也去得可怜的猫。
对这只可怜的猫家里人是什么态度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中有个词,看似是作者的轻描淡写,实际上却给人带来了感情的冲击和震撼,你能找出来吗?若有若无。
这个词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对于喜欢猫的三妹来说,她对这只猫是什么态度呢?好,分析完这三只猫,同学们觉得作者重点写的是第几只猫?为何作者要详写第三只猫?在长相上,它没有前两只猫那么可爱。
性情上又懒惰,他人对它也不在意,这在写作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更加突出第三只猫的可怜。
这只可怜的没人爱的猫最后是什么结局?死亡。
说是死亡也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冤死的。
过渡语:这被冤死的第三只猫听说狄仁杰断案如神,于是它就将“芙蓉鸟事件”上告狄仁杰,狄仁杰听说此事大怒,派咱同学们去现场侦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