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与博爱、仁爱和慈悲为怀的比较03

合集下载

博爱 仁爱 兼爱

博爱 仁爱 兼爱

与孔子强调爱的心理动因不同,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墨家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在实际内涵上倒是相同的。墨子的兼爱强调的是功利动因。墨子的兼爱是基于功利主义的,是主体以自爱之心去爱与我相对待的客体。最终实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即唤起对方爱自己的目的,“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兼爱》)另外,他的“兼爱”也是为了消除当时“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与人相贼”的混乱局面。他说:“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那么,用什么来作为兼爱的保证呢?墨子认为博爱无私、没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的天是兼爱的保证。天有意志,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天志是衡量人间善恶的惟一标准和最高依据。而儒家不仅关注天,更重视人,注重人的内在修省即道德意识的苏醒和自觉,贯穿着道德的主体精神。儒家的仁爱除了以天作为外在的保证之外,还有内在的保证,更有一套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环环相推的可循之路。
“兼爱”、“仁爱”与“博爱”之异同
综观中外“爱”的学说,其内容十分丰富,有儒家的“仁爱”、墨子的“兼爱”、基督的“博爱”等等。对人类社会而言,爱则是宇宙生命之源。对人而言,有爱才有充实人生,有爱才有精彩人生,才能提升心灵,美化心境,才能锁定广阔的人生格局,爆发无限向上的追求和空前细腻周详的创造力,维护社会的有序发展。这里我们不妨把“兼爱”、“仁爱”与“博爱”之异同作一比较,从辨析中探讨墨子“兼爱”思想的真谛。
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无差等的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用墨子的话说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此达到“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慈”的良好的局面。

《悲惨世界》观后感800字范文

《悲惨世界》观后感800字范文

《悲惨世界》观后感800字范文《悲惨世界》观后感800字1一部小说读了半年,但读到最后依然恋恋不舍。

《悲惨世界》如同一个黑洞,从最最不起眼的一个点切入,进入其中却发现在这个点背后蕴藏的是包罗万象的宏伟世界和极其耀眼的精神光芒。

小说之中既有狠毒肮脏的恶贼,也有道德完美的圣人;既有纯粹无暇的爱情,也有充满悲壮的战争;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严肃考据的历史。

其中各色人物演绎着各种命运,也各自迸发着或肮脏或纯洁的色彩斑斓的精神光芒,并把所有展现出的精神推演到极致。

伟大或低劣,生存或死亡,这些在本书中都有所涉及但绝不是真正的主题。

《悲惨世界》名为悲惨,实则是在悲惨的境遇中寻求希望,最终获得光明的过程。

无论是社会或人心都是如此。

有人说伟大的着作应该平凡而真实,但《悲惨世界》恰恰相反,书中充满了浪漫的思想和传奇的经历,人物也非真实社会中可见之人,而是把每一种推向极致的情感赋予一个肉身的形象。

马吕斯代表着灼烈的爱情:吉诺曼代表着深彻的亲情。

德纳第是魔鬼的化身:主教则是天使的降临。

沙威身上显尽法律的威严:安灼拉则为自由进步而战。

除了对精神世界的极度挖掘,小说中也同样有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芳汀,爱潘妮,马白夫,小伽弗洛什和他的弟弟们,都是被黑暗的时代所付与悲惨命运的可怜人。

严苛的法律、四流的罪犯以及上层的奢靡,作者毫不留情的将自己国家的种.种暗伤揭露在阳光之下。

不过即使如此,小说中仍无处不体现作者对这个伟大而不完美的民族的敬爱之情。

从恢宏磅礴的滑铁卢战役,到阴暗涓细的下水道,作者无不以独到的角度全面阐释真实的历史和时政的善弊。

在论述里也多次提到过中国,这让我不禁感叹,在整个欧洲都跟着历史车轮日益前进的时候,中国却还沉浸在盛世的浮梦之中。

也许当时的中国就是缺少作者这样能洞悉天道发展,顺应自然趋势的人吧。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贯穿本书始终的冉阿让。

他从最初令人同情,渐渐变得值得敬佩,直到最后使人崇拜。

一个从地狱走出的天神,原比一直高高在上的上帝更值得人信仰。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选修)2015.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2.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3.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①“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②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④小篆笔画圆匀,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人道主义的精神

人道主义的精神

人道主义的精神人道主义的精神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道德信仰,它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们。

人道主义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论述,包括它的历史背景,其理论基础,其实践和贡献,还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人道主义的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些宗教道德圣典和哲学思想中。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邻如己”,佛教强调菩萨心肠和慈悲为怀,儒家思想则强调仁爱和人情。

这些思想和信仰都反映了人们在长期探索人类生存和进步道路上,注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权、人类尊严、公平正义和博爱精神等。

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尊重人的权利,特别是敬重和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

例如,儿童、老人、残疾人、流离失所的难民等,都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人道主义的实践和贡献是不可小看的。

人道主义组织、志愿者、救援人员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他们在灾难、人为的战争和危机情况下,提供救援、庇护和治疗,缓解人们的痛苦和困难、以及恢复被破坏的环境。

例如,联合国难民署(UNHCR)和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ICRC)等人道主义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难民和受灾人群提供避难所、食品、水源、医疗设施等,维护了人们的基本福利和生存条件,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困难。

最后,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在全球化进程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趋势下,人道主义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人道主义的精神的核心是爱和关心他人,这是一种人类共性和自然的素质,也是人们自从远古时期就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道路。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既带来了人类的福祉,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和挑战,如传染病的广泛传播、气候变化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道主义的精神更加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

人们需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协作和合作,多一点自律和掌控,让人道主义的精神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事业中,推动我们追求更高尚的道德目标和人类价值,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稳定和平的未来。

宗教思想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九三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宗教思想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九三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文题目:宗教思想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九三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外文题目: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Thought on Hugo’s Humanitarian Thinking—The HumanitarianThinking in〝The Year of 93〞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折射的角度,着眼于宗教文化积淀和当前文本的种种联系,来分析《九三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探究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仁爱的角度说明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根植于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对仁爱基本含义的阐释受到基督教泛爱救世论的影响。

第二部分分析了雨果的美学思想以基督教为出发点,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归宿。

第三部分阐说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受到宗教理想的影响。

最后的结语综述了宗教思想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雨果;《九三年》;人道主义;宗教Abstract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ig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text ,and to analysis on the intension of the humanitarian thinking in "The Year of 93 ". The main body content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has analyz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religious culture on the humanitarian thinking from kindheartedness, especially in two religious aspects of philanthropism and Omnipotence. The second parts main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itarian and the religious thought from Western Aesthetics.The third part initially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humanitarianism ideal and the religious ideal.The final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humanitarian and religious thought in " The Year of 93 ".Key words:Hugo;" The Year of 93 " ;Humanitarian;Religious Thought;绪言 (4)一、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爱”是宗教博爱思想的发展 (4)(一)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生长在基督教文化土壤中…………… (4)(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爱” (6)1.基督教义中爱的基本含义 (6)2.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中爱的基本含义 (7)3.“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基督教泛爱救世论的影响 (9)二、雨果的美学思想以基督教为出发点,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归宿 (11)三、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受到宗教理想的影响……………(13) 结语 (15)参考文献 (16)绪言维克多·雨果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他声誉早已飞渡重洋,他的影响也没有被人类遗忘的大海所冲淡。

名著《海底两万里》讲解

名著《海底两万里》讲解

2、《海底两万里》是 (国家) 的
作品,他被誉为“
”。
法国、 儒勒·凡尔纳、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3、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 《海底底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
1.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 国籍。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 其为印度的达卡王子。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 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 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 “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 君们还能行使不公平的权利,他们可以在那里战 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恐怖都带到海面上来。 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利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 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 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文学体裁:科幻小说 创作年代:18661869
一、内容简介:
1866年,在海上发现了
一头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
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
纳斯应邀参加追捕。经过
千辛万苦,“怪物”未被
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
1.尼摩船长
两万里》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展现,然 而从零星的对话和情节中,殖民主义者的残酷暴 行己经暴露无疑。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
他是作家心目中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 雄。他虽然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想王国—
—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却因仇恨 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 象,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三、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 著名作家。

人道主义比较PPT课件

人道主义比较PPT课件

• 其基本内容如下: • 1、尊重人 即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力,与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不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 只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有收到尊重的权利,应该受 到尊重。
• 2、关心人 即关心人的物质福利和精神文化生活, 人道主义不仅要尊重人的尊严价值也要关心广大人 民的切身利益。
• 3、关于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与全 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发展 的最高要求。因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最终发展目 标
• 狄更斯从“圣诞精神”出发,较早演示出“勿以暴 力抗恶”的思想;
雨果赋予“勿以暴力抗恶”以更切实的“道德自我 完善”内涵,认为“崇高的行为”高于一切。
托尔斯泰最终把这些完全融进基督教宗教当中,并 彻底否定暴力革命的合理性,建构起了“托尔斯泰主 义”。
刚才的发言,如 有不当之处请多指
正。谢谢大家!
他要人们博爱丌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丌幸求得灵魂的安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丌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呾幸福
托尔斯泰
2021/3/9
雨果
授课:XXX
狄更斯
1
• 含义: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 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
人道主义是重要的道德标准。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
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
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
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
《双城记》《匹克威克
外传》、《雾都孤
儿》 、《老古玩店》、
《艰难时世》、《我们
共同的朋友》
2021/3/9
授课:XXX
8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道德的范畴, 还是他用来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武器。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比较研究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比较研究

仁爱与圣爱的融合, 有助于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进 程。
第五章
结论
研究总结
儒家“仁爱”强调 的是人伦关系和道 德义务,注重社会 和谐与稳定。
基督教“圣爱”则 强调人类的爱和救 赎,追求个人灵魂 的拯救和自我完善。
二者之间存在明显 的差异,但也有一 些共同之处。
研究表明,中国传统 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 价值观念、文化传承 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 影响。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 融合,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与理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础
儒家“仁爱”与基 督教“圣爱”的融 合,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提供了伦 理基础。
仁爱与圣爱在价值观 上的共通之处,为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 供了伦理支持。
仁爱与圣爱的互补 性,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提供了伦 理依据。
儒家“仁爱”与基督 教“圣爱”的思想可 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融 合,有助于世界和平 与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 “圣爱”的比较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 “”
“”
“” “”
“”
壹 内儒
涵家 仁 爱 的
贰 的基
内督 涵教
圣 爱
叁 的基儒
比督家 较教仁
圣爱 爱与
肆 的基儒
融督家 合教仁
圣爱 爱与
伍结

第一章
儒家“仁爱”的内涵
儒家“仁爱”的定义
儒家“仁爱”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亲情之爱 儒家“仁爱”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儒家“仁爱”注重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德行 儒家“仁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和道德准则
第二章

西方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仁爱观的比较分析

西方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仁爱观的比较分析

西方人道 主义与 中国传统仁 爱观 的比较分析
刘 婷 婷
摘要: 西 方 的 人 道 主 义 思 想 与 中 国传 统 的仁 爱观 对 人 类 社 会 的 发 展 都 产 生 过 重要 影 响 。 二者都尊重人 , 都 体 现 了“ 善” 的
伦理观 , 但 它们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 西 方 的 人 道 主 义 注 重 人 性 解放 , 崇尚 自由 、 平等 , 反 对 封 建主 义 , 而 传 统 仁 爱 观 则 束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3 年第7 期
J o u na r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N o . 7 2 0 1 3
内容 。在 价值 观 方 面 , 孑 L 子主 张 “ 仁 者爱 人 ” , 并 将其
作 为最 高 的道 德 原 则 和 精 神 境 界 , 同时 将 “ 仁” 的 观 念运 用 于 国家治 理 , 提 出为政者 要 以德 治 国。孟 子 继 承 发展 了孔子 的仁 爱观 , 提 出 了系统 的“ 仁政” 学说 。 通过对“ 仁” 的理解和认知 , 儒 家 构 建 了个 人 理 想 人 格培 养 与治理 国家 的理想 范式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2 1

人道主义对比分析

人道主义对比分析
19世纪人道主义一种 19世纪人道主义一种 新走向的代表性人物
☺狄更斯 狄更斯 ☺雨果 雨果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形成于文艺复兴并标举着文 艺复兴核心思想的人道主义, 艺复兴核心思想的人道主义,其 主要特征是张扬人性 反对神权, 是张扬人性、 主要特征是张扬人性、反对神权, 斥责禁欲主义、追求享乐人生, 斥责禁欲主义、追求享乐人生, 崇尚科学理性、批判蒙昧主义。 崇尚科学理性、批判蒙昧主义。
1874年发表长篇小说《九三年》 1874年发表长篇小说《九三年》, 年发表长篇小说 雨果进而让这种道德涵义上的人道主义与 政治革命直接对话,借人物之口指出: 政治革命直接对话,借人物之口指出: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 正确的人道主义” 在王权之上, 正确的人道主义”;“在王权之上,革命 之上,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 之上,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 无限仁慈, 无限仁慈,还有强者对弱者应尽的保护责 安全的人对遇难的人应尽的救护责任, 任,安全的人对遇难的人应尽的救护责任, 一切老人对一切儿童应有的慈爱! 一切老人对一切儿童应有的慈爱!证明这 些崇高的行为, 些崇高的行为,而且牺牲自己的头颅来证 明!” 显而易见,人道主义在雨果这里, 显而易见,人道主义在雨果这里,被 极力地道德化, 道德自我完善” 极力地道德化,“道德自我完善”成为最 主要的内容。 主要的内容。
1831年 雨果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31年,雨果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在揭露中世纪教会统治和神职人员罪恶的同时, 在揭露中世纪教会统治和神职人员罪恶的同时,也 意在彰显加西莫多源于美和爱的自我牺牲精神。 加西莫多源于美和爱的自我牺牲精神 意在彰显加西莫多源于美和爱的自我牺牲精神。 1845年开始写作 直到1862年才完成、 年开始写作, 1862年才完成 从1845年开始写作,直到1862年才完成、出版 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 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作者以 这部作品,不仅把《〈克伦威尔〉序言》 《〈克伦威尔 这部作品,不仅把《〈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的相 关理论对象化,更赋予加西莫多 加西莫多式的自我牺牲精神 关理论对象化,更赋予加西莫多式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切实具体的道德内涵。 以切实具体的道德内涵。

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

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

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作者:程文亮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5期摘要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博爱”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这二者都主张爱人,有着一致的地方,但二者并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别。

本文将着重研究二者内涵,并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仁爱博爱传统文化作者简介:程文亮,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47-01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儒家“仁爱”思想主张“仁者爱人”,这种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这点从它的内涵中可以看出。

本文把“仁爱”的内涵归结为三个层次。

1.“仁爱”的出发点—亲情之爱。

“仁爱”思想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的思想,这种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

它主张首先要爱自己身边的亲人,比如“孝悌也者,其为仁本也。

”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爱”思想最根本的是血缘家庭的亲情之爱,随着血缘关系的向外扩展,亲情的程度也是在逐渐减弱的。

2.“仁爱”的扩展—推己及人。

对自己亲人之爱,只是“仁爱”的出发点,并不是到这里就终止了,它还要推己及人,把对父母子女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

在《论语》中关于这一思想的记载有很多。

比如,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见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从这里的中可以看到“孔子已经把亲情血缘之爱扩展到了对一般人的爱,即主张‘泛爱众’就是爱一切人。

”①3.“仁爱”的终极目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在《论语》中司马牛与子夏的对话便体现了这一思想。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君子只要做事认真严肃,不出差错,对待别人恭敬有礼,那天下的人就是你的兄弟了。

知人性者为侠——论古龙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人性者为侠——论古龙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人性者为侠——论古龙的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思想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思想体系。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

关心人类的幸福是人道主义的宗旨,博爱心理和慈善的行为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古龙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也是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他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古龙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以及西方文学作品,并对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青睐有加。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深受现实主义影响,而人道主义思想作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对古龙的创作影响尤为深刻。

古龙笔下有无数性格迥异的侠客,他们大多有一个相似的特质——都有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充满了人性的侠客。

一、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古龙创作的六十余部武侠小说中,几乎没有一部交代了明确的时代背景,时代和背景在古龙的作品中并不重要。

古龙创作的武侠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但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武功招式、武林门派和打斗场面在他的作品中从来都不是重头戏。

对人和人性的关怀,创造充满爱、信念和宽容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古龙下笔的重点。

首先,古龙笔下的侠客们大多拥有一颗宽恕和博爱之心。

欧阳修曾有“大仁博爱而无私”之语。

在充斥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血海深仇的江湖中,杀人往往是最容易的事,除恶扬善也是武侠小说最为经典的主题,无私的博爱和宽恕并不适合在江湖上行走。

然而在古龙的笔下,以暴抗暴并不是侠客们唯一的选择。

陆小凤是古龙笔下的一代大侠,在《幽灵山庄》这部小说的开场中,陆小凤身后是西门吹雪无情的追杀,面前通往幽灵山庄唯一的一条路——一片能让人迷路的死亡森林。

而此时,陆小凤自己的状态也极为糟糕:身上有伤,饥渴交迫。

陆小凤遇到江湖上臭名昭著、绰号“六亲不认”的独孤美。

独孤美希望看到陆小凤死在西门吹雪的剑下,所以他拒绝帮助陆小凤去幽灵山庄避难。

就在这时,独孤美被毒蛇咬了一口:独孤美呻吟着,良久良久,忽然道:“你本来不必这么做的!”陆小凤道:“哦?”独孤美道:“现在你既然已知道出路,为什么还不抛下我一个人走?”陆小凤也沉默了很久才回答:“也许只因为你还会笑。

第二讲 古代人道主义思想之仁者爱人

第二讲  古代人道主义思想之仁者爱人

经历: 三岁父亡,家道中落,“吾少也贱,胡能多鄙事”。

(《论语· 子罕》)
十五岁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他学无常师,问礼于 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而不厌,乡 人赞其“博学”。 三十岁开始独立地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 私学,收徒讲学,颜渊、子路、冉伯牛、子贡、冉 有等就是孔子较早的一批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大规模招收学生的教育家。私学的创设,打破 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当时学术 文化的下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
; 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即既能辅助统治者施 政,同时也是“志于道”、“谋于道”、能够 “喻义”、讲求道德的人。正因为孔子以培养 “君子”为其教育宗旨,所以他反对“家稼”、 “学圃”这些具体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教育内容以“文、行、忠、信”所谓“四教”为 主,其中“文”即指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的典籍, 而“行、忠、信”都是属于德育教育范围内的。

(2)治民 治民属于官民关系,官民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在 关于忠的论述中,提到官民关系的只有两章。 季康子问曰:“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为政》)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 渊》) 前者讲治民者怎样才能使人民忠,后者讲治民者要忠。 实际上,这两章都是对治民者的要求。治民者希望人 民忠诚,但要人民忠诚,治民者必须从自身做起,要 孝顺长上,慈爱幼小,当官勤勤恳恳,执行政令忠心 耿耿。


有较广泛影响力的“孔子”电影。仅就题材 而论,有必要对胡玫导演的尝试表示钦佩。 (二)人物形象及对白台词比较忠于历史 扮相方面,周润发的孔子之形象还是令人信服的,不乏“孔子 像”的儒雅、符合孔圣人的传统印象,并且足够高大魁梧,为 影片表现的孔子战场上的勇武事迹打下了基础。 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大多可以从《论语》、《礼记》等文献中 找到出处,这些语言大部分都表达了孔子的思想要点。 (三)电影《孔子》中的两段对白含蓄地表达了制片人对当代 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孔子思想当代价值的肯定。 其一,鲁国国君问孔子:“效法齐国如何?”孔子回答说: “齐国是依靠严刑峻法使百姓不敢犯法而获得治国成效。如果 通过教化使鲁国百姓内心正直,那不是更好吗?”鲁国国君深 以为然。 其二,卫灵公接见孔子时,提出自己的一个疑问:“富足的人 已经不少了,为什么国家还是这么混乱难以治理?”孔子回答: “用教化的方法。”

人道主义与博爱、仁爱和慈悲为怀的比较03

人道主义与博爱、仁爱和慈悲为怀的比较03

基督教的博爱 基督教的“博爱” 思想是爱一切人, 包括爱上帝、爱友 人,爱罪人,甚至爱 仇人。 与“宗教”相结合
基督教教义对人 性持否定态度, 认为每个人生而 有罪。 基督教立足于上 帝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来源于犹太 的来源是神,所 教的教义和教规, 以它的实现途径 以及古希腊罗马 离不开神的力量 哲学。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4: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最终 目标。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把人的发展同社 会 进步联系起来。马克思认为真正“人的全 面发 展”在于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 个体的全面发展既要以社会的全面和高度完善 作为条 件,又要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
关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基督教 的博爱、儒家的仁爱、佛教的慈悲思 想的比较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 开始、独创,它是源自费尔巴哈的实证哲学。
费尔巴哈的实证哲学是实证的人道主义与实证的自然 主义的统一。这种实证哲学是在批判神学与思辨哲学 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哲学,它一方面揭示神学与思辨哲 学,提出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另一 方面费尔巴哈从感觉、确定、有限、实际、真实的存 在出发,把宗教、神学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恢复了 现实的人的本质,自然的本质,开创了人本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苏丽娜,孔子“仁”的思想和基督教“博爱”思想 之比较[J]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 徐东明,关于佛教慈悲观与孔子仁学观的比较[J]西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张之沧,再论马克思的人主义[J],河北,河北学刊, 2008(1)
基督教的博爱VS儒家的仁爱VS佛教的慈悲思想

仁爱与博爱比较论

仁爱与博爱比较论

作者: 江万秀
出版物刊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4-38页
主题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生活;民族精神;西方传统文化;泛爱众;基督教教义;调节者;批判地继承;精神文明建设;霍尔巴赫
摘要:<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道德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博爱道德都是关于“人类之爱”的思想,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一、仁爱道德与博爱道德的相似性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仁爱”与“博爱”都是建立在剥削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的道德学说,它们或者从人的独立人格(如仁爱。

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Microsoft Word 文档

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Microsoft Word 文档

观《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于维克多•雨果所有作品中最伟大的思想,而《悲惨世界》是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得最全面的伟大的巨作。

《悲惨世界》从构思创作到最终完稿成书历时三十余年,它主要通过在逃苦役犯冉阿让、女工芳汀及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人的不幸经历,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悲惨世界的图景。

《悲惨世界》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事件,讨论宇宙和无极、哲学和上帝等等,我这里只窥视《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发表一些囫囵吞枣后的浮感谬见。

卞福汝主教是全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作者以全书第一卷精心刻画的一个完美人物,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道主义者的化身,遵循作者理想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行善。

卞福汝主教将自己豪华的主教住宅与穷人的医院对调,将大部分薪俸津贴福利事业,自己则以最低水平生活。

他为穷人曾经长途跋涉,直面匪盗,不辞辛苦,不畏险阻;而对富人,他不乏针砭与讥讽。

同样,主教的道德感化也是值得瞩目的。

他说:“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些制造黑暗的人。

”主教所住的房子面街的门从来都是不锁的,任何过路的人从外面都可以推开,他自己的房间向来也是虚掩的——即使是在匪徒横行的时候也是这样,对此他说:“医生的门,永不关闭;教士的门,要永远保持敞开。

”当他准备孤身到被强盗占领的乡里巡视时,乡长极力劝阻都无用(乡长说:“唉!天啊!您要是碰上他们该怎么办呀?”“我会求他们救济我的穷人的。

”)就是这种为了“拯救灵魂”而“活在世上”的精神,使匪盗将金银财宝献上,使决心复仇于社会的苦役犯思想转变。

卞福汝主教无疑是《悲惨世界》中一个具有崇高品德、标准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角色,他的思想是全书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冉阿让则是《悲惨世界》全书的中心人物。

他为养活几个外甥,打破了一块玻璃、偷了一个面包,从而被判五年苦役,又由于四次越狱加判十三年。

十九年备受煎熬的奴役和他出狱后所受的歧视、排挤使他绝望,他感觉被“社会、政府”“劫了”,新愁旧恨——他将怎样地堕落啊!而卞福汝主教在全镇人因冉阿让的到来人人自危的时候收留他用晚餐、过夜,当冉阿让机械地盗窃了主教仅有的奢侈品——一套银器匆忙逃跑时被捕后,卞福汝主教向警察撒了谎,解救了冉阿让,甚至另赠他一对银蜡台——值得指出的是,这对烛台很多年后冉阿让珍藏了一生。

各种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比较

各种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比较

各种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比较人类社会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这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几种意识形态下的道德观念的比较。

1. 基督教基督教视道德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基督信仰强调爱和仁慈,这是其道德观念的核心。

在基督教中,爱是强调原谅和同情,并且要尊重每个人的思想和感受。

道德规范也包括了使人受苦的行为,例如杀戮、强迫等一类暴力行为。

一个基督徒不会利用别人的弱点来达到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主张公正、真理和利他主义的表现。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是以道德为核心,它强调哀悼和博爱。

善行被认为是一种金规,它要求信徒在人道主义、不剥削他人的行为中表现自我。

伊斯兰教道德观念与人类的自由和社会参与密不可分。

如果伊斯兰信仰遵循正义和生命价值,那么他的价值观就应该在心灵和身体上,以此向人类展示深刻的爱。

3. 佛教佛教独特的道德观念来自于导致痛苦的欲望,这也是主张被视为“慈悲”和“博爱”,佛教的道德观主张依据于三个十一式:不杀、不偷、不间谍、不撒谎、不淫、不饮酒、不吃吃食、不冷嘲热讽、不附着、不憎恨和不见到之后思后悔。

佛教徒强调愿意为自己或者别人带来喜乐的品德,常常找寻乐趣对自己造成的深刻影响。

因为佛教重视社会福祉,所以佛教徒强调禁止自我追求,而是关注生命的幸福和平等。

4. 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并不是自成一体的意识形态,但它强调经验主义和理性,可以称为不同意识形态中的一种。

在科学主义中,道德观念是由人类注重科学和技术发展,这种注重能够带来真理和进步。

科学主义并不同意人类贞操、受苦和灵感,一切都依靠自然法则,和我们对生命、智力和等价值的理解有关。

总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下的道德观念的差异。

基督教主张以爱和仁慈为核心,伊斯兰教主张勇往直前,力求领悟人类的普世价值,佛教则强调舍己为人,弃追物欲。

而科学主义则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每种意识形态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和教义,我们可以尊重不同的道德观念,并且理解各种意识形态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方毅【摘要】[摘要]“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是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

从英文词源可以区分为“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笼统地反对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也曾经给予肯定。

但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相容的。

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论,而人性论与阶级论是根本对立的和完全不相容的。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性论做过彻底的、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

同时,对人文的人道主义中那些非人性论的内容则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肯定。

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最终就要研究和解决阶级论和人性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对哲学世界观有影响,但还不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人道主义;人文的人道主义;博爱的人道主义;人性论人道主义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丰富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准确、全面的定义是不容易的,但它的含义也不是完全混乱和不可捉摸的。

一、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人道主义”不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传统概念,而是外来概念。

以英语为例(印欧语系的其他主要语种大同小异),两个词有相同或相近含义,即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请注意二者词尾的区别,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在此)。

这两个词译成汉语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后,在中国的理论界和“日常语言”中经常是混用的,但作为思想史上的概念,二者虽有联系却又有很明显的区别。

英文“humanism”一词的含义很多,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性、人文学、古典学、人间主义、人生主义、人类主义等等,但它的基本含义,在国内近30种主要的和常用的工具书及一般理论文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含义只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

道爱、仁爱、兼爱--道、儒、墨三家爱观之比较

道爱、仁爱、兼爱--道、儒、墨三家爱观之比较

道爱、仁爱、兼爱--道、儒、墨三家爱观之比较
罗亮梅;朱旺力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9)001
【摘要】"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
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罗亮梅;朱旺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47;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仁爱、兼爱与博爱——儒、墨伦理文化与基督教伦理文化比较 [J], 张少恩;孙秀芳;田会轻
2.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担当精神的比较 [J], 张乃芳;周乔
3.差等与平等: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比较* [J], 骆毅
4.仁爱、道爱、兼爱--儒、道、墨爱观比较 [J], 张芙蓉;张柳生
5.仁爱与兼爱:先秦人道思想的两种形态及其历史命运 [J], 成云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的博爱VS儒家的仁爱VS佛教的慈悲思想
爱的对象 就是以爱心去 帮助众生,觉悟 众生,解救众生, 使众生摆脱生 死轮回的苦境, 到达常、乐、 我、净的涅槃 境界。 出发点 人无我,即人的 存在是虚幻不 真的,人生充 满了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 死、怨憎会、 求不得、爱 别离、五阴盛 等,要消除这些 痛苦,就必须勤 修佛 法、止恶行善。 实现途径 慈悲是在践行 上要求自我牺 牲和无私奉献, 智慧是在认识 上要求证悟宇 宙、人生的真 谛。 “布施和不杀 生” 形成渊源 佛教的创始人 是乔达摩· 悉达 多(约公元前 563~前483年) 释迦族人,是 古代迦毗罗卫 国净饭王的儿 子。他29岁出 家修行7年,遍 访当时的智者 名人,最后在 一棵菩提树下 “悟道成佛”, 被佛教徒尊为 “释迦牟尼” (释迦族的圣 人)。

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石。 坚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信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3: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实 现手段。人道主义只有在维护无产阶级利益时 才能真正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在资本主义 社会中,无产阶级要争取自己真正做“人”的 权利,那么同资产阶级的冲突就无法避免。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1:“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是马克思人道主义 思想的出发点。 “人本身”首先是指人的自 然质,即人的肉体组织和自然属性。其次,是 人的社会属性,人是自然、社会、理性,三者 具体的、有机的、辩证的统一,而不仅仅是简 单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基督教的博爱VS儒家的仁爱VS佛教的慈悲思想
背景 内涵
儒家的仁爱
礼乐崩溃、社会更替、人民 苦难 深重的年代
“仁” 人与他人的关系 “仁者爱人”“孝悌之爱” “克己复礼”
基督教的博爱
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残酷地 统治和无情地压迫下,人民痛 苦不堪,国家名存实亡。
广泛的爱一切人和生命 上帝对人的爱 三种爱 人对上帝的爱
关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基督教 的博爱、儒家的仁爱、佛教的慈悲思 想的比较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 开始、独创,它是源自费尔巴哈的实证哲学。
费尔巴哈的实证哲学是实证的人道主义与实证的自然 主义的统一。这种实证哲学是在批判神学与思辨哲学 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哲学,它一方面揭示神学与思辨哲 学,提出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另一 方面费尔巴哈从感觉、确定、有限、实际、真实的存 在出发,把宗教、神学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恢复了 现实的人的本质,自然的本质,开创了人本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丽娜,孔子“仁”的思想和基督教“博爱”思想 之比较[J]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 徐东明,关于佛教慈悲观与孔子仁学观的比较[J]西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张之沧,再论马克思的人主义[J],河北,河北学刊, 2008(1)
基督教的博爱 基督教的“博爱” 思想是爱一切人, 包括爱上帝、爱友 人,爱罪人,甚至爱 仇人。 与“宗教”相结合
基督教教义对人 性持否定态度, 认为每个人生而 有罪。 基督教立足于上 帝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来源于犹太 的来源是神,所 教的教义和教规, 以它的实现途径 以及古希腊罗马 离不开神的力量 哲学。
人对自己同类的爱
基督教的博爱VS儒家的仁爱VS佛教的慈悲思想
背景 内涵
慈悲思想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占 星,望气等方术流行,道 教形成,这个时候佛教传 入中国
慈悲观 因缘和合 而生,因缘消散 而灭 慈“慈爱众生,给予快乐” 悲“悲悯众生,拔出痛苦”
基督教的博爱VS儒家的仁爱VS佛教的慈悲思想
爱的对象 出发点 实现途径 形成渊源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4: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最终 目标。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把人的发展同社 会 进步联系起来。马克思认为真正“人的全 面发 展”在于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 个体的全面发展既要以社会的全面和高度完善 作为条 件,又要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
佛教的慈悲
对比
共同点:都是对全人类的命运、生存方式、伦理 现状、道德信念、行为准则以及每个人的自身利 益的关注。 不同点:人道主义以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来 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物质。一人作为出发点, 强调物质的享受,把幸福带到了人间。对发展知 识,经济作用大。 其它宗教的幸福观一实现幻想的幸福为目的, 认为人的物质的欲望是邪念,最高价值和幸福不 在现实人间!对处理人际关系,对家庭社会稳定, 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方面影响多。
儒家的仁爱
孔子的“仁爱”不 是一视同仁,具有 差等性和层次性, 与“宗族”关系相 连
孔子则认为人性 善,“仁爱”是出 于本性的爱对人 性抱着乐观的、 肯定的态度。 儒学立足于人生,
靠人性自身的力 量来推动,其具 体表现为“克己 复礼”和“爱 人”。
孔子在总结历史 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春秋时代的 社会实际提出来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