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型鼻肠管优化置管

合集下载

鼻肠管插入方法

鼻肠管插入方法

鼻肠管插入方法
留置鼻肠管指征
1.留置普通胃管出现返流现象
2.出现胃瘫,胃动力差
3.呕吐
4.重症胰腺炎早期
一.螺旋型鼻肠管(被动)方法
1.置管前禁食6 h ,应用胃动力药(红霉素3mg/kg 0.125+NS100ml 20分钟静脉滴入,15分钟后插管。

插管前10分钟胃复安10mg~20mg静推或肌注。

12h未到达位置重复应用)
2.取半卧位,导管和引导钢丝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湿润,激活其外面包裹的亲水性润滑材料, 引导钢丝要完全插入鼻肠管内。

3.测长度置管(胃部长度的测量从眉心到肚脐)证明在胃内:抽胃液PH值或气过水声
4.确定在胃内深插5-10cm后退导丝25cm,胃管再插入25cm
5.导丝全撤出,悬空40cm固定耳垂,应用马叮林等药物。

6.24-48h拍片或造影确定是否到达空肠。

二.螺旋型鼻肠管(主动)步骤
第一阶段(置管到胃)口咽部注意事项同普通胃管插入方法相同。

第二阶段(置管自胃到空肠)
1.病人取右侧卧位
2.手法动作轻柔,随病人的呼吸慢慢插入,有阻力时要回拉5cm调整方向再前行。

(注意三个难插点口咽部、胃到幽门处、十二指肠到回肠处)
3.置入长度:到达幽门约75cm,到达十二指肠约85~95cm,到达空肠约110~120cm
4.听诊:(注入空气听诊)胃—左上腹、
十二直肠近端—右上腹
十二指肠远端空场上端—左腹部
5.PH试纸观察酸碱度排除返流。

6.X线,确认鼻肠管的位置。

鼻肠管的护理完整版

鼻肠管的护理完整版
3、使用胃动力 药物;4、合理 使用抗生素;5
、必要时胃肠减 压或肛管排气。
堵管后不可 盲目拔管, 可用碳酸氢 钠或可乐反 复冲洗管道 ,必要时可 用导丝
.
谢谢!
.
食道
胃体底部
1
幽门
贲门
NG Tube
2
.
鼻空肠管
1
从鼻腔 (1) 到空肠 (2)
Esophagus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yloric Sphincter
NG Tube
Fundus
2 Jejunum
.
常见鼻肠管的选择
图1:螺旋型胃肠管
图2:直头型胃肠营养管 (常用、成功率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向管腔注入20ml 生理盐水
抬高床头30º 置右侧卧位
插管至 预测量长度
听诊法 确认是否在胃
确认在胃部后 继续缓慢推进
.
推进至95cm 导丝法+回抽法
体外至少10cm 固定,拔出导丝
腹部X光片 确定营养管在幽门后
开始喂养
导管位置确认
➢ 听诊法:听气过水音最强点 ➢ PH试纸法:消化液pH值(>6) ➢ 真空试验:回抽量<10ml ➢ 导丝回抽试验:判断有否盘曲 ➢ 电磁导航仪:检测管道路径;导航下置管 ➢ 腹部平片:金标准
4、抗生素应 用
1、肠道 排空障碍
2、菌群 失调
.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误吸
腹泻
腹胀
堵管
1
1、床头抬高 30度; 2、检查鼻肠 管位置; 3、定期监测 残留量。
2
3
1、输注速度由 慢到快、匀速 ,温度适宜;

鼻肠管维护管理

鼻肠管维护管理

鼻肠管维护管理螺旋型鼻肠管的维护及管理鼻肠管主要应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胃动力不足,胃潴留或者误吸风险高的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该选择鼻肠管[1]。

临床上对于此类重症患者还可联合置管,经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2],给予胃动力药物,改善胃部症状,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相对于鼻胃管,经鼻肠管喂养方式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可以减少误吸的发生[3],降低胃潴留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4];有利于患者肠胃功能的早日恢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鼻肠管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尤为重要。

一.使用前确定导管位置1.回抽液测PH值①回抽液PH>7,浅黄或深黄色,提示肠液,管末端过幽门;②回抽液PH<5,墨绿色有黏液,提示胃液,管末端在胃内;2、腹部拍X片:金标准3、听气过水声二、鼻肠管常见堵管原因:1.导管因素:外露段扭曲折叠;肠内段反折;喂养管内径小;导管固定不牢;异位。

2.营养液及药物因素:营养液过于黏稠;输入速率过慢;药物、炊事残渣粘附于管腔内;药物炊事不相溶形成夹杂液凝固;营养液温度过低。

3.操作因素:未按时冲管;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巡视;缺少临床经验。

三、鼻肠管护理1.注意妥善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打折,堵塞;管道标识清晰注明置管时间、深度、责任人,经常检查导管深度与标识是否相符;定期更换喂养管。

2.对于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用镇静剂,防止意外拔管。

3.逐日凌晨(禁食4~5小时后)抽吸肠液,并测试PH值。

4.为防止导管堵塞,给药前后,鼻饲前后,连续输注4小时后均用温开水20ml(38℃~40℃)脉冲式冲洗导管,使管腔内冲洗液形成小旋涡,有利于将管腔内附壁成分冲洗干净。

输注蛋白含量高的营养液需每2小时冲管,高龄老年患者推荐采用米曲菌胰酶片碾碎后加水封管。

5.恒温下稳定、匀速输入稳定浓度的营养液;逐渐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h;固体药物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执行“三环节”、“三冲洗”。

鼻肠管

鼻肠管

护理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防止鼻肠管移位或滑脱,每日更换固定 贴,观察周围皮肤。 2.定期更换鼻肠管,最长42天更换一次。更换时从另 一侧鼻孔插入,标注置入时间及下次更换时间。 3.至少每4小时使用25ml温水脉冲式冲管,用纱布块 包裹胃管末端。 4.鼻肠管阻力较大时,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15ml抽吸 推注交替,(但不可浸泡)。 5.注入药物时应碾细,前后冲封管,尽量不注入家属 送的流质。 6.床头抬高30°,观察有无腹泻、腹胀、误吸等并发 症。
二、被动等待法
置管至胃,继续插管25cm,导丝撤出25cm,再完
全撤出导丝。距体外30-40cm处固定于脸颊,将留 在鼻腔外的管道保持松弛状态,胃动力正常者,812小时内自行通过幽门到达空肠,胃肠功能减弱者 可使用多番立酮,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药物,观察 24小时。
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腹部拍片,金标准 抽取肠液测PH值:回抽液淡黄或深黄色, PH>7 ,提示肠液,管末端过幽门。肠液回抽 困难时,可先注入少量温开水。 听气过水声:当脐周部位的气过水音强于剑 突下时,判定为导管前段通过幽门,管端在 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高调气过水声移至左 胁腹。
置管注意事项
1.插管时如阻力明显增加,不应盲目插管;如阻力
突然消失,提示管腔折返于胃中,以上情况均应退 管至50cm处重新进管,随着病人呼吸运动慢慢送管, 而不是主动用力插管。 2.拔除导丝时应轻柔,可先注入25-50ml盐水或温水 润滑。 3.同时需置入胃管者,应先置入鼻肠管,再置入胃 管。

置入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3.置管自胃到空肠 患者取右侧半卧位,右手距鼻孔3-5cm处持鼻肠管, 随患者呼吸轻柔进管,推进力以不使着力点至鼻孔一 段管体明显弯曲为度。随着患者每次呼吸,边缓慢旋 转鼻肠管边分次进管(每次进管2-4cm,旋转45°),如 缓慢进管顺利超过75cm,多数管端已通过幽门,有一 种突破感,应继续轻柔进管。置管深度在85-95cm在十 二指肠,继续置管至110-120cm到屈氏韧带。 撤导丝,固定。

鼻肠管

鼻肠管

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空肠管)的置入方法一、术前准备1、向患者讲解置管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取得病人的合作。

2、将鼻肠管内导丝完全插入管道使钢丝末端的连接柄与鼻肠管末端连接处固定好。

3、留置长度的测定方法使病人处于坐位或半坐位,测量需要置入的管道长度的方法是从胸骨剑突至鼻尖再到耳垂的距离,然后在离管道末端同样距离处做一记号,另外在该记号外25厘米和50厘米处各做一记号。

二、操作步骤1、鼻肠管头端用石蜡油润滑,以便利于置管。

2、评估病人鼻腔情况后选一侧鼻腔将管道沿鼻腔壁慢慢插入,当管道进入喉部时,将病人的头轻轻向前弯曲,要求病人尽量多做吞咽动作,同时将管道轻轻推进,不得强行插入,注意避免误插入气管。

置管至第一个记号处。

3、鼻肠管位置确定后将导丝撤出管道约25厘米,然后继续插管至第二个记号处将导丝全部取出。

4、不将鼻肠管固定于鼻部,可将鼻肠管悬空约40厘米将鼻肠管固定在耳垂部。

5、在胃动力正常的情况下,管道会在8~12小时内通过幽门。

当鼻肠管的第三个标记达到病人鼻部后再将鼻肠管固定在鼻部。

三、置管后的使用方法及护理1、确认鼻肠管位置正确后即可输注营养液。

2、清洁双手,检查准备输注的营养液并摇匀。

3、打开瓶盖更换瓶塞,用75%酒精消毒瓶塞。

4、连接输注管,接通泵设置滴速。

应从低浓度、低容量开始,泵注速率与总用量应逐日增加。

5、泵注时要注明开始时间,500ML营养液最长泵入时间不超过8小时。

6、患者采取半卧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帐等不适。

7、如经鼻肠管给药,给药前后务必对管道进行冲洗,可用0.9%的盐水30ML冲管。

8、留置鼻肠管后每次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管腔,另外使用过程中每隔6小时也应冲洗管腔,以免管道堵塞。

9、鼻肠管42天更换一次。

10、拔除管道拔除管道之前,应先用0.9%盐水冲洗管腔,为避免在拔除管道的过程中有残余液体进入气管,要关闭鼻肠管连接头处的防护帽或夹住管道外段,慢慢地拔出鼻肠管。

鼻肠管的护理

鼻肠管的护理

鼻肠管的护理
(2)管道护理
检查管道的位置 妥善固定,避免脱管 输注系统应每日更换 控制输注速度 监测残余量 喂养前、中、后均需要温开水冲管
鼻肠管的护理
(3)肠内营养制剂的护理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 浓度从低到高,常温下输注,从少到多,从慢 到快 药液与营养液分开使用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河南省人民医院 RICU 张雪华
主题
鼻肠管的临床应用 常见鼻肠管的选择 鼻肠管的置管方法 鼻肠管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鼻肠管的临床应用
操作方便
创伤小
改善肠内营养耐 受性

降低误吸、VAP 等并发症的发生
更易达到目标喂 养量
留置时间长
鼻十二肠管
从鼻腔 (1)到十二指肠 (2)
鼻肠管的护理
(4)预防堵管
预防口服药引起的堵管
药片充分研碎、溶解、过滤 避免使用不可溶纤维、颗粒状难溶物或油状物 禁止营养液内加入任何药物等 营养液与药物分开供给 正确顺序:暂停营养液-冲洗-给药-冲洗-营养液输注
营养液与输注方式
不宜食用粥或汤等较粘稠的食物 建议使用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不宜过于浓稠 建议使用营养泵恒速泵入
鼻肠管的护理
(4)预防堵管
冲管
建议使用温开水冲管 使用小容量注射器行脉冲式冲管,可有效冲洗挂壁营养 液
封管
长时间不喂养(>6h),可用5%碳酸氢钠封管,下次 喂养前温开水冲管
鼻肠管的护理
(5)堵管的处理
用10ml注射器抽取5%碳酸氢钠10ml,于主孔反 复回抽和注入,每30min一次(常用) 也可用可乐或胰酶溶液反复回抽、注入、冲洗 请勿使用导丝疏通,以免导丝无法拔出或损伤 病人 遇较大阻力时请勿强力冲洗,以免管道破裂 更换鼻肠管

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精)

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精)

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08-09-17 15:16:00 ] 作者:吴卓君编辑:studa20【摘要】目的改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经鼻留置胃管的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方法将40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试验组予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引导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情况。

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试验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

结论改良方法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方法安全方便,更适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方法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促使护理学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向专科护理发展,危重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的要求。

目前器官支持治疗是ICU工作的重点内容[1],人们对鼻饲营养作为危重患者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然而危重患者多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这类患者需要由胃管内注入药物、食物和水时往往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胃管置入的操作,再者由于咽喉部有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占据,导致一次置管成功率低,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2],而ICU护士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地影响救治成功率[3]。

鉴此,我科于2007年采用夏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引导胃管置入法为20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19例均一次成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3~10月我科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40例(排除消化道先天畸形、占位性病变),男23例,女17例,年龄18~85岁,意识:清醒3例,嗜睡18例,昏迷19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

两组性别、年龄、意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12 1 操作方法两组置管过程气囊不放气,使用14~18 F,标有黑环刻度的一次性高分子材料胃管(扬州市桂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20─2021)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20─2021)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 护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20─2021
汇报人姓名
目录
CONTENTS
1 HEALTHY 2 HEALTHY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5 置管 6 维护
O
N
E
1
术语和定义
1.1 鼻肠管 nasointestinal
一种由鼻腔插入,经咽部、食管、胃,置入十二指肠或空 肠,用于肠内营养输注的管道。 常使用的鼻肠管有螺旋型鼻肠管、三腔喂养管和液囊空肠 导管。
戴清洁手套,嘱患 者屏住呼吸,拔除
导管。
检查导管 是否完整。
清洁鼻腔,检查 鼻腔黏膜完整性。
O
N
E
6
并发症预防及处置
6.1 皮肤、黏膜损伤
01
应每日观察鼻黏膜及鼻部皮肤情况 。 02
更换胶布时,宜用温水湿润胶布, 待松动后再去除。 03
出现皮肤、黏膜损伤时,宜用生理 盐水清洁,遵医嘱给予外用药物。
3.3.3 按留置胃管导管置管
3.3.6 在空肠导管外露距鼻部 20~30 cm 处将其固定于同侧耳垂部,使管道 保持自然弯曲、松弛状态,撤出导丝。 3.3.7 观察空肠导管外露刻度变化,等待其随胃肠蠕动向空肠移动。 3.3.8 当外露导管进入鼻部 20~30 cm 时,抽取消化液,检测 pH 值>7,初 步判断导管已通过幽门。 3.3.9 选择皮肤完好部位,顺应导管自然弧度固定导管(见附录 A)。 3.3.10 协助拍摄 X 光片,确认空肠导管头端已通过幽门到达预期位置。 3.3.11 抽出液囊内液体和气体。 3.3.12 标注导管置入长度、日期
1.2 螺旋型鼻肠管
一种头端具有螺旋 型结构的鼻肠管。
1.3 三腔喂养管

留置鼻肠管操作流程

留置鼻肠管操作流程
12.病人右侧半卧位, 随病人呼吸继续缓慢送入鼻肠管,边旋转边送入,至十二指肠标记刻度,将引导钢丝撤出,再次 确认导管头端位置。
13.妥善固定导管,记录置管时间及置入长度,贴标签于鼻肠管上。将鼻肠管末端用纱布包好橡皮筋系紧。
14.协助病人清洁口腔,鼻腔,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11.再次核对患者,将鼻肠管缓慢插入,插至咽喉部时(约15~20cm左右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感觉有阻力时, 可将导管平面顺时针旋转180度,将病人的头部轻轻向前弯曲,继续缓慢送管,至预测初始深度标记(胃内)。插管过 程中若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应暂停插入,嘱病人深呼吸,稍休息后再继续插入。检查确认鼻肠管在胃内 。
7.选择鼻腔通畅的一侧,清洁鼻腔,滴入呋麻滴鼻液1-2滴。
8.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昏迷者取右侧卧位,将治疗巾铺于病人颌下。
9.测量预置管长度:①胃内标记 ②十二指肠标记,并在鼻肠管上进行长度标记。
10.洗手,戴手套,检查鼻肠管通畅情况,腔内注满灭菌注射用水,将外露的引导钢丝完全插人鼻肠管内,使螺旋型的 鼻肠管头端伸直,然后将鼻肠管欲插入部分用灭菌注射用水湿润。
留置螺旋形鼻肠管操作流程(2018.04)
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及患者。对清醒患者,告知留置鼻肠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3.评估鼻肠管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
4.评估患者胃肠功能:胃潴流量、肠鸣音、有无腹胀等。 5.评估患者鼻腔状况:鼻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炎症,鼻中隔是否弯曲或畸形,口腔有无假牙,了解既往有无鼻疾病 。 6.清除患者气管、口鼻腔内分泌物,置管前禁食4-6h以上,若患者留有鼻胃管,先抽空胃液后将胃管拔除。打开鼻肠 管包装备用。

促胃动力药在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_陈维生

促胃动力药在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_陈维生

年龄(x ± s,岁)
60.6 ± 15.8
58.7 ± 17.5 0.862 0.390
男性
67(60.9)
64(57.7)
0.242 0.623
APACHEⅡ评分(分)
20.6 ± 6.4
21.2 ± 7.9
0.631 0.529
使用人工气道
33(52.4)
58(65.9)
2.806 0.094
3344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3 年 第 29 卷 第 20 期
物不良反应及置管相关并发症。 1.4 统 计 学 方 法 应 用 SPSS 16.0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 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在将促胃动力药组分为甲氧氯普胺注射 液和多潘立酮混悬液两个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时以 χ2 分割法检验,调整检验水准 α′ = 0.012 5,以 P < 0.012 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 管 结 果 在 促 胃 动 力 药 组 的 置 管 成 功 率 为 42.7% (47 / 110), 对 照 组 为 29.7% (33 / 111),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044 < 0.05)。 将 促 胃 动 力 药组按所用药物分为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 酮 混 悬 液 两 个 亚 组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以 χ2 分 割 法 检验: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时置管成功率为 51.0%(25 / 49),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010 < 0.012 5);使 用 多 潘 立 酮 混 悬 液 时 置 管 成 功 率 为 36.1%(22 / 61),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没 有统计学意义(P = 0.394)(表 2)。

螺旋型鼻肠管置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螺旋型鼻肠管置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program f or nurses:effects on nurse pain knowledge and atti一
tud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0,19(6):457—467.
在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 护室 内接 受留置螺旋鼻肠管的 126例 重症 患者为研 究对象 ,采 用主动置 管法结合 补救性 改 良被
动等待 法置管,观察置管后 的幽门通过率。统计 患者一般资料 、格拉斯 昏迷评分(GCS)、病情相关指标及应 用药物等数据 ,采 用单 因素
分析和 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成功的影响 因素。结果 螺旋型鼻肠 管总的置管成功率为 89.68% ;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诊 断类型、
工作 单位 :410008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高 辉:女 ,本科 ,护师 收稿 日期 :2017—09—28
方便植入鼻肠管 时可采用鼻肠管喂养 。我 国的神 经外 科重症患 者消化与 营养管 理专 家 也 推荐 对不 耐受 鼻 胃管 喂养 或 有反 流和误吸高 风险的患者选择鼻肠管喂养 。本研究将 螺旋型鼻肠 管应用 于神 经外 科重症患者 ,目的在 于探讨 螺旋 型鼻肠 管在神 经外科重症 患者 中的置管 成功率 及其影 响 因素 ,为患者早 期建 立有效 的肠 内营养途径提供依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12月-2017年 5月入住 中南大 学 湘雅 医院神 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需要肠 内营养支持并需 留置螺旋 型鼻肠 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原发病包 括颅脑损伤 、脑 出血 、脑 积水及脑肿 瘤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 ,共计 126例 ,以统一标准进
关 键 词 :神 经 外 科 ;影 响 因素 ;螺 旋 型 鼻 肠 管 ;重 症 患 者

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置管方法在ICU临床应用研究

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置管方法在ICU临床应用研究

rate,changes of important vital signs,complications of built-in tube
1wo
in№
two
and digestive
tract
perforation of the
methods
Wal'e
closely observed.Results
SUCCe¥8
rates
0f the
methods
respectively94.25%and 71.05%.There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IP<O.01).Therewere
tract
noapparent
tract
ch=ses
of
suc-
of important vital signs.No Conclusion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2)03-0197-02
method
Clinical appficaflon of placement of nasoenteral feeding tubes by double guidewire Zhong-xuan,12
【Abstract]0bjective
double guidewire metllod randomly received blindly dwelling apiratory
raie
and safety of bedside hund placement of
to
active tube indwelling method apphed
泛影葡胺lO IⅡ1)明确管端位置。美蓝回抽试验的方法:经另 一侧鼻孔插入18F鼻胃管,经鼻胃管反复注入并能顺利回抽 温生理盐水确认插入深度合适后,由鼻肠管注入20 ml美蓝 稀释液(1%美蓝2 ml溶于300ml生理盐水中)。如果由鼻胃 管抽得美蓝液,提示鼻肠管管端位于胃腔,置管失败;如鼻胃 管抽取液无美蓝,提示鼻肠管置管成功。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向管腔注入20ml 生理盐水
抬高床头30º 置右侧卧位
插管至 预测量长度
听诊法 确认是否在胃
确认在胃部后 继续缓慢推进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推进至95cm 导丝法+回抽法
体外至少10cm 固定,拔出导丝
腹部X光片 确定营养管在幽门后
开始喂养
导管位置确认
➢ 听诊法:听气过水音最强点 ➢ PH试纸法:消化液pH值(>6) ➢ 真空试验:回抽量<10ml ➢ 导丝回抽试验:判断有否盘曲 ➢ 电磁导航仪:检测管道路径;导航下置管 ➢ 腹部平片:金标准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鼻肠管的护理原则
✓ 浓度
✓ 速度
EN四度: ✓ 温度
✓ 高度
✓ 喂养前
三冲洗:
✓ 喂养后
✓ 定时Q4h冲洗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鼻肠管的护理
(1)常规护理
评定病人的营养情况 监测血糖 口腔护理 排便情况,有无腹胀,腹泻等并发症 病人应取头高30~45℃卧位,以减少误吸发生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鼻肠管的置管方法
内镜引导下 X线引导下 电子导航仪引导下 B超引导下 床旁徒手盲插法(常用)
患者不耐受、成本高 接触X线 设备成本高 费用高、医护人员技术要求高 成本低、方便、成功率略低(> 90%)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操作流程
静推10mg胃复安
等待10 min
固定导丝 关闭侧孔 预测量置管 到胃的长度 200ml生理盐水 浸泡导管
4、抗生素应 用


胀群 失调
鼻肠管的置管及维护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误吸
腹泻
腹胀
堵管
1
1、床头抬高 30度; 2、检查鼻肠 管位置; 3、定期监测 残留量。

X线透视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操作体会_裘佳培

X线透视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操作体会_裘佳培
14 1 0
合计
30 16 13

讨论
建立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途径的方法有多种, 包括鼻胃管、鼻空肠 管 、胃 造 口 和 空 肠 造 口 。 美 国 胃 肠 协 会 建议, 估计实施 EN 不足 30 d 者可放置鼻空肠管; 超过 30 d 的长期 EN 支持者宜作胃-空肠造口 。 常 见 的 消 化 道 手 术 如 食管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者围手术期需行 EN 的时间一般 在 30 d 以内, 目前胰腺炎营养支持的原则是从早期的肠外 营 养 逐 渐 过 渡 到 EN[1~4], 因 此 , 需 要 有 效 放 置 鼻 空 肠 营 养 管 的病人有所增加, 而重症胰腺炎和晚期胃癌病人因为存在 不同程度的胃瘫、胃 蠕 动 能 力 减 退 或 丧 失 , 单 用 常 规 方 法 常 无法奏效。目前有内窥镜引导下、超声辅助下、pH 感受器引 导下的多种鼻肠管放置方法[5,6], 但快速、有效、安全、无创的床 边置管方法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4] McClave SA, Chang WK, Dhaliwal R, et al. Nutrition support in acute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6,30 (2): 143- 156.
另外, 我们体会到螺旋型鼻肠管插入后行 X 线摄片的 时间间隔可以短于 24 h。我们知道正常的胃排空时间为 4~ 6 h, 如 胃 内 容 物 残 留 达 12 h 以 上 者 , 必 存 在 幽 门 梗 阻 或 胃 蠕动功能障碍。况且在实践操作中, 我们发现 24 h 后鼻肠管 由于受到胆汁和胃酸的腐蚀易变形和老化。具体表现在: ① 鼻肠管变长: 在再次拔出鼻肠管, 将导引钢丝插入其中的过 程中, 发现钢丝比管子短, 未插到鼻肠管头部使其伸直。② 鼻肠管变形: 鼻肠管原来相对较直的部分形成了不规则的 弯曲。③鼻肠管内的润滑程度降低。在 X 线辅助下置管成功

螺旋形鼻肠管常规置管方法

螺旋形鼻肠管常规置管方法

3.管道头部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湿润,以 利于插管(图3)。
4.选择一侧鼻腔,将管道沿鼻腔壁慢慢插入。当 管道进入喉部时,将病人的头轻轻向前弯曲,要 求病人尽量多做吞咽动作,同时将管道轻轻推进, 不应强行插入,注意避免误插入气管,继续插管 至做的第一个记号处。
5.通过抽取液体测定ph值或X线透视以确定管 道的位置(图5-6)。
10.通过X线确认管道的位置正确后即可开始输 注营养液了(图12) 。
6.管道位置确定以后,向管道内注入至少 Nhomakorabea0毫 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图7)。
7.将引导钢丝撤出管道约25厘米(图8),然后继 续插管至第二个记号处(图9),最后将引导钢丝 完全取出。
8.不应将管道固定于鼻部,而应将管道悬空约 40厘米, 再将管道固定于近耳垂部(图10) 。
9.在胃动力正常的情况下,管道会在8-12小时 内通过幽门(图11) ,当管道的第三个标记到 达病人的鼻部后固定管道。
三、螺旋形鼻肠管常规插管过程 (胃动力正常)
1.向病人解释插管过程。将引导钢丝完全插入 管道,使钢丝末端连接柄与鼻肠管连接头 固定(图1)。
2.使病人处于坐位或半坐位。测定需要插入 的管道长度,方法是:测定胸骨剑突至鼻尖 再到耳垂的距离(图2) ,然后在离管道末端 的同样距离处作一记号,另外再在该记号外 25厘米和50厘米处各作一记号 。
和锚定双重作用
4.螺旋具有记忆功能 5.经水激活即可润滑 6.能方便确认管道已插入位置 7.有刻度、完全不透X光 8.能迅速拔出引导钢丝 9.聚氨酯材料,安全、耐久、舒适 10.不易堵管
11.通用阳性接口设计
12.具有记忆功能的螺旋型管道(专利产品), 管道最前端:2.5圈,直径±3CM圆环,全长 约23CM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目的分析重癥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ICU内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重症患者。

置管后24 h行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

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 Ⅱ评分、治疗措施及药物使用等。

按置管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成功的影响因素。

结果入选患者共508例,男性337例,女性171例,年龄(62.0±19.2)岁,APACHE Ⅱ评分为(21.9±7.3)分,205例置管成功,303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40.4%。

单因素分析表明APACHE Ⅱ评分≥20分、应用促胃动力药与镇静镇痛剂及儿茶酚胺类药物、存在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等,为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 Ⅱ评分≥20分、应用促胃动力药及镇静镇痛剂等,为影响幽门后置管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螺旋型鼻肠管总体置管成功率仍偏低,APACHE Ⅱ评分≥20分、应用镇静镇痛药和儿茶酚胺类药物、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患者,置管成功率较低,使用促胃动力药可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年龄、性别对置管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标签:重症患者;鼻肠管;幽门后置管;影响因素;促胃动力药;APACHE Ⅱ评分;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actors facilitating the successful post-pyloric placement of spiral naso-jejunum tub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U Bei,YE Heng,CHEN Chun-bo,GAO Xiang-min,ZENG Wen-xin,SUN Cheng,HUANG Wei-ping,LI Hui,ZHAN Wei-feng,ZENG Hong-k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08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Chun-bo,Email:e_5413@;ZENG Hong-ke,Email:zenghongke@【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factors facilitating post-pyloric placement of spiral naso-jejunum tub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patients requiring enteral nutrition (EN)from Apr 2005 through Dec 2011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everity of illness was assessed with APACHE II scor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 self-propelled spiral naso-jejunum tube was placed and observed for 24 hours. The forward movement and place of the tube tip was checked by bedside X-ray. The APACHE II score,therapeutic measures,agents administer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tube insertion were record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uccess group and the failure group identified by bedside X-ray whether the tube tip entered into jejunum or not.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potential factors impacting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in post-pyloric placement of naso-jejunum tube. Results A total of 508 patients composed of 337 male and 171 female,and aged (62.0±19.2 )years with APACHE Ⅱscore of (21.9±7.3)were enrolled for study. The placement was successful in 205 (40.4%)of 508 patien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PACHE Ⅱscore≥20,sedatives and analgesics,catecholamines,prokinetics,artificial airway and mechanicalventilation were potential factors facilitating the post-pyloric placement of naso-jejunum tub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identified that APACHE Ⅱscore≥20,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and prokinetic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acilitating the post-pyloric placement of naso-jejunum tube.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self-propelled spiral nasojejunal tubes insertion was relatively low. The prokinetics contributed higher success rate of naso-jejunum tube placement than factors of APACHE Ⅱscore≥20,sedative and analgesic,catecholamine drugs,artificial airway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e were no effects of age and gender on the placement of naso-jejunum tube.【Key words】Critically ill patients;Nasojejunal tubes;Post-pyloric placement;Influencing factors;Prokinetic agent;APACHE Ⅱscore;Univariate analysi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重症患者优先选择EN已经成为共识[1],且指南[2]推荐优先选择经小肠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