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道法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道法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谈话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亮的一天。

互分析:通过小亮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亮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集体活动;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参观工厂;第四幅是听讲法制报告。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给灾区捐款捐物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变化与发展,或为之骄傲自豪,或为之排忧解难。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构成(二)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独立,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和合作探究。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匮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八年级学生可能对社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纠正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康辉2分钟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思考: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1—6页)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3、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怎样的?(重点)4、社会关系有哪些类型?【新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情境一:周六早上6:30,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良好品质。

1.重点:(1)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比较熟悉《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鲁滨逊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探究实践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2.说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向他人主动问好;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微笑、点头致意;赞美他人……2.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教学反思在起初备课时,介于本课知识点难度软低,因此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小组讨论环节,但在巡视指导的时僂我发现学生讨论问题有些粮据问题找誉案的习慣,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题目就暫傳了讨论,认为自己的学习已经完成,因此对“誉案”的理解不够,只流于衰面,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环节我提出了更加细致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并绘制了关系囹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粮据作业以及篁记情况这一问题也有商改善。

经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教学的时僂始终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可能你的专业知识过硬,吃透了教材,课堂调控能力也非常出色。

但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粮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凭经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作为遭德与法治学科的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反思与再学习,才能使教学更加完善,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这堂课中我出现的问题以及我的浅豆感悟希望也能帮助到其他的走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反思《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关注。

他们逐渐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概念,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关注社会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1.回顾我国2023年近半年来发生的时事,初步感受社会生活。
2.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3.仔细阅读相关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社会生活。
4.理解识记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社会关系我来晰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预设过程(15分钟)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活动:绘制“我”的世界——引导学生绘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思考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展示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名人名言。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情景演绎:身份大揭秘——面对不同对象,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后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我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反思《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大多问题都比较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讲授中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联系生活。

不足之处是由于仓促,个别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处理不到位。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

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

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秩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哪些表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如何影响个人?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 第1课时《我与社会》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 第1课时《我与社会》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第1课《我与社会》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自我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社会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排队加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社会互动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我与社会》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我与社会》
① .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② .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 .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多方面了解社会
二:时政观察: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请上网查询,写出北斗发射成功的意义?
(可多角度做答,允许个人观点阐述,优质新闻点评将在直播课展示!)
小结
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成长与承担与共。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需要走出小我,关注社会,时政新闻是最便捷的关注社会的窗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点亮身边的那一束最温暖的光,成长中的你,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更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国家发展,我们责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做为后浪,我们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去参与,敢担当!
3.展示教师关注的三则热点新闻,重点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55颗)成功发射做介绍,由学生对北斗热点做点评,以直播形式播放,让学生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4.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单选题
1 、中学生兴东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节假日,经常到十字路口帮交警疏导交通,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景点做志愿者。对于兴东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新闻二:美国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不承担国际社会责任)
新闻三:我国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以及我国的应对,体现以人民利益为重)
结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内涵,认识社会的重要性;2.掌握社会成员的身份,学会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3.了解社会公德及其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4.认识与己无关的事务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与社会课前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对社会有最基础的认识。

课堂1.通过问答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例如“什么是社会?社会包括哪些人?社会有什么功能?”等等。

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身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3.引导学生以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合格公民的意识;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1.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咨询关于家庭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2.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第二课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课前在课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社会成员身份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家长、老师、医生的社会职责分别是什么吗?”课堂1.让学生回顾社会成员身份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身份和职责;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自行协商并表达各自的主张;4.通过个体小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责任。

课后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社会角色中承担的责任;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3.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课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课前通过新闻、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丑恶现象,并预先让学生明确某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

课堂1.让学生对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有全面的了解;2.讲解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宣布相关赏罚措施;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4.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法律法规的观点和看法。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单元八上道法第一单元周次总第课时 1 主备人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1.1我与社会》课型新课课时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知道人的身份由社会关系决定。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二次备课)环节一:教材分析活动1:本册教材分析——图片联想。

根据每个单元名称,让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

环节二:学生分享活动1:学生分享。

让学生分享暑假里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活动2:播放图片。

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环节三:欣赏视频播放视频。

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事件?(可适当播放相应图片进行提示,如看新闻、上网等等。

)环节四:观察图片播放两张图片:图片一:社会是张“大关系网”;图片二:个人是“大网”上的“节点”。

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知识点。

环节五: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环节六:活学活用活动1:探究情境。

针对不同情境,判断社会关系类型。

活动2:总结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得出本节课的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堂练习1、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下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A、去农村体验劳动的艰辛B、关在家里凭空想象C、上网看新闻D、参加夏令营活动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网上的一个结点B.漏网之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线3、接种疫苗是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社会》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始,通过八年级的教学我对新编教材也比较熟悉了,因此在以往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有所减少,但课堂教学没有十全十美,这次的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中进行了教学反思,内容包括课堂回顾、案例分析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课堂回顾
(一)生动导入新课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通过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李铭的一天,以及P3《探究与分享》小华暑假期间经历的“大事”引入新课。

结合这些情景,让学生们说说在刚刚结束了暑假中,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件,学生自由发言。

(二)个人自学以及小组互学相结合
通过导入环节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题。

通过这几个题目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以及产生一些新的疑问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本课在小组互学部分共设置了5个题目,分别对应本课两目的内容,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设置问题便于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两个重点知识点:1、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2、归纳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讨论问题比较激烈,各抒己见,教师随时跟进讨论进度并适时引导。

(三)生生讨论以及师生讨论
上个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内就导学案设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束在班级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与小组之间有冲突的地方再由教师指出进行全班的讨论,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对于知识的获取,始终是由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获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做引导,并对其做出查缺补漏。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适合学习的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以保证学生在一个积极有利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教师点拨以及小结巩固新知
经过一节课的讨论学习展示交流与合作探究,本课的两个知识点已经由学生总结出来了,最后由教师对本课的知识做出小结,并以P4相关链接部分的名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剩余时间则由学生自己整理导学案和笔记,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记背。

课后检查导学案等作业情况。

二、课堂实录与案例分析
本课中重点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学生在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时能准确的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依据,可关于知识的理解还稍微差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了绘制关系图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师:“同学们,在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绘制一副人物关系图。

首先位于中心的是谁呢?”
生:“我”、“自己”。

师:在黑板中心标上“我”,那么以我为中心,大家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人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其他的亲戚”、“同学”、“朋友”、“老师”、“公车司机”、“爸妈的同事”……
师:一一在黑板上“我”的周围标上。

现在我们做一个连线,一边连同学告诉我你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上是哪一种关系?边连边说。

生:跟父母、亲戚是血缘关系,跟公车司机、邻居是地缘关系……
师:现在我们完成了连线,看一看,如果把“我”个和其他人看成点,把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所织就的一张“大网”就是我们所说的什么?
生:“社会”
师:所以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生: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
对于本课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中,我采用的绘制关系图的方式能够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简洁易懂并印象深刻。

三、教学感悟与反思
在起初备课时,介于本课知识点难度较低,因此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小组讨论环节,但在巡视指导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讨论问题有些根据问题找答案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题目就暂停了讨论,认为自己的学习已经完成,因此对“答案”的理解不够,只流于表面,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环节我提出了更加细致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并绘制了关系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根据作业以及笔记情况这一问题也有所改善。

经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教学的时候始终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可能你的专业知识过硬,吃透了教材,课堂调控能力也非常出色。

但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凭经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反思与再学习,才能使教学更加完善,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这堂课中我出现的问题以及我的浅显感悟希望也能帮助到其他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