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站个人命运紧系国家

教师给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社会理想指引个人理想,我们只有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体会理想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社会的需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重、难点:

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搜集处理材料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和联系在一起。

2.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

3.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和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以

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

4.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主学习:

1、有人说:“个人的前途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与祖国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什么是共同理想?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单选题:

1.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句谚语告诉我们()

a.大河怕没水,小河不怕没水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d.我们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3.某记者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听到这样一些谚语:“中国太穷了,留在国内没有前途。”“中国的学习、工作条件太差,个人的发展机会少。”这些言语()

①是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③只强调无法实现的个人理想④违背了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4.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是()

5.少年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终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这表明()

a.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是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保证

b.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是相矛盾的

d.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就会有强烈的自信心

6.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会授予沈好的颁奖辞:“两任村官,六在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的匆忙,放不下村里的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沈好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b.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d.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长短

7.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列强入侵,政治黑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国家频临灭亡的边缘,个人的生存都难以保障,前途更无从谈起。这说明()

a.个人前途决定国家前途

b.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

d.个人利益先于国家利益

8.大学毕业生周倍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到农村担任了一名村官,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带领村民向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迈进。周倍良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

a.建设新农村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理想

d.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能实现

9.俄国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高远的志向能够引导人生沿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b.每个人都有远的志向,对社会的作用较大

d.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依靠国家的发展

10.材料分析题:

鲁迅在日被留学期间,有一次看电影,电影里面显示:一个中国人给沙皇军队当侦探被日本军处决,而围观的中国人却精神麻木,表情冷漠。鲁迅被深深触动了:中国人需治疗的不仅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灵魂。为了报效祖国、鲁迅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就拿起这个武器,用笔呐喊,力求唤醒亿万人民,振作起来和黑暗势力作斗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先生的志愿说明了什么?

(2)鲁迅先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3)请列举历史上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几个人物和具体事例教学改进建议

第二站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从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实践做起,为社会奉献力量。教学重点:

如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难点:

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理念。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变化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要奉献社会,就必须()。

3、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首要的是(),()。

4、(),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砺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

1、青少年为什么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2、青少年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3、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4、我们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我们应当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呢)

5、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面,没有机会了解社会,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再去了解社会也不迟。

也有同学认为:社会非常复杂,参加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危险。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1、右边漫画《情系灾区万众一心》告诉我们()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则”;②抗震救灾,只是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与未成年人无关;③当国家处在危难时,要勇担社会责任;④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换一只节能灯,参与一次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少坐私家车、出租车……这是海宁小朋友周湘漪于2008年7月中旬写给浙江省长的倡议信的内容。收到信后,省长吕祖善于日前作出批示:“周湘漪小朋友有这样的节能环保意识,值得大家学习。她所提建议也很好,请省教育厅、团省委研究采纳!”。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有()

a、作为青少年要向周湘漪小朋友学习,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青少年要知国情,关注社会的变化,培养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d、要奉献社会,就必须关注和了解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启示我们()

①要关注和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②青少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草,闭门读书,要走出家门,服务社会;③要关注社会的变化,把握社会的脉搏;④青少年要一心向学,两耳不闻窗外事

4、2010年8月25日,在渑池县城区西关街道西关大街,一群学生正在清扫垃圾。在该社区活跃着一支“暑期志愿服务社区小队”。小队是由该社区的10多名中学生自发组成。他们开展清洁卫生、帮扶贫困老人等公益活动。对此认识错误的有()

a、中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会影响学习

b、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和创造价值的本领

5、青少年要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①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奉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③就要关起门来一心学习文化课,才能具备报国之才,④就要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热情转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动力

6、“要不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对此分歧很大,你认为下列观点错误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