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23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13--14《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教材中创设的“美丽的田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目的是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也使学生复习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进一步达到计算正确、熟练的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逐步达到计算正确和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发展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逐步加深对加减法的认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逐渐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音乐导入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接龙游戏,看看谁的回答又快又正确。
(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美丽的音乐:师:相信大家一定还意犹未尽,还沉醉在这春天的美丽中。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冰雪消融,小动物们也从沉睡中惊醒,他们正在田园里欢快地玩耍。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田园,来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你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树上有5只鸟生2:地上有5只山羊生3:河里有8只鹅……师:大家会发现这样的数学信息比较凌乱,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跳伞表演时候是按什么标准给数学信息分类的吗?(颜色)那这节课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呢?(动物的种类)(板书:信息分类)师:图片中有小鸟,鹅,山羊和绵羊。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数字1-10,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和运算,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案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3-14页。
学习目标:1、在美丽的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相关的应用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们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出示“美丽的田园”课件,并板书课题。
噢!他把我们带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看看这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哪些是你认识的?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
你发现了什么?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说的非常好。
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从这幅画面你获得了有关花、鸟、树、鹅、羊的哪些信息?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几只鹅?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鹅?就是把湖里的8鹅和岸上的6只鹅放在一起,一共是14只鹅。
所以用加法计算:8+6=14。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
通过观察田园图片,让学生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美丽的田园景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他们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示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田园图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如“直线”、“曲线”、“相交”等,描述田园景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张田园图片,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描述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其他的景色图片,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二则】【名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二则】〖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
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一)导入激趣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
试试吧!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丽的田园”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并学会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他们对于田园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无法用准确的数词来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并学会用数词来表达。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数和识数,对于数词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词来描述田园景物的数量,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动画等课件素材。
2.学具: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图片,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
3.黑板:准备好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同时,教师用数词来描述图片中的景物数量,如“一只小鸟、两只蝴蝶”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田园景色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空间观念的建立:远近、大小、高低等。
3. 田园景色的描绘:田野、树木、房屋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元素,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视频中哪些物体是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几何图形吗?”第二步: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展示一些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这些图片。
第三步: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田园景色进行描绘,可以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元素。
2. 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田园景色,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设计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画,尽可能多地使用学到的几何图形。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此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0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美丽的田园为背景,通过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部分,也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部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和简单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美丽的田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问题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美丽田园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美丽田园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际问题,如田园里的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各有几棵?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数一数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各有几棵。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问题的规律。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美丽的田园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学习用10以内数描述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2+3=5、5-2=3等;解决实际问题,如田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鸟、小兔、庄稼等模型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田园中的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引导学生用10以内数描述这些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1. 田园中的景物: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
2. 数数:学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相邻数的概念。
3. 分类:学习按照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4. 比较: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图片、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3. 实例讲解:出示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朵花,比较一下蝴蝶和小鸟的大小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然后进行比较。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美丽的田园数数:花朵、蝴蝶、小鸟、小兔分类:花朵、蝴蝶、小鸟、小兔比较:蝴蝶小鸟、花朵小兔七、作业设计1. 数数练习:数一数家里的人数,然后比较大小。
答案:家里有爸爸、妈妈、我和弟弟,一共4个人。
2. 分类练习: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答案:将物品分为书籍、玩具、衣物等类别,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美丽的田园的主要数量内容;
2.了解美丽的田园的抽象概念;
3.了解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
4.学会美丽的田园的求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美丽的田园的主要数量内容;
2.美丽的田园的抽象概念;
3.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
4.美丽的田园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具体活动。
(一)开篇热身。
1.老师用几何图形来引出学习的主题“美丽的田园”
2.指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周围的环境,引出学习主题“美丽的田园”
(二)知识点讲解。
1.指导学生了解“美丽的田园”所涉及的数量内容和抽象概念及表达形式,如椭圆、锥形等;
2.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熟悉“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和求解方法;
(三)练习检测。
1.让学生根据视频练习利用“美丽的田园”的运算方法,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2.进行疑难点指导,细化讲解解决问题的运算方法;
(四)总结归纳。
1.总结和归纳“美丽的田园”的运算方法;
2.总结重点内容,强调考点,把握重点要点;
3.举一反三,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习题,综合练。
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景物,用数数、点数、连线等基本数学技能进行描述。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田园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对田园景色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描述、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的个性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景物,用数数、点数、连线等基本数学技能进行描述。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田园风光的图片、数学问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田里有几条小河?”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如:每组选择一张田园风光的图片,用彩笔标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把这些花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多少朵?”、“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河加起来,总共有多少米?”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田园问题,如:“如果我们要种一行苹果树,每隔多少米种一棵比较合适?”、“如果我们要修一条小路,需要多少块砖?”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拼图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它们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元素,并在艺术、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举例: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四个角也是直角。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一幅田园图画,找出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拼贴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尤其是当我展示田园图画,让他们找出各种图形时,孩子们的眼神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遇到了困难。为此,我使用了积木模型进行了直观的比较,帮助他们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方法似乎很有效,大多数学生在操作后都能正确区分这两种图形。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基本图形,提高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拼贴图形创作美丽的田园图画,增强实践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提高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的一些常见动植物及其图片2.能够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通过观察矩形和其长、宽的变化关系,认识长和宽的概念4.了解乘法的概念及其用途5.小组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二、教学重点1.矩形长和宽的概念2.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4.乘法的基本性质三、教学难点1.拼成矩形后认识长和宽的概念2.乘法基本性质的探究四、教学过程和内容1. 导入新知活动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田园中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识别,熟悉这些动植物的名字和外貌特征。
活动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品味一下“美丽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可以发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习新知活动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拼成矩形,并请学生测量矩形的长和宽,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长和宽的概念,明确它们与矩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4教师可以给出一张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比如将一个矩形横向放大或缩小一倍,它的长和宽怎么变化?再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起来,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矩形?活动5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
比如:3×4=?、5×2=?。
活动6教师可以按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知识运用活动7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内或小组内进行竞赛,比较谁的口算速度更快,谁的口算正确率更高。
活动8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应用,比如:有10个鸡蛋,每个鸡蛋的价格是1元,那么10个鸡蛋需要多少钱?4. 总结和评价活动9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或测试,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明白?你觉得这个数学课有什么收获?五、教学策略和方法1.观察和比较法: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概念,认识数字1-10及其组合形式。
2.学会数童谣《小蜜蜂》。
3.能够通过手动画出1-10的数字。
4.通过观察、聆听、感受数字,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及其组合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数字卡片、手绘教学板、数字童谣《小蜜蜂》。
教学环节1. 导入环节通过一些数字卡片和图案贴纸,让学生自由地贴出1-10的数字和对应数量的图案。
并根据图案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理解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通过手绘教学板,先教学生1-10数字的书写形式,并让学生手动画出数字。
然后,学生们听老师讲解数字的组合形式。
例如,1和1组成2,1和2组成3等等。
3. 童谣演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数字童谣《小蜜蜂》,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字组合的形式。
4. 练习环节通过数字卡片和数字棒,引导学生用对应的数字和图形表示出1-10的数字。
并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和理解数字。
5. 温故知新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再次回到1-10数字的书写与画法上,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互动式教学法,特别是数字卡片和数字棒的应用,让学生克服了口算和书写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数字组合的形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拓展。
下一堂课,我将加强数字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6课时美丽的田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正确解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田园,你们有兴趣吗?(有)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仔细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美丽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脖子好像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明,提出的问题最多!5.交流反馈,集体评价。
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
一共有几只白鹅?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交流,明确:8+6=14(只)7.解决“...比...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巩固练习】1.课本第14页“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要求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小动物?(鸭子、小鹿、小松鼠)(1)按顺序观察,它们各有多少只?(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鸭子)(2)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指名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數學教案設計主题:《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探索,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属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通过观察田园风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照片中的景色。
教师提问:“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讲授新课: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度、形状等。
然后,让学生从田园风光的照片中找出这些几何图形。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每组分配一幅田园风光的照片,让他们在照片中寻找尽可能多的几何图形,并画出来。
完成后,各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找到的几何图形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
2.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有创新性或深度的想法给予表扬。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张自己家附近的照片,尝试从中找出几何图形。
2. 阅读关于几何图形的课外读物,增加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13--14页《美丽的田园》
二、教学目标:
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的情境中出发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
探讨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具准备:
师: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生:练习本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大家看,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田园里的小动物在悠闲地玩耍着,让我们跟着笑笑和淘气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这个田园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咱们一起开动脑筋去发现并解决它们,好吗?
二、示标导向:
三、自学自悟: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2)、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位的小朋友一起,一人数,一人记,把它们记录下来。
(在书上完成)
(3)、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笑笑先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吗?
要先想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为什么?
该怎样列式?(11-5=6)
笑笑提出的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小
鸟多几只?)
②大家看淘气也在解决问题,他列了一道算式8+6,谁知道他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小组交流)
四、汇报展示:
同学们帮淘气和笑笑都解决了问题,仔细观察,在美丽的田园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有趣的问题?请同位的小朋友互相的说一说。
(请学生自由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讲一讲怎样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达标测评:
完成书本14页“练一练”
第(1)题:
先出示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各有几只?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全班交流。
六、补标巩固第(2)题:
请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3、课堂小结:
大家今天玩的高兴吗?小动物玩的也很高兴,连连夸大家是聪明的好孩子,希望咱们继续努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