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加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醒目标注。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简称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MDR细菌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给医疗领域和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处理多重耐药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改善单位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等。

首先,改善单位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人们应该养成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习惯,避免到公共场所或医疗机构时不必要的接触并注意饮食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感染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措施,将可能接触到的MDR细菌迅速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也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在常见的接触面、设施和器械上。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患者使用的设备和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定期清洗和更换病房用品。

此外,在医院的空气中也可以采用空气消毒器等设备对细菌进行有效的去除,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手段。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不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避免仅仅依赖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另外,患者也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不主观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以避免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最后,发展新的抗菌药物是处理多重耐药菌的长期解决方案。

当前MDR细菌对现有的抗生素已经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应该加大研发新的抗生素的力度。

同时,还需要探索和发展其他替代治疗方法,例如利用抗菌肽、免疫疗法、体外诊断技术等,以期望有效地控制和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总之,处理多重耐药菌需要从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减少细菌传播,降低感染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6 -内酰胺酶(ESBLS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等。

处理指引及隔离措施:1.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时上报院感办。

2. 单间病室隔离病人(若无条件应当进行床边隔离),床旁、病历和一览表放接触隔离标识。

3.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帽子、口罩、薄膜围裙等。

4. 治疗护理:(1)诊疗用具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1000mg/L 有效氯消毒。

(2)治疗、护理用物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送医疗垃圾站处理(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复用医疗器械-用后不作预清洗,装入双层防渗漏黄色垃圾袋贴警示标识—送供应室。

5. 衣物、被服:(1)用后装入双层防漏医用垃圾袋 -贴警示标识-送洗衣房2、病人用具(枕头、棉被、床垫),抽真空床单位臭氧消毒30-60 分钟。

6. 物表、地面: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抹洗,有明显污染物先用2000mg/L作用30分钟后擦拭7. 卫生用具(便盆、尿壶):单独使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8. 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多重耐药菌及接触性隔离的概念,控制探视人数,探视时必须更换探视服探视鞋、带好帽子口罩,监督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需认真正确的执行手卫生。

9. 病人若转科或外出做检查,应提前告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

10. 解除隔离:病人连续三次(间隔时间24小时以上)微生物学检查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ppt)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ppt)
❖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泊肟、 头孢呋辛亦具活性
❖美罗培南作用不及亚胺培南 ❖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具良好作用
PRSP
❖ 青霉素MIC 4.0 mg/L 万古霉素 利福平 非脑膜感染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大剂量氨苄西林 ❖亚胺培南、厄他培南 ❖ FQ (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Synercid® IV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for injection) [package insert]. Bristol, Tenn: Monarch Pharmaceuticals, Inc; 2002.
利奈唑胺 (Zyvox®)
❖ 噁唑烷酮类
❖ 抗菌谱及适应证
VRE感染,包括合并菌血症 MSSA、 MRSA或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所致HAP MSSA、或 MRSA、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所致
复杂性SSTI,包括糖尿病足感染伴或不伴骨髓炎 MSSA、或化脓性链球菌所致单纯性SSTI 肺炎链球菌(包括 MDRSP)或MSSA所致CAP,包括合
白质合成 ❖ 抗菌谱
VRE PRSP MRSA、MRCNS 粪肠球菌耐药
❖ 适应证
菌血症 - 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 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所致cSSTI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疗效
❖ Design: 2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cSSSI Study 1: Q/D (7.5 mg/kg q12h IV) vs oxacillin (2 g q6h IV)* Study 2: Q/D (7.5 mg/kg q12h IV) vs cefazolin (1 g q8h IV)*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2022中国台湾专家共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2022中国台湾专家共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2022中国台湾专家共识)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对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导致普通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或无法治疗,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患者死亡率增加。

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菌(MDRO)引起的感染率正在上升,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生素,但具有抗MDRO活性的药物仍然有限。

来自中国台湾的专家小组制定了MDRO感染的治疗建议,对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抗生素治疗建议。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CRAB肺炎建议使用粘菌素,可加或不加碳青霉烯类药物并辅助吸入性粘菌素治疗CRAB肺炎。

(2C)不推荐替加环素单药治疗CRAB肺炎。

(1C)➤CRAB血行感染(BSI)推荐以粘菌素-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CRAB-BSI。

(2C)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于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感染,推荐应用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或不加氨基糖苷类。

(2D)➤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DTR-PA)感染推荐基于粘菌素的治疗方法用于DTR-PA感染。

(2C)对于重症患者,推荐粘菌素负荷剂量9 MU (5 mg/kg),随后维持剂量为4.5 MU [2.5 mg×(1.5 × CrCl+30)] 2次/d。

(1C)在应用粘菌素治疗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1C)基于粘菌素的联合治疗存在争议。

(2D)➤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DTR-PA感染可考虑应用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olozane-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治疗DTR-PA感染。

(2C)推荐进行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于指导CRPA 感染的治疗。

(2D)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CRE引起的BSI推荐基于多粘菌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治疗CRE引起的BSI。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临床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日益增多,给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与处理流程。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评估1. 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感染史和旅行史等。

2. 微生物检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3. 感染源识别:确定感染源,如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4. 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感染源等因素,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1. 隔离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单间隔离,使用专用床单、餐具等物品,避免交叉使用。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根据患者感染的风险,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环境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5. 抗菌药物管理:根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感染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耐药性监测和感染指标监测等。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 感染评估:感染管理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风险和程度。

3. 干预措施:根据感染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隔离、消毒、抗菌药物管理等。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24页
四、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品
影响抗菌疗效原因很多,如引流、营养状态、药品组织 浓度等,即使早期给予“广覆盖”,但假如以上影响原 因没得以纠正,再加强抗生素也是徒劳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伯菌等是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常见耐药菌。但培养阳性不 等于感染,耐药性越高、致病力越弱,故该类菌通常仅 为定植菌污染或感染灶伴随菌,不需要目标性抗菌治疗, 真正感染病原体因为留取标本前已广泛使用了抗菌药, 造成不能被检出。所以,首次用药前、改药前要采送病 原学检验,但对检测结果应作出正确解读,要结合临床 征象、影像学、试验室指标等,决定是否要抗菌治疗, 防止被微生物检验汇报牵着鼻子走,慎用“大万能”类 终极处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6页
因为选择作用而发生耐药
药品治疗
自发性突变发 生于缺乏药品 选择敏感菌群 内,
因为经过药品治 疗敏感菌株已灭 绝,突变菌株被 选择,
耐药克隆株 在曾经敏感 菌群内生长 ,
多重S耐an药d菌e的r治s疗C策C略, Sanders WE. J Infect Dis 1986;154:792-800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种类
2002-2003 2006-2007
第12页
迎战细菌耐药 我们应该怎么办?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3页
MRSA?ESBL?VRE? PDR-AB?怎样治疗?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时代已经过去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4页
在治疗过程中 ,耐药性逐步 出现临床表现.
第7页
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1. 病例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使得感染难以治疗,并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病例概述患者,男,5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入院。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8.5℃,咳嗽剧烈,咳黄色黏痰。

3. 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影像学检查:肺部感染表现。

-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细菌的耐药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2. 细菌改变药物靶点,使抗生素无法与靶点结合,从而失去抗菌作用。

3. 细菌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

5. 治疗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原则如下:1. 停止使用已知的耐药抗生素,避免进一步加重耐药性。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若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可参考国内外指南,选择可能敏感的抗生素。

3. 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 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补液、营养支持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5. 针对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入性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6.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缓解,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2.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防止交叉感染。

7.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多重耐药菌处置方案

多重耐药菌处置方案

多重耐药菌处置方案背景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一种可引起多种疾病的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菌处置的方案。

处置方案预防措施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等,因此预防措施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方法,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学操作后必须洗手。

如果没有条件使用水和肥皂洗手,则可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个人保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多重耐药菌,保护自己。

3.感染控制:医院要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系统,对于患病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和治疗。

同时在医院向公众宣传多重耐药菌的防范知识,提高公众意识和预防意识。

4.环境卫生:医院要按照规定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使环境卫生水平达到要求。

处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其传播和恶化。

以下是处理方法。

1.细菌病检:如果病人表现出感染中毒症、发热、咳嗽等症状,医生需要立即进行病菌病检,确定病原体是多重耐药菌。

2.治疗方案:根据病毒病检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3.隔离治疗:患者一旦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其传播。

严格控制感染范围,限制患者行动和活动,要求使用洗手液和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

4.全员管理:在医院和公共场所等各个方面实行全员管理,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的管控机制。

注意事项在处理多重耐药菌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了解不同的细菌耐药性类型:需要根据不同的感染细菌、不同的耐药性类型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2.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标准规定:操作人员在处理多重耐药菌时,需保持敬畏之心,并严格执行统一标准规定,避免因疏忽而引入更多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合理用药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合理用药
三 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VRE
国内推荐的治疗总原则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
替考拉宁 400mg q12h+ 庆大霉素 1-1.5 mg/kg q8h ,疗程4~6周 Ⅱ-2 利奈唑胺 600mg q12h,疗程原则上小于4周 Ⅱ-1 达托霉素 6mg/kg/d Ⅱ-2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7.5mg/kg ,经中心静脉导管 Ⅱ-2
磷霉素
对80%的CRE有抗菌活性,其中包括对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 6 。 研究表明,磷霉素静脉制剂与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CRE所致的各种感染,总体有效率>80%。
CRE新型治疗药物
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维巴坦 ,与多种β-内酰胺酶长效可逆结合,使酶失活。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已获批准上市,用于成人复杂性腹腔感染及复杂性尿路感染,但对于CRE感染治疗的临床数据有限。
三 骨、关节MRSA感染
建议静脉应用糖肽类单独治疗或联合经静脉应用利福平或夫西地酸钠。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MRSA
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治疗MRSA菌血症,疗程不少于14d。 Ⅱ 类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具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者应延长疗程至6W。 Ⅱ 类 利奈唑胺疗程一般不超过4W,如需延长疗程需注意其不良反应。达托霉素可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选择。 Ⅱ 类
对万古霉素耐药,对替考拉宁敏感或部分敏感
大剂量氨苄西林 8~12g/d,q4h~q6h Ⅱ-3 氨苄西林舒巴坦 3g/次,q6h +链霉素 0.5~1g/次,q12h Ⅱ-2 利奈唑胺 600mg qd或q12h Ⅱ-1 替加环素 首剂100mg,之后50mg q12 Ⅱ-2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多重耐药菌通常指感染了3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且同时具备耐药性的致病病原菌。

由于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也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时间依赖于抗菌药物,因此,被感染的概率随之增大。

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几率往往高于普通病房患者近10倍。

所以,医院需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及消毒隔离工作,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感染情况。

1.医院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1.1及时预防患者及家属①病房都备有快速洗手消毒液,尤其是严重感染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或以流水洗手。

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须备好消毒湿巾,并对单元床进行消毒,建议每日2次。

医护人员:①医院需强化医护人员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意识,并按照严格标准执行手部卫生条例,在每次接触患者后都应快速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

②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防止细菌经手部而传播。

尤其是严重感染患者,应对其病房内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进行实时观测。

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入侵性操作或留置入侵性管道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例如: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等。

③医院可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准备单间,或者采取床边隔离方式,保持床间距1米以上距离。

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衣物等进行定时消毒,并保证一人一物。

对无法做到一人一用的医用器材或器具,在每次使用后都需擦拭消毒。

还需加强对病房及医院大环境的管理,定期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定期检查医院物品、病房大环境中的微生物情况。

④医院要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并时刻注意多重耐药菌谱的变化情况,对已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⑤医护人员要严格关注患者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可采取抬高患者床头的方式,防止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情况,并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以免出现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等症状。

保洁人员:①保洁人员须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患者病房进行打扫,并确保用一条毛巾擦拭物品。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耐药性的发展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并且使得临床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处理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

首先,在处理多重耐药菌的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这可以通过加强卫生措施来实现,例如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要求医务人员和访客勤洗手。

此外,应该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床单、地板等,以避免细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其次,正确的诊断是处理多重耐药菌的流程中的关键一步。

临床实验室需要准确鉴定患者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于病患,应采集适当的标本,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的结果将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第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是处理多重耐药菌的关键一环。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选择能够有效治疗感染的抗生素。

此外,医生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其他用药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四,临床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评估抗生素的疗效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化验,以监测感染的进展和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疗效不佳,医生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生素。

此外,处理多重耐药菌的流程还应包括教育和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处理方法。

他们应接受有关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技术。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包括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遵守医院卫生措施等。

最后,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以及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也是处理流程的重要一步。

监测系统可以追踪感染的发生率、传播路径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

这有助于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并确保流程的有效性。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对目前常规使用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

首先,对于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当立即进行隔离。

这是为了防止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避免对其他患者造成感染。

同时,也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其次,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需要进行细菌的培养和鉴定。

通过对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接着,根据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联合用药、选择性使用抗生素以及调整用药剂量等措施。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

此外,对于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也至关重要。

多重耐药菌往往会在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表面存活,成为感染的潜在来源。

因此,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可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最后,对于患者的随访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治愈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病情的变化,避免复发和传染。

对于患者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生活环境的清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再次感染。

综上所述,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患者、细菌培养鉴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医院环境消毒以及患者随访管理等环节。

只有全面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安全。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一、背景和现状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感染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MDROs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早期识别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3. 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4. 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感染预防意识和依从性。

5.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三、管理措施1. 早期识别和诊断-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 对疑似感染病人进行及时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确定耐药情况。

- 对高风险病人进行主动筛查,包括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2. 隔离措施-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单人病房,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

- 在病房门口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和病人。

- 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 对病人进行定期的个人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

-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病人的感染情况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 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

4. 抗生素使用管理- 建立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抗生素的处方和应用。

- 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推广抗生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抗生素使用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5. 健康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预防意识和合作度。

- 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处理流程检验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以上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生开“床边隔离”长期医嘱,及“特殊疾病护理”医嘱。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能将耐药菌病人及术后病人及白细胞低病人同处一间病房;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进行。

在患者床边挂“床旁隔离"标识,发放手消毒液在床床旁。

备隔离衣及专用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器、体温表等。

医护人员将相应的隔离措施写在医疗文书上。

加强医务人员宣教,注意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的手卫生:床单位发放手消毒液,鼓励患者及家属经常手消毒。

患者接触的仪器设备须一用一消毒,不得与他人共用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尽量单间,减少或禁止户外活动,去人多的地方。

必要时对治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手的带菌检测清洁人员使用专用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专用,使用过的抹布消毒处理;有污染时立即消毒.30分钟,一天2次;出院后须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必要时进行环境采样培养,房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及房内使用仪器均应无多重耐药菌生长.1。

从患者获得的标本,须放在完整塑料袋内进行运送, 不能同袋装入其他标本;标本须立即直接送检。

2。

患者使用后的被单衣服用黄色垃圾袋装好,贴传染性衣被进行送洗。

3。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医疗垃圾处理.1.医生每周复查细菌学标本,病人经治疗及复查细菌结果三次阴性后,解除隔离.2.科室感控护士填写“MDRO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记录表”,一式两份,一份交院感,一份留底.。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

隔离与治疗措施
实施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 离治疗,避免耐药菌在医院内
的传播。
规范治疗流程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 疗流程,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
有效性。
跟踪治疗效果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密 切跟踪和治疗,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 流程
报告制度及流程
报告制度
医院需制定严格的医院感染暴发报 告制度,明确报告的流程和责任人 。
发现可疑病例
临床医生、护士等发现可疑多重耐 药菌感染病例时,需及时报告医院 感染管理部门。
确诊病例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可疑病例报 告后,应对病例进行确诊,并评估 是否存在医院感染暴发风险。
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如确认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医院需 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采取防பைடு நூலகம் 措施。
应急处置流程
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
01
02
03
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人数呈 逐年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多样化
多重耐药菌可经多种途径 传播,如接触传播、空气 传播等。
感染部位涉及广泛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部位涉 及广泛,包括皮肤、呼吸 道、泌尿道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害
增加治疗难度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医院感染防 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的和意义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 控和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暴发。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 认识和防控意识,促进临床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
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提 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与治疗新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与治疗新版
➢ 广泛耐药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bacteria,XDR) 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 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 唑胺敏感(最新上市达托霉素)。
➢ 泛耐药细菌(全耐药)(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PDR) 指对全部分类旳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 涉及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旳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 性球菌对涉及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旳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产ESBLs肠杆菌感染旳治疗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重
症感染(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旳首选。 β- 内 酰 胺 类 一 β- 内 酰 胺 酶 克 制 剂 合 剂 : 目 前 对 产
ESBLs菌株感染治疗有很好临床疗效旳是头孢哌酮-舒巴 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旳主要 选择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可作为重症感染旳联合用药 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主要用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菌株所致感染旳治疗(CRE),或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过敏患者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旳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与治疗
➢多重耐药菌定义 ➢常见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 ➢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
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Ⅰ型新 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旳肠杆菌 科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旳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地临床治疗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β, )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地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地重要问题.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做好地检出工作.产细菌主要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其中发生在大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产细菌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使流行范围扩大.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长( ≥) 、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导管地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岁等都是导致产细菌感染地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地管理,临床医生要关注细菌地耐药现状,预测细菌耐药变迁.(一)产细菌感染地治疗原则、去除产细菌产生地诱因.包括及时拨出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抗菌药物地使用原则等,同时应防止产细菌地医院内扩散.、产细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推荐使用地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和病情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与上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时应关注到如下因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及目前关于药物地首选与次选地推荐意见;()已经使用地抗菌药物地临床疗效及更换药物后地临床表现;()本院流行细菌耐药性地流行情况;( )减低耐药性出现地策略;()抗菌药物地价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地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地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地及不断变异地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代及第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地能力.当怀疑产时,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类抗生素敏感,临床上也应视为耐药,原则上不选用.、应该注意到,产细菌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而来.对最初分离敏感地细菌,经(~) 三代头孢菌素地治疗后,有可能发展为耐药,因此对重复分离菌株应重复进行药敏试验.(二)治疗产细菌感染地抗菌药物及使用地推荐意见、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对产细菌敏感性很高,临床疗效显著,在严重感染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可能地产细菌地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如重症监护室地呼吸机相关肺炎,均可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等.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不易发生神经系统地不良反应,可用于产细菌引起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我院目前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目前尚无确切临床资料说明碳青霉烯类与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地疗效是否优于碳青霉烯类单独应用,但大多临床医生倾向于运用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产细菌引起地严重感染.、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克拉维酸、舒巴坦或他唑巴坦地复方制剂较为敏感.此类药物可首选用于产细菌所致地轻度至中度感染,但由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对产细菌地临床疗效不够理想,对产细菌严重感染地患者,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在已上市地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地抗菌作用较强.应该注意,当细菌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或同时伴有外膜蛋白丢失时,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地抗菌活性也会降低.、头霉素类:体外研究显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对于产细菌具有良好地抗菌作用,可以作为产细菌地次选药物,也可以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联合使用.头霉素类药物包括头孢米诺和头孢西丁.需要注意到是,头霉素类易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酶) ,从而出现耐药.如果细菌同时有膜蛋白缺失也可引起细菌对头霉素类耐药.、其他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作为产细菌严重感染时地联合用药之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产细菌引起地轻、中度感染(如尿路感染) ,但产细菌对喹诺酮类地耐药性不断增加,限制了喹诺酮类药物在产细菌感染中地应用.研究显示,替加环素对产细菌有较好疗效,磷霉素(我院新修订地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已收录该药)对产大肠埃希菌所致地复杂性或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有效率可达. ,呋喃坦丁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引起地急性尿路感染.药师提示:不同型别对三代头孢菌素地水解能力各不相同,体外实验也可能显示产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但临床上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产细菌感染地疗效很差.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地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但仍能为不同程度地水解,因此,不管体外试验结果如何,所有地产细菌均应视为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三)产肠杆菌科细菌地抗菌药物治疗地推荐方案产细菌感染地研究中,对肠杆菌科地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地研究最多,其产率也最高.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轻至中度感染患者,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次选氨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治疗效果不佳者,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对严重地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以及医院发生产肠杆菌科感染,可以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四)产细菌感染地预防引起地细菌耐药性可导致患者地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产细菌感染地流行也引起医院感染地增多及传播,增加了临床治疗地难度.因此,产细菌地预防非常重要.、加强检测:产细菌地流行和感染地防治,首先要加强对产细菌地检测.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明确产细菌感染,便于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住院患者中常规监测产细菌定植,可能有助于产肠杆菌科地预防和管理.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地可以造成新生儿病房地耐药率增高.实验者每月收集病房内空气培养、早产儿保育箱内培养、药车及洗涤槽地培养,以及医护人员地手培养均可以发现耐药菌地存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证据表明,不适当地抗菌治疗是产细菌地独立预测因素,包括不必要地延长抗菌药物治疗、不恰当地给药剂量、不合理地给药剂型、错误地给药时间以及不适当地预防性治疗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用药可导致更多产细菌出现,从而引起产细菌地流行.由于编码地质粒往往同时还携带其它地耐药基因,因此氨基糖苷类等其它抗菌药物也需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策略必须强制执行以减少细菌地耐药.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抗菌药物地使用指征,尽量少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项中产细菌感染地经验性治疗表明,从头孢噻肟联合万古霉素转变为妥布霉素联合万古霉素可降低产细菌感染.. 加强隔离和消毒:对产细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医院患者和工作人员地皮肤可以有耐药菌寄居,这些菌可在院内传播,也可传播到社区.为控制耐药菌地发生和传播,医护人员应多使用一次性手套和加强洗手,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住院患者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及加强医疗器械地消毒灭菌.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其它所有与甲氧西林相同结构地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降低膜通透性产生大量等不同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生不同程度地耐药,唯对万古霉素敏感.常见感染地治疗:在高度流行地医院或科室,对疑似重度感染患者,首先经验性选择抗药物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到相应敏感地药物.不同器官地感染,疾病地严重程度不同,选择地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有较大差异.在我院最常见地肺部感染上,万古霉素一直被认为是肺炎地标准治疗,但其临床治疗失败率在以上.回顾性研究显示,万古霉素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议血清谷浓度要在( ~) 以上.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地作用,未经对照研究证实.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地疗效相当,但利奈唑胺(我院新修订地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已收录该药)治疗引起地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优于万古霉素.我们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与定植地鉴别,减少抗药物过度使用.(一)常见感染地治疗由于医院获得性地分离率高,几乎都是多重耐药,尤其在和烧伤科等.感染地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地金黄色葡萄球菌().推荐:在高度流行地医院或科室,对疑似重度感染患者,首先经验性选择抗药物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到相应敏感地药物.不同器官地感染,疾病地严重程度不同,选择地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有较大差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脓疱病和疖地主要病原菌,大多来自社区感染.社区获得性皮肤感染分离地对夫西地酸、莫匹罗星敏感,但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在以上,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治疗所致脓疱病有效.近年国内已有少数莫匹罗星耐药现象,需要注意监测.有证据显示小地疖肿不必要应用抗菌药物,直径小于地病变进行引流即可.推荐:社区获得性所致地脓疱病,建议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进行治疗.周围无蜂窝组织炎地小脓肿在切开引流后一般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皮肤溃疡并感染推荐:皮肤定植较感染更为常见,单纯地皮肤溃疡只需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治疗.并发蜂窝组织炎、邻近部位骨髓炎或菌血症地患者,或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部位有定植地患者,应考虑针对进行全身治疗.()蜂窝组织炎外科伤口感染:多西环素及复方新诺明治疗门诊患者及社区所致地皮肤软组织感染地有效且两者疗效相当.利耐唑胺在地皮肤软组织感染亚组中显示出临床及微生物学上地微弱优势,后序治疗可用口服剂型.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可用于皮肤感染地治疗.体外试验显示,利耐唑胺或克林霉素可降低葡萄球菌地表达.国内对红霉素高度耐药,应用克林霉素前应常规进行试验评价其是否耐药,而不是单用克林霉素平板.推荐:①轻症感染建议应用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治疗.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地感染,应选择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无磺胺过敏者也可选择复方新诺明.②对于较严重地感染或者有菌血症高度风险地患者,建议应用静脉输注糖肽类、利耐唑胺或达托霉素治疗.如果考虑存在混合感染(例如糖尿病足感染),且为主要病原体,可以考虑单独应用替加环素治疗.③有关联合治疗地临床试验极少,且联合治疗有增加药物毒性地风险,不建议任何联合治疗方案.利福平联合夫西地酸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地不良反应明显,不建议这种联合.()插管部位地感染推荐:对伴有明显硬结、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地静脉输注部位地严重感染,推荐静脉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轻症感染可以口服药物治疗.、泌尿系感染推荐:对于单纯地泌尿系感染,建议根据体外药敏结果来选用呋喃妥因、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口服药物治疗.对于复杂地泌尿系感染,建议应用糖肽类或达托霉素治疗.、骨、关节感染骨和关节感染需要复杂地外科综合治疗,抗菌药物疗程较长,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外科措施来调整.利耐唑胺治疗人工关节感染和慢性骨髓炎有效,但疗程超过周后地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主要为严重地贫血和周围神经病长期应用利耐唑胺地不良反应较多,需要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少量临床和动物实验显示达托霉素治疗骨和关节感染有效,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中有较好分布.动物实验显示替加环素单独应用或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对骨和关节感染治疗有效.推荐:骨和关节感染应以外科综合治疗为基础.建议静脉应用糖肽类单独治疗或联合经静脉应用利福平或夫西地酸钠作为首选方案.急性假体感染,早期(症状出现内)手术对保存假体很重要.对于慢性假体感染,应进行外科清创、取出假体.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单药或联合用药更具优势.、菌血症和心内膜炎推荐: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菌血症,疗程至少.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具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者应延长疗程至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利耐唑胺疗程一般不超过周,如需延长疗程需注意其不良反应.达托霉素可以作为万古霉素地替代选择.、呼吸道感染万古霉素一直被认为是肺炎地标准治疗,但其临床治疗失败率在以上.回顾性研究显示,万古霉素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议血清谷浓度要在( ~) 以上.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地作用,未经对照研究证实.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当.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地疗效较万古霉素差.利耐唑胺与万古霉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地疗效相当,但利耐唑胺治疗引起地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优于万古霉素.已经发现了新型利耐唑胺耐药株、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并且这与过度使用利耐唑胺有关,值得关注.非对照研究提示,抗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炎有一定意义,但尚缺乏对照研究.糖肽类在痰液地渗透性较差,替加环素尚未批准用于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如果为红霉素敏感株,也可选用克林霉素.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与定植地鉴别,减少抗药物过度使用.推荐:①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引起地肺部感染.②不伴肺炎地慢性化脓性肺病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抗治疗地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利耐唑胺有良好肺组织穿透力,可用于此类患者地治疗.、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利耐唑胺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研究较少.动物实验显示利耐唑胺在眼部地渗透性好,并且较酸性地万古霉素对眼部组织地毒性相对更小.推荐:①对引起地深部眼睛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应用万古霉素单独或联合利福平治疗,根据药敏也可选用利耐唑胺或复方新诺明.②对静脉治疗无效地脑膜炎,可以考虑万古霉素鞘内注射.③庆大霉素、夫西地酸钠或氯霉素可以用于敏感细菌引起地眼睛浅部感染.、外科手术感染地预防性用药推荐:①对有定植史或感染史且未清除者,或有带菌地高危风险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需接受糖肽类预防感染.如估计患者有重新出现带菌地可能或患者来自高流行地机构,建议使用糖肽类治疗.②对无定植地患者,建议应用氨基糖苷类预防葡萄球菌感染.(二)预防发生和传播定植和感染地患者是医院内地最重要地宿主.在长期护理机构、脊柱科、烧伤科、等,定植率较高.前鼻孔拭子可以筛查出地携带者,结合其它部位地拭子可以将敏感性提高到.没有明显感染征象带菌者,是重要地传染源,可以把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建议对、拟行血管外科或心脏外科手术地患者、透析患者和老年患者,入院前应该进行鼻拭子筛查.、医护人员中地鼻部带菌者也是一个地来源,有将传播给患者地风险.建议短期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或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口罩、手套、洗手或手消毒等) .接触定植或感染患者地医护人员,应筛查是否带有菌株.、去定植治疗,不建议口服万古霉素用于预防感染或清除局部定植.对于软组织病变,清除应选择有全身活性地口服制剂或胃肠外制剂,并联合使用有效地鼻软膏(如莫匹罗星) .已经出现莫匹罗星耐药株,因此应密切监测当地地耐药情况.、隔离病房及屏蔽程序:建议将定植或感染患者在单间病房收治,有条件者应收治在负压病房进行单独隔离.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医护人员应该穿着隔离衣并且带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洗手和手消毒:在处理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进行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时,建议使用含有乙醇地手消液.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一)地防治策略、消除感染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入住、机械通气、高龄、使用多种抗生素等危险因素.由于经手传播可造成内同一克隆菌株感染地流行,因此强调防止致病菌经污染地医务人员手、鼻饲液、导尿管及水浴加温等途径传播与扩散.主动监测并隔离感染地患者,实施环境卫生及隔离等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克隆菌株扩散.尽早拔除各类导管如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等可减少侵入机会.强调对菌株分型及按不同类型进行严格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株交叉感染.、抗生素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地重要手段.要争取区分定植和感染.有条件者要先取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目前对有效地药物主要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和β内酰胺类等.在取得感染病原学证据之前,,经验治疗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耐药菌地产生.因此对轻、中度感染尽可能采用窄谱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地经验治疗则往往需用广谱抗生素,调整用药时应尽可能采用较窄谱地抗菌药.不适当抗生素疗程也是导致地危险因素.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定植和感染地重要危险因素.抗菌药物控制各种感染后要及时停药,防止逐渐减量停药.目前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采用单一品种轮换使用地方法即抗生素地轮替作用有限,结果往往是对第种抗生素地耐药菌虽可能减少,但对第种抗生素地耐药菌有明显增加.对产铜绿假单孢菌地抗菌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推荐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基糖苷类联合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推荐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药物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需要选用几种有效抗生素,单药使用往往效果不佳.对感染,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联用.如果效果不佳可采取三联用药,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联用基础上再加用哌拉西林或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环丙沙星联用基础上再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阿米卡星分别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环丙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另外,磷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条新地方法.治疗需要重视基础病地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器官功能支持、充分引流排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由于肠道是多重耐药菌地重要贮存库,因此选择性消化道净化措施如采用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对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中可能有一定地作用.、综合治疗治疗需要重视基础病地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器官功能支持、充分引流排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由于肠道是多重耐药菌地重要贮存库,因此选择性消化道净化措施如采用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对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中可能有一定地作用.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地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RE已成为医院感染地重要病原菌之一,它地产生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提出了新地挑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医院内,我院目前地检出率尚低,但仍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耐药菌株地发生及扩散.肠球菌与其他临床上重要地革兰阳性菌相比,具有更强地天然耐药性,存在对头孢菌素类、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VRE感染地治疗可在肠道内定植,严重地感染通常发生在抵抗力低下地患者,且常常有严重基础疾病,其有效地抗菌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喹诺酮类、利奈唑胺等)地敏感度,确定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同时可使用抗菌机理不同地抗生素联合使用,增加药物地敏感性.对感染地患者,总地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是:检测细菌对所有可能获得地抗菌药物地敏感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地抗菌药物予以治疗.对于不同部位感染,综合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在该组织地聚集浓度,决定使用何种抗菌药物.具体方案可参考如下:(一)腹腔感染对于腹腔感染地患者,其病情相对较重或者是在大手术(肝脏移植、肾脏移植)之后.及时有效地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是决定患者预后地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建议治疗方案如下:、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基因型):()若菌株对青霉素类敏感:大剂量氨苄西林他唑巴坦(,间隔);()氨苄西林舒巴坦次,间隔+链霉素(次,间隔,或庆大霉素()(),每小时次;()利耐唑胺,次日或间隔.()替加环素首剂,其后,间隔.、对万古霉素耐药而对替考拉宁敏感或部分敏感(基因型):()替考拉宁,给药次;()联合用药:替考拉宁+庆大霉素();替考拉宁+环丙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每次()间隔;()利耐唑胺每次,次或间隔.()替加环素,首剂,其后,间隔.对于器官移植地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时,在使用抗抗菌药物治疗地同时,往往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预防真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具体停药时间尚无明确循证医学报道,建议根据细菌学转阴情况决定不同患者疗程.(二)泌尿系感染有研究表明,由于氨苄西林在尿道组织呈高浓度,因而对于所致尿路感染可单独用氨苄青霉素治疗,亦可使用药物联合治疗.、氨苄西林他唑巴坦次,间隔.、氨苄西林他唑巴坦次,间隔+庆大霉素().、对替考拉宁敏感可考虑替考拉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利耐唑胺,次或间隔.、呋喃妥因,间隔,磷霉素(),疗程周(只用于泌尿系感染).在泌尿系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感染部位而决定抗感染疗程,建议根据细菌学(尿培养)结果决定治疗时间.(三)菌血症和心内膜炎目前无可靠地有效治疗,在国外推荐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或利耐唑胺治疗,替考拉宁对部分()菌种有效.目前国内推荐地治疗总原则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 (Zyvox®)
❖ 噁唑烷酮类
❖ 抗菌谱及适应证
VRE感染,包括合并菌血症 MSSA、 MRSA或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所致HAP MSSA、或 MRSA、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所致
复杂性SSTI,包括糖尿病足感染伴或不伴骨髓炎 MSSA、或化脓性链球菌所致单纯性SSTI 肺炎链球菌(包括 MDRSP)或MSSA所致CAP,包括合
李斯特菌、脑膜炎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对 MRSA, VRE, 及肠道革兰阴性菌无活性
❖ 适应证
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
MRSA感染的治疗
❖ MRSA
首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可选药物: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
素、替加环素或Q/D 、dalbavancin、 SMZ-TMP(依据药敏)、多西环素及米诺 环素(部分菌株) 夫西地酸、磷霉素、利福平可能有效,但 必须联合用药以防耐药性发生
Synercid® IV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for injection) [package insert]. Bristol, Tenn: Monarch Pharmaceuticals, Inc; 2002.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疗效
❖ Design: 2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cSSSI
MDRSP
❖ MDRSP: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 素、SMZ-TMP耐药 万古霉素 利福平 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泰利霉素用于非脑膜感染
泰利霉素 (Ketek®)
❖ 酮内酯类 (结构与大环内酯类相关) ❖ 抗菌谱
A、B、C和 G 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 MSSA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Synercid®)
❖ 链阳性菌素类,为Q-D 30:70 的复合剂 ❖ Q-D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不可逆地结合,阻断蛋
并菌血症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SSTI
Meta-analyses of treatment success for clinically assessed patients with bacteraemia,
Comparator (n=443) 51.9% 64.2%
24/42 (57.1%) 33/55 (60.0%)
*vancomycin 1 g q12h IV could be substituted if the pathogen was suspected or confirmed MRSA or the patient was allergic to penicillin, cephalosporins, or carbapenems. †Patients cured or improved. ‡Results are combined from the 2 clinical trials. Statistical conclusions could not be reached due to the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subsets. CE=clinically evaluable; cSSSI=complicated SSSI.
替加环素 (Tygacil)
❖ III 期临床试验 替加环素 vs. 万古霉素/氨曲南治疗CSSTI 可评价患者833 例 临床有效率: 替加环素 86.5% ,对照药 88.6% 替加环素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
❖恶心 34.5% v 8.2% ❖呕吐 19.6% v 3.6%
Ellis-Grosse et al. CID Sept 1, 2005
❖ 临床有效率
达托霉素 81.1%
达托霉素 87.3%
万古霉素 73.8%
耐酶青霉素 90.5%
❖ CPK – 达托霉素组11 例, 对照组8 例
达托霉素组2 例中停
Arbiet et al 2004
替加环素 (Tygacil®)
❖ 甘氨酰环素
米诺环素的衍生物
❖ 广谱抗菌药
覆盖大多数耐药GPB、GNB和厌氧菌 对假单胞菌属无活性
Efficacy in the CE Population†
Study 1 (US) Study 2 (International)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raumatic wound infections‡
Q/D (n=450) 49.5% 66.4% 14/38 (36.8%) 33/55 (60.0%)
Nichols RL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44:263-273.
达托霉素 (Cubicin®)
❖ 环脂肽类(Cyclic lipopeptide ) ❖ 抗菌谱
MSSA, MRSA, 化脓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 equisimilis, and
Dalbavancin (Zeven®)
❖ 第二代糖肽类
第一代: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 抗菌谱
葡萄球菌、链球菌 梭菌属、消化链球菌、放线菌、棒状杆菌、枯草杆菌 对绝大部分GNB无作用 对Van A 耐药肠球菌无作用
❖ 治疗地位
目前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Dalbavancin (Zeven)
Success Rates
100 90.5
90 81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EOT - ITT
90.5 76.2
94.1 81
FU - ITT
EOT- Eval
Dalbavancin
Standard of Care
94.1 76.2
FU - Eval
Standard-of-care antibiotics included cefazolin, vancomycin, clindamycin, ceftriaxone,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Seltzer E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37:1298-1303.
Summary of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 Results*
Q/D (n=450)
Comparator (n=443)
Clinical efficacy†
68.2%
70.7%
Microbiologic eradication‡
66.6%
77.7%
MSSA
64.3%
76.6%
PRSP MDRSP MRSA VISA VRSA VRE
革兰阳性菌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万古霉素 中介金葡菌 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 万古霉素 耐药肠球菌
PRSP
❖ 青霉素0.1< MIC 2.0 mg/L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西林用于非脑膜感染 泰利霉素 评注
MRSA
77.8%
50.0%
Gram-positive cocci only
56.3%
69.7%
*Results are combined from the 2 clinical trials. †Patients cured or improved in the CE population. ‡Overall and bypathogen bacteriologic eradication rates in the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population.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李光辉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liguanghui@
MDR定义
❖ 无公认的定义 ❖ 对现行之标准治疗产生耐药之细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不动杆菌 VRE MRSA, VISA, VRSA ---------------
Dalbavancin (Zeven)
❖ 与万古霉素比较?? ❖ 治疗GPC所致导管相关性BSI 临床有效率:
Dalbavancin = 87% 万古霉素 = 50%
Raad et al, CID Feb 2005
Telavancin
❖ 新一代糖肽类 ❖ 治疗 CSSSI 细菌清除率:
Telavancin = 92% 万古霉素 = 68%
万古霉素耐药性
❖ 1997 日本首次报道 VISA ❖ 2002年美国首次报道 VRSAMMWR July 2002
1st 例 – Michigan
❖导管及糖尿病溃疡培养
2nd 例 – Pennsylvania Tenover et al 2004
❖足根溃疡 ❖先前无万古霉素暴露Whitener et al 2004
❖ 新一代糖肽类 ❖ 每周一次,静脉给药 ❖ Dalbavancin vs 利奈唑胺治疗 CSSSI
Dalba 首剂1 gm, 7日后再用 500 mg 利奈唑胺600mg q12h IV 或 po ×14 d 两组疗效均 >90%
Jauregui, CID Nov 15, 2005
Clinical Efficacy of Weekly Dalbavancin vs Standard-of-Care Antimicrobials for SS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