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 45~46。

摘要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油罐容积标定的误差、石油计量器具误差、计量操作误差以及使用石油计量换算表不当造成的误差。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主题词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Duan Duoshou: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Error in Product Metering,OGST,1999,18(11)45~46.

In metering petroleum and its liquid products,the metering errors produced mainly are as follows:volume calibration of tank,measuring instruments,human mistake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petroleum conversion tabl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err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cut back the metering errors.

Subject Headings:metering,error,reason,analysis

在国内液体货物的贸易计量中,普遍将油罐和油轮当作计量器具。然而在使用这些容器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不但不能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一、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按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

0.1%,置信度为95%。然而这一误差还不包括因底板负重凹陷造成的底量误差。据文献[1]介绍,这一未经计量的误差数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此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81《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76《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与实际容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5%。

二、计量器具误差

在油品计量过程中,计量器具合格与否,与其是否经过周期检定并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因素有以下几点。

1、量油尺

JJG398-85《测深钢卷尺检定规程》规定,检定量油尺时所加于尺带的拉力为10N,但在实际标定时,不排除加力不足或超重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在其标定时就已产生了误差。另一普遍现象是一把量油尺频繁使用,虽然该尺尚在检定有效期内,但因尺带严重扭曲,使计量所得的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

2、密度计

GB1884-8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计测定法》规定,连续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即SY-Ⅰ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05g/cm3;SY-Ⅱ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1g/cm3。这两个修正值对贸易交接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对密度计的标定与否,将直接影响计量精确度。

3、温度计

测量石油液体的温度计应该是专用的,其最小分度值为0.2℃。如果在检定时不给出修正值或给出错误的修正值,实际使用时就会造成石油温度测得值的误差。

三、计量操作误差

在油品计量的整个环节中,只要有一处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就会造成油品计量结果误差。

1、油高测量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储液高度计量不准,得到的油品数量就会产生人为的误差。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油品数量误差就越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油品的特点,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对从装油结束到开始计量油高还有一个稳油的过程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润滑油,装油结束后往往在油表面覆盖有一层泡沫,因此在存有大量空气泡沫的情况下计量油罐内的油高,势必有虚假性存在。试验结果表明[1,2],润滑油泡沫影响铁路油罐装油数量的误差在±0.1%左右。

2、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测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过输转装油作业后又马上测定密度的单位,稳油等待时间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油中所含泡沫未消除的情况下进行密度测量,其测定结果明显小于真实密度。

3、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要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而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则需要测量油品的视温度。结果表明,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4、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四、石油计量换算表的误差

在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中,包括视密度换算为标准密度、任意温度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以及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三个部分,其中任一部分换算时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1、视密度换算

实际计算不宜过细过繁,只要在计算时将新求插值点靠近上限或下限,按线性内插法计算即可。虽然结果仍有误差,但最大不会超过GB1885-83标准石油密度的准确度±

0.0005g/cm3。

2、标准体积换算

国家标准给出两种计算方法,即用石油体积系数(R值)计算和用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 值)计算,两者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计算结果在进位和小数修约上稍有差别。

3、油品质量计算

GB1885-83标准给出了两个计算公式,即

m=ρ20 . V20 . F

m=(ρ20-0.0011)×V20

式中m——石油在空气中的质量,g;

ρ20——石油20℃时的密度,g/cm3;

V20——石油20℃时的体积,L;

F——真空中质量换算到空气中质量的换算系数。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化工销售公司还有一种速算法,即m=V×石油单位体积质量。三种计算结果误差不大,完全可以适用于目前的石油贸易交接数量的计算。

总之,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克服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精确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销售西北公司

*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团结新村138号;电话:(0931)9883911。

参考文献

1,段多寿张德宗:对装车润滑油计量数据的计量分析,油气储运,1986,5(4)。

2,段多寿:也谈铁路罐车的计量问题,油气储运,1996,15(12)。

编辑:孟凡强

收稿日期:1999-02-11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 45~46。 摘要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油罐容积标定的误差、石油计量器具误差、计量操作误差以及使用石油计量换算表不当造成的误差。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主题词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Duan Duoshou: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Error in Product Metering,OGST,1999,18(11)45~46. In metering petroleum and its liquid products,the metering errors produced mainly are as follows:volume calibration of tank,measuring instruments,human mistake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petroleum conversion tabl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err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cut back the metering errors. Subject Headings:metering,error,reason,analysis 在国内液体货物的贸易计量中,普遍将油罐和油轮当作计量器具。然而在使用这些容器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不但不能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一、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按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 0.1%,置信度为95%。然而这一误差还不包括因底板负重凹陷造成的底量误差。据文献[1]介绍,这一未经计量的误差数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此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油品计量知识题库

计量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测量液面至( 罐底 )的垂直距离叫检实尺。 2、从检尺点至( 罐底 )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3、量油尺的尺锤应为(铜质)材料,使用(500)克尺锤。 4、量油尺应采用钢石油尺,尺的长度为(5)米,最小刻度为(1)mm,全长误差在(±2)mm以内,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校正表。 5、钢卷尺没有( 合格证 )和( 校正表 )禁止使用. 6、检尺读数时先读(毫米)后读(厘米). 7、量油尺有折弯时,该尺要( 一定不可以使用 ). 8、当量油尺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尺( 不准使用 ). 9、温度计应采用棒状(全浸式)水银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 并附有(合格证)和校正表。 10、当温度计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温度计( 不准使用 ). 11、温度计离测温盒侧壁的距离不小于(10)mm,感温泡距杯底应为 (20-30)mm; 12、测温盒应由(铜质)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13、测温盒的容积不得小于(200)毫升。 14、测温盒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作。 15、装运轻质油品的罐车,在装完(10)分钟后,方可上车计量。 16、测温停留时间规定是汽油、煤油、柴油不应少于(5)分钟;润 滑油不应少于(15)分钟;重质滑油、汽缸油、齿轮油不应少于

(30)分钟。 17、油品计量时,要对油品的重量进行(空气浮力)修正。 18、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必须在装完且静止 ( 2分钟 )后进行. 19、进行液体测温,检尺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 s ),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 20、重质油检空尺计算高度是=检尺高-下尺数+( 浸油高度 ). 21、检实尺时,应做到( 下尺平稳 )( 触底轻 )读数准; 22、在计量过程中,F值、K值均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5 )位. 23、雷雨和( 6 )级以上风的雷雨天禁止上罐作业,必要时要( 2 )人 配合,并采取安全措施. 24、在石油计量中,石油的标准密度用( ρ20 )表示. 25、油品的计量方法有体积法、重量法、( 体积重量法)。 二、选择题 1.从检尺点至( D )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A.钟罩; B.加热管最高处. C.积水槽底部. D.罐底 2.在炼厂中油品要进行计量的目的是( A ). A.掌握油品进出厂经营结算依据; B.依不同的生产过程和时间而异. C.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 D.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 3.检温时,测温盒在油中停留时间,润滑油不少于( B )分钟. A:3 B:7 C:10 D:12

管输原油交接计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解析

管输原油交接计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原油管道输送中影响交接计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对流量计、温度、压力、密度、含水等造成计量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误差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管输原油交接计量误差的措施。 关键词:原油管输,计量误差,因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计量工作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对炼油化工企业来讲,随着商品原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及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原油加工成本不断增加,而原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计量误差造成的损失也将加大原油加工成本,因此如何降低原油计量误差,有效控制原油厂损失,已成炼油化工企业计量工作的关键部分。 1 影响管输原油交接计量的因素 管输原油交接计量是根据GB/T9109.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算动态计量》标准来计算原油贸易质量的,其中原油质量的计算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原油质量=在线体积×流量计修正因数×(标准密度—空气浮力修正因数)×含水修正因数×体积压力修正因数×体积温度修正因数 式中,在线体积为流量计累计体积值;流量计修正因数可根据流量计检定得到;标准密度由取样化验查表得到;含水修正因数由取样化验得到;体积压力/温度修正因数可根据油品压力、温度和标准密度查表和计算得到。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管输原油交接计量是在测量条件下,测量出原油的体积、温度、压力、密度、含水率等参数,用测得的参数计算出管输原油贸易交接的纯油量。可以分析得出,影响原油动态计量综合误差的因素有:①流量计计量误差;②取样误差;③密度测量误差;④含水率测量误差;⑤温度测量误差,⑥压力测量误差。因此,在管输原油交接计量中,只有将以上各个因素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达到控制计量综合误差的目的。 2 影响管输原油交接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2.1 流量计计量误差 管输原油是用双转子流量计,对流动状态下的原油进行连续的计量。在使用中,按JJG667《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用在线标准体积管对双转子流量计进行检定,从而确定双转子流量计的计量因数。因此流量计的计量因数误差最终决定了流量计的计量误差。在运行工艺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黏度等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计量的体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流量计检定时原油的温度、压力、黏度与生产运行时的原油的温度、压力、黏度不同,其中温度是体积流量计量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参数。以1#双转子流量计为例,在流量为500m3/h时,不同原油温度下流量计因数误差的变化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通过流量计的原油温度降低时,原油的黏度增大,对双转子流量计来说,原油黏度越高,漏失量越少,温度下降使流量计特性曲线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原油动态计量

管输原油动态计量工作规范 第一章管输原油检验基础信息 一、检验标准依据 1)DIN EN ISO 3171-2000 《石油液态产品.管道自动取样》 2)API MPMS 《石油计量标准手册(MPMS)》 5.2章:碳水化和物的容积式流量计计量 8.2章:石油和石油产品自动取样 11.1章:原油、炼油产品和润滑油的温度和体积修正系数 12.2章:涡轮或容积式流量计液体石油油量计算 21.2章:流量计–电气液体计量 3)ISO 5024-1999《石油液体和液化石油气体.测量.标准参比条件》 4)ISO-9403-2000《原油传输责任-货物检验指南》 5)ISO 9029-1990《原油水份测定法-蒸馏法》 6)GB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7)ASTM-D4006-1995《原油水份测定法-蒸馏法》 8)ISO 3675-1998《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9)GB 892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10)GB 6533-1986《原油水及沉淀物份测定法-离心法》 11)GB 6532-1986《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 12)GB 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13)ASTM D4007-1995《原油水及沉淀物份测定法-离心法》 14)GB-17040-199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法》 15)ASTM D4294-03《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的测定方法-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法》16)GB 9109.1-88 《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 17)GB 9109.5-88 《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 18)ASTM D477 《石油液体自动管线取样》 19)SN/T 0186-93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流量计计重》 20)GB/T1 7287-1998 《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

关于原油静态计量减小误差方法的探究

关于原油静态计量减小误差方法的探究 随着我国进口原油上岸数量的逐年增加,原油储罐静态计量已成为原油码头大型站库的重要原油交接方式。对于原油站库来说储罐的静态计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形成企业盈亏的重要核心部分。这就要求运销计量管理上必须以多种形式的计量方法做比对,从影响计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上下手,抓好运销计量质量。而原油静态计量影响因素中的油品取样、油品化验、大罐检定、油品计量方法都对原油计量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原油的静态计量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究。 标签:原油储罐;计量误差;原油静态计量;误差控制 油品静态计量是油品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计量方式,包括容器计量和衡器计量两大部分。容器计量是油品在油罐、油船、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桶等容器内进行的计量,在直接上岸的进口原油油量交接中,主要采用立式金属油罐进行原油静态计量。要做到准确计量就应该尽量减少计量过程中的误差。根据油品静态计量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计量仪器准确度、计量方法的合理性、计量人员的责任心等。为此,保证计量器具使用的合法性、加强计量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合理使用多种计量计算方法比对油量的准确性,是将油量计算误差进行最小化控制的保证。 1 油库储油罐原油静态计量交接简介 原油静态计量一般是通过人工检尺、测温、取样并化验油品的密度、含水率,最后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纯油量。 1.1 中石化所属企业原油储油罐的计量交接执行标准是 ①GB/T19779-2005;②GB/T13894-1992;③GB/T8927-2008;④GB/T4756-2015;⑤GB/T1884-2000;⑥GB/T8929-2006。 1.2 原油静态计量所使用的计量器具 1.2.1 立式金属油罐 罐体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体倾斜度不超过设计高度1%,油罐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由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用于贸易交接计量的油罐必须由有授权进行强制检定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出具符合技术要求的罐容表及有效的检定证书。 1.2.2 量油尺 量油尺应符合GB13236 ,每半年检定一次,正确使用检定证书上提供的修

浅谈如何提高油品计量准确性

浅谈如何提高油品计量准确性 油品的保存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条件,还要确保所实施的工艺措施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实际操作的时候油品的交接计量通常都是用人工检尺计量在油罐中进行测量,而人工检尺计量又很容易造成误差,文章对油品计量时液位测量、油品采样、温度测量、密度换算等环节可能导致的计量误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小计量误差、提高计量准确度的措施。 标签:油品;计量;准确性 油品的保存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条件,还要确保所实施的工艺措施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不过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计量往往有着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油品的计量是有误差的。那么要怎样才能够减少或避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对于油品计量的影响而减小误差呢?所以,确保储存工艺下的油品计量准确减小误差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实际操作的时候油品的交接计量通常都是用人工检尺计量在油罐中进行测量,而人工检尺计量又很容易造成误差,其测液位、温度、密度、采样等操作中很难准确无误的得到测量数据,如若操作不恰当所取得的数值误差是很大的。现如今在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情形下,尽量减小油罐人工计量的误差,提升油品计量的准确度十分迫切。 1 油品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导致油品计量不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影响储罐测量准确性方面而言,环境变化的影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具体的说,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计量误差就是多种环境因素和测量标准之间有着不同的差异,如有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就很容易导致装置测量产生误差。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环境的变化会产生的罐压力和介质温度变化,所以介质液体和气体体积变化是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在对液体位置的测量误差进行分析以后,再对介质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计量误差的计算,可以看到产生误差的一些原因,这样做有助于日后对于测量设备的误差值进行校核,还有助于对计量仪器进行改进,对有效补偿机制来说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检尺计量有许多的环节,像测量温度、采集样本、视密度换算、油品液位等,而这些环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1.1 容量测量误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没有使用的油罐需要做严格的标定,如果不按照标定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就极有可能使得油罐容积表不能精准的显示数据,进而增加下一次标定前的误差。此外,因为天气、地点以及液压的作用,还会导致其变形,进而直接影响到油品计量的准确度。通常所讲的油罐容积都是在空罐条件下测量出来的,至于液体静压力以及罐壁温度等特殊情形的影响作用并没有算入其中,只是将它们作为理论来计算的时候才测算。不过,因为在日常的生产中,在给油罐充油的时候,油品重量可能会导致罐底下沉,油罐的底部也会根据充卸油的情况有所而改变。

油品计量工习题集及答案

综合计量工初级习题集 一、填空题 1.量油尺由()、()、()和()组成。 2.。 3.油品消耗可分为()、()和()三种。 4.油库安全技术包括()、()、()、()、()和()。 5.石油体积系数的含义是(),表达式是()。 6.离心泵并联工作时,是为了在同一()下获得一台泵所不能达到的( )。 7.泵的密封包括()和()两部分。 8.测量时对提尺的时间要求为:轻质油要在尺铊触及罐底的()提起;重质油品要待尺带周围 凹进的油面呈水平后()再提尺。 9.测量时对读数要求:一手握住读数位置的上端,另一手握住下端,两手拉直尺带,视线( )尺带。读 数时先读()。 10.整列铁路罐车内油品取样时,如果储油是相同油品,取样时除列车()两车必采外,中间的车 辆可任意确定。 11.铁路罐车的测量点为()。 12.测实法的投尺应在尺铊触及油面后,放慢尺铊下降速度,待尺铊距罐底约()厘米时,停稳后再测量。 13.测定油品密度用的密度计的精度应选用()石油密度计,或相当于此精度的石油密度计。 14.无论测量任何罐内的油面,必须待油面()和泡沫基本()后再进行测量。 15.液体在静止后,其(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了( ),这个特性称为液体的( )。 16.离心泵上部平衡管的主要作用是( )和( )。 17.比热是指单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 18.储存油品的石油容器内石油液体温度的测量应精确到()。 19.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油库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20.按储油设备建筑材料可分为()和()两大类。 21.根据储罐形状,金属油罐又可分为()、()和()三类。 22.国际单位制规定容量的计量单位是()和与倍数或分数单位相结合而成的计量单位,还允许 并用的其他单位是()。 23.油罐按建造位置划分为()罐、()或半地下罐和()罐等,按设计规范要求, 目前加油站均为()罐。 24.油罐在大气和罐内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应无()和计量基准点的()不变。 25.机械呼吸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身()来控制油罐的()和罐内()。当罐内进油或油 温升高,气体达到阀的控制压力时,阀被(),罐内气体通过呼吸阀();当油罐出油或油温降低,罐内真空达到控制的()时,罐外大气顶开呼吸阀()。 26.容积为10立方米以上新建、改建、()及()的用于液体容积计量的固定卧式圆筒形金属 罐的容积检定必须按()进行。 27.汽车油罐车是公路运输液体石油化工产品的()车。汽车油罐车由油罐、汽车

8第八章静态计量误差分析11.07.

第八章 静态计量误差分析 应用静态方式对油品进行计量时, 常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有立式金属罐 (包括外浮顶罐和 内浮顶罐)、卧式金属罐(包括铁路油罐车、汽车油罐车和油库或加油站卧式储油罐 )及油船(包 括油驳和油轮)等。对任何一种计量器具而言,其自身及使用中存在或产生各类误差是必然 的。而计量器具的误差又必然会影响其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了解各类误差产生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和减少误差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立式金属罐计量误差分析 立式金属罐作为静态计量方式中主要的计量器具,应用非常广泛。在 体石油产品计量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立式金属罐的计量准确度为 ±).35%。 一、立式金属罐综合误差的定量分析 目前国内常用的油品商品质量交接的计量公式有 m 20 V 20 F (8-1) m (20 1.1) V 20 (8-2) m D t V t (8-3) m {[(V to V fw ) CTSh] VCF WCF} m f r (8-4) 下面以式8-2为例分析误差来源。 由式8-2可推导出油品商品质量的计量误差公式为 dm dV 20 d ( 20 1.1) (8-5) m V 20 20 1.1 以下分析式8-5的各项误差来源。 1、油品标准密度 20 方面的误差估计(以20取720.0kg/m 3和置信概率为 95%为例) 式8-5 d( 20 1.1)/( 20 1.1)中主要有下列误差因素: (1 )视密度和视温度测量误差造成 20的误差1 ① 视密度t 测量误差U 1 按照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规定,若使用 SY — I 型石油 密度计,其最小分度值为 0.5 kg/m 3,准确度为±).5kg/m 3,故该密度计带来的基本误差是 ±).5kg/m 3。测量油品密度时,示值估读误差为 ±).2kg/m 3o 据部分油罐测试证明:只要罐内 油品不是明显分层,则在 1/6高度和5/6高度处油品密度差值就不会大于 0.1kg/m 3,故按规 程分别从上、中、下层取样,其代表性试样的密度差不大于 ±).3kg/m 3o 由于上述各分项误 差的符号是不确定的,彼此相互独立,没有相关性,所以视密度的测量误差 U 1按方和根法 合成,即 U 1 ■■ 0.52 0.22 0.32 =±).616 kg/m 3 ② 视温度t 测量误差U 2 根据国标GB/T1884规定,若使用分度值为 0.2C 的玻璃全浸棒式水银温度计,则其基 本误差为±).3 C 。读取温度示值时,示值估读误差为 ±0.1 C 。由于读取密度计和温度计示值 时的不同步,估计在这段时间间隔内温度计的示值变化不会大于 ±)2C,故温度计的测量误 差为 JJF1014《罐内液

油品计量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及填空: 1.大呼吸损耗:在收油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2.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 3.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4.计量学: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5.馏程:在标准条件下,蒸馏石油所得的沸点范围。 6.馏成的意义在于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同时还可用来表示燃料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 7.初馏点和干点:在加热蒸馏的过程中,其第一滴冷凝液从冷凝器末端落下的一瞬间所记录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他表示燃料中最轻成分的沸点;其最后阶段,即燃瓶底部最后一滴液体气化时所记录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也称干点,他表示燃烧中最重成分的沸点。 6.浊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开始出现蜡晶体而使液体混浊时的温度。 7.倾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尚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8.凝固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9.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10.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11.误差公理:一切测量都有存在,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学实验中。 11.误差产生的原因:装置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 12.在误差理论中,按照误差表现的特性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13.从储罐几何形状看,常用的主要有立式园筒形,卧式园筒形和球形等三种。 13.损耗: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油品的自然蒸发以及未能避免的滴洒、渗漏、容器内壁的黏附、车船底部余油未能卸净等而造成的油品在数量上的损失,称为损耗。 14.油品损耗按照油品物理形态变化可分为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按照作业环节可分为保管损耗,运输损耗和零售损耗,其中,蒸发损耗可以按照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和装油损耗。 15.蒸发损耗: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中由于自然蒸发而造成的数量上的损失。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油品组成、温度、蒸发面积以及容器状况。 (1)小呼吸损耗:因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损耗。(2)大呼吸:指在收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的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3)自然通风:如果装油容器上部有孔隙,随着容器内部或者外部气压的波动,油气就会自孔隙被排出或空气被吸入。

油品交接计量各类误差因素及计算解决大全

超差原因(作者汪楚): (一)油品挥发所致超损 北油南运中,南北温差较大也成了油品小呼吸损耗的罪魁祸首,另外,在装卸油品过程中,很多港口的设备水平也是导致油品作业高损耗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计量中不可控制的误差所致超损 下海油计量交接过程涉及环节较多,包括各环节在读数上的随机误差,计算方法、本身具有的误差等。 (三)发货港岸 1.发油管线中油品存量改变的影响 (1)人为因素:发油作业将要结束时,由于某种利益的驱动或操作失误,先关闭油罐出口阀门,后关闭码头装船阀门,在泵压力或自流情况下,将管线中的油品部分拉空.拉空后又不用油罐内的油品顶管线或顶管线时故意降低压力,结果使后面装油的那艘油轮出现亏量。 (2)工艺设计缺陷:输油管道由于管段高差,必然存在翻越点.翻越点的存在造成了不满流管段,而工艺设计中往往不考虑这一情况.又由于每次装船的流量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条船,在整个装船作业过程中流量也时有变化,因此每次装船作业结束后,其翻越点后面的不满流管线长度或发油管道总存油量并不完全一致,从而造成发油计量不准而亏量。 (3)低液位发油:当发油发到油罐内出油管上端,且到油液面

的距离少于50cm时,由于液面低和发油速度快,必定产生旋涡,那么油品夹杂着油气随着旋涡一起进入发油管道,从而当发油结束时,必定有许多油气已进入发油管线中.当再次利用该管线发油时,就会产生亏量。 2.浮顶状态改变产生的影响 当浮顶从起浮状态发油到非起浮状态时,罐壁对浮顶的静摩擦力从有到无,因而产生油品计量误差。根据文献分析,按设计摩擦力计量,造成的油品计量误差为±0.04%到±0.15%。而事实上,由于罐壁的不规则,实际摩擦力要比设计摩擦力大,实际误差可能要比这一误差大的多。另外浮顶重量是根据设计图纸或容量比较法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值,当浮顶状态改变时,它也给发油计量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 3.油品质量原因方面的影响 一些炼厂生产的油品含蜡量高,冷滤点和凝点高,在北方地区低温时节,易在承运油轮舱内(舶舱内无加温设备)发生析蜡现象,在卸货过程中,大部分析蜡油品滞留于舱底或舱壁且无法卸空,导致入库实收量发生亏量。 (四)装运油轮 (1)人为因素造成亏量。目前油品运输市场并不规范,有的油轮在装运过程中将一部分油品通过暗管线输入到油轮的燃油仓或暗仓中,或在运输途中自盗,以致造成实收亏量。

油品动态计量常见误差分析

油品动态计量常见误差分析 肖大伟 原油贸易计量方式有动态计量和静态计量两种方式,动态计量又分为如下三种:以体积计量的流量计配玻璃密度计的计量方式、以体积计量的流量计配在线密度计计量系统、直接显示质量计量结果的质量流量计,受科技水平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目前国内各计量站广泛采用的是第一种动态计量方式,常见油量计算公式如下: Mn=Vt*MF*VCF**Cpl*(Ρ20-1.1)*Cw 式中: Mn——空气中的纯油质量; Vt——t温度下油品的体积 VCF——体积温度修正系数 Ρ20——标准密度 MF——流量计系数 1.1 ——空气浮力修正值 Cpl——压力修正系数 Cw——质量含水系数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计算贸易交接的纯油量,需测量出原油的体积、温度、压力、密度、含水率等参数,而这些参数在测量过程中会存在测量误差,从而导致贸易交接的误差,只有将以上各个因素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达到控制计量综合误差的目的。 1流量计系数MF误差分析 GB 9109.5规定动态计量可采用基本误差法,当流量计误差在?0.2%以内时,MF=1.0000,也可采用流量计系数法,流量计系数由资质单位定期标定。两种方法

相比而言,基本误差法采用的是固定误差,与真实结果偏差相对较大,故国内各计量站在油量计算时多选用流量计系数法。 采用流量计系数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流量计标定条件(压力、温度、流量、粘度)与实际运行工况的偏差,以及油量计算时流量计系数的选用。 1.1流量的影响 流量计的标定,一般只对流量计进行高、中、低三个运行排量点检定,例如塔里木油田外输流量计的选择的排量点为350m?/h、500m?/h和700m?/h,标定时应控制流量尽可能地与预选的排量保持一致,降低标定误差。 1.2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使得流量计腔体膨胀和间隙改变,流量计的基本误差亦随之变化。工作条件下的原油温度越高于检定条件下的原油温度,则流量计的基本误差越偏小,流量体积偏少,反之亦然。 温度的变化可引起油品粘度的改变,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1.3粘度的影响 油品粘度与流量计的泄漏成反比,粘度较高时,间隙大,泄漏量大,粘度低时则相反。 1.4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变化会引起计量腔体的变化及流体粘度的变化,导致泄漏量的变化。 1.5系数选取的影响 目前国内各计量站在MF的选取上多采用靠近法,即选用与工况流量接近的流量对应的流量计系数,这与真实值存在偏差。 综合以上所述,为降低流量计系数偏差,应尽可能地使工况接近流量计标定条件,并且在系数选取上采用内插法。 2 VCF误差分析

储罐油量计算方法

储罐油量计算方法 1 油品算量操作 1.1 术语和定义(国标GB/T 19779-2005) 1.1.1 游离水(FW ) 在油品中独立分层并主要存在于油品下面的水。FW V 表示游离水的扣除量,其中包括底部沉淀物。 1.1.2 沉淀物和水(SW ) 油品中的悬浮沉淀物、溶解水和悬浮水总称为沉淀物和水。其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体积和质量分别用SW %、SW V 和SW m 表示。 1.1.3 沉淀物和水的修正系数(CSW ) 为扣除油品中的沉淀物和水(SW )将毛标准体积修正到净标准体积或将毛质量修正到净质量的修正系数。 1.1.4 体积修正系数(VCF ) 将油品从计量温度下的体积修正到标准体积的修正系数。用标准温度下的体积与其在非标准温度下的体积之比表示。等同于液体温度修正系数(CTL ) 1.1.5 罐壁温度修正系数(CTSh ) 将油罐从标准温度下的标定容积(即油罐容积表示值)修正到使用温度下实际容积的修正系数。 1.1.6 总计量体积(to V ) 在计量温度下,所有油品、沉淀物和水以及游离水的总测量体积。 1.1.7 毛计量体积(go V ) 在计量温度下,已扣除游离水的所有油品以及沉淀物和水的总测量体积。 1.1.8 毛标准体积(gs V ) 在标准温度下,已扣除游离水的所有油品及沉淀物和水的总体积。通过计量温度和标准密度所对应的体积修正系数修正毛计量体积可得到毛标准体积。 1.1.9 净标准体积(ns V ) 在标准温度下,已扣除游离水及沉淀物和水的所有油品的总体积。从毛标准体积中扣除沉淀物和水可得到净标准体积。 1.1.10 表观质量(m ) 有别于未进行空气浮力影响修正的真空中的质量,表观质量是油品在空气中称重所获得的数值,也习惯称为商业质量或重量。通过空气浮力影响的修正也可以由油品体积计算出油品在空气中的表观质量。 1.1.11 表观质量换算系数(WCF ) 将油品从标准体积换算为空气中的表观质量的系数。该系数等于标准密度减去空气浮力

成品油岸罐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成品油岸罐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成品油贸易的市场化,利润空间逐渐下降,使计量误差引起的亏损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计量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岸罐计量手段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造成计量纠纷不断,而处理又很困难。 目前国内大宗成品油贸易交接一般仍以岸罐计量为主要手段,按照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只要岸罐、油尺和温度计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就符合贸易交接计量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计量准确性,主要有: 1.温度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在岸罐计量中,温度取上、中、下的平均值,但由于一般成品油罐都不保温,因此,受到日照一面的温度会比没受到日照的一面高,而温度检测孔一般在某一个方向,所以会影响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2.输油管线影响 一般情况下,计量罐到装船码头都有几百米到几千米的距离,输油管管径一般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不等,折合成体积一般从几十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不等。在发油时,这一容积量是否被油完全充满,管道中的温度、密度是否与油罐相同,而在收油时顶水或顶气是否充分,是否全部顶入罐内等,都直接影响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3.大罐装小船 目前用于贸易交接的成品油计量罐从几百立方米到几万立方米不等,以我公司为例,小的1000m3,大的30000m3,而装运成品油的船只一般是几百吨到一万多吨,如果用一只30000m3的计量罐给一只1000吨的船装油品,则当罐计量误差是%时,约2m3的差量对1000吨船的客户来说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4.密度分层与采样的影响 由于同种油品有不同的密度,如同样是0#柴油,其密度可能是830kg/m3左右到860kg/m3左右不等。在同一个油罐中,可能存放着不同批次的油,如果密度不同,就会出现分层现象,即密度大的油在下层,轻的在上层。发油时一般以油罐的平均密度作为计算依据,而一罐油往往发给几个客户,这样对先发油的客户出现盈量,而后发油的客户则出现亏量。如果油罐的平均密度与发给客户的实际密度相差10kg/m3,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可达%左右。另外,油罐的密度按上、中、下采样,然后做混合密度,但油品的密度分布往往不是线性分布,其不同密度油品的数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如某个油罐中存放着大密度油和小密度油各一半,则在采中间样时,不可能刚好大密度和小密度各采一半,这都会对计量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在采样时可能会造成差量。如深圳某油库在一次收油中,某罐收油前测得油尺,温度℃,标密

油品计量知识题库

精心整理 计量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测量液面至(罐底)的垂直距离叫检实尺。 2、从检尺点至(罐底)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3 4 5 6 7 8 9 10 11)mm;12 13 14、测温盒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作。 15、装运轻质油品的罐车,在装完(10)分钟后,方可上车计量。 16、测温停留时间规定是汽油、煤油、柴油不应少于(5)分钟;润滑油不应少于(15) 分钟;重质滑油、汽缸油、齿轮油不应少于(30)分钟。 17、油品计量时,要对油品的重量进行(空气浮力)修正。

18、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必须在装完且静止 (2分钟)后进行. 19、进行液体测温,检尺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 不大于(1m/s). 20、重质油检空尺计算高度是=检尺高-下尺数+(浸油高度). 21 22 23. 24 25 1 A. C. 2 A. C. 3 A:3B:7 C:10D:12 4.油品计量先测油品的体积和温度、密度,然后再经换算,得到油品重量的方法称.(C) A:重量法;B:体积法; C:体积重量法;D:标定法. 5.石油量油尺的最小刻度是(C).

A分米;B.厘米;C.毫米;D.微米. 6.量油尺有折弯时,该尺要(D). A.正直后方可使用; B.配有其它尺进行测量读数才可使用. C.可以使用,但必须是同一把尺; D.一定不可以使用. 7.进行液体测温,检尺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大于 8. 9 A. C. 10 A: B: 11 A:1 12 A.1 B.2 C.3 D.5; 13.测温应取液面的(B)处. A:1/3B:1/2C:最下端;D:最上端; 14.检油尺时,应先读(B) A:米数;B:毫米数;C:厘米数;D:同时读;

加油站计量管理制度

XX加油站计量管理制度 油品的库存管理是做好油站油品管理的关键所在,油品库存盈亏率正是衡量库存管理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盈亏超过标准的库存,不仅可反映出加油站库存管理的问题,还可帮助发现输油管道或油缸的泄漏等事故隐患,可避免在品质上对顾客造成不利影响。 一 . 加油机的计量管理和试枪 ?每支油枪的误差不能超过 0.3%的范围。 ?每月或不定期由加油站站长负责组织用10升标准计量检测加油枪,并记录在《加油枪计量检测记录》上。发现误差超过标准的油枪,应立 即暂停使用,并同时通公司管理部门,听从指示再进行处理。 ?每半年或三个月,政府计量部门会对油站的油枪全部重新检测一次,加油站站长应注意事先做好准备,配合政府计量部门的检测和自检。 ?除政府计量部门或经其书面同意外,公司任何人都无权拆除或更换政府计量部门设在加油机计量器的铅封。由加油站站长及当事人承担责 任。 ?除公司主管领导或经其同意外,公司任何人都无权拆除加油机主板铅封、计量传感器铅封。由加油站站长监督负责。 二 . 加油站油品的库存管理 油罐库存盈亏率的计算 在计算油缸库存盈亏率之前必须先确定所需衡量的时间段(如:每小时,每班,每日,每月甚至每年等),并需采集如下数据: A:时间段起始时该油品的实际库存量(升); B:时间段结束时该油品的实际库存量(升); C:时间段内该油品的油机记录开始数、结束数差额(升); D:时间段内该油品的购进数(升); E:时间段内该油品的返罐数(升); 则:油罐库存盈亏量(升)=B-(A+D-C+E) 油罐库存盈亏率(%)= 油缸库存盈亏量 x100% C-E 如结果为正,则为盈;如结果为负,则为亏。正常盈亏率

铁路罐车计量误差及分析

铁路罐车计量误差及分析 支军李桂杰(呼和浩特石化公司) 摘要:铁路罐车,既是装载液体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专用工具,又是特定的计量容器。在我国,用铁路罐车装运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约占运输总量的70%以上。然而在使用铁路罐车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铁路罐车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商品油、气计量必须具有科学性、公证性,并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才能做到公平交易。 关键词:铁路罐车计量误差 一、前言 铁路罐车按装载油品的性质,可分为轻油、滑油和粘油罐车三类,装载量有30t、50t、60t、70t多种类型,其中多数是50t的装载量。 铁路罐车在计量时,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国家制定的铁路罐车计量准确度为±0.7%,在目前容器计量中误差最大,铁路罐车装载油品交接计量,在操作上与卧罐的计量方法相同。铁路罐车计量产生的误差有如下几个因素: 二、造成误差的几个因素 (一)铁路罐车的容积表使用不准确 目前,铁路罐车种类多、容积表相对更多,车型较复杂,给官画册的准确计量造成了许多困难。铁路罐车容积表示按罐体结构排列的,罐车经过检定后,根据测量数据编制容积表。 1、XB铁路罐车容积表 凡罐车上打有“XB”字头,表号为1—180的容积表,现在称为旧表。 2、铁路罐车容积表的通用表 对未检定罐车(罐体上没有涂打容积表号)、罐车型号规定使用一个容积表号(见表一)。 又因罐车上涂打的个别XB容积表好有明显错误和近年来涂打新表的字头也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要按型号使用未检罐车用表,还有当一辆罐车两边涂打得表号不一致时,也要用这种表。由于按罐车每个型号具有代表性的这个容积表号,有几种用途,所以称其为“通用表”。

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 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诚信服务,树立股份公司的企业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成品油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保证计量单位制统一;建立计量的量值溯源体系,确保计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开展成品油计量方法、手段、准确度等方面的研究;及时准确地确定成品油生产和经营各环节中油品的数量和损耗情况;开展计量管理监督检查。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 第四条本规范中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化工轻油、燃料油。国家没有规定的其它液态石油产品可参照此规范执行。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管部门负责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落实国家和股份公司计量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制定炼油与销

售分公司计量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管理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三)组织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计量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受股份公司委托组织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考员、检定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四)对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五)负责调解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间的计量纠纷,协调处理与外系统发生的计量争议和纠纷; (六)组织开展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六条各地区公司的计量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股份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 (二)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成品油计量技术协作和指导工作; (三)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间成品油计量纠纷的调查处理。对涉外计量纠纷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炼油与销售分公司; (四)经授权负责所辖区域内交接计量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五)开展所辖区域内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向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汇报; (六)各地区分公司应结合实际,确定所属下级公司计量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确保计量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计量人员 第七条本规范中的计量人员包括计量主考员、计量检定员、交接计量员、计量

原油动态计量例题

例1: 某计量站本班8小时流量计累积体积量V i =6480m3,原油的标准密度ρ 20 = 919.8kg/m3,平均计量温度t=40℃,平均计量压力P=0.80MPa,原油含水率 W=0.55%,求交接油品的纯油量、混油量和扣水量。 ⑴求原油体积压力修正系数Cpi。 C pi =1/【1-(P-Pe )·F】其中:P—原油计量下压力(流量计表压),单位:KPa。 p e —原油饱和蒸气压,运算时取Pe=0。 F—原油压缩系数,单位:l/kPa。 原油压缩系数F值可以查。GB9109.5-88附录C《烃压缩系数表》得出。查表时,按原油计量下的温度和15℃时的密度值(p15)进行。 原油压缩系数F值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得出: F=e x×10-6 x=-1.62080+【21.592t+0.5×(±1.0)】×10-5+ 【87096.0/ρ 15 2+0.5×(±1.0)】 ×10-5 +【420.92t/ρ 15 2+0.5×(±1.0)】×10-5 e x计算值应由下式准确到0.001: (e x×l000+0.5)×0.001 其中:F—原油压缩系数,1/kPa。 t—原油计量下的温度,℃。 ρ15—原油在15℃时的密度。(查换算表) (±1.0)—当t≥0时为+1.0,当t<0时为-1.0。 由20℃时的标准密度换算成在15℃时的密度,可按GB1885-80表ⅣA《石油20℃密度与15℃密度换算表》进行换算。 如本例题原油的标准密度ρ 20 =919.8 kg/m3,计量温度t=40℃,计量压力P=0.80MPa,求原油体积压力修正系数Cpi。查《石油20℃密度与15℃密度换 算表》得ρ 15=923.1kg/cm3,根据计量温度t=40℃和ρ 15 =923.1kg/cm3,查《烃 压缩系数表》得F=0.674×10-6; 因ρ 20 =919.8 kg/m3介于919.0和920.0之间,用内插法计算: ρ15=922.3+【(924.3-923.3)/(920.0-919.0)】×(919.8—919.0)=922.3+0.8=9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