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研究学习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学习报告

通过阅读药品质量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就其内容和过程做了一个学习报告。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的纯度、成分含量、组分、生物有效性、疗效、毒副作用、热原度、无菌度、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杂质的综合表现。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质量标准是企业在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各环节保证药品质量的依据。因此,起草科学、合理、规范的质量标准在药品研发阶段极其重要。

一、药品质量标准建立的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一)确定药物质量研究一般的内容:

(1)性状: 一般来说需根据所研制产品的特性(原料药和制剂)及采用的制备工艺,并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进行质量研究,以使质量研究的内容能充分地反映产品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原料药和制剂从以下方面研究:

原料药: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引湿性、溶解度、熔点或熔距、旋光度或比旋度、吸收系数、相对密度、折光率等

制剂:外形、颜色等

(2)鉴别:药物的鉴别反应通常是指用可靠的理化方法来证明己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常用的鉴别试验方法有化学法、色谱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光谱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等。因鉴别项的目的是能准确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同时要满足药检所常规快速检验,因此采用的方法需要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检查项目通常应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和纯度3个方面的内容。药物按既定的工艺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会产生杂质,一般需要对一般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等)、有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残留溶剂、水分(干燥失重)、含量(效价)等进行研究。选择的条目不宜太多,能足以证明其真实性即可。

有关物质研究是原料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创新药物,一般可以参照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结合药理毒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并依据不同药物的最大日剂量,决定其报告限度、鉴定限度以及质控限度。而对于仿制药,由于其安全有效性的评价基础是基于已上市药物的安全有效性相关信息,因此仿制药上市的前提应是其质量与上

市品“一致”或“等同”。在进行有关物质研究时,应注意与已上市药品的杂质种类、各单个杂质含量以及总含量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仅提供简单的 HP LC图谱,无法充分说明杂质种类的异同和对应杂质的高低,建议至少采用列表形式,必要时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如 DAD,LC-MS等技术手段逐个进行对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控制其限度。其目的是使仿制药品的质量不低于或者高于已上市药品。某些药物具有多晶型现象。药物晶型不同,尤其是难溶性药物晶型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应该对其晶型进行研究。对于某些难溶性原料药,如需制成口服制剂,而其粒度对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时,应对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考察。(3)检查:原料药:一般杂质、有关物质、残留溶剂、晶型、粒度、干燥失重和水分、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异构体等。

制剂:制剂通则、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杂质、脆碎度、残留溶剂、异常毒性、降压物质、pH等。

现在主要讲解一下溶出度的检查:溶出度也称溶出速率,是指在规定的溶剂和条件下,药物从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试验是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

溶出度是药物尤其是难溶性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质控项目。规范的溶出度研究不仅可保证产品的重现性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可规避人体试验的风险。对难溶性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国外通常采用多种溶出介质进行考察,选择类似胃肠液的介质(如pH值1.2的盐酸溶液、pH 值4.5和6.8的缓冲液以及水。有些情况下亦可考虑pH 值7.8及以上的溶出介质,或者不同pH介质的更换),并与上市品进行平行对照,考察溶出曲线,以全面评价产品与已上市原发产品(或已上市其他产品)溶出行为的差异。

申请人可参考释放度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研究。

(4)含量测定:是指利用理化方法测定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此为药物纯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研究时应根据新药结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多种测定方法的研究,选择一种准确、专属、灵敏、简便、先进、可靠,有良好重现性的方法收载于标准中。

原料药纯度高,其含量限度规定严格,应着重于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与测定结果的

(2)理化常数: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收系数、相对密度、馏程凝点、折光率、粘度

(三)鉴别:

用可靠的理化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分析。可选用的方法:化学法、理化常数测定法、仪器分析法

鉴别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1)方法具专属性、灵敏性,便于推广

(2)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

(3)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四)检查:

检查项目:

(1)安全性:热源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2)有效性

(3)纯度要求

(4)均一性均匀性、溶出度、释放度、装量差异、生物利用度

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

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专属性、灵敏性、试验条件的最佳化,对于色谱法还要研究其分离能力。

杂质检查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一般杂质:尽可能多做几项;

特殊杂质:选择1-2项进行;

毒性较大的杂质:严格控制

(2)合理性:

在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项目应尽量多做;但在质量标准的制定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检查项目及限度。

(五)含量测定:

(1)常用的法定方法: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和其他

(2)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容量、重量、紫外、凯氏定氮、色谱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