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强化
语言习得的理论
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
提出者
重点
机械主义的强化论
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德和心理学家斯金纳
人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刺激---反应”,经强化而形成的习惯。
(物质奖励/口头赞许)
强化论忽视儿童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理性主义的内在论
乔姆斯基
儿童有天生的一套“语言习得机制”,在接触到一种语言的具体材料后,便可在脑海中形成这种语言的语法。
它只是一种假设。
心理学家接受语言能力是遗传的,但是否就是此机制,意见很不一致。
低估语言环境对习得语言的作用。
认知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人的心理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功
能:
决定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遗传的功能)。
认知结构---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随儿童的心理发展而变化。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同化和适应。
同化是指儿童用一套非常有限的行为模式,取得对他有用的东西。(吮吸---奶嘴/手指头/小枕头)
适应乃指儿童由于环境的作用改变他的行为方式。(吮吸---不同的张嘴方式)
重要发现: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会促使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语言能力学习,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一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儿童语言
龄增长而降低。
编辑课件
18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 在zh、ch、sh、z、c、s上,还有g、n、r。 3-4岁幼儿常常发音不准,口齿不清。
原因: (1)生理构造:舌头太大;舌系带太紧 (2)生理成熟:言语听觉和运动觉分化不足 (3)语言环境 其它:脑瘫、弱智等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各类句子中,简单陈述句占97%; 疑问句、否定句、复合句寥寥无几。 句子长度不断增加:1-2岁说1-2字句子;2.5岁: 3-4字句子;3岁:6—10字的句子。
编辑课件
9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1)儿童掌握不同词类的顺序 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多,虚词少。 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妈妈抱”、“爸爸班”
词汇: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
其它词类如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较 少,但逐步出现并增加。
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词类的出现是语言表达上 的进步。(“妈妈真好!”)
编辑课件
7
三、完整句阶段(2-3岁)
1.能说完整句(简单完整句);复合句萌芽; 2.词汇量迅速增长:1000个词(有争议),掌握词
---副词、代词、数词 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掌握的较 晚。
编辑课件
10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 (50%),其次是动词(20%)、形容词 (10%)、数词、量词
连词: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思维的逻 辑性,思维的清晰程度有关。
(2)词类的运用(词频)
①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②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第一节 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活动进行积极的 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同 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化, 所以,婴儿期的咿呀学语也越来越朝着正确 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二、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当今国外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它强调模仿和强化。
模仿说是192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
强化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
但后来的大量观察表明,儿童并不仅仅通过模仿获得语言。
先天决定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所以当儿童一生下来,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就触动语言获得机制开始工作。
“儿童语言学习就像儿童的身体在适宜的环境刺激和营养条件下,按预定的方式生长和成熟一样”。
伦内伯格(E.H.Lenneberg)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同时伦内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12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
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1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2. 自然成熟说 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 语的原因。
2. 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和乔姆斯基一样 主要观点: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 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 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 被获得。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识能力的一方 面,而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观点: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上的。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不变式),这种 能力随着躯体内部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 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 段发展。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
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斯金纳(1974)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 合。 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 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用语言获得理论指导学前语言教育
、
实践误区 :
认为 全语言学 习包括 听说读写 各个方 面 的能力 的培养 , 所 以, 要求孩子能在桌前 、 椅子上 、 拿着笔在作业簿的格子里一笔一 划地写 出一个个文字 或注音符号 。更有 家长教师 主张 ,写字 、 认 字、 默写 、 背书之类 的学 习活动才是真正的学 习, 游戏唱歌 、 比赛 、 猜谜语会影响孩子专 心学 习。 指导 : 全语言教学的理念 主要是强调要重视儿 童在形式 多样 的、 有 目的 、 有意义 、 真实 的言语实 践中 , 在与他人 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 建构语言的知识。这里 的语言不是一种不完整 的 、 支离破碎的技 能, 而是幼儿在完整的情景 、 真实的言语 实践 中形成 的语言经验 。 幼儿语言经验应渗透在幼儿 园全部 的课 程中。 言学 习应与孩子 语 个人 的全部生活融为一体 。 这是典 型的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的体现 。 认 知相互作用论强调 : 认知结构是语 言发展的基础 , 语言结 构 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 , 社会相互作用论更是强调 语 言 交 流 和 交 往 是语 言获 得 的决 定 性 因 素 。儿 童学 习语 言 时 , 在 丰富的语言环境中 , 常常 自然地获得谈话 、 和写字 的经验。 阅读 幼 儿 在 与 周 围的 人 们 谈 话 和 学 话 中 ,发 展 他 们 自己 的语 言 规 则 系 统, 自然地获得语 言。幼儿 的语音 、 文法 、 意义是在语言使用 的实 际事件 中学 习的。儿 童的听 、 、 、 说 读 写是互相支持 和补充 的发展
一
儿 子 : h o o yd n ti s e. O n b d o ’ l e k m
许多情况下 ,父母老师甚至不允许儿童 自己的语言出现 , 而 压抑 了儿童的学 习语言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指导 : 选 择性 模 仿 说 强 调 , 言 学 习 不 是 在 强 化训 练 的情 况 下 发 生 语 的, 而是 在 正 常 的 自然情 景 中 发生 的 。 个 怎 么也 教 不 会 的 句 子 , 一 在 另 一 个 情 况下 , 童 居 然能 够 自发 并 却 正 确 的说 出来 。儿 童 能 儿 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运用与新的领域以表达新的 内容。 允许儿童 用 少 量 自己 的语 言 , 这并 不会 对 儿 童 以后 的 语 言发 展 造 成 不 利 影 响, 相反 , 这正是适应儿童心理发展 规律 的表现。
(完整word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一、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斯金纳主张: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反对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活动。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习惯的总和。
是后天习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忽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评价:(积极vs缺陷)1. 模仿vs每句话都是新的2.强化vs并非总是3.人的思维活动养成习惯vs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4语言外部形式vs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二、先天论—“内在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理论基础:“普遍语法” 代表:乔姆斯基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
语言习得是把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
人的言语行为充满了创造性。
语言习得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
语言习得机制(LAD ) 普遍语法: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对所接触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母语假设根据在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运用评价能力分析、验证这些假设评价: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是语言获得的根本原因。
2.语言习得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
3.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的必要性。
三、认知论(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 代表:皮亚杰认知能力 (语言习得是归纳过程:对语言材料假设—检验—总结出语言规则) 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观点:儿童头脑中没有语言习得机制,不存在普遍语法,但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
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达到暂时平衡。
言语发展的理论
言语发展的理论
言语发展理论是解释年幼儿童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掌握了非常复杂的语法规则的理
论。
由于学者们所持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论派别,主要理论派别有如下3种:
1.后天学习理论
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P.skinne)、班杜拉(A。
Bendura)和布鲁纳(Bn!lll~r)。
后天学习理论又分为强化说和社
会学习说两类。
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选择性模仿”新概念。
2.先天成熟理论
后又提出
先天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
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
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o 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备的学习语言能力——普通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
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
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
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o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他主张认知结构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的发展也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 (二)社会交往说 • 布鲁纳、贝茨等学者。 • 语言获得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 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更需要 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 • 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 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先天决定论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等 • 语言是遗传机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 •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 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儿童的语言获得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 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
一、后天说 美国心理学加阿尔波特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 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二、先天决定论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卡茨、美国心 理学家米勒、麦克尼尔等 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对儿 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后天环境 因素的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 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儿童语言的获得, 是儿童通过自己的LAD的活动实现的 。
2、选择性模仿说 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 是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 言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 的 •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一、后天环境决定论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 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 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强 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行为再发生的强度(频 率)就增加。
如:幼儿在咿呀学语时会自发发出一定 的声音,如类似或符合正确的发音, 成人可以点头、微笑等,给与积极的 强化。反之,若成人的反应是皱眉、 不理解,即给予了负强化。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 后天环境论之强化说
组员:戚娅璇 钱媛媛 邵冰青 沈勤
强化说
•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 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 为修正理论或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言语行为依赖于承认或社会 的强化,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得的。
对强化说的批评
•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 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 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 渐进的、累积的过程如何解释儿童在短短几年内 迅速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
• 成人并不介意儿童语句中的句法错误,关心的是 语句内容的含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观点
2、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 成言语能力
自动的自我强化
• 是指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也会对儿童产生强 化作用。 •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 别处发出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 特点: •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 摸他并答应他等。 •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若要儿童学习一 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以后才 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 予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 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 复杂的句子。
笔记--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
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言语获得的基本理论(一)模仿说阿尔波特、班杜拉、怀特赫斯特儿童的言语主要是通过对成人言语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
如果在早期剥夺其社会交往的环境,儿童就不可能学会说话。
(二)转换生成说美国乔姆斯基言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声系统的完善.人脑中有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的先天装置,叫做“言语获得装置”。
语法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获得的,言语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变的过程.(三)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强化特别是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四)认知说(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也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
三、婴儿期言语的发展3岁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过程,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指婴儿对母语的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婴儿期言语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前言语阶段(0-1岁)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能分辨语音和其它声音的区别。
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主要以单音节为主。
能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需要,并对成人的逗弄和语言刺激作出相应动作反应,产生交际倾向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6个月后,开始出现近似词的发音。
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感知说话者的表情、态度,表明语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能辨别家人的称呼,会指认一些日常物体。
(情境性理解)会用语音吸引成人的注意。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9个月)婴儿对语言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执行成人简单指令,并建立相应动作联系。
(2)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
如说“灯”,婴儿会用手指卧室的灯,其它的灯则不用手去指。
有关语言习得的三种主要理论
有关语言习得的三种主要理论(1)环境论。
强调环境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又可分为三种:1.模仿说。
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和简单的翻版。
这种观点自G。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后,在20世纪20—50年代较流行。
后不少研究者主张对语言模仿的性质应有正确理解。
如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认为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有选择性的。
2.强化说。
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与反应相伴随的强化。
3.社会交往说。
认为儿童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
布鲁纳等人指出,与成人交往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因素。
(2)先天决定论。
强调语言的获得是先天禀赋的作用。
又分为两种:1.先天语言能力说。
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认为决定幼儿说话的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它规定了各种人类语言的句子的构造和理解,因此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环境的儿童都能按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和顺序掌握本族语言。
2.自然成熟说。
以勒内伯格为代表,赞成先天决定论,但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生物遗传素质是人类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人类大脑具有专管语言的区域,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倾向于以认知结构的发展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
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应地,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不是通过被动模仿掌握造句规则,他们的造句往往具有创造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儿童语言获得基本理论
(2)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 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 纳。
• A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
• B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儿童获得语言,就 是运用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语 言的范畴和规则赋上各种语言的值。
•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语言的范畴和规 则赋值的过程。
• 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 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 能力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 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的规则赋上具体的值,获得语 言能力。
第二节 后天环境论
01
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 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
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
02 环境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
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 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儿童语言获得基本理论
导学案例
•
牛牛4岁,中班幼儿。平时在班里几乎不说话,不爱
与同伴交往,不爱玩玩具,不运动,拒绝参与班里组织的
任何活动,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也不愿意让
小朋友接近自己。即使是老师和他说话时,他也会很害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甚至把头扭到一边装作没听见。他虽然不和别人交往,但
他一直用眼睛注视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当小朋友作出滑
• (3)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事实 上,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失 误,而且所花费的学习时数是非常多的。
家校必修27课:言语获得的理论
家校必修27课:言语获得的理论
言语获得的理论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言语获得的理论。
其一,是以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说。
这种理论认为: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活动进行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同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化,所以乳儿期的咿呀语(babbling)也越朝着正确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
其二,是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仿说。
这种理论认为:乳儿和父母从事相互模仿的游戏,他们中的一个发出一种声音或咿呀,另一个则以同样的声音愉快地回答。
在这样的游戏中,乳儿不仅仅练习了语音,也练习了相互谈话这种方式,还获得了语义。
随着乳儿开始学会一个词或说有意义的语音,他的父母也得意地重复这个声音,使其更容易理解。
其三,是乔姆斯基的“LAD”即“语言获得装置”。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言语的先天倾向,这是由于人类有一个天生的获得语言的体系,图示如下:
有三个事实支持这种理论:
(1)所有健康的儿童获得本民族的语言无须专门训练;
(2)没有任何动物可以获得与人类同等程度的语言;
(3)大脑的某些区域显然有特殊的言语机能区。
其四,是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特别是以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为基础的理论,这种理论是研究词如何代替具体事物而获得“信号的信号”功能,并在词与词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言语系统。
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物→直接反应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物→直接反应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物→词的反应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物→词的反应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四种理论各有可取之处,但就四种中的某一种理论来说,是不能说明言语获得过程的。
语言获得理论之后天环境论——强化说
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 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 说为理论为基础,强调后天学习对语言获 得的决定性影响。然而,关于语言获得观 点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模仿说、 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我组将为大家介绍 强化说这一理论流派的相关内容。
强化说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
•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表达,代表 人物斯金纳(B.F.Skinner)。这一理论用操作 性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 的获得。
第二事实上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进程中成人通常很少对儿童语言的正确语法进行强化甚至对于明显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成人也并不及时指出那么儿童是怎样掌握句子的语法结构的呢掌握句子的语法结构的呢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之后天环境论
组员:00915706 郭超群
00915709 李 欣
00915715 潘 定 00915728 叶佩佩
• 一、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 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 (反应)进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 关注等)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这一理论认为, 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强化刺激,那么, 这个操作行为再发生的强度(频率)就增加。
• 二、强化说与儿童语言发展
• 强化说以刺激—反应论和模仿说为基础,强调“强化”在 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 语言的。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 作性条件反射获得的。他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语言学习中 的作用,认为儿童说话是对环境中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刺激 做出语言反应。正确反应在得到承认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 保持和加强,逐步形成语言习惯;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 励和奖赏,就会逐渐消退 。比如儿童在牙牙学语时,会 自发地、无目的地发出各种声音,一旦有些声音近似于成 人的说话声,父母便对这些声音给予强化,使这些声音在 儿童的发声中占据优势。这一理论特别强调“选择性强化” 这个概念,认为这是语言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核心问题, 即对正确的东西给予强化,而对不正确的东西不给予强化。 他们还认为儿童学习说话必须学会适合每种语言反应的情 境,使语言行为受到环境的控制。这种所谓的环境的控制, 本身也就是环境对儿童语言反应的一种强化。通过这种强 化,使儿童的语言逐渐变得有效和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强化说的批评
•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 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 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 渐进的、累积的过程如何解释儿童在短短几年内 迅速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
• 成人并不介意儿童语句中的句法错误,关心的是 语句内容的含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 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 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强 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行为再发生的强度(频 率)就增加。
如:幼儿在咿呀学语时会自发发出一定 的声音,如类似或符合正确的发音, 成人可以点头、微笑等,给与积极的 强化。反之,若成人的反应是皱眉、 不理解,即给予了负强化。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 后天环境论之强化说
组员:戚娅璇 钱媛媛 邵冰青 沈勤
强化说
•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 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 为修正理论或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言语行为依赖于承认或社会 的强化,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得的。
主要观点
2、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 成言语能力
自动的自我强化
• 是指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也会对儿童产生强 化作用。 •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 别处发出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 定义:指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 特点: •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 摸他并答应他等。 •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若要儿童学习一 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以后才 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 予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 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 复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