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ppt课件
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ppt课件
10
斯佩里裂脑人实验 斯佩里将一张年轻女人照片的左半部和一张小孩照片的右
半部,拼成一张照片;然后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这张照 片的左半部正好置于裂脑人的左半视野,右半部置于他的右 半视野,要他指出、说出看见了什么,结果,他手指着青年 女子的照片,嘴里却说看见了小孩的照片。在这里,人体的 左侧和右侧各行其是了,思维发生了分裂,在一个人身上好 象出现了完 全不同的两种思想。据此,斯佩里认为,裂脑人 具有两个精神,是两个人。
要保护好婴幼儿大脑及言语器官要有合理的生活制度不要让幼儿头部受伤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锻炼幼儿身体增强体质婴幼儿用药要小心要保护好幼儿的声带轻声说话不去噪音大的地方7裂脑人的研究裂脑人是什么
儿童语言的发生 和语言获得理论概述
ppt课件
1
第一节 儿童语言发生的生理条件
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发音器官的成熟 语音听觉系统的成熟
12
第二节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述
1
一、 后天环境论
2
二、 先天决定论
3 三、 先天与后天)模仿说 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语言(S)——儿童模仿反应(R) 1.机械模仿说——行为主义理论
把儿童的语言看做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
儿童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无数句子 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模仿 儿童会说出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
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 • 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儿童学习语
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
ppt课件
24
(二)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
1.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该行为在需要之前就出现了 • 该行为的出现不是主观决定的 • 该行为的出现不是靠外部原因激发的 • 获得该行为往往有个“关键期” • 直接教授和反复训练对该行为的获得影响甚小 • 该行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年龄等其他方面有关
ppt课件
10
斯佩里裂脑人实验 斯佩里将一张年轻女人照片的左半部和一张小孩照片的右
半部,拼成一张照片;然后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这张照 片的左半部正好置于裂脑人的左半视野,右半部置于他的右 半视野,要他指出、说出看见了什么,结果,他手指着青年 女子的照片,嘴里却说看见了小孩的照片。在这里,人体的 左侧和右侧各行其是了,思维发生了分裂,在一个人身上好 象出现了完 全不同的两种思想。据此,斯佩里认为,裂脑人 具有两个精神,是两个人。
要保护好婴幼儿大脑及言语器官要有合理的生活制度不要让幼儿头部受伤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锻炼幼儿身体增强体质婴幼儿用药要小心要保护好幼儿的声带轻声说话不去噪音大的地方7裂脑人的研究裂脑人是什么
儿童语言的发生 和语言获得理论概述
ppt课件
1
第一节 儿童语言发生的生理条件
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发音器官的成熟 语音听觉系统的成熟
12
第二节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述
1
一、 后天环境论
2
二、 先天决定论
3 三、 先天与后天)模仿说 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语言(S)——儿童模仿反应(R) 1.机械模仿说——行为主义理论
把儿童的语言看做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
儿童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无数句子 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模仿 儿童会说出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
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 • 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儿童学习语
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
ppt课件
24
(二)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
1.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该行为在需要之前就出现了 • 该行为的出现不是主观决定的 • 该行为的出现不是靠外部原因激发的 • 获得该行为往往有个“关键期” • 直接教授和反复训练对该行为的获得影响甚小 • 该行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年龄等其他方面有关
语言获得理论
渐进的、累积的过程如何解释儿童在短短几年内 迅速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 成人并不介意儿童语句中的句法错误,关心的是 语句内容的含义。
二、先天决定论:先天禀赋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 (N. Chomsky) 60年代
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 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普遍的语法知识。
2、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 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
3、自动的自我强化
《关于行为主义》,1974
强化依随: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 之后。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2、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 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四、儿童时期学习两种语言
双语学习的方式
同时获取:在儿童早期同时获得两种语言 连续获取:在掌握第一种语言后学会第二种语 言
混淆现象反映了儿童使用任何可能的方式 来交流的强烈欲望。
双语学习的优点:分析推理、概念形成 以及认知灵活性方面好于单一语言的同 龄人 社会问题:半语言化 1998年,加利福尼亚投票通过了“消除 双语教育”法律
与“传统模仿说”不同的两个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 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
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在正常 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
(二)强化说:斯金纳
《言语行为》,1957
1、主张对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即辨别 控 制言语行为的各种变量,祥述这些变量如何 相互作用来决定言语反应。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 活
二、先天决定论:先天禀赋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 (N. Chomsky) 60年代
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 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普遍的语法知识。
2、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 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
3、自动的自我强化
《关于行为主义》,1974
强化依随: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 之后。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2、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 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四、儿童时期学习两种语言
双语学习的方式
同时获取:在儿童早期同时获得两种语言 连续获取:在掌握第一种语言后学会第二种语 言
混淆现象反映了儿童使用任何可能的方式 来交流的强烈欲望。
双语学习的优点:分析推理、概念形成 以及认知灵活性方面好于单一语言的同 龄人 社会问题:半语言化 1998年,加利福尼亚投票通过了“消除 双语教育”法律
与“传统模仿说”不同的两个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 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
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在正常 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
(二)强化说:斯金纳
《言语行为》,1957
1、主张对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即辨别 控 制言语行为的各种变量,祥述这些变量如何 相互作用来决定言语反应。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 活
第三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与全语言理论
三、中介说(传递说)
• 是传统的“刺激—反应”论的改良主张。 • (一)主要观点 • 提出外显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的区别,认为在 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听话人有一系列的因联想而产生的 隐含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被称为传递性刺激和 传递性反应。 • 即:外显的刺激—隐含的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反应 •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司机播放“请给老人让座”的广播时, 乘客接收这一外显的刺激,在内心会联想“有老人上车 了”“有老人没有座位”等信号(即:外显的刺激带来的隐 含刺激和反应),这时乘客往往会看向车门,关注是否有老 人上车,或观察周围是否有老人站着,并做好让座的准备, 在需要时让座(外显的反应)。
• (2)许多时候,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模仿,孩 子有时会把它说成有语法错误的形式。 • 朱曼殊等对一名一岁八个月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每天向 他提出“××是谁买给你的?”之类的问题,一连十几天, 她的回答总是“××是妈妈(或阿姨、老师等)买给你的。” 虽然每次纠正,但总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化为“买给我的” • (3)儿童常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 或句子。如:“这条路很瘦。”
(4)成人所提供给儿童的语言样板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 成人同儿童交谈时,其语言并不是十分规范,有时甚至杂乱 无章,但儿童却最终学会了规范的语言。
•
二、强化说
•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强化说的主要代 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主要观点 斯金纳在著作《言语行为》中,广泛运用“强化”来解释各 种言语行为,并提出“自动的自我强化”概念,即:儿童的 模仿性发音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 斯金纳的基本观念:所谓“强化依随”,是指强化刺激紧跟 在语言行为之后发生,它有两个特点: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动作。反应和强化只 是一种时间上的关系,并非有目的有意志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当儿童对示范句模仿得有些近似时, 就给以强化,然后再强化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 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学会了非常复杂的句子。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相互作用的观点
重视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 构成人语言交际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语言 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该理论较为全面的反映儿童在语言获得过 程能动的构建语言的事实。
总结
儿童语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与学习在语 言获得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择性模仿可能是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之 一。
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和先天语言获 得装置假设则更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理 论观点。
行为主义的观点
以斯金纳为代表人物的行为主义 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
获得是后天的语言环境中一系列
‘刺激——反应"的结果,是通 过强化、塑造、模仿形成的,环 境因素即刺激和强化的历程决定 着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主义的观点
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
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主要观点
皮亚杰学派从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 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太片面。
Thanks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目录
行为主义的观点
自然主义的观点
认知发展的观点
相互作用的观点
斯金纳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 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 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 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 布里奇。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 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 (Walden Two,也译《桃源二 村》)、《超越自由与尊严》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理论依据
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但在正常情况下, 儿童可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获得它,这种神奇 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成人所远远比不上的。
儿童语言的发展PPT课件
34
7.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分 物量词事物单位和动量词动作单位. 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 名词的公式. 3、4岁仅能使用少量高频量词只、 个并表现出对它们的过度概括.
22
词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
词的扩张:在儿童早期理解词的意义时,儿童不 仅称狗为狗,而且会把牛、马、羊、猪等能走的 四足动物都称为狗.再如,有的儿童看月亮是圆 的,会把窗户上或墙上的圆形图案、圆的饼等圆 东西也都叫月亮. 词的缩小:但此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如桌子一词单指自己家里的方桌,爸爸则仅指自 己的爸爸;再如,把狗和猫称为动物而不承认蝴 蝶也属于动物等现象.
8
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哭也是新生儿最初的发声.哭是新生儿的 一种生理需要,即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还没有分 化,虽然引起哭的刺激有多种,但所引起 的哭声基本上没有区别.
9
出生1个月以后的婴儿,哭声逐渐带 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 声.不同刺激引起的哭声也明显不 同.2个月大的婴儿在舒服的时候,能 发 出 ai、a、e、ei、ou、nei、ai-i 等音.
13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交流发展
14
1.语音知觉
婴儿对言语刺激敏感,1个月的婴儿具 有语音范畴知觉,具有在两个范畴之间 的辨别力,而不是在一个范畴之内的辨 别力. 只有忽略大量的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 能使语言的理解成为可能.
15
2.语词理解
8、9个月,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 出相应的反应.以动作来回答的反映最初 并非是对语词本身确切的反应,而包括语 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不能把词从复 合情境中分离.11月左右开始逐渐分离, 才真正理解词的含义.此时儿童能理解, 但不能说,称被动性语言.只有出现主动 性语言1岁左右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始.
7.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分 物量词事物单位和动量词动作单位. 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 名词的公式. 3、4岁仅能使用少量高频量词只、 个并表现出对它们的过度概括.
22
词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
词的扩张:在儿童早期理解词的意义时,儿童不 仅称狗为狗,而且会把牛、马、羊、猪等能走的 四足动物都称为狗.再如,有的儿童看月亮是圆 的,会把窗户上或墙上的圆形图案、圆的饼等圆 东西也都叫月亮. 词的缩小:但此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如桌子一词单指自己家里的方桌,爸爸则仅指自 己的爸爸;再如,把狗和猫称为动物而不承认蝴 蝶也属于动物等现象.
8
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哭也是新生儿最初的发声.哭是新生儿的 一种生理需要,即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还没有分 化,虽然引起哭的刺激有多种,但所引起 的哭声基本上没有区别.
9
出生1个月以后的婴儿,哭声逐渐带 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 声.不同刺激引起的哭声也明显不 同.2个月大的婴儿在舒服的时候,能 发 出 ai、a、e、ei、ou、nei、ai-i 等音.
13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交流发展
14
1.语音知觉
婴儿对言语刺激敏感,1个月的婴儿具 有语音范畴知觉,具有在两个范畴之间 的辨别力,而不是在一个范畴之内的辨 别力. 只有忽略大量的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 能使语言的理解成为可能.
15
2.语词理解
8、9个月,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 出相应的反应.以动作来回答的反映最初 并非是对语词本身确切的反应,而包括语 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不能把词从复 合情境中分离.11月左右开始逐渐分离, 才真正理解词的含义.此时儿童能理解, 但不能说,称被动性语言.只有出现主动 性语言1岁左右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始.
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
二、先天决定论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等 • 语言是遗传机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 •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
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儿童的语言获得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 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
一、后天环境决定论
(一)、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美国心理学加阿尔波特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
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
紧跟随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
二、先天决定论(一)、来自天语言能力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卡茨、美国心 理学家米勒、麦克尼尔等
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对儿 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后天环境 因素的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 语言获得装置(LAD),儿童语言的获得, 是儿童通过自己的LAD的活动实现的 。
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 是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 言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 的
•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一、后天环境决定论
(二)、强化说 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以及美国结构主义语
言学家布龙非尔德等 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理论
理解先于产生。如从小因特殊原因不能说话的儿 童,能正常理解别人的语言。
(2) 选择性模仿说——改造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性的。儿童 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 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特点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 力的事实。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强 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
三、中介说
斯塔茨: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 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 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2. 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视儿童和成 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布鲁纳
主要观点:
1、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 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 际交际职能。
• 2、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社交往中学 习语言。他强调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 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儿童就不可能学得语言。
语言获得的理论
习得论
斯金纳
天赋论 乔姆斯基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语言获得理论
环境理论
先天决定理论
环境和主体 相互作用论
一. 习得论
1. 模仿说
(1)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por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Stimulus Response,简称S-R)的结果。 反面观点: 儿童总是用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示范 句的句型,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
(2) 选择性模仿说——改造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性的。儿童 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 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特点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 力的事实。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强 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
三、中介说
斯塔茨: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 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 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2. 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视儿童和成 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布鲁纳
主要观点:
1、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 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 际交际职能。
• 2、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社交往中学 习语言。他强调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 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儿童就不可能学得语言。
语言获得的理论
习得论
斯金纳
天赋论 乔姆斯基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语言获得理论
环境理论
先天决定理论
环境和主体 相互作用论
一. 习得论
1. 模仿说
(1)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por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Stimulus Response,简称S-R)的结果。 反面观点: 儿童总是用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示范 句的句型,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理论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若要儿童学习一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 以后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予 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 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
反面观点: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 验后得出的类比。
塑造效应:环境因素在表达这种成长和功能时所起到 的作用,如决定儿童讲哪种语言。
最大的贡献: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 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 唯理论的。语言获得装置是没用事实依据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成 人的语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幼儿的语言规则不 是按成人语言规则进行的。
• 3、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际, 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儿童以 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交际手段; 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交际。
• 4、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5、母亲和其他成人使用特殊的语言形式向不 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儿童水平的语言材料,能 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同样 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并答 应他等
特点: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二.先天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1. 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0世纪60年代提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
反面观点: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 验后得出的类比。
塑造效应:环境因素在表达这种成长和功能时所起到 的作用,如决定儿童讲哪种语言。
最大的贡献: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 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 唯理论的。语言获得装置是没用事实依据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成 人的语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幼儿的语言规则不 是按成人语言规则进行的。
• 3、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际, 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儿童以 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交际手段; 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交际。
• 4、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5、母亲和其他成人使用特殊的语言形式向不 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儿童水平的语言材料,能 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同样 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并答 应他等
特点: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二.先天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1. 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0世纪60年代提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
语言习得理论 ppt课件
西方人刚好相反,是重局部,重个人,在思维 模式上是由小到大,倾向于从微观到宏观。
❖ 1.玛丽正在跳跳舞。 ❖ 我突然听到了敲敲门的声音。 ❖ 2.那个女孩眼睛很大大的。 ❖ 他写作业写得很马马虎虎。 ❖ 3.这篇课文我念了十一十二遍。 ❖ 4.希望你们把中文喜欢。 ❖ 5.昨天我请了一伙姑娘吃饭。 ❖ 椅子上坐着一双情人。 ❖ 我看到一头鱼,特别漂亮。
文化负迁移
练习 ·作业
❖★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 请 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 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 对策。(5分)
❖★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 我在写作业。”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 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 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 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
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
得一种语言,例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
语)。
153
学习与习得的关系
【区别】
学习
习得
【①联目系的】有学意习识与目习的得性是活两动 种获得语本能言(的生途存径、,交际)
并②不环是境相课互堂排环斥境,,而有是时相在目互的交语叉,自然主环次境不,同一。般在目
的错误时,就产生了(对干比扰分)析假说。
❖ (3)目的:两种语言系统共时对比
(结构形式)
eg. 北京是我家。
她给了我一本书。
Beijing is my home. She gave me a book.
eg. This book is mine . This is my book.
I told him that he was wrong.
第一语言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 1.玛丽正在跳跳舞。 ❖ 我突然听到了敲敲门的声音。 ❖ 2.那个女孩眼睛很大大的。 ❖ 他写作业写得很马马虎虎。 ❖ 3.这篇课文我念了十一十二遍。 ❖ 4.希望你们把中文喜欢。 ❖ 5.昨天我请了一伙姑娘吃饭。 ❖ 椅子上坐着一双情人。 ❖ 我看到一头鱼,特别漂亮。
文化负迁移
练习 ·作业
❖★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 请 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 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 对策。(5分)
❖★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 我在写作业。”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 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 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 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
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
得一种语言,例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
语)。
153
学习与习得的关系
【区别】
学习
习得
【①联目系的】有学意习识与目习的得性是活两动 种获得语本能言(的生途存径、,交际)
并②不环是境相课互堂排环斥境,,而有是时相在目互的交语叉,自然主环次境不,同一。般在目
的错误时,就产生了(对干比扰分)析假说。
❖ (3)目的:两种语言系统共时对比
(结构形式)
eg. 北京是我家。
她给了我一本书。
Beijing is my home. She gave me a book.
eg. This book is mine . This is my book.
I told him that he was wrong.
第一语言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第6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ppt课件
语言发展何以能如此迅速而顺利地进行?受哪些因素所制 约?其发展的过程和一般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所普遍关注和 热烈讨论的问题。
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 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将词的出现 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 语言准备期 语言发展期
(2)表示时间次序的词。儿童对于“正在”、“已经”、 “就要”这三个常用副词的理解,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 向过去和将来延伸。
4.空间方位词
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获得空间方位词的过程体现了 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儿童最初把几个表示不同维度的词混淆在一起,以后逐渐 分化出表示各个维度的空间词,最后又在各个维度表示相 反方位的词之间分化。
6.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中的“我”、“你”、“他”,以及与之相应的 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的所指意义和一 般名词不同,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 角色(说话音、受话音、第三者)的变化而变化。 要理解这些词,不仅要有相应的语言能力,还须进行复杂 的智慧活动.要随时调整和转换理解的参照点。 我国朱曼殊等考察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结果表明:幼儿不论其作为其他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是自 身实际参加三人交谈,充当受话音相第三者的角色,都对 “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
•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份来说,包 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
•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掌握以上三者并加上语言技能 的一些基本规则才能获得产生和理解母语的能力。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 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 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 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 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将词的出现 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 语言准备期 语言发展期
(2)表示时间次序的词。儿童对于“正在”、“已经”、 “就要”这三个常用副词的理解,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 向过去和将来延伸。
4.空间方位词
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获得空间方位词的过程体现了 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儿童最初把几个表示不同维度的词混淆在一起,以后逐渐 分化出表示各个维度的空间词,最后又在各个维度表示相 反方位的词之间分化。
6.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中的“我”、“你”、“他”,以及与之相应的 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的所指意义和一 般名词不同,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 角色(说话音、受话音、第三者)的变化而变化。 要理解这些词,不仅要有相应的语言能力,还须进行复杂 的智慧活动.要随时调整和转换理解的参照点。 我国朱曼殊等考察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结果表明:幼儿不论其作为其他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是自 身实际参加三人交谈,充当受话音相第三者的角色,都对 “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
•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份来说,包 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
•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掌握以上三者并加上语言技能 的一些基本规则才能获得产生和理解母语的能力。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 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 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 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模仿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 而不是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内容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1.即时的、完全的“临摹” 2.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 3.延迟模仿 4.选择性模仿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食物 (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声音 (无关刺激) => 唾液不分泌 声音 (无关刺激)+食物(非条件刺激) =>
2. 自然成熟说
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
乔姆斯基用“普遍语法+经验=个别语法”这 个公式来说明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语言环境的 重要性。所有儿童具有共同的普遍语法,但由于 各个儿童的出生地不同、周围的语言环境不同, 儿童获得的具体语言也不相同。
乔姆斯基把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区分 为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激发效应:某种形式的环境因素(如相互之间的语言交 往等)对儿童语言获得装置的功能发挥起一定的启发和加 强作用,决定语言获得装置发挥作用的强度;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特点: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若要儿童学习一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 以后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予 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 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
该理论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然人类 天生就有一套现成的普遍语言规则系统,就不需要儿童本身再作什么 探索了,狼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2. 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和乔姆斯基一样 主要观点: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 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 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 被获得。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 取)。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在各种水平上都能归结为分类和抽取。 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过了关键 期,即使给予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退化。
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
语言获得过程
普遍语法: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 组特性、条件和其他因素,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 基础”。这种普遍语法在儿童后天经验的作用下, 逐渐转变为使用某一种具体语言的能力和相关知识 即个别语法天赋论 乔姆斯基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2) 选择性模仿说——改造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 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 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并非 一对一的临摹。
个别语法:儿童接触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
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 (LAD)实现的。语言获得装置以生来俱有的普遍 语法为依据,对具体接触的少量的语言材料提出初 步的假设,然后再将这些假设挨个与具体接触的语 言材料的结构进行对比,接受彼此相符的假设,产 生母语特有的、抽象的语法结构,修改不符合的假 设或者重新提出新的假设,最后建立一套个别语法 规则系统。
语言发展理论——天赋论
移居美国的年龄和成 年时英语语法成绩的 关系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native 3-7y 8-10y 11- 1715y 39y
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虽然强调语言能力的先 天性,但也没有否认外部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发展 的作用,只是认为环境的作用较小,不是本质的、 决定性的。
反面观点: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 验后得出的类比。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 力的事实。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强 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
三、中介说
斯塔茨: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 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 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 射)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 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斯金纳(1974)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合。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
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 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二.先天决定论
1. 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0世纪60年代提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 法知识。“语言获得装置(LAD)”
理论根据: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
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
天具有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塑造效应:环境因素在表达这种成长和功能时所起到 的作用,如决定儿童讲哪种语言。
最大的贡献: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儿童被动模 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语言获得装置是没用事实依据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成人的语 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幼儿的语言规则不是按成人语言规则 进行的。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内容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1.即时的、完全的“临摹” 2.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 3.延迟模仿 4.选择性模仿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食物 (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声音 (无关刺激) => 唾液不分泌 声音 (无关刺激)+食物(非条件刺激) =>
2. 自然成熟说
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
乔姆斯基用“普遍语法+经验=个别语法”这 个公式来说明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语言环境的 重要性。所有儿童具有共同的普遍语法,但由于 各个儿童的出生地不同、周围的语言环境不同, 儿童获得的具体语言也不相同。
乔姆斯基把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区分 为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激发效应:某种形式的环境因素(如相互之间的语言交 往等)对儿童语言获得装置的功能发挥起一定的启发和加 强作用,决定语言获得装置发挥作用的强度;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特点: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 若要儿童学习一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 以后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予 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 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
该理论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然人类 天生就有一套现成的普遍语言规则系统,就不需要儿童本身再作什么 探索了,狼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2. 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和乔姆斯基一样 主要观点: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 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 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 被获得。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 取)。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在各种水平上都能归结为分类和抽取。 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过了关键 期,即使给予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退化。
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
语言获得过程
普遍语法: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 组特性、条件和其他因素,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 基础”。这种普遍语法在儿童后天经验的作用下, 逐渐转变为使用某一种具体语言的能力和相关知识 即个别语法天赋论 乔姆斯基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2) 选择性模仿说——改造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 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 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并非 一对一的临摹。
个别语法:儿童接触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
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 (LAD)实现的。语言获得装置以生来俱有的普遍 语法为依据,对具体接触的少量的语言材料提出初 步的假设,然后再将这些假设挨个与具体接触的语 言材料的结构进行对比,接受彼此相符的假设,产 生母语特有的、抽象的语法结构,修改不符合的假 设或者重新提出新的假设,最后建立一套个别语法 规则系统。
语言发展理论——天赋论
移居美国的年龄和成 年时英语语法成绩的 关系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native 3-7y 8-10y 11- 1715y 39y
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虽然强调语言能力的先 天性,但也没有否认外部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发展 的作用,只是认为环境的作用较小,不是本质的、 决定性的。
反面观点: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 验后得出的类比。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 力的事实。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强 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
三、中介说
斯塔茨: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 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 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 射)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 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斯金纳(1974)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合。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
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 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二.先天决定论
1. 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0世纪60年代提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 法知识。“语言获得装置(LAD)”
理论根据: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
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
天具有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塑造效应:环境因素在表达这种成长和功能时所起到 的作用,如决定儿童讲哪种语言。
最大的贡献: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儿童被动模 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语言获得装置是没用事实依据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成人的语 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幼儿的语言规则不是按成人语言规则 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