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五 建议
一步分析导致安全感 的主, 客体 因素 , 寻求提高人民安 全感 的途径和策

我们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 方面搞好社会治安提 高公 民的社会安全感
(一 ) 小 区方 面 加强小区社会治安管理 , 小 区全封闭式管理 , 设立 门 卫制度 , 加强
二 调查背景及 目的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 社会治安虽有显著改善公众 安全感 , 实现社会 安定和谐 , 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 我 们将通过本 次调查 了解不 同地 区人 民对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 , 再根据感 受的倾向性 和特征 , 进一步分析导致安全感欠缺的主 客观 因素, 寻求 提高人民社 会安全感 的途径和策略 三 调查结果及基本数据显示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 40 份 , 每个地 区 10 份 , 共收 回40 份 , 其 0 0 0 中有效问卷 38 份 , 有效率 % % 4 内容设计了 1 个选择题 , 其 中 1 个 6 5 单选 , l 个多选 , 地区治安状况 和几年 前相 比社会安 全感 如何 变化 , 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 的原因 治安问题 , 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 哪些方面 人手等 被调查 者 男女 比例 基 本符合 1 : 1, 年龄在 2 一 之 间的 占 4 . 6 5 3 5 3% , 16 一 占4 % , 36 一 占 1 % , 50 以上 的占2 . 6 % , 认为所在 5 2 0 50 2 7 地区治安状况一般的最多 占6 % , 不好 的占 2 . 7% , 而很好 和很差的 4 一样各 占6 . 6 % , 而在最能影 响被调查者 安全感 的原 因中媒体报道 高 7 居首位 占到 了4 . 7 % , 自己受 到伤害和 家人和亲朋好 友受到伤 害大致 6 相当 , 分别为 1 % 和 1 . 7% , 在社会安全感变化方面没多大变 化的 占 6 8 到 45 . 3% , 降低的占到 3 . 7 % , 提高 的占到 2 % , 影响被调查者 的 0 4 治安问题中与人身安全有关 的社会 事件 占到 了 4 % , 而食品安全 ( 如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一、社会实践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

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第一,认为安全感是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内容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

2、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3、调查的时间:2013年7月24日至8月 17日4、调查的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5、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

6、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

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三、社会实践结果1、调查概况关于所在社区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在对问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回答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 和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抗疫成为了焦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什么是社会安全感?简单来说,它是指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交网络、政治氛围等因素所引发的对其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期感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安全感。

一、社会安全感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国家的社会安全感普遍偏低。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社会安全感指数为69.83分。

据搜狐新闻报道,此前世界对中国的安全评估仅为39分,相比之下中国民众对自己的安全感有明显提升。

然而,如今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却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民众的安全感。

疫情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威胁,让不少人对未来充满担忧。

二、社会安全感原因分析1.犯罪率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犯罪率逐步上升。

高发区是一些困惑着城市居民的问题,如商场偷窃、街头抢劫、网络黑产等。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例如洪水、地震、飓风)都会对人们造成威胁,增加民众的不安。

3. 政治稳定性: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一国政治环境不稳定,人们会面临种种不确定性,这将使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社会感到不安。

4. 经济压力:经济“裤腰带”收紧,工作的艰难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人们产生担忧和不安。

5. 微观环境:家庭、工作、学校等人们所处的微观环境也会对个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例如,夫妻关系不好、工作环境不友好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安全感。

三、如何提升社会安全感?1.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如地震后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并增强信心。

2. 应急处理意识: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保持冷静应对,同时加强应急处理意识,包括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3.警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政府需要加强公安力量,在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防止犯罪袭击。

4. 公共服务意识:改善城市治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宽广、平稳、舒适的生活环境。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现在的社会,大家的安全感似乎越来越成问题了。

别看现在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得像过年似的,实际上很多人心里是空落落的,觉得自己好像随时可能被生活中的某些变故给打个措手不及。

你看啊,前几天新闻上报道说某个地方发生了暴力事件,几天后又有个小区发生了火灾,搞得大家都不敢轻易走夜路,甚至连在家待着都得小心翼翼。

你说这可怎么办?是不是有点像那个俗话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年到头,大家的生活质量虽然在提高,但安全感呢,似乎是越来越薄弱了。

我有个朋友,每次晚上回家,都会打电话给家里确认门锁好了没,说好像一不小心就能出点事。

你看,这种“过度警觉”的心态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色。

你想,咱们平时看到什么新闻热点,不就是这类有些震撼的事件一发生,大家就开始讨论“哪里哪里又不安全了”?有时候感觉社会安全感的丧失,就像是冬天的冷风,悄悄地渗透进来,先是从心底开始冻得发凉,然后就开始让人不敢放松警惕。

你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把“安心”这两个字好好放在心上,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说到现在的社会,最大的变数就是变化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大家觉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相对稳定,不管是工作、家庭,还是社交,大家基本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和谁交往,可现在不同了。

咱们说个简单的,今天这儿发生了个地震,明天那儿又出了个金融危机,接着就是一大堆科技公司被收购,行业变化飞快,许多传统的职业面临淘汰,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一些老朋友,今天好好的,明天就变得陌生了。

人心一变,社会安全感自然也不再那么稳固。

犯罪率也是其中一个大头儿。

虽然现在治安比以前好多了,但总有那么一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新闻刷屏。

就比如说那种连环盗窃案,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校园暴力,真是让人看得心惊胆战。

很多时候,你也不能指望周围的人都能随时保护你。

毕竟,咱们平民百姓不是那些大明星和富豪,身边的保镖随时待命。

你说,出门不带几分心眼,不是傻子又是什么呢?总不能因为怕事儿就宅在家里,结果这安全感就被困死在了自己的小窝里。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汇报人:日期:•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方法与样本•调查结果概述目录•不同群体的安全感分析•社会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安全感提升建议•结论与展望01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背景社会背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安全感,而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因素多种多样,需要深入调查分析。

政策背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安全感,但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开展调查进行评估。

01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社会安全感整体状况,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评估社会安全感现状02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社会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分析影响因素0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政府更好地提高社会安全感。

提出政策建议调查目的02调查方法与样本调查方法0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和线下渠道发放问卷。

02问卷内容涵盖了社会安全感的主要方面,包括个人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

03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来源与特征样本来源调查样本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成年人。

样本特征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人群在社会安全感方面的差异。

03调查结果概述调查显示,公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评价较为积极,总体评价为76.3分,其中60.2%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社会安全感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群体的公众对总体安全感评价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评价趋势较为稳定。

总体安全感评价VS01社会治安状况是影响公众安全感受的首要因素,包括犯罪率、治安巡逻力度等。

生活环境安全感则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食品安全、住房安全等。

网络安全感近年来逐渐成为影响公众安全感受的重要因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公众安全感受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治安状况、生活环境安全感和网络安全感。

020304安全感受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社会安全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治安方面仍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生活环境方面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网络安全方面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秩序性和可预测性的感知和评估。

社会安全感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出以下结果:一、调查背景为了全面反映社会安全感的情况,本次调查覆盖了市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

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500份。

二、整体安全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的整体安全感持乐观态度。

其中,市区的居民安全感稍高于农村地区。

年轻人对社会安全感更加自信,相较于年长者有更高的期待。

男性相比女性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感。

三、家庭安全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家庭安全感到满意。

在问卷中,受访者们普遍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社区的支持和警方及时、有效的应对能提高家庭的安全感。

四、财产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产相对安全。

他们相信警方和相关机构能够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并且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治安良好。

但是仍有少部分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到担忧,主要集中在城市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五、就业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安全感到较为满意。

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拥有稳定的工作,受雇于公共部门的受访者对就业安全感更高,而自由职业者对就业安全感较低。

六、社交安全感社交安全感是衡量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交环境的安全感到满意。

他们认为社区对维护社交秩序、减少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社交网络的扩大也提升了人们的社交安全感。

七、安全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较为满意,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部分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到担忧,建议加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治安力量。

此外,个别年长者和弱势群体对社会的治安情况持较为悲观态度,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措施。

公众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公众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公众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公众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一.调查出发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是想通过了解惠州市社会公众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社区环境,文化水平的条件下对其在社会上的自身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再根据他们感受的倾向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观因素,寻求提高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我们想通过本文对惠州市民众社会安全感现状调查和分析的情况,使民众和相关部门对社会安全感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三.调查时间:四.指导老师及成员:五.调查方法此次调查主要以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

具体流程为:1.自编“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设计包括12道选择题,其中8道为单选题,4道为多选题。

小组成员分为三组分别在不同片区进行发放,另外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发起了网上问卷,利用组员的人际关系网在网上进行调查。

2.拟写访谈提纲,通过走访,现场采访,个人交谈等方式收集不同阶层民众的看法并做好记录工作。

附调查问卷一份: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的年龄是()A.16-25B.26-35C.36-50D.50以上.3.您的学历是( )A.没有受过正式教育B.小学C.初中D.高中E.中专或技校F.大专或大学非本科G.本科H.本科以上4.您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5.您对现在社会安全感如何()A.比较安全B.不太安全C.不安全D.很不安全6.当你走在大街上你是否担心财物会被抢或被盗()A.很担心,时刻提防B.一般C.从不担心7.面对陌生人的搭讪,你会()A.毫无警惕性的搭讪B.友好回复,但时刻保持警惕C.不予理睬8.影响你安全感的原因()A.自己受过违法犯罪行为的威胁B.家里或亲朋受过违法犯罪行为的威胁C.媒体报道D.其他9.现在你认为最使你感到不安的原因是()A.与个人人身安全相关的事件(如犯罪分子流窜等)B.非典禽流感等流感疾病C.社会环境秩序混乱D.未来生活无法保障(如就业问题,收入过低等)10 .你认为最缺乏安全感的场所是()A.居住地B.学校周边C.车站D.娱乐场所11.在您看来,影响我市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贫富差距过大B.人际关系生疏C.民众法制观念淡漠D.警力不足E.对犯罪打击力不够F.流动人口太多G.其他12.你认为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众安全感应从哪方面加强()A.增强法制宣传B.加大打击犯罪力度C.提高法制人员的执法能力附访谈提纲两份:访谈提纲采访目的:1.了解校园安全事故对的主要类型。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及反馈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持有一定的担忧。

他们认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隐患无处不在。

犯罪率的增长、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全感造成了冲击。

案例1:在某大城市的市区公共场所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中,近80%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一些形式的侵犯或者威胁。

这些包括不文明行为、骚扰,以及诸如抢劫和诈骗等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案例2:在某乡村地区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中,居民对环境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违法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

以上案例显示,社会安全感的不足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跨越城乡与行业。

二、对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面临财务问题和就业不稳定。

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失业风险增加,导致人们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感产生担忧。

2.犯罪和治安问题:犯罪率的增长和治安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焦点。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犯罪行为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安全感使人们不敢外出,不敢依赖他人。

3.资源分配不公:资源分配的不公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安全感。

不公正的分配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此外,严重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三、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可能途径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适当的工资待遇,增加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2.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增加警力和社会监控设施,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八)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浮梁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要紧紧依靠 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十一)社会基层人员
社会基层人员是最有可能威胁社会治安和公民安全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治安。切实保障基层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好基层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提高社会治安和人们社会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结束: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七月五号新疆事件发生之后,国家第一时间做出指示,并严厉惩罚了违法犯罪人员。胡锦涛书记亲自去新疆视察,稳定那里的社会治安。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 份,每个地区25份,共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内容设计了16个选择题,其中15个单选,1个多选,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治安状况、和几年前相比社会安全感如何变化,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问题,被调查者是否夜间敢单独出行,长期出门是否担心家中被盗,被调查者在那个地方最容易受到伤害,当你外出旅游时安全感是否会降低,网络方面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在网上购物,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当自己或看到有其他的人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措施,社会上违法的人主要有哪些,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
引言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幸福感。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的安全感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整理出以下报告。

一、调查对象和数据收集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0份问卷。

数据收集期间为一个月。

二、社会安全感整体状况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总体安全感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安全感较为满意。

其中,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略高于农村居民。

2. 物质安全感较强:受访者普遍认为在社会中基本享有物质保障,满足了温饱和生活需求。

3. 社交安全感有待提升:相对于物质安全感,社交安全感的满意度较低。

许多受访者感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着不信任和隔阂。

4. 公共安全感存在缺失:近40%的受访者表示对公共空间的安全感不足,担心遭遇各类不良事件。

三、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因素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社会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1. 经济状况:随着收入的增加,受访者的社会安全感也随之提高。

经济稳定与安全感密切相关。

2. 教育程度: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安全感呈正相关。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能力应对各类挑战,因此安全感更高。

3. 治安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对社会安全感产生显著影响。

居住在治安较好的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更高的安全感。

4. 社会互信:社会互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全感。

较高的互信度可以减少人们的不安全感。

四、改善社会安全感的建议为了提高社会的安全感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增加公共安全设施,提升治安力量的巡逻和应对能力,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强社会信任建设:加大社会互信度的培育力度,推动公平正义,减少社会间的矛盾和隔阂,增进人们的信任感。

3. 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对社会环境的评估,包括对个人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感知。

社会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社会安全感的整体水平调查显示,社会安全感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某些场合或特定时间感到担忧和不安全。

其中,女性和老年人的安全感较低,他们普遍担心遭遇抢劫、诈骗和性侵等危险。

而年轻人则更多关注网络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个人安全感的来源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多种多样。

调查发现,人们对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感较高。

他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安全防线,社区的安全氛围和邻里关系也对个人安全感有积极影响。

此外,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也是提高个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三、财产安全感的问题财产安全感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调查发现,许多人对财产安全感不够满意。

他们担心住房安全、车辆被盗和财产受损等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财产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警力配置和完善保险制度等措施势在必行。

四、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调查显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他们认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和道德风气的恶化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威胁。

因此,加强法治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

五、提高社会安全感的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社会安全感:1. 加强警力配置和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社会秩序的维护力度;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3.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友善和互助的社会风尚;4. 加大对特定群体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关注;5.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条件。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公众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结合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对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二、社会安全感现状1.总体安全感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大部分公众对社会安全感持有相对较高的评价,整体安全感达到了75%。

其中,男性的安全感稍高于女性,而2030岁的年轻人对于社会安全感的评价最高,达到了80%。

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公众认为当前社会相对稳定,安全感较高。

2.不同领域的安全感(1)物质安全感:在食品安全方面,公众的担忧较为严重,达到了60%。

此外,对于住房安全,50%的公众表示满意,但仍有40%的公众对于住房安全感到担忧。

(2)身体安全感:60%的公众对医疗机构的安全性表示担心,主要原因是医疗事故频发和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同时,公众对于犯罪安全感相对较低,有45%的人担心个人财产被盗,40%的人担心被抢劫。

(3)信息安全感: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70%的公众表示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60%的公众对网络欺诈和钓鱼网站表示担忧。

此外,大部分公众对于社交媒体的安全感相对较低,有50%的公众表示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

(4)环境安全感:公众对于自然灾害的安全感相对较低,有60%的公众担忧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大部分公众对于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表示担忧,达到了70%。

三、社会安全感存在的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给公众的安全感带来了严重威胁。

2.医疗资源不均等:公众对医疗机构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源于医疗资源的不均等分配。

在一些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公众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3.网络安全问题严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感知和评价。

社会安全感的存在和提升,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社会安全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对其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社会安全感现状1. 整体安全感偏低: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的社会安全感普遍较低,尤其是一些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村居民、低收入人群等。

2. 犯罪率较高:虽然各地的犯罪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一些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仍屡见不鲜,给人们的安全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人身安全隐患存在:不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人身安全方面,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防范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仍然亟待加强。

4. 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灾、台风等,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社会安全感存在的问题1. 差距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安全感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2. 预防和救助不足:社会安全感的提升需要依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救助体系。

当前,社会对于安全预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对于安全事故的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

3. 公共安全设施不足:一些地区存在公共安全设施不足的问题,如监控、报警设施不完善,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4. 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安全感与社会信任度密切相关。

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恐慌心理,进而影响了社会安全感的形成和提升。

三、解决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建议1. 加大经济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经济支持,提升其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

2.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安全事故的救助和救援,提高公众对应急处理的认知和能力。

3.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社会安全感。

4. 增强社会信任度:加大社会信任度的宣传和培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的认同感。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安全程度的感知和评价。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调查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并通过数据和实例来扩展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当前社会安全感普遍较低。

许多人认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个人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例如,在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时期,犯罪率通常上升,导致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增加。

此外,人们对道路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表现出相似的担忧。

然而,社会安全感不仅仅受到实际犯罪率的影响,还受到媒体报道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媒体通常以负面事件和危险信息为主题,这使得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更加消极。

虽然犯罪率可能下降,但媒体报道的负面事件往往引起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此外,社会安全感还受到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当人们面临经济困难时,他们可能感到社会安全感受到威胁。

相反,当社会福利政策完善并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时,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通常会提高。

在深入分析社会安全感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差异。

例如,年长者和妇女通常比年轻人和男性对社会安全感更加关注。

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更加脆弱,更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

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安全感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原因,可能存在更高的安全风险,因此人们对社会安全感持怀疑态度。

要提高社会安全感,我们需要综合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警力的部署和响应能力,以保护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其次,媒体和社会组织应负起责任,传播正面的社会信息,减少消极信息的传播。

此外,改善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政策也是提高社会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最后,个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总结起来,社会安全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安全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引言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或群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身和财产安全的信心和保障感。

社会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造成此现状的原因。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安全感的问题,包括个人对社会安全感的评价、对犯罪率的感知、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等。

调查结果社会安全感评价在对个人社会安全感进行评价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社会的安全感较高,有35%的受访者表示安全感一般,有20%的受访者对社会的安全感较低。

犯罪率感知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犯罪率的感知。

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在过去五年内有所上升,有2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保持稳定,有1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有所下降,还有10%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确定。

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我们还调查了受访者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有30%的受访者对警察力量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有50%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有10%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还有10%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确定。

原因分析经济不稳定经济因素是社会安全感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长期的经济不稳定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贫困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经济不稳定还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使人们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安全感。

媒体报道媒体对犯罪事件的报道也对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媒体通常更倾向于报道犯罪事件,这会给人们造成一种犯罪普遍性的错觉。

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到的犯罪事件数量越多,他们对社会的安全感就越低。

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平也是社会安全感较低的一个原因。

当人们感到社会对待不公平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

例如,贫困人口可能会感到社会对他们的支持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保障。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调研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原因现状安全感社会201X年7月1日至27日,中国石油大学信控院5位学生在青岛市黄岛区进行了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缘由的调查。

事故频出,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安全感。

最近几个月以来,在全国各地纷纭出现暴力事件,老百姓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愈来愈关心社会的安全的题目,每次看到此类新闻报导时,心情一下沉重,忽然发现不管在社会的甚么场合,都可能会有危险。

社会安全感的定义。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以为安全感是一种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本次调查由采用发放500份问卷答题,200份网上答题和对一些社会群体的采访组成,内容包括职业,年龄和对当地的政府部分对治安工作是不是满意,哪些地方轻易发生危险等15道选择题;被采访者包括小区居民,在校大学生,职员,个体户,初中生,政府工作职员,执勤人民警察,服务员等等,年龄从14岁到60岁不等。

从最后调查整体结果来看,50岁以上的人,对此刻的现状满意,18岁到50岁之间的人对当前的现状表示担心;18岁以下的人对此类事件关心较少;而社会安全感的缘由大多是通过电视,网络对事件的报导,还有小部份人经历过失窃或安全事故。

采访实记:执勤人民警察:最近这段时间暴力事件比较多,群众在公共场合需多留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和人群聚集较多的地方。

在校大学生:常常在网上看到公交车上纵火或火车站砍人事件的报导,很难受,希看人民警察要及时处理,社会也要留意。

个体户:我比较忙,看电视的时间少,但是之前的钱包被偷过,出门在外还是要谨慎啊。

小区居民:小区里前两天有家人被偷了,报案了,现在都没结果,估计找不到了。

初中生:我不知道这些事,只是在电视看见过。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而当代社会的安全感现状却不容乐观。

这篇文档将对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报告。

一、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1. 个人安全感现代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规模化的社会事件,如恐怖袭击、车祸、疫情等,都对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许多人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个人安全感都在逐步下降。

2. 社会安全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安全问题也成了公共关注的焦点。

秩序混乱、思维混乱、社会矛盾频发、不安全感日益严重等问题,都影响了社会的安全感和信心。

3. 政府安全感尽管各种安全问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政府对于社会的安全保障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

加强防治工作,提高治理水平,保护国家安全,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管理等多项措施都改善了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安全感。

二、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安全感的不足主要是源自社会矛盾、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但经济发展过快,过度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也常常导致许多不安全的问题,如社会失调、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等。

2. 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极高,各种人迹罕至的居所,不安全因素也不容忽视。

另外,城市不良因素如犯罪、抢劫、生活品质低劣等也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3. 社会问题日益增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比如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4. 科技进步对人们的影响如今,科技带来的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社交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盗窃等问题都使人们感到不安全,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个人的压力。

三、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的改善方向1. 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问题的综合防范,致力于社会安全问题的解决。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学校:华南农业大学课题组:经管15班第三小组组员:尚青、谭支玉、荣峰、文婷晓纯、志城、林、叶楚炫梓龙、尧珍、宝如指导老师:余喜老师2012年11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目的 (5)三、研究意义 (5)四、研究时间 (6)五、研究法 (6)正文 (6)建议与意见 (17)总结 (19)附录(调查问卷) (20)摘要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体现的。

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而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的幸福感指数有望提高的同时,各种社会安全问题,诸如食品安全,道路安全,社会保障制度,物价问题,住房问题,医疗制度改革,子女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社会环境问题等等,却重影响人们的安全感指数。

根据有效调查显示,社会民众急切盼望政府能针对社会安全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具体可行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从而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让民众真正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安全问题、措施、改善、和谐社会前言一、研究背景1、系列惨案在校园发生2010年3月23日,在省实验小学门口,42岁男子民生持刀行凶,导致8名学童死亡,另有5人受伤,原因是其感情工作受挫,蓄意报复社会。

2010年4月28日,省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

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

2010年4月29日,省泰兴市泰兴镇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幼儿被人砍杀的恶性事件。

造成28人受伤,4人死亡。

2010年4月30日,在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小学,一男子强行闯入学校,用铁锤打伤五名学前班学生后自焚。

2、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揭发和暴露2008年,三鹿毒奶粉被曝光,当局者受利益的唆使在奶粉里面掺三聚氰胺,致使很多婴儿患不同程度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 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 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 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 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 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 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 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贵州大学南校区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
,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 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 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 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
虽然这里所说的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带有极大的 主观性和变异性, 但由于它是对一定时期内社会现实的反映, 因此具 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和个体安全感的易变性不同, 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安全感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都构成了测量的前提。
影响社会安全的原因有如下:
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有12.3%的人愿意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并付诸行 动,有32.4%的人愿意但缺乏渠道,其余则不愿意。
由调查结果可看出, 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变化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转型期间, 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被 激化出来, 导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下降, 一些不法分子 便趁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治安。因此,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很多的 工作要做,我们也相信党和政府会做到最好的。
向司法机关反应意见等。
安全的占21.7%,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 换时期的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人们认为社会安全的比 例明显高于上述调查,而认为不安全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对于安全 感的测量方面,对于问题“晚上您是否敢一个人独自外出行走?”
“当您一个人逛街的时候您担心被抢劫吗?” 的回答中,男性中敢一 个人外出行走的比例高达85.6%,女性中则仅为17.1%,男性中担心 逛街时被抢劫的比例仅为13.5%,而女性高达61.6%,由此可见,男 性的安全感明显高于女性。在统计最影响人们安全的事件和哪个地方 的安全问题最严重时,制作了如下图表: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份,共收回58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 有效率97%内容设计了11个选择题,其中7个单选,4个多选,其 中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地区治安状况,和几年前相比社会安全感如 何变化,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问题,被调查者是否敢夜
间独自出行,在哪个地方最容易收到伤害,外出时安全感是否会降低,
二)新闻媒体社会舆论方面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
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
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 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 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 的稳定。
90.00%
80.00%
可见人们对于意外事故比较担心,也反应出了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安全 问题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往年相比,大多数人觉得社会安全感 降低了,对于是否对当前执法机关的能力具有信心,半数以上表示有 信心。在问题“您认为搞好社会治安,起重要角色的人有哪些? ”的 回答中,超过60%勺人都选择了警察、政府部门、群众和自己,也就 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社会的稳定要靠全社会人的一起努力。 人们对当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J丿・i\j—1—4■1亠J丿
班级:电气信息类112
李璧舟
学号:1108040140
杨1108040135
课题: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调查分析
组长:
组员:
指导教师:安中吉
引言
摘要
调查背景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建议和意见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0
10
引言: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 它是 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 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 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 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最 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 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做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同学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 但仍有 需改进的地方,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 在发生着变化。
正文:
调查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着 改变,不论社会发展得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 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自编问卷于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1月20日在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课题 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同学们对在社会的自身安全的主 观感受,再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安全感的 主、客体因素,寻求提高人们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建议和意见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和意见, 希望会 对搞好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有所帮助。
一)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 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 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不断充实警力、 提高素质、规范执法、 改进作风, 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 法、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三)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 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 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 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 动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