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doc
高中政治说课获奖教案模板
说课教师:[教师姓名]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经济生活》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选自《经济生活》模块的[具体章节],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具体知识点],掌握[具体技能],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
2. 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具体知识点],掌握[具体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行为习惯。
(2)教学重难点:重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具体技能]的掌握。
二、说学情本节课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生活常识,但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相关知识点。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具体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具体技能],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中政治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政治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政治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二.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
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高中政治说课稿(通用13篇)
高中政治说课稿(通用13篇)高中政治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政治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政治生活》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参与的政治生活为起点,说明人民享有和行驶民主权利,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
因此第二单元引导学生明确: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
本单元与上一单元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人民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管理、行驶民主权利的表现,也是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径。
本单元与上一单元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框是学生学习《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以及《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权力行使:需要监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因此该框教学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立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确定本框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把握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社会关注《焦点访谈》,分析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权力的运用可能两种结果,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有关的生成资源,提高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_1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高中政治说课竞赛一等奖说课稿【篇1】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其次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绽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挨次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进展;最终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其次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敬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日如何进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同学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加民族骄傲感、自信念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其次目《传统文化在今日》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在教学要求这样把握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让同学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力量目标让同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老师情感的引导,让同学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喜爱优秀传统文化、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学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详细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晰。
首届高中思想政治说课评选一等奖说案精编版
评选一等奖说案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全国首届高中思想政治说课评选一等奖说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张强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木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题。
木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给予客观评价”的要求。
木框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根据课标要求,参照教科书,支撐这一问题解决的知识有:⑴文化生活的特点;⑵文化生活的两面性;⑶发展文化生活的基木要求。
其中重点问题是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只有辨别清楚,才能趋利避害,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从而为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打下基础。
由于高二学生尚未学习哲学知识,所以它也是木节的一个难点,同时,由于学术界对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有那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分歧,所以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应该说高二学生己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
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
很显然通过木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木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而:(1)知识目标: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等。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到主流,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政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一节,具体课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政治必修教材《思想政治》第四单元“文化生活”中的第九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个公民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
因此,本课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价值观的含义,并能够举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和批判性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价值观的内涵。
2、难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这不仅需要学生在认知上的理解,更需要在情感上的认同和在行为上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思想政治说课稿(通用6篇)
高中思想政治说课稿(通用6篇)高中思想政治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说课稿(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思想政治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说课稿4篇
高中政治课堂说课稿4篇高中政治课堂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说课稿范文.doc
我会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下降,人们对它的需求会不会骤然增多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
如果大米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减少对它的需求量吗?同样不会。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不降价我就不买了,那我只能在后两种中选择了”.同时提出两个问题:以多媒体方式显示◆我能不能两个都买?为什么?◆我如果不能都去选择,如果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该选哪一个?受什么影响呢?请你提出中肯的建议,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P15第3~5自然段。
同时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摩托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一般3升左右,每升约6元,电动车每百公里耗电量约15度,每度0.56元。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结合课本自觉,他们会帮老师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买一个——电动车。
而通过理由的阐述,学生明白了摩托车和电动车是互为替代品,而对于两者进行选择时还得考虑相关的商品,就懂得了还受油价和电价的制约,了解了什么是互补商品,较易得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这就是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呢?情景设置三:《大蒜价格的变动》。
这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会说出价格:5、6元一斤!引导学生思考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学生说过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大蒜价格近四年来的变化。
07——09.4月间,价格在0.2元/斤,09年5月份以来至今逐渐涨到了5、6元/斤,最高时达到8.5元/斤。
现在思考:◆大蒜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蒜农生产活动的?◆如果我们设想,大蒜价格今后会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蒜农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用3到5分钟边阅读教材P16边进行讨论分析。
高中政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高中政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总任务;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优越性、发展道路和总任务等。
我将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总任务。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什
么要学习它。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优越性、发展道路和总任务等。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不
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4.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评估。
2.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
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一等奖说课稿
《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一等奖说课稿《《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一等奖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高中政治说课稿(通用2篇)
高中政治说课稿(通用2篇)高中政治精品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主要叙述与我们生活亲密相关的消费问题。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框题,感受身边的变化,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要提倡节省?怎样进行“合理消费”?要正确引导同学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就必需要学习本节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让同学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念及其基本特征;让同学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
(二)力量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同学对比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同学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身的消费体验和理性思索,使同学能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让同学熟记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难点:如何让同学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转变非理性消费行为习惯,树立适度消费,勤俭节省、艰苦奋斗的绿色消费观念。
四、说学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消费投入也增加了。
而很多同学往往会单纯的将消费与花钱划上等号,过早的把自己融入到享受消费、消遣消费的人群中,生活上缺乏艰苦朴实的精神。
因此,在当今社会引导同学思索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就显得很有必要。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的互动过程,应体现“同学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同学在图片、材料、活动、争论中去探究、体验、感悟,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演示法、情景创设法、集体争论法。
(二)学法:本着以生为本,着眼于解决同学实际问题的理念,这节课我主要实行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让同学自己在探究、归纳、反思中明白道理、感悟真谛、体验学习的欢乐。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同学的压岁钱怎么花”的小调查从而导入新课树立正确消费观。
引导同学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并激起同学探究合理消费的欲望。
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1.高中政治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本框在本课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框在第七课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承上是因为本框的内容既是对前课《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的拓展延伸,说启下是因为本框内容是学好后一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学好本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商品服务市场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同时为学好下节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本框在经济常识中的地位:本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活动环节中的交换和消费环节,市场交易处于经济活动的交换环节,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则对整个经济活动都将产生影响,本框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认识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对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意义,进而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本框的内在结构:本框在内容上条理比较清晰,教材主要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的,既讲了三个问题: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1、教学重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作用和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
确立依据是①这些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这也是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决定的2、教学难点: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
确立依据本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市场经济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以及该如何完善,对高一学生来讲怎样从身边的经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内在本质有点困难。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及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识记方面: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和作用;2、能力方面:学生辨证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诚实信用、职业道德建设等。
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一等奖1、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一等奖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
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探究过程中,探究任务没有想纵深发展,不能很好地体现难点突破。
4、对研讨主题的反思: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事先一定要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时候,必须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2、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 治优秀说课稿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高中政治_____教材的_____单元,本单元主要探讨了_____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_____,培养学生的_____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_____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明确_____的内涵和外延。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_____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_____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其他知识的关键,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难点_____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说学情(一)知识基础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本节课的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二)能力水平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学科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明确重点和难点。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高中政治课程的说课。
本课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方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我将从课程标准出发,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方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第二部分:新时代的主要特征。
在这一部分,我将列举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新时代的基本方略。
在这一部分,我将详细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系统介绍新时代的相关知识;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同时,我将适时进行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最后,我将对本课进行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高中的政治说课稿模板.doc
高中的政治说课稿模板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
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开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开展的状态,答复事物怎样变化、开展。
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丰富,对于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于是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受到分外的重视和欢送。
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题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根抵上匡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开展,对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属于哲学方法论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
教学目标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特殊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本框的哲学观点,并以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并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进行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塌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
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根抵上,我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塌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因为这是全课的重要教学、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其中也渗透了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那末。
因为这一原那末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示、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拟难把握的,正所谓知易行难,所以需要加以特殊的分析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目前所处的文化环境,正确认识和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所以为学好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内容打下铺垫,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知道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向上,更加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的文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三、材料处理与教学的重、难点分析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对第一部分阳光下的阴影作为导入新课的背景材料,点到为止。
而第二部分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建议重点分析和讲解,并且补充部分案例和材料,以增强同学对该部分的理解。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区分,还要自觉提高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第三部分奏响主旋律则作为解决第二部分的问题的对策,则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加以提升,增加2013年感动中国评选、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和党的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断作为背景材料,以增强主旋律的权威性,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理应成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2、教学重点及重点的依据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比较和识别及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本课的重点。
只有掌握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于我国的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危害性,以及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3、教学难点及难点的依据如何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平时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认识不够清晰,难以树立对待两者的正确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做法。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道德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情景导入问题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教学内容的部分体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产生搞清楚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本质的愿望,并能对以后的文化生活选择产生积极的作用。
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播放视频《风生水起的风水大师》和《一位母亲的哭诉:手机黄祸害了孩子》,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导入课堂学习。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文化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问题教学法:根据情境导入设置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完成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表格;案例分析法:在探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时,列举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说明奏响文化主旋律的重要意义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六、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精神,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情景导入:(3分钟)多媒体播放视频《风生水起的风水大师》和《一位母亲的哭诉:手机黄祸害了孩子》,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7分钟)(1)上述两段视频分别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各有哪些表现和危害?(2)试分析存在上述文化现象的原因?(3)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面对当代文化中的阴影,我们该如何解决视频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上述三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主要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入手。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明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次展示背景材料2013年感动中国评选、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和党的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断,以增强主旋律的权威性,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学生强化巩固5分钟。
5、巩固提升学生通过做练习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二)学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比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
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导学: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由刚才吹气球的过程讲解这两个概念,同时要求学生看课本P127第1段关于两个概念的表述,并思考一个问题量变和质变有什么不一样? 启发学生思考并借助多媒体显示的表格要学生口头回答。
这一过程我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由于这一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理解清楚透彻,我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地讲,对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第一点。
即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对这一知识点,我主要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水的三态变化的动画,从正面说明这一点;接着,我又从反面设置情景:鸡蛋变小鸡这一过程,如果急于求成把21天的温度累积起来用一天孵,或把蛋壳直接敲碎,那么结果会如何?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我趁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和应用知识,得出结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同时教导他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时,对于第一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由于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
所以,我让学生自己看书(课本P128第1段小字内容的例子),并请学生举例说明,最后再概括总结。
对于第二种情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由于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决定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弄清这一知识点。
首先通过再现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量不变,顺序变了也能引起质变。
接着,我要求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分组讨论并比赛列举事例说明。
这就从较浅的层次上,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广泛存在因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的情形;同时,在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并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然后,我就这一内容设置两个问题以深化这一知识。
第一个问题先联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结合这一知识谈谈对学习有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个问题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谈谈作为一个陇南人,你将怎样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 ,通过学生讨论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使学生明白我市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引起质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