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编冲刺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编冲刺模拟卷四(考时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8·广东梅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子·牧民》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其中,“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
“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
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才能使社会关系稳固。
抛弃礼,社会发展将失去平衡。
近些年来,社交礼仪、家礼、开笔礼、婚礼等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婚礼,中西合璧,花样繁多。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一部现行的官修礼仪文本如《汉仪》《大唐开元礼》般让人们参考或效仿,以至于很多礼仪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甚至成了娱乐、哗众取宠的噱头。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
《礼记》将之视为“礼之本”。
古代国君在迎娶夫人的求婚辞中写道:“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
”除传宗接代以外,婚礼更多表达的是夫妇一体、相扶相携、尊卑等同的含义。
婚礼仪式中“御布对席”“合卺而饮”“共牢而食”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古代婚礼中还有“拜见公婆”这一礼节,即新娘要在婚后的第二天向公公婆婆见礼,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由此可见,婚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正视夫妻关系的启蒙教育。
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此神圣庄严的时刻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甚至演绎为一场闹剧。
尤其表现在那些荒唐而野蛮的闹婚陋习方面,闹公婆,闹新郎,闹新娘,手段粗俗卑劣,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生命安全。
礼仪等同于文明。
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
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周代时始制定礼制,这一时期制定了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
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经过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政府和官员几番做出“礼下庶人”的尝试,专门制定了“庶人之礼”供民间通用,但均未得到普及。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附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
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
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
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
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
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
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
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
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四)
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语文考前须知: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完毕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芒灿烂的文化。
以汉字的独特性为根底,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根底,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严密、直接的关系。
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局部,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
书法家沈鹏那么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
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
历史地看,书法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开展史。
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才能,这是书法传承和开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
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修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开展打上了深化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那么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四)(新课标)(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四)(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狂放的举止是魏晋文人个性活动的表现之一。
在魏晋之前,历史上也不乏“狂士”,但他们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达到沟通道统与势统的目的。
如传说中的其子向纣王进谏不从,而披发佯狂。
那位以“谲谏”著称的东方朔,也有“狂人”之称。
到了魏晋,由于门阀士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
“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
其中竹林名士又具有代表性。
不过,与历史上狂放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竹林名士的狂则完全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
他们在对现实失望和抛弃社会责任感以后,便以狂放的行为来表现他们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的解脱。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宇屋宜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祥中?’”(《世说新语·任诞》)礼教要求人们循规蹈矩,温文而雅,刘伶却非按相反的标准来塑造自己。
因为那些被汉儒奉为至圣的礼教,在魏晋文人眼里不过是一堆粪土和“尘垢囊”。
因为魏晋的统治者往往借维护礼教之名来屠杀异己,孔融和嵇康均以违反礼教的罪名获罪致死。
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
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但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不超出痛苦的极限,他们便以饮酒来麻醉自己。
他们愈是痛苦就愈是以酒浇愁,从而愈能显示出个性。
政治上的绝望,把刘伶带入醉的境界;而酒精的刺激,又使他把自己視为世界的异己,使他“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
他那篇传世名文《酒德颂》,更是集中表现了他的做岸绝俗的个性精神。
另一位付林名士阮籍,其狂放和醉态也近于刘伶,而其个性的杜会批判意义则更加突出。
《礼记·曲礼》规定叔嫂不能通问,他却偏偏和嫂子聊天儿,并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按常礼,母丧不食荤,可他在母丧期间却啖酒肉,神色自若。
2024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卷(四)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卷(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长期以来,从无其他文学作品的地位能如《诗经》一样崇隆,这部经典独特而有魅力,它将远古许多隐微的信息、情感和道理,凝聚缄存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中流传至今,而无数后人不断进行的注疏解诂,更使之显得无比丰厚。
解读《诗经》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汉代就开始的今古文之争一直延续了千余年。
东汉以后,古文学派的毛诗盛行,郑玄作笺间参今文家说,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四十卷,“融贯群言,包罗古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被视为关于《诗经》的最重要著作。
应当指出的是,《毛诗正义》保存的《毛传》尤好“以史证诗”,引入过多政教伦理的概念和说辞,为人们理解《诗经》增添额外负担;而《毛传》《郑笺》对一些问题存在的不同看法,孔颖达常常强作调和,反而伤害诗义。
到了宋代,朱熹撰《诗集传》而摒除《诗序》,事实上背离了汉人解诗的学术理路,显得更为扼要求是,但仍有不少基于伦理教化的穿凿和曲解。
孔子曾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诗经》,就是“思无邪”了。
可惜朱熹对“思无邪”的理解有所偏差,他将本来“无邪”的诗篇内容视为“淫邪”,认为作者之所以如此写是为了揭露这种“邪”而加以批判,因此动辄便说某某篇章为“刺淫奔之诗”。
其实孔子足够轻松简约,不像朱熹那样拘束沉重,他认为《诗经》的内容及其作者的动机和态度,都是归于诚和正的,“正”规约“诚”不至于泛滥,“诚”使“正”更具备“仁”的内涵,正因如此,才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诗经》中的《蒹葭》,前人称它是“《国风》第一篇缥缈文字”(牛运震语),惝恍迷离、意蕴悠长,“所谓伊人”实际不知所谓,而“在水一方”也只是“宛在”而已,面对诗文的这种模糊表达,人们大多难以推阐诗义。
直到“五四”以后,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学者才又重新认定它的情歌本质。
事实上,不论是多写个人的《风》,还是多写国事的《雅》和《颂》,都能看出“人”的诚与正,生活、政治、战争、仪式等,无不承载着“思无邪”的精神,只不过相较于《风》而言,《雅》更多一些隐喻和转义。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北京卷) 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北京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
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
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
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
于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
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
”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
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
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学者认为杜甫是“为人民请命的人”,给他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其诗被视为“时代的镜子”。
从表面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学自觉“服务”于政教。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材料一在无人超市,消费者都能感受到科技给购物带来的改变。
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都在无人超市这一线下场景中得到了实践。
比如,在无人超市内购物总共只需三步:首先,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在京东超市内,每件商品上方都贴有一个单独的标签,这正是无人超市自动识别结算的关键所在。
仔细查看价签可以看出,其内部贴有一个芯片,里面记录着商品信息。
这就是运用 RFID 技术的价签。
RFID 射频识别,是通过商品上的芯片与结算通道中天线的配合,可以准确识别商品信息,因此顾客无需主动扫码,结算通道会自动识别商品。
同时,结算通道内面孔识别摄像头则可以识别用户身份,通过绑定的手机完成自动结算,结算完成以后通道“刷脸”放行。
(摘编自段婷婷《无人超市购物只需三步京东无人超市来济南了》材料二选择无人超市购物原因统计表(摘自《无人超市社会运营可行性调查报告》材料三技术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可能是决定性的。
无人超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摸到了技术监管的“钥匙”,这离不开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在场,让购物者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
比如在亚马逊无人超市,当你拿起架上的货品,APP 上购物车里就会相应增加此物,一旦放回,购物车立马自动减去。
这种科技感,既能让交易“不闻不问”,又构成了商品价值以外的体验价值。
应该说,“无人”并非新概念,街头自动售货机即是,但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而购物场景的多元化,恰恰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也有人冷静指出,眼下的无人超市或许还只是一个试验场,需要谨慎乐观。
一方面,这门生意要铺开,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
是不是比人工结算更有效率?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大规模复制会不会损害体验?这需要试点研判。
2019-2020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Ⅱ语文(四)
2019-2020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Ⅱ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当代戏剧走向终结了吗?胡德才《文艺争鸣》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当代戏剧状况的研究论文,发起了关于“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讨论。
讨论中对当代戏剧现状的一些描述也是事实,提出的某些观点也能给人启发,但对“戏剧面临的萎缩乃至消亡的必然命运”即当代戏剧正“走向终结”的宣判及其论证却没有说服力。
朱寿桐先生在《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一文中提出:“在电子文明时代立体传媒的包围和裹挟之下,戏剧艺术无论是作为一种审美欣赏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其优势都已经丧失殆尽,其走向穷途末路体现为一种时代的必然。
戏剧失去了其优势,就必然失去观众,失去本来属于它那一部分的文化市场,失去进一步繁荣或保持自身繁荣与发展的资本与原动力,因而也自然就获得了等待终结的命运。
”朱先生所说的戏剧的优势指的是“戏剧传播的剧场效果”、“戏剧演出的现场性”和“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等三个方面,而他的结论正是从分析戏剧的这三个优势的丧失而得到的。
然而实际上,戏剧作为一种“活的艺术”,以演员在剧场扮演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故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艺术样式。
活的戏剧以其独具魅力的观演关系至今仍在世界戏剧舞台上保持着持久的生命活力。
戏剧的独特优势并没有像朱寿桐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众多立体传媒的包围下”失去。
何况,戏剧从其诞生和发展到今天以及延续至未来,还源于人类所存在的创造戏剧的本能冲动。
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戏剧现状也都证明戏剧还保持着其持续的魅力与活力。
因此,宣称当代戏剧已走向终结,在理论上既没有说服力,与实际情形也不相符合,因而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否定了当代戏剧走向终结的命题,但并不意味着认为当代戏剧没有危机。
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朱寿桐先生等人发起的“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讨论,从积极的方面说,主要是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危机意识。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科冲刺考试实战系列(四)(附答案)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科冲刺考试实战系列(四)(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2023全国新高考冲刺压轴卷四语文
2023全国新高考冲刺压轴卷四语文一、文言文阅读1.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新高考语文考试中,古代诗词鉴赏是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朝代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考生在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历史文化、思想变迁以及古代文化的特点等。
在新高考语文考试中,古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古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掌握古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主旨和思想内涵,并能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1.报刊杂志类阅读报刊杂志类阅读是新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学会阅读各类报刊杂志文章,了解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等。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2.科普类阅读科普类阅读是新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另一个常见题型。
科普类文章通常涉及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动态,内容丰富多样。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科普类文章,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辨析和理解科普文章的能力,能够理解科普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并能进行分析和解读。
作文是新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考生需要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是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作文题目通常涉及到社会热点、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艺术及时事问题等。
考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立意,合理布局,恰当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考生还需注意文体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和得体的逻辑结构。
四、写作技巧和备考方法1.积累词汇词汇是语文考试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关键。
考生需要注重积累词汇,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冲刺训练(4)2022届新高考语文(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冲刺训练(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具象类比的思维传统。
据《周易》载,早在上古伏羲时代,就在天、地、人三才万物之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并根据“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基本思路,始作“八卦”,初创了中华文明。
《诗经》《楚辞》的创作与批判所遵循的“比兴”之义,便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一种具体实践。
后来,“比兴”含义逐渐变化,多转指诗篇命意的讽喻作用和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成为《诗经》学的概念。
《礼记·春官》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随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水准不断提升,比兴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乃至与传统文化多个支系融成一体,致使“比兴”成为学界难以攻破的“堡垒”。
中国最早解释诗歌章句含义的学者当是东汉时期的王逸,其代表作是《楚辞章句》。
他在《离骚经序》中,对楚辞创作中所采用的比兴隐喻手法作了精辟的论述:“《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在这种比兴理论的基础上,王逸建立了一个“香草美人”的楚辞阐释系统。
这个系统虽然沿用儒家对《楚辞》的研究手法,难免有偏颇之见,但对后世直至今天仍有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和钟嵘在对比兴内涵的认识上突破了旧说,总结了新经验。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并提出了“拟容取心”原则。
所谓“拟容”,即描绘景物形象,略近乎“取境”;所谓“取心”,即在物象中蕴含作者的感情。
这便是后来“意境”说的萌芽。
钟嵘在《诗品序》中也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
”这些解释都说明他们更多地认识到了比兴方法所构成的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征。
2020届3月高考冲刺模拟卷通用版 语文(四)解析版
2019-2020学年3月份冲刺模拟卷高三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城口县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四)
城口县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四)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题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9高一上·高邮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如是说。
的确,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人类如果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思想。
知识,经验,都必须转化为思想。
即如培根,他的代表性著作《新工具论》所给予我们的,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新方法,新工具;我们凭借这工具,可以更便捷地打开思想之门。
其实,方法论本身又何尝不是思想!思想产生于知识是一个事实,可是,知识是决不可能囊括思想和代替思想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申论学者的无知。
用赫尔岑的说法,那些不带思想的学者,其实处于反刍动物的第二胃的地位,他们咀嚼着被反复咀嚼过的食物,惟是爱好咀嚼而已。
思想何为?思想是以人类的生命热情,生活体验所消融了的知识。
它是被激活了的,炽烈的,深邃的,流动的,也许博大,也许精微,却都同样含有毁灭性物质;但是,它在走向生成,因而不致僵化,凝固和死寂。
没有已故的思想。
已故的思想只是知识。
真正的思想,活在知识与自我的关系之中,是彼此的互动与重塑。
对于自我而言,思想是吸纳的,又是敞开的,无论面对社会权力还是知识权力,则都是独立的。
可以肯定,思想与标本之类无缘,是对范式的超越。
它处在现实的维度上,即使用古远的材料构成,仍然显示着当下的指向。
但是,它又不为现实所羁,它将焚毁既定的因而是“合理”的桎梏;在它的光焰中,有着未来世界的生动影像。
洞穴里的哲学家常常瞥见这种影像。
在古希腊,哲学家被称作“爱智者”,其实,智慧仍然是不能混同于思想的。
智慧是磷火,不是石火和薪火,无须摩擦,撞击,自然也无须点燃。
形而上学家的智慧,大抵用于建造空中楼阁,而思想是大地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思想,生气勃勃的思想,何况是方死方生的大时代!当我们把一些富于思想或同思想有关的文字,从报刊和书籍中采集起来,编成眼下这样一种名为《读书之旅》的东西,本意就不是为了知识的重现,炫耀珍奇,培养趣味,而是专一期待着读者,从阅读——一种热烈的接触——中间,让思想得以持续地燃烧!卡代尔神父在讲说颜色的光学时说:“绘画中的黑色往往是火所致,火总是在接受它强烈印象的物体中留下某种腐蚀性和发烫的东西。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训练22实用类文本阅读(四)新人教版
训练22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对应学生用书P42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揭秘石家庄人“最幸福”幕后程丽娜谢鑫名“石家庄在294个城市中幸福感排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其中首设“幸福感指数”,排名一经推出,立刻在省会引起热议,“你幸福了吗”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石家庄既不是经济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又不是自然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
得这个第一,凭的是什么?”针对幸福感排名第一,有市民欣慰,也有市民疑虑,更多的人想了解,这个第一是怎么来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主要负责人赵恒博士,深入解读幸福感出炉的台前幕后。
记者:这次城市竞争力报告怎么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个指标?赵恒:以前,城市竞争力排名基于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层次、发展成本、收入水平等指数。
我们做了四年的回顾,2001、2005、2009、2010总体上来说,平均指数在上升当中。
但出现一个情况,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呈现了“倒U”现象。
记者:什么是“倒U”现象呢?赵恒: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开始的时候是正相关的,但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负相关了。
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调查来看,一些发达城市幸福感的指数,并不是很高。
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程度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二者并非直线关系。
我国城市居民总体上比较幸福,但一些发达城市的幸福感程度并不符合其发达程度,如香港、上海、台北等。
这说明我国城市也开始呈现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背离现象。
增加幸福感指数这一指标的目的就是,希望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协调发展。
记者:大家很想知道,幸福感竞争力排名是怎么出炉的?赵恒:这项调查从去年就已经着手,历时约半年,涉及经济、住房、交通等关系民生的诸多问题。
调查主要以市民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实行5分制,让市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获得“幸福指数”,选出最幸福城市。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梅贻琦:永远的清华校长清华的前身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
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回忆,1929年他在清华教书时,清华已经有两年大学班了,那时的清华,报名的人并不太多,例如录取150名学生,报名不过400人左右。
1931—1948年,梅贻琦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在他任校长的十多年里,清华大学得到长足发展,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 400多人。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的时候,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
以清华来说,驱逐校长的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赶教授是家常便饭,因此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
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他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梅贻琦为人重实干,时人称之为“寡言君子”,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佐证,他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得以在十几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与胡适相比,梅贻琦显然没有“暴得大名”的胡博士那么风光,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地主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据陈岱孙的说法,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具体的体现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
梅贻琦在礼聘教师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做教务长时,他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
梅贻琦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极好的体现。
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招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
梅贻琦特别鼓励中西学术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讲学与在国外发表论文。
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后,就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欧美研究,学校开支一半薪水,还给予往返路费。
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出硕果:西南联大的教授名师如云,共开出1 600门课程,且各人学术及兴趣爱好迥异,互为印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
材料一
在无人超市,消费者都能感受到科技给购物带来的改变。
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都在无人超市这一线下场景中得到了实践。
比如,在无人超市内购物总共只需三步:首先,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在京东超市内,每件商品上方都贴有一个单独的标签,这正是无人超市自动识别结算的关键所在。
仔细查看价签可以看出,其内部贴有一个芯片,里面记录着商品信息。
这就是运用 RFID 技术的价签。
RFID 射频识别,是通过商品上的芯片与结算通道中天线的配合,可以准确识别商品信息,因此顾客无需主动扫码,结算通道会自动识别商品。
同时,结算通道内面孔识别摄像头则可以识别用户身份,通过绑定的手机完成自动结算,结算完成以后通道“刷脸”放行。
(摘编自段婷婷《无人超市购物只需三步京东无人超市来济南了》材料二
选择无人超市购物原因统计表
(摘自《无人超市社会运营可行性调查报告》材料三
技术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可能是决定性的。
无人超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摸到了技术监管的“钥匙”,这离不开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在场,让购物者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
比如在亚马逊无人超市,当你拿起架上的货品,APP 上购物车里就会相应增加此物,一旦放回,购物车立马自动减去。
这种科技感,既能让交易“不闻不问”,又构成了商品价值以外的体验价值。
应该说,“无人”
并非新概念,街头自动售货机即是,但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而购物场景的多元化,恰恰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也有人冷静指出,眼下的无人超市或许还只是一个试验场,需要谨慎乐观。
一方面,这门生意要铺开,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
是不是比人工结算更有效率?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大规模复制会不会损害体验?这需要试点研判。
另一方面,技术也可能还欠成熟。
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情况下,要保证顾客低头购物挑选等“非配合”状态下精准识别,难度不小。
同时,一旦商品品类增加、用户摩肩接踵,数据量也会大大增加,这对运算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摘编自何鼎鼎《无人超市会开启消费新时代吗》)材料四
尽管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但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目前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在这条赛道上,企业比拼的终究还是技术、运营、渠道等方面的“硬实力”,要解决的依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
现实中,一些资本加持下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简单地认为只要抓住了“风口”,赢利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是,仅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不够。
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供应链低效等方面的短板长期得不到改善,让一些企业在急速扩张之后难逃倒闭的命运,“风口”最终成为了“封口”。
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业“洗牌”是一件好事。
洗去虚假繁荣,回归零售本质,企业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摘编自祝伟《无人超市需练就硬功夫》)1.下列对“无人超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无人超市购物,顾客能感受到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科技给购物带来的全新体验。
B.人们选择在无人超市购物的主要原因是“有诚信,经营好”,这说明人们认为无人超市“有诚信”比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更重要。
C.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无人超市的发展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D.无人超市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但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目前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不能盲目乐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客无需主动扫码,因为结算通道会通过 RFID 射频识别技术,完成自动结算和“刷脸”
放行。
B.在无人超市购物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例如购物过程中至少需要三次刷脸。
C.无人超市比拼的终究是“硬实力”,只要解决了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赢利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D.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购物场景的多元化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3.“无人超市”不同于街头“自动售货机”,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6分)
参考答案
1.B
2.C
3.①技术上: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都在无人超市中得到了实践。
②体验上:无人超市给顾客提供全新的多元化的购物场景,有商品价值以外的体验价值。
③发展上:无人超市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