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单元解读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课时划分分类1课时比较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分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的标准。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图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物体的分类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

(2)物体的比较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比较方法,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多样性。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教材版本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目标1.掌握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

2.学会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内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什么是分类?•为什么需要分类?•如何进行分类?1.2 比较•什么是比较?•为什么需要比较?•如何进行比较?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将物品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难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分类和比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着重讲解如何进行分类和比较,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或误解。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可以用手比较、放在一起比较等等。

•教师还需注意分类和比较过程中语言表达准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做过分类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分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1.2 比较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比较物品大小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比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大小比较游戏、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1.讲解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手比较法、放在一起比较法等。

2.分组让学生进行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教学评价1.考试:出示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作业,加强学生巩固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反思1.分类和比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引导。

分类教案

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信息窗1-------- 分类。

教材分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掌握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教学难点: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这时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超市的录象画面,优酷网/v_sh ow/id_XMjA2Mzc2Mzg0.html。

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2.2 比长短、轻重、高矮》课件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2.2 比长短、轻重、高矮》课件

在短的后面画“○”。 ○
重的画“√”。


比一比。
在少的后面画“√”。

在多的后面画“○”。 ○
哪团线长?请画“√”。你还能比什么?
比两个线团 的大小。

在适当的□内画“√”。
的手比 的手比
的手(长□、短√□)。 的手(长√□、短□)。
谁的手最长? √
比长短。
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另 一端,哪个物体的另一端有 多余部分,那个物体就长。
五、主动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平常能及时与家长联系,能按要求完成家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认真组织好晨会、班队的活动;经常对学生
进行教育,与学生进谢行沟通。谢
大家
二、班级管理:严格按班主任“一日常规管理”的操作流程工作。
三、班风建设: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重视班级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的培养,充分发挥班级小干部的作用。
四、做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能耐心、细心地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
比高矮。
要把相比较的物体或 人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进 行比较。
比轻重。
在比较轻重时,用手掂 一掂,比较压手的物体就 重。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班主任工作职责】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加强班主任
的考核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青岛版(六年制)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2 分类与整理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哪条裤子长?
哪条裤子长? 比一比。
量一量。
还可以比什么? 哪个花瓶高?
把两个花瓶放在同 一个水平面上。
把两个装饰球分别放 在两手中掂一掂。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量一量。
还可以比什么? 我量一量。
比 高。
还可以比什么? 我掂一掂。

重。
还可以比什么? 我数一数。

少。







哪只猫更大?
√ √


二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分类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小明, 帮妈妈把 衣服整理一下。
爸爸的衣服 妈妈的衣服 小明的衣服
小明, 帮妈妈把 衣服整理一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整理呢?
怎样整理呢?
把爸爸还可以怎样整理呢? 可以按上衣和下衣整理。
上衣: 下衣:
1.按爸爸、妈妈和小 明分: 爸爸:
妈妈:
小明:
2.按上衣和下衣分: 上衣:
下衣: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 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同, 结果不同



按形状分: (1) (2) (3)
按颜色分: 红色: 绿色: 黄色:
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哪条裤子长?
哪条裤子长? 比一比。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时划分
分类1课时
比较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分类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
(一)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
(二)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第三题学生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比较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教学重难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
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三)自主练习第4、5题。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教案: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概念,能够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1. 分类与比较的概念2. 分类的方法与步骤3. 比较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分类的概念。

2. 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类是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的过程。

讲解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3. 练习分类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将一些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讲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讲解比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较是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过程。

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方法。

5. 练习比较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一些物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2. 让学生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教学容1、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目标设计理念: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制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设计思路: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四、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课程进行评课的稿件。

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细致分析和评估,旨在提供有关该课程的详尽信息,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该教学计划。

2. 课程概况2.1 课程名称•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2 课程章节•本评课稿重点关注教材上册第三章节:《分类》2.3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和归类不同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课程内容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常见事物的分类方法;•学会运用分类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2 教学重点和难点3.2.1 教学重点•辨别事物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事物的归类;•掌握常见物品的分类规则。

3.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分类规则。

3.3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分类的方法和规则;•分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分类问题;•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发现、实践和总结分类规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

4. 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分类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为本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课堂活动4.2.1 案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几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物体,并鼓励他们思考这些物体是否有相似之处。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特点进行分类呢?”4.2.2 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类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提供一些分类标准的提示,例如:颜色、形状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决定分类方法,并将物品按照分类规则进行归类。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爬坡题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爬坡题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例1】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解析:主要考查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

关键是要明确比较物体长短时一端要对齐。

观察可知,图中有三根绳子,它们的左端都已经对齐,第一和第三根绳子是直的,中间一根是弯曲的,三根绳子的长短不一样,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第三根绳子最短,第一根和中间一根绳子的右端也对齐,如果把中间一根绳子弯曲的部分拉直,那么中间的绳子要比第一根绳子长。

解答:【例2】下面是国泰商场经销商品的各楼层导向图。

张叔叔带孩子去购物,想买一台电脑和一些学习图书,最后去吃饭,他们应该去哪些楼层呢?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物品的分类选择物体。

关键是明确要楼层一楼二楼三楼四楼经销商品服装家用电器图书玩具饮食√要点提示:比较物体长短时,首先要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

要点提示:关键是要明确购买的物购买的物品属于哪一类。

题中一些物品已经根据分类的依据进行了归类,比如,服装在一楼、家用电器在二楼等,看看要购买的电脑、学习用书、饭相应在哪类中,再找出对应的所在楼层即可。

电脑属于家用电器,应该去二楼购买;学习图书属于图书玩具应该去三楼,饮食区就是吃饭的地方,是顾客购买商品累了,饿了,想吃点东西、喝点饮料的休息区,张叔叔和孩子想吃饭应该去四楼。

解答:买电脑去二楼购买,买学习图书去三楼,吃饭去四楼。

【例3】观察下面图中物品,你知道一个圆形的萝卜和一个长的胡萝卜哪个重吗?在重的萝卜下面的中画√。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物体的轻重。

可以用观察法进行比较。

观察可以发现,一个圆形萝卜和一个长形胡萝卜不能直接从图中看出谁轻谁重,需要进一步分析比较。

天平的左边是一个圆形的萝卜,右边是三个长的胡萝卜,天平左右两端平衡,说明这个圆形的萝卜和三个长的胡萝卜质量相等,由此可以断定一个圆形萝卜肯定比一个长的胡萝卜质量重。

解答:√要点提示:观察法思想是解决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

【例4】下面的图形中有两排盛水的杯子,第一排杯子,里面各放入一块石块后,杯子里的水就变成了第二排的样子(如图所示),你能找出哪个杯子里放入的石块大吗?解析:观察可知,第一排三个水杯的水面不一样高,左边数第一个最低,第三个最高,说明第一个水最少,第三个水最多,第二排的三个水杯的水面一样高,而且都比原来高了,说明三个水杯里的水一样多,水面都比原来高的原因就是都放入了一块石块,左数第一个水杯的水面上升的最多,原因就是左数第一个水杯放入的石块最大。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教案2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教案2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教案2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7页。

教材简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配以动作演示)。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

师:我觉得这名同学矮,你们认为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观点。

有的学生会同意老师的观点,因为他比老师矮很多;也有学生会不同意老师的观点,认为他不矮,因为他虽然比老师矮很多,却比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高……师:有的同学认为他高,有的同学认为他矮,还有的同学觉得和他差不多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二、引导探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分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分类
妈妈的小帮手
第一课时 分类
小明,帮妈 妈把衣服整 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形状分
汇报:
按大小分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水果的种类分)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0 9 8 7 6 5 4 3 2 1
9 2
6
10
7
4
★圈出每行中不同的
(1)
(2)
自主练习
1、把水果圈出来
2、把动物圈出来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 的画△,水里游的画○
△ √

√ √
○ ○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 到了什么?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图片的形状分)
返回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返回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把车涂上颜色
找错误:
找错误:
哪副图不 相同?
把不一类的图形圈起来
找出不同类的图案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教学中我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多个游戏活动,如“对口令”游戏、“比个儿”、“比手”游戏、“闯关”游戏、“选球”游戏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去探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

同时在小组里的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组织者。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精品)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我认为“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生活背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的意义,引发学生学会数学的愿望。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这次的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增加了这一新的知识点——《分类与比较》。

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分类与比较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一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既然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应当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

在讲《分类与比较》的前一个周,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周末作业,“现在正好是夏天和秋天换季的时候,我们要把夏天的衣服放起来,把秋天和冬天的衣服准备好。

小朋友回家以后帮你的爸爸、妈妈整理整理柜子里的衣服好吗?”这就为我以后的《分类与比较》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设置了一个生活背景。

在讲《分类》这节课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帮爸爸、妈妈整理衣服了吗?你是怎样帮他们整理的?或者你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问题吗?”这样一个疑问。

在《比较》一课的教学中,我又问学生:“你在帮妈妈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有的说,“我发现妈妈的衣服特多。

”有的说,“我发现冬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沉”……我又问:“你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呢?”有个孩子接着说“因为妈妈爱漂亮,经常买衣服,所以妈妈的衣服特别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这样分的: (按水果的种类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图片的形状分)
结分 果的 也标 不准 一不 样一 。样

返回
★圈出每行中不同的
(1)
(2)
把不一类的图形圈起来
把 同 类 的 圈 出 来
★把车涂上颜色
2、5、12
3、4、6、 7、9
1、8、 10、11
通过复习,你的收获不小吧, 祝你进步!
( )比(
) ( 少 )( 2 )
( 6 ) >( 4 )
( 4 ) <( 6 )
(2 )个 (4)个 (5)个 (4 )个
比 少(3)个 5 – 2 = 3 比 多(2)个 4 – 2 = 2
比 多__2___只。 比 少__2___只。
返回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返回
说一的画 √ ,最短的画 ○ .


比较物体的长短要从同一起点开始,把 第二根绳子拉直再比较。

2.最长的画 √ ,最短的画 ○ .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第二根最长,第一根最短。
比较物体的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 )比(
) ( 多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