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考试成绩质量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不得半点宿命论思想。
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了,不管完成的好与坏,我们都要及时总结,好的要更好,不好的须改进,因为学生成才是我们的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我们的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我们的中国梦。
所以,我坚信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自己后阶段的语文教学和复习任务,我对这次我校的高一语文成绩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寻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下面就由我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一下简单汇报,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高一语文测试卷自己命制。
命题科学,以课外材料为主,突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试卷结构合理,符合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分Ⅰ、Ⅱ卷两部分,Ⅰ卷为阅读题,Ⅱ卷为表达题。
整套试题紧扣高考考点设题,客观题较多,题目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呈现一定的梯度,也有一定的区分度,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从宏观上看,与近三年的高考试卷一样,社会功能明显,人文性突出,越发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状态,真正印证了“文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一面镜子”这句话,这也同时要求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当代中国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从微观上看,基础知识的考查变化不大,只是将字音字形与标点符号放到作文中考查;科普类文章阅读,依然考查学生阅读文字的速度与提取筛选信息的效度;文言文阅读不局限于唐宋史,更具开放性;名句填空涵盖高一所学古典文学之精华,强化背诵与理解;诗词鉴赏为一首相对比较生疏的唐诗,赏析有一定难度;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针对性强,学生可在维护民族尊严和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教学改革中任选其一;作文取材平凡世界,彰显人性魅力,材料重点突出,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较明确的主旨和范围,便于学生写作和自由发挥。
亮点是开放性题目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做到各种知识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夯实基础,还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文本意识以及答题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紧扣文本的同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做到举一反三。
其题型及赋分情况如下表: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学生的答卷来看,简单作以下分析:
(一)、Ⅰ卷阅读题之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部分。
严格来说这是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是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手段之一,也考查考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分辨、筛选、抽取、推断和整合。
其中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B 选项的信息源在原文第三段,由相关内容可知其并非“人会迷路”的原因,只要学生审清题干,不难作答。
第2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原文第四段相关表述可知,B 选项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只要在阅读原文时做到“时时在意,步步留心”,此题容易找见准确答案。
第3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以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中有些说法要么太绝对,缺乏依据,要么因果倒置,学生要对原文进行通盘考虑,做到纵横联系方能得到要旨。
从阅卷情况看,这三道题的正答率在0.7左右,还是达到了命题的预期目的。
2、古诗文阅读部分。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其中第4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如C 选项中的“狱”在此为“案件”的意思,若按照现代汉语理解为“监狱”,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放到原文中根本讲不通。
第5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用排除法。
第6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当然也是对学生阅读文言文细心与耐心程度的考验。
第7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应以“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为原则,并注意特殊句式的调整。
此题学生可以达到一般要求,对句意理解能到位,但依句意推断重点词义欠佳,往往抓不住得分点,因而失分较多。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层级为B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
在考查以上三种能力的同时,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卷第8第9题分别鉴赏和分析晚唐诗人马戴《楚江怀古》颈联的表现手法与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不分,专门术语乱用,触及情感类的题目,不能纵观全诗,不能做到“三看”,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不能仔细理解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诗句分析不到位,不恰当,对诗人在诗中渗透的情感不知从何角度评价分析把握,失分无法避免。
“名篇名句”主要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主要采用默写的方式,能力层级为识记A 。
学生对本题中的六个名句大多都记住了,但没记住一些
板块 科普文阅
读 文言文阅读 唐诗赏析 名句填空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分值
9 19 11 6 25 25 20 60
关键的字词,卷面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就是错别字太多,导致失分严重,甚至有些同学六句都填上了,可没一句是完全正确的。
阅读古诗文,学生本来就先天失衡,再加上莫名的畏惧心理,要想在此有较大突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说大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个浩瀚的世纪工程。
故这七道题的正答率在0.5左右,我们乡下的师生还需为此付出更大的精力。
(二)、Ⅰ卷阅读题之选考题
此大题让学生在小说和传记中任选一题作答,但要求基本一致,就是要学生能根据命题者设计的题目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所得用符号要求的语言形式组织起来。
分值较大,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尤其是第四小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允许见仁见智,这将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
1、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本题设置了四个问题。
第一小题其实最终考查的是小说开头在文中的作用和对“S小姐”的理性认识,后者比较好把握,因为E 选项的说法“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就有点臆想,关键看前者。
开头常有的作用有: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为塑造人物服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本文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序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典型背景,没有“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要依据“我”的情感主线和情节的发展,第三小题紧扣上一小题,只有“我”这个个体自立自强,才会获得别人的认同,第四小题是要学生结合标题说出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从而唤起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几道题的设置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贯穿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理念。
学生在作答时答案尽管不够全面详尽,但都未偏离小说的主旨,所以正答率约为0.6。
我校高一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选择了第三大题来作答。
2、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
本题同样设置了四个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如做第二小题时,我们首先要在文中找出相关问题的出处,之后再在文章的前后找出相关的信息,之后再逐一整理,要尽量做到简明、全面。
作答第三小题应通观全文,逐段筛选,采用“去同存异法”——相同的方面保留一个,不同的方面全部保留,之后再归纳总结即可。
第四小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虽然设问比较开放、灵活,但结合前两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便不难得出相对准确的答案。
第四大题的正答率与第三大题基本持平。
(三)、Ⅱ卷表达题
不管是正确使用词语、句子还是最终的写作,都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巧,也就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学习是前提,会用、用好知识才是关键,觉得好用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1、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其中第13题考查学生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题主要犯了用词不当这种错误,且和正确词语间差别较大,凭语感就能判断的出。
第14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其D选项既识见不清,经不起推敲,又成分残缺,可谓“病”的不轻。
第15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衔接和连贯能力。
做这类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分别找出总领性、过渡性以及总结性的句子,也就是得充分考虑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16题考查学生逻辑严密、语句表达以及仿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还要注意字数、修辞手法、句式、情感等方面的一致与协调,难度系数较大。
第17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
近几年这类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多涉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也出现了体现亲情、歌颂亲情的人文色彩浓厚的素材,而本题反
映的是大家关心的官员腐败问题,命题人切中了时代的脉搏,极具讽刺意味。
做此题时要认真审阅漫画本身,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首先要读懂“画中话”,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
这部分包含五个小题,得分率约为 0.45 。
失分原因是平时阅读量太小太狭窄,句子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也搞不清楚,语感能力差,仿句又审题不严,信手作答。
2、写作部分。
第18题为材料作文。
材料简析
相比较而言,这段文字理解起来难度不太大,但仔细审题至为重要。
就“牧羊人”这一角度可以否定“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而不计后果的莽夫行为,就“孩子”的角度可以肯定创新精神的难能可贵,就“乌鸦”的视角可以颂扬积极进取,不断超越、完善自己的美丽人生。
不管怎样立意,以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化为要。
好的方面
(1)、紧扣材料、思维多向、内容多彩。
本次作文,大多数考生能依据材料内容,较准确地把握材料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构思。
如立意:“磨练自己,成就美好人生”“心中有一盏不灭的神灯:‘我能行’”等,都是很有点品位的。
我们的同学有的通过一些新鲜的事例诉说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态度,有的借寓言、童话、科幻形式告诉我们一些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总之,就考生作文涉及内容而言,古今中外,身心内外,无所不包。
(2)、表达形式绚丽多彩,不拘一格。
本次作文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非常大,不少考生能言自己所闻,述自己所见,议自己所思,以议论、叙述为主,但仍不乏力求创新,敢越“雷池”者,以多样的文体样式,如故事新编、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获得了评卷教师的认可。
形式可谓是异彩纷呈,不一而足。
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审题。
高考作文在近几年的趋势虽是淡化审题,降低审题难度,但绝不是不要审题。
若是忽视审题,作文将出现偏离题意乃至完全脱离话题。
本次作文部分考生就明显表现出审题不到位,甚至根本不审题的状况,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主要问题有:①无视命题要求,自说自话。
②生硬搬用事先准备的文章。
(2)、思维僵化,形式陈旧。
为形式而形式。
部分作文前有题记。
实际上对作文本身并无多大作用,只是求形式而已。
也有名为想像作文,大写特写科幻,其实只是空无根据的乱想,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幻想。
(3)、卷面问题依旧严重: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只分两段,标点乱用。
语言表达的问题也仍然不少,词不达意,病句丛生,语言贫乏。
综合学生考后卷面所反馈的信息,大致情况为:基础知识识记不准而又粗枝大叶;现代文阅读读起来比较隐晦,迷惑性大,答案模棱两可;文言翻译意译大于直译,致使字、词、句式没落到实处,没抓住得分点;名句填空因一字之差而满盘皆输;诗词鉴赏答非所问,理解肤浅;文学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就事论事,不会举一反三;新材料作文尽管一直训练,但好多同学依旧我行我素,自我到了自负的程度。
主要存在的非智力因素为:①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按规范操作、任意妄为等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次语文考试中扣书面分的力度很
大,有的学生因此白白丢掉了3—5分。
②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
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
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与客观题得分不成正比。
③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个别学生学习动力还不足,作业、错题本落实不到位。
④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故我校的高一语文成绩均分不高,及格率偏低。
本次考试我校高一共有76名学生参加,其中一班36人,二班40人。
测试结果如下:
卷面平均分一班 92.3 二班 90.8
及格人数一班 26 二班 26
及格率一班 72.2 二班 65.0
优秀率一班 0 二班 0
最高分一班 113 二班 108
最低分一班 76 二班 75
两班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
一班 110分以上1人 100—109分6人 90—99分19人
80—89分9人 70—79分1人 70分以下为0 二班 110分以上为0 100—109分8人 90—99分18人
80—89分13人 70—79分1人 70分以下为0 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校高一规模较小,成绩相对比较集中,无优秀学生,和其他学校相比,没有学科优势,且两班在均分和及格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两班80—89分共集中了22人,这22人只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注意卷面书写工整就能基本及格,所以这是我以后工作的重心。
三、近期教育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种种,更为了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和两班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下次考试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认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文阅读。
不管是社会科学类文章还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其内容覆盖面广泛,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但它们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命题的最主要特点是思考力度深,主观色彩浓,需要的是“抽象、提炼,概括”,乃至“联想、转化、拓展”,如果科技类文章要“思考细致”,那么社科类文章须“思考深刻”。
这就要我们在如下方面好好努力。
首先学生读题,审题能力有待训练提升。
应做到认真读题,问什么答什么,提高学生提取文本有效信息、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并教给学生如何提取、如何整合的方法。
其次要在理解关键句子和把握文意上下大力气,做到正确理解文本内容。
再次加强实战训练,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平时推荐学生读一些文艺性论文,并设置一些问题,注意问题要切中要害。
(二)、古诗文阅读。
1、积累、归纳、整理、总结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并注意迁移。
文言文翻译要在整体把握文意上做足功夫,要注意把握常用的文言句式及一般的翻译格式,还要注意翻译的基本要求。
2、重视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鉴赏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和技巧的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注意诗词中的题目、作者以及注解,这些也有可能设置小题。
对古诗词中一些名词意象的常用义进行归类,然后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学常识的复习,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文学史的顺序作梳理,关注重点作家重点作品(课文涉及的应是重点之一)。
考试可能是放在诗词鉴赏中考,也可能与名言名句同考。
加强名言名句的积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熟记),重视“背”与“写”的关系,一定要抓落实,答题中不要出现错别字。
切记看清题目,认真审题。
(三)、文学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
这一板块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注意量的积累,并作恰当分析(语句理解、文意概括、技巧和表达效果),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增加阅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思维能力,增加作文素材。
(四)、语言文字运用。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复习中,语音、文字、词汇、句子、标点的训练,还是要重视基础,注意分析错误原因,进行一般的改正方法的指导并加以适当的训练。
两手抓双基,两手都要硬。
平时必须强化识记和训练的力度,因为基础知识最容易遗忘,因此要反复记忆和练习。
仿句(包括对联),还是要继续抓一抓,要看清题意,看清供仿的句子(是否含有修辞方法、句中句间的含义联系,有些还要看看词性)。
仿句时要与供仿的句子在句式、句意、修辞等方面作对应。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和思维品质,克服审题不清、答题不当的毛病。
语言运用,是调动积累的语言予以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积累的过程。
丰富语言积累具有长期性,尽管学生下个学年要步入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但这个工作还是不能放松。
多读点书,锻炼思维,丰富思想,积累语言并运用,这样表达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写出来的语句也才能简明、准确、流畅且生动。
(五)、写作。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最集中体现,平时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
1、多读多练。
尽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不要拘泥于课本。
2、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注重文章的思想性。
3 、写实事,说真话。
写文章要求真,即使虚构也要有现实基础。
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丰富真实的素材。
4 、分层次辅导。
训练优秀学生拿高分的技巧;一般学生力求不离题不偏题,争取作文有些亮点。
5、审题构思列提纲要加强,积累和运用材料要重视。
平日多加强作文拟题、立意训练,当然,在发展等级上更要花费心思,以期在此项得分上有较大突破。
6、扩大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复习中,通过找准问题,查漏补缺并延续上一阶段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上全体教师群策群力,一如既往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因为我始终坚信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