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动态PPT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哲学
时间性与“此在”的存在状态
过去,沉沦态由“心态”(现身情态或情绪)揭示, 非本真态:恐惧 本真态:焦虑 现在,抛置态由“语言”揭示, 非本真态:闲谈、好奇、含混 本真态:言谈 将来,生存态由“理解”(领会即抛出去)揭示, 非本真理解:等待、观望、忘记 本真理解:设计
万物作为器具
1、所有事物与人的生存及其环境联系在一起。 分为上手之物与在手之物两大类。 2、器具的存在首先是被作为工具的使用,而不 是被观望。 3、器具的联系是因缘联系整体。因缘联系整体 的现行解释是各种因缘得以揭示的根据。
“世界的遭遇特征”
人显示事物的存在方式为“烦忙” ,人与事物 的遭遇关系是“打交道”。 “世界的遭遇特征”也称为“意蕴” 。在“指 引联系”中才确定的意义,这些意义是通过我 们的“使用”“开启”出来的。人的实践在人 的世界中是构成意义的。 “此在”在行动中开启了自身以及世界。世界 首先是作为实践、作为活动联系而呈现出来的。 世界并不是作为一个客体而与主体相对待,而 是身体力行的劳作建构了“世界”。
此在的全部存在过程: 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寓于的——在世之在 将来式 过去式 现在式 每一式都依附于其他两式,三者相互依存, 连成“此在”的完整生存过程。
向死存在
“死亡是此在本身必须承担的存在的可能性…… 死亡于自身现实的是最合适的、无所牵挂、超越 不了的可能性。” 《存在与时间》对生存整体性的追问问到死亡,从 死讲到先行决断。时间性就随着对先行决断展开. 在先行决断中,此在朝向最本己的能在存在。 生存论把将来放在首位,没有将来的能在,此在 “现在”就没法存在。此在先行筹划自身,本真 的将来是有终的将来。
烦
此在在世的整体结构就是“烦”。 “烦”的含义是: “作为存在于(世界内所遭遇着的存在者)的状 态里的、已经在(此世界)之中的先于自身。” 烦是烦忙和烦神的一般形式。 畏:更本源的处身情境。正是它与烦忙和烦神这 两种外在综合共同构成“此在在世”的整体性。 “ 畏”使此在超出日常生存中这样那样存在者 的包围,而直面虚无,并因而能就存在者的纯存 在反视存在者整体。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 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 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 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 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 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 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 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 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 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由于主体性原则把一切事物都当作对象把握和 占有,最终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 性丧失的境况。海德格尔的哲学反对传统的形 而上学,就是要反对主体性原则,其重大的社 会主题,就是要反对技术对人的统治,拯救现 代世界,恢复真实的人性。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庄子· 天地篇》
此在总是与其他的存有者一起存在,在此在的周 围总是已经有其他的存有者。当此在与自己发生 关系的时候,总是已经与其他的存有者发生了关 系。海德格尔把此在的这一特性称为“寓在”。 为什么此在总是在操劳呢?因为此在的活动是与 生存相关的活动。此在为生存而操劳。此在的这 种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活动,而且是一种身体 的活动,并常常使用工具。操劳不仅表达了人的 意识活动的“认知性”的一面,而且表达了人的 意志和情感。因为关系到生存,所以感到担忧, 所以要投入行动。此在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此在势必遭遇到其他的存有者。
5、本真与真理
海德格尔主张,只有在本真的生存中,我们才 能认识真理;因此,本真(Eigentlichkeit)是 真理(Wahrheit)的前提。
真理常常被理解为命题符合事实,主观的思想 符合客观的实在。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真理 论是静态的,是背离真理的实质的。我们如何 知道命题符合事实,主观的思想符合客观的实 在呢?这需要对命题和思想进行检验。检验不 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 当我们说真相大白的时候,真相不是停在那里 不动的,而是被揭示出来的。如果我们不进行 揭示,真理就不会向我们显示。因此,此在的 揭示活动是有关存有者的命题或思想之为真的 前提。我们是在生存中进行揭示。我们的操劳 带领我们对现存的意见进行质疑,对遮蔽的东 西进行解蔽,对隐藏的可能性进行开发。
海德格尔
三、主要思想
• (一)重提存在问题
• ‚当你们用到‘是’或‘存在’这样的词,显然 你们早就很熟悉这些词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 也曾以为自己是懂的,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
• ——柏拉图:《智者篇》244a
• 我们用‚是‛或‚存在着‛意指什么?我们今天 对这个问题有答案吗?没有。所以现在要重新提 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然而我们今天竟还因为不 懂‚存在‛这个词就困惑不安吗?不。所以现在 首先要唤醒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的重新领悟。
• 此在的展开方式(da):理解-现身情 态(Befindlichkeit)-言谈。
(七)此在的时间性
• “时间‛不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孤立的点构成的直线。 现在、过去、未来总是同时在场,过去并不一去不返,将来也 并不尚未到来,将来并不晚于过去,过去也不早于现在。 ‚曾在着的将来从自身放出现在‛。
(四)此在的基本结构:在世界中存在
• 此在总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包括周围世界、公共世界、自 我世界),对之本就有所领会。
• 此在和世界的关系是浑然一体的,二者的关系不是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空间关系,而是逗留、 熟悉、照料。 • ‚独立于主体的客观世界是否存在‛是一个虚假问 题,有世界才有此在,有此在才有世界。 • ‚世界‛不是一切事物的总和,不是一个存在者, 而是存在的敞开状态,是意义的整体或意蕴(指引
第三节 海德格尔
• 一、生平
•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 二、主要著作 • 《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康德与形而上学 问题》、 《现象学基本问题》、《对哲学的贡献》、《 真理的本质》、《林中路》、《路标》、《演讲与论文集 》、《走向语言之途》、《技术与转向》。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 经恬然澄明了。 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视阈中,有两种生存样式,一种是非本真的,另一种是本真的。 非本真的存在方式又被称之为沉沦,沉沦的现身情态是“怕”,而本真的存在方式则以“畏” 的启示,转换成一种使此在个别化的展开状态。 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 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 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 的终极——死。 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 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
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海德格尔思想的 核心是:个体就是 世界的存在。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 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 类处于矛盾之中
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 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 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 不复存在
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 故事内容根据海德 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 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 PPT
• 在烦的这三个时间性的环节中,哪个是最 根本的?
三、人的本真的存在和非本 真的存在
1、此在的筹划和选择
• 此在总是其所不是而将要是的存在,此在 不会固定于某一点上,而总是不断地超越 自己,不断筹划、设计、选择自己。
2、人的沉沦和异化
•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 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 者和他人的约束。
• 在海德格尔看来,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 是不能确证的,离开世界的主体同样不能 确证。
• 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吗?
2、在世的基本结构——烦
• 人生在世处于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 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这个过程就 是烦。
• 烦心: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 麻烦: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世
1、在世的基本含义
• 此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它 总是处于一世界中。人并不是首先独立存 在,然后才与世界(事物和他人)接触, 并发现世界,而是与其世界同时出现、同 时在此。
• 这意味着海德格尔把客观世界是否独立存 在的问题排出于其哲学范围之外,认为哲 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为一体并 为此在所领悟和解释的世界。
传统哲学把认识关系归结为主客关系, 把认识当作真理的表现形式,从而把哲学 也当作知识。
• 现象学的方法:
直观的方法。
它的目标不是解决主客关系,获得关 于客体的正确知识,而是把人直接体验到 的自己的在的种种状态展现、揭示出来。
3、此在的意义
• 任何一个在者都有其在
• 人是特殊的在者,他能够成为在的问题的 提出者和追问者,只有人才能揭示在者的 在的意义。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三、人的本真的存在和非本 真的存在
1、此在的筹划和选择
• 此在总是其所不是而将要是的存在,此在 不会固定于某一点上,而总是不断地超越 自己,不断筹划、设计、选择自己。
2、人的沉沦和异化
•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 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 者和他人的约束。
• 在海德格尔看来,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 是不能确证的,离开世界的主体同样不能 确证。
• 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吗?
2、在世的基本结构——烦
• 人生在世处于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 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这个过程就 是烦。
• 烦心: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 麻烦: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世
1、在世的基本含义
• 此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它 总是处于一世界中。人并不是首先独立存 在,然后才与世界(事物和他人)接触, 并发现世界,而是与其世界同时出现、同 时在此。
• 这意味着海德格尔把客观世界是否独立存 在的问题排出于其哲学范围之外,认为哲 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为一体并 为此在所领悟和解释的世界。
传统哲学把认识关系归结为主客关系, 把认识当作真理的表现形式,从而把哲学 也当作知识。
• 现象学的方法:
直观的方法。
它的目标不是解决主客关系,获得关 于客体的正确知识,而是把人直接体验到 的自己的在的种种状态展现、揭示出来。
3、此在的意义
• 任何一个在者都有其在
• 人是特殊的在者,他能够成为在的问题的 提出者和追问者,只有人才能揭示在者的 在的意义。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第八章 海德格尔
此在与世界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浑然一体,绝不
可分。
此在与世界的联系不是日常经验中的空间关系。因
此此在不是现成已有、具有广延的东而被置于空间 之内。与空间关系相比,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的关 系是更为原始的关系。此在的这种在世结构是此在 与其他存在者处于某种空间关系之中的先决条件。
(3)此在与万物的关系
2、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的界定
现象学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那显现自身者,
以自己显现自身的方式,被从它自己那里看 到”。
海德格尔的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现
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方法。
海德格尔把传统哲学所谈论的一切对象化的存
在都还原为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 现象的存在,现象不是表现本质的东西,而是 真实的存在本身。
烦使此在与时间密不可分:此在的生存在性即是时
间的未来状态;此在的事实性即是时间的曾在状态 ;此在的沉沦即是时间的当前状态。时间性不可能 是任何存在者,它不具有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时间 性只能揭示为―到时‖,这是一种流动的、有始有终 的状态,而此在正是在这种时间状态中获得存在。 ―此在的意义就是时间性。‖
总结
经过论证,海德格尔消解了―人-自然‖、―自我-他人‖、
―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建立了一元的―生存本体论‖, 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海德格尔认为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是不能确证的,离
开世界的主体(自我、我思等)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没有此在存在,也就没有其世界在此,如果没有 世界在此,也谈不到此在的存在。
(三)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1、什么是―存在者‖?
―存在者‖就是已经存在,或已经显示出存在的东西。
既可以是现实之物,也可以是观念之物。因而存在 者具有对象性,具有它可能的内容或规定性,人们 可以问它是什么,并根据它的内容或规定性来解说 它。 2、什么是―存在‖? ―存在‖并不是―存在者‖,它不具有存在者所具有的 对象性,或内容的规定性,而只是存在者的―存在‖, ―它是不可界说的‖。
海德格尔及其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及其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一、“有根”的本体论
• • • • 1、存在与此在 2、此在的本质被遮蔽:人之沉沦 3、此在的去蔽——畏与死 4、论现在科学技术
–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 1976.05.26),德国哲 学家,20世纪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 要代表之一。出生于 德国西南巴登邦 (Baden)弗赖堡附 近的梅斯基尔希 (Messkirch)的天主 教家庭,逝于德国梅 斯基尔希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1)“世界”是“天、地、神、人”相互 作用的统一体。 • (2)语言是属于这一统一体的存在,但不 属于个人的此在 • (3)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4)“说”与“言”是两回事。 • (5)诗是说出不可说的存在之语言的最好 的途径。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 • • (1)思想是存在的展示。 (2)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 (3)存在体现于语言之中 (4)反对语言的形式化和符号化 “形而上学在西方的‘逻辑’的‘方法’ 的形态中,过早地霸占了语言的解释,使 语言成为用于作为对存在者进行统治的工 具”
(2)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 存在总是向一个不确定的确定——死亡而 奔跑。它经常处于一种从自身那里迸发出 来的危险中。 • 死,只能是自己死,别人无法代替。 • 只有死亡才能排除任何偶然和暂时的选择; 只有自由的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 上的目标。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一、“有根”的本体论
• • • • 1、存在与此在 2、此在的本质被遮蔽:人之沉沦 3、此在的去蔽——畏与死 4、论现在科学技术
–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 1976.05.26),德国哲 学家,20世纪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 要代表之一。出生于 德国西南巴登邦 (Baden)弗赖堡附 近的梅斯基尔希 (Messkirch)的天主 教家庭,逝于德国梅 斯基尔希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1)“世界”是“天、地、神、人”相互 作用的统一体。 • (2)语言是属于这一统一体的存在,但不 属于个人的此在 • (3)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4)“说”与“言”是两回事。 • (5)诗是说出不可说的存在之语言的最好 的途径。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 • • (1)思想是存在的展示。 (2)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 (3)存在体现于语言之中 (4)反对语言的形式化和符号化 “形而上学在西方的‘逻辑’的‘方法’ 的形态中,过早地霸占了语言的解释,使 语言成为用于作为对存在者进行统治的工 具”
(2)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 存在总是向一个不确定的确定——死亡而 奔跑。它经常处于一种从自身那里迸发出 来的危险中。 • 死,只能是自己死,别人无法代替。 • 只有死亡才能排除任何偶然和暂时的选择; 只有自由的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 上的目标。
现象学海德格尔
二、存在的结构
1、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Being-in-the-world ——在世即依寓
这种“在之中”并不意味着一个现成的东西以空间的方式“一个在一 个之中”,就像水在杯子之中,衣服在柜子之中一样。
也不是一个叫“此在”的存在者同另一个叫“世界”的存在者“并肩 比列”,就像桌子依着门,凳子挨着墙那样。 它仅仅意味着对熟悉之所的“依寓”。并不是一种客居他乡的异在, 而毋宁说就是一种亲切的“在家状态”。
——上帝:人的解放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只能在思 想中存在;提出对良知、良心的呼唤问题;诉诸于人的 觉悟,寻找解脱;诉诸于上帝,寻找永恒。 ——我们应该诗意的栖息在地球上。 这是一个诗意荡然无
存的社会,现代危机就是诗的危机,批判现代社会,向往古代 社会。 诗言志。不学诗,无以言。
敬请批评指正!
受现象学启发:
2、此在的特点: “岩石在,但它们并在存在。树木在,但它们并不存在;马匹在,但它们 并不存在;天使在,但他们并不存在。上帝在,但他并不存在。”“存在着 的物就是人。唯有人存在着。”“人是在的看护者。”
因此,存在的根本是“此在”,即人的存在。
特点一:此在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可能的存在。空,有,生。 特点二:此在不是外在的存在,恰恰就是我的存在。其就是存在的根本。
一、存在的根本
二、存在的结构
三、存在的命运 四、存在的界限
一、存在的根本
1、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此在
传统哲学 在者 思什么 是什么 询问的对象 现象学 在 我思 我是 询问者本身
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意识如何切中对象? 海氏:回到存在本身,存在的根本是什么? 传统哲学的错误:把在等同于在者to be=being 海氏的任务:寻找有根的本体论。
西方哲学 第八讲 海德格尔
“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 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 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 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 起的人才……” 正是菲拉的故事,改变了26个孩子的一生,如今这 些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其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 位上 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 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 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 哈里森, 如今已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海德格尔用“此在”这一名称指称人这样的
存在者。“此在”就是“存在于此”的意思, 更明确地说,“此在”就是真正的存在者, 专称的是人,而不是物。海德格尔之所以将 人称为“此在”,是想强调人特殊的存在方 式来规定人,以与传统对人的种种定义(理 性的动物、理性的存在者、劳动的动物等等) 区别开来。
为了限定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以“生存”表
我们为什么会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当然是因
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存在物,然后我们会这样问 这些东西——存在者——为什么存在呢?它们 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如此等等。例子:人为什 么会对太阳好奇?会崇拜太阳,会去研究太阳? 这时因为他们首先看到了太阳,太阳是个存在 物,然后才会想到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 为什么会存在?等等。中国有句俗语说,巧妇 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2)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 存在。(概括:此在乃是一种个体的存在) (121页)
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是一个类属,每一个人都 是一个存在者。海德格尔说,当谈及“此在”时, 只能用单称人称代词“我是”、“你是”,每一 个“此在”都是单独的自我。但海德格尔并不否 认人的日常生活的公众性。他区分了“此在”的 两种状态: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状态。
最新2019-Dr Heidegger’s Experiment - TeacherWeb海德格尔博士的实验teacherweb-PPT课件
End of experiment
What does Dr. Heidegger tell his friends? Would he drink the water? Why or why not?
Did the four friends learn a lesson? How do we know?
Rules of experiment
Dr. Heidegger mentions their “peculiar advantages”—which are?
What advice does he give them? How do they respond? Why?
They laugh---how ridiculous is the notion that we will repeat our mistakes
What do these four characters have in common?
All three men had at one time been involved with the Widow
Most important:
Their “greatre not dead yet!
Widow Wycherly---wa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lost respect of those around her as a result of “certain scandalous stories”—represents beauty, lost through her bad choices
(In this story, each of the characters represents something people strive to have in their youth).
第四章第二节海德格尔
<林中路>题词
• 林乃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 杳无人迹处。 • 这些路叫做林中路。 • 每条路各自延展,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 彼此相类。 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 • 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 他们懂得什么叫做 林中路。
1、历史与虚无
•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时代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时代。人 们愚蠢地去追求这种或那种存在物而背叛了人之运思 的天职,即通过一切存在物的存在去寻找存在本身, 这样我们忘却了自我是什么,什么是存在。于是,我 们找不到我们存在的根基,我们处于虚无之中。因而, 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历史是一部忘却的历史,虚无的 历史。 •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阿纳克西曼德之箴言》、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等文
三、此在的世界
• 要揭示存在的意义,当然只有通过此在才有可能。但 是,此在虽然经常有思考、领会和揭示存在意义的许 许多多的机会,但是,存在的意义却又常常在历史和 日常的经验和生活中对人、即对此在隐藏,或呈现假 象,这就需要去蔽(dis-close),使存在的意义对人 敞开,而“去蔽”正是希腊文真理的最初含义。“去 蔽”也就意味着悬置,抛弃一切判断,回到事物本身, 让存在自己显示自身。
• 人这个存在者与其他的存在者不同。一切存在者 包括人在内都因存在而存在。但除人之外的存在 者当它们存在时,存在对它们却隐而不见。惟独 此在这种存在者其本性独特,它是去存在zu sein (to be) ,总是一个可能的存在即始终处于去存 在的过程中,因而它的存在就是存在的显现。这 是sein 或be的根本含义。
4、诗与语言——“语言是存在之 家”,
• 在海德格尔看来,诗是使人从虚无主义中唤醒的最好途径。 诗与语言有着共同的根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 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使人向着存在敞开的东西。当然,他 这里所说的语言决不是日常生活的闲谈,或科学的理性的 语言,他认为这些语言已经丧失了对存在的把握的功能。 • 在他看来,语言,在其真实的起源上就是诗,而诗是历史 上最原始的语言。从诗的语言中,我们能发现存在,诗是 存在的居所,最伟大的诗人也就是那些使语言恢复原始力 量的诗人。伟大的诗人通过诗意的思触及存在,使遮蔽着 的存在得以澄明;通过诗的语言展示存在,致力于从有限 之中表现无限。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园”:揭示存在就是揭示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著作
• • • • 《存在与时间》 《林中路》 《走向语言之途》 《诗 语言 思》
MARTIN HEIDEGGER
林是森林的古名。 林中有许多路,这些 路多半突然断绝在人 迹罕至之处。这些路 叫做林中路。只有那 些护林人知道这些路 ,他们懂得什么叫误 入歧途。
• 此在不间断的领会筹划着自己的存在。 此在不间断的领会筹划着其它存在者的存在 ,其他存在者的意义和价值由这种领会和筹 划所建构。这叫此在对世界的照亮(澄明)
MARTIN HEIDEGGER
此在存在的基本状态——烦
• 此在在世界中,必然与物发生关涉 (烦忙) • 此在在世界上,必然与人发生关涉 (烦神)
MARTIN HEIDEGGER
• 沉沦 • 向死而生 • 海德格尔从生存论上给死亡下了一个定义 :死亡是“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而又无 可逾越的、确知但却不确定的可能性”。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 • "民族社会主义"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与庄子
THANK YOU
--海德格尔 《林中路》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
海德格尔(右)从1911年开始迷上胡塞 尔的现象学,后来他是胡塞尔的学术助手, 但海德格尔的魅力很快就超过了胡塞尔, 而且两人的学术分歧日益严重。
MARTIN HEIDEGGER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是一位富有科学精神的哲学家,一直试图 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 • 任何真正的认识,尤其是任何科学的认识最终都 建立在明证性的基础上,明证性伸展得有多远, 知识的概念伸展得也就有多远。 • 我必须通过悬置舍弃这个世界,以便通过普遍 的自我考察而重新获得它。 • ——胡塞尔
• 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 登州梅斯基希镇的一个天主教家 庭。 • 1909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 和哲学。 • 1918年任胡塞尔的助教,并开始 任教。 • 1923年担任马尔堡大学哲学教授 • 1933年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弗莱 堡大学校长 • 1976年于出生地与世长辞并以罗 马天主教仪式安葬。
出生地 梅斯基尔希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与其妻子
• • • •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 1919年 长子约尔克出生。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 与汉娜•阿伦特的关系至今存在争议 。
汉娜•阿伦特
MARTIN HEIDEGGER
• 1976年五月二十 六日,海德格尔 逝世,二十八日 安葬于家乡梅斯 基尔希。终年87 岁。
存在决定存在者,活生生的存在决定着存在 者的性质,存在对存在者具有优先地位 。
• “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决定个体人的本质和生存意 义”。 • “传统哲学追问存在者的永恒意义,现在应该追问 的是活生生的存在。” • • 存在者——beings 存 在——to be
MARTIN HEIDEGGER
存在的追问者——此在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之思 存在
重提存在问题 当你们用“存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 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了,不过, 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 措了。 --柏拉图
锐普PPT论坛chinakui转载:
MARTIN HEIDEGGER
诗意的栖居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的生平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
n Heidegger,1889年9月26 日-1976年5月26日) 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 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 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 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MARTIN HEIDE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