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第2周) 共72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章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概说一、《诗经》的名称与流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汇集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六篇‚笙诗‛,由于有目无辞,故后人多不提及。
先秦时期,通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武帝时,《诗》被作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其名称就此沿用下来。
汉初民间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毛诗》因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毛公有两人,一为鲁人毛亨,称大毛公;一为赵人毛苌,称小毛公。
齐、鲁、韩三家《诗》于汉文帝、景帝时,先后被立于官学,设博士。
《毛诗》直到东汉时方立于官学。
齐、鲁、韩三家《诗》是用汉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属今文经学体系。
《毛诗》原是用先秦古籀文书写而流传下来的,属古文经学体系。
今文经学讲解诗义,烦琐繁难,穿凿附会,故先后亡佚。
古文经学阐发诗义,通训诂,举大义,传习者日众。
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郑玄作《毛诗笺》,释义依据《尔雅》,论事多本《左传》,词贯义通,《毛诗》遂大行于世。
二、《诗经》的编集:(一)关于‚采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译:宣令的官员摇着木铎在大路上巡行,官师小吏规劝,工匠呈献技艺以作为劝谏。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协比、协调排列)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何休《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二)关于‚献诗‛:《国语〃周语下》:‚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国语〃晋语六》:‚古之王者‚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
《诗经》中也有公卿列士献诗或作讽谏、或作歌颂的记载。
《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习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A.《礼记·郊特牲》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参考答案】:B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乐府诗集》B.《文选》C.《诗经》D.《老子》【参考答案】:C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尚书》B.《春秋》C.《左传》D.《国语》【参考答案】:A4.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 )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参考答案】:C5.《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作品的篇数为( )A.16B.11C.5D.25【参考答案】:D6.在《九章》的作品中,一般认为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是( )A.《怀沙》B.《涉江》C.《橘颂》D.《哀郢》【参考答案】:C7.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 )A.贾谊《新书》B.司马迁《史记》C.董仲舒《春秋繁露》D.刘勰《文心雕龙》【参考答案】:B8.《论衡》的作者是( )A.王充B.仲长统C.桓谭D.王符【参考答案】:A9.《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A.本纪、世家、表、书B.本纪、列传、表、书C.本纪、传、表、书D.本纪、传、表、志【参考答案】:D10.下列赋作不属于贾谊所作的是( )A.《吊屈原赋》B.《鹏鸟赋》C.《旱云赋》D.《哀二世赋》【参考答案】:D11.下列辞赋中表达怀人主题的是( )A.《自悼赋》B.《李夫人赋》C.《遂初赋》D.《非有先生论》、【参考答案】:B1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行行重行行》B.《驱车上东门》C.《上山采蘼芜》D.《迢迢牵牛星》【参考答案】:C13.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A.正始时期B.建安时期C.太康时期D.元嘉时期【参考答案】:B14.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诗人是( )A.陆机和潘岳B.何晏和丁谧C.阮籍和嵇康D.司马懿和夏侯玄【参考答案】:C15.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是( )A.傅玄B.张华C.陆机D.潘岳【参考答案】:C16.陶渊明最后隐退不仕时所辞官职为( )A.江州祭酒B.镇军参军C.荆州史D.彭泽令【参考答案】:D17.南朝著名诗人谢朓的字是( )A.明远B.玄晖C.元亮D.太冲【参考答案】:B18.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南朝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A.杂曲歌辞B.杂歌谣辞C.清商曲辞D.横吹曲辞【参考答案】:C19.庾信著名的美文《哀江南赋》属于( )A.建安赋B.正始赋C.南朝赋D.北朝赋【参考答案】:D20.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A.《世说新语》B.《搜神记》C.《博物志》D.《幽明录》【参考答案】:B21.下列哪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卢照邻《长安古意》【参考答案】:C22.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位且封侯者是( )A.崔颢B.高适C.岑参D.李白【参考答案】:B23.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中的夺冠之作是( )A.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B.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C.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参考答案】:A24.下列杜甫诗作作于他困守长安时期的是( )A.《望岳》B.《北征》C.《登高》D.《春望》【参考答案】:D25.属于“大历十才子”的一组诗人是( )A.韦应物、刘长卿、钱起B.刘长卿、夏侯审、李端C.钱起、李端、卢纶D.卢纶、李益、顾况【参考答案】:C26.“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 )A.王建《新嫁娘词》B.李商隐《锦瑟》C.元稹《遣悲怀》D.白居易《长恨歌》【参考答案】:C27.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他的( )A.咏怀诗B.无题诗C.政治诗D.咏史诗【参考答案】:B28.下列关于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出了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B.讽刺了最高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大兴宫室C.抨击了窃取禄位、鱼肉百姓的贪官D.揭露了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夺帝位的行径【参考答案】:C29.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是( )A.王度《古镜记》B.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C.张鷟《游仙窟》D.李朝威《柳毅传》【参考答案】:C30.晚唐五代时期,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路线上来的是( )A.韦庄B.刘禹锡C.温庭筠D.冯延巳【参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近代)知识点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近代)知识点滴▲南宋词坛,辛弃疾、吴文英、姜夔鼎足而三▲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蒋捷▲张炎用“周情柳思”指代艳情;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晚明思想界两大教主:李贽、达观▲六才子书:金圣叹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清代的讲唱文学形式:元明以来的词话、鼓词、弹词、宝卷得以继承和发展,又出现了子弟书,近现代流行的快板、大鼓、道情、琴书、相声等也开始孕育萌生。
▲鼓词: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弹词: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形式。
▲《词综》——朱彝尊、《词律》——万树、《词选》——张惠言、《词源》——张炎、《论词》一一李清照、《曲品》一一吕天成、《曲律》一一王骥德、《词辩》一一周▲《沧浪诗话》一一严羽、《沧浪亭记》一一苏舜钦、《喜雨亭记》一一苏轼、《快雨亭记》——姚鼐▲《古文辞类纂》一一姚鼐,《续古文辞类纂》一一黎庶昌▲姚鼐的义理(义理说来自方苞)、考证(考证说受到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文章(文章说来自刘大櫆)▲吴敬梓《文木山房集》,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恽敬《大云山房》▲邵灿《香囊记》、朱有燉《香囊怨》▲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袁枚、赵翼▲冯梦龙与兄梦珪、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晚清经世文风的开创者梁启超,倡导者魏源▲清人将虞集与姚燧推崇为元文两大家▲钱谦益是顾炎武、黄宗羲的师辈,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他开始的。
▲《浙西六家词》:龚祥麟选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他本人之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有其人"、"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冯梦龙《警世通言序》▲明•辛鞭《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是最早的话本专集,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六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氓(卫风)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诗经之赋、比、兴
• 赋:铺陈其事。如《七月》 •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 • 兴:触物兴词。如《周南·桃夭》 • 关于赋比兴之争论: •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
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氓(卫风)
•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滋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卫风)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址。
•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笔记整理
第二章诗经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卷(袁行霈主编)作品选背诵篇目
【品评】 本篇是诗人为哀悼亡妻所作《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诗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永恒哀伤的时空。
全诗的镜头随着诗人的步履移动,逐次呈现了庐舍、居室、帷幕、屏风、翰墨的余迹、檐头的滴水等,这些连续的空间场景中弥漫着阴沉凄凉的气氛,在沉寂中倾诉着诗人丧妻的悲痛和孤独。
与此同时,诗歌又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丧妻之痛的深广。
冰雪消溶,春风吹拂,晨溜滴沥,时节交替,光阴流逝了,而诗人对亡妻的哀念并不因此而淡薄,“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反而越来越沉重。
在伤痛莫解的情况下,他想起达观的庄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庄子那样从感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
而这种企望,则又暗示出诗人的哀伤不仅占据了他的今天,也将延伸到他的明天、后天……读罢全诗,一个陷入永恒哀痛之中的诗人形象粲然浮现在眼前。
这首诗情至深而语至浅,悼亡的深情婉转地流动于清浅的字句之间。
比如“帏屏”数句以极其平淡的语言道出物是人非的悲怆之感;“怅怳”二句更是微妙地表现出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伴侣而精神痛苦、恍惚迷离的神态。
另外“如彼翰林鸟”等四句,两个比喻通俗浅近,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沉痛心情。
这首诗“悲而不壮”,情词哀艳,后人写哀悼亡妻的诗多用“悼亡”为题,正是受了潘岳的影响。
左思·咏史诗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章:《诗经》
四、周民族史诗
▪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周诵·丰年》《周诵·噫嘻》 ▪ 《诗经·大雅》中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
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 之,教以化之。 《毛诗大序》:
《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 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 明人戴君恩《读诗臆评》:
▪ 诗之妙全在翻空见奇。此诗只“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 个牢骚忧愁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 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 一句耳,若认作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 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 “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 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 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 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 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 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 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 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 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 不已于行。
▪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 王事鞅掌。
▪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 靡事不为。
▪ 《毛诗序》说:“《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 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在作者身份认定上,朱熹 《诗集传》也认为此诗是“大夫行役而作此诗”,清代姚际 恒《诗经通论》指出作诗者当为士子,方玉润《诗经原始》 亦持此观点。至于此诗是否具体讽刺周幽王,可置而不论, 不过,对大夫的怨言背后,连带对宠任大夫的君主的无言讽 刺,虽属推测,尚在情理之中。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上传)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 5 )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 影响很大。 ( 6 )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 书局1981年版。 ( 7 )名篇讲评:《郑伯克段于鄢》、《子 产论政宽猛》
2014-12-23
29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1 )名称:《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 语》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 《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 《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又称《国语》 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出于 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 外传》并不恰当。 ( 2 )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 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 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17
2014-12-23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 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 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 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 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 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 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小人休焉。”
三、历史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 1 )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又称《书》、《书经》。 ( 2 )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 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 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 3 )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 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 《盘》,佶屈聱牙。”)。
中国古代文学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简答题:1。
简述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1)张炎创作了词学理论著作《词源》,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继承了姜夔的清空、骚雅乃至疏宕的词风;(2)在创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兴寄一面;(3)张炎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与梦窗的密丽质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4)《词源》总结了南宋骚雅派词人的艺术追求,也曲折的反映了他们所处的亡国背景.2。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丧乱诗,写于金亡后十余年间,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社会变动的状况,是金元之际的诗史性作品;二是他后期返回故乡之后,诗歌内容转向山水风景和一般酬唱。
此外晚年所写咏物诗、题画诗等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2)在艺术上,元好问诸体兼擅,尤其擅长七律、七绝和七古;(3)风格上,丧乱诗沉滞悲凉,骨力遒劲,山水诗、咏物诗等清通流畅,诗思隽永。
3. 简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1)最擅小令,长调亦有优秀之作;(2)情真意切。
其爱情词尤其是悼亡词格调低徊悠渺,婉丽清凄,写给友人的词也深情贯注,恳切动人;(3)造语自然,少见雕琢;(4)边塞词寥廓苍远,绘景如画。
4.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1)内容以宣传变法、议论时政以及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主;(2)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3)运笔自由,语言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通俗易懂,又加强了艺术特性。
(4)综合了士大夫与市民的阅读趣味,雅俗共赏。
5. 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答:辛弃疾,号稼轩。
其艺术风格有二:第一,“稼轩体”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
第二,“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
6。
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点。
答:(1)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他们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
(2)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7.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答:内容(1)《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第二章)
第二章先秦儒家的诗文批评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先秦古代文论中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的部分。
其中涉及的经典主要有《尚书》、《诗经》、《论语》、《孟子》、《荀子》、《墨子》等。
这一时期的文论大多摘录自先秦诸子的谈话录和思想类文集,其本意往往不是专为文学而论,通常也具有其他学科的学术价值,例如哲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历史学、人类学等。
在开始儒家文论的讨论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儒家文论的思考模式和价值尺度。
基本上来说,遵循古制是儒家的一个基本政治文化模式。
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对周代建立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是非常认同,这个制度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特征,家就是国,国家就是家。
这个国家结构和远古的氏族在生理血缘和文化血缘上均有内在的联系。
孔子认为周代和夏、商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不过这个联系并非完全符合史实,一定程度是出自于儒家自己的建构,但无疑,这与周朝自身的族群演变是一致的。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事实上,商代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注重祭祀,以敬神为主。
取而代之的周代则转向礼乐文化,以崇德为主。
周代后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源自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诸侯间实力的悬殊。
随着周王朝的解体和诸侯间的征战吞并,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有主张以强权、手段、严刑峻法治国,也有主要以无为之道治国者;有主张以礼乐道德治国者,也有主张也兼爱节用治国者;也有将人世与阴阳五行对应,关注人和天地的对应关系者;也有关注名、实之间指称与内涵的逻辑吻合者;有关注社会结构、伦理者,也有关注命运、宇宙、彼岸精神世界者。
这些所有的思考都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儒家和道家最后胜出了。
孔子的思想是当时儒家思想的整合和集大成者,他和学生的对话内容、甚至整个对话体本身都成为后世必须遵循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 乎?” (品尝饮食)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 乎?” (乘驾车马)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
强起游乎?” (宴游)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皆属于“宫居而闺处”之范 围
• 班固《离骚序》云:“君子道穷,命矣!……今若屈原, 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 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怨怼不容,沉江而死,亦 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儒家标准
枚乘(?~前140)
• 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 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策划谋反, 枚乘上书直谏,吴王不听。去而 之梁孝王。汉景帝召拜为弘农都 尉。不好做地方官吏,遂以病辞 官,复游梁园。梁孝王薨,遂回 乡。武帝即位后,闻乘名,召入 京,道死(安车蒲轮)。
以败。越栖会稽,句践霸世。” • 《鹖冠子》云:“终则有始,孰知其极。” • 《鹖冠子》云:“天不可预谋,道不可预虑。” • 《鹖冠子》云:“迟速止息,必中参伍。” • 《鹖冠子》云:“同合消散,孰识其时。” • 《鹖冠子》云:“小智立趣,好恶自惧。” • 《鹖冠子》云:“至人不遗,动与道俱。” • 《鹖冠子》云:“纵躯委命,与时往来。” • 《鹖冠子》云:“泛泛乎若不系之舟。”
贾谊《吊屈原赋》
• 写作背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 而作。
• 主题思想: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在
政治上的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
固将制于蝼蚁。” “固自引而远去”、“远浊世而自藏”。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
客曰:“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纵耳 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虽令扁鹊治内, 巫咸治外,尚何及哉!今如太子之病者,独 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 意……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
客曰:“……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 乎?” (欣赏音乐)
• 《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九篇, 今存《七发》一篇。
枚乘《七发》
• 解题:“七发”即“说七事以起(启)发太子”, 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主体。
• 内容: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 前往探病,陈说音乐、饮食、骑射、游宴、田猎、 观涛等六件事来启发太子,最终以“要言妙道”使 太子痊愈。
• 主旨:劝戒统治者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倡导追 求积极的生活方式。
课前预习布置
• 阅读贾谊《鵩鸟赋》、枚乘《七发》、司 马相如《子虚赋》,总结其各自的特点, 试说明其在赋体发展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汉赋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汉初到武帝即位,骚体赋流行期 第二阶段:汉武帝到东汉中期,大赋兴盛期 第三阶段: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勃兴期
第一阶段:汉初到武帝即位,骚体赋流行期
• 艺术特征:此赋前半多用四言句,后半多用楚辞式
的长句;带“兮”字调。
汉代人对屈原褒贬不一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刘安《离骚传》云:“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 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贾谊《吊屈原赋》云:“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 藏。……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罪也。瞝九州而相 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道家标准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 之言。”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观涛
客曰:“【1】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 乎广陵之曲江。【2】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 则恤然足以骇矣。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汨者,所 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 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 瀇漾兮,慌旷旷兮。【3】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 苍天,极虑乎崖涘。流揽无穷,归神日母。汩乘流而下降兮, 或不知其所止。或纷纭其流折兮,忽缪往而不来。【4】临朱 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 持。于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澉澹手足,颒濯发齿。揄弃 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当是之时,虽有淹 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 懑、酲醲病酒之徒哉!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太 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 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荀子的再传弟子,师事 张苍。“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 文称于郡中”,又“颇通诸子百 家之书”。22岁被汉文帝召为博 士,任太中大夫。后遭诋毁排挤, 被贬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出 猎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 状”,一年后抑郁而死。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谊《鵩鸟赋》
• 写作背景:作于谪居长沙时,见鵩鸟入室,以为不
详,写赋自我宽慰。
• 主题思想:以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着于毁誉
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
• 艺术特征:楚辞体与汉赋之间的过渡
(1)重说理,少抒情 (2)整齐的四言句 (3)隐然开汉赋问答体的先河
化用或引用《鹖冠子》
• 《鹖冠子》云:“斡流迁徙,固无何处。” • 《鹖冠子》云:“祸乎福之所倚,福乎祸之所伏。” • 《鹖冠子》云:“忧喜聚门,吉凶同域。” • 《鹖冠子》云:“失反为得,成反为败。吴大兵强,夫差
客曰:“……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 乎?” (畋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 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 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驰骋角逐,慕味 争先……”
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客曰:“未既。于是榛林深泽,烟云,矛戟交 错。……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耳游乎?”
• 骚体赋:汉赋体式之一。是楚辞向汉赋过渡的一种 文体。内容仿效《离骚》,情调哀怨,颇具批判精 神;句式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 点,多用“兮”字。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
• 大赋开始出现,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 形成,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贾谊(前201~前169)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然 而有起色矣。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 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 子能强起观之乎?” (观涛)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 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 释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 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